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社会保险论文

2022-04-20

【摘要】2010年《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正式颁布实施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虽然这一制度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社会保险领域的重大制度建设,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算管理社会保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预算管理社会保险论文 篇1: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问题及应对

摘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近年来日渐完善,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水平、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管等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 预算 公共财政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关概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的是国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手段筹集到的社会保险资金收入来安排支出的一种特定预算,它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用来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结构分布和盈亏状况的预算,是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实行预算管理,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得到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得到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的效益得到提高,保证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增强,在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草案时,充分考虑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规划、以及财政补助水平等因素。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草案时,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进行测算,考虑近年基金支出变化趋势,综合分析人员、政策等影响支出变动因素,严格执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规定,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政策落实,不得随意提高支付标准、扩大支出范围。而在我国,部分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偏低,支出预算偏高,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时间应再提前,财政部数据显示,各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上报时间与2010年比较提前了3个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上报国务院时间提前了5个月。虽然相比以前,大幅提前了编报时间,但仍需为了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而不断努力,适当提前编报时间。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在美国,要依据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混合预算调节法等20多部法律来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日本,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做到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行有法可依,他们也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法律法规。而在我国,现有的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制度多以“条例”、“决定”、“暂行规定”、“办法”、“意见”等文件形式出现,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而且分布零散混乱,存在立法空白。[1]社会保险法最近才正式出台,社会救助法与社会福利法尚未列入立法议程,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等为框架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至今还未得以确立。社会保险法对试行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还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各类相关法与法规之间缺乏照应和关联,立法层次不高,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律、制度规定,必然使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有着特殊性。从基金统筹层次看,基本养老保险有超过半数省实现了省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有部分地区实行市地级统筹,多数实行县级统筹。目前我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主要社会保险品种的统筹层次偏低,而社会保险基金又是按照统筹地区来实施管理,这种管理是分散状态下监管,常常出现地方利益至上的情况,导致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等违法犯罪的行为。而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导致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降低。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不够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旦通过公布后,要把计划目标变成现实,必须做好预算的执行工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监管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严谨性的特点,要确保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安全运作,单靠杜会保险管理机构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其他机构也应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监管工作负责,诸如国家行政监管机构或者那些专职监督部门,尤其是财政和劳动保障监管部门要对基金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了解、监督和检查,并把掌握的情况向同级政府做出报告,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使基金收支平衡并确保其安全完整。而我国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管工作时,明显力度不够,出现一些不按预算行事的情况,导致基金收支不平衡。

三、解决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水平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体现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与管理,有利于全面掌握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增强社会保险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完善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和和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政府预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针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要积极应对,找出解决对策。在综合考虑上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基础上,对预算的编制项目分别进行测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必然导致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立法滞后,虽然我国已出台社会保险法,但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应该加快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的出台,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平台。[3]同时,更应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社会保险预算条例,修改预算法,增加有关社会保险预算的条款,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关内容和编制程序,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等有法可依,实现规范管理。

(三)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社会保险具有互济功能,在各险种之间、各地区之间,应该相互支持,风险共担,2010年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来,由统筹级次的地方政府批准,财政部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的情况,不符合我国预算的编制原则。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应按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尽快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几项社会保险基金也逐步实现省级统筹,从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方面提高基金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4]

(四)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管

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工作,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执行情况和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对策和措施。上级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都应对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结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依法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提高监督检查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基金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

2010年《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正式颁布实施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虽然这一制度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社会保险领域的重大制度建设,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管理,对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基金管理公开透明,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针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力求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规范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法律问题研究[J]. 研究报告.2011(5)

[2]徐畅.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得随意调整[N]. 中国证券报,2010—01—07A06

[3]海涛.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迎来元年[N].中国财经报,2010—01—26002

[4]路丽华.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S1:21

(刘邦凡,1967年生,重庆涪陵人,博士,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管理。戴苗,1989年生,河北秦皇岛人,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李明达,1976年生,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作者:刘邦凡 戴苗 李明达

预算管理社会保险论文 篇2:

