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我国设立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近期随着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成立民营银行再次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有大批的民营企业纷纷跃跃欲试,准备进军银行业,引发了民营银行设立的热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论文 篇1:

关于民营银行的三个核心问题

从制度上来讲民营银行确实有很多国有银行不具备的优势,但国有银行也拥有民营银行不可比的长处。市场关心的是银行的经营机制,而不是所有制。究竟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银行,只有市场说了算,最终要由市场来说话,切莫陷入新自由主义金融的陷阱。□上海银行发展研究部 张吉光

工行上海市闸北支行 郭凌凌

在今年“两会”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就发展民营银行问题提出议案,从而使一度淡化的民营银行问题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此前,有关学者已就民营银行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很大分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什么是民营银行、为什么需要民营银行和通过何种方式建立民营银行。正如有关学者所说,只有通过辩论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改革的必要性,才能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于现实。因此,笔者也想就以上三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民营银行

这一问题是民营银行争论的首要问题。正是基于对民营银行定义的不同认识,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结论。关于对民营银行定义的争论,笔者曾将其划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类。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现在重新看来,关于民营银行定义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强调产权模式和强调经营模式。强调产权模式的学者认为民营银行必须是民有民营。而强调经营模式的学者则认为民营银行重点在于强调经营模式,只要是由民间经营,只要是按市场机制经营都可以称为民营银行。笔者认为,“民营”一词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具有很大争议,而且国外并没有这一提法。翻阅《新帕尔戈雷夫金融大辞典》,笔者只找到一个与所谓的民营银行含义相近的private bank,但它是指私人银行。因而,民营银行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对经营权问题的描述。既然有关学者提出民有民营的概念,与之对应的当然是国有民营。因此,笔者认为准确的民营银行概念应包括:民有民营和国有民营,而民有民营只不过是民营银行的一种特例。显然,那些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只承认民有民营的概念。而香港地铁的官有民营、农行台州分行的“国有民营管理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国有民营的案例。这说明了在国有民营的情况下,不触动产权也可实现政企分开。这也是对“只有触动产权才能实现政企分开”观点的最好回应。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进一步阐述,为我们理解国有民营问题进一步提供了依据,即:不是再强调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而是强调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也就是强调政府只是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存在,而不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存在,即使对那些完全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政府也不能过渡干预,因为政府只是作为出资人而存在,企业则是具有完整独立法人地位的主体,出资人是以承认企业拥有完整的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的。可见,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企业归谁所有,只要其产权清晰,并按照市场机制经营,能实现资产增值,国有企业也可以实行民营。因而民营银行并不等同于“民有银行”,只要是由民间经营,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真正拥有决定权即可。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最近召开的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上所讲,“从城市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看,民营银行并没有因为非公经济的存在而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所有制的改变是不可能完全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的”。

为什么需要民

设立民营银行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民营银行,民营银行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如果连设立民营银行的目的都不清楚,站不住脚,设立民营银行的想法无异于一时冲动的个人美好愿望。归纳起来,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认为设立民营银行的目的有三个:打破垄断格局,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抵御外资银行的入侵。可是细细想来,这三个方面的理由并不充分。

(1)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否可以打破垄断格局,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回答这一问题不能脱离我们的金融现状,并要考虑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就我国金融现状来看,严格的金融管制依然存在,即严格的利率管制和银行业务的管制。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不可能真正实现以价格(利率)为杠杆的市场经营。因为它们不可能通过价格(利率)竞争和服务竞争(金融业务创新)同其他银行展开竞争。银行业务特点的统一性和利率价格的一致性阻碍了市场竞争的展开。同时,银行业中的规模优势是不容忽视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业务创新和价格制定方面大银行总是处于有利地位。因而,即使是我国的金融管制逐步取消,新兴民营银行的竞争力也是值得怀疑的。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人们常以“鲶鱼效应”为例。鲶鱼是大家熟知的一种鱼类:体长形,头扁平,为两栖类鱼类,生性凶猛,以小鱼、小虾等为食。在平静的池塘中放入鲶鱼后,由于受到威胁,其他鱼类必然快速游动起来,于是平静的水面就会被打破。而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认为,设立民营银行无异于在中国金融业这块静水中放入鲶鱼,民营银行的强大冲击力必然激活中国的国有银行,促使它们行动起来,加快改革。笔者分析后认为,这个比喻很形象、生动,但用来形容中国的金融业并不恰当。因为,这个比喻隐含了一个假设,即放入池塘中的鲶鱼已经成熟,且池塘中的鱼多为小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鲶鱼效应才会出现。可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现状与此大相径庭,在金融业池塘中的国有银行可以视作大鲸鱼,而新设的民营银行充其量只是鲶鱼鱼苗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会出现鲶鱼效应,还是上演大鱼吃小鱼,一目了然。

