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班级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主要从班级文化的作用、班级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介绍班级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关键词:班级文化作用途径方法要建设班级文化,必须明确文化的概念和班级文化的概念。

第一篇:班级文化论文范文

开展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到的才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那么,让我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交流、用心去努力,使学生们真正地活动着、体验着、快乐并收获着。

【关键词】主题班会 吸引力 凝聚力

班主任工作是每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为班主任每次接收一个新班最主要的是建设一个拥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为班级的每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舞台。让学生们不断在自我实践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不断的自我思考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判断、提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真诚无私的爱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科学完善的体制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则是班主任工作产生效果的纽带和载体。

一 搞好班级活动的益处

相信每个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深刻体会,每次搞班级活动最终总会是乐了学生、苦了老师。一次班级活动从活动前的准备、组织到活动最后的总结,往往比上一堂课还要辛苦。但是,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我现在觉得,不管多累都是值得的!我们班主任要发挥整个班的集体力量,统筹协调、不怕烦、不怕累,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的活动,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学生的发展,仔细想想,活动的好处很多:

1.生动有趣的班级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学生就是这个整体中的细胞。每个单位细胞的质量将直接决定这个有机整体的质量。作为班主任当然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热爱班集体,关心集体中的每个人,而良好的班级活动正好可以促进这些品质的形成。进入三年级后,我们班每次进行班会活动,活动主题都是由学生事先确定,从会场布置到活动进程安排全部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活动中需要用的道具、奖品等,也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准备的。每次班级活动,学生们总是千方百计从家里带来用得上的东西,有的出力、有的出谋献策忙得不亦乐乎。如果遇到一些与别班的对抗性活动,比如篮球比赛,全班同学更是空前地齐心。班级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也能得到老师和集体的认可,从而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使班级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2.良好的班级活动能帮助班主任树立威信,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一个班主任能否驾驭好一个班级取决于他在班级中的威信。而威信大致可分为三类:权力威信、能力威信、情感威信。权力威信令人生畏,能力威信令人生敬,情感威信令人亲近。可见,我们班主任应该多用能力和情感威信,少用点权力威信。丰富的班级活动既可以帮助班主任树立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又可以增加班主任的亲和力,何乐而不为呢?现代社会的老师都是多面手,拥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虽然不一定样样精通,但用来启发学生还是可以的。班级多开展各种活动,既能滋润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拓展他们的思路,同时也能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也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对班主任树立威信有很大的好处。另外,在班级活动中,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关心,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都得到了加强,使学生们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得到的收获更容易让学生们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当然,不能排除活动中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地组织好每一次班级活动,不要在困难、麻烦面前却步,让我们共勉!

二 班级活动的范围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其实,班级活动也是如此。开展什么、获得什么,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甚至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

1.节庆类

利用每个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比如:9月份可以开展“感恩老师”演讲比赛;10月份可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图片展;中秋节前后,可以开展中秋联欢等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愉悦,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还能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他们心中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竞赛类

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才艺竞赛等等都可以,学生对竞赛类活动往往情有独钟。我们班级曾经开展过知识问答比赛、烹饪制作大赛,有些学生可能学习并不优秀,但在这些活动中却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之情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班级还尝试过“脑筋急转弯PK”“节约知识知多少”“防灾减灾知识抢答”等比赛,利用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天性,使他们主动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这比口头强调一百遍更有效。

3.纯娱乐类

一些简单易行的小游戏,也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内容。比如:两人三足、三人两足等渗透了合作精神的游戏;夹玻璃珠等锻炼手的灵巧性的游戏;定点投掷等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贴鼻子等趣味横生的游戏,都可以作为调节班级气氛的活动。

4.社会实践类

班集体还可以面向社会、面向他人,寻找特定的服务对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为集体、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比如:“共青团在行动”的志愿者活动、“尊师重教”学生评比等,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5.主题类

学校的德育工作、团委工作、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可以作为主题类活动的内容。活动不拘形式,有竞赛型、表演型、演讲型、辩论型、游戏型,还可以有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只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做个有心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班级活动。

