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与茶文化论文

2022-04-17

这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是一朵自汉代起就扎根于此的花儿,福州与茉莉,一座古城与花儿的羁绊,相扶相守,从古代流传到了现代,经光阴千转,岁月摩挲,古老的福州城,散发着老城的历史韵味,也融进都市的现代气息,却始终没忘记千年相随的天香茉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茉莉花与茶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茉莉花与茶文化论文 篇1:

福州茉莉花茶:“中国春天的味道”

本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在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在高山上种植茶叶为特色的湿地茉莉花山地茶园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及6 个县市区。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茉莉花源于中亚细亚,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福建省福州安家落户。茉莉花茶始于宋朝时的福建省福州市。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聪明智慧的福州人将来自西方的茉莉花与东方的茶叶进行玄妙地结合,让茶与花从相望走向相融,制作出了茉莉花茶,它们的结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在《中国名茶录》里,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

合理高效的水土资源管理方式

福州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森林、湿地,为茶和茉莉花种植提供了极佳的条件。福州地处南中亚热带过渡带,为滨海沿江城市,全市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众多。智慧的福州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在海拔600?1000米的高山上发展茶叶生产,逐渐形成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茉莉花基地(湿地)茶园(山地)的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既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茉莉花和茶树对环境的不同要求结合福州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经济高效的水土资源利用管理方式。农民根据茶树生长习性在山上开垦和修筑梯田,降低了地表径流流速,延长了下渗时间,减少對地面的冲刷能力,保水保肥,使水肥得到充分利用。茉莉花喜湿喜阳,要求土壤含水量高、透水性好。根据茉莉花的习性和河流的水文状况,在靠近河岸的沙土地上的适当位置,起垄扦插。茉莉花生长的季节,土壤水自由地接受河流的补给,直接利用河水及其所含的丰富养分。茉莉花开花季,河水水位较低时,靠近河岸便于取水灌溉,节省人力物力。此外,茉莉还具有短期抗涝性,大水浸淹7天,茉莉仍可以正常生长,发生洪水时,茉莉还有滞淤,加速泥沙沉积,缔造良田的作用。

这一种植模式下,形成了自山上至河流依次为林—茶—林—楼—茉莉—河流的垂直景观。在石质山丘上,就地取材,利用石料修葺石埂梯田式茶园点缀浓郁森林的景观;在土质山丘上,梯田围绕山峰层层环绕向下延伸致海拔200米左右,再向下为森林,形成山顶部为梯田式茶园山麓为森林的壮丽景观。在冲积而成的河流沿岸平原种植茉莉,每到春、夏、秋开花季节,万亩茉莉竞开放,雪白如画,香飘全城。

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独特,其最大特点是“见茶不见花”,简单地讲就是利用茶叶的吸附和茉莉花吐香,将茶味与花香融合。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由于历史上福州人严格保密,窨制工艺在数百年间均未传到其他国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

制作一款纯正的福州茉莉花茶,仅仅窨花就要经过81道工序,再加上前期原料茶坯、茉莉鲜花的选择、伺花等等,制作技艺的繁复让外人始终难以一窥门道。整套茉莉花茶制作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窨制花茶七条椅,平抖蹚拜烘窨提”。

福州茉莉花茶用花选料精良,高档福州茉莉花茶的窨制全部伏花,以单瓣茉莉花提花,造就了福州茉莉花独有的鲜灵浓郁品质,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

据《本草纲目》记载,茉莉花可以“祛寒邪,助理郁”。福州茉莉花茶不仅具有茶的功效,还具有茉莉花的功效,可以解抑郁、抗辐射、镇静安神等。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防辐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种健康饮品。

2014年11月,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原中科院名誉院长卢嘉锡曾赞过,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蕴含的原理十分科学,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迈克本斯顿来福州考察时,赞福州茉莉花茶“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并授予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

茶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

在福州当地,茉莉花茶蕴含先苦后甜的修身苦读精神,茉莉冰清玉洁、淡雅幽香与士大夫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相似。林则徐在福州贡院题词:“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就展现了福州满城制茶、读书的氛围,也告诉大家制茶读书皆为先苦后甜的美事。茉莉花代表国之天香,自古就有“国色牡丹无香,天香茉莉无色”的说法。

茉莉是爱情和故乡情感的寄托。茉莉——莫离,茉莉代表不离不弃的爱情,是东方爱情的圣花,同时又代表永不分离的思乡之意,冰心就将其称之为四海为家的福建人的故乡茶。福州是著名侨乡,海外“三胞”达300多万,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凝聚着爱国华侨的心血,凝聚着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割舍不了的“根”情,凝聚着福州和海外侨亲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侨缘。

