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形势下小学教育论文

2022-04-23

讀了《人民教育》1963年第10期上敢峰同志的《誰說教育戰綫无战事?》一文,我有不同的意見,現仅針对着敢峰同志这篇文章中的三个基本問题,特別是第一,二个問題談談。敢峰同志提出的第一个問题:“首先談談‘母爱’和爱的教育問題,实际上就是教育有没有阶级性的問题。”由于敢峰同志誤解了“母爱”,因而他对这个問題的論述是不对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社会形势下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社会形势下小学教育论文 篇1:

1948-1956年中国共产党建构辽宁人民 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策略

[摘 要]近代以来,辽沈大地上政权几经更迭,政治认同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和斗争。辽宁解放后,党和政府从清理旧社会意识形态遗毒、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加强党员干部和全民意识形态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破旧立新”,解构了旧政治认同、重构了社会政治心理、建构了新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新社会迅速站稳脚跟,留下了宝贵经验,对于当前巩固新时代国家政治认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重构;意识形态;策略;辽宁

解放战争首战辽沈,使东北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解放的地区之一。在1948-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多措并举成功建构了辽宁人民的政治认同,辽宁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成为“共和国的长子”,为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回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建构辽宁人民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工作与经验意义重大。

一、中国共产党在辽宁重建政治认同面临的复杂局面

所谓政治认同,即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政治体系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表现为对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过程、政治权威和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同意、支持和服从,本质上是人们对政治体系的信任、信念和信仰。①历史上,辽宁既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地,又是奉系军阀的老巢;既是日本侵华殖民统治的桥头堡,又是伪满洲国的立足点;既是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所在地和抗联战斗的前线,又是苏联出兵东北施加苏联影响的重要地区;既是国民党接收东北的前沿,又是中国共产党挺进东北进而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后方,这里人民的政治认同经历了復杂变迁。历史上旧政权在辽宁塑造的政治认同,最主要的有两个。

一是日本的精神殖民培养的对日本及伪满洲国的认同。“9·18”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逐渐控制了东北的全部教育权,指使伪满洲国统治者制定了“遵照建国精神及访日宣诏之旨趣,以咸使体认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离之关系及民族协和之精神,明了东方道德,尤其是忠孝之大义,涵养旺盛之国民精神,陶冶德行”②的教育方针,进行了系统的奴化思想灌输。中小学的“国民道德”后改成“建国精神”课,大讲“日满一德一心” “共存共荣” “日满亲善” “民族协和” “大东亚共荣圈” “惟神之道” “万世一系” “八寰一宇” “忠孝仁爱” “王道乐土”之类的内容,强迫学生信仰日本的天照大神,强迫学生拥护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大东亚圣战。语文课充满了日本历代天皇、将相、武士、现代法西斯进行殖民侵略的军人等传记故事,大肆炫耀日本军国主义。历史地理课大讲“满洲历史” “满洲地理” “日满同文同种”等。除了用反动教材灌输奴化思想外,还有一套训服学生的仪式,比如,举行“诏书奉戴式”,强迫学生背诵《即位诏书》《回銮训民诏书》《时局诏书》;每日举行“早礼”,必须像“皇宫遥拜”,集体背诵《国民训》,违者则必遭毒打。1941年后,中等以上学校实施军事训练,以强制手段训练绝对服从的思想,实行法西斯的棍棒教育。其目的是要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使之甘当俯首贴耳的“顺民”,在东北人民精神上留下了非常深重的毒害。③

二是国民党制造的所谓正统观念。国民党接收东北以后,在学校里建立反动党团组织,大力推行奴化的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教育。大肆散布反苏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思想,散发《告东北同胞书》,大批印发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以及《西安蒙难记》《蒋委员长传略》《原子炸弹》等反动书籍,以及各种反苏反共的画报杂志等。在舆论上粉饰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罪行,抹杀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功绩,污蔑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国民党的这种奴化教育与欺骗宣传毒害了东北青年,加深了由奴化教育脱胎而来的盲目正统观念。主要表现是误认为国民党蒋介石是中国国家和民族的代表,是“正统”,而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不知道、不理解。他们把对祖国的热爱盲目地寄托在国民党蒋介石身上。由于国民党执行亲美路线,与国民党接收相伴随的还有亲美情绪。

中国共产党解放辽宁和东北以后,这里迅速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各级人民政权纷纷建立,土地改革广泛开展,新中国建立不久又成为支援抗美援朝的最前沿。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辽宁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典型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业基础迅速建立起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牢固确立。这一系列繁重的革命任务和社会历史变革,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迎难而上、巧妙智慧地重构辽宁人民的政治认同。