(2)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否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根据民营银行的定义,它的经营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并尽可能降低风险。因而,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并且风险较小时,它们才会发放贷款。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级别还可以,对其发放的贷款不会产生坏帐的时候,民营银行才可能发放贷款给它。可是现实中的状况是,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其财务状况混乱、家族式经营问题严重、经营很不规范、信用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为了避免坏帐风险就不会发放贷款。因此,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必定是经营不善、信用较低的中小企业。所以,民营银行的设立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并不是慈善机构,银行也要生存,也要获取利润,赔本的买卖是不会做的。而张军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参见《被误解了的金融》,《经济展望》,2001/10):“事实上,我们在江阴的调查发现,与很多学者的良好愿望相反,信改制出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并不愿意向私人企业贷款。在我看来,不愿向私人企业贷款并不证明银行没有效率,只能说明我们的想法太情感化了。没有理论证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由银行来解决。所以,靠改制或组建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不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形成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因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从多方面入手,不能只靠银行这一条途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基金、健全风险投资基金等全方面入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民营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还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正如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所指出的,在缺乏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将会面临信誉危机。存款人考虑到存款的安全,肯定将钱存到有国家作为担保的国有银行,而不是民营银行。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即使是有满腔热血,为中小企业贷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民营银行可以抵御外资银行的入侵吗?按照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的说法,加快民营银行的放开,是考虑到国有银行已经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不可能通过现有的改革实现彻底的转变。而民营银行是“初生牛犊”,具有朝气和活力,并不惧怕“外资老虎”。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太过于情感化,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为应对“外资老虎”而历经两轮洗牌作了充分准备的国有银行都难以低档这只老虎,那么即缺乏经验和优秀人才,又缺少完善规章制度的一个小规模的新兴民营银行,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抗国外的巨型金融航母呢?就拿泰隆信用社来讲,与国外巨型金融航母(如花旗)相比,只能算是一条小渔船,它怎么可以低档住装备了现代化武器的金融航母的入侵?

通过何种方式建立民营银行

有关学者在分析我国金融改革时指出,当前金融改革只有两条路:第一,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实现对内开放,组建一些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来挑战国有银行,逐步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通过竞争提高国有银行的素质。在国内初步具备了竞争环境的情况下,再考虑对外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这被称为渐进式改革。第二,在继续维持国有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修修补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时间表到期之后,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这被总结为拖延战术。第一种方式,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就是马上动手,民营银行还只不过像刚出生的孩子,规模肯定很小,尚需若干年的成长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规模很小的民营银行在制度创新上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在实际业务上对国有银行的挑战。随着民营银行的成长,国有银行有可能在竞争中完善自身的运行和监管机制。第二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拖上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既不用为外资银行的竞争而担忧,也不用为民营银行的挑战而烦恼。在这两、三年内,国内的金融市场还是国有银行一统江山,各个既得利益集团都不会受到触动。拖延战术将导致非常激进的改革。拖延战术把中国的金融体制放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在未来某一时刻,国有银行将突然面对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外资银行取得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许可之后,将在我国的几个金融中心城市争夺优质客户,争夺人才。国有银行根本就不是那些强大的外资银行的对手。据此,这些学者主张第一种改革方式,即建立新的民营银行。对于这两种改革方式的争论,笔者将其总结为新设与重组之争,即新设立一批民营银行还是对现有银行机构进行重组改造。

