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的价值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让学生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历史价值教育可以围绕丰富人生和完善人格等教育目标来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 篇1:

价值教育的现实透析

[摘 要]价值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潮最初兴起于国外,并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价值教育不仅为我国的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而且也为具体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借鉴。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价值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价值教育失衡、价值教育失真。为了更好地纠正价值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这些偏差,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价值选择、价值认同的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价值教育;现实透析

自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兴起了一股颇具影响力的思潮,这就是价值教育思潮。价值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潮,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它为当代教育添加了新的内涵,并促进当代教育的新变革。那么,价值教育和当今在中国办得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有什么样的关系?价值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又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实施价值教育?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有必要对价值教育进行一些现实的分析和探讨,以便对价值教育准确定位,并更好地实施价值教育。

一、价值教育的内涵

要理解价值教育,首先要对“价值”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以往研究者对“价值”的定义更多的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的程度”,强调客体的有用性。但是价值教育中的“价值”并不作此解释,它有更广泛的外延,更强调一种观念、一种行为的原则,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首先,价值教育不同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作为单纯追求升学的应试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价值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两者都是反对现实存在的应试教育,都是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价值教育又不同于素质教育,价值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人的价值的发展和提升,而人的价值的提升和发展在人的整个素质发展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价值教育也强调人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实践的发展和教育。所以说,价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升华。

其次,价值教育不同于价值观教育。有学者认为,价值教育是从宏观上对价值进行判断与传授的,而价值观教育则是相对微观的价值教育。[1]但在笔者看来不仅如此,价值教育较之价值观教育,有着更宽泛的内容,在教育过程中的呈现较为复杂多样。正如石中英教授所说的,“价值教育则不仅关注观念形态的价值范畴的呈现、阐释和宣传,还关注更加广泛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如正确的价值态度和情感的陶冶、价值理性或自主性的培育、价值信念的建立,以及将某一价值观念整合到日常生活之中的行动,等等”[2]。价值教育较之价值观教育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价值教育可以对学校教育起到引领的作用。

广义的价值教育,是和整个社会、学校,以及每个个体都有着密切联系的,它具体包含很多内容,诸如道德价值、政治价值、公民价值教育、文化和审美价值,等等。而狭义的价值教育主要是指向学生群体的,是指在价值多元的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价值选择、价值认同的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透视教育实践中的价值教育

(一)价值教育的失衡

一方面,价值教育的失衡表现在对知识教育的极端重视上。在我国,知识教育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自古以来,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并把知识作为教育最终评价的中心,考查的主要是知识的量和质,甚至把知识教育和科学教育画等号。“长期以来,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盛行的是一种唯知识、唯技术、唯能力的教育。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科学文化的片面理解,不能全面把握科学文化的构成及其核心,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的精神等排除在科学文化之外。以这种科学文化观为指导的科学教育只限于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等层面,抹杀了它的属人特征和内在的精神层面,使它变成一种纯粹‘与人无涉’的见物不见人的教育。”[3]这样一种重知识教育、轻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教育中比比皆是,极端的知识教育所培养的人只会是片面发展的人,最终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教育进入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价值教育的失衡表现在对人价值生命的轻视上。不可否认,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一个双重生命的存在,既具有自然生命,又具有超自然的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舍弃二者中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不完整的。[4]在教育实践中,理应通过价值教育来对人的精神层面和价值生命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现实的教育实践并不是如此。现实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眼下的分数,学校将学生成绩置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学生成为教育的附庸品,学生的精神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学生的价值生命受到了严重的轻视。

(二)价值教育的失真

价值教育的政治化倾向严重。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教育目的中,我们看到国家要培养的是“建设者”“接班人”,最终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样的教育目的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使教育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价值教育也不例外,会间接受到现存的政治形态的影响,进而逐渐偏离其自身应有的内涵和本质,造成价值教育的“变味”。

价值教育的强制性和单一化。实践中的价值教育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国家进行统一的规定,学校和教师作为国家的代言人进行强制的教育,而受教育者则处于接受、屈从和服从的地位。学生的个性特征、现有水平等都在价值教育中完全被压制,埋藏在深处,不能露头呼吸。这样的价值教育最终培养的只是单一化的、统一化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不算是真正的人。单一化的价值教育培养出的每个学生,都像麦当劳快餐店里的“鸡翅”。所有的“鸡翅”摆在一起是那样的一致,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你根本找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所有的学生都被已接受的教育“标准化”,这一切都使现实的价值教育失真,最终将不利于学生真实的、个性的发展。

三、价值教育的实践形式

(一)正确的价值引导

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价值教育也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价值的多元使学生在价值教育中容易出现价值的迷失和价值的混乱。因此,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在整个价值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这里所说的“价值引导”并不是“价值灌输”,任何人都不能成为价值的“霸权者”,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人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这样的内容和做法是和价值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应该摒弃。

