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环境审计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应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和经验,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和谐社会环境审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和谐社会环境审计研究论文 篇1: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探讨

环境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的增长都要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污染物,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不断增大,环境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方法,努力探索保持环境系统平衡的途径。只有环境系统保持平衡,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审计作为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的最高级监督形式,应以其独立的监督功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下面就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的国家,开展环境审计显得更加重要。

(一)开展环境审计是我国环境现状和环保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存在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加剧了中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过开展环境审计,可以对环境进行价值度量,并对环境功能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的变动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而为有效治理环境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当前我国环保工作出现许多严重问题,譬如投资、运营资金不足,污水处理体制不规范,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我国进一步强化环境审计工作,对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全面评价,有利于查处相关的违法乱纪行为。

(二)开展环境审计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我国工业化程度远远低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我们要寻求可持续的工业化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使环境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国才有望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发达、人们安居乐业的绿色家园。如果无视环境问题求发展,不仅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和经济代价,而且还要祸害子孙后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各地区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环境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环境审计可以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开展环境审计是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对国家来说,传统的国民生产核算并未包括环境资源,国民生产总值也未能充分反映环境资源所造成的效益与损失。因此,经济增长的指标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相符,在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它夸大了人均的收入和经济福利。对企业而言,其产品生产只计算实际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而忽略了对“自然成本”的计算,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而通过环境审计能够对国民生产核算和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监督,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四)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审计是对社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外部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反映和监督。因此,开展环境审计工作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审计内容、审计制度等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已经具备基本的审计依据

首先,我国已经有大量的审计法规、条例,如《审计法》、《中国审计法规》、《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等出台,构成了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开展环境审计的依据。

其次,国家己经颁布实施一系列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已先后颁布环境保护法律、相关法规,签署和加入国际环境条约,地方性环境法规等。这些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既有效地防范和制止了环境污染,改善了我国环境状况,恢复和提高了环境质量;又构成我国环境审计依据的组成部分,为环境审计目标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依据。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的环境审计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具体目标和总目标。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对单位履行环境管理责任进行监督管理。环境审计的总目标是促使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健康运行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环境审计意识不断增强

实行环境保护与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平衡早已是全人类的共识。各类绿色组织的建立,各种环保活动的开展,及各国环保人士的积极努力,将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但是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意识也在增强,例如在一九九八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审计署强化了环境审计的职能,设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近年来,国家审计署组织开展了生态林业建设资金审计调查、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审计、退耕还林审计、城市排污费征收、解缴和分配、使用情况,以及重点地区水污染防治资金等环境审计项目,及时发现和促进纠正了环境保护资金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意见和建议,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环境保护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充分发挥了效益,推动了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三)具有必要的组织基础

我国现在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部分,三部分各司其职,在审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还拥有多层次的审计机构,这为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组织基础。

(四)拥有一定的人才基础

我国的许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都已开设了专门的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等与环境有关的研究机构或专业,并且培养了一大批环境知识丰富的专门人才。在审计人员开展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可以找他们进行专业咨询,或者聘请他们进行专业指导甚至让他们参与环境审计,这都会给环境审计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三、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日常审计工作中开展环境审计

由于环境审计在我国还不被大家所熟知,因此可以先在审计机关日常开展对财务会计的审计项目中,融入环境审计的内容。广大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环境问题予以必要的关注,在确定审计方案、审计内容时,明确环境审计的有关要求,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注意检查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情况,在得出审计结论,给出审计报告时,适当地反映和披露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日常审计工作开展常规环境审计,是目前我国大力开展环境审计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扩大环境审计的影响,也有利于广大审计人员积累环境审计的经验,是环境审计起步阶段可行的办法。

(二)体系设置以政府审计为主导

保护和治理生态,遏制环境恶化,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程。由于环境审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与其他审计相比,有其特殊性,环境审计评价、鉴证工作难度大,环境审计的体系设置应以政府审计为主导,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辅,共同促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向前发展。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在我国环保资金来源及用途方面,现阶段环境保护资金大部分由国家投入并进行管理的,而且重点用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的环境项目的性质决定了需要有国家审计机关对此进行审计。

