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越来越远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高校越来越远范文

你和时光越来越远杂文随笔

今天不经意间想起,前几天梦到你了。我第一次在梦里见你,现实中也很久没有见过你了,最近也很少想起你,在我耳边提起你的人越来越少。你,原来已经离我那么远了。

年少的感情,总是带着幼稚,却没什么杂念。

或许就是一句话,一个抬头吧。

过年回家,曾经颜色有些许旧的教学楼翻新了,里面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可再也看不到运动会偷懒在树下乘凉的我,和在跑道上奔跑的你了。

我曾经后悔,我们这么快就说了再见。

我曾经遗憾,往后的岁月过得平淡无奇。

我曾经想象,如果当初我选择留下。

不过,横跨两千多公里的距离,我也没想改变什么。

那些还不曾完全被人遗忘的岁月,你的名字依然还在我耳边的时候。我听说,你把别人叫错成我的名字了?我听说,你偏科很厉害,但却半文半理的偏?我听说,你还和那几个“狐朋狗友”一起,经常上课开小差,却轻松考上了长中?最近一次听到你,是大家的骄傲啊,考上了一所北方的重点大学。

你还是和我认识的时候一样,聪明、阳光、热情、带着那么点点狂,积极面对未来的一切,和我,不一样。

我也希望,你永远是这样,永远开心啊!

我也是很久之后才明白,这有多重要。

好像我现在身边留下很久的人,都有一点像你,阳光、快乐、洒脱、恣意。这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词汇了。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的样子,招着手呼唤我进入黑暗的泥淖,“下来吧,下来吧,我们都是一样的。”

可惜,我不打算下来,你也别再冲我招手。

我不喜欢照镜子,互相安慰。困兽不应该抱团,而应该走出那个泥淖。比起照镜子,我更喜欢救赎。

你看,果然还是你最开心了。你也要永远这样,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明白,你终究会随着时光离我越来越远,直至遗忘。

不过还是很可惜,你身边,我不能去了。

第二篇:文学名著缘何离青少年越来越远

韦庆斌 刘昆

广西民族学院陆卓宁教授不久前做过一次学生对文学名著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令她担忧:看过鲁迅等大文学家作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3%,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12.7%。许多学生认识许云峰、江姐、孙悟空、鲁智深等都是通过电视,而对这些人物的了解远远逊于对成龙、李连杰等的了解。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裕,但只有少部分人在读《红与黑》、《复活》,而大多数同学对计算机、时尚、财经美食类的书籍比较有兴趣。在某高校就读的卢同学,前些日子在父亲的再三引导下,看了一集话剧《日出》。他没想到自己会被深深地吸引。于是,他从图书馆借来原著一字不漏地通读了一遍又一遍,感到收获很大。“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根本没有办法不抽出时间来把它读完。我完全没有想到名著原来有如此的魅力。”他说。

如今,像卢同学这样能认真阅读的学生不多,像他父亲那样鼓励支持孩子读名著的家长同样不多。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的金丽老师说,要求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学生往往以阅读《中文文学名著快读》代替对文学原著的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了解、阅读面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都是相当不利的。

青年学生为什么离文学名著越来越远呢?据了解,今天青年学生的阅读兴奋点已经不在文学名著上,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和耐心去完整地阅读名著。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短小隽永的文学小品、影视文学、通俗小说、漫画卡通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了校园流行的主打。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王尔勃老师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VCD、游戏机和因特网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许多孩子都是在电脑屏幕前长大的,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所有信息都是来自因特网,很少花时间阅读文学名著。他们往往热衷于“文化快餐”,而不是文学名著。

家长们对文学名著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们的读书取向。一些家长认为,学好功课才是至关重要的“正事”,文学名著完全可以留到大学毕业或工作之后再读。而一些青少年学生也直言不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这一代人的审美情趣较之上一辈人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

转载自:光明日报

关于“代沟”的调查王 梅

当前,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尤其是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最棘手的是代沟问题。所谓代沟,即两代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一些问题上不同看法的反映,它会影响两代人之间正常的感情沟通。

