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文化中国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开展美术创作与辅导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理念与规律,践行群众路线,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的综合水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础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础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1:

夯实文化自信基础与提升群众文化品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文化的发展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从政治上和学术上精准把握、深刻阐释,更要在实践上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群众文化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具有自发性和广泛性,提升群众文化品格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自信基础至关重要。

一、经济的奇迹与文化的认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伟大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GDP已经超过90万亿元,但是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正意气风发地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准备在更高质量上创造新的奇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否则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国家就是美国,换句话说,一个人口袋里的钱多了并不能保证他就有文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社会的发展最终是要以文化来定义的,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从这个意义来看,当下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价值失范现象以及某些文化空间“解构的狂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短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被广泛征引的讲话不仅仅是国家最高领袖关于文化的政治表达,更是全党、全社会在文化问题上经过深刻而长久的思考达成的一种基本共识。这种共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以下问题: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是如何生成和演变的?文化有什么功能?文化与政治选择、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哪些传统文化是优秀的?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我们的文化能够引领我们实现中国梦吗?以上课题都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在讨论,稍有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和讨论还没有被多数普通民众所了解。

一般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承认:在最深层次上,文化就是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引领着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即人们全部的生活方式,并且柔性规范着社会秩序。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一路走来,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或者说密不可分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可以明显察觉的变化,即使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不小的偏移。毋庸讳言,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事实,但断言市场经济必然侵蚀和颠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未免有失偏颇。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曾经指出:“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道德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这种说法应该是普遍承认的共识。这样说来,不是市场经济使我们丢掉了仁义礼智信,相反,是因为我们丢掉了仁义礼智信,才使得市场经济出现了问题。一言以蔽之,文化不能在市场经济中缺席,分段式发展经济与文化或者说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的做法有些不大妥当。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二、文化自信的政治性、学术性和实践性

从人类直立行走开始,文化就与人类形影相随,没有人能够脱离文化而存在。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的文化,它的生命力不言而喻。我们曾经在很长时间里坚定地认为中华文化天下第一,只是在近代被西洋的坚船利炮打碎了我们的自信。一大波人把近代中国落后的责任武断地推到文化身上,就像历史上数次把王朝灭亡的责任推到几个女人身上一样。文化不会为自己辩护,而是在支离破碎中依然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并且影响着我们每一次的选择和判断。四十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中国人富了起来,更再度唤醒了我们内心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都充满自信,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最深沉的自信,其价值观念和内在精神首先就是一种政治性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个别国家霸权主义并存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思路,中国文化就有了普遍性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让文化自信有了底气,同时也让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刷,在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整体性解体以后,我们反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回顾一下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在每一次的事件中,学术界都在不同的语境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虽然众多研究成果中有分歧、甚至有对立,但传统文化的面目仍逐渐清晰起来,优秀传统文化在历次事件中的积极作用更逐步建立起国人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研究‘五四’,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要坚持大历史观,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去认识和把握。”研究“五四”如此,文化自信的學术性研究也应如此,没有历史语境的文化自信研究,可能沦为空中楼阁里的文字游戏,失去说服力,也无法增加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文化自信不只是政治号召,也不只是学术命题,更是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同。虽然文化自信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现实选择中窥视到他心理的状态和自信的程度。比如有些消费者买手机、买汽车甚至买马桶都要选择合资或者进口产品,那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推断出买家对国内产品质量的怀疑。同样的逻辑,如果说音乐会一定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才足够有面子,艺术作品要在国际上获奖才能证明其水平,舞蹈非得跳芭蕾才能上档次,吃饭得用叉子才行,甚至礼仪、习俗、两性关系、家庭伦理等,都要遵循西方文化的范式,那就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持有不同程度的不自信。如果说文化就是全部的日常生活方式,其价值观念规范着社会秩序并且约束着我们的行为,那么实践性就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属性。当中国文化成为我们骄傲的精神标识、成为我们日用而不觉的行动指南时,文化自信才最终落到了实处。

三、夯实文化自信基础需要提升群众文化品格

文化是人们全部的生活方式,这种说法虽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并且因为外延巨大而不易“证伪”,但是人们谈及文化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指的不是“舌尖上的中国”之类的饮食文化,也不是诸如此类的种种“文化”,而是指某种文化素质。在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看来:“文化素质包括两个部分,一类是生活文化,表层的,可见的;还有一类是深层次的观念文化,表现在是与非,价值判断和取向,什么对什么不对之上,它随着文化的演变而不断缓慢地潜移默化。……民族的特点,民族的性格,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观念文化上面,而不是生活文化上面。”这里的“观念文化”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坚定文化自信,换句话说,就是要对我们的是非判断、价值判断和取向充满自信,并且能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而不会混乱。

