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前,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已具备一定基础,形成基本的研究框架与结构,该方向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热点。同时,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对我国现状进行解剖分析,对比其他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引出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探讨以及展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试论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散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现通过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通过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前言:

现阶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和能力,也能使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真正应用与现实生活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下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一、分析通过培养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初中仍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和落后,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支持力度较小,造成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较差,相关的信息技术教材设备准备不足,整个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较差;另外,部分初中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只是看中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过多注重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的笔试考试,而比较忽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以有效发挥和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才能,造成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还有,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编写比较过时,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实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做出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完善,仍然沿用以往陈旧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而且,信息技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调,仍然束缚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只有盲目被动的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主动性较差,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较大提升。此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检测和评价制度较差,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自信心较少,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加大认识和重视,科学规划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

为了进一步完善来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树立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加强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加大信息技术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初中学校要科学规划信息技术目标,合理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综合化发展作为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也使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Word知识时,教师就要确定学生需要掌握Word的打开,保存以及文档内的其他操作等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运用Word文档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剔除过时的教材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中使用的教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而做出一定的改变,不断剔除过时的教学内容,更新和完善信息技术教材,并且加设一些实用的信息技术实验内容。另外,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要围绕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工作,实时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并通过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趣有益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信息技术学习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浓厚。还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信息技术,为学生安排与信息技术实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将原本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让三五个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Excel中的数据计算,并且可以采取多媒体设备,用动画视频教学方式来演示一遍具体的操作步骤,增强Excel知识的生动形象化教学,提高学生对Excel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能力,提高学生Excel信息技术水平。

(三)完善信息技术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信心

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效果,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自信心,就要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机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来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且对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也要规范化和多元化。例如:在学习电子邮件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像是“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电子邮件的打开方式?”等,实时了解学生对本堂信息技术学习课程情况,并且在课后给学生安排相应的电子邮件信息技术的试卷练习,训练学生对电子邮件基础理论知识能力。还有,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取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来验收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成果,提高信息技术评价机制的客观公平性,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而更加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束语: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扎实的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水平,就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以此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泼轻松,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和热情学习信息技術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和成绩。虽然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滞后以及教学评价制度体系不完善等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通过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科学规划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摆脱信息技术应试教育的教学压力,并且随时代发展和教学需求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评价机制等措施,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史英.利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 的分析研究[J].学周刊 ,2013(5):63.

[2]张允峥,刘建国.浅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J].长春师范大 学学报,2017(04).

[3]邹剑霞,邹美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措施[J].中学课程资 源,2017(06).

作者:杨秀澎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摘 要 目前,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已具备一定基础,形成基本的研究框架与结构,该方向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热点。同时,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对我国现状进行解剖分析,对比其他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引出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探讨以及展望。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课程;教育信息化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alysis//LI Yanwei, LIU Jing, LIU Yanqing, LIU Jia-ning

acquired a certain foundation and formed a basic research framework

and structure. Research in this direc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education circ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education reform.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countries’ IT education, and bring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 educ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rative studies; course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1 引言

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将信息技术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是更优化地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工具,努力发展信息化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针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出建议,呼吁教育界能够寻求符合我國基本国情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路线。

2 数据来源及分析

数据来源

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至2017年10月10日公开发表于我国核心学术期刊的信息技术研究论文,主要采用“主题检索”方式,在“中国知网”上分别对主题为“信息技术教育”或含“信息技术”的文献进行检索,选择教育技术学领域较著名的七家期刊依次检索,并从中进行筛选,排除会议类文章的干扰,结果如表1所示。

2)对主题为“信息技术”的各期刊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将七家期刊的关键词进行汇总,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话题性的20个关键词进行统计,具体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与其他学科或者说是其他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一个发展大趋势。

同时为了便于区分各个关键词与信息技术的密切度,笔者结合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期刊文献进一步进行统计,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时,设置期刊为以上七家期刊总和,利用软件选择更多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设置软件参数top N per slice的值为50,Threshold值为2,得出图2所示网络图谱。根据图谱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关键词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年份,越靠近中心,密切度越高;字体越大,出现的频率越高。

3)在中国知网的学术研究趋势选项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学术关注度分析,得图3,可以分析得出从1999年开始,我国兴起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热潮,2008年达到一个顶峰;从2008年到现在,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始终是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关注点也呈扩散趋势,已经开始从多个分支方向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树形结构,同时对每个分支的研究都在逐步深化,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网络体系。