二、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建构辽宁人民政治认同的实践与成效

意识形态认同是更基础、更深厚、更稳定的政治认同,是执政党实现其执政合法性应重点建构的方面。辽宁解放后,党和政府从清理旧社会意识形态遗毒、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加强全民意识形态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破旧立新”,引导人民树立共同价值观,进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清理旧社会意识形态遗毒。辽沈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辽宁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但为反动统治服务的意识形态并没有随之消灭,继续“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④,成为辽宁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思想障碍。因此,只有彻底扫除旧社会各意识形态种毒瘤,才能为普及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提供空间。

首先,整顿与改造旧社会秩序。一是通过设置戒烟所、举办生产教养院以及禁种等强制性戒烟的形式严厉打击烟民,基本清除了除人民政府之外的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做到的百年鸦片流毒。正如一位烟民所说,“满清政府、老民国、伪满洲和国民党政府,谁也没有把烟禁住,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才有真本事,说到做到。”⑤二是封闭妓院,彻底摧毁娼妓制度。据统计,“从1949-1953年,全省共收容1645名,其中大部分是眀娼变暗娼者。”⑥辽宁党委和政府不仅对这些妓女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其摆脱了娼妓制度的压迫,同时还建立生产教养院引导妓女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通过资助回乡、介绍配偶、寻找工作等方式解决了其就业问题。由于彻底摧毁了娼妓制度,人们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并赞扬道:“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又变成人了”,“几千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决了!”⑦三是收容游民。在辽宁党委和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游民都被遣送到生产教养院,他们不仅要参与生产劳动,同时还要接受党和政府的思想教育。通过上大课、讨论会、诉苦等方式对游民进行分类教育,引导其改掉游民习气,成为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的社会主义新人。

其次,肃清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封建法西斯主义思想。伴随东北战场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1947年8月9日东北解放区第一次教育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当前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开展以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教育为中心内容的,以肃清盲目正统观念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改造教育,争取广大知识青年参加革命。此后开展的思想改造教育,首先着重讲清从“9·18”到“8·15”的历史真相,讲清楚日寇的侵略和残暴统治,讲清楚谁爱国谁卖国独裁打内战。在学习“9·18”的历史知识中,为了使学习深入,启发学生诉苦,让学生在讨论谁卖国谁救国的基础上,继续讨论“伪满洲国的生活到底苦不苦?有什么苦?苦是怎样来的?”这时有悲惨遭遇的学生纷纷自倒苦水,以无法抑制的悲痛,控诉日本侵略者屠杀他们亲人的罪行。铁的事实使每个学生深感这些民族恨阶级苦的根源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这样的诉苦深刻地打动了人心,大大地肃清了日本的奴化教育和对蒋介石的幻想。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和共产党争夺全国领导权,国民党政府严格控制了辽宁的新闻机构并建立了一套教育管理系统,向人民传播反动思想以煽动民众反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辽宁全境解放后,辽宁党和政府着手一方面收回国民党反动派掌握的报纸、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明令禁止宣传关于反党、反解放战争、反土地改革的内容。同时对国民党集团负责新闻宣传的工作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对其进行教育改造,引导其为人民政府的新闻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取消国民党在辽宁各学校中的一切文化课程,代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针对青年学生对中国革命不理解,对中国共产党怀疑的情况,向学生讲述《社会发展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祖国的前进方向;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乃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义事业,从而使学生对革命充满信心。”⑧同时在“坚持争取、团结与改造”方针的指引下,對国民党方面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并给予物质奖励,引导其为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以及发展人民政府的教育事业服务。

