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到诠释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简称“低小多快”)教学模式更好地渗入到教学中,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简要论述“低小多快”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的意义,并将“低小多快”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知到诠释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知到诠释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逻辑遵循

摘要:叶小兵老师曾指出,历史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会涉及三种逻辑:历史的逻辑、教材的逻辑和认知的逻辑。三种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本文试从教学目标、教学立意、问题探究等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浅谈教学实践中逻辑遵循的现实意义与问题反思。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逻辑

教学的逻辑性是学习兴趣的持久动力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诉求。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目标设计,凸显课堂教学主旨与脉络的教学立意,以多元史料为依托的问题探究等诸多课堂教学环节,都需要将逻辑遵循作为重要考量,以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综合表达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的目标发展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强调对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进行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体现了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与思维品质的价值诉求和使命担当。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统摄着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全过程。叶小兵老师指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聚焦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确定具体可测、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从教学逻辑的角度来说,综合性教学目标的阐述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板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区别。教学目标存在着板块、单元和课时的总分关系,一课时的教学不可能也不必要将单元和学习板块的教学目标全面容纳和实现。(2)综合目标呈现的笼统倾向。一些综合性教学目标的文本阐述过于追求简洁,出现“运用有关史料”“总结历史性经验”等笼统描述,在设计具体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上的落实。(3)注重历史的逻辑,保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例如,有的教学目标在分条阐述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要求时,出现阐述不够全面、不能有机统一等问题,这些历史逻辑的缺失,有碍历史教学的“求真”“求实”。

二、教学立意:真实“场域”的价值引领

现阶段,凸显教学脉络和主题价值的教学立意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教学立意被视为统领教学的“课魂”,蕴含思想与方法,激荡智识与才情,体现着教师的学术视野和教学智慧。

近年来,合肥市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和课题研究时,注重阅读学术专著与论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内容提炼教学主题和基本思路,进行教学的创新设计。确立教学立意主要途径有如下几条:(1)创设直观情境,营造真实“场域”。例如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学的王继云老师在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题研讨展示活动中,以“绝境”为切入点,通过“绝境求生”“绝境逢生”“绝境重生”三个篇章诠释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并创设“数字长征”“歌曲长征”和“诗歌长征”等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域内体验“艰难行军路,永恒长征魂”的伟大长征精神。(2)提炼教学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合肥市第三十中学姜华民老师在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观摩活动中,以“较量”为教学主题,通过“马车与火车的较量”,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革命的主要过程、标志性发明及其在英国发生的原因;通过“工厂与工场的较量”“工人与资本家的较量”“西方与东方的较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工业革命在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世界面貌等方面引起的变革;通过“人类与自然的较量”,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具有双刃剑的作用。(3)立足教材内容,创新教学话题。例如合肥育英学校孟玉珍老师在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以“节度使”为话题,设计“节度使乱国——安史之乱”“节度使亡国——朱温灭唐”“节度使争国——五代十国”三个教学板块,串讲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教学内容,并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唐朝节度使制度的利弊与教训。

以上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和主题、话题提炼,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师生的情境会话和问题探究遵循着教学立意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一致,教材逻辑与历史逻辑、认知逻辑的统一,渗透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凸显了“课魂”的创新设计和价值引领。

三、史料实证:问题探究的思维提升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以多元史料为依托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历史教学突出的学科特征。现阶段,史料教学已经深入扎根于中学历史课堂,价值日益彰显。值得注意的是,逻辑性是培养学科思维的保证,基于史料的问题探究活动,只有遵循历史逻辑和认知逻辑,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史料运用的适切性是史料教学逻辑性的内在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对所积累的史料细加甄别和筛选。史料运用的底线要求有两点:(1)真实。材料误选会妨害教学立意和目标达成,甚至产生负能量。所引用的史料的出处、年代、真伪、观点等务必客观严谨,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符合国家意志和主流价值倾向。(2)适量。史料教学并非史料堆砌,史料运用也不是越多越好,文字繁多、字体过小等问题会干扰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要立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精选文献、图片、表格、地图等多元材料,做到典型新颖、精准适量。