过去的价值教育更多是从属于政治、经济的,培养的是“政治人”“经济人”,而没有真正从“人”的特点出发。我们所讲的价值教育,要做的是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这样的价值教育才是“成人的教育”。人不仅仅是一个欲望主体,还是一个精神主体,物质上的富足并不是人最终的价值追求,人追求的不单单是功利价值和工具价值,人追求的是一种生存价值,一种真正“成人”的价值,一种精神价值。在价值引导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已有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并做到循序渐进。

(二)理性的价值选择

价值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是价值选择过程,价值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某种价值取向对价值观念及价值活动进行筛选的过程,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去实施和行动,进而将有助于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价值选择的过程不单单是价值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其中还包含许多价值原则,比如公正、尊重、关怀,等等。理性的价值选择在价值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

首先,价值选择必须有自由选择的环境。价值教育所要培养的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奴仆,而每个人都属于他们自己。教育者要站在人性的角度,抛开权威,使学生能够自己做出价值判断。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树苗要伸出头来呼吸自由的空气,感受自由的阳光,才能活,才能长,才能端正。”[5]

其次,价值选择必须是理性的选择。在指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时,教育者要帮助他们剔除那些过强的、片面的功利性价值,更多去接触和接受一些能满足人精神需要的价值教育,获得精神层面和意识层面的有力支持。在价值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价值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理性的价值选择,从而逐步向“真”的价值靠拢,进而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养成理性的价值选择习惯,再进一步内化为人的一种内在品质。

(三)强烈的价值认同

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既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样的,在价值教育中的价值选择之后,离不开的就是价值认同,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也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合力,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价值澄清理论的三阶段理论(即选择、珍视和行动)可知,在进行价值选择后,还要对选择的价值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价值认同。其实,价值认同强调的主要是人对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及价值活动的肯定和认可,是愿意与其保持一致的一种较为强烈的倾向和情感,并愿意最终践行相关的价值活动。

当代的教育正处于价值多元化的大背景之下,教育者必须对学生的价值认同给予重视,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进行价值教育不是单向的价值灌输过程,单向的灌输只会造成人与价值教育的脱节和分离,同时,没有强烈的价值认同的价值教育进行的也只是机械的、肤浅的价值教育。所以,价值教育应该是人与价值的双向的价值交互的过程,价值教育不仅需要在人的面前呈现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把选择好的价值贴近自身、融入内心,这样才能真正触动自己的灵魂,体验价值存在的意义,并愿意为之付出行动,最终将会为人的价值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总之,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对个体的要求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价值教育是动态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价值教育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是在本质上,价值教育强调的核心一直都是人的价值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关注的是正确价值态度和理性的价值选择,强调的是强烈的价值认同。这些内容集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价值教育的大环境。价值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同时也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并最终组成一个合力,更好地促进个体、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辛.德育:价值教育还是价值观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11):10.

[2] 石中英.价值教育的时代使命[J].中国民族教育,2009(1):18-19.

[3] 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冯建军.教育的人学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张建红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 篇2: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摘  要:高中历史学科的价值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让学生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历史价值教育可以围绕丰富人生和完善人格等教育目标来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吸收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历史文化,推进价值教育模式,继而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价值教育;历史意识;历史视野

通过历史学科的价值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的价值取向,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开展选择性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充分掌握历史知识,并在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价值素养。人文社会学科性质的历史学科教学,首先要做到完善价值教育,并坚持引领学生的价值导向。通过历史学科的价值教育,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核心教学目标,从而明确教学方向,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价值修养具有帮助。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可以坚持以小见大的方式,培育学生们建设美好未来和构建和谐的社会与伟大祖国的重要价值观念,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对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进行准确的把握,才得以让课程顺利进展。

1.高中历史价值教育提出的背景

开设高中历史课的初衷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具备基本的历史文化精神,还应该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继而实现提高学生人生境界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发挥价值教育良好的教学效果,致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还削弱了对于学生价值的教育功能。事实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价值缺失和价值扭曲的现象,使得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出现过于片面化的问题,导致历史教学的智慧以及情感属性均被弱化,致使学生的价值教育出现缺失。

(1)受到“工具价值”主导,历史价值教育功能缺失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中历史学科的价值教育极少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关注和重视,因为传统历史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如何让学生提分,却没有从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来授课,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主要停留在历史知识的学习掌握以及对历史文化概念的学习方面,并没有重视到历史学科的价值教育方面。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容易使高中历史教育偏离了应有的历史教育轨道,更不用说对学生的历史价值素养的培育和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等的培育了。工具主义思想的主导,让在陈旧的高中历史课堂中,突出了教学的应试化和教条化,虽然我国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进下,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依旧占据历史課堂的主要上风。高中阶段,学生普遍面临了较大的升学压力,历史学科非语数英这类主科科目,所以有限的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也致使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并不能充分发挥价值教育应有的效用。

(2)历史教学实践价值扭曲,缺乏正确的价值引领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错误的或扭曲的价值教育问题,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认识,这些情况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弄清楚历史学习的意义,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一味的死记硬背,没有把握住历史学习的关键,也没有真正形成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元朝行省制度的课程时,通常会向学生们介绍元朝在当时的强大的统治力和管辖权等知识,但这样的授课方式,容易让学生们产生错误的战争伟大和侵略光荣的历史观念和思想观念;比如,在抗日战争课程中,教师的讲述过于强调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让学生们产生了仇恨他国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愤怒,而这些价值扭曲或价值偏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思维判断力,容易误导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基本上已经形成,而这些情况的出现普遍会产生较坏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实践战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并提出科学的意见。