再次,开展反美宣传,改变“亲美” “惧美”心理。为了动员民众参与抗美援朝战争,辽宁党委和政府抽派大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深入工厂、农村、大城市等地区,以墙画、黑板报、报纸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克服人民“惧美” “恐美” “怕美”的心理,引导人民“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⑨通过反美的宣传,辽宁人民基本上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以前存在的“亲美” “近美”以及“恐美” “惧美”的思想都随之而散,辽宁人民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空前高涨。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清除了一大批美英影片和消极影片,使进步和有益无害的影片占领电影市场,积极传播正能量,防止了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此外,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境内的宗教反动势力盛行,一些宗教的骨干领导人物与美帝国主义勾结,通过散布谣言、经文、反动书刊、迷信等方式传播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以此麻木群众思想,鼓吹其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共产党的领导,从而煽动群众参与反革命活动最终推翻新生人民政权。为了争取、瓦解和教育教徒群众与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作斗争,根据中央打击宗教内反革命势力的指示,中共辽宁地区各省(市)委领导本省公安机关开展了驱逐天主教中的帝国主义分子、取缔反动组织“圣母军”以及肃清“小群派”内的反革命分子的活动,从而肃清了宗教组织内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有效阻止了教徒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民众中的传播扫清了障碍。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随着旧社会意识形态清理工作的完成,为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化于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外化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现实物质力量,辽宁全境解放后党和政府不失时机地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报道,为全民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出版经典著作,提供理论武装。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因此,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马列经典著作的出版工作。早在解放战争时期,辽宁解放区各部门都开始翻印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政治理论和文件等书籍。如沈阳东北书店在1945年就出版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大众书店在1946年发行《毛泽东选集》5卷合订本;同时,辽宁各地区的书店还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编写以土地政策、东北根据地建设和解放战争为内容的通俗读物。解放后,辽宁地区的出版事业迎来了春天,为了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人民的思想意识、提高人民的理论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从而自觉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任务、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辽宁党和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印刷、发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1948年迁回沈阳的东北书店先后出版“《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毛泽东选集》《歌达纲领批判》《资本论提纲》《列宁选集》《列宁论文学》《斯大林论战后国际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论人民民主专政》”{10}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此外,党十分重视学习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主持了《毛泽东选集》的编译、修订和出版工作。毛选的出版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东北局宣传部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积极部署出版工作。据统计,“1951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平装本)出版在辽宁发行,全省发行8.9万册;东北地区发行15万册;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东北发行20.3万册;1953《毛泽东选集》在东北发行20万册。”{11}

其次,发挥舆论媒体的喉舌作用,把党的声音传遍城市乡村。鉴于民众文化水平不一,辽宁地区的各省委以及合并后的辽宁省委强调要善于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报纸、广播、文学艺术等形式向群众传达国家意识形态、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凝聚社会主流价值观。如在辽宁全境解放后,辽宁地区的报业逐渐繁荣起来,《东北日报》《辽宁东大众》《辽西日报》《前进》《旅大人民日报》《工人生活》等党报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报道“全国解放战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以及宣传和学习苏联”{12}等内容。再如,广播站普及到农村,到1957年底,“广播喇叭达6.8万只”{13},主要围绕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进行宣传。新中国成立后的辽宁诗歌散文小说京剧等文艺创作都充分的反映了辽宁地区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总之,马列主义、毛泽东等经典著作的大量出版以及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国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理论、政策和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为开展全民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三,加强党员干部和人民大众的意识形态教育。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教育,以党员干部教育带动全民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重视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干部队伍是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和完成党在不同时期中心任务的骨干力量,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1948年11月,为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的新老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辽宁党和政府认真贯彻东北局关于加强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习“《政治经济学(干部必读本和初级读本)》《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政治常识》《社会科学概论》《近百年史话》”{14}等著作;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克服广大领导干部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辽宁党和政府认真贯彻东北局《关于1950年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规定不同小组领导干部学习的内容,如甲乙组干部主要学习“ 《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资本论》”{15}等党中央规定干部必读的“十二本书”中的部分理论。1952年,随着全国“三反”运动的开展,各级领导干部需增读《中共党史》《实践论》《矛盾论》等书籍。1953年,领导干部主要是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经济建设常识》等苏联的经济建设理论。1955年,随着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辽宁省委在中央干部学习“五门课程的”指示下,增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苏联共产党史》《中共党史的三十年》”{16}四门课程。1956年,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成为干部学习的必修课。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广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并自觉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其次,加强党员政治理论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其执政目标,不仅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巩固的组织,还要过硬的理论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掌握群众。解放后,辽宁地区在农村、城市中的各条战线中发展了大批党员,到1956年已有党员58.4万人。为了将党的价值观传播给人民群众,辽宁地区党组织十分重视根据党在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通过组织党员进党校学习、利用农闲轮训党员、集中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党员等形式引导党员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有关文件、党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策,不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引导其树立唯物史观。1949年,辽东、辽西两省省委强调新党员必须上党课,接受系统的党的知识及马列主义教育,尤其要进行《社会发展史》《革命人生观》的教育。1951年,辽东省委在《整党建党教育计划》中强调要对新老党员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教育,规定所有的党员都必须学习“《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共产党员标准问题文献》” {17}等书籍。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又开展了《经济建设常识读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九—十二章)《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教育》的理论教育。{18}通过系统的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这就为其在工农群众中传播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可能。