数据分析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相关文献发表数目、关键词、学术关注度等三方面进行统计绘图,能够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始终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正轨,信息技术成为与多学科的融合、整合下的新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领域,特别是对不同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方式等都带来巨大改变,形成深刻变革[1]。

3 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对比

在我国,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都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程,主要分两个模块,即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高中时期的信息技术则划分为多个方向。

在国外,韩国有着完整的小、初、高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标准,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各阶段课程设置都比较正式、完整,各阶段教学活动都能顺利开展,初、高中以选修课为中心,强调个性化教学;英国、法国从小学开始也设置了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重视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养;美国、德国、日本的小学都未设置正式的信息技术课程,但三者具体情况差异较大:美国较为正式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初中开始,按照区域校本进行课程设置,偏向信息技术思维的培养;德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主要安排在中学进行(初中和高中),注重操作实践技能的培养[2];在日本,初中教学注重实践活动,高中则将信息技术划分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特长选择某方向进行学习,而且至少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这和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有些类似。

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对比具体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根据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安排,都是根据自身国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但是总体趋势是一致的,都有着同样的原则,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状态进行课程设计,总目标都是提高公民的信息素养。无论哪个国家,在进行课程设计使都比较关注不同学段间课程的连贯一致,旨在尽量保证各学段在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连贯性,促进学生持续发展[3]。但从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来看,各有偏重[4]。

4 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多媒体建设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设施的支持。因此,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大校园硬件设备建设力度。同时,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软件也应是学科建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要保证教师使用教学软件的简捷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要保证学生对教学软件的接受性、操作性。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将教学软件的选择列入教学环境的考虑范围,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只有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水平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起到榜样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辅导者。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计算机与多媒体使用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学会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合理化 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同,每所学校所偏重的方向也不相同;教育部虽然已颁布一系列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具体实施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内容等,但是实际现状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同的教育者对课程目标有着不同的见解,因此,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多方向发展趋势,加快信息技术课程合理化、统一化成为难题。教育者应该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或计划,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 我国许多学校都具备一套根据自身特点设定的教学评价体系,但是普通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一定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一套属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体系。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国的教学评价呈现出多元化,但质性评价缺少信任度[5]。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操作性强,因此要结合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同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直观、客观的表示来评价教学活动,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

5 总结

信息技术的融合性、多元化、跨领域等特征为促进教育创新变革带来新机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是信息技术在教育界应用的终极目标[6],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界一致的努力方向,实现信息化社会则是整个国家、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

结合国内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来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都处于对信息技术研究的探索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轮廓,有了基本的框架结构,今后所采用的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方法、措施等都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殷丙山,唐嘉怿.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概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89-92.

[2]李争婕.信息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1):142-146.

[3]阿旺米玛.国内外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2015(34):48-52.

[4]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的国际比较研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

[5]萬明秀,章洁.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6):158-160.

[6]彭振宇,黄阳,陈琳,等.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创新变革:首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EITF2012)解读[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9-44.

[7]殷丙山,唐嘉怿.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概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89-92.

[8]卢蓓蓉,赵琳,任友群.高中信息伦理教育现状探析:国际视野下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88-93.

[9]张翠红.中美信息技术课程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

2015(30):71-76.

作者:李艳薇 刘菁 刘艳晴 刘佳宁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21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构想

编者按: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远程教育正在成为传统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遴选体系,已成为当前推进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闻会新等几位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未来一个时期远程教育的发展战略、应对之举等进行了初步的构想与分析,专题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已日益成为一个亟待探讨和规划的重大课题。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教育的黄金时期。然而,面对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大量问题,我们必须迎接一系列挑战,克服一切困难。笔者针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供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时参考。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挑战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现代远程教育带来了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挑战。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网络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和便于协作等优点。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时都深刻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开放性的教育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函授形式,第二个阶段是广播电视教育形式,第三个阶段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学习的网络教育形式。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建成一批网络学校。”1994年,我国开始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1999年1月3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我国网络大学教育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由最初教育部批准的4所院校发展到68所。目前网络高等教育已形成5个层次:一是“研究生课程进修”,主要针对已获得普通高校或成人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二是“专科起点升本科”,绝大多数的试点高校提供这一类型的远程教育;另外三种形式分别是“第二学士学位”、“高中起点攻读本科”和“高中起点攻读专科”。在专业设置上,多集中在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学科上。从教育模式的应用上,网络大学所采用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远程实时授课模式和远程课件模式两种。前一种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直播课堂+网上自学课件+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后一种模式则可表示为:自学课件+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在学制上,主要实行弹性学分制。截至2004年底,已开设8个大类51个专业,组织了近300门课程,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已达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校生达24万余人。