在对500名中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反映与父母有“代沟”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隐私”等方面的分歧。

怎样穿衣合适

有76%的同学表示在穿衣问题上与父母发生过争执,其中两位女生在“备注栏”内的补充回答颇具代表性。一位女生这样写道:我喜欢打扮得前卫时尚些,可父母总是看不惯;另一位女生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我说穿这么多一活动就会感到热,可妈妈说穿这么少出门会冻着。

双方各执一词

在“选择课外读物”的调查中,有超过70%的同学回答与父母之间存在矛盾。家长们常常禁止孩子阅读与功课无关的课外读物,或者最多能放宽到允许孩子阅读名著。许多同学则认为阅读各类杂志报刊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放松精神、利于学习。

消费观念不同

有超过半数的女生回答,在支配零用钱时经常受到父母的干涉和限制。父母所持的观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最好不要买,而有用的花多少钱买都可以。

干涉业余爱好

“业余爱好”是男性与父母较易产生摩擦的选项,有超过57%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在这方面存在矛盾。虽然大多数家长同意子女有业余爱好,但在其内容上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很多男生喜欢踢足球、打篮球,而父母却不太支持他们。原因是虽然体育锻炼有助身体健康,但父母的观点仍是学习为重,“没有用的最好少玩!”

还是少说为妙

在“父母唠叨”一栏中,大多数同学都划上了“?”,这令父母们颇为伤心。有75%的学生对父母“苦口婆心”的叮嘱不领情,甚至感到“很厌烦”、“难以忍受”。

尊重个人隐私

在父母私拆孩子信件、偷看孩子日记、关注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问题上,只有不到20%的学生回答与父母发生过摩擦。不少同学这样回答:没有摩擦是父母对自己的情况不摸底。现在有什么话可以和同学当面讲,不用费神写什么信;日记自己也锁了起来,父母不撬抽屉就看不到;父母与自己有代沟,什么事还是少让他们知道为妙……

“代沟”,是孩子与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如何消除它,的确是值得现代父母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转载自:生活时报

心理专家:孩子该如何学英语

语言是孩子思维的窗口,代表了孩子心理发育的水平,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加上如今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加,大家更加关注孩子英语的学习,例如,双语幼儿园、剑桥英语学校、阶梯英语教学等等,一时间全民学英语,从娃娃开始学英语,效果到底好不好,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有什么利弊呢?

从小学习语言对掌握该语言无疑是好的,但关键是孩子应该在早期主要掌握什么语言?当然是首先掌握好母语。语言专家研究表明:当孩子的大脑忙于掌握语言,如果训练过度,必然会压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语言能力强、外语好的孩子,数学、物理学习往往却很吃力,学习成绩偏科。所以,不能一味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反而限制了其它能力的发展。

家长认为语言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然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儿童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智力的发展。例如,一个孩子的注意力差,不能很好地

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么,他就不能认真观察事物,不能很好地记住事物的特征,不能产生完整的想象,更不能进行连续的思维,所以,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看上去挺聪明,可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心理学家在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训练时,要测验孩子的智能发展水平和注意力集中程度,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不是只注重语言的训练。

家长在训练孩子语言能力时,难免要注重记忆力的培养,让孩子背古诗、识很多字、记地图等,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所以,有些孩子背课文很快,但不解其意,不动脑筋,不善思考。有些家长重视孩子读、写、算的能力培养,却不注意孩子手的操作能力的训练,故而影响了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还会影响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创造力是智力的最佳表现,也是衡量智力水平和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志。调查发现,一个欧洲国家,国人自小就会至少3种语言,相当多的人会7种语言,但是,这个国家很少出文学家、发明家等创造性人才,因为语言的过度训练把人的大脑格式化了。那么,现在的家长就要注意,莫让语言训练阻碍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语言学习和掌握是需要必要的环境的,现在这么小就学外语,但又没有机会去练习,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但是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锻炼外语的机会,使用语言又能使孩子有兴趣学习。所以,很多孩子觉得单调乏味,有的孩子学得快忘得快,如果这么早学习的语言最终是要因为很少使用而被忘记,那为什么还要牺牲孩子宝贵的玩耍时间呢?

