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业毕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毕业设计是检验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效果、专业素质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基于分析目前农业类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农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农业毕业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与生物工程系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就业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等情况,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以期为进一步改善高职农业技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字: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就业现状

近两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了大家亟待解决的难题[1]。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提高高职农业技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至关重要。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等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类专业2014届、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类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154人,2014届毕业生123人,就业率为100%,就业情况良好。对口就业率为83.75%,与同类院校相比,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河北是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河北省农业技术人员将需求持续增加。

(二)就业单位性质。

由表1可以看出,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企业单位就业,平均占就业人数比例为77.89%,平均占就业人数比例22.92%的毕业生进入到事业单位工作,只有个别同学选择专接本继续学业。说明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学生基本选择就业,而不是专升本再深造。

(三)就业满意度。

本次调查共设计有满意或基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通过调查结果表2可以看出,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较为满意,且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率更高。

(四)就业区域。

从表3农业技术类专业就业区域比较表可以看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内,2014年、2015年分别有83人和115人,其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为71.48%。京津地区分别有36人和37人,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为26.35%。在其它省份就业的人数较少,分别为4人和3人,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仅为2.53%。由此可知,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随着本地区就业岗位的饱和,应努力开拓其它地区的就业市场。

(五)薪资情况。

通过调查,有48.78%的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意向薪资在4000元以上,41.46%的毕业生的意向薪资为2000-3000。而调查显示,在实际就业中,60.98%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在2000-3000,更有40.46%毕业生的薪资只有1000-2000,实际与意向薪资相差较大。说明目前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低于其它专业,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结语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工作环境艰苦、薪资待遇不高等现状,只有实施正确调整学生的就业观、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技服务、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策略,才有可能针对性的帮助广大高职院校农业类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董招娣、吕春花、刘晓飞、张祥,高职院校农业类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177-178.

作者简介:刘晓芸(1981-),女,硕士,讲师,方向研究:植物保护。

基金项目:本文作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为2015030424,项目名称为《促进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申报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人刘晓芸的一个研究成果。

作者:刘晓芸 谢晓美 张灿 贾茜

高职农业毕业论文 篇2:

农业类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毕业设计是检验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效果、专业素质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基于分析目前农业类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好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成功的前提[1]。毕业设计是检验毕业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园林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我校园林本科专业隶属于农学,开设于2002年,迄今为止共为社会输送毕业生800余人。

一、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时间与顶岗实习及就业冲突

我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大多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但由于目前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在大四上学期一开学就开始到处奔走于各种人才招聘市场,对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技术课程很多学生也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听,对毕业设计选题更是持敷衍的态度。我校学生大四下学期全部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这也给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设计选题空泛、内容与课程设计重叠

从近些年我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题目来看,有相当一大部分题目属于“假命题”,结合项目实践比较少,如“呼和浩特市某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参与真实的项目设计,更没有到现场进行实地的调研与勘察,学生没有得到设计任务—现场踏查—场地分析—方案形成等一系列过程锻炼,与平时的课程设计作业差别不大。还有一些选题的题目过大,如,“某风景区规划与设计”“某市街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这些面积较大、内容较多的设计项目往往需要一个设计团队和大量的经费支撑,一个人很难完成,即使进行了粗浅的方案设计,也根本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选题与园林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别,如,选题属于城乡规划专业或室内设计专业的内容,跨度较大。

(三)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就业压力的增加,一些学生在“读书无用论”“毕业即失业”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对读书学习毫无兴趣,每天沉迷于手机及网络游戏,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走过场,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多,导致毕业设计整体水平不高。

(四)指导教师能力有限

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进一步扩大,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较少有企业工作经历,知识和教育内容局限于从前。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较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进修及深造,这也造成年轻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另外,一些教师对毕业生指导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够,最终使毕业设计环节达不成预期目标。

(五)经费缺乏

经费缺乏是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毕业设计环节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进行园林设计项目前期调研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费,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環节没有设置专门的经费,绝大多数指导老师也没有相应的设计项目和科研课题,经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都缺乏积极性。

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合理安排选题时间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建议在大三上学期就可以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技术课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有些学校把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课程全部结束之后的大四下学期才进行,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同时要让学生在本科毕业顶岗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对整个毕业设计的选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选题应紧紧围绕专业生产实践

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应紧紧围绕园林景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等。指导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给出方向和范围,提倡和鼓励学生结合顶岗综合实训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实践,不能过于陈旧,不能一个题目连续几年都不换,忽视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题目不能太窄,工作量过小,仅仅相当于课程设计;题目也不能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很好地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最后只能凭空想象,设计方案过于理想化,不能很好地考核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加大经费投入,培养教师的动手能力,联合企业共同指导学生