茉莉是佛教文化传承的载体。茉莉花为佛教的圣花。茉莉花与瑞香、忍冬、石榴花合称佛教的“四大圣花”,佛书中,茉莉花又名鬘华,即“堪以饰鬘”。在世界遗产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镂金的茉莉花,据记载,用茉莉花(鬘花)穿成串做装饰,是佛珠最初的原形。我国汉代以后就有把茉莉花用丝线串成花环,供奉于佛像前的佛教习俗。唐朝李群玉《题法性寺六祖戒坛》诗“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表明茉莉的佛家天香身份。

目前,在福州已建立了仓山区茉莉花茶文创园、晋安区福州茉莉花茶主题馆,三坊七巷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馆、上下杭福州茉莉花美学馆等4个福州茉莉花茶为主题的文化展示馆,仅文创园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300万人次参访,其中包括80多个国家的2万余名国际友人,成为福州茶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每年5月底到10月,福州大街小巷还有许多卖茉莉花的卖花女,的士上的茉莉花串成为福州的风景线。

不遗余力、保护传承

由于城市建设和其他产业发展,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生产模式变得濒危,花茶窨制工艺面临着严峻考验。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福州茉莉花茶这一千年产业的发展,福州市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整体保护、协调发展,动态保护、功能拓展,多方参与、惠益共享”的方针,形成“国内外互动、上下级联动、专家技术支撑”的茉莉花保护工作机制。

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颁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 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2013年—2022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动态保护纲要(2014年—2020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2021年—2025年)》。

强化政策扶持。2014—2020年福州市累计投入财政经费2886万元,从基地建设、产业扶持、品牌打造、遗产保护等多角度多层次扶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2020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在茉莉花种植、花茶加工、园区建设、三产融合、品牌宣传等九个方面给予扶持,有效推动茉莉花茶产业技术和业态的升级。

注重保护传承。福州市对茉莉花基地实行分级保护,前后批复两批茉莉花种植分级保护基地。第一批2014年公布,合计973亩:第二批2016年公布,合计900亩,对核心保护区进行测绘,并在核心保护区树立保护标志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牌。近年来,先后出版的《茉莉韻》《天香九窨》《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寻脉—福州非遗探秘》《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之旅》等各类专著60余本,并拍摄了4集纪录片《茉莉窨城》,系统形象地展示了福州茉莉花茶文化。

同时,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场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比赛,目前,已累计授予28人“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荣誉称号,并推荐其中13位入选国家级、福建省和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福州茉莉花茶”已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中国清单产品,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一大步,2019年福州茉莉花茶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作者单位:詹勇,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林浩磊,福建省福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詹勇 林浩磊

茉莉花与茶文化论文 篇2:

千年传承 四海一心

这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是一朵自汉代起就扎根于此的花儿,福州与茉莉,一座古城与花儿的羁绊,相扶相守,从古代流传到了现代,经光阴千转,岁月摩挲,古老的福州城,散发着老城的历史韵味,也融进都市的现代气息,却始终没忘记千年相随的天香茉莉。2014年4月29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确认为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福州市的市花,“申遗”的成功让茉莉成为了福州最鲜明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它源于西方,福州见证了其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它是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福州的印迹,也是福州的象征。

遗产:茉莉花茶的种植系统

2013年中国农业部设立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使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在国内更受重视,相关产品的市场价值得到很大提升,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是首批进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的系统,这对茉莉花茶种植、古茶树保护和花茶制作工艺的传承和茉莉花花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茉莉花生态系统、茶树生态系统和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及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茶的原料为绿茶和茉莉鲜花。福州地处中亚热带过渡带,虽为滨海沿江城市,但山地丘陵众多,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而茉莉花、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永泰县和福州市区,该分布区中部属于典型的河口海积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盆地面积489.1平方千米,这样的地形形成了自山上至河流依次为林—茶—林—城市—茉莉—河流,即山顶森林、山腰茶树、山脚森林、平地城市、沿江平原种植茉莉的山水农业垂直景观格局。在石质山丘上,就地取材,利用石料修葺石埂梯田式茶园点缀浓郁森林,在土质山丘上,梯田围绕山峰层层环绕向下延伸至海拔200米左右,再向下为森林,形成山顶部为梯田式茶园山麓为森林的壮丽景观。同时在冲积而成的河流沿岸平原种植茉莉,每到春、夏、秋开花季节,万亩茉莉竞相开放,雪白如画,香飘全城。

