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中,新型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戏曲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节奏。但传统戏曲文化以其源源流长的发展历史,其本质上具有非常独特的韵味,在明清时期也曾经达到过鼎盛时期,深受老一辈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1:

群众戏曲文化的价值取向

摘 要:群众戏曲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块活动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向上风貌,为时代发展做出贡献,是群众戏曲文化的价值所在。群众戏曲文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标准,才能保持自身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群众戏曲;定位;价值取向

在群众文化的大框架里,群众戏曲文化是一项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社会现象。它源远流长,薪火不断,深深植根在社会文化的土壤里,为群众所接受。同样是群众戏曲这么一个艺术分种,每个时代,却都这着各不相同的存活形态,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而适应当时社会文化需求的价值取向。在当今深度变革的新时代里,传统的群众文化模式正面临着时代潮流的冲击,接受新的挑战。如何看待新时期的群众戏曲文化,怎样界定它的社会性质,以怎样的价值取向引导它的发展。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课题。我们认为只有及时审视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掌握社会群体对群众戏曲的审美认识和价值定位,确立新时期群众戏曲文化价值标准,才能准确认识新时期群众戏曲文化的规律与特征,才能正确确定自身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从而有效地持续发展我们的戏曲文化。

前不久,笔者就群众戏曲活动的社会存在,对当地的群众戏曲文化群体做了抽样调查。结果是参与群众戏曲活动的人们中,35%的人员认为参与戏曲社团活动是纯兴趣、用来打发时间;20%的人认为是交朋友、从而增强社会和谐,35%的人认为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需要;还有少数人认为是体现自我价值等。不难发现,这些朴素的戏曲价值观,大部分包含着不少认识群众戏曲社会价值的积极因素。但是,凭这样的群体认识,远不足于作为正确发展群众戏曲文化的社会基础,很难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我们要实现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局面下建设发展群众戏曲文化这一工作目标,就必须对戏曲文化的社会定位及其价值取向的认识,展开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1 群众戏曲文化的社会定位

群众戏曲在群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其他群众文化形态一样,它通过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在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普遍的审美情趣,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文艺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文化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无论在内容上或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状态。群文戏曲团队在这众多文艺形式的冲击下,能立足站稳自己的阵地,在国家的体制外自觉地传承和发展着我国优秀的民族戏曲艺术,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喜爱,实属不易。大家知道,我国戏曲是一项古老传统的艺术门类,它有着几百年传承形成的规则程序,我们的群文戏曲队伍,能跟着专业戏曲院团的建设步伐,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自觉地顺应了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整,不断自我完善,以其独特的组合方式和充满传统艺术魅力的活动形式,盘下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领地,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块活动阵地,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社会文化大家庭里的重要地位。

2 群众戏曲文化的社会价值

这么一大批戏曲爱好者,出于对民族艺术的钟情,本着展示自身戏曲才能的欲望,一腔热情,自筹资金,利用自有的场所,组织召集人马,建立了自娱自乐的群众戏曲组织。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探索戏剧艺术,实践戏曲表演,充实了专业戏剧触不到的业余艺术天地。他们不能像专业院团那样成规模地排成大型剧目公演于市场,但他们举办的一系列小型的充满现代元素的各种比赛、各种展演、各种讲堂、各种展览等,都展示了群文戏曲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适应力。也正是通过这些传承、展示、研讨等群众戏曲娱乐活动,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文化传递等功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向上风貌,使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受到启迪教育,塑造健康的审美心理,倍加尊重我们的民族传统,从而振奋精神,更好地为建设现代文明贡献力量。这些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渗透力,为时代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足以显示出群众戏曲文化的价值所在。

3 群众戏曲文化的价值取向

通过对十六大六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提高人的素质,实现自我完善是群众文化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只有坚持这个标准,才能实现群众文化的根本目标。从而在这个目标的导向下,发挥群文戏曲团队的功能作用,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多方位需求,把人们的文明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应该成为群文戏曲文化的最终价值取向,这也是我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