语言学习很重要,但是要根据孩子所处的环境来选择主学什么辅学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杨霞)

第三篇:成长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远三辨

1. 我从认识不到与梦想的差距,到认识到差距前方的困

难,是不是一种进步,更接近梦想呢?

1> 首先对方辩友主管单纯的认为这种认知是一个正确的

认知,但是这种认知究竟是不是正确的还是有待商榷的。而且,错误的认知反而会让我们离梦想更远。 2> 虽然说认识到梦想的差距,但这种认识是浅显的,并

且你在实际上与梦想的并没有拉近,反而认识到自己实现的梦想的能力和素质与梦想之间的差距,看到光鲜亮丽的梦想背后的残酷现实!

3> (差距认识到了,并不一定越来越近,最重要的是你

的努力方向,梦方向不容易找到。)

2. 成功的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达成梦想,如刀锋战士,贫

困山区小孩,走出大山。

1>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确切的知道如何去实现梦想,

找到正确方向并且持续不断的努力的,而且我们很有可能找错方向,以至于南辕北辙或做了很多无用功。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如果方法脱离了十几,不光进步谈不上,甚至有可能造成倒退,如“大跃进”的出发点是为尽快转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但由于方法太脱离现实,只能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 成长只是一个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成长并不等于

坚持努力,我们讨论的是成长让我们离梦想更近还是更远,而不是坚持努力离梦想更近还是更远,对方辩友是不是偷换了概念?

3> 并且一个人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成长并不是

里面唯一的因素,也可能与社会现实家庭背景有关。 3. 成长确实伴随着能力的提高这不是离梦想更近吗? 1> 成长提高了能力,但提高的能力一定符合实现梦想的

要求吗?成长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可能,难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梦想越来越近了吗? 2> 其次,即使你在努力,但你的努力方向是否匹配梦想

的方向也无从可知,你很有可能南辕北辙,就像我想去南京却往着北京走。

3> 假使退一万步讲,你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个人努力

的单方面提高,只是单纯的个人因素,但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等未知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就如同木桶效应,个人能力的单方面的提高,其他因素没有改变,短板仍是短板,一个板子的单独提高并不会增加木桶的盛水量。你的努力并没有使你离梦想更近!

4> (成长的确提高了部分能力,但我们要看到能不能离

梦想更近取决于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成长也会让我们发现许多自身无法改变的限制因素,就像木桶原理,就算长板再长,但盛水量依然取决于短板,而这些自身的无法改变的限制因素就如同木桶的短板,阻碍了我们向梦想前进。如世界模特队女模特的身高三围有着严格的要求,让许多女孩望而却步。如辛迪*克劳馥。)

4. 责任不一定与梦想冲突,我也可以在承担责任,满足生

存条件的情况下同时追求梦想。

1> 理想化假设,只考虑好的方面,但梦想往往与现实是相

冲突的,梦想是一种高于现实之上的,不能以一种很美好的假设来推证整个辩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生活不是美好的童话,梦想与现实常常是不相容的对抗的,人必须做出选择,如蜗居迫于现实。

2> 但对方辩友,我们要看到的是,不管坚持还是妥协,我

们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的,但倘若牵扯到整个家庭和社会时,如一个农村家庭含辛茹苦的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而大学生有出国深造的想法,而现实明显是不但没有深造的条件而且需要这个孩子工作来改善家庭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言而喻了。当梦想与现实矛盾,我方认为应该先妥于现实来保证事情发展的可能性。

3> 个人而言,梦想与现实的反差会使坚持梦想的人产生急

功近利的心理,过多急功近利的人会导致社会问题如拜金主义,仇富主义等,一味坚持梦想会使自己淡化对家庭,社会的责任。

5. 梦想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要放弃梦想?