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认为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打破金融垄断格局,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他们看来,目前我国的金融格局仍是国有银行一统江山。但事实上,我国金融业确切说是银行业有序竞争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在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争夺中,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正逐步削弱。而外资银行的进入进一步打破了现有格局,加强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上海个人理财大战、外汇业务争夺战、汽车贷款抢夺战等都是很好的说明。正如有人所分析的,国有银行根本不是那些强大的外资银行的对手。那么,那些新生的民营银行又怎么可能承担起抵御外资银行入侵的历史使命?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公认的经营不错的民营金融机构,其1993年成立时资产仅100万元,到现在则达到了19亿元,增长速度是其他银行所不能及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100万元到19亿元,泰隆用了7年多的时间。而19 亿元的规模不用说在国外,就是在国内银行业中也只能处于银行金字塔的最底层,其对国有银行的冲击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况且,加入世贸组织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足5年。如何让民营银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膨胀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而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金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快对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唯一道路。这种趋势在近期得到很好的体现: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允许私人投资;浙江8家城市商业银行向民营资本开放,人民银行首肯;人行课题报告《进一步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提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望解禁;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召开,人行允许民间资本入股。重组改造的改革思路无疑已成为当局的首选。就笔者分析,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重组还是新设,要看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哪种方式更适合市场需要,哪种方式更经济。只要严格按照市场原则将现有中小银行、信用社改造成产权清晰的股份制银行,同样可以增强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产权清晰,同样可以促使国有银行加快改革的步伐。

综上看来,设立民营银行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正如央行官员所强调,当前的任务是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完善。与以往不同的是,引入民间资本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已为当局所认可。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民营银行从制度上来讲确实有很多国有银行不可比的优势,但国有银行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市场所关心的是银行的经营机制,而不是所有制。究竟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银行,只有市场说了算,最终要由市场来说话,切莫陷入新自由主义金融的陷阱。

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论文 篇2:

探析我国民资商业银行设立的背景条件及意义

摘 要: 在我国设立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近期随着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成立民营银行再次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有大批的民营企业纷纷跃跃欲试,准备进军银行业,引发了民营银行设立的热潮。本文充分的分析了民营银行内涵及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生存发展背景,阐述了民营银行设立的必要性与规范民营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营银行;自担风险;金融改革

一、引言

近期随着民营银行有关的政策与信息的密集出台,设立民营银行的问题再一次成为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但事实上,有关在我国设立民营银行的讨论已经是老生常谈。早在建国初期就有民间资本入股的说法,1985年开始陆续成立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间资本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1996年组建的中国民生银行,从出资人到治理层全部都是非公有制属性,是我国民营银行正式在金融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标志。期间十几年的时间里,相继也有许多政策直接间接的涉及民营银行的推广问题,直至2013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2014年8月由银监会披露首先建立3家民营银行试点,掀起民间资本的拥有者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大涨的热潮。但在热潮背后,我们必须清醒的思考,我国建立民营银行的背景条件是否完全具备,在哪方面还有欠缺,应该如何补救完善?到底成立民营银行在我国,对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金融改革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意义?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内涵与特征

1.民营银行的概念

一直以来理论界对民营银行的概念都存在分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种认为从产权结构来界定民营银行是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第二种认为从服务对象界定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第三种认为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界定民营银行是新的具有市场化经营机制。笔者认为综合这三种理论其实简单来说,民营银行必须是由间资本发起设立,或者主要出资人是民间企业的银行,而且按照市场化方式来治理经营,但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不一定只能是民营企业。通过建立民营银行,可以打破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单一垄断局面,促进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改革。与传统银行和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有着自身的特点。

2.民营银行的特征

(1)民营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比较的特点

首先,民营银行由民间资本占主导地位,而传统银行业尽管很早就引入了非公资本,但传统银行业的控制权始终牢牢把控在政府手中;其次,传统商业银行依靠政府的制度性,收益上缴国家,风险也由国家政府承担,而民营银行的风险自担和收益自营。比如早期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是以非公企业和个人出资建立的,股权以民间资本为主,名义上属于民营银行,但真正意义的民营银行是要成立完全民间资本主导的商业银行。现在公布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正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比较的特点

首先是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包括人事管理等均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的控制,都由民营银行自主决定,民营银行自享利润,民营银行经营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投资控股者完全享有所有利润;其次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主要是私营性质的,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因此,民营银行是我国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通过建立民营银行会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并且带动影响我国的国有金融企业改革。