探究问题的有效性是史料教学另一个逻辑遵循。思维提升的空间往往取决于问题的品质和课堂的互动生成,近年来问题链教学法颇受关注,其要领是以问题为纽带,问题之间形成嚴密完整的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的魅力。“问题成链”首先需要围绕课题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体现教学立意,然后再结合知识点进行细化分解,增强内在逻辑。“整体设计”例如: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可以通过史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北宋初期,统治者的治国理政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为此,宋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由此,北宋形成了怎样的治国之策?”“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这些突出问题导向的链性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和线索,深化对史实的理解和认识。“细化分解”例如: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巴黎和会教学环节,可以设计问题:“参加和会的国家是否有平等的权利?各国的外交立场是否一致?”“这次会议是真正意义上的和会吗?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凡尔赛条约》是宰割战败国、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掠夺性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如何评价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能否长期维持?”这一系列链式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促进了意义建构和思维拓展。

兴趣是学习的开始,逻辑则是维系兴趣持久的关键。历史课堂教学的逻辑遵循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基于逻辑统一的思维培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德民,许燕.历史优质课堂的“教学逻辑”探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2):171 175.

[2]戴加平.促进有效交流的问题设计之探讨——以人民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4(6):9 12.

[3]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史料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6(11):3 11.

[4]叶小兵.简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12):8 11.

作者:孔志刚

认知到诠释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低小多快”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摘要】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简称“低小多快”)教学模式更好地渗入到教学中,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简要论述“低小多快”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的意义,并将“低小多快”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关键词】“低小多快”模式;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及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的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低小多快”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符合小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如何根据学生及课程特点将“低小多快”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当前教学研究方向之一。

一、“低小多快”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的意义

“低小多快”模式是当前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贯彻了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起点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可以轻松达到的教学起点,它对学生打好数学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小步子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步子要迈小,速度放慢,不指望一步到位,而是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活动指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避免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而是应该从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偏好趣味性的事物等特点出发,尽量多开展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如闯关比赛等。快反馈则指的是教师应当及时地开展课堂练习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低小多快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不仅侧重于基础,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它侧重于开展教学活动,与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不谋而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最后,快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二、“低小多快”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低起点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为教学目标,其中掌握学科文化知识是基础。首先,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等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应当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通过一些简单问题来引导学生巩固旧知,并导入新知。最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解决问题。

采用低起点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课程的自信心。

2.以小步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小步子原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中的五个原则之一,就是将较大较难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较小较容易的学习单位,通过逐步的学习,进而取得学习的成功。不僅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与压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避免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所要学的知识细化。对于抽象的学习知识,学生难以快速掌握,教师就应将知识进行细分,引导学生分阶段学习、记忆。其次,对于算理性比较强的知识,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会说算理,掌握法则,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教师要做好分解工作,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理解与巩固,最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以多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率

新课标指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多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围绕学习主题的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就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动类型:

一是动手操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把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二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多交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时候教师也可以渗透德育,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学与大家分享;三是知识闯关比赛。在教学活动中,组织一些与课程联系紧密的知识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以快反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法宝。快反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解决。快反馈可以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既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也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低小多快”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中给定目标进行分类第一课时为例,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及两位数的基础上,在课前教师已经布置学生制作课上需用的学具。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计划,更好地诠释该模式更契合新课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起点较低的导学情境,通过观看《爱整理》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新授知识

1.实物展示,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里有哪些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引出问题:有这么多平面图形,可以怎么分类呢?

学生发表完意见并交流结束后,教师提出要求,指定学生先按形状给气球分类。

活动要求: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平面图形,请你在这张白纸上,把它们按形状分一分,并数出每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各有多少个,并把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提示: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动手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巡查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并把具有代表性的分类作品收集起来,方便进行讨论及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

师:刚才我们不仅按照形状把这些平面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对分类的结果进行了整理,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学生横着摆成一排一排的,也有像这样竖着摆成一列一列的,虽然大家的分类方法不太一样,但是大家的结果都怎么样?(相同)

本节课以操作活动的形式进行,分类环节先给定学生分类标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知了分类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围绕教材,通过类似题目的练习,巩固新学知识,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提升技能

师:远处有一座数学城堡,神秘的宝藏就藏在里面,我们赶紧过去吧。

设计三个不同形式关卡:第一关:找出物品中的不同类;第二关:将数字按要求分一分(单、双数);第三关:与给定数字比较大小;本环节中的题目联系旧知,难易程度层层递进,既让学困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