1> 对方辩友,认为成长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并不是实

现梦想,同样的成长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远,并不代表我们放弃梦想。

2> 我方说离梦想越来越远是由于我们在以更高水平的认识

能力去重新审视梦想时,发现了更多的困难和自身能力的局限导致我们感受与梦想距离越来越大。

3> 并且在现实重压下我们要妥于现实并不等于安于现实,

放弃梦想,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重现审视现实和梦想,将梦想化为更为实际的理想,而把梦想作为一种期许美好希冀,甚至一种信仰,藏在心里作为一份最美好的回忆!

第四篇:孩子的心为什么离家长越来越远

我孩子上初中期间,我跟她之间是非常对立的,对立到什么程度呢?反正她见了我也比较烦,我见了她也很讨厌,甚至发展到话不投机半句多。特别是她的数学,学得很一般,我又是数学老师,所以有时候就想给她辅导辅导。我发现,我给别人的孩子辅导数学,态度好极了,要是这个题不会,我给你讲一遍;还说不会,我笑眯眯地再讲一遍;如果还不会,我还能心平气和地再讲一遍。但是给自己的孩子讲题就不是那回事了,讲了第一遍,要是明白了还行,要是不明白,这个脸就不是脸了;要再讲第二遍,孩子还不明白,就控制不住了,轻则大发雷霆,重则甚至是以武力相向。搞到后来,只要是我跟孩子谈论学习,她就高度的恐惧,而且之后发展到拒绝跟我谈论与学习有关的任何问题。

我现在想想,其实我这个当家长的真是很失败,也很差劲。试想一下,你给你自己的孩子讲题,一遍两遍讲下来,他还是不会的时候,你再一生气一变脸,他能不紧张吗!到最后会导致孩子害怕你,一旦来到你跟前,他就恐惧,哆哆嗦嗦,本来会做的题目,他脑子一片空白,就不会做了。所以我给我的孩子辅导数学,一遍她听不懂,我再讲第二遍她更听不懂,不是因为她学习能力不行,是因为她太恐惧我了,一到了我跟前就害怕,脑子就出现空白。但是我误以为孩子很笨,就拿着这件事说事,把她说得一无是处。所以对我的孩子在初中这一阶段而言,我给她辅导数学,与其说是帮助她,倒不如说是给了她一种心理的摧残,让她看到数学、看到我就害怕,我当时还挺上火: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差劲呢?我给你辅导数学你都不听!结果,我的孩子高中就没考上。

她高中没考上以后,很烦恼,因为跟同学的关系处理得也很一般,所以也没有几个可以一吐衷肠的同学。她在班里又经常怀疑老师瞧不起她,同学瞧不起她,跟家长的关系也处理得这么僵,所以这孩子中考落榜了以后,非常难受,但无处发泄。一个独生子女,心灵上孤孤单单,多么希望家长能作为她的朋友,听听她的倾诉,但是这个时候的家长,又是她最痛恨的人,最不想交流的人,所以孩子满心的苦恼,没地儿说。我孩子把自己反锁在房间,三四天不接见我,敲门也敲不开,把我真给急坏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我的孩子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写日记,一边写一边流眼泪。这件事是怎么发现的?她妈给她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孩子的日记,她妈就开始读,看到眼泪滴在日记本中,把字迹都给洇透了。读完以后,她妈就真是有点绝望了,就在家等着我。我那天一进家门,她就拿着那个日记本摔到我的脸上,说你看看你王金战,你就这么一个孩子,你看看你的孩子现在都苦恼到什么程度!你从来不管她,就只知道干工作,你能不能管管你的孩子!你看你的孩子,对你多么有意见,对你多么失望,但是又多么需要你,你就不能帮帮她?