三 班级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的观念要正确

任何活动都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一个契机,学生才是班级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占主导位置。我们有些老师为了班级活动能够搞得热闹些、漂亮些,有时不惜亲自代劳,事事亲力亲为,而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显得有点急功近利。一个班级活动只有让学生既锻炼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这样的活动才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2.活动的规模不在乎大小

作为班主任应该意识到活动无处不在。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另一种形式和手段而已,而这种形式和手段恰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同样是交通安全教育,苦口婆心地规劝、说理,都比不上一次专题性的图文并茂的班级活动。

3.活动的教育意义要巧妙渗透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明白地知道自己在受教育,那这样的教育就已经失去了一半成功的机会。我们应该将一切有形的教育都化为无形,“润物细无声”。为了让班级学生学会环保,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我们班级开展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资源的有限,并学会自觉节约、合理利用每一份资源。

4.活动的总结要及时

活动总结本身就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活动后没有总结是不行的,而总结不及时也是不行的。总结不及时就会丧失活动的教育时机,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教育意义。另外,认真总结也能提升活动效果。不但班主任老师需要总结,班级学生也要学会自我总结,有总结才会有提高。同时,班级活动还要有记载,每次班级活动后都要认真做好记录,不但要有文字记录,还要图文并茂,用照片记录下每个精彩的活动瞬间。记录既可以看作是总结的一方面,又可以为下次活动做积累,真可谓一举两得啊!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于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到的才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那么,让我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交流、用心去努力,使学生们真正地活动着、体验着、快乐并收获着。

参考文献

[1]黄敬宝.高校班主任助理制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5)

[2]焦春玲、杨海青、孙玉洁.现代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教学与管理,2005(8)7

[3]范崚瑱.班集体建设中的活动策略[J].教书育人,2010(34)

作者:谭怡

第二篇:建设班级文化,打造优秀班级

摘 要: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班级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主要从班级文化的作用、班级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介绍班级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 班级文化 作用 途径 方法

要建设班级文化,必须明确文化的概念和班级文化的概念。文化是历史发展中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物质的,物质的就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外在形式,相当于外壳。文化是精神的,精神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是隐性的文化,是软文化,是文化的中心。软文化包括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行为文化。硬文化可以在短期内打造出,但是软文化必须有一个形成过程,靠的是建设、创建手段。

班级文化是教室布置等硬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学生思想观念文化、学生行为文化等软文化的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硬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思想文化是核心,行为文化是归宿。

一、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是内化常规养成教育好的途径。真正有效的教育是不被学生感知的无形的教育,而不是空洞的说理和粗暴的强制。班级文化已经形成,成为一种强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约束、引导、激励着学生的行为。它的教育是无形的,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在自习课不随意说话,这是一种教育,但我们可以营造气氛,让学生不好意思在自习课说话。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刻苦学习,还可以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到不学习就愧对家长和老师。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班级文化的营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种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方式。学生的能力、智慧不是高压和管理出来的,是通过搭建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提升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班级活动越丰富,学生能力越强,个性越鲜明。比如:班级讲坛活动,学生在台上侃侃而谈,娓娓叙说,信心有了,口才有了,阅读的成功感有了,活动激励学生学会专题研究性学习。又如:班级进行岗位建设,学生就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

最后,班级文化建设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是班级凝心聚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生生之间团结的有效方式。没有团结,班级就会四分五裂,班级的整体目标、守则规范就会受到制约。在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就会和谐,学生之间的情感就会拉近,班级容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情感等都会得到发展。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阵地,是增强班级活力的源泉,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是最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手段。可以这样说:“三流班主任靠个人威严管理,二流班主任靠制度管理,一流班主任靠文化管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硬文化的建设(关于教室布置)