(五)实践作业

设计了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实践作业:整理书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书包进行分类并整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理应改进并优化传统模式,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低小多块”模式中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旧知、掌握新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者。

“低小多快”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采用适当情景引入新知,遵循“低起点”,抓住学生年龄和认知结构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层层递进,有效实现“小步子”原则。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来巩固知识并做到快速的反馈,题目的难易程度层层递进,既可以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既满足了新课标的要求,也适合当前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了学困生的處境,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以及快反馈四个方面做好衔接以及相应的教学工作,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卢江,杨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苑鹏睿.“低、小、多、快”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1(2).

[4]邵伟.浅议高职教学中采用“低小多快”成功教育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

[5]杨小峰.以学为导向的低小多快初中历史课堂建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13).

作者:杜丹丹

认知到诠释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浅析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摘 要:讨论历史的问题,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再本文的学习研究中,笔者寄希望立足于文学史料的基础,对文字应用于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适用性。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一、 引言

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是认知与重建过去的中介,如果我们离开了史料,历史的知识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井。跟随新课程的改革推行,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怎么样才能更好地通过史料教学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时效性也就更加重要了。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注重店集中在历史他本身发生的事情,而是再集中我们怎样对历史的认识,最注重的就是接触和探索的过程,获取知识的方法,然后才是涉及历史研究的结果:根据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想要达到这样,最好的方法就是由学生应用史料作为证据。这就是英国历史教学的专家汤普森在《理解历史》一本书中告知的,很清晰地表达了史料学科在实际的教育中起得的重要意义。笔者试图从史料教育的角度开始,分析怎样以此更好地推进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二、 史料明确的教学目的

加强培养学生历史专业学习的能力。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普森认为,历史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怎样探究历史的方法,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呢?就像历史学家一样,应用史料当作凭证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探讨活动,很明显,应用史料指的是使学生去学习做历史学家们所做的事,上去就应用史料的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显然,这并不能涉及将学生们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面,只是说使学生借着一些运用史料的特定培养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对待历史的态度与方法。

从历史探讨的程序来看,史料在历史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应该是现有史料然后才有论证。每说完一件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在历史上有记载,这叫做信而有征。《课表》的“课程目标”需要收集和整理一些直观的史料,获取到的资料,增加了解和诠释史实。还要用内容与要求的观点提出培养、收集、获取信息、解决难题等等,学生要具备学习学科的能力,让学生们明白证史一致的思想与意识的培养,再次,对初中的教育教学里,明白了教学的要求,一定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史料的基础和与史料的分析,收集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和关系,然后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 文字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形式

从现在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国内的学者还是国外的学者读非常注重文学史料的研究,并且普遍对此有一个认知,就是将其分为三个方面,如下:

(一) 原始史料

针对原始的史料,主要是包括史书、典籍、文档以及笔记等等,这些都比较宽泛。而中学历史学科中,具体教学中主要是二十四史,通过二十四史融入中学历史课堂,能够让课堂更加有活力。

(二) 撰述史料

这一类的史料,主要指的就是针对一些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和多年考察的经验,将这两者相互融合,最终呈现出书的形式,就是撰述史料。这一类的史料,也是非常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

(三) 文艺史料

针对这一类的史料,主要是针对文艺题材的,这部分是文艺为题材的文字史料,主要是戏剧、小说、诗歌以及民谣等。文艺类型的史料,由于其含有文艺性,所以很大程度上此类史料含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文艺史料具有一定的文艺性和娱乐性,和正史以及实录和起居注是完全不同的,其真实性并没有那么多的考量。文艺史料其实主要也是反映底层群众或者平头百姓的生活情况,以及其观念和想法等,对于真实性要求也并不高,只是通过文学的方式来反应具体情况。