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那么文化自信的基础理所当然地也要落在人民群众身上。虽然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有时候在实际表达中被随意使用、自由切换,但二者在学术上的意义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大众文化是西方现代学术视野中,资本主义文化商品化、娱乐化、工业化的现实表现,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是其精神支柱,遮蔽、解构、碎片化等是它的关键词。西方学者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批判大众文化的欺骗性和虚假性。群众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开展或在政府文化部门指导下开展的文化文艺活动的总称。相对于专业文化,群众文化具有自发性、普遍性、业余性、随意性等特点,参与人数众多,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文艺沙龙、小戏小品曲艺比赛、广场舞、纳凉晚会、书画交流、农民歌手大赛、乡村大舞台等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的文化生活和高质量的精神追求。但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仍存在旨趣不高、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艺术性不强等问题,因此要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就需要提升群众文化的品格。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中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第二,希望大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希望大家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四,希望大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下简称“四点意见”)。这“四点意见”是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群众文化作为文化文艺工作的一部分,更应把这“四点意见”作为解决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群众文化品格的根本遵循。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认真研读“四点意见”,深刻领会“四点意见”精神,明确群众文化品格提升的基本路径,把“四点意见”贯通穿到全部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去,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四、提升群众文化品格的基本路径

(一)提升群众文化的时代品格

文化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与人类的现实生活如影随形,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也可以说文化是物质生活的精神形式。就像在认知世界里,没有哪一种事物可以脱离语言的指称,这个世界不存在没有文化的现实社会。即使是历时久远的传统文化,如果对当下社会没有意义,那这种文化也不能称之为传统。习近平同志在“四点意见”中所说的“与时代同步伐”阐明了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自信虽然是一种心理感觉,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感觉必须建立在现实成功的基础之上。提升群众文化的时代品格,就要坚决避免无病呻吟、虚假苍白、空无依傍、徒有其名的群众文化,要保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关注和展现时代风采,尤其是新时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伟大成就,夯实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

(二)提升群众文化的大众品格

群众文化是普通民众的文化,不是“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更不是西方后现代的“白色写作”,内容的平易性和参与的广泛性是群众文化大众品格的基本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习近平同志在“四点意见”中所说的“以人民为中心”“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是提升群众文化大众品格的根本方法。文化自信不是某个人的自信,也不是某些群体的自信,而是14亿人民的自信。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的大众品格,就要将视线从极少数商界传奇、演艺明星上移开,聚焦于普通民众的酸甜苦辣,聚焦于普通民众的艰苦奋斗,聚焦于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唤醒一个最广大群体的文化自覺,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夯实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

(三)提升群众文化的审美品格

群众文化的自发性决定了群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审美品格不高的现象。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群体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是因为业余爱好,通过自学掌握了一些艺术技能,在交流中自发形成了展演展示的群体。政府文化部门提供的艺术培训在现阶段不足以覆盖全部的群众文化参与者,当然,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群众文化参与者都达到或接近专业水平。在县级以下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这种审美品格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习近平同志在“四点意见”中所说的“以精品奉献人民”,就要求我们着力提高群众文化的审美品格。提高群众文化的审美品格,一方面需要提高群众文化的艺术性,就是要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和参与者的艺术技能,创作出更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化作品;另一方面需要强化群众文化的民族性,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旨趣,力戒以俗为美、以丑为美,要以全球化视角,表现新时代中国之美。这两个方面的努力,能够提升群众文化的审美品格,夯实文化自信的美学基础。

(四)提升群众文化的伦理品格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学说众多、博大精深,很难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其精髓。但从整体上来说,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这种伦理文化在近现代几度被认为是一种落后保守的力量,以至于遭到了很大程度的菲薄甚至抛弃。然而,不论是作为背景或是对立面,传统文化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并且在新时代得以创新性和创造性地赓续。习近平同志在“四点意见”中所说的“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倾向,要求我们提升群众文化的伦理品格。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再加上当下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变革,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面临极大的挑战,不少人在何谓“善”的问题上出现了迷茫。提升群众文化的伦理品格,就是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细节入手、从现实出发,表现乡村、社区群众的传统美德,鞭笞离经叛道、走歪路走邪路的言谈和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夯实文化自信的道德基础。

结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的心理建构过程,需要对中国传统和当下文化进行深刻阐释,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情感认同,需要讲清楚中国五千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文化力量,需要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背书,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以全球化视角创造出当代的中国文化。群众文化最接地气,参与性最广,联系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提升群众文化的品格,“打通最后一公里”,有助于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责任编辑:祝莉莉]