荔枝、龙眼和橄榄树与茉莉间作的景观。由于荔枝、龙眼和橄榄树树干较高,遮蔽度低,稀植对茉莉花生长影响较小,当地居民实行荔枝—茉莉、龙眼—茉莉,橄榄—茉莉等间作,形成河流两岸果树与茉莉相间的景观。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景观特点,是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是中国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扬,意义重大。茉莉花茶是福州特色休闲农业中最重要一环。茉莉花茶是中国茶的特色品种,至今只有中国可以窨制茉莉花茶,2011年福建春伦茶业等几家茉莉花茶公司分别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经过多年的尝试初步形成了林—茉莉(茶树)—绿肥复合型、林—茉莉(茶树)—菌复合型和林—茉莉(茶树)—绿肥—畜—沼复合型生产模式,并与福州独特的茉莉花茶工艺文化、特有的茶文化与民俗习惯构建成功能多样的复合生态系统。福州市现已建成闽江、乌龙江、马江、敖江、大樟溪沿岸茉莉花生态走廊和罗源、永泰、连江、闽侯、晋安、闽清高山区生态茶园区,有茶叶开采节、茉莉花开采节等活动,形成春天采茶、夏秋采花的茉莉花茶休闲特色,成为福州休闲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

记录:茉莉花茶的历史

福州是中国最早、最多贡茶的地区,也是世界三大茶市之一。早在唐朝,福州就出产了两大贡茶——方山露芽和鼓山半岩茶。茉莉花原产印度,西汉传入中国时在福州落户,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陆贾的《南越行记》中就记载着茉莉“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胡国移至,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南越即现今福建一带,在北宋时福州成为茉莉之都,宋朝时,朝廷专设太医局、和剂局,苏轼和沈括还合著了《苏沈良方》,中医局方学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诞生了数十种香茶,北宋福州太守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福州茉莉花用于制作茉莉花茶始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清朝时,茉莉花茶得慈禧太后钟爱,成为贡茶。20世纪5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已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中国国宾礼茶,1972年,毛主席在书房会见尼克松总统时,喝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福州茉莉花茶达到鼎盛,生产企业近千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城市化冲击,福州大部分茉莉花种植基地消失,茉莉花茶产量的迅速下降,2006年福州茉莉花茶生产降到历史低点。

2007年福州开始重塑茉莉花茶产业,2008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地理标志,2009年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2010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同时“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国际茶叶大会(比利时)上,福州茉莉花茶成为压轴茶,同年在中国农产品发展推进会上,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013年5月,福州茉莉花茶成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4月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指导和科学委员会会议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特色:花与茶的交融

茉莉花茶属于绿茶再加工茶,是福州人民在传承中的创新成果,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茶坯处理、伺花、筛花、窨花、盖面、通花、复窨、起花、烘焙、转窨、提花,反复多次后匀堆装箱等百道以上工序,这是茉莉花茶独特的制作技术,历经锤炼,百般加工,才能诞生这馥郁芬芳、茶韵长存的茉莉花茶,这是源自于茉莉花茶近千年的复杂工艺。难以想象,多少年前,我们的祖先究竟要经历过多少次的尝试,才能掌握这未知的规律。

茉莉花茶制作过程里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窨茶”,但在窨制之前,花茶的茶坯还要经过一轮五步来提升品质。茶叶选取的第一步工序是“平茶”,目的是分出长短。第二步是“抖茶”,目的是分出曲直,弯曲的茶叶较轻,品质上逊于直的茶叶,后期加工也是不一样。“抖茶”之后的“蹚茶”,是为了将茶叶侍弄成合适的形状。“拜茶”是将经过“蹚茶”步骤后的轻的茶叶或茶叶粉末筛掉,留下品质更好的茶叶。第五步是“烘茶”,将经过前几个步骤挑选后的茶叶放在竹制工具里,并用木炭进行烘焙,这是在做茶坯的干燥处理。传统工艺要求烘后茶坯水分在4%~4.5%,不能用高火烘,容易产生火焦味,影响花茶品质。烘焙后茶坯必须经过冷却,在60~80℃,必须通过摊凉、冷却,待茶叶堆温稍高室温1-3℃时才能付窨。

花茶制作的茉莉花的选取也十分讲究,鲜花一般要在每天10-17时采摘。采收后,装运时不要紧压,用通气的箩筐或网兜装花。鲜花在运送过程由于装压,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必须迅速摊凉,使其散热降温,恢复生机,促进开放吐香。这叫伺花,花堆中的温度控制在32-37℃,促进开放猛烈吐香。当鲜花开放率在80%左右时,即可筛花分选大小,剔除青蕾花蒂,并通过振动,促进鲜花的二次盛放。

