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职业生涯道德修养论文

2022-04-26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生胜任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相应职责的必备条件,它具有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宗旨,以胜任职业岗位为重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业职业生涯道德修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业职业生涯道德修养论文 篇1:

开展朋辈职规体验活动,探索大学生学业指导新途径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朋辈咨询理论为依据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平台建设,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的探索的同时,为其当下所学与未来发展目标之间建立形象、具体并且可知可感可体验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规划和参与学业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业指导;职业规划;朋辈咨询;体验式教育

学业指导是指教师创造环境,借用有关学习研究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教育,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业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增强学习动力,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当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国内很多大学在学业指导方面虽然已有一定的探索实践,比如开设学业指导课程、建立学业指导机构等,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在学业指导人员配备上,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即便是学业导师,也存在更多地专注于科研工作,投入学业指导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第二,在学业指导的理念层面,更多倾向于关注课堂知识的掌握、理解,而对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兴趣,鼓励学习自主创新、规划学业发展等方面关注不足,也缺乏相对专业的研究;第三,在学业指导的程度和效果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反馈尤其是学习感受关注较少,对学生反映的困难或不良情绪等较少给予及时的个别化的指导,学业指导的效果欠佳。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仍在持续增加,高校的师生比例已经接近1:18。在校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导致很多课程只能通过大班授课,对教学效果构成诸多消极影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很难实现。同时,学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学业的价值评判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了学习困难学生逐渐增多。

当然,在前期的文献整理过程中,笔者也看到有观点认为:随着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凸显,有些学生养成了直接以就业为导向的片面的学习观,过多地追求学生活动经验,而忽视了自己的专业学习。把就业与学业对立起来。应该说,这种现象在学生中的确存在,但是,笔者并不认为应该把两者简单地对立。对于大学生的规划教育,也不应该仅限于就业一个环节。而是应该将目光延展到学生的当下以及未来,为学生进行相对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相关主题的朋辈辅导、情境体验等活动,逐渐改变对学业的片面、狭隘等非理性认知和消极态度,并让学生明确当下的学业与未来个人发展之间的具象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规划意识。从这个角度讲,职业规划与学业指导之间非但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在实践中不应过分厘清,应该水乳交融,交互作用,形成合力。

一、朋辈辅导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实践的借鉴意义

朋辈咨询理论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同龄受助者提供支持、鼓励或各种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各种问题的一种‘准专业心理咨询’”。在大学生中开展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朋辈学业辅导可以理解为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或个人通过督导、培训一批带有志愿意愿的高年级学生,对中低年级中需要职规或学业指导的学生群体或个人,开展引导、分享、安慰与支持性质的服务。

(一)该项指导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志愿性

朋辈辅导的本质是大学生之间的互助行为,带有极强的志愿利他倾向,参与活动的前提一定是志愿性的。当然,在活动开展实践中,我们也会依托学生党支部和长期建立联系的校友资源,在对这两个群体进行遴选和培训之后,围绕职业规划的相关专题,面向中低年级学生开展咨询、座谈活动,借助职规这一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学业,开展反思和规划。

2.体验性

“体验”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面对事物产生的情感反应,其本质是一种情绪体验。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亲身参与某项活动,经历某个事件,获得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其实质是一种经历,强调对这种经历的认知反应。因此,“体验”即有情感层面的,也有经历认知层面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情感是人们都乐意体验并积极追求的,注重趣味性、同时目标导向性强的活动也更容易调动人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其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上述哪种层面的“体验”,都会伴生情境性记忆,从而强化记忆的时间和效果,甚至在认知方面获得领悟和提升。

因此,将体验运用于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式学习和教学,不仅会从认知、理念等更深层面触动学习者,提升学习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借鉴这一理论模式,在活动实践中,我们努力创设一种情感或认知相互促进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互动的气氛中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内容,还是学业规划,其实都强调了个人积极探索这个过程,以及随着周围环境、情境的改变而积极调整,做出相应的变化与完善。这种规划和互动决定了该活动适合运用体验式的情境设计。通过职规体验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认知和情感层面产生触动,从而激发其对当下自我学业情况进行反思,产生不断调整的意愿。