遭受了老婆这一顿暴力以后,我就赶紧拿起孩子的日记来看。我一看孩子那个泪迹斑斑的日记本,心理上受到了非常大的触动。我看完我孩子的日记以后,才知道,我原以为我很关心我的孩子,她需要什么我绝对给她提供什么。我甚至为了我孩子的前程,放弃青岛那么美好的工作,那么有发展前景的事业,跑到北京当一个普通教师。我觉得我为孩子做得够多了,却发现,孩子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家长给了她一大堆;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却吝啬至极。其实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呢?现在的物质条件这么宽裕,谁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基本的生活保障任何一个孩子都足够了,但是现在的孩子最需要家长把他当朋友那样去理解,去关爱,去尊重。但是恰好这一点,我们家长没有做到。

孩子的日记中说道:“今天我爸爸又要给我辅导数学,所以我头天晚上紧张得睡不着觉。因为我一来到他的跟前,我就紧张,本来会做的一些题目也就不会了,但是看到爸爸表现的那种绝望的表情,我确实没法儿向他解释。我真的对我爸爸有点儿绝望了。”日记中还写到无处诉说的委屈与烦恼,就是我从沂蒙山区调到青岛的时候,当时我那个孩子就被安排到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这个小学里有几个小男孩,估计家庭的管教也不是太到位,在班里以欺负女同学为乐。我的孩子来到青岛以后,不适应青岛的生活,讲话还有点地方的口音,竟然就成了这几个小男孩欺负的对象,经常挨揍。?挨了揍以后,回家跟她妈讲。她妈一听,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那当然难受了,但是妈妈又不能把人家的孩子怎么着,只能说自己的孩子,你呀你真窝囊,你不会怎么着怎么着。一个小女孩,她能怎么着呢?我发现我的孩子,不跟她妈讲便罢,越跟她妈讲越痛苦。所以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本来受了委屈,想跟我妈讲一讲能轻松点儿,但没想到,每次跟我妈讲,我就受到更大的谴责,更加痛苦,所以我今后这样的苦恼,再也不跟我妈妈讲了。”有一篇日记写:“我今天又挨了我同学的欺负,我不能跟我妈讲,但我考虑我爸爸还能为我解决这个困惑,我就想跟我爸爸讲,结果我等啊等啊,都等到晚上11点了,爸爸还没有回来,我只能睡觉了。到了第二天睁开眼睛,爸爸又上班了。那我这满心的苦恼,该跟谁诉说呢?”

我孩子的日记中,表达的全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我原先以为我孩子的性格内向,有点胆小怕事,患得患失,甚至经常怀疑同学瞧不起她,老师瞧不起她,人家同学在一旁聊天,她就怀疑她那些同学是在议论她……这些情况不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但看完孩子的日记以后我才知道,我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因为她的心理负担太重,她考虑学习之外的事太多了,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学习效率。另外我通过看我孩子的日记才知道,为什么孩子跟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是孩子不需要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太需要家长了,家长的作用是任何人没法儿取代的,但是为什么孩子拒绝家长的帮助?是因为家长的一些不良的作风,把孩子推向了烦恼。所以我看完孩子的日记以后才感觉到,我这个家长其实当得挺差劲的,我就决定要彻底改变我的心态,要做我孩子的朋友。

第五篇: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辩论资料[精选]

一、何谓信息爆炸?它有几种表现?

信息爆炸是指人们对当代社会大量出现并加速增长的各种信息现象的描述。表现在五个方面: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5、个人接受严重“超载”。

二、信息爆炸的危害是什么?

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浪费,信息疾病

三、信息爆炸与知识匮乏的关系怎样?

1、信息爆炸不等于知识爆炸。

2、信息与知识的增长失衡。

3、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增长失衡。

4、知识生产与知识接受严重失衡。

四、什么叫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即个人信息接受严重“超载”,滚滚而来的各类信息大大超过了人们的处理能力和有效应用的需要。信息超载主要表现为:受传者对信息反应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因为个人用于接收、处理信息的时间和能力总是有限的,而大众传播媒介借助新技术新发明传播信息的时间和能量则是可以无限拓展的。

五、 什么叫信息浪费?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无用信息所淹没,求知的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信息洪水,此种搜寻常让一些有用信息与大量无用信息从身旁流走,从而造成信息浪费。

六、信息匮乏在质量上的表现有哪些?

真相信息匮乏,重要信息匮乏,知识信息匮乏,思想信息匮乏

七、 信息匮乏的原因是什么?