在确立群众戏曲的价值取向上,社会上有这么两种非主流偏差认识不容忽视:一是以单纯的娱乐消遣、情感宣泄来定位群众戏曲的社会功效,忽视了戏曲文化宣传教化的价值所在,使群文戏曲团队成了消极文化的表现载体。二是盲目崇拜国外艺术,一味追求所谓的当代戏剧元素,全盘否定我国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不重视戏曲人的要求和群众的戏曲艺术欣赏思维,无规律地改变民族戏曲的程序和规则,使戏曲失去了它独有的艺术光彩,失去了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进而阻碍了群众戏曲团队的正常建设。这些情绪对戏曲文化的片面看法,致使群众戏曲文化的发展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严重损害了群众戏曲对社会的价值作用。

群众文化的最高目标要求我们,在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标准。群众戏曲是群众文化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必须遵循群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各项要求,消除不健康的戏曲价值观,以提高人们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为己任,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戏曲的宣传教育功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戏曲团队在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健康地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玉琼.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J].四川戏剧,2003(02).

[2] 陈健.新时期群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再审视[J].大众文艺,2011(12).

作者:施玉凤

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2:

探讨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的对策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中,新型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戏曲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节奏。但传统戏曲文化以其源源流长的发展历史,其本质上具有非常独特的韵味,在明清时期也曾经达到过鼎盛时期,深受老一辈人们的喜爱。 因此,为了将戏曲文化的韵味传承下来,当地文化单位一定要将戏曲文化发展为“接地气”的文化,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发展的特色,发动群众的力量,将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相结合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戏曲、群众文化活动、有效结合

戏曲文化是我国古老传统文化的中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戏曲文化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娱乐大众的局限性,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现象有点背道而驰。但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多是来自民间,反映民间的喜怒哀乐,它属于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此,传统戏曲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戏曲文化未来的发展应该谋求与民间文化的有效结合点,才能实现戏曲文化的延续性发展。[1]

一、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

(一)传统戏曲文化的娱乐功能逐渐退化

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戏曲自诞生以来就具有浓厚的娱乐色彩,戏曲的初始发展能带给人们充足的娱乐效果。但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其中融入各种文学层面的观点,使得戏曲的宣传内容逐渐变得政治化、道德化,戏曲的表演形式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致使原本具有的娱乐色彩逐渐退化。加之,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娱乐元素逐渐变得泛娱乐化,但是戏曲的传作者无法摆脱原有的戏曲创作习惯,将过多的条条框框加入戏曲的创作中,导致戏曲的表演形式在泛娱乐化的社会中逐渐失去吸引人的地方。因此,戏曲的娱乐功能退化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来自于自身内容形式的改变,二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戏曲现阶段的发展窘境。[2]

(二)戏曲文化的受众人数极少

在新媒体时代,可供人们娱乐消遣的新型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人们沉浸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娱乐性媒体中,对慢节奏的戏曲文化出现“不适应性”。而且喜欢戏曲文化的群体少之又少,这种现状导致戏曲文化远离人民群众的生活范围,戏曲文化的粉丝多数集中于上年纪的老人,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戏曲文化基本没有任何兴趣。总之,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正在被泛娱乐化的社会所遗忘,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冲击下,戏曲文化特有的地方特色正在逐渐被冲淡,传统戏曲的地位正被现代化的娱乐活动所代替。传统戏曲文化再不转型,就要面临边缘化发展的局面。

(三)戏曲文化逐渐缺乏地方性特色

戏曲文化的发展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屬性,在我国根据不容地方文化发展的特点,全国形成了300多种戏曲的剧种,比如:京剧、川剧、粤剧、闽剧、豫剧、吕剧、沪剧、徽剧等地方戏曲。传统的戏曲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方言的表达方式,简单的讲,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方言艺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人们不断涌入大城市,戏曲的发展也向着大城市汇合。地方性的方言逐渐退出戏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文化的盛行,戏曲的方言地方性特色逐渐被弱化。而传统戏曲的粉丝喜爱就是戏曲的地方性特色,对戏曲特殊表达方式审美情趣逐渐被剥夺。因此,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因为地方性特色的消失失去了大部分的忠实观众。