2.基于核心目标的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实践策略

(1)运用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认识能力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历史价值教育,可以借助运用唯物史观的思维和方法,重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育,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看待历史问题时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确保公平公正。例如,在讲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教学时,历史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课本内容,由问题导入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探究了解本课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在这一探究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通过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并结合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首先把握历史学习和发展的主线,了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改变社会的大事件,拓展学生的视野,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朝代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采取正确的价值教育,因为不同朝代都有其当时存在的合理性,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历史进行批判,并向学生传递不同朝代中出现的恶的一面,还应向学生展示好的一面,从而让学生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的变迁,并能够从中总结出相应的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些就需要教师结合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逐步的引导,才能让高中生把握好历史发展的主线。

(2)以现代性的视角审视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性养成,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意义世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现代性来使得高中历史价值教育更为符合当代的时代要求,而教育现代化也是工业化时代价值教育能够体现其现实意义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师在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价值教育并重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既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成就和幸福。例如,教师在讲授改革开放历史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和必然性,通过对于当时中国的时代伟人的介绍来让学生在历史大幕下感悟到生命的价值,还有工业革命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今天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带来的成就并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史观。

现代社会的成就是历史演变而得来的,人们应珍惜眼前的成就,并铭记历史中存在的失误,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当代中国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历史教师要围绕中国的发展变迁,将中国的历史发展情况向学生展现得一清二楚,让学生明白朝代更迭的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观看历史要放眼于世界的大格局中,通过了解世界历史,再做到对比中国的发展史,更加明确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情况和地位,从而能够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责任和决心,成为一个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人。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所以,教师要对价值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使得价值教育的发展更能发挥效用,进而促进历史学科的学习和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高中教师,应纠正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多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水平,通过充分应用历史价值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加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潘红玉.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69

作者:周赛赛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 篇3: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要求能够完成对学生各种素质能力的教育,而这一切是基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只有学生拥有正确的、积极的思想品德,拥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进退的价值体系,才能够将素质教育活动有序地推进,才能够培育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育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教育,能够由此丰富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能确定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引领学生以全局的、全人类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价值教育;核心目标;实施策略

价值教育是关于价值取向认识和价值选择的教育,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设置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如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价值引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价值教育活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有效地推动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价值教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所在。本文主要是对课堂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能够为价值教育的全面推广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价值教学的核心目标设置

受到我国教学制度的影响,当前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采用学分制教学,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往往都疲于应对考试活动,在历史教学中以基础知识为主而大大忽视了历史价值观念的引领,导致当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历史价值、历史情感等都被教学活动所忽视,使得高中生的历史精神世界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高中生的价值教育的发展而言,该课堂教学实践是不合格的,必须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好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设计,有序地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念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生根发芽。从本质上来说,价值教育是一个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社会以及全人类都有正确的价值认知和取向的多维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核心目标,必须从学生自身、社会、世界等三个角度入手。

1.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人格品质发展

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管理自己是价值教育的基础所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要求的根本是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开展历史性的批判和反思,从而具有历史意识。通过历史实践活动来推动自己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精神,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

2.引導学生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正确地认识当下,立足当下,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未来。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求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时代精神,以现代的视角来诠释历史事件,并且能够清晰认识到个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准确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3.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树立学生的全球发展观

历史教育是从过去走来,掌握当前发展规律,支持未来发展的教学活动。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其呈现了全人类的发展历史,因此要能够从各国的历史文化中,理解文明的多样性,培育形成世界观念。

二、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价值教育的实施策略

1.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

价值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而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价值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和历史教材,因此要求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对高中历史教材的优化创新。如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以经济、政治、文化为分界线展开脉络编写,在教学活动中,高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行展开对所有知识的串通学习。如在“商鞅变法”的教学中,学生只有确定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够掌握到该变法活动有多先进,其是具有封建性质的变法活动。如此就要求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世界同一时代的历史文化进行学习和对比,由此清晰掌握商鞅所提的变法内容的优势,以及清晰掌握当时展开这样的变法所面临着的阻力有多大。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第一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导入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成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建设,确定高中历史知识脉络,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大局观、世界观,也可以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第二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实现生活化教学创新,将高中历史同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导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追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发展中的应用和演变,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实践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价值教育,其根本就是确定一个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对高中生的发展有序地引导。同时还要求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各种教学模式完成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育、历史价值的培养以及学生历史社会视野的培育。

参考文献:

[1]祁茂俊,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历史教学新转向[J].文教资料,2018(31):183-184.

[2]杨艺帆,林晓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研究——以东部某中学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6):121-124.

[3]马维林,黄敏.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05):54-56.

作者:罗叶建

上一篇:我国公办高校财务论文下一篇:节水灌溉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