青少年无线电通讯发展论文

2022-04-25

摘要: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种集科技、竞技、娱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尤其对青少年心智和体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和能力及抗击灾害的能力,也有利于开拓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和促进求知欲望。本文针对吉林省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开展情况,提出个人的建议,希望无线电测向运动能在吉林省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青少年无线电通讯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青少年无线电通讯发展论文 篇1:

“无线电测向”妙趣横生

“通过无线电测向机,找到无线电信号最强的地方,就成功了!”9月19日,在山西省科學技术馆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山西省无线电协会的负责人刘艳芳对记者说,“无线电测运动是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无线电活动的主要内容。它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但它是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

无线电测向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之前多用于航海与军事领域。随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应用到交通、天文、气象、环保、救灾等领域,近年来,又被广大无线电爱好者推宠为一项趣闻横生的科技运动。据了解,该运动可根据参加者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自行选择,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无线电测向运动场地没有固定模式,校园、公园、郊外平原、丘陵等区域都可进行,参与者的年龄跨度也比较大,老年、中年、青少年、幼儿均可参加。参与形式可由单人、双人、家庭等不同形式进行,隐藏电台设置可多可少,运动方式可选择快跑、慢跑、快走、慢走等。

“无线电测向过程中只能依靠测向机,不得接受任何帮助,而且电台信号和外界环境不断变化,需要不断选择奔跑路线,识别电台频率和电台位置,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和快速反应等能力。”刘艳芳告诉记者,“体育运动主要通过维持或促进体适能来促进健康,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个能良好地发展体适能的运动。”

青少年无线电通讯发展论文 篇2:

无线电测向运动在校园中的开展

摘 要: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种集科技、竞技、娱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尤其对青少年心智和体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和能力及抗击灾害的能力,也有利于开拓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和促进求知欲望。本文针对吉林省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开展情况,提出个人的建议,希望无线电测向运动能在吉林省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校园;无线电测向;运动

1993年,国家体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文号召: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并决定由这五大部委共同作为主办单位,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至今,无线电测向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数十万计的青少年参加不同形式的无线电活动,每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有近千人参加。那么,什么是无线电测向运动以及无线电测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帮助?

一、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什么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科技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业余无线电活动的主要内容。它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但它是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俗称电台),是无线电捉迷藏,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大致过程是: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部信号源(电台),定时发出规定的无线电信号,参加者(测向队员)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蔽信号源(电台)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离,迅速、准确地逐个找出这些信号源(电台)。以在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实用时间少者为优胜。人们把事先隐藏起来的信号源(电台)比喻成狡猾的狐狸,把测向队员手中的测向机比喻成猎枪,故此项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或“抓狐狸”。

二、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科技内涵

无线电测向运动员寻找电台,是通过测向机收测电台信号来实现的。要迅速准确寻找电台,成为竞赛的优胜者,必须懂得无线电接收和发射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知识等,在运动中通过收测音量寻找频率固定的电波,必须了解和掌握测定电台方向、估计电台位置、确定台位、台序、标图、识图选路等基本技能。

2.具有独特的体能要求

在相同距离上,测向和奔跑类竞技体育项目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消耗体力更多。首先,学生要手持测向机奔跑,上肢摆动不对称(有时持机臂不参加摆动),动作不协凋导致体力消耗更大。

(2)动作变化结构大。大众熟知的奔跑项目(如短跑、长跑、马拉松等)一般形成了固有化的奔跑动作,而测向要根据野外场地实际采取不同技术,上下坡动作变化大。

(3)较好的耐力储备。测向运动本身特有的未知性、趣味性,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学生乐于坚持长时间体能锻炼,为改变单调枯燥的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拓展了新的教学项目。

3.有利于心智与体力的综合训练

测向过程中,信号源位置多变,找台过程紧张刺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心理素质。而测向过程又常出现找错台、找不到台、往返重复找台、方向迷失、摔倒等不利情况,学生在体力消耗很大的情况下又必须独立完成任务,这对学生的情绪控制力、坚韧精神、自信力等心理素质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提高学生独立决策与执行能力。此外,团体赛项目要求全队整体出发与到达,以最后到达组员的时间为准计算成绩。这就需要参与者协同合作,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4.赛事组织的高度灵活性

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在参与者、场地选择、参与方式、布台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便于操作。

总之,无线电测向运动可根据参加者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自行选择,可以因时、因地、依情况组织无线电测向活动和比赛。

三、无线电测向运动的价值

1.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立志献身于祖国的无线电事业的热情

目前,我国开展的无线电测向活动主要有两类:一是适合在中小学普及的短距离测向。它可选择在树木较多,风景宜人的公园、校园、近郊举行。二是符合国际规则并适合大中学生开展的长距离80米短波波段(3.5MHz)及超短波波段(144MHz)测向。青少年参加该项活动,除要进行身体训练外,还要学习无线电方面的知识,掌握测向机制作技能。这无疑丰富和延伸了青少年课堂知识的学习。使青少年课堂学习既轻松愉快,具有趣味性,又可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测向机制作的成功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成就感。无线电测向外场训练和比赛的神秘感、荣誉感能激发青少年学习无线电的兴趣和向往。所以,通过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和运用无线电的兴趣,树立为无线电事业献身的志向。