作者:吴颖

基础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2:

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

【摘要】随着文化中国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开展美术创作与辅导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理念与规律,践行群众路线,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 美术创作 美术辅导 艺术教育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构成中,美术创作与辅导是一项重要工作,美术活动也是群众喜闻见的活动,如何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文化建设综合水平。

一、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下美术创作与辅导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多元化思想不断涌现,对传统群众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群众文化实践中,普遍存在美术创作辅导理念滞后和美术创作辅导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制约了效能的提升。深入分析美术创作与辅导存在的问题,是进行工作体系创新的前提条件[1]。首先,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缺乏制度上的优化设计,规则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仍存在很多漏洞,存在基础不牢的问题。其次,美术创作与辅导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没有充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思想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再次,美术创作与辅导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存在专业化人才缺失的问题。

二、创新开展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的意义

在美术创作与辅导实践中,通过优化创作辅导模式与流程,可以提供增加科学化、高效化、人性化的服务,将整個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都纳入到现代群众文化体系中。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管是在需求还是发展上来看,都有待工作人员进一步创新,不断优化现代美术服务体系,摒弃传统的模式,引入现代美术创作与辅导理念,提升综合效能,引导美术工作朝着现代多元化方向发展[2]。此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美术创作与辅导和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作为创作辅导人员,必须尊重这些变化,根据现代社会变化及时调整工作路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效能,构建现代化美术体系。

三、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

(一)培养美术创作与辅导专业人才梯队

在现代群众文化工作体系中,普遍存在标准不明确、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大部分辅导人员都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工作缺乏专业性[3]。在现代发展背景下,要想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的专业化水平,必须依托专业化的人才梯队。一方面,在人才引进上,要注重相应美术人才的招聘,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对服务意识与道德水准进行严格考核,通过打造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效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相关人员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有条件的要积极走出去,到先进地方去深入学习,提高美术创作与辅导综合效果。

(二)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了解文化需求

在现代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实践中,要想提升工作效能,离不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撑,在开展美术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要想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综合效果,更好的满足当代工作发展需求,可以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的针对性,根据不同需求,选取合理的服务模式和美术创作与辅导模式,提升综合美术创作与辅导效能。在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开展美术创作与辅导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注重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将所有对象都纳入到统一体系中来,提升数据应用效率和水平,满足当前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需求,实现数据化服务美术创作与辅导目标。

(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提升美术工作影响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作开始与现代技术充分融合,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为传统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在开展美术创作与辅导服务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移动互联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终端收集信息,进一步明确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重点,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温馨提示、信息发布、资料收集等工作,提升工作效能,将美术创作与辅导人员从传统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放在美术创作与辅导服务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方面,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效能,满足现代工作发展需求,真正为美术创作与辅导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提升美术创作与辅导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网络化美术创作与辅导服务目标[4]。

(四)完善相应的群众文化保障体系

在进行美术工作中,要践行公众参与原则,提升美术工作效能,必须加强相关立法,完善现代文化体系。在开展美术工作过程中,由于文化体系不够明确,仍然存在很多空白地带,在文化体系实施和行为指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能够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对于提升工作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具有积极意义[5]。在实践中,要加强美术工作相关文化体系的制定实施,将公众参与原则纳入其中进行通盘考虑,构建现代美术工作格局,保障利益主体,规范行为,通过有效的文化体系规制与指引,实现美术创作辅导工作目标,推动美术工作不断提档升级,提高文化体系规制水准,将文化体系作为工作开展的底线,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运营,实现文化体系工作目标,构建现代工作格局体系,提升实践性、科学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不断创新美术创作与辅导模式,优化群众美术工作体系,提升美术工作效能,实现现代文化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改朝.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8(5):11.

[2]徐凌波.基于群众文化基础的美术创作和辅导技巧[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7(9):99-100.

[3]刘晓东.新时期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探索[J].大众文艺,2016(23):7-8.

[4]徐伟.试谈如何做好群众文化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J].中文信息,2017(8):295.

[5]黄彦.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7(12):5.