二、传统戏曲推广的重要意义

戏曲文化在新媒体盛行的状态下影响力已经被冲淡,虽然老一辈的戏曲粉丝仍然大量存在,但是青年一代的对戏曲文化却知之甚少。戏曲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其繁荣的文化背景曾经风靡一时,戏曲文化代表着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形式,传统戏曲能帮助不同身份、信仰和阶层的人了解我国的历史,戏曲本身就具有极丰富的艺术内涵。人们通过观赏戏曲,就可以了解我国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发展状况,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燃气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出,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力,使得戏曲文化深入每一位观众内心,在传递戏曲精神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加之我国戏曲的种类繁多,比较著名的有黄梅戏、昆曲、京剧、川剧等,其表达形式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非常具有地方代表性,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戏曲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推动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戏曲文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戏曲文化继续发展的突破口。戏曲文化来源于民间,只有在群众当中重拾号召力,才能重新焕发戏曲文化的生机和活力,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文化形式发展的前提下,促进传统文化的并列发展。在带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这个快节奏化的社会中,受到网络信息流的冲击,人们的内心使很浮躁的,利用传统戏曲文化熏陶一下内心,静下心来,沉淀自己,也是一种对人心情的一种调节和舒缓的方式。因此,具有传统代表意义的戏曲文化,是对我国历史文化一种完美的诠释方式,能促进我国艺术和文化形式的齐头并进,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仰,也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3]

三、传统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有效结合的举措

(一)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戏曲的宣传范围

要想扩大戏曲文化的宣传范围,就要自上而下的加强对戏曲的重视程度。首先,相关文化单位要肩负起戏曲文化宣传的责任,充分认识到传统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结合的重要性,将二者的结合作为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扩大传统戏曲文化融入群众活动的表演形式和内容,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戏曲表演中来。文化局可以邀请戏曲界的名流到深入群众当中进行戏曲表演,对群众表演的戏曲节目进行指导,让群众在基层活动的表演中爱上戏曲文化。戏曲相关专业人士应该积极借鉴内外优秀的戏曲作品呈现的经验,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改革,“取别人所长,补己之短”,让传统戏曲文化能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陶冶大众的情操,弘扬社会正能量,使戏曲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面貌的发展相一致。

另外,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当加大传统戏曲文化的资金投入,促进传统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的有效结合。当前很多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过低,对群众文化所传达的精神不是很理解。而且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对文化局的一系列工作有所忽略。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明显落后,没有意识到居民的精神面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适当加大传统戏曲的资金投入,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当地居民的精神面貌。需要在工作细节上落实到实处:拓宽戏曲文化的活动场地和范围,增加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结合的创作内容,让基层群众能全面了解戏曲文化,通过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让基层群众能通过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认识戏曲文化,并爱上传统戏曲文化,到主动参与其中。

(二)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青年一代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未来20年乃至30年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主导者。传统戏曲文化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传唱形式的特殊性比较受老年一代的喜爱,为了继续发扬和传承戏曲文化,增加戏曲文化的青年受众基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传统戏曲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尽量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尽量用符合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来推广。首先,要在中小学乃至大学中专门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宣传戏曲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了解戏曲文化悠久的历史、对我国特殊的意义。其次,可以在中小学开设戏曲培训班,在高校开设戏曲专业,讲授关于戏曲的基础知识和实操表演,定期聘请专业戏曲大家到学校莅临指导和表演经验的分享,提升年轻一代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让年轻一到真正的领悟到戏曲文化的是我国的国粹。戏曲文化的发展需要兼顾年轻一代的需求,也要考虑到中老年群体的需求,根据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坚持“万变不离其宗”的表演风格,丰富戏曲的表演形式,提倡人人到参与到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4]