2.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和能力及抗击灾害的能力

通过无线电测向训练和比赛,让青少年了解和掌握无线电测向技术,让他们了解无线电测向技术在生产、生活、抗击自然灾害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例如:轮船在海上遇险救助。拥有海岸线的国家都要在沿海专设监测台站。这些监测台站在接收到遇险者发出的紧急呼救信号“SOS”后,都有义务测定遇险者的位置,派船和飞机援救。在生产上,可用于检查高压供电系统中的瓷瓶漏电。在科研中,无线电测向技术被用于雷电监测,探测冰雹的形成及其运动。无线电测向还可用于监测陆上动物及海上浮出水面动物的行踪等。青少年学习和掌握了无线电知识和测向技术,以后可利用学到的无线电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在抗击灾害中大显身手。

3.有利于开拓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和激发求知欲望

无线电是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人们看不见、摸不到,神奇而客观存在。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首先能引导青少年学习文化课,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神奇的无线电波能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无线电知识的兴趣。当他们用手中的“猎枪”(测向机)抓到狡猾的“狐狸”(信号源)时,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促进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进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其次,根据无线电测向训练和比赛要求,学生参加该项活动时,除要进行身体训练以外,还要学习无线电方面的知识,要掌握测向机制作方面的技能。测向机的结构比一般的收音机要复杂得多,小学、初中生的知识水平还不能达到装机要求,所以,学习组装测向是困难的。但是无线电测向迎合了小学、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无线电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物理知识和无线电知识。例如:测向机的电路图,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块等电子元件的符号、功能、单位、电工知识、焊接和组装工艺、测向机调试原理及组装技能等,这些知识在小学、初中课本中是没有的。通过组装测向机训练,学生可以掌握焊接技术,简单了解家电维修技术。无线电测向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技能,既开阔了青少年知识视野,又激发了青少年求知欲望,把“应试教育”逐步引入到素质教育轨道。

4.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众所周知,田径课的短跑、中长跑和长跑的训练都是围着学校操场转圈跑,学生只有毅力而无兴趣。利用田径课开展无线电短距离测向,通过个人测向和团体测向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活动竞赛意识,把枯燥乏味的围着操场转圈跑变成激烈的争胜跑。每场测向运动的训练量都可以达到和超过田径课要求的运动量,通过练习测向,既培养了青少年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又完成了田径课教学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四、吉林省无线电测向运动开展现状

吉林省的无线电测向运动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我省运动员韩春荣两次获得世界冠军。90年代中期受“奥运战略”的影响,无线电测向运动作为非奥运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近几年来,我省在东北师大附中、长春市第十一高中等学校的带领下,参与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学生逐年增加,2014年吉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参加无线电测向比赛的中小学生数达到240人;学校也从原来的几所学校增加到几十所。其中,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所辖21所中小学,全部开展了这项活动。并将无线电测向的比赛成绩列入了区学生运动会的团体总分。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发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在我省已经进入了复苏阶段。

五、如何在学校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

第一,以学校为主成立无线电测向活动小组或者社团,利用学生在学校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无线电基础知识,学习无线电测向机的基本原理与安装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培训。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的训练,如在操场上进行阳光测向等。

第二,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作用,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等时间开办电子技术和无线电测向培训班,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无线电测向机制作的培训和组织学生在野外或公园内进行无线电测向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参赛技能。

第三,以赛代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锦标赛、全国公开赛以及省、市、区各级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让学生获得更多比赛经验,得到更大的锻炼。

六、无线电测向运动在校园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省无线电测向运动初见规模,但也应该看到,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会限制这项运动的发展。以第十七届省运会为例,参赛运动员几乎全部来自于长春市。全省60名无线电测向社会体育辅导员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于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这种情况并不利于这项运动的开展和普及,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信息交流不顺畅,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是由国家5个部委联合发文的,具体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负责实施,到了地方往往由省体育局发文,具体执行是省无线电运动协会,其结果就是广大的基层学校无法看到相关的通知,也就无法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比赛。

(2)基层学校教练员匮乏。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教练员组成比较复杂,这个项目要求教练员既要懂得无线电知识,又要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所以,很多学科教师都可以担任教练员,但又没有一个统筹的部门加以指导,因此,造成了该项目的教练员缺乏交流和沟通,往往是单打独斗很难长期坚持开展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有几点建议。

(1)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科协应联合发文举办省级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并组织我省优秀选手参加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使我省在该项赛事上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建立省级交流平台,可充分利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让全省学校都能了解到这项比赛和培训的信息。

(3)定期开展教练员培训班,定期举行吉林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4)组成讲师团,下到各地区现场对基层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以促进基层学校运动水平的提高。

(5)建议由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牵头,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成立无线电测向运动教练团队,统一在省电教馆指导下,相互交流合作,将无线电测向运动健康地开展下去。

(6)增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无线电测向运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

笔者相信,有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科协的大力支持,有教练员团队的不懈努力,有基层学校的鼎力配合,我省的无线电测向运动一定能够重塑辉煌。