三、我国民营银行设立的背景条件分析

1.民营银行设立的背景

早在建国初期就有民间资本入股银行的建议,从1985年开始,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成立,其中民间资本就占有一定比例,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在北京组建的中国民生银行,是民营银行正式登上我国金融历史舞台上的重要标志。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相继也有许多政策直接或间接的提及民营银行,直至2013年9月银监会发布通知,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紧接着2014年1银监会官方网站发布信息,透露民营银行将在2014年实行有限牌照首批试点3-5家。2014年3月中国银监会再次披露,目前已选择部分民营资本共同参与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开展试点的首批5家民营银行。2014年7月银监会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至此掀起民间资本的拥有者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大涨的热潮。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民间资本融资已经超过了3.5万亿元,民间借贷的存量资金增长30%,产生了巨大的民间金融市场。近年来,由于民间借贷引发的金融纠纷和违法违规事件频频发生,日益逐步壮大的民间资本找不到适当的投资出路,因此,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进入银行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营银行,给予民间资本合理正向的引导。长久以来,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发展的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为资信相对差弱的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非常缓慢,提供的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缺乏。而目前传统的金融机构供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渴求,使得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供需矛盾凸显,导致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矛盾激化,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建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是应时代之需。

2.我国设立民营银行的条件分析

(1)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机遇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金融市场即将完全开放,大批外资银行涉入各种国内银行经营的业务,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在对外开放金融之前,要先开放内部的金融市场,也就是说,在我国完全对跨国银行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前,应当先把金融市场对国内银行开放,对非公有制资本开放银行业,即允许建立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持有者组建民营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银行的必要有益的重要补充,形成健全高效的国内银行体系,促进国内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趋利避害,不断发展壮大。

(2)中小企业的兴盛,民营经济的发展召唤民营银行

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历史决定现阶段,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会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进程长期存在,占据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地位。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需求,我国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市场正在成长,但低廉的交易费用和微小的效益无法吸引现有大型国有银行的加入,而民营银行却对民营经济有天然的亲和号召力,建立的民营银行将根据自身特有的客户信息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3)完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需求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已经建立。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国有银行业形成高度的结构垄断与经济市场化、多元业的发展发生激烈冲突。银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需要除少数大银行外 多的地方性中小银行同时存在,共同在金融市场上发挥各自的作用。我国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数量不足,少数大国有银行资金相对集中为大中城市的大型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及中小企业的基金需求有待出现相应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完善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需求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设立民营银行应注意的问题

民营银行产权清晰的经营特点会促进商业银行股权资本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提高服务效率,给经济发展带来旺盛持久的活力。但在民营银行的设立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为了让民间资本的持有股东能够自担风险,要对其资质设立较高的准入标准,严把入门关;其次民营银行要更多地关注中小微企业的业务需求,提供与大中型银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并与其服务形成互补。最后,采取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健全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针对民间资本特性加大监管力度。

四、我国设立民营银行的重要意义

1.推进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进程

全球金融国际化的浪潮下,中国银行业抵制不了外资银行“走进来”也无法不“走出去”,我们必须参与国际金融的合作与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的以国有银行为主的大量商业银行是政府行为占主导地位,这样的经营模式西方社会并不认可,很难进入海外的主流金融市场,并且金融监管下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多进行保守经营,很难提供个性化本地化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吸引当地客户,难以与当地银行竞争。迫切需要差异经营的其他银行推进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与进程。

2.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吸收民间资本金融银行系统,可以提高金融中介的服务效率。因为资本来源促使民营银行可以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填补目前国内银行业务的空白和盲区,更好的缓解金融市场相对资金供需间的矛盾,并对实体经济的繁荣发挥重要作用。民营资本的参与有利于强化现有行业内的竞争,有利于刺激民营银行通过提供差异化的特色服务获得金融市场的一席之位。目前我国国内的银行体系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而民营银行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具优势,信息传递效率高,从而提高银行金融服务的效率,、

3.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近些年来,我国的民间资本十分充足,并且对金融市场充满了强烈的投资欲望,但合适的投资渠道并不太多,使得民间资本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地下金融”活动,设立民营银行可为民间资金开辟较好的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正规的金融领域,疏导民间资本的投资路径,避免民间资本投资的盲目性,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吸收丰富的民间资木,将之转化为投资,实现民间资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体现金融体制改革决心

其实,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起步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30多年的金融改革,虽然已经解决了一些基础性问题,但是面对完全开放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竞争,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之路依然漫长。设立民营银行必将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同时作为新生事物,民营银行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实现一帆风顺,有可能改变原有的银行业的格局和结构,可能遇到许多困难障碍,产生一系列不愿看见的不良影响,但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发挥市场决定性精神的体现,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决心。