(三)提倡全民参与戏曲文化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戏曲文化只有和群众文化相结合发展,才能使传统戏曲成功转型,获得持续性发展。因此,基层群众是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有了群众基础,戏曲文化才有得以发展的空间。“全面参与”成为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的响亮口号。将戏曲融入当地的文化产业的建设,能够让戏曲得到更加广泛的表现机会,从而实现源源流长的发展前景。传统戏曲不但可以以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呈现,同时也可以将戏曲元素加入到影视作品、电竞作用、歌曲、艺术展览品、手工艺品、图书绘本中去,甚至可以从幼儿阶段入手,做成戏曲形象的玩偶或者手偶,从娃娃阶段就开启戏曲文化的启蒙。总之,戏曲文化的发展,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在当地建立戏曲产业园,给群众一个展示自我、认识戏曲的平台和机会,这种形式不但促进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还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加了就业岗位,侧面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戏曲文化也得到全方位的发扬,增加了戏曲在当地的影响力。

结语: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戏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群众作为戏曲文化的发展的主力军,是戏曲文化的主要传承人。只有将传统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相结合发挥在那,才能创新戏曲文化的表现形式,符合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发掘群众身上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潜力,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让戏曲文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得以让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深入每一位民众的内心,让戏曲文化为群众服务,让群众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二者知行合一,才能使得戏曲文化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喜. 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探索[J]. 大众文艺,2021(5):7-8.

[2]侯丽娜. 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研究[J]. 戏剧之家,2021(1):46-47.

[3]熊强. 浅谈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J]. 中文信息,2020(3):295.

[4]楊义岭. 传统戏曲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J]. 中文信息,2021(3):259,262.

作者:于敏

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篇3: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传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在教育部“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在梧州职业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开展起来。本文以梧州职业学院粤剧进校园为例,着重阐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角度去审视粤剧的传承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好地促进戏曲传承发展。

关键词:“戏曲进校园”   传承发展   必要性   分析研究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和民间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古韵千年,博大精深,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作为中国民族戏剧的通称,中国戏曲包含:“戏”与“曲”两个主要因素。中国戏曲不仅包含古代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还包含近代的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如粤剧、昆曲、越剧、豫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等。

一、戏曲进校园的心要性分析

戏曲进校园不仅是高职艺术的重要载体,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综合素质,落实习总书记一直倡导的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戏曲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引导粤剧等高雅艺术进高职校园,使校园文化健康有秩序地开展,全面提升高校职院的校园文化品位。

(一)可以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戏曲教育作为高度综合多种艺术形的教育门类,在丰富高职学生审美体系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戏曲教育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可以使他们交替地从音乐、美术、舞蹈、表演、文学等多种藝术形式中接受多种美的启迪。

(二)可以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智能潜力,利用科研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实验证明: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我国现行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多数都是基本抽象的知识教育,而此类活动均促进左脑的发育,大脑两半球得不到同步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性互动,培养其在学习工作中的协调合作精神

戏曲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对戏曲人物感情的发现、平衡,对所扮演人物感情的感知、控制,达成高职院校学生对人际情感自然的沟通。

“戏曲进校园”活动旨在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让广大高职学生有机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笔者对梧州职业学院的高职学生共发放戏曲进校园调查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4份,收回率为97%,有效率为100%。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笔者发现高职学生对戏曲还是比较渴求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总体对学唱戏曲并不排斥。

其中:当问及你对戏曲艺术的印象如何?极为欣赏的占总人数56%;符合文化水平高、有艺术修养的人的口味的占总人数38%;只有2%的学生认为太枯燥无味了。当问及你认为戏曲艺术是否对你人生价值观、审美水平、个人情操有很大益处?99%的学生选择“是”。当问及你认为有必要开展“戏曲进校园”吗?98%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当问及你认为戏曲艺术有哪些?有10%的学生选择“时下流行歌曲”。同时,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认为:58%的学生接受戏曲演出;有13%的学生认为戏曲知识讲座最好;26%的学生觉得把戏曲融入课堂最有效。