浅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问题及应对

【摘要】2010年《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正式颁布实施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虽然这一制度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社会保险领域的重大制度建设,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管理,对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基金管理公开透明,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针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力求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规范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公共财政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关概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的是国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手段筹集到的社会保险资金收入来安排支出的一种特定预算,它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用来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结构分布和盈亏状况的预算,是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基础。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增强,在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草案时,充分考虑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规划、以及财政补助水平等因素。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草案时,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进行测算,考虑近年基金支出变化趋势,综合分析人员、政策等影响支出变动因素,严格执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规定,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政策落实,不得随意提高支付标准、扩大支出范围。而在我国,部分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偏低,支出预算偏高,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在美国,要依据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混合预算调节法等20多部法律来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日本,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做到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行有法可依,他们也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法律法规。而在我国,现有的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制度多以“条例”、“决定”、“暂行规定”、“办法”、“意见”等文件形式出现,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而且分布零散混乱,存在立法空白。[1]社会保险法最近才正式出台,社会救助法与社会福利法尚未列入立法议程,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等为框架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至今还未得以确立。社会保险法对试行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还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各类相关法与法规之间缺乏照应和关联,立法层次不高,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律、制度规定,必然使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有着特殊性。从基金统筹层次看,基本养老保险有超过半数省实现了省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有部分地区实行市地级统筹,多数实行县级统筹。目前我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主要社会保险品种的统筹层次偏低,而社会保险基金又是按照统筹地区来实施管理,这种管理是分散状态下监管,常常出现地方利益至上的情况,导致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等违法犯罪的行为。而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导致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降低。

三、解决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水平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体现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与管理,有利于全面掌握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增强社会保险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完善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和和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政府预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必然导致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立法滞后,虽然我国已出台社会保险法,但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应该加快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的出台,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平台。同时,更应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社会保险预算条例,修改预算法,增加有关社会保险预算的条款,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关内容和编制程序,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等有法可依,实现规范管理。

(三)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社会保险具有互济功能,在各险种之间、各地区之间,应该相互支持,风险共担,2010年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来,由统筹级次的地方政府批准,财政部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的情况,不符合我国预算的编制原则。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应按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尽快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几项社会保险基金也逐步实现省级统筹,从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方面提高基金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管

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工作,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执行情况和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对策和措施。上级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都应对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结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依法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提高监督检查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基金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法律问题研究[J].研究报告.2011(5)

[2]徐畅.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得随意调整[N].中国证券报,2010—01—07A06

作者:杨征

预算管理社会保险论文 篇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探讨

【摘 要】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保险制度稳健运行的有力支撑,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到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有力于社会保险制度长期平稳运行。本文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进行探究,分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完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推进,社保改革推行全民参保计划,到2020年实现基本全覆盖。目前,我国已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抚养比呈持续下降态势,在岗人员的养老压力持续增大。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部分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持续参保缴费能力不足,同时“降成本”下调社保费率,社保基金收支平衡短期将被打破。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保扩面空间收缩同参保群众不断增长的调待期盼更加尖锐,使我国社会保险保险制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2015年全国已有6省份年度养老金入不敷出。为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更为规范

预算管理作为社保基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专门的社保预算制度。2013年由财政部首次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4年《预算法》将社保基金正式纳入政府预算,构建起全口径预算体系。在预算体系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单独编报,与公共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对独立、有机衔接。

自2010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基金预算的组织协调逐步规范,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规范,各地探索建立了预算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如预算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基金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中长期基金预测模型缺乏,动态、统一、各部门共享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基金预算执行受人为因素干扰,基金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研究意义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确立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抓住预算管理可以全面带动和推动基金管理工作。我们之所以要研究社保基金预算管理,一是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单独反映,使社会各界对该基金收支情况有一个全面、 完整、 清晰的认识,以起到强化社会监督及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二是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实行预算管理,可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强化基金管理监督,有利于基金的安全,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要求

随着社保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对社保基金的管理更有计划性、统筹性,对社保基金的监督更有广泛性和可操作性。2010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保基金预算制度的建立,不仅确立了基金的预算管理机制,还解决了这一领域制度缺失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随意性带来的风险。

社保基金预算纳入人大审议,既能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更全面的监督、管理,使之更规范,也能更有针对性地为社保基金提供财政支持,确保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抓住预算管理可以全面带动和推进基金管理工作。自2010年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积极推进,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必将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建立后,对社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基金预算管理的角度看,其功能和效力尚未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职责不明晰

《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规定:统筹地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经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草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税务机关编制。《预算法》规定: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财政部门是预算编制主体,而《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主体是人社部门,财政仅承担审核责任。法律法规不一致,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职责不明晰。

(2)社会保险费征缴权限分割于不同部门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统筹地区编制执行,预算编制、执行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社保部门、财政部门、地税部门都参与其中,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晰,工作过程中协调难度大,效率低。目前,我国大部份省份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征收,各省采用的征管模式各不相同,主要有:单纯征收模式、全责征收模式、受托全责征管模式、全责征管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税务部门、社保部门在其中的角色各不相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预算编制主体和收入征管执行主体不一致,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权责分割于不同行政部门。