再次,引导工农群众学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工农群众作为社会的绝大多数,受“三座大山”迫害之深,是党和政府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对象。辽沈战役结束后,辽宁地区党组织和政府十分重视工农群众扫盲教育。首先,对农民群众的教育主要是从其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采用农民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如开展冬学运动、办识字班识字组读报组等方式将其组织起来,动员文化理论知识过硬的村干部、教员、青年学生引导农民群众学习政治、文化及马克思主义等基础理论。据统计,到1956年底,“全省有2289709名农民参加识字学习,占全省青壮年文盲总数的60%。”{19}其次,对工人阶级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创办工人短班、文化夜校、速成識字班等方式,将工人组织起来通过上大课、集体讨论以及个别谈话的形式进行短期、长期的学习。初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目前形势、新民主主义、土改政策、工商政策、宽大与惩治罪犯政策、工人与职员、共产党与工人阶级以及工会问题”{20}等政治教育;后期主要是学习文化和识字教育。通过大规模的文化学习教育运动,工农群众的识字率大大提高,对党在党当前阶段的形势任务、指导思想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复次,加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一是重视教师教育问题。教师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力军。辽宁全境解放后,学校教师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理论水平不高,很多教师是在旧社会成长起来的,受到旧式教育影响深,也深受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的影响,由他们来承担新社会的教育首先面临的是自我改造的问题,不解决好自身思想问题,就很难在新社会传播新思想和正能量。因此,辽宁地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改造,强调必须用马列主义武装教师头脑,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在过渡时期的会议、政策、文件。如1951年初,东北教育部通过了关于加强在职教师培训的决定,规定了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业务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和实施学习。其中政治理论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列主义。二是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辽宁解放后,由于受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封建法西斯统治,解放后的辽宁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具有浓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色彩。因此,解放后的辽宁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造其封建落后的思想。如普通高等学校应开设“《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且授课时应占总课时的10%-15%;同时设《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共党史》等课程。”{21}除了学政治理论基础课程之外,还要结合“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批判学生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教育学习,基本上消除了知识分子中存在的盲目正统思想、亲美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怀疑和偏见,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建构辽宁人民政治认同历史启示

辽宁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一系列“破旧立新”工作,成功将党的指导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全民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中,逐渐摒弃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参与新社会建设表达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支持和拥护,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启示。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重建政治认同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土地改革,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社会主义改造每一项事业的前前后后都有意识形态工作的超前部署和及时跟进,自觉开展一系列“破旧立新”工作。这个“新”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形态,具有与以往封建的、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目的、体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革命和精神革命的,具有全新的科学性、革命性、崇高性、民族性和人民性。

第二,意识形态工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有其他各方面工作给予配合、形成合力。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固然要在做好思想宣传领域的工作,同时决不能忽视政治经济工作等的配合作用。事实上,当时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建立各级政权和党政群团组织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打击敌对势力维护社会治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稳定物价恢复工农业生产安定民心、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满足人民的经济需求、进行工业化建设保障工人阶级的物质利益、开展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等工作所产生的人心向背的心理效应,为中国共产党在辽宁成功建構起巩固的政治认同发挥了基础性、社会性的重大作用。

第三,当前中国仍然需要大力破除帝国主义精神殖民的消极影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国家认同。当年国民党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东北时,东北青年中一度出现了盲目以国民党为正统的观念,这当然不正确,但也表明东北青年的民族意识和祖国观念并未泯灭,所以只要把历史事实讲清楚,就能在有利的战争形势下推动其迅速转向革命。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收东北进程中,特别注重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部署争取、教育、改造知识青年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个时期以来,“台独” “港独” “疆独” “藏独”政治乱象时起时伏,挑战中国的国家认同、挑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乱象台前幕后有很多不明真相的青年学生参与。在香港回归祖国后,各种力量都在跟我们争夺青年。如何争取、教育、改造香港青年,如何体现回归地区教材的国家事权,如何编写和使用正确体现“一国两制”原则和特区基本法精神的教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屈宏 杨梅

新社会形势下小学教育论文 篇2:

难道不能把教师此喻为母亲、园丁嗎?