四、 文字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運用策略

文字史料,想要运用在教学中,非常需要老师的选择和讲解,不能只是一味地堆砌和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深知很多的初中学生其实在身心阶段都还是孩子,所以对于文字史料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不能完全通过自身来吸收知识。所以笔者认为,文字史料融入教学,一定要与教材相结合,要通过老师的设计才能融入课堂。通过老师的设计,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史料,正确地分析背后的隐藏内容,然后才是让学生自己单独的领悟和分析。笔者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认为历史的教学,尤其是需要融合史料的历史课堂,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简简单单地给一点史料让学生自己把握,应该注意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学习方式、研究方式的训练。

(一) 循序渐进

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无论是历史课程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一步步的积累,才能逐渐得到知识体系的完善。历史,作为一门非常蕴含深意,且博大精深的一门学科,其学习更加需要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以及前期的学习。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很多初中学生会对繁杂的文字史料产生极大的厌烦心态,从而学生从兴趣上会导致对此学科产生无趣心理,不利于教学。

(二) 历史结合

“从史出发,史论结合”,这一句话就是所有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宗旨。历史老师作为历史的传承人之一,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即间接将史料融入进去,应用史料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助力其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从史出发、史论结合的观念和习惯。

(三) 发散思维

初中生的学习,应该举一反三,具有发散思维,所以历史学科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帮助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生中落地生根。历史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历史分数的体现,更是为了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养成一个好习惯,致力于研讨、探究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否。历史作为一门拥有众多知识内容和体系的学科,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透过历史史料来提取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和节点,从而产生正确的判断,加深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找到历史学习的基本规律。

五、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学科,是初中学习的必修学科,可以说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史料,作为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不能被忽视的。史料引入课堂,不仅仅能够增加历史学科的丰富性,很大程度上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更加感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讲到关于曹操的历史课堂之时,就能够引入史料《龟虽寿》的诗词,然后让学生们对此进行阅读,继而老师提出问题:对于这首诗词的基本理解、作者以及词义、曹操的壮心又是什么等等。这样引入史料在课堂的方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曹操的了解,也能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还丰富了课外的历史、语文知识。

六、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合理运用

(一) 选择鲜活的史料

初中时期的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非常强,对于新兴事物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很多时候却并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里头,从而达不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从而也没法实行史料在历史课上教学的作用。作为老师,应该在史料的选择上尽量找到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避免似懂非懂的状态从而开始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和厌学的心理。譬如在讲解到女皇帝武则天的过程中,如果你引入资治通鉴的话,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会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意思,从而无法跟老师的思想进行沟通,双方理解上就会产生分歧,不能达到一定的共鸣,如果就对文言文进行翻译的话也会浪费课堂上较多的时间,也无法达到史料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学习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局限性,上课前提前整合自己的资料以及史料的选择,使学生能够明白大意,达到良性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 资料适量、适时地运用资料

初中老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历史老师教学的重心一定要在课本上,而并不是史料上,通常这样能有效地防止教学当中史料堆砌的现象发生,从而对历史课的教育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历史教师在引入史料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适时、适量的根本原则,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譬如当时在讲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时间的时候,允许先让学生在课本外提前收集好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作为了解和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的人以安倍为首去参拜靖国神社的时间,就事论事地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他们心目中播下爱国的种子,这样的学习反而还能培养探究精神和能力,同时学生们也会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消化。

(三) 差别化应用资料并形成对比

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先进的教育设备广泛的运用在教育教学当中,就是这样的设备让教育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教育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生动性、也对史实有了正确的认知、提升了感知能力。所以在现在階段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老师基本上每堂课都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课本上的一些深入知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使得学生对探索历史学习历史产生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 增添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用史料增添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可以增添历史课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譬如在讲述唐朝丝绸的时候,为了能够彰显出丝绸的精品以及轻盈,并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说明。譬如中国官员穿着五层厚的丝绸,阿拉伯的商人依旧能够看见胸口上的黑痣,在越活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丝绸的真正品质,加深记忆,最主要的还是得提高课堂效率。

七、 结束语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历史的时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历史老师一定要把历史与史料相结合,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面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与开拓,研究历史的精神能够得到培养、认知、理解。对分析能力的提高的同时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秉着适量、适时的原则用史料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璟生.课程改革与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方法指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

[2]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7).

[3]郑建群.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及其运用技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0).

[4]曹大为,赵世瑜.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4.

作者简介:

罗晓鹏,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中学。

作者:罗晓鹏

上一篇:教育技术视角下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教学中诚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