人的惰性,市场取向,传受失衡

八、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虽发达,知识却贫乏”的时代,对这句话作何理解?

这句话指出了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同时却知识匮乏的现象。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但信息爆炸并不意味着知识爆炸,因为:从信息和知识的含义看,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信息是形成知识的原始素材,知识是信息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们理解了数据和信息的意思后,以高度活用的形式编排记忆的系统信息;信息是由“什么”、“何时”、“何地”、“谁”等要素构成,知识是以“怎么办”、“为什么”的形式来表述的,因此信息爆炸未必就是知识爆炸。知识匮乏并不意味着知识供应总量低于过去,也不意味着知识增长速度放慢,而表现在一些不平衡现象上,即信息与知识的增长失衡、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增长失衡、知识生产与知识接受严重失衡。

由此可见,我们的确开始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但未必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换句话说,由于人类越来越不重视读书,挫伤了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积极性,带来了知识匮乏的效应。“知识爆炸”的说法,只适合用来描述当今大量出现的科技知识的现象,而无法对大众媒介供应信息的总量中知识性信息只占十分微小的比例、社科知识严重缺乏和个人拥有知识日益减少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因此,这可以说是一个“信息虽发达,知识却贫乏”的时代。

1 /

3这几天最大的新闻是各家超市的盐买断了,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保证盐的供应。大家疯了似的买盐是为什么?谣言说日本9级地震造成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大海里将造成海水污染进而影响中国盐的质量,又说现在的加碘盐可以防止辐射造成的损害。昨天盐买断了,榨菜也买光了,连证券市场上的盐、榨菜的生产企业股票也都涨停板了。

中国离日本最近的距离也有千公里之距,毫级的辐射量经过天量级的海水稀释会污染吗?再说盐加工还有许多工序让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另外中国食用盐基本上是矿盐就更谈不上海水污染了。

关于碘的问题,服食碘片可以防辐射病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没有辐射混乱服碘片要造成很大的副作用甚至会至病,没病乱吃药这才是病呢!

再说了,现在日本人都还没紧张呢,我们千里之外还怕个什!

究其原因,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手机短信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因此消息传得非常快。同时,我们还处在一个大家都知识匮乏的年代,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跟不上。在信息快速传递知识又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要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就十分地困难了。盲目地跟风就成为必然地选择,闹出这样的笑话就十分正常了。

因此,除了政府信息透明,专家解释之外,加速普及科学知识就十分必要了!否则盲目跟风就无法避免,就还会有许多笑话闹出来。

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经迫在眉睫了!

面对社会上的信息失真,人们最渴望的是听到来自权威部门的声音以帮助公众厘清真相。这次“炮轰铁道部”事件,铁道部的表现从回应的程序、角色和内容都无懈可击,不仅难能可贵而且令人喝彩,其建立的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和主动、及时、公开的释疑,为公共职能部门积极回应社会质疑树立了典范。而奇怪的是,针对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炮轰”铁道部而被客观回应 “既违背事实又违背常识”,一些媒体并不对双方争议的是非曲直加以报道,反而围绕双方的角色大做文章,一起很简单的信息互动回应顿时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口水仗。南方一家著名报社更忘记了不久前 “遮蔽真相是可耻的”言词凿凿,其社论竟玩起了转移焦点偷换概念的把戏,称“政协委员说的是真是假不重要,发挥监督作用更重要。”该社论强调这场灾害还有不足之处可堪追问,却不问为何这位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不去追问其作为副市级干部享有充分信息和话语权的广州市救灾工作的经验教训,而去质疑经事实证明其生疏且无知的铁路抗灾工作;不去质问是谁赋与该政协委员捏造和歪曲事实的权利,而大肆渲染角色不对等形成的威压;不鼓励公共管理部门对社会误解毫不拖泥带水的明确回应,而要求对和稀泥般的纵容和礼数倍加珍惜。在这些媒体看来,只要是为弱者发声,是非和客观真相并不重要,是甚么新闻都可以造的,是甚么假话都可以说的,是甚么虚伪的姿态都可以摆出来的。重要是这才是他们营销策略需要的新闻。问题是你说你的,何必硬要忽悠成大家所思所想呢?俨然为弱势者仗义执言的伪善让这些媒体的虚伪在大众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对这一事件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呢?绝大多数国人眼睛是雪亮的。笔者注意到,更多负责任的媒体并没有就此大发评论,而是针对社会大众关注是什么误导了政协副主席展开了更进一步的采访和报道,洞察事实以让受众获得更加完整和客观的真相。如新民网就“在了解铁道部有关回应之后郭锡龄作何评价、是否仍坚持先前对铁道部的批评态度及是否会公开自己批评言论的根据和信源”等问题多方设法采访当事人。很显然,郭副主席“炮轰”的根据和信息来源才是揭开这一事件真相的关键。