3.亲和性

高校中的朋辈辅导往往发生在接触较多、关系密切的同学之间,它既是一种协助,也是同学之间亲情和友谊的表现。因为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近似,朋辈辅导员的对问题的干预、引导和介入更为自然,也更易于学生接受。比之于师长,他们的指导更具有“亲和力”。在面临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困惑时,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目前大学生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困惑)时,排在前三位的倾诉对象是朋友(占79.8%),母亲(45.5%)、同学(38.6%),朋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借鉴朋辈咨询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我们在活动实践中也着重突出了这一点,咨询者的构成都是在校毕业年级学生和毕业3年内的、年龄相差尽量不超过4岁的校友。

4.便捷性

朋辈辅导是大学生之间的互助行为,朋辈辅导员和当事人有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空间距离也很接近。比如在生活中,参与指导活动的毕业年级学生很多都与中低年级学生混住在一个楼区,甚至宿舍也比较临近,他们与低年级学生的交往比较频繁,相互之间信任度高,容易建立辅导关系,可以及时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尤其是在网络资讯发达的当下,这种辅导并不拘泥于时间、空间和面咨的形式,甚至可以通过“人人”、QQ等网络平台加以实现。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引导,从而保证辅导的便捷。

(二)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借鉴朋辈辅导的方式,针对大学生开展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学业指导教育,其现实意义在于:

1.有利于弥补学业指导教育工作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

开展朋辈辅导,可以缓解学业指导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朋辈辅导学生数量多,可以深入到班级,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引导有需求的学生,甚至对个别学业规划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及时识别、发现和上报,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干预。

2.有利于满足学生在自我规划方面多层次的引导、援助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刻变迁,大学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业、自我规划、情感、人际等都是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得不到适当、及时的疏导,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疾患。当然,在实践中,面对学业或者职业的规划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是存在程度不同的困扰或压力,可能还因某次学业失败导致了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情绪波动或心理紊乱,朋辈辅导的介入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更愿意接受朋辈辅导员的帮助。

3、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自主规划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动力,同时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研究表明:亲密感的获得是成年初期(18-25岁)心理成长的重要任务,对友谊的渴望使得大学生愿意和同龄人进行交流、希望获得同龄人的认可、接纳和关怀。大学生本身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和心理感悟,对同伴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这些内容通过团体或者个人的交流方式加以表达,对引导者而言无疑是一种促进和激励。在这个层面而言,借鉴朋辈模式,改变了以往大学生只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对象,改变了学生的被动从属地位,也是督促大学生逐步实现自我服务和管理的有效载体。

二、大学生朋辈职规体验性辅导实践及反思

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笔者所在院系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探索。2007年至今,借助学生基层党组织、班级干部、朋辈校友等力量,学院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主题,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朋辈体验性学业(职业规划)辅导活动40余次,编订交流手册2本。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形成了分享-体验-服务-反思这一相对完整的职规(学业)辅导活动群。

活动的主要的形式包括四大类,分别为:

1.分享辅导——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朋辈校友参与的座谈交流活动。

2.体验辅导——毕业生引导中低年级学生体验招聘会,并组织学生进行体会座谈;毕业生指导中低年级学生参与职规活动和就业工作服务。

3.服务与协助——毕业生编订学院近5年就业需求手册、编订毕业生党员学业、职业规划体验交流手册;毕业生借助公共邮箱等网络平台分享个人的求职、规划经历。

在对开展过以上活动的班级所做的调查和个别访谈显示,90%左右的学生表示十分愿意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而且由于活动由身边的学生来策划、组织和主持,更具有“亲和力”,说教的成分少,涉及的问题和活动形式也很贴近学生实际。尤其是一些毕业年级学生和年轻的朋辈校友参与的交流与分享案例活动,语言质朴,道理透彻,很有启示,而且也让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参与招聘会等体验活动,86%左右的学生表示受到触动。另外,就激发学业动力的效果而言,半数以上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明确了学业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应该重视学业并对当下的学业进行有效的规划。

2007年至今,这些活动一直作为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延续,有力地促进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和中低年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5年来,我院学生就业工作一直名列学校前茅,中低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外语四六级成绩一直排在学校前列,这些都让我们更有信心将活动实践更加深化与细化。

参考文献

[1]金宏章,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科学出版社,2010(3).

[2]王冰蔚,杨宾峰,王永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1.

[3]吕燕青.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手册[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8-1.

[4]刘红梅在体验中升华情感并感悟人生——体验式教学法探析[J].基础教育,2011.3.

[5]周娟.体验式教学: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的选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

[6]邹德宁,庞玉华,孙琦,贾清,孟令嫒.浅谈学业指导教学工作内容特点及作用[J].陕西教育,2010.2.