其次是在环境审计的权威性方面,相比较其他的审计组织而言,国家审计机关拥有较高的权威,能够确保环境审计的顺利实施。在开展环境审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若审计机构不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便很难顺利实施审计项目。国家审计机关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能够克服环境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最后在执行环境审计主体实力方面,由于还不具备具有完整环境知识的审计人员,所以在实施环境审计过程中要求聘请有关专家,而国家审计机关有足够的能力吸纳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参与组织实施环境审计,从而弥补审计人员专业技术上的欠缺,确保环境审计的执行。

(三)大力开展专项审计

1、加强对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审计

环境审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加强对国家投资的重点基础设施的审计,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使用。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发我国西部,并采取发行国债、优惠区域金融政策等措施来提供西部大开发所需的大量资金,支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如跨流域调水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这些项目都是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兴建的项目,也是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是公共资金的运用。而对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投资项目进行环境审计,应实施追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审计,避免重复建设以及高估算而造成巨大损失。

2、开展绩效审计

目前我国制定了许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战略。各个地区也纷纷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政策,实施生态建设项目。但是这些政策和项目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自然规律,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适应于新形势的要求等都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做出评价。

3、对重点项目进行审计

目前我国的审计力量有限,被审单位不同项目的环境问题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应先选择重点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专项审计包括对专项区域的审计及对专项项目的审计。前者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谋求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出现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审计机关要对这些区域重点进行环境审计。后者可以对国家或地区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如财政投入的环保资金),主要是通过确定和判断项目资金的收入支出情况,来进行审计,促进其合理分配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率。

4、进行环境咨询

环境咨询是在管理部门做出决策之前,由审计人员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的一项服务,正如很多社会审计机构都有咨询部门一样,环境咨询以后也会成为环境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企业可以通过环境咨询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少能源使用成本等等。

环境审计是审计学在环境领域的拓展,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必将有助于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审计必将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并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姚明琴

和谐社会环境审计研究论文 篇2:

我国环境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应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和经验,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审计;问题;对策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而审计的本质在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这就使得审计进入环境管理领域成为必然。环境审计最早产生于20个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后在西方国家审计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应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立足我国国情,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和经验,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审计缺少系统的理论阐述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起步较晚、宣传不够的现象,导致人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不足,环境知识欠缺,环保意识淡薄。同时,也直接导致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探讨不足,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被社会所公认,也没有被审计人员所深刻认识,无法发挥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就更不可能把环境审计工作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化和推广。

(二)环境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

国际上,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结果导向分析和问题导向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座谈、延伸跟踪等审计方法。而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对于环境效益审计方法应用不多。

(三)环境审计缺乏准则、立法的支持

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与发达国家现已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相比,还相差悬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是空白,审计人员只能依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做出判断,客观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完整的环境保护准则,造成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致使环境审计缺乏应有的客观性,难以发挥环境审计的作用。为顺利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对现有法规的完善程度、可操作性、执行组织、监督办法及惩罚的实施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完善审计标准,使环境审计做到有法可依。

二、解决环境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宣传

环境审计的开展,理论应先行。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并能自觉接受环境审计的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审计氛围。环境审计是审计研究的新领域,在我国刚刚起步,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一项较为陌生的事物,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不少人至今还未认识到环境问题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审计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也认识不足。为开展环境审计,就要开展宣传工作,尽量做好舆论准备,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同时宣传环境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深入人心,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府倡导、公众参与和市场压力的氛围中,意识到建立良好的环境审计管理体制,自觉开展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对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产生巨大利润的重要性,从而使审计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对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

要加强对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并逐步推广绩效审计,构建一套完整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规范审计报告等等。其中,环境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及对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性进行的审查。审查被审单位利用环保资金是否有效率;被审计单位利用环保资金的效果性;环保资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性、节约性;提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效果的建议。

(三)加快环境审计立法

审计机关可以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府环境保护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各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监督。但有关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建立,如环境审计中进行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式;环境审计体系的基本模式;环境审计报告等内容的环境审计的基本框架尚未建立;同时目前尚未有关民间审计机构参与环境审计的明文规定等也无实践经验可言,所以,应加强国际间环境审计的交流和合作,参照国际环境审计经验,尽快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环境审计合法化、标准化、成熟化。

(四)其他方面,应加强联合审计工作的开展

在国内,联合环保部门专家、会计主管部门、律师等专家开展工作;在国际上,主动对一些国际环境问题进行治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鼓励其他国家也积极开展跨国环境问题的审计。