五、结束语

民营银行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开放金融市场上新的参与者,对于迫切需要进行机构调整、体制改革的中国银行业就像是一剂兴奋剂,一定会激发起金融市场的新活力。民营银行的破冰,意味着金融市场对民营资本的放宽准入,总体银行数量的增加,短期内对国内传统银行的冲击与影响应该不会太大,相反从一定程度上,会利于国内银行业的良性竞争,激励传统银行的改革创新,符合中国金融业长远改革方向,加速我国金融市场机制的改革,对我国发展民营经济也会大有益处,民营银行仍然在试点之中,不过作为银行业的一项革命性创新,民营银行的发展十分值得鼓励和期待。

参考文献:

[1]张新洁,张振勇.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2 (8).

[2]苏均和,新辉.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多重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4 (1).

[3]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3-6-20.

[4]徐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2013(26).

[5]何康霖.民营银行:敏感而需要讨论的金融热点话题[J].财经论丛,2012(1)

[6]孙杰,李其.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J].商业研究,2011(1).

作者简介:崔佳伟(1992- ),男,辽宁省朝阳市人,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金融学

作者:崔佳伟

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论文 篇3:

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的“陷阱”或“馅饼”?

摘要: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名单公布,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发声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两项工作将是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金融业改革迈出了一大步。而民营银行的成立对利率市场化是否有助益、利率市场化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是利还是弊等问题值得关注。文章主要通过阐述民营银行固有的优缺点,结合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市场的动向,探讨民营银行在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发展,对成立民营银行的模式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小微企业;银行业市场

一、引言

自2013年7月“金融国十条”颁布以来,有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并成立民营银行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大量民间资本对成立民营银行跃跃欲试,民营银行概念股也被热炒。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却取得了新的突破,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

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行三会”记者会的召开,向市场抛出了两条重磅消息,即周小川行长给定利率市场化实现时间表,即“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尚福林主席宣布民营银行试点。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点,民营银行的设立也将为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带来新的活力。毫无疑问,这两项政策的明确,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化迈向了新的台阶。

二、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的“陷阱”?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各银行将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经营状况、市场走向来自行调节利率水平。显然,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各银行处于相同的竞争市场中,利率市场化的放开给中小型银行带来的冲击必将远远超过大型银行,这是由于民营银行与生俱来的劣势造成的。

(一)资金实力不足

国有银行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其他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背后有强大的集团企业资金为依托,外资银行也有其母行保驾护航,而以民营银行为代表的小型银行由于其资金实力不雄厚很难在高楼林立的银行业取得一席之地。

(二)经营和市场应对存在障碍

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中已然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和市场的经营模式,并且不断完善与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有较好的能力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然而,与现有商业银行不同,民营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相对显得稚嫩。处于设立初期的民营银行,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等都尚不明确,走弯路不可避免。

(三)民营银行内部管理

自英国巴林银行、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到雷曼兄弟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失败事件以来,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呼声愈来愈高。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兴衰成败,而银行由于行业高风险的特点更是如此。纵观现有商业银行,无一不将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作为重点管理项目。民营银行因其民间资本设立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严格,内部控制的难度更高。

(四)制度与市场监管

一是存款保险制度的缺乏。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能够起到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作用。而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这就导致存款人对民营银行信心不足,使民营银行缺乏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二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事实表明,民营银行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具备良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极大地加强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掌控能力。对民营银行而言,其风险抵御能力远远弱于大型银行,因此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三是配套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对金融市场的维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可能使民营银行为了拉存款而其陷入恶意的低价竞争中,加速民营银行的倒闭,致使金融市场的紊乱。

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美国在1985~1986年这段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之后5年,美国每年都有200家左右中小银行倒闭。中国台湾在完成利率市场化以后,利差仅为1.2%,曾经出现整个行业亏损的状况。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和社团想办民营银行,我建议他们慎重考虑。”

利率市场化一旦开闸,那么那些资金底子薄的小银行将难以承受市场的竞争,势必加剧民营银行在银行业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处境,甚至出现如美国、台湾类似的大量小型银行相继倒闭的情况。

三、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的“馅饼”?