[7]周剑峰,邓泽燕,王叶菲.学业指导: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新要求[J].文教资料,2010.8.

注:本文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度校级教研课题结题论文。

作者:贾海燕 齐勇 黄琇 卫巍

学业职业生涯道德修养论文 篇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之探索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生胜任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相应职责的必备条件,它具有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宗旨,以胜任职业岗位为重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两课”教学是高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研究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

作者简介:高燕秋(1964-),女,江苏太仓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江苏太仓215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思想教育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GSY2009YB310)的研究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现代高级技术人才,面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重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同时,突出了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职业素养的内涵是指人们在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活动中所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或者是指大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它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而职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比较重视隐性的职业素养,而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职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把“两课”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业的指导中,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道德。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计中注重以下三方面的结合。

一、基本理论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在遵循教育部、中宣部有关精神的前提下,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强调崇德尚能,以德导能,以能强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实现基本理论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二、基本理论与职业现实问题的结合

从面向社会的职业人的培养出发,结合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整合课程的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回答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普遍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德行修养和职业现实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基本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的结合

围绕高职教育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明确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对应七大教学模块系统设计六个实践主题,每一实践主题下面又设计若干个项目任务方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固化理论知识,促进知行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待基础”课程的实践内容设计方面,我们以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从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责任、职业生涯,职业法律、职业行动等方面,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设计相应的训练项目及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学生显性职业素养的提高准备了条件。

作者:高燕秋

学业职业生涯道德修养论文 篇3:

论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大学生本身出发,就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认真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五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调适,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自我调适

当代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他们能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丰富的内在品质,将会对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所谓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超越学生智力、体力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学生个性和人格发展的前提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发展,即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其追求的目标是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与臻美[1]。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学生是内因,是主体。因此,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最终还要依靠他们的自我调适,培养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

1.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高尚道德情操,达到理想道德境界的必由之路。

1.1 知行统一,重在实践

大学生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认知层面上的问题,即能否判断善恶、是非等,而是怎样将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自己的行为统一起来的问题。加强修养就是要从实践环节入手,检验修养也只能考察实践环节。中国传统修养理论历来强调知一行一,知行合一,学到了某一点做人的道理,就必须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离开了实践,道德修养就成了毫无意义的空谈。

1.2 积善成德,持之以恒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一方面能使人们洁身自好,防微杜渐;另一方面更要求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多行善事,由此利国、利民、利他人。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学生持之以恒地从小事做起,就能真正地实践道德行为,提升修养境界。

1.3 躬身自省,知过改错

中国儒家历来提倡用自我反省、检查的方法来督促自己实践修养目标,及时知过改错。孔子提出“内省”、“自讼”,曾子则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虽然他们所要求内省的内容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经常将自己的行为与修养的目标对照一下,及时发现其中的差距,知过改错,仍然是大学生应该十分重视的一种修养方法。

1.4 坚持“慎独”,保持操守

《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最隐蔽的事情,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事情,最能显出人的灵魂[2]。因此,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即使独自一人,无人监督,也能小心谨慎,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就是“慎独”。要做到“慎独”,必须加强自我教育,其中,大学生的主观努力是问题的关键。人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一成不变的。在大学生活起跑线上,塑造理想的人格,靠的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时时处处坚持“慎独”,才能不断纠正自身的缺点,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2.认真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

生命与健康是我们获得成功的资本。因此,大学生们应认真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形成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2.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夜猫子”很多,很多学生习惯晚睡晚起。遇到考前突击,更是猛开夜车。于是晚上睡不着、早晨醒不来、上课昏昏沉沉的恶性循环不断上演。因此,大学生们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保证学习效果,应该改变这种晚睡晚起的坏习惯,按时作息,做到张弛有节,这样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平衡和生活的节奏。

2.2 合理的饮食

人体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营养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是否均衡。通常食物中含有人体必须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五大营养素,营养素摄入的不均衡,会导致人营养不良,进而成为千百种病症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应合理的调节自己的饮食,不能挑食,也不能过度的饮食,要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保证身体的健康。

2.3 坚持锻炼身体

体育锻炼是积极的保健措施。不过许多大学生不太爱锻炼,“学习太忙,没时间锻炼”,“我还年轻,身体很好”等等成了他们不锻炼的借口,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大学生们有着良好锻炼条件,各个学校的体育设施也都很齐全,因此大学生们应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心脏功能,而且还可以减去过多的体重,增加肌肉弹性,另外还能促进睡眠。