(四)戏曲欣赏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一个载体和创新教育形式

将粤剧引进到校园中去,在学生中培养欣赏、演唱粤剧的兴趣,是对复兴粤剧最有效的途径,可以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由接触粤剧到喜爱粤剧。首先是引导组织和培养好本校的粤剧社团,让他们发挥先锋作用,不断地在本校演出。他们的表演由于具有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原生性,可以更加有利于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粤剧表演中来;其次,重视引进正式的、优秀的粤剧表演进校园,保证大学生欣赏到经典粤剧,接受优秀剧目的熏陶;最后,广泛围绕粤剧欣赏,组建一系列多媒体设施,实现粤剧经典剧目的网上宣传和视频欣赏,推动粤剧以最低的成本进入每一位高职学生的学习或娱乐时间,从而形成高职学生爱看粤剧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粤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一)粤剧的起源

粤剧,中国南方戏曲剧种,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明末清初发源于广东佛山,粤剧诞生至今有大约有400多年了。粤剧是别具一格的岭南艺术瑰宝,被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9月,粤剧是我国第二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品种。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粤剧艺术博物馆考察时,希望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

(二)粤剧在梧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光绪年间,粤剧最先传入梧州,随后向南宁、百色和柳州等地传播,成为广西拥有众多观众的一大剧种。梧州作为研究粤剧在民间生存现状的最好范本。

粤剧在梧州除专业剧团外,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区文化馆及工会组织也成立有业务粤剧团、队。这些剧团、队在重大节日经常到公共场所、下厂下乡演出,对推动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粤剧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院得到传承、創新和发展

对于粤剧的创新发展,不再是一味的等靠要。梧州是广西粤剧文化传承发展较好的地区,粤剧在梧州深深扎根。梧州职业学院不断加大对戏曲进校园的力度,扎实开展“戏曲进校园”粤剧等戏曲讲座和表演活动,有效地推动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戏曲进校园的实践途径研究

戏曲进校园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戏曲名家教育讲座形式进行戏曲文化教育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号召。梧州职业学院邀请戏曲名家以讲座的形式分别于:2017年9月8日,特邀梧州市粤剧老艺术名家罗国樑来学院对高职学生进行戏曲讲座。2019年3月,邀请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戏文系主任杨智博士来学院举办《白毛女》在传统戏曲向现代戏曲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戏曲学术讲座。

(二)根据名家的精彩表演,以现场教学表演的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戏曲欣赏教学

学院还定期邀请粤剧名家来学院进行现场教学表演,使高职学生真正理解传统粤剧进校园的必要性,传统粤剧的精髓和文化内涵。

2017年5月,“戏曲进校园”新编大型现代粤剧《北上》在梧州职业学院上演,讲述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毅然北上的故事,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粤剧盛宴。

2018年11月23日,特邀广西戏剧院戏曲名家为高职学生进行广西“戏曲进校园”《壮戏魅力》专场表演。

2018年12月6日,学院组织高职学生观看梧州市群众艺术馆粤剧名家表演的《十八相送》《华山救母》和《荔枝颂》等经典粤剧曲目,独特的唱腔和韵味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将粤剧纳入实施性教学计划,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当代粤剧创新的实践和鉴赏能力

戏曲进校园,既丰富了高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戏曲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落实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学院将粤剧纳入教学计划,粤剧鉴赏课成为全院选修课。学院实施粤剧纳入教学计划,是培养高职学生粤剧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落实教育部“戏曲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精彩粤剧,使学生体验粤剧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粤剧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进校园是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只有让“戏曲进校园”成为“戏曲驻校园”,才能真正地让戏曲艺术走入高职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才能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4-07-03.

[2]张链.新时期高雅艺术进高职校园活动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3,(11).

[3]郝一甲正确认识和实施高职院校美育[J].文艺生活,2011,(02).

[4]吴宇,曾怡圆.大学生戏剧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兼及川剧进校园[J].四川戏剧,2008,(06).

作者:陈萌璇

上一篇:配网通信中无线通信论文下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