乍看之下,民营银行似乎毫无优势可言。那么民营银行有无存在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规范民间资本,使民间资本融资合法化。其次,民营银行的建立可以补充我国的金融结构,丰富我国的金融体系。再次,民营银行的产生可以打破垄断性银行市场的现状,而非“寡头垄断”的局面。最后,民营银行的业务可以完善金融市场的需求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外,相对于现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也具有它独特的优势。

(一)资金来源灵活多元

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资金来源于民间资本,央行颁布的有关此次民营银行的试点将遵循共同发起人原则,按每家试点银行不少于2个发起人的要求。民营银行资金来源的灵活多元脱离了国有银行资金进入时的条条框框和国资经营的负面影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进入民营银行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民营银行总体运营效率。

(二)设立企业的自身优势

根据国家民营银行试点名单,确定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将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这些民企都是我国实力较为强劲的企业,企业本身产业领域主要涉及互联网、房地产等。民营银行除了拥有强大民企的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如互联网金融等,阿里巴巴和腾讯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市场占有率。企业本身可利用的资源相比其他银行的待开发资源来说,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高效率的运作机制

相对于大型银行的复杂运作机制,小银行的运作向来以效率著称,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小型银行市场份额的逐年提高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此外,民营银行背后的民营企业本来就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和胜利者,效率高和机制好是民企的名片,而对于没有政府扶持的民营银行来说,高效的运作机制一定是其提高竞争力的主打战略。

(四)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

我国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有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我国小微企业整体数量众多,且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快速灵活的特点也为民营银行带来了商机。所以,民营企业和民营银行之间的相互合作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通过两者的合作能够整体改善我国民间资本市场,使其具有更加规律合法的竞争环境,更加繁荣高效的市场运作。

(五)内部管理机制灵活

清晰的产权制度是民营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产权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才能使民营银行成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此外,民营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可以摆脱国资银行的规律,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管理机制,如打破大型银行的固有人事管理机制有利于民营银行吸引人才、激励员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邯郸银行行长郑志瑛表示:“小银行是利率市场化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小银行实际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事实上,即使利率市场化不进行改革,民营银行在资金支持方面也不如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由于其风险自担的特性在市场发生负面变动时也总是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而民营银行本身就不是以资金实力取胜的,高效的运营机制和创新的服务才是民营银行的立身之本。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后,对于原本受到利率上下限限制的民营银行而言,可以更自由地根据市场和自身运营情况调节利率,其实更符合其高速发展、高盈利的特性,民营银行的竞争力也将得到体现。另外,两会将关于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消息的捆绑推出,表明央行同时搞好两项工作的决心,也揭示着两者的发展将不存在矛盾。

四、基于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业市场竞争新格局

目前,我国银行业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国有银行占领制高点,知名度和信用度高,拥有市场半数以上的占有率;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稳定求增,市场份额也较高;外资银行主打外国客户和高端客户,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并不是波澜不惊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民营银行的加入和利率市场化的开放,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并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一)垄断局面打破,市场竞争激烈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有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2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500多家城市农村商业银行。然而,5家国有银行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其他银行,虽然其他商业银行也在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但是银行业高度垄断的局面一直没有被打破。民营银行的设立,将会对原本就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带来新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的开放,使众多银行根据市场定价,处于同一竞争的市场中,将银行业的竞争引向更加激烈的状态,而小银行的“联手”冲击将会冲破大型银行的垄断层。

(二)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首先,根据多国经验,利率市场化开放后,许多没有实力的小银行将迅速走向倒闭的局面,进而引发一场银行业的大洗牌,这种优胜劣汰的模式正符合了完全竞争市场的规律。由市场机制决定行业的格局,生存下来的银行总体竞争力普遍较高。其次,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后,对银行内部的决策水平、战略安排、资产配比、人才需求等管理要求随之提高,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的自身素质也将提高。最后,利率市场化将引导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和配套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此外,除了价格竞争外,对银行各自的服务、创新、品牌形象的要求也将变得更高。

(三)银行盈利模式的新定位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差缩小是趋势,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甚至出现存贷利率倒挂的现象,因此银行很难像原来一样依赖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而目前的非利息收入多数是在支付结算、代理银行卡业务中发生的手续费,这一部分收入很难作为主要盈利来维持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银行改变现有的单一盈利模式,转而更多地去寻求盈利模式转型,将盈利模式更多地延伸至债券、基金、保险等投资领域。