2.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

(1)社保基金预算管理需要强大信息系统支撑

社保基金预算编制、执行、审核监督业务分别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税部门、社会保险行政监督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相关信息,目前各部门都依靠本系统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重复的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容易导致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数据不准确,影响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督的效果。

(2)我国尚未建立起动态、统一、共享的信息数据库

目前,我国尚未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建立起一个动态、统一、共享的信息数据库,这无疑给基层预算编报机构带来很大难度。加之我国许多指标的采集方法不科学,可信度和透明度不高,这必然大大影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影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管理效果。

3.社保基金中长期精算预测水平有待提高

(1)社会保险基金中长期精算预测缺失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方面的基金预算。有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不仅要维持短期平衡,还要维持长期平衡,如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而我国的中长期精算预测暂时缺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欠账,以及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即将到来,都会对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挑战,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才能及时化解风险,保证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性。

(2)中长期预测缺失伴随公共财政风险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采用专项预算的管理模式,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并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在有需要的条件下,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可以安排一定数额的支出弥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不足,但社会保险基金则通常不能用于弥补公共财政预算的赤字。公共财政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兜底保障,必将成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赤字的最后防线,社会保险基金风险最终会转变成公共财政风险。开展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中长期精算预测,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自身平衡机制,避免给公共财政带来危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数据基础不完善

根据《意见》社保经办机构站在了基金预算编制的第一线,而预算编制需要掌握庞大的信息量。除了与社会保险相关的数据,还涉及到许多经济社会指标。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收集到的信息量有限,加之责任意识淡薄,基础数据质量不高,一些地区经办机构编制主体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与实际偏差大

根据人社部披露的情况,基金编报一直存在基金收入预算偏低而支出预算虚高的现象。试编预算基金总收入和征缴收入预算增长率基本在8%以内,基金支出预算增长率基本在20%以上,而从预算执行情况看,基金总收入和基金征缴收入预算完成率基本在110%以上,基金支出预算完成率基本在95%左右。在一些统筹地区,人为降低收入预算、虚增支出预算,已导致基金预算严重偏离实际。编制预算与实际脱节,预算管理必然无法发挥其功能和效力。

5.社保基金预算执行管理环节不完善

(1)待遇支付未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

2005年至2016年,我国企业退休金12连涨,在有力增加退休人员收入的同时,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一方面基本养老金增幅一般大于同期在岗职工工资,导致退休人员与劳动人员收入分配关系失衡;另一方面养老金支出增大,直接威胁到基金未来的可持续性。2015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当期“入不敷出”的省份已达6个,2016年伴随着6.5%的增幅,中央对地方养老金的转移支付比2015年增长了14.5%。社保待遇的不断扩张,会威胁到基金自身的平衡,可能导致社保制度的不可持续。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不足

有些地方存在重预算编制,轻执行管理的倾向,对基金预算执行分析不重视,未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对部分险种基金支出进度快、结余小等问题不够重视,基金预算执行分析和预算调整工作十分薄弱,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绩效管理较为薄弱

(1)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预算管理活动的效率及其社会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预算绩效考评既是衡量预算编制质量的重要手段,又是防止预算编制过于保守、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规范预算执行的制度保障。

(2)尚未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我国自2010年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以来,各地相继摸索出台了自己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成形的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准确评价,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基金预算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强化预算约束力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完善社保预算管理制度。

四、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建议

1.从根本上理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

(1)明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主体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前提是政府各部门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职责分工。目前,我国《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部署政府预算的草案编制具体事项。因此,要强化财政部门的牵头作用,由财政部门统一安排部署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工作,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税务机关负责具体事项。明确财政、地税、社保各个部门社会保障职责和权限,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将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层面理顺,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2)理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部门关系

理顺社保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核和监督等各环节管理机制,明确人社、税务、财政等部门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的具体职责。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搜集信息,起草预算支出草案,以及预算支出的执行;社保行政部门负责编制支出预算的审核和汇总,以及预算支出的审批和监督;充分发挥地税优势,将社保征收管理权限全部赋予地税部门,由地税部门收集基础资料,编制收入预算草案,并执行收入预算;财政汇总编制本级社会保险收支预算,经批准后上报上级部门,社会保险基金由财政基金专户管理,由财政部门对基金的安全性、收益性负责;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进行外部监督。