学校要设立园林毕业设计专项经费,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创办园林设计公司或到园林设计公司兼职,积极参与本地区园林景观项目的设计及施工,教师带领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历练和提高。另外,可以聘请园林公司高水平设计人员作为毕业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实现在毕业设计环节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

(四)构建科学、合理、多元的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和分数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2]。在毕业设计环节,通过选题依据及难易程度(10%)、工作量的大小(20%)、设计方案及其配套施工图等(40%)、答辩环节(30%)等方面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多元、综合的评价。

三、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最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广大师生要充分重视,做好开题报告,丰富和充实毕业设计的内容。指导教师要深入当地园林建设第一线,结合实践项目,确定合适的毕业选题。对一个选题,首先要分析其内容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最后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导教师既要考虑选题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又要考虑题目的多样性及题目的难易程度,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选到不同类型、不同尺度、不同地段及不同要求的设计题目[3]。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支持。指导老师应主动联合企业设计人员共同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芦建国,盛卉.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245,247.

[2]宝秋利,张静,史娜,等.农业类高职院校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7):199-200.

[3]王艳安,安运华,刘乐承,等.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2):262-264.

作者:宝秋利 刘银鸽 宛诣超

高职农业毕业论文 篇3:

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模式的研究

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知识,懂技术、会加工、善经营、能发展的现代农业应用人才,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现代的经营理念、科学的发展模式经营现代农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产教结合作为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和方法,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农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的实践情况,就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的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特点分析

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现代农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体现出高职特点,更要显现出现代农业的特色,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以“素质”和“技能”教育为核心,服务地方农村经济建设,面向现代农业和涉农企业,培养参与现代农业“产、加、销、服务、管理”于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依据现代农业生产岗位的特殊性来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科学设置,培养能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满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是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产教结合是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和方法,它对培养的人才素质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应具有鲜明的农业特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已经从理念和技术上对传统农业作出了新的诠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因此,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除了具有五年制高职教育产教结合的共同特性外,还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特点:

①生产的季节性。农业生产有别于其他行业,是一个开放式的生产,受许多自然环境和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生产的季节性表现得尤其显著,并且不可替代。夏收夏种,秋收秋播,冬藏,加工、销售等特点非常明显,因此产教结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②行业的专业性。农业类专业覆盖面非常广,大的方面分有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从生产条件分,有大田生产,也有工厂化生产。从产业方面分,有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三产并蓄。因此,行业专业性非常强,各不相同,在产教结合上也体现出较强的特异性。

③地域的分散性。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并不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小块分割、分布面广,因此,在产教结合中地域分散性表现突出。

④时间的周期性。周期性是生命体的生长特点也是农业生产特点,从出生(育苗)到死亡(收获)为一个生长(生产)周期,因此,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别是在人员分配和时间安排上要求比较严格。

⑤岗位能力的连贯性。农业生产涵盖了一、二、三产业,从业者同时担当着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岗位不同,能力要求也不同,并且相互之间有机连接,能力连贯。

⑥技能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要求掌握的技能技术是多方面的。如植物生产中,优良品种的选定、土壤的改良与培肥、肥水管理、病虫防治、茬口安排、种植模式的优化组合,先进生产技术的集成等,反映出技能技术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而且还富有创新性。

因此,突出生产、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以教学为目的,立足生产,把教学融入到生产、科研中,注重实际、实效、实用是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的根本。如五年制高职丝绸技术专业的教学,采用“一行树、一张蚕、一担茧、一束丝、一匹绸、一套衣”等生产模式来教学。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养蚕、茧丝加工、丝绸加工、服装设计等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呈递进式的提高和加强,教师的教学情境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提高。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统一,在实践中完成了师生的教与学的传递关系,而这些都是立足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来完成的。

二、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的模式

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具有结构的整体性、形式的多样性、发展的时代性和范畴的教育性。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在突出教育功能的同时,特别强调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其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原则下,从结合方式上讲,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型

学校作为产教结合的一个核心主体,首先要在校园内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实验实训的产教结合教育基地,在硬件上要做优,在设备、设施上要保持先进性和教学性。在软件上要做强,在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服务职能上要做到全面、完整和有前沿性。学生的学习、实验、实训比较灵活,不受时间、场地的约束,可以反复训练,直至学会、熟练为止。如我校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育新种业公司、生态养殖场、蚕桑研究所、种苗中心和综合培训中心等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2.教研一体型

依托教师的科研课题,有针对性地组成兴趣小组,开展产教结合。如我校教师开展的《不同基质苗木扦插适应性研究》《设施草莓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有机稻米生产病虫防治综合技术集成研究》《水稻新品种选育》《叶果兼用耐盐桑新品种选育研究》《桑—鸡高效立体种养模式的研究》《蚕桑深度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等。这些科研项目既有一定的研究前沿性又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参与实践后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技能,同时老师也完成了项目任务,特别在生产中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