(四)融资方式的新变化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过多依靠银行存贷款,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承受的贷款风险过大。利率市场化开放后,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和贷款利率上浮,企业和个人将不再过分依赖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拥有更高收益率的金融理财产品或直接融资方式,既能够使银行更多的发展其他金融产品,也能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解决

首先,利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资金配置的优化。其次,利率市场化后,民营银行的加入,行业的激烈竞争将促使各银行改变经营策略,挖掘潜在的业务对象,更多地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最后,利率市场化后将催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小微企业不再只能依靠单一的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拓宽也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的基石,利率市场化对于推进我国金融制度深化改革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而利率市场化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是深刻的,我国现已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的管制,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改革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各银行需要预先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和盈利模式,加强自身竞争实力,以应对制度和市场的变化。

五、利率市场化下的民营银行

前文提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将是深刻的,民营银行作为银行业的初生儿,将要面对更多的难题。率先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达国家都出现对小银行不利的局面,这无疑让许多试图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望而却步。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以欧美、日本、台湾等地为代表的许多民营银行依旧活跃在市场,其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也被看好。因此,利率市场化并不阻碍民营银行的发展,而我国的民营银行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应当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和有特色的市场制度。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阐述了我国需要怎样的民营银行。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需要给行业带来新鲜活力民营银行。作为行业的新鲜血液,民营银行的加入应该会给银行整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补充我国的金融结构,丰富我国的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市场化的发展、资源配置的优化、市场的良性竞争。

对于民营银行本身来说,需要能够盈利的民营银行。民营银行作为理性经济人,首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无法实现盈利的民营银行不可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银行业由于其高风险的特征,连年亏损的银行无疑是市场的一颗定时炸弹,盈利是银行发展和市场稳定的保障。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需要能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民营银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新生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民营银行的设立应当要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小微企业的业务上,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共赢局面。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需要有信誉保障的民营银行。国有银行正是由于其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为背景,因此能够拥有固定的消费群和稳定的占有率,银行许多业务实际上是在消费信用,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保障是民营银行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的大型银行业务品种繁多,力求争做“全能银行”来占据市场份额,因此如果民营银行在业务模式上模仿大型银行,不能另辟蹊径的话,将很难取得突破。创新是信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于民营银行而言,积极创新、避免产品同质化、实现行业差别化经营是关键战略。此外,银行究其本质还是服务型行业,优质的服务也是建立银行良好品牌形象和维护客户群的前提。

六、总结

利率市场化对于民营银行而言,是“馅饼”还是“陷阱”主要由两方面决定。

第一,民营银行自身的能力和发展。任何企业的发展的关键都是企业本身,民营银行作为“风险自担”的经营主体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其自身的能力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存与否。笔者认为,民营银行要发展取决于三个方面的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产品创新能力。

民营银行应当要坚持以信誉为立身之本,强调创新,找准市场定位,以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为己任,更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不畏市场竞争。

第二,完善的制度与监管措施。对于银行这一特殊行业,制度和监管尤为重要。而我国在金融市场监管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民营银行要想长远发展,有三项重要的制度有待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存款保证制度;信用评级制度。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扶持,而要取得健康发展则离不开监管措施。公平有力的监管措施维护了市场的稳定运行,降低了市场的风险,保证了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开放对于金融业、银行业和民营银行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给民营银行带来负面的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民营银行的发展也是我国完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初期可能遇到困难并给市场带来波动,但是民营银行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设立民营银行都是发展我国金融经济的重要举措,两者相互促进,不存在矛盾。

第三,可能很多人认为既然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有不利的影响,那民营银行未必一定要是小银行。在这里,笔者要说明一点,此文是基于将民营银行设定为小银行的基础上写的,然而这样的假设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自本斯顿于1972年提出了银行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后,众多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点,即银行规模扩大而成本相应降低。因此,民营银行肯定是想将盘子做大的,但是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民营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所以在设立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民营银行很难一跃成为大型商业银行,只能将其定位为中小型规模的银行。

参考文献:

[1]徐滇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志煌.民营银行——中国金融另一种现代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熊继洲.民营银行——台湾的时间和内地的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刘向耘.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J].南方金融,2013(11).

[5]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2011(01).

[6]周民源.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及对内地的其实[J].中国监管研究,2014(01).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陈雯 方华

上一篇: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研究论文下一篇:非上市公司股票交易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