讀了《人民教育》1963年第10期上敢峰同志的《誰說教育戰綫无战事?》一文,我有不同的意見,現仅針对着敢峰同志这篇文章中的三个基本問题,特別是第一,二个問題談談。

敢峰同志提出的第一个問题:“首先談談‘母爱’和爱的教育問題,实际上就是教育有没有阶级性的問题。”由于敢峰同志誤解了“母爱”,因而他对这个問題的論述是不对的。很显然,我們說的母爱,是革命的母爱;我們說的母亲,是革命的母亲。为啥敢峰同志和某些人要跑出来打抱不平呢?真是怪哉!母亲前面加上“革命的”三个字当然好,但母亲前面不加上“革命的”三个字也不坏,而且說起来更方便,更亲切,更动人。像这样簡洁的語言是多得很的,如我們不是經常說“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站稳阶级立場……”嗎?如果要扣字眼,要钻牛角尖,要牵强附会和小题大作,那就有文章可做了。难道我們热爱党,是热爱国民党和其他的資产阶級的政党嗎?难道我們热爱教育事业,是热爱資产阶級的教育事业嗎?难道我們尊敬父母,是尊敬反革命的父母嗎?难道我們尊敬师长,是尊敬反革命的教师嗎?难道我們站稳立場,是站稳地主阶級和資产阶级的立場嗎?不是!显然不是!絕对不是!我們热爱党,是热爱共产党(偉大的中国共产党);我們热爱教育事业,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事业);我們尊敬父母,是尊敬革命的父母;我們尊敬师长,是尊敬革命的师长;我們站稳立場,是站稳无产阶級的立場。

敢峰同志的第二个問题:“其次談談在解放后的新社会里,教育是不是像园丁培育幼苗那样,能够順其自然,自由生长。实际上就是說,教育要不要无产阶級的政治方向。”敢峰同志对这个問题的提法也是不对的。尽管他用无产阶級的政治方向去批判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然而是不能說服人的。試问园丁在培养幼苗的过程中,是让它順其自然地自由生长嗎?不加改造和提高嗎?如果是照他那样說的园丁,那是不負責任的园丁。敢峰同志說:“把教师此喻为园丁,不是不可以,但任幼苗自由生长的观点却是錯誤的。”这是敢峰同志为自己找論据,把問題拉到另一方面去了。其实敢峰同志就是认为不能把教师此喻为园丁的。因为敢峰同志认为教师不是像园丁培养幼苗那样能够顺其自然地自由生长的。

我們把教师比喻为园丁,不能和社威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混淆起来。教育是阶級斗爭的武器。斯大林同志說:“教育是一种武器,其效果是决定于誰把它掌握在手中,用这个武器去打击誰”(斯大林同志与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談話)。今天我国的教育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掌握在无产阶級手中。而园丁,就是劳动人民,就是无产阶級。我們把教师比喻为园丁有什么不对呢?我們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孩子要具有园丁那样的心情去培养幼苗,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有园丁那样的高尚品德。园丁是工人阶級,教师也是工人阶級,工人阶級的特点是大公无私,是从革命事业的利益出发,因而把教师此喻为园丁,不仅有着鮮明的阶級性,而且在語言上也是艺术的。而这种艺术語言,真是形象,真是动人,它能激发人民教师更好地去培养年青一代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从上可以看出,敢峰同志对“母爱”(母亲)和“园丁”两个概念誤解了。这样扣字眼,钻牛角尖,牵强附会是不对的,是錯誤的。我們把教师比喻为母亲,为园丁是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我們說的是革命的母亲,是革命的园丁。如果广大人民教师都能以母亲那样的心情去培养孩子,如果广大人民教师都能以园丁那样的心情去培养幼苗,那就太好了。那就能使我們祖国的花朵(年青一代)开得更鲜艳,更美丽。

