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教学数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初中正值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此时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与文化素养,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良好心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初中教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初中教学数学论文 篇1:

论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如何做好初中生的数学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教育专家最关心的问题。在素质化理念影响的今天,强化初中生的数学认知架构,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健全学生的认知模式,能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初中生具备更强的数学认知思维。鉴于此,本文就素质化教学理念下如何做好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研究

一、个性化教学视域下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在初中教学视域下,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数学所需要的一种综合素质品质,主要表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分析、数学建模、抽象思维和数据综合分析等方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必备的一种素质。在现代教学理论视域下,所谓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具备适合自己终身发展的品质和能力。初中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从基本素质和素质条件两方面考虑,一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依照数学学科学习特点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二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基础素质源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学生能依托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数学学科的学习规律时,才能形成适应于自身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般而言,抽象思维能力是指学习个体能根据事物的现象或特点总结出事物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从局部变化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变化,并能在脑海中形成主观意象,总结出事物的变化特点。

逻辑推理能力是学习个体能根据事物的一般性变化总结出事物整体或是群体的变化规律,是个性到共性的思考过程。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能否结合已知条件或是线索,合情推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数学分析能力指的是学习个体的信息分析能力,数学问题中包含着大量的语言信息,有数学语言,也有文字语言。数学分析就是要从这些语言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合理总结归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建模能力是指学习个体能在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设定的预想目标构建模型,让模型尽可能适应于问题情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数据分析能力是指学习个体能针对数学问题提取有用的数据,并利用数据找到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进而找到答案。

在初中数学框架内,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应从上述的能力培养开始,可通过情景化教学、实验性课堂构建、立体课堂打造等诸多途径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考虑到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认知能力、行为决策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现实情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着重从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来培养初中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数学教学工作开展后的结果。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初中数学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数学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代数和几何这两部分内容,这是因为代数和几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而且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对高中和大学的数学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整个高中和大学数学的基础,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完全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和丰富的。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它的教学目标是多元而广泛的,被诸多因素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目的,我们在进行初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时,就应该围绕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开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想法,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初中数学教学是面向整个初中学生进行系统数学教育的方法,其所针对的对象也是多元而广泛的。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头脑智力发展特别迅速,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时期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什么事都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对于知识处于一种渴望和探索的状态。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但是如果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恰当,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从而消极的对待数学学科的学习。这种数学对象的特点,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困难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心理发展周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核心,统筹着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内容,所以老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认知特点、思维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包括众多的教育因素,这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學方法应该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能促进学生去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教学对象是初中生且处在重要的生理发育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所以,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的课堂应该是积极而活跃的,活跃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课堂环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三、当前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我国初中课程体制的设置方面来看,老师针对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所做出的努力太少,并没有针对初中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学习特点、基础素质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众所周知,数学核心素养是强化学生个体认知意识,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学生个体数学思维的基础工具。在初中教学中为了培养初中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老师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调整。此外,从当前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许多学校并没有全面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融入个性化因素,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框架中个性化内容严重缺乏。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价值观及思想价值理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学中是否融入了个性化因素不仅影响着初中生认知模式、价值观的构建,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针对知识点的逻辑联系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代数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这些知识相互之间有着较强的逻辑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从教学实践上把握知识内容,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初中阶段函数主要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方程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等。这两个部分是初中代数最重要的两个内容,而作为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其涉及的三个函数、方程等都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统帅。所以在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要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函数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函数与方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及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与方程组的解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从生活中挖掘题材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老师应该从生活中广泛挖掘题材,根据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勾股定理”时,首先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古时候的劳动人民如何“结绳记事”,并借助绳上的点来找到直角,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观点;再具体讲述赵爽在《周髀算经注》中将勾股定理表述为“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以及金朝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通过勾股容圆图式的十五个勾股形和直径的关系,建立了系统的天元术,推导出692条关于勾股形的各边的公式,其中用到了多组勾股数作为例子等。在整个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初中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信息、归纳有价值的线索,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对比、旋转,结合实际操作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全等问题,并让学生学会利用拼接三角形时的公共边,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合理地分割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实现化四边形问题为三角形问题。只有将新学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完美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教学实践中获得有益经验,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构建完整的课堂组织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视域中,课堂组织管理体系的健全尤为重要,完善健全的课堂组织架构对学生的价值意识、认知模式、个人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初中生由于个体价值认知模式尚不健全,对数学知识难以形成特定的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有以真实化的教学任务为向导,通过建立完善的课堂组织体系及管理机制,在兴趣化教学情景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机制,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素质化教學理念的影响下,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架构,健全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老师就要以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优化课堂组织架构、调整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组织体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意愿,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实现“学数学,爱数学”。

参考文献:

[1]谢丽倩.初中数学资优生数学核心素养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胡婕.在初三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3]黎明.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4]路笃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教科书比较分析[D].聊城大学2017

作者:崔明

我国初中教学数学论文 篇2:

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初中正值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此时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与文化素养,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良好心理。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传统文化运用数学教学中,使数学能够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数学学習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数学 教学 应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1.015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与抽象的学科,加上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较为容易产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与抵触学习心理。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难以从数学中学习数学传统文化,难以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导致数学学习效果越来越低下,严重影响了数学学习与文化发展。为有效改善这种不良教学现象,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通过运用我国优秀文化创新对学生的数学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且高效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认识到我国数学家为数学发展做出的贡献,认识到数学对于人类生活与发展的意义,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进而使学生能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有效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运用的是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并未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未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使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或形式化地学习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直流于表面,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从数学教育的教学本质来说,数学是对学生思想与能力的双重教育,既要让学生从数学中学会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数学与文化意识观念,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数学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如若教师一直将数学教育当成一种教学任务,运用单一的数学教学方法,那么就失去了开设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错误与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数学教学法中,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得到数学文化与知识的双重培养,促使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双重提升,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以确保学生的数学发展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通过课本中教学实例加以渗透,呈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课本中数学实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方法中,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确保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水平,为学生适当地延伸相关的数学学科历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和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学习的魅力。同时,让学生能够从对数学文化史的深度学习中,加强对数学概念、定理与公式的掌握,并使学生能够从数学学习中自觉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促使学生文化素养与数学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正数和复数》这节课时,教师先根据课本中的数学教学实例,为学生讲述我国《九章算术》的发展起源与数学成就,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运用到数学教学方法中,使学生能够进行对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学习。之后,使学生能够从书籍的学习中,认识到这本书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感受到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正负数数学知识的理解,随之使学生能够精确地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良好发展。

2.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如若学生没有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为容易在课堂中出现不认真的不良学习心理与行为,这会影响到教师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发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运用传统文化创新数学活动与教学形式,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数学与文化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与自身的文化素养。由此,使学生能够在自身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并积极地探究蕴含在课本中的数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认同感,随之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数学学科素养,加快学生数学发展的步伐。

举例来说,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课时,先为学生展示古代数学家赵爽所制作的弦图,使学生能够从直观的文化历史图片中,产出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浓厚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中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说出对于弦图的不同文化学习见解,充分发挥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形成对数学与文化知识的深刻理解。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赵爽为我国数学发展带来的贡献,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精神,将所学的数学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真正掌握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向良好发展。

3.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遵循持之以恒的教学原则,在每一节课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通过能够得到全面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形成正确的文化学习观念与数学学习观念,一步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教师遵循持之以恒的教学原则开展教学,那么即可将传统文化一直应用到数学方法中,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够得到传统文化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摒弃错误的数学学习思想,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强化对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掌握,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与数学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确保初中数学教学课程的教育实效性。

举例来说,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教师应先从方程这个名词,最来早见自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开展教学讲解,在无形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同样能够时刻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学习,保障数学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材料,使学生能够从资料的收集与阅读学习中,了解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认识到我国的数学史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豪感,真正学会与学好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朝着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方向良好发展,并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到世界各处,促使我国数学文化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是学生数学发展与素质发展的实质需求。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将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数学教学方法中,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悟传统文化的学习魅力与价值,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使学生能够形成对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深刻记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学生培养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小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析》,《中外交流》2019年第19期。

[2] 李涵《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探讨》,《新课程》2019年第8期。

[3] 朱思奥、潘继斌《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科教导刊》2019年第27期。

作者:陈晓伟

我国初中教学数学论文 篇3:

我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化率也在逐年提高,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水平差异还很大,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义务教育方面.本文从现阶段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背景出发,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学

一、引 言

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有些地方相对落后.这种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这也限制了农村地区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和教学硬件设施的更新,教师的观念停滞不前,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使数学成为学生较难学习的一门课程.因此,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下数学教学的热点问题.

二、现阶段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数学教学的观念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认识基础上对教学的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不同理解也会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行为.传统的数学观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数学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接受者,教师认为学习数学也是遵循这样的途径,任何问题必须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这种正确性和合理性,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

(二)数学教材无法适应农村的教学环境

数学教科书是讲授数学课程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经济水平、人文环境等不同的差异,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任何版本的教材,肯定是存在着无法适应全部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学生.一些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教材的当前版本中,教材中出现城市背景和城市生活环境的插图或资料远远多于农村,因此,在理解上农村学生也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就要求农村数学教师具有较强的适应新教材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新教材的能力,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

(三)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在这其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就慢慢地下降.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开始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和加快转变教学手段和方式,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多关爱学生,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生活上,农村初中的学生不同于城市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校住宿,有的可能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这就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关心学生.

(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足

和城市相比起来,农村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教学的基础设施落后,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大都较为内向,而现阶段在我国许多的农村中学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教学效果较差,最后直接导致的就是学生慢慢失去了自主性学习的动力.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中的种种情境都可以演化为数学的问题,数学通过归纳、演绎,最终还原为生活中的应用学科.因此,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不仅要在教材中,还要跳出教材,让学生去体验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数学的联系,真正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走出课堂,感觉周围数学的存在,进行社会实践,这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整体上来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学习正是所谓的分层教学理论.该理论遵从个体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得到共同的发展,因此,按照通常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不同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尽力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层次,鼓励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会对教师或多或少产生一种依赖感,在教学过程要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添加具有情境意义的插图文字等帮助理解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使多数抽象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体、更易于学生理解.

(四)建立数学思维方法

思维是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方法,它是人类长期发展的数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只有将数学的思维和教学相结合,知识和思维的协同发展,才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韦棠超.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3(3):34-35.

[2]谢长江.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206.

作者:杨府

上一篇: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误区解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