3.项目实践型

以项目为载体、生产服务为基础、技术为支撑的产教结合模式,在上级项目的支持下,利用项目优势和特色,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主题来开展产教结合工作。如我校通过省科技厅下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建湖县上冈镇宋楼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产教结合活动;又如通过省政府下达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与建湖县对接,在九龙口镇梅苏村(苗木生产)、颜单镇三虹村(有机稻米生产)、恒济镇芦舍村(蔬菜加工)、庆丰镇北秦村(杂交水稻制种)、上冈镇冈北村(优质葡萄生产)开展以“一村一品”建设为内容的产教结合活动。使得参与活动的师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完成了任务,也按要求达到了教学、实训、实践目标,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产生了很好的效益。真正实现了上级部门、当地政府、群众、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多方满意,体现了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这样一个水乳相融的关系,具有持续推广的价值。

在这中间又派生出多种类型:

①校乡合作型:与乡镇合作搞产业的开发和服务。

②校村合作型:与村合作,发展特色产业、搞好服务。

③校社合作型:与各类合作社合作,帮助扩大规模、提供信息、把握市场、指导生产。

④校户合作型:与农户(专业户、示范户、骨干户)合作,帮助致富,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科技服务型

组成由专家带头有学生参与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开展农村科技服务,进行科技咨询、科技指导与推广、科技扶贫等活动。几年来,我校科技服务的小分队先后到响水、滨海、阜宁、射阳、建湖等县乡镇开展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广泛地了解农村、农业、农民,深入接触农村实际,解决农民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深受感动,体会很深,使他们逐渐树立起学农、爱农的思想,得到社会、政府、农民朋友一致好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5.校企合作型

学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产教结合,这是产教结合的又一主要模式。按专业和时间,由教师带队选派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校先后与农友食用菌有限公司、育新种业公司、福泉有机稻米合作社、露露绿化公司、森禾绿化公司、阳光集团等企业合作。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熟悉环境、提高了职业素养,逐步转换角色,成为一个准职业人,为就业做好了准备。

6.致富创业型

根据学生家庭和自身的条件,结合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行致富创业型的产教结合模式。结合学生的毕业实习,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致富的活动,帮助进行市场调研、规划立项、资金筹集、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促成了学生由学校毕业生到创业者的飞跃转变。

从教学安排上讲,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短期的感性认识模式

在第1、2学期约3.5周时间。主要是针对各专业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知识介绍和农事操作,实践教学环节前置克服了以往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惯性,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进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技能训练模式

在第3、4、5学期约15周。结合各专业基地生产项目,按农时进行单项专业技能训练,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解决一般性的生产技术问题。

3.综合实训模式

在第6、7、8学期,约20~25周。在校内外基地进行综合实训,通过参加连续性生产、实习,提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和综合生产能力,指导学生做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结合技能大赛,选拔和培养选手,对其关键技能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娴熟的程度。并且在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4.顶岗实习模式

在第9、10学期,约30~35周。与就业相结合,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通过独立承担单位工作任务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成为一个准职业人,适应角色的转换。

这些模式都是针对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教育“时间周期长”、“五年一贯”这些特点开展的产教研活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也反映出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项目灵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服务功能强及主客体之间相互包容、相互需要和相互适应的产教结合的广阔实施空间和鱼水关系,真正体现了鲜明的现代农业的“农”字特色。

三、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的思考

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在改革中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农业教育观念,应当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加以考虑,根据当前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点思考:

1.对产教结合的认识不足

管理制度还未能完全适应产教结合的发展,还有相当部分人员对产教结合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产教结合的形式、内容认识模糊;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之处,这些都制约了产教结合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自身实力不足以独立支撑产教结合的有效开展

学校基地的实验实训条件不完备,基地设施不完善,教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不高,这些都影响了产教结合的开展。

3.开展产教结合思路不开阔

目前,还有不少学校把产教结合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生产实习的一个途径。在形式和内容上仍套用过去的老办法,没有活力,思路不开阔。

4.适应学生参与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还不成熟

产教结合应按照市场要求,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教育特色,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为目标,满足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做好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工作,须做到:

(1)正确树立产教结合教育的理念,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2)加大基地建设力度,特别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同时不断开拓市场,发展壮大产业公司规模。

(3)建立教师到基层实践锻炼制度,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扎实开展产教结合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内涵,加大课改力度,开发适应产教结合的优质课程,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和过程设计等,应按照产教结合的要求来建设课程。

(4)创新产教结合新模式。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对产教结合的模式不断创新。

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作为激烈竞争的职业教育市场的参与者,学校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谋求生存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和完善,必然由管理走向经营。因此学校只有融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效率意识和用人机制等,创新办学理念,健全经营管理体制,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和竞争实力,提升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从观念与机制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产教结合,实现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产教结合的新突破。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生物工程分院)

作者:李建龙

上一篇:诚信企业建设论文下一篇:我国有机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