作者:祝夫刚

基础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3:

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

摘 要:群文文化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础,支撑我国文化事业的稳步发展.群众美术创作与辅导主要是对于美术创作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也是文化馆的美术指导人员对群众进行的专业美术指导.本文首先分析了群众美术活动的特点,其次阐述了群众美术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群众文化基础下美术创作与辅导的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术创作与辅导;特点;现状;策略

群文美术创作,顾名思义就是群众文化美术的创作,是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的态度以及抒发群众感情的重要手段,是群众文化创作的重要方式。群众美术创作辅导就是要发挥艺术馆、文化馆等专业美术机构以及专业美术人员的辅导功能,对群众美术创作进行艺术以及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和评价。但是,目前我国的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因此,如何做好群文美术创作的辅导工作是群众文化美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点。

一、群众文化的特点

(一)群众性

群众文化以群众参与作为它的主要特点,因此群众性就是群众文化的本体属性。这种特点性质遍及所有有人群的地方,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群众文化。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种族宗教信仰,更不会因为职业、职务的不同进行区分,大家都会不自觉地跟群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地说,群众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它深深的扎根在人民群众中,发展成为了一种永不衰败永远灿烂的文化。

(二)广阔性

群众文化具有广阔性的特点,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里。群众文化的专业机构包括各地区的文化馆、艺术馆等,自上而下形成一种文化网。群众文化的广阔性体现出了群众文化的活力与生机。

(三)服务性

群众文化活动是具有公益性意义的,各机构及单位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群众.它不是为谋生赚钱而从事的职业,而是为培养兴趣发挥特长而选择的爱好,是群众自愿参加,自娱自教.互娱互教,与他人平等的文化交流活动.它先于专业文化而存在,是专业文化的起源。

二、群众美术创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老一代民间艺术家逐渐逝去,专业辅导干部流失较为严重,群众画家文化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美术创作发展大多为作坊式的成批量生产,作品越画越工整、色彩日益显得艳丽,出现了高度模仿、复制、僵化、雷同的不良倾向,商业性逐步的取代了原生性,由原来的纯朴、粗犷、夸张逐步转向精致、细腻、写实。事实上,美术向产业化发展,确实给部分画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却不应当忽视在艺术创作中出现的缺憾,即本真、原始、情感东西的缺失。

三、群众文化基础下美术创作与辅导的策略

(一)加强文化馆的组织协调功能

文化馆是群文美术文化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文化馆的任务就是将群文美术文化工作纳入群众文化工作总体规划中进行部署和开展工作,使得群文美术文化活动能够与本地区的其它文化活动相互协调,从宏观上形成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而要将群文美术文化工作纳入群众文化工作总体规划中,就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群文美术活动方式,如:为了促进社区美术文化的发展,可以与社区合办美术培训班,培训完毕后举办社区美术展览,并邀请专业美术画家进行交流和点评,提高社区美术画家的艺术水平;还可以鼓励业余群文美术爱好者多参与其它地区的群文美术活动,与其它地区的群文美术爱好者和专业美术画家进行交流,培养群文美术骨干,使地区的群文美术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建构新的群众美术创作辅导理念,多种渠道寻求发展

由于群文美术干部的大量流失,我们要想发展就需要引进大量的群文美术人才;对于经费的匮乏,我们也需要征集资金。因此,想要群文美术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不拘一格的引进大量爱好群文美术工作的人才,并尽量选择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美术爱好者;二是组织美术培训,不断提高现有群文美术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组织群文美术骨干,不断研究群文美术工作的发展方向;三是广泛开展群文美术文化活动,不断扩大群文美术活动范围,积极向地方和企业组织募捐,采用多种手段取得活动经费。通过以上工作,为群文美术文化活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子。

(三)加强辅导培训功能

现如今,有着美术创作爱好的艺术家和业余的美术创作者非常多,他们美术创作的方向大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基础.如何发挥好这些美术爱好者的优势,促进群文美术工作的不断发展,是群文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对这些美术爱好者进行比较正式的辅导和培训,提高美术爱好者的艺术素养和美术水平,为群文美术发展增加力量;其次,通过不定期的各种美术培训,定期到艺术院校观摩学习,吸取美术创作的经验和方法,更新美术创作观念,从而带动群众美术创作的发展.

(四)培养群文美术创作辅导人才,进行示范性辅导

群文美术辅导人员可以帮助美术爱好者进行艺术创作,帮助业余美术爱好者将灵感迸发的美术创作点子变成现实,从而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因此,要想做好群文美术工作,就要大力培养群文美术创作辅导人才,并安排他们对群文美术爱好者进行针对性辅导培训,提高他们的美术艺术能力,不断促进群文美术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群众美术的创作及辅导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文化馆的组织协调功能、建构新的群众美术创作辅导理念、加强辅导培训功能、培养群文美术创作辅导人才,才能为群众美术创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群众美术的创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钧.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2,(17).

[2]张万兴.探析如何做好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J].新课程(上),2012,(08).

[3]林思思.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分析[J].群文天地,2012,(04).

作者:刘向明

上一篇: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论文下一篇:导师培育大学生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