敢峰同志的第三个問題:“談談要不要对孩子进行阶級教育,要不要在孩子思想上打下无产阶級的阶級烙印。”当然要,肯定要。至于对孩子如何进行阶級教育,那是要深思的問题。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吃社会主义的奶成长起来的孩子。孩子的文化科学知識少得可怜,特别是小学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对于旧社会的黑暗和旧社会人压迫人、人剝削人的不合理現象是不知道的,要是說他們知道一点,也不过是听别人之言而已。这样说来,对孩子就不要进行阶級教育了?不!要进行阶級教育的。但是,我认为对小学的孩子,特別是对低年級的孩子不能和中学生相比,更不能和大学生相比。敢峰同志談到:“阶級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核心。我认为,从孩子懂得要区分好人和坏人开始,就要适应他們的理解能力对他們进行阶級教育。”这是对的。然而敢峰同志說:“有人說‘孩子像水晶一样’,认为孩子的心灵是純洁的、稚嫩的,不必进行阶級教育,也不应当用殘酷的阶级斗爭的事实去刺伤他們的心灵。这种說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显然是錯誤的。”真的是显然錯誤的么?不!我认为有它对的地方。孩子的确“像水晶一样”,孩子的心灵的确是純洁的,稚嫩的。你看,那个孩子不天真活潑呢?那个孩子不幼稚淘气呢?既然如此,那就可以說,孩子像水晶一样,孩子的心灵是純洁的,是幼稚的。像这样的孩子,当然不能用殘酷的阶級斗爭的实事去刺伤他們的心灵的。如果用殘酷的阶級斗爭事实去刺伤他們的心灵,那就会使他們吓得发呆,坐卧不安,甚至做恶梦,大脑皮质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在知識方面,在理解能力方面不能和成年人相比。敢蜂同志主張用殘酷的阶級斗爭事实去对孩子进行阶級教育是不对的,同时和敢峰同志自己所說的“要适应他們的理解能力对他們进行阶級教育”也是矛盾的。也許敢峰同志在此要为自己辯解:我說的要适应他們的理解能力是說对他們进行阶級教育时不要用深奥的阶級理論知識去灌輸给他們。当然孩子是不懂过深的阶极理論知識的,但是孩子也不懂得殘酷的阶級斗爭事实啊。

敢峰同志对这問题的論述中,絲毫没有指出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級孩子应該有主次之分,而是籠統地、不加分别地强調阶級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核心。我认为小学的孩子,特别是小学低年級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掌握文化知識,打下知識基础,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其次是提高阶級觉悟。这里所謂主次,并不是說在傳授知識过程中不进行阶級教育,平时不进行阶級教育。但应該和中学教育,特别是和大学教育不同。这里所謂不同,就是說要根据孩子的特征进行阶級教育。

最后,我认为敢峰同志这篇文章的結尾也有不少不对头的地方。現只談談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目前教育战綫的天气是阴云低压,悶热不雨,是該下一場透雨的时候了。”我认为目前教育战綫是阴云四散,不是阴云低压;我认为目前教育战綫是要凉爽的細雨,沒有必要下一場透雨。敢峰同志这种文意很明显,是否认我們目前教育战綫上已取得的欣欣向荣的偉大成就,是否认我們目前教育战綫上的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冲天干勁。敢峰同志这种文意是对我們目前教育战綫上的莫大誣蔑。应該客观地看一看,我們目前教育战綫上的成績是偉大的,問題是不少的。这里所謂成績偉大,就是我們教育战綫上的广大劳动人民子女入学讀书的越来越多,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广大教育战士的革命干勁越来越高。所謂問题不少,就是还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赶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数量的学枚校舍和設备等等赶不上教学上的需要。

以上是我的看法,对不对,让大家来討論。

作者:邓海波

新社会形势下小学教育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各所学校和单位乃至家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他们在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所以说,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战略性规划。

[关    键   词]  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一、新形势的含义

在日益发展的新社会中,十八大召开以后,随着十八大精神的全面深入与贯彻落实,我国的经济体制将进一步进行变革,文化建设也会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社会的新希望、新寄托,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来自于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来要让教育走进生活,主张用生活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十分密切的。我们只有更好地去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意义,才能找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路径,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化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问题是我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路程上的一个重要课程。所以,我国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同时,为了提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党和国家在一些高等学校专门设置了相应的专业,以便用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我国已经在逐步建立初级、中级、高级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正规化教育,完善相应的教育体系。为了实现“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这一目标,教育部门专门召开学科论证会进行讨论,确定本学科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而与它相对应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在这个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

挑战,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党中央几位重要领导人所关心的问题,并且作出了重要批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不仅如此也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理念。

对当代社会来讲,培养具备品德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

养的优秀人才为最终目的,育德育才育人应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一定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影响国民教育全局、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的一项系统工作。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一)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运行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良好的效果,除了要对教育理念进行重

视,还要采取不同的途径,对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要不断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要将学校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关注社会的发展以及一些热门话题;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其中,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一来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培养行为习惯,进而对思想品德的养成起着推动的作用。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地进行丰富,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取得最好的素材,同时教育内容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内容应该充分发现并利用平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能够成为教育大学生的有效资源,从而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进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仅是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以及高中教育,大学生的教育事业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从而让我国的社会得到更加长远、美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田文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研究和路径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

[3]李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和路径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

[4]辛文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王宇航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师教育的开放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