(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历经六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无论从社会效果还是从整体发展来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与预期目标还相差较大。网络学院的招生计划并没有显示出远程教育的特色,而是成为全日制招生计划的补充。不少试点高校只是流于远程教育的形式,其教学计划、内容、形式和教材选用都与全日制面授教学没有本质差别和改进,而学费却是全日制的两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以下挑战:

1、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仍需继续建设。由于现代远程教育以在职学习和业余学习为主,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教学管理体系有待于规范化,有人提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应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尽管教育部已经组织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专家组,2002年4月还下发了有关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文件,但对于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仍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仍然需要规范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行为,以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毕业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2、经费投入不足和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仍是困扰网络大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据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当年中国教育经费为6208.27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850.62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8%,低于原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发展目标。这一比值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印度的水平。经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除管理上的原因以外,主要是远程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所致。

3、学科布局不够全面、教学软件建设不够充分。从当前我国网络学院开办的专业看,多数集中在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长线专业,短线专业、社会紧缺专业以及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很少开设,造成学科发展不平衡。在课件建设上,各网络学院缺乏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更缺乏同国际远程教育大学的沟通、协作和引进,已形成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国内各个网络学院校园网的建设基本是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对网络类型的选取,没有从实际需要、经济技术可能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去考虑,盲目性较大。如内蒙古的一所高校,1998年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但是却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原因就是完善的校园网与外界的通道太窄,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带宽是64K,与中国电信的带宽也仅2M,造成“信息孤岛”,与外界交换信息困难。

二、我国未来50年教育发展战略思路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

国务院转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确定我国未来50年的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时,根据未来50年我国人口变动、经济发展以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外部条件,构划了未来5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思路。

1、确立第一资源战略。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人力资源是我国最具优势的资源。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物质资源和资本的投入具有折旧性,惟有人力资源具有存量和增量的可再开发性,且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因此,必须确立人力资源“四个第一”的思想,即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任务;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

2、实施能力发展战略。计划提出,要在实现三

大转变:即国家战略重点布局从注重物质性基础建设向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转变,学习制度从以教育者为主体向学习者为主体转变。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以提高全民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3、创建学习型社会战略。必须加速构建以学习型教育机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为主体的学习型社会。同时,开放学校教育资源,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一批社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形成符合国际教育标准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充分满足全体公民终生学习需要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1、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未来50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总量充足、配置均衡、能力优先、管理现代的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全民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我国十几亿人力资源得到全面开发与提升,实现从远程教育大国到远程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地分析并预测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趋势,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使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前5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开发我国最具优势的人力资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也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开发世界最大、最丰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紧迫任务,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核心竞争力,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总体目标的战略步骤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相适应,我国未来50年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也将经历相应的发展阶段。从远程教育大国变为远程教育强国,要经过以下“三步跨越”: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10年,实现从远程教育欠发达国家到远程教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跨越;第二步,2011—2020年,实现从远程教育中等发达国家向远程教育较发达国家的跨越;第三步,2021—2050年,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战略转变。各级远程教育都达到较高发展水平,使中国远程教育跨入教育发达国家行列。

2、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到2010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创建中国开放大学。我国现实的开放教育体系是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全国最大的开放大学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它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44个省级广播电视大学、814所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1742所基层电大分校、17076个教学点组成。此外,经教育部批准还有67所普通大学主办的网络学院、全国自学考试系统、全国各级函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由于各种开放教育形式多头管理,教育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了各种开放教育形式投入产出比极不均衡,影响了我国开放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建议各种开放教育形式应进行充分整合,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功能和综合优势,并组建中国开放大学。到2010年,普通大学主办的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函授教育学院继续由普通大学主办以外,由教育主管部门主管或主办的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系统、函授教育等教育形式应划归中国开放大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2)创建中国网络教育信息中心、软件中心,建立电子教案库、教学素材库、智能学习库、网上仿真实验室、网上论坛中心和网上图书馆。信息资料要及时补充与更新,使各地学习者能免费查询和下载到最好的多媒体学习资源。