茶花拼和是整个茉莉花茶窨制过程重点工序。窨,是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制作技术,是把茉莉花和茶叶结合,使茶中有花香,见茶不见花。福州茉莉花茶采用烘青绿茶作茶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花蕾和其拌拼窨制而成,窨制就是让茶坯吸收花香的过程。花茶的窨制是很讲究的,有四窨一提、六窨一提、九窨一提之说。

这道工序必须要掌握好六个因素: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分、厚度、时间,不同窨次这六大因素要求不同。在窨堆的堆面都要以本批的茶坯薄薄的散布一层,达到鲜花不外露,以减少花香散失,这一操作称为“盖面”。鲜花和茶叶拼和窨制时,由于花在茶中,吐香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茉莉花开始吐香以后5小时内为吐香旺盛期,花和茶一定要及时拼和和窨制,以免香气大量散失。因此,掌握好茉莉花的开放度,迅速地拼和窨制,让茶坯充分吸收花香是整个窨制工艺技术的关键。

接下来的步骤是通花,通花是根据在窨品堆温、水分和香花的生机状态来掌握的,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30~40 cm,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每隔15分钟,再翻拌一次,让茶堆充分散热。通花目的一是散热降温,二是通气给氧,促进鲜花恢复生机,继续吐香,三是散发堆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约1小时后,堆温达到要求时,开始进行收堆复窨,堆高约30cm,再经5-6小时,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左右,花已成萎调状,色泽由白转微黄,嗅不到鲜香,即可起花。收堆复窨能使花继续吐香,茶叶经过反复操作后能实现充分吸香。

起花在窨时间达10-12小时后,花将失去生机,茶坯吸收水分和香气到达一定状态时,必须立即进行起花,将茶和花分开。起花顺序是多窨次先起,低窨次后起,同窨次先高级茶,后低级茶。根据在窨品的堆温,掌握起花的适当时机。头窨41℃,二窨40℃,逐窨下降,提花38℃,堆温超过时,若时间还未到,必须进行第二次通花或翻堆散热。

起花后烘焙,排除多余水分,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烘后的茶叶必须充分摊凉,利用用摊凉机进行,但禁用强风吹,造成香气不必要散失,摊凉后的茶叶温度越低越好,最高不得超过40℃。烘焙是最难的环节,要保持香气少流失,又要保持茶坯湿度下降到可进行下一次窨次。

接下来的工序是提花,提花的目的在于提高花茶的鲜灵度,操作同窨花。提花用朵大洁白香气浓烈优质鲜花,雨水花不能用,拌和后继续堆窨。6窨以下,花香不够才需提花,高窨次茉莉花茶采用不提花的方法。

茶叶的表面组织结构疏松多孔,吸香性能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热作用,一吐一吸,使茶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多酚类缓慢分化,减退了茶坯的涩味,使花茶的汤色变深变黄,滋味更加鲜醇,又有绿茶特有的品质,茶味与花香融和无间,从而窨制成高档产品。四窨一提要2.5斤茉莉鲜花配1斤干茶,加工生产过程超过一个月。古人认为,好茶配好花,三月茶配八月花,四月茶配七月花,五月茶配六月花。因此早春三月份的绿茶,要到八九月份,伏天茉莉花才开始生产,半年时间才能成品。所以福州茉莉花茶制茶工序是最复杂、最耗时的。福州茉莉花茶成品约需半年左右时间,高窨次。精品茶所需时间将更长。

香茉莉福州茶,茉莉的清新淡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福州人将茉莉呵护成了自己的城市名片,而茉莉也用这一世天香装饰了这座城市的馥郁芬芳。

茉莉花与茶文化论文 篇3:

续一缕千载馨香

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1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出席了发布活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出席发布活动并接牌,还作为农业部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唯一代表作大会发言。严可仕称,此次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国际影响力,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近年来,福州重视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发展,开展地理标志申报、保护,积极扶持培育良种基地,建立茉莉花茶生态加工园区,做好工艺传承,较好地实现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严可仕表示,福州市将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利用,让福州茉莉四海飘香。

福州是全国唯一以茉莉花为市花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福州独特的山水灵气孕育出了清雅飘逸的茉莉花茶,成为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包含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根文化、香文化等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第一批发布的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高鸿宾指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

农业申遗实至名归

2013年7月10日,农业文化遗产系列学术活动在榕拉开帷幕,系列活动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会议、“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实地考察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咨询会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术沙龙也是其中的一项。

此次沙龙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春伦生态茶园举行,研讨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李文华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彭镇华研究员为研讨会作了主题报告。在沙龙上,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乎过去的遗产,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实至名归。

