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进行革新。目前,初中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生理和心理的显著差异,使得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也迥然不同,表现在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浓厚,而有的学生却不能深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初中数学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落实,要求教育领域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具体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数学教学方式,保障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本文则是详细地分析初中数学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自主性学习

一、 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概述

应试教育理念一直扎根于我国学校、教师和家长及学生的心里,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教师和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学生的地位常常处于被动式学习、机械式学习和他主性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依据认知建构主义原理来定义自主性学习,主要指的是看重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没有认知监控的自主进行学习,是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能力自主决定学习策略和进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形成“为什么学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学习数学?怎么才能学好数学?”等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时候教师或学生容易混淆自主性学习和自学的概念,在初中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自主性学习的本质,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与自学之间是有区别的,自学是一种属于自我监控的高品质学习,本质上来说更倾向于接受探究式学习,主要包括了四个内容,分别是自我確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策略、自我决定学习进度、自我评估学习成果,学生的自学是基于自己想学、能学、会学的基础上,在自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助,自学并不是自主性学习。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本质上是属于自主探究性学习,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科学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专注于学业上。若是学生自己数学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上就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有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神游天外,也就无法顺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数学课教学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设置趣味性导课方案,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刚入中学的伊始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趣味性导课方案,然后运用恰当的导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当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产生好奇的时候,就说明具有想要了解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产生兴趣

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是想需要某些事物,然后会被相应的事物所吸引,形成对这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意识,通过不断实践和努力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学生就能够为了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而不断努力。另外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明确目标,要求学生需要重视教学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自己的学习策略解决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 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虽然说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保持教师的威严,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学生精力旺盛,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处于令人头疼的青春期叛逆期,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彻底突破和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身心特征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数学、问题和生活进行结合和统一。

例如在学习《“圆”的特殊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日常生活涉及圆相关知识的事物,让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的看法,甲学生:“我发现我喝水的杯子口就是圆形”,乙学生:“我看见讲台上的地球仪也是圆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和热情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也需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夸奖发表个人看法的学生观察力十分厉害。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只有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美,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开展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利于构建和谐友爱的同学关系。在活动中将数学知识内容转变为具体化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自己实践操作验证得到的成果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要加深学生对于“圆”相关知识要点和重点的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进行“圆”方面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运用不同工具画出圆,然后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也可以收集涉及“圆”相关知识的生活化图片,然后学生自己在图片上自主查找圆形,那么有的时候学生会混淆圆形的定义,如何明确辨认圆形则是成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通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线查询相关信息资源等方式掌握“圆”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更能够全面掌握和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运用符合学生具体学情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和发展,要求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多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十分赞赏,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情,却以漠视的态度对待学困生,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并在数学课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接受能力总结以往学习成果的不足和优势,在数学课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方式弥补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当数学课教学内容进行到《二次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也不一致,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掌握和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公式a2=|a|,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习题巩固知识,如162的平方根是多少?通过套用公式可得±4。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该公式化简二次根式;对于中上层次的学生不仅要求其全面掌握和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公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尤其是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预习二次根式的性质。通常数学知识的要点和难点是主要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全面掌握和使用知识要点和难点是数学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可以提出针对性、突破性、操作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练习加强学生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数学课堂重点教学环节,提高自主学习效益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掌握和了解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只有摸清和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才能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哪些知识环节较为薄弱和不足,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制定具有針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稳固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才能顺利推进学生的后期学习。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总结和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理念,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教学水平。

另外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质量优劣是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仅需要收集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还需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知识的要点和重点,结合学生知识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板书设计清晰明朗,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有效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提高,数学学科知识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有所涉及,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解决、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和重点,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保障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周春林,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作者:周春林

我国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进行革新。目前,初中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生理和心理的显著差异,使得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也迥然不同,表现在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浓厚,而有的学生却不能深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全面发展,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将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原则,阐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创新,希望能带给初中数学教学从业者更多的思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创新策略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分层理论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缅因州的研究成果,最早发现该理论的是美国学者、专家埃德加·戴尔。其研究的是应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来观察学习者在两周后所学到的东西。学习金字塔理论发现,两周之后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学习后保留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在塔尖的“听讲”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只保留了5%。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可保留20%,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达到50%,通过“实操演练”的方式,可以上升到75%。由此可以看出,个人学习与被动学习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团队学习与参与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阶段,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的教育必须普及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打好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由于现行的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即大班教学模式,阻碍了具有个性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得一方面优等生没有学习动力,而另一方面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不能掌握。由此现状可以看出,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找到一种凸显优等生、优化中等生、激励学困生的数学教学策略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完善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