(3)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和电视远程教育网的传输容量与联网规模,使全国大学生(乃至中学生)的招生远程录取、学籍管理、毕业指导服务网络化和规范化。

(4)Internet网络系统连接全国所有城市与乡镇中学。2010年以前,大陆地区每个县(市)要重点装备1—3所不同档次的网络教学实验学校。将计算机(信息)科学列为各年级学生的必修内容,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内容同等对待。

(5)Internet网络系统链接80%以上的城市家庭和20%以上的农村家庭。网络学习生活化,学习生活网络化。全国通过各种途径上网的总人数超过3亿人,联网电脑超过1亿台。

(6)电视信号数字化,广播电视教育与计算机网络教育融为一体。

(7)通过系统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教育技术人员队伍,使所有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教学。

三、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加强网络建设

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大对网络教育的投入。借鉴网络教育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为网络教育营造宽松环境。具体做法是:1、在国家信息产业化、教育现代化政策中,突出网络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网络的教育、科研、经济、通讯等多方面的功能一体化,并重点考虑教育主干网、支干网的布局与容量;3、制订校园网设计标准,鼓励企业投标助建校园网;4、制订优惠政策,开设免费网址,发放学生免费上网账号,鼓励师生上网;5、对开展网络教育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二)大力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件库、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学光盘、教育管理数据库等。广义的网络教学资源还包括:网络教学组合平台、浏览器、专业教师以及技术人才。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质和量的状况是制约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目前,我们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

1、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评估,避免重复建设。这就要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成立全国统一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将国家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各地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和学校学习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国家教学信息资源中心重在全国通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各地区教学信息资源的介绍与链接;地区教学信息资源中心重在对当地各校园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和网上图书馆的链接沟通,校园学习中心重在搜寻、下载、整理与适当开发本校师生及家长适用的课程资源库、

教学辅导库及课外活动库。

3、加强网络教育技术研究,努力提高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适用性、趣味性和智能性。

4、在各种报刊杂志中推介优秀教育网址,吸引广大师生和公众上网淘金。

(三)大力发展中学网络教育

未来的12年,网络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教育的象牙塔上逐步下移,大力发展中学网络教育。据《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载,1997年我国大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的在校生分别为850万人、1090万人、5249万人,合计7189万人。随着9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中学在校生的数量还将增加。而中学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将直接走入社会,如果不加强中学阶段的网络教育与信息能力的培养,则实现整个国家的信息化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四)大力加强成人网络教育

成人网络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三大块。随着信息社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待岗、在岗和下岗人员需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其培训工程量巨大。如1997年仅大陆地区参加各类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习的学员达8579万人(次),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若能采用网络进行,则可将培训学习家庭化、经常化、生活化和终身化,能有效地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

四、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实施步骤

(一)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总的原则是:科学规划、核心辐射、由易到难。

1、“科学规划”,是指网络系统的设计应建立在客观诊断、多方案预测、仿真优化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实际需要、经济技术可能与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核心辐射”,是指应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主干,以各地区的国家级重点大学、重点中(小)学为主节点,采用全国主干网、地区网、校园(企事业单位)网三级层次结构的核心辐射式布局。在2000年全面完成CERNET第二期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应将地区网建设的重心下移,加大普通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网点的建设力度。

3、“由易到难”,是指优先发展经济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适当照顾老少边穷地区,带动一般地区。优先普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教育,促进中学带动小学的逐步普及。优先利用现有国际互联网和邮电通信线路,加快专用高速网的建设。优先发展地面光纤通讯网,加快空中卫星通讯网的建设。

(二)实施步骤

1、“更新观念,理顺关系”,强调的是要面向21世纪,破除狭隘、分散、孤立的本位主义观念,树立全中国一盘棋的观念;破除网络教育只是计算机教师或教育部门的事的逃避主义观念,树立构建网络化学习社会和终生学习体系的新观念。

2、“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强调的是既要根据国情,按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而分层推进;又要瞄准全球网络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在一些方面还要走出国门,引进国外教育资源,面向全球招生,振兴我国网络教育产业。