2.4 保持平和的心态

大学生涯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来接受并适应它。我们不可能改变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适应事实。

身心的健康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要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天都要以一副强壮的、精力饱满的身体去对付一切,那种无力、萎靡不振的身体是很难应付各种挑战和机遇的。因此,大学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学习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需,而且还是人类谋求发展,形成人类更好未来的保证。所谓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指的是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及时反映能力,对新知识的及时吸收、分析和加工能力以及知识的迅速更新能力[3]。关于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本文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是指人通过学习活动,以求得意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是持续不断的,伴随而来的是质与量的升华和增长,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教养、社会经验和职业能力[4]。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进一步急速膨胀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必须提高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大学期间并不是学习的终止阶段,单单通过在校几年的大学学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掌握本学科的所有知识。因此大学生应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变传统学习为终身学习。

3.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是大学学习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学习的基本方式。自主性学习包括三层意思,即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自觉地组织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觉的能动性和自我负责的态度[5]。自主学习能力是个性的重要体现,能够给人才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更广阔的选择,使人的潜力与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大学生应自觉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3.3 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

学习不仅要能海绵式地吸收知识,书橱式地占有知识,蜘蛛式地建构知识,更要能像蜜蜂式地酿造知识,产生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变通性、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将书本知识有机地融入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生活实践中。它的目的不在于学习,而在于创造。这一关系可以用图1展示。

图1 创造性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构思,都可视为创造。因此,在大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自觉进行这种创造性学习,例如创造性读书,创造性听课,创造性实习,创造性研究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4.掌握沟通的艺术,提升社交能力

大学生要想自己以后有更好的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与别人有效的沟通无论对大学的学业,还是今后的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

沟通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懂得尊重别人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人际交往中最起码的礼貌。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任何人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这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常识了。在这一常识中,大学生应注意把握好一个“度”。过分的赞扬会变成阿谀,而吝啬你的赞美就变成了清高,恰如其分的赞美则让人如沐春风,同时让人感受到你的襟怀与可亲。

4.2 学会有效地倾听

美国当代成名学权威理查德·博斯丁指出:听是一种行为、一种生理反应;倾听是一种艺术、一种心智和情绪的技巧,可以让我们借此了解他人,甚至不需出声即可达到沟通的目的,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能力[6]。认真地聆听态度最能够使人觉得受到重视。所以,大学生要记住,用耳朵比用嘴巴更能赢得友谊和尊重。不要批评,不要插话,只要积极主动地、静静地听。

4.3 以诚信缔结人脉

诚信是一笔重要存款。当你说到的事情可以做到,而且做得比他人预期的还要好的时候,你已经为自己积累了一项资产。只要你每一次都能做的很好,就是一种诚信的积累,如此,对你的成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守信用、重承诺的人,成功者就愿意把你推荐给其他成功的人,或是比他们更成功的人,照此下去,你就会缔结更广的人脉网络。

4.4 帮助别人等于在帮助你自己

成功的人都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他乐于助人,他善于帮助别人,他习惯于帮助别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时候,别人也会主动来帮助他。当然,帮助别人的初衷并不是要求得到回报,而是因为你有能力为社会多付出,多贡献一点。大学生们应从现在开始,先从你身边的朋友开始,主动出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5.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7]。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既是对将来的毕业就业进行谋划,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规划为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为将来的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这六个步骤来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常常有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感慨:“如果重上一次大学,我会做得更好的……”,事实上现在许多在校生并不在意自己以后会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等毕业以后再说吧!”这会让你在面临毕业或者选择一种职业时陷入困境,因为你无法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轻易地决定或者随大流往往让你在工作中无所适从,你将无法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从而也就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因此,大学生应关注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地树立目标,选择正确的职业,并能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险阻,避免人生陷阱,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建功立业,更与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密切相联。而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他们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认真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良好的外部条件下,以自身的优势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祝少辉.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144-145.

[2]王荣发.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72-175.

[3]欧阳玉.教育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1.

[4]张广胜,李腊瑛.素质教育和信息教育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培养[J].广西高教研究,2001,6

[5]王荣发.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6]胡礼祥.成功从大学开始—大学生发展与规划[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7]陈刚,彭建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建国(1977-),男,博士,现供职于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主要从事安全系统工程、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建国 祝少辉

上一篇: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研究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开设双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