2.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社保信息系统意义重大

由于预算编制部门需要大量数据以保证预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预算审核部门进行审核也要依靠相关信息资料来判断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审计也要使用到这些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因此,动态、统一、各部门共享的信息系统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编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积极推进社保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一个动态、统一、各部门共享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需要做好几方面工作:①由政府整体开发一体化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系统涵盖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所有险种信息,每个公民全部社保信息集于一张社会保障卡,相关部门信息共亨;②构建网上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平台。利用现代化网络系统,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办理,以及参保人的个人信息查询;③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信息安全。使用信息系统时,要记录和保存业务流程,确保业务有据可查,加强内部控制,杜绝经办人员的违规操作,提高社会保险信息的安全性。

3.建立中长期预算精算模型,提高精算水平

(1)建立基金中长期预算精算模型

在现有政策的假设下,通过建立精算模型,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中长期收支情况进行量化预测,并反推评价现有政策的合理性和绩效性。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每个险种的特点不同,进行预算管理时所需考虑的因素也不相同,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建立不同的预算精算模型。我国可以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算模型对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状况进行中长期预测。完善中长期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模型,通过精算模型,预测长期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将精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以精算以为基础的数据提供、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评估等宏观决策系统建设。

(2)社会保险基金精算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精算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从事后评估转变为事前预警,提高中长期社会保险基金精算水平,对于确保基金收支平衡,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财务平衡,几乎成为所有欧美国家的分析重点。美国社会保障署为了评估现行社会保障税水平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每年都会对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融资情况进行精算预测,预测期限长达75年。预测结果向全民公布,并说明按照现在基金的收支情况预测未来基金运行情况,同时精算报告还提出解决措施。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采取符合国情的措施,把精算预测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精算水平。

4.规范基金预算编制,加强审核机制

(1)提升基础数据质量,规范预算编制

社保基金预算的编制离不开大量的基础数据,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基金运行情况及未来趋势的判断。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质量,科学采集分析相关数据,加强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为基金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条件。同时,规范预算编制的方法和程序,根据各险种统筹模式的特点,分险种,探索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如研究建立预算编制模型、预算指标体系等,不断提升预算的编制水平。

(2)进一步完善预算审核机制

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小收大支”,不但可以拿超收奖、从上级争取财政补助资金,而且还避免了发放时出现缺口,导致最终形成“小收大支”的预算编制结果。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必然影响预算管理功能和效力的发挥。完善社保基金预算审核机制,采集和分析社会保险财务和业务数据,对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促使预算审核由偏重逻辑性审核向真实性审核与逻辑性审核并重转变。

5.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管理

(1)建立待遇支出正常调整机制

待遇调整不能长期由人为调整,而是要依据指标进行科学调整,要适应经济增长速度,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以及劳动人口工资增长因素,还要考虑基金收支平衡。通过规范化机制稳定参保人员待遇预期,保持社保制度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透明、科学、稳定的调整机制,确保社保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减少待遇调整的人为性和随意性。社保待遇必须科学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改革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2)建立常态化的执行分析工作机制

预算执行分析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大力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的执行分析工作机制,按月对收支进展及运行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突出的特点是数据齐全、准确、及时、分析全面、详实、科学。用数据解读预算执行进度和政策落实情况,加快实现预算管理的动态化。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报告制度,要求预算分析部门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定期报告。预算单位总结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执行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6.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1)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性原则、可测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从基金预算编制、基金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考评。对每项具体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制定考核评分标准和分值,并明确考核所依据在材料,既量化,又具可操作性。同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等作为评价主体。将具有高度独立性的专业评估机构作为主要主体,使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全面。

(2)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总结各地经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考核程序制度和考核结果运用制度。考核组要认真细致组织考评,认真编写考评报告,出具的考评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内容完整、分析透彻、建议清晰。通过绩效考核,提高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增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的科学性、计划性,强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保险基金规范化管理,提升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水平。

五、结语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是社保基金管理的核心内容,社保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实行全流程约束和监控的有效手段,通过预算编制、审批、 执行、决算等具体环节的操作实施,接受社会和人大监督,可进一步增强社保基金收支管理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使其处于有依、 有据、 有序的运行框架中,处于更加公开、透明、阳光的环境下。抓住预算管理可以全面带动和推进基金管理工作。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碧华.新形势下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60-61.

[2]单晓红.社保基金预算的方法、路径与机制解析[J].中国社会保障,2010,(3):29-30.

[3]张媛媛.社保基金预算编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社保观察,2016,(7):319-320.

[4]潘洪鲁.做好新形式下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5,(4):21-23.

作者:李雪丽

上一篇:物流行业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舞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