[编辑:昌曙平]

作者:马军

青少年无线电通讯发展论文 篇3:

浅析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的相互融合,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及其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大学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以期为促进大学物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一些帮助。

一、引言

在今年3月召开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重点培育引导。大学物理是高校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性与学习方法,且其中知识点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大学物理知识还蕴藏了人类进步发展的历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人文思想的挖掘、方法论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物理知识传授的质量、效率,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二、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有着较强理论性、实践性的学科,其所包含的基本理论渗透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长期以来,不仅在生产技术的诸多部门得到推广,还是自然科学众多领域及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大学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特征,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其一,受益学生广泛。因为大学物理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员开展思政內容的传授。其二,课程培养目标可促进实施课程思政。如前文所述,大学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所以,就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及功能而言,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三,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此同时,物理研究的内容还源自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依托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有助于对学生物质观、运动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

三、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不管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指引学生思维方向、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执行者。但和高校中显性的四门主干思政课程相比较,在高校其他课程中渗透的思政内容、功能,更能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以此提高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促使每门课程均可实现自身的育人功能。大学物理课程见证了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发生发展历程,同时,任课教师的物理学知识背景极易赢得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理论思想教育。此种教学模式,可在教学课堂上实现思政内容与物理知识的有机融合,以此促进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大学物理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扮演不同教学角色,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切实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四、现阶段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众多高校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践,收获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其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方面。其一,缺乏明确制度保障。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需要得到健全管理制度及详细实施方案的有力支撑。然而,现阶段不管是学校、学院还是教研部门,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在制度层面均缺乏明确规定,未对课程思政教育作全面系统的规划部署,缺乏周详的课程思政工作计划和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缺乏科学完备的考核机制等。其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切入点。一些任课教师难以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侧重于进行知识理论传授,即便有意开展思政教育,也会受制于专业局限,造成无从下手的窘境。在教授物理知识过程中,面对如何开展思政教育、何时开展思政教育、何处开展思政教育等问题时,任课教师总是难以进行合理把握,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切入点。其三,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中,任课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介绍中外科学家事迹的方法来实现思政教育。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唤起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造成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五、大学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

(一)健全课程思政体系

现阶段,我国课程思政依旧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基本上是由任课教师分散式开展实施。从长远角度而言,为推进课程思政的常态化发展,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好顶层设计及分类指导工作,结合不同专业的各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构建科学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例如,从中学物理教学阶段开始便在教材中融入“人文元素”“思政元素”,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诚实守信个人品质、开拓创新精神等的培育。

(二)深入提炼物理学史的人文内涵

物理学史是对自然界物理现象的认识发展史,其中涉及各种体现认知规律的经典案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合理引入,不仅有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让学生以史为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进物理知识教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教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过程中,可对法拉第学术生平进行介绍。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在电磁学方面作出举世贡献,并非因为他运气好,也并非因为机缘巧合,而是凭借他的勤奋好学和努力工作,让学生明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物理学史中经典案例众多,各个案例中蕴含着启迪思考的人生哲理,可不同程度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三)强化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及研究方法

大学物理中各部分教学内容均是对特定运动形式的探索。不同形式的运动与基础物理规律有着密切关系。这一部分内容通过理论主线连接,就可以建立起明确的逻辑框架体系。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教学可以理解为研究问题方法的表现,这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在进行“质点运动”的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发问:“如果向一个不在教室中的学生描述教师此时进行的运动,应该怎样描述?”学生大致上会给出与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相关的答案;教师可接着发问:“这些物理量应当如何进行排序?请介绍该种排序的原因。”通过互动式教学,不仅可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思路,还可向学生展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及思辨习惯的有效培养。

(四)和谐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有别于“思政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切忌对相关思政理论进行照搬挪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思政内容引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学习吸纳隐性教育的理念及原则,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育人目标。例如,在教授“电磁场”内容过程中,可预先向学生介绍我国无线电通讯因缺乏芯片的核心技术而受限于别国的事例,以此引导学生发奋学习大学物理专业知识,勇于在科研事业中开拓创新,为提升我国科技自主研发水平作出贡献。

(五)提高師资队伍的思政意识及能力

为切实实现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功能,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应当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统一认识,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必要性的有效认识,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政意识及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应当致力于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坚定自身政治立场,更好地肩负起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鉴于此,高校应当不断加大师资队伍思想建设力度,消除教师“重教书轻育德”的片面思想,倡导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相互间的协同育人,进一步将思政教育由“专人”转向“人人”。

六、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学工作者及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还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职责。大学物理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大学物理教学工作者要革新思想观念,明确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深入提炼物理学史的人文内涵,强化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及研究方法,和谐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等,积极促进大学物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夏雄平,曹雪丽,卓亚琦,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2):113-114.

[2]曾利霞,梅策香,柳钰.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动量定理为例[J].科技风,2019(3):30.

[3]王秀敏.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6):167+169.

[4]戴晔,白丽华,张萌颖,等.“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8):84-86.

(作者单位 贵阳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韩志嵘 赵忠璇 林芸

上一篇: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艺术论文下一篇:网络新闻编辑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