3、“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人、财、物、技术优势,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电信网络、函授邮递网络、书报发行网络的多网络组合优势,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4、“突破难点,分步推进”,强调的是要找弱点抓重点破难点占领制高点,有计划、按比例、树典型、带全面,逐步向前推进,力戒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重复建设。

具体实施步骤分以下两步:

第一步,2006年至2007年,为更新观念、理顺关系、系统规划的开始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有:(1)通过培训、研讨、示范等多途径多形式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特别要提高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对网络教育意义、作用、模式和效果的认识;(2)协调好网络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要解决好电化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3)摸清家底,广泛咨询,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分阶段分专题实施计划,做到方向明、思路清、目标实、措施硬;(4)创建一批网络教育示范学校。经济条件好的学校,可一步到位,实现校园Intranet与Internet的全连通。经济条件一般的学校,可分步到位,先建教室(课堂)网,再建校园网,并在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建立多种信息库,让校内学生模拟上网;(5)建立起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网络教育的全面沟通与密切合作关系。

第二步,2007年至2010年,为夯实基础、优化结构、稳步发展、全面实现战略目标阶段。其主要任务有:(1)完成对所有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全面培训;(2)完成对所有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建设;(3)开展网络教育心理、生理、教学法等深层次的实验研究;(4)建成比较发达的教育信息产业;(5)完成中国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筹建工作,使中国远程开放大学成为国际综合型大学。

五、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将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政府行为

在国家综合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政府财政预算、政府工作绩效评估中都有网络教育内容,将发展网络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实事来抓,使网络教育有工作目标、有实施计划、有人员安排、有经费保证、有检查督促。为此,需要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发展网络教育领导小组,其成员应包括教育、财政、邮电、广播电视、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应定期研讨、统一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网络教育的考试评估应由国家统一组织,以确保网络教育学历学位的合法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多渠道筹措网络教育经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应该想方设法多途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如可采取“政府拨一点,学校筹一点、学生借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多点子策略;可采取“政府负责主干网,邮电负责支干网,学校负责校园网,用户负责终端网”的责任分摊策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一旦上网人数巨增,网上“塞车”现象将十分突出。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务必从长计议,投入巨资,铺设好高标准的主干网。

(三)大力加强培训

主要是指加强对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学和管理人员进行达标培训,培训内容与要求应区别对待。目前,对一般教师,要求掌握Windows、Word(或WPS)、Excel、PowerPoint、ViaVoice、Internet、CSC电子备课系统以及所教课程教学软件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具备基本的文字、声音、图象信息的查询、编制、组配、存取能力,掌握CAI的基本方法;对学校骨干教师,要求掌握FrontPage、Authorware、Photoshop、Premiere等平台组合与页面制作软件,能进行初步的教学软件加工;对计算机专职教师和教育技术专职教师,要求掌握C语言、VB语言、Java语言、数据库、3DS动画软件,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软件开发,能对校园硬件系统进行设计、组合与维护。今后,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培训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四)加强网络教育研究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它必然包含某些新的教育现象与规律,也呼唤着新的理论来指导。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效益,必须对其深入研讨。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主要有;网络教育技术学、网络教育心理学、网络教育经济学、网络教育社会学、网络教育方法论、网络教育模式论、网络教学设计论、网络系统工程学、网络教材开发论、网络教育安全论以及中外(各地)网络教育比较学等。

(五)发展网络教育信息产业

网络教育信息产业包括:教育网络设备设施制造业、教育软件开发业、教育资源开发服务业、人才培训业、网络维修管理业等。发展网络教育信息产业的主要途径是:引入市场机制,提倡竞争,为国内外高科技企业投资网络教育提供宽松环境,准许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开办网上学校。

(六)加强网络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需沟通的对象包括:校内与校外、内地与港澳台、国内与国外等不同地域网络教育间的沟通;教育专业网与大众公用网、经济网等不同应用行业间的沟通;计算机信息网与电话网、电视网、寻呼网、报刊网等不同媒体形式间的沟通。合作的主要形式有:网线直通、人才交流、资源共享、联合办学、共同开发、协同维护、定期互访等。沟通与合作的宗旨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李震]

作者:闻会新

上一篇:税务人才开发工作管理论文下一篇:经济贸易务实互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