在应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现实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所独有的特性,开发他们数学方面的不同潜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教而学,方法决定效率,必须教会学生努力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从分发掘自身的潜能。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时,可以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定义和性质,在针对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加入深入提高的习题练习,而对学习效率十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给出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充分挖掘其特有的解题思路和能力。

(二)循序渐进

在对初中数学教学备案中,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课程的安排与准备,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先易后难的教学进度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渐渐提升的学习任务,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通过不断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索,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同时,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这种模式也有利于教学相长,最终也实现了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标。例如,在初中数学《分解因式》的讲学过程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首先进行简单的二元因式分解,如x2-y2、x2-4等的讲解,再进行诸如(x+y)4-(x-y)4、2ab-a2b2-1+c2等较为复杂的、比较适合优等生进行思维的开发和挖掘的题型的教学讲解。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策略创新

(一)学生分层,定位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做充分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态度为依据,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学困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个别学生有智力问题,成绩排名处于班级底部;第二,中等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学习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自觉性,成绩排名处于中等;第三,优等生,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效率高,成绩排名在班级前列。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只需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一般不做公开说明,这样可以避免优等生产生自满情绪而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情况出现。此外,对学生的分层应该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本着互助共进的原则,合理编配学习小组,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柔和搭配。在这种小组安排中,优等生可充分发挥灵活的思维能力,提出富有新意的见解,而中等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学困生在小组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能够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种分层模式受到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对教学质量的改进有重大的帮助。

(二)授课分层,发掘学习潜能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解函数这一章时,对于学困生来说需要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知识,因此对学困生重点强调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如变量、因变量、自变量等的含义,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重点讲解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是常数,k不为0)的形式,就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就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对于中等生来说需要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强化解题的灵活性,增加较为复杂的应用函数的题型进行能力的提升。而对于优等生,除了掌握中等生会的,还可以做一些新颖的、有难度的、有挑战的题型,如可抽取一些抽象性的奥数题型来开发优等生的独特思维,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还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等比性质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有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这些是需要学困生牢牢抓好的基本性质和定义,中等生在此基础上应该掌握所有的基础内容和基础题型,优等生充分发挥总结性的思维,得出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做到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数学题目中去。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会不断提升的,加强不同层次间的学生的互助精神和相同层次间的学生的赶超精神,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这也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追求“让学困生进入到中等生的范围,中等生进入到优等生的范围”的目标,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三)练习分层,激发学习热情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练习是很好的巩固和思考知识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有适当合理的课后练习,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任务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练习过程中,有25■-81■对其进行分解,对于优等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思维比较敏捷,接受能力强,他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将其看成(5a)2-(9b)2(x-y=a,x+y=b)这种简单的形式,然后进行代换分解。而对学困生和中等生的要求应该要简单一些,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首先教会他们x2-y2、x2-4等基础解题思路,然后进行稍微复杂题型的提升。再如,对于题型(x2-4x-12)(x■2-4x+3)+36=0为进行方程计算时,对于学困生和中等生来说,需要将它分成三步进行分别计算,①令y=x2-4x;②(y-12)(y+3)+36=0;③解出y为0或者36,从而解出y=x2-4x=0和y=x2-4x=36时x的值。而对于优等生来说,应该不用代换可以直接看出的x2-4x值为0或36,从而直接解答出x的值。教师在进行题型练习时,不需要明确哪些学生做哪些题,而是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进行题目的解析时,教师应该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引导。同时,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另外,提供适当的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讨论时间,从而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相互交流与鼓励,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提升,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评估分层,促进教学相长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统一作业,统一应试,没有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得优等生对大量繁杂重复的作业感到厌倦,从而阻碍了其创新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而对于学困生来讲,由于长时间不能完成海量的作业要求,从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没有自信,对数学作业常常产生抵触的心理。长期如此,便会出现班级整体数学水平落后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分配作业任务,进行梯度考核和成绩评估,对于学困生的成绩评估可以考虑他们的课后基础练习和课堂表现以及最终的成绩,注重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评估目的主要在于激励;对于中等生,主要考核课后练习的适当变形的解题情况,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评估要求有着竞争的因素,从而推进他们不断赶超的动力;对于优等生,应该主要考核他们综合题型或较为复杂题型的解题情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对于这些学生的评估在于促进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突破常规,更加奋勇拼搏,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评估,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但同时在进行分层评估时,教师必须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做相应的评估变化,不断总结,确保分层评估不断地激励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大力倡导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数学教育模式应该有所改观,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今,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教与学的并驾齐驱之势,相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迎来教育模式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盛运华,赵宏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2]李红卫.徐时红.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教育视窗,2011(19).

