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我国农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所以,我国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更深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有机农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有机农业论文 篇1:

我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超2000万亩

我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已成为推行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目前已在全国创建了水稻、茶叶、畜产品、水果等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4个,面积超过2000万亩;农业系统认证有机产品企业1009家,产品3997个,其中境外企业66家,产品198个,共向272家企业审核发放有机防伪标签和有机码6.62亿枚。

据介绍,建设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就是把有机农业的抽象理论概念和美好愿景落实到田间地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透、讲得明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生产体系的实践典型。

农业部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指导思想,本着因地制宜、质量为先、动态管理、健康發展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示范先进理念,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独特作用。 (郑天皓)

我国有机农业论文 篇2:

浅析我国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我国农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所以,我国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更深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1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会采用化学肥料和一些杀虫剂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等物质的使用不仅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同时对于农作物产品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人们食用之后还会影响到人体健康。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种植中不再使用化学肥料和有害农药,而是通过一些环保、无公害的有机肥料来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养料。不仅可以实现休闲种植,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还可有效节省农业资源,在实现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同时,实现了对农业土壤的滋养;更为重要的是,有机物质的应用还可实现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循环和发展,为新农业品种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2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要点

2.1 合理选择农业种植基地

有机农业种植需要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比如无污染的水源、空气、土壤等。所以,在选择农业种植产地时,需要对种植产地的污染进行检测;如果农业种植基地在交通和工厂周围,需要在这些工厂的上风处;在水源影响方面,有机农业种植基地也要选择工厂和城市的上游地段,这样就不会受到工厂污染空气、污染水源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满足有机农业种植对水源、空气和土壤的要求,提高有机农业种植的质量和效果。

2.2 选择优质种子

对于有机农业种植来说,种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农作物的生长品质和质量。所以,要选择优质的有机农作物种子。在选择种子时,要根据种植基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水分等来选择符合种植条件的优质种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抗病性,同时,还可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另外,还要选择符合国家农业相关要求,允许在市面上种植的种子,以此来保障种子的质量。

2.3 合理控制种植转换期

有机农业转换期是由实际的种植地块使用情况来决定的。如果在种植之前是第一次种植地荒地,那么种植转换期一般需要1年左右。我国北方地区,种植过渡一般需2年左右;南方地区,如果每年种植3次,那么转换期需要3年以上。在转换期期间丰收的农产品并不是有机农产品,只有在转换期之后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之后的农产品才被视为是有机农产品。因此,有机农业种植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地块情况,合理控制种植转换期。

2.4 采用多元化的种植方式

有机农作物的种植对土壤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但是一些地区的土壤并没有满足有机农作物种植的需求,主要是因为没有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无法实现对土壤条件的改善。在农业检测研究中发现,有机农作物土壤种植需要在种植周期结束之后对农作物的根茎进行科学的处理,这样会减少病害发生。通过轮种、立体种植等多种不同的种植方式来减少土壤中微生物物质的种类,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有机农业种植效率和质量。

2.5 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幼苗的培育和生长期的田间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如果缺苗情况非常严重,需要根据种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移栽种植的方式来进行补苗,提高有机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和质量。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有机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农业种植仍然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突破。因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有机农业種植技术,不断提升有机农业种植质量和效率,提高有机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作者:巩向辉

我国有机农业论文 篇3:

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浅析

摘要:发展有机农业是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有机农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废弃物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要求都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在“十四五”时期,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绿色发展。当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在产业组织形式方面仍有待完善,基于此背景,结合我国以小农户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有机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及特点,其次阐述了国际上三种主要有机农业小农组织形式,最后通过对此分析指出我国当前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完善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有机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小农户;发展建议

一、引言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国家在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大力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有机农业土地认证面积不断扩大,有机农场数量不断提升,有机产品远销海外,但是从总体来看,诸多方面仍滞后于发达国家,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尚处于行业发展的幼稚期,诸多因素形成制约阻碍,不够健全的有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就是制约因素之一。[2]

当前,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废弃物利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实现全程可追溯等要求符合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3]尤其是在当前“十四五”时期,探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与形成新型绿色发展方式背景下,对于促进物质高效循环利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生动力,建设美丽乡村与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有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化的组织形式可以使得有机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更好匹配,缩小有机生产与有机市场的差距,因此探讨如何完善丰富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组织现状

(一)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现状特点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主体由集体变为个人。 [4]关于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年度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如图3-1所示,2019年我国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形式构成中,有80.37%的耕地进行了出租(转包),剩下的耕地中5.96%的进行了股份合作,5.04%进行了互换,3.04%实现了转让,即我国大部分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流转是通过转包的形式。而关于耕地流转去向,56.18%的耕地流转去向是农户,22.69%的耕地去向是专业合作社,剩下的耕地分别去向了企业与其他主体。

首先从耕地流转形式构成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土地流转进行了出租,再结合流转去向,一半以上的耕地流转去向是农户,这体现出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多是农户之间的出租转包,符合我国小农户经营的特征;其次从22.69%耕地去向是专业合作社,可以判断除了小农户之间的出租转包之外,大部分的土地流向是合作社,这说明我国当前“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较为普遍;同时通过耕地流转形式中还有部分股份合作及其他形式,耕地流转去向中有10%去向企业可以判断我国存在“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但从整体来看,这两种组织形式并不普遍。

(二)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产业组织形式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主要经历了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村集体通过引导使得现代农业与分散农户连接到一起;20世纪90年代之后,农业组织形式向以“公司+农户”的基础形式转变;目前我国形成了多种农业生产组织,小农户与不同经营主体进行合作生产,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形式:

1、“公司+农户”形式

这种模式又称“订单式”,是由公司与农户双方签订协议,公司提供生产技术与物资投入,并在农作物成熟后进行回收的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一方面通过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服务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保障了农户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合同本身以及市场波动的风险,公司与农户都有可能违约,而这主要是源于双方没有形成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有效机制。

我国国酒茅台的故乡——贵州省仁怀市,依托茅台酒厂,逐渐发展壮大有机高粱产业,采取的就是订单式发展模式。该组织形式一方面降低了公司成本,提高了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集中分散的小农户进行有机高粱规模生产,增加了收入,有机高粱产业成为贵州省目前规模、效益最佳的订单农业。

2、“公司+中间组织+农户”形式

该模式弥补了上一模式的缺陷,以组织替代市场,试图以此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保护小农户利益,其中最常见的组织是农民专业合作社。[5]通过该组织形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协调经济主体的行为。以我国江西省靖安县黄龙凤凰山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合作社模式打通了当地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了绿色有机水稻基地,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选为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6]

但是合作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存在在管理、决策、监督等方面成本过高以及与小农户利益联结不稳定的问题。除此之外,该模式多呈现出大户主导的特点,小农户仅从事农业生产,较少参与管理、决策,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3、“公司+员工(农民)”形式

“公司+员工(农民)”的组织形式是通过公司租用农民的土地,并吸收农民成为员工,从而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克服前两种组织形式中出现的农户追求个体利益难以监督的问题,但是却变成了效率较为低下的集体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从当前我国实际来看,“公司+农户”的形式由于管理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原因,较少被采用;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虽然能够降低管理成本,保障农户的基本收入,但是在监督农户生产方面存在不足。“公司+员工(农民)”的模式有利于协同双方利益,但生产效率较為低下。[7]

三、国际有机农业产业组织形式

(一)小农户集体组织形式

根据IFOAM的定义,小农户集体组织形式是以组织分散小农户为基础,构建统一生产措施与管理制度的组织形式。[8]其中小农户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一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二是收入水平较低;三是基本管理、加工、存储条件较差;四是与外界市场沟通能力较弱。

小农户集体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具体表现为小农户集体的生产组织应根据标准要求,对于生产流程进行全程管理,同时通过对于各生产环节的追踪与监督,确保有机产品质检可追溯。可见小农户集体组织就是将散户集体化,这可以有效降低小农户的经济负担,保障小农户的基本权益;同时还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有机产品的质量,确保当地有机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社区支持农业组织形式

社区支持农业组织形式是由消费者与农民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它是农户与该社区消费者间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此模式下,消费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农场用户,他们在农作物耕种期间给予农民资金支持,并承担因为自然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农场则提供给消费者耕种所得的较高品质的农产品。该组织形式大多被认为源于日本,随后被引入北美并开始广泛推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该组织形式进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社区支持农业组织形式主要特征为:一是合作共享性,合作指的是农户与消费者联手合作,共享指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进而形成消费者与农民之间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二是经济性,这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与农民的直接合作降低了采集运输等环节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使得城市社区与周边乡郊联系更加紧密,利于生产与消费对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参与式保障体系形式

参与式保障体系形式指的是建立以社会信任、网络与知识共享为基础,结合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具体生产活动,对农户生产质量进行评估的生产组织形式。新西兰是较早采用参与式保障体系形式的国家,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农场主提供有机认证,该种形式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

该组织形式的突出特点是相关利益主体均参与生产规范标识的制定,并进行同行评估,该体系既适用于小农户生产,又适用于集体专业生产从而供应国内外市场,另外该形式的迅速发展反映出小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四、结论

在我国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背景下,提升有机农业的产业组织化程度,促使有机农业有序稳定发展势在必行。我国有机农业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发展差异,因此多种组织模式共存具有现实必然性。

相比于国际主要有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还存在许多不足,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有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还不够完善,缺乏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消费者参与度不高,小农户利益较难得到保障,中间组织较为缺乏。基于这些問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调小农户主体地位,增强小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小农经济,因此应该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培育小农户,应鼓励具有内生动力的小农户合作生产。[8]

二是构建利益、责任和风险共享共担机制,统筹责任与利益分配。合理统筹责任与利益机制有利于有机农业长远发展。以“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例,小农户可以提前缴纳最低生产成本费,一方面减少合作社运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增加小农户的责任意识;同时小农户也可以和村集体合作社共享相关农业补贴,协调村集体与小农户的收益。

三是借鉴国际有机农业发展形式,因地制宜,引导有序发展。本文研究的三种国际有机农业组织形式对于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组织的完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在引进与推广过程中,可结合各地有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选择适宜的生产组织形式。即使是在同一地区也可以根据有机农业发展水平、优势农产品种植传统、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便利等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组织形式,提升有机农业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文欣,杨明,宋文佳,潘蕾.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05):59-62.

[2] 钱永忠,陈松,邓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0(01):8-11.

[3] 李长钦. 有机农业三种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4] 钟丽娜,吴惠芳,梁栋.集体统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组织化路径——黑龙江省K村村集体土地规模经营实践的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126-135.

[5] 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选登之十二 靖安县黄龙凤凰山种养专业合作社 拓新“循环农业”模式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1(08):65-66.

[6] 丁长琴.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理论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12(02):122-128.

[7] 李长钦,李焱,和文龙,程慧林,王昕.全球有机农业3种小农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2(11):16-19.

[8] 李仙娥,贾琰钦.以乡村振兴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改革与战略,2021,37(02):83-89.

作者:谯薇?赵雯菲

上一篇:高职农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土建工程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