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这次抗灾救灾无疑是众人关注的话题,而广州更处于这一话题的中心。而对此,郭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政协副主席、市领导层次

的副市级国家现职干部(郭原任广州市财政局局长),竟无法获得这次广州抗灾救灾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或者说有更多其他让郭副主席感到更加可信的“真相”充斥广州坊间,以致于其在参政议政的场合愤然要求铁道部领导辞职。政协副主席捏造和歪曲事实对铁道部领导公然进行诬告陷害,这一重大事件立刻震憾了社会。显然,如果铁道部对此不积极回应,澄清是非,社会上特别是广州市还有多少民众受该谬误信息的引导而冒出火药味来,而每个人更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判断、猜测或思维定势等进行不同程度掩盖真相的篡改、扭曲和演绎。谣言误国,何甚于此?!

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外界普遍关注的细节,也是一些媒体认为是铁道部回避郭副主席批评的关键内容:即铁道部1月31日宣布,在未来5天当中,如果天气基本正常,广州铁路每天能输送40万旅客,是可以在节前把这些旅客都运送回家、与亲人团聚的。一些媒体曾为此批评铁道部“好大喜功”。而事实上由于当地自身组织混乱导致年二十九和年三十整个广州车站空无一人,五十万人次巨大的运能浪费而退票仅有四十余万张,因唯恐失序让归家的民众无法踏上归途。是谁判断失误结论显而易见。而铁道部公开场合对此保持沉默并向外界宣称与地方并无分歧是完全符合大局的。

回头说来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舆论监督?厘清真相,忠于真相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媒体摒弃功利以真实为生命的执著,是编辑记者秉持信念和矜持对新闻良心的坚守。所谓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求信,行必踏实。尽管不少人告诉我不敢于狡辩的媒体不是好媒体,但笔者还想在这里弱弱地提醒媒体们在捍卫批评权的同时一定要牢记一个常识:《宪法》和法律禁止公民在行使批评权的时候故意捏造和歪曲事实。其实,在我看来,真相或许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正义是否得到了伸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还有起码的判断是非的标准,关键时刻我们还知道怎么说怎么做。

信息泛滥的麻烦是我们每天被太多无用的信息所拖累,而最可怕的是自己却不以为然。反以为乐。觉得这才是快乐的生活。我们每天接到很多无用的促销信息、各种新闻事件,我们只是乐滋滋的接受它们,然后谈论它们。以什么都知道为荣,却从不去思考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生活工作能有什么帮助。不幸的是,我们都已经养成了去主动寻找垃圾信息的习惯---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络,看看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而我们也似乎得了信息依赖症,手机、网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有人三天不吃饭能挺住,三天不发短信不上网,估计得疯。而我却得了手机恐惧症,每当手机一响,心中就没来由的一阵紧张。

信息泛滥不仅带来浮躁肤浅的幸福体验标准,同样也给生活带来危险。上个月我在广东浦发银行办信用卡,结果深发展银行寄给我四张信用卡,而这时浦发银行却给我电话说我的信用卡申请没批下来。你这日子过得有安全感吗。

上一篇:高中毕业赠言范文下一篇:工作督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