沙龙探讨了传统农业的价值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学科基础,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等4个议题。专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打开了广阔的学术空间。“我认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下一步发展,可以增加文化内涵。”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在产业发展、市场开发及产品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应该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增加文化内涵、文化元素。他认为,品茶不仅仅是喝茶问题,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可以通过发展茉莉花茶基地、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和品牌建设力度、保护茶工艺、开发茉莉花茶优质产品等举措,把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做大做强。

从西汉开始,茉莉花因花香馥郁,清新不浊,落地福州,成为福州人的最爱,由于福州市“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不足,勤劳智慧的福州发明了积沙成田,在沙地上种植茉莉花的方法,茉莉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同时,福州四面环山,700~1000米海拔的山区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将茉莉花香与茶香结合在一起,这是福州人智慧的结晶,而这样的窨制传统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贡茶。同时,福州作为全国三大茶市,茶叶出口占到了全国的35%。当时在京津的上层官员和外国人引发了福州茉莉花茶热,外国商人先后来福州开洋行,花茶畅销欧美和南洋。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阜昌茶厂,福州和汉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福州茉莉花茶的兴旺在这民谣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到2012年,福州辖区的茉莉花茶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17.85亿元。茉莉花茶及其形成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不但关系这平民的生计,更是福州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好像福州的榕树,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福州这个城市,都深深打上了茉莉花茶的烙印。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不谋而合。

全球申遗有序推进

今年5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7月,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启动申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强势复兴呼之欲出。

7月10日召开的学术沙龙上,专家学者们更论证了福州茉莉花茶全球申遗的可行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李文华表示,农业文化遗产是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福州茉莉花茶和茶文化系统如果申报成果,将对福州生态系统和茉莉花茶文化系统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表示,福州茉莉花茶入选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的国际影响力,及时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对于福州茉莉花茶如何申报“全球遗产”,李文华院士提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社区参与、媒体宣传”的模式。他建议,要围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将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农业遗产建设成茉莉花茶产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茶文化的展示窗口,以茉莉花茶产业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效益和文化自觉,进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最终走出一条既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求,又符合生态福州特色的申报之路。

据了解,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GIAHS)项目,是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目前全球共有25个保护试点。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解释,农业遗产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农业的申遗相当困难,它有一整套复杂的指标和系统,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全球仅有25处的原因所在。

以秘鲁的安第斯山高原农业系统、智力的智鲁岛屿农业系统、菲律宾的伊富高稻作梯田系统为例,这一个个农业遗产,不仅仅是历史悠久,它们还都是植物、人类与景观在特殊环境下共同适应、共同进化的成果,对于当地人的生计、社会、文化、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典型性。中国农业发展历史久远,有许多独树一帜的农业文化流产至今。目前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浙江绍兴古香榧群等8个项目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试点。

虽然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近年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茉莉花茶的种植面积、产量对人民对茉莉花茶及其茶文化的需求还是不平衡,茉莉花茶产业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作为在茶叶历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福州,理应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让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向着生态、可持续方向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对于茉莉花茶的重振和保护可谓煞费苦心,不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恢复优质茉莉花生产基地、成立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和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等,同时在2011年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上提出,福州要打造世界茉莉花茶之都,让全球茶人聚到一起,共同领略福州茉莉花茶的魅力。

2011年10月24日,福州茉莉花茶一条街正式开街。它位于福州仓山区南江滨番船浦,这个昔日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码头,意在重现番船浦昔日的辉煌。今年,福州市拟建立1600亩茉莉花茶产业园区,市区主干道及公园将遍植茉莉花,集采花、采茶、品茶为一体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也将与游客见面。

不久的将来,福州将是“满城尽是茉莉香”,福州的城门山还将被规划建设成茉莉花主题公园。在2013年~2022年这10年间,福州市相关部门规划将福州茉莉花茶种植与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建设成茉莉产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茶文化的展示窗口,带动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全面发展。

当前,福州茉莉花茶及文化的知晓度不断提高,市场对福州茉莉花茶的接受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福州茉莉花茶由福州港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不仅数量第一,而且单价最高。据一些福州茉莉花茶老牌生产企业介绍,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现在基本上供不应求,销售量都呈现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涨幅在20%以上。

随着申报世界遗产活动的启动,以及打造茉莉花茶之都等一系列组合拳的落实,可以相信,福州茉莉花茶一定能传承历史,远见未来,成为生态福州的基石。就如李文华院士所说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农耕技术和农业生物物种,更是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体现的将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作者:海燕

上一篇:制造业服务营销论文下一篇:个性化造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