总之,环境审计在我国毕竟是一项新事物,需要就其性质、内容、方法进行认真深入地研究,建立起理论框架、工作目标、作为规则与报告标准,以指导我们工作。同时,我国还应借鉴相关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杨树滋,王德升.环境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06(9).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会计学院。作者为会计师)

作者:辛爱云

和谐社会环境审计研究论文 篇3:

浅析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和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中西方环境审计对比入手,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审计;问题;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04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对未来5年的环境审计做出了整体部署和全新要求,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以及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环境审计的内容

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晚,关于环境审计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概念。各世界组织对环境审计的具体内容都有各自的观点,但归纳起来,这些观点都有交集,即环境审计应包含财务审计、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三大类。因此,笔者认为环境审计应界定为:“由最高审计机关对政府和(或)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等工作。”

2 西方政府环境审计

2.1 美国政府环境审计

美国审计总署是美国的最高审计机关,其直接对议会负责,向议会报告工作,是立法模式的国家审计体制。1978年,美国审计总署成立环境审计机构,设立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司,内设环境资金审计处和环境绩效审计处。

美国环境审计类型包括财务审计、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3种,审计部门主要由会计专家、科技专家、公共政策专家等组成,政府审计注重数量分析和决策模型研究。

2.2 德国政府环境审计

德国联邦审计院独立于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外,不对行使上述权力的任何机构负责,是独立模式的国家审计体制。1991年,德国联邦审计院成立环境审计处。

德国政府环境审计包括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和咨询服务3种,审计院工作人员主要以法律专业人士为主,另外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审计人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德国政府环境审计以绩效审计为主,咨询服务正在成为德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另一大主体。

2.3 荷兰政府环境审计

荷兰审计法院与议会上院与下院、政府和廉政委员会3个机构并列,是独立的国家最高机关。审计人员的教育背景具有多样性,主要由公共管理学者、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法律专家、经济学家、会计人员、环境专家和工程学者组成。

荷兰审计法院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致力于审计和改进公共资金征集和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二是通过国内和国际合作及知识交流促进有效的公共管理。

3 我国环境审计现状

审计署是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属于“行政模式”的国家审计制度。1998年,审计署单独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正式将环境审计的职能赋予政府审计部门。

3.1 审计类型主要以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为主,尚未全面开展绩效审计

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重点基本局限于以财政资金为基础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对国家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合规性审计,工作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审查各部门环保财政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二是审查环境保护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项目建设是否合规。

近年来,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正逐步开展。但由于受传统财务审计影响,审计人员仍以财政资金为主线,将审计工作主要精力放在资源环保资金的审计上,而对政策和项目本身绩效成果关注相对不足。显然,这与“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到的“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要求相差甚远。

3.2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以财经专业背景为主

环境审计是集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和审计学等诸多学科理论为一体的极具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从业人员教育背景以财经专业为主,缺乏全面的环境专业知识。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在遇到环境方面的专业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影响了环境审计的效果和质量。虽然,审计署允许审计中聘请环境方面的专家,但由于其缺乏独立性,甚至可能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进而影响了环境审计的效果和审计向纵深方向发展。

4 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思考

(1)建立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绩效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大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然,环境绩效审计也应涵盖在内。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环境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建立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服务于现阶段国家治理大局,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发,充分体现我国环境政策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2)加强对环境审计从业人员业务知识的再培训,实现环境审计从业人员知识背景的多元化。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完善环境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适应环境审计发展需要的队伍迫在眉睫。一是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再培训,比如选派在职人员脱产培训;聘请环境专家或经验丰富的环境工作人员定期给审计人员授课、分享工作经验;通过建立图书借阅、网络培训、网络知识库等方式,审计人员可以学习相关知识。二是审计机关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时应多关注专业背景的多样化,多考虑环境、工程、社会、管理等专业的应聘人员。

主要参考文献

[1]耿建新,房巧玲.环境审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审计研究,2004(2).

[2]王宪锋,孟丽荣.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审计,2012(11).

[3]葛雪,李果.中西方政府环境审计比较及启示[J].江苏商论,2007(5).

[4]郑彦.我国环境审计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9(19).

[5]李旭升.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研究[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6).

[6]刘达朱,王本强,陈基湘.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技术方法[J].审计研究,2002(6).

作者:李杰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