[3]刘成.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战略性思考[J].上海教育科学,2012(23).

[4]杨红紫.略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初中教育学报,2012(15).

(责编 张景贤)

作者:陈敏

我国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其他学科不同,初中数学课程逻辑性更强,难度也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洞察能力,正是这一因素,导致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非常明显。与城市教学不同,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很多先进的教育方式在农村难以实施,这便导致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不均衡,学困生人数相对较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整体水平受到影响的关键因素便是学困生的逆反心理,而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社会方面、家庭方面、智力方面等。但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对该类学生的形成和特征等进行分析,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对策

引言

学困生是指学习难度大的学生,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初中数学学困生大多表现出自律能力有限、思维模式固化、学习主动意识差,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应从学困生形成原因出发,采取可行性数学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其数学兴趣,并加大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

1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点

1.1理解能力较差

此类学生分不清数学的公式、概念以及定理,尤其是难以弄懂数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等相似的概念时,学生难以分清图形本身的性质以及图形之间形状关系和位置的区别,更弄不懂深奥的图形对称方式等复杂的概念。学生一旦在作业以及考题中遇到借助该类知识解答的习题时,便束手无策。

1.2自学能力相对较差

很多农村学困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仅仅是把学习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即便自己学过的知识,也无法在作业和练习中灵活运用,有些时候学得模棱两可,并不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甚至对教材中的相关基础问题也难以解答,更无法抓住问题的难点以及重点,自学效率非常低下。

1.3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农村初中的数学学困生往往存在应付以及自卑心理,特别是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以及欺骗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屡见不鲜。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对知识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缺少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便对学习数学产生厌恶感和畏惧感。这种负面的情绪,导致学困生越来越不想学,成绩越来越差。

2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成因优化

2.1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初中生数学学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身对于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初中数学课程的参与积极性没有那么高涨,也就难以保证实际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从学生兴趣激发的维度入手,打造更加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使得学困生渐渐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高度重视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详细来讲述,其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其一,以拼图游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使用四个木棒进行各种图形的拼接,看看能够得到哪些拼图图案?;其二,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进行图形的观察,要求各个小组分别说出对应图形的特点,有的说两组对边都是平行的,有的说两组对边是相等的,有的说两组对角是相等的。这样探究交互活动,可以使得学困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融入其中,相比较一言堂,他们更喜欢通过这样探究的方式去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知识体验度是最为理想的,其能够呈现出来的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极佳的;其三,在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性质有着一定认知之后,教师会在PPT上呈现不同的四边形,选派对应的学困生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回答正确数量最多,将其评定为优胜小组,对于学困生的优秀表现进行鼓励,使得其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成就感,由此进入到更加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这样竞争的格局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好的激发,是很值得推崇的教育教学策略。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尝试着将知识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探索的权力交给学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互,设置竞争机制,这些都会成为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的重要措施,值得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不断推广。

2.2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从学生因素来分析农村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可发现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缺少质疑精神,不能在数学课堂中积极思考,大部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知识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目标不明确,长期以往,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二是注意力不集中,学困生大多自律意识薄弱,在数学教学中会出现分心、走神等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效果;三是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放弃的想法;四是学习方法不合理,数学学困生在课堂预习、课后训练环节表现不积极,只采取机械式背诵的学习方法,不能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从学校因素来看,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且教学手段落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不利于调动学生发散性思维。并且数学教学局限在课堂空间,数学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时间有限间的冲突,无法保证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针对学困生成因,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来加强教学效果。

2.3视学生的自身能力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教师通常会准备较多的练习。很多学生即便每天都在进行数学练习,但是大部分做的都是自己会的题,短板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这些练习题有时似乎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基于此,农村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练习内容。

2.4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几点: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应帮助学困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调整学习方式的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发其数学学习能动性;二是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态度作为情感要素,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完成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动机,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加强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应和学困生积极沟通,及时掌握其思想变化情况,对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实施数学教育;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间的联系,目前家庭教育普遍质量低下,因此应突出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使家长主动参与孩子成长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制定家庭教育方案。如教师可举行家长会,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加大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宣传来获得家长支持,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下,解决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难题。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本身意味着数学教育教学某个环节存在了缺陷和不足,此时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理性地看待,做好充分的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学困生转化方案。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依靠家长等方面的帮助,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际学困生转化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才能够在此环节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效能,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着清晰的认知,否则就难以保证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丽.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J].中国教师,2019(S1):40.

[2]  刘玉文.农村初中数学學困生有效转化案例分析[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12):1-3.

作者:肖赟华

上一篇:大学生教学方式心理素质论文下一篇:我国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