1.教室的布置彰显班级个性。

教室布置是班级文化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觀体现了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因此,对教室布置要提高站位。精心策划,以个性化、人性化、情感化为原则,让教室内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作用,力求彰显出班集体特色。例如,针对有点傲气且家庭情况较好的班级,可以“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为班训。刚入初一的班级,可以“我们信奉勇气、思想、智慧、信念。我们追求勤奋、勇敢、诚实、善良”为班训,并为他们诠释这些标语、图案的意思。要根据学生学段的不同,及时更换班级文化。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班训就改为“拼一回,拼一个青春无悔;搏一次,搏一个锦绣前程”。也可把学习比作登山,结合月考,以山形、日出、飞鹰为背景,以“山高人为峰”为主题,设计制作月考目标成绩榜、考前目标卡、考后成绩卡,让学生自己张贴,真正了解学习现状。

2.教室布置要师生共同完成。

班级布置不是班主任或班主任和个别学生的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布置教室应该把他们当成主人,让他们参与其中。共同制定班训、班标、班歌、标语、栏目及版面并理解它们的含义。有些班主任为了布置教室,干脆委托广告公司设计,不愿意自己动脑设计,更别说引导学生参与。这种倾向其实是为了布置教室而布置,学生并不一定喜欢。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不是给自己布置教室,而是给班级的主人——学生布置教室,学生需要的是自己的班级文化,而不是班主任的班级文化。

3.注重教室的卫生。

卫生问题看似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其实对班级面貌影响很大。干净的教室卫生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的,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是根本。平时工作中,首先要求学生不人为制造垃圾(具体做法是不带零食到教室,饮料瓶带出教室,不撕纸,不扯胶带,谁的垃圾谁负责);第二,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主动捡起来,让学生树立卫生公德意识;第三,值日生只扫讲台和公共卫生区;第四,设立卫生监督员,开展专项评比。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添砖加瓦。

4.讲究座位的排列和物品的摆放。

有的老师很注意墙壁文化栏目的设计和利用,却对课桌椅和教室的小黑板、扫帚、水桶、作业、书籍、抹布不做要求,认为是小节,有这种思想认识是建设不好班级文化的。马斯洛说:“人的心理的善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久的,我们甚至不能说它在本质上是善的,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人性才能表现为善。在恶劣的条件下,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心理的病态和丑恶行为……人实际上是有作恶和表现病态的能力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环境诱发着人的善与恶。只有在幽静洁净、整齐温馨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向上努力的氛围。一个脏乱不堪、布置简单敷衍的班级,绝不可能出现向上努力的氛围。

5.注意美学。

优美的环境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优美的教室布置给予学生美的熏陶。美雅整洁的教室不仅美化了学习环境,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更滋养了学生的灵气和正气。在教室布置过程中,一定要追求美学效果,栏目大小、形状、色彩、字体等都要和谐美观。否则,这些外表的瑕疵会影响环境的教育功能。

6.独具匠心。

真正用心的班主任,从教室布置就能体会到他的教育细节。课桌留言(贴上座右铭:自己崇拜的人,竞争对手,不良习惯的提示);放清洁用具的地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处);门口温馨提示:如果你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应该检查门窗是否关锁;黑板格言、黑板报、学生作品展示栏、班级活动剪影、图书角、盆花等都是用尽心思的。这些小事体现了班主任精细实严的工作标准。

班级硬文化不是班级文化的全部,并不是说班级硬文化搞好了,班级就一定好了。但它是班级管理的起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熏陶和影响。

(二)软文化建设

1.要明确规划好班级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富有活力、健康向上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在心中做好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接手一个新班,心中要有这个班级三年的整体目标。并且对班风、学风的要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绝不能凭着感觉走,否则是不可能带出一个优秀班级的。班级文化的一切思路和设计只是班级建设总体目标设计的一个部分。

2.注重班级制度建设。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制度是学生的言行规范,是衡量学生行为的标准,学生个性的完善正是在班级各种守则规范的影响下不断进行的。班级制度文化是为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驾护航的,建设班级文化必须重视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应包含班委会制度、班级成员应共同遵守的各项公约、班级岗位责任制度等。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保障了班级管理的有序进行。纪律的约束是让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自主管理,使每个学生在守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整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致;第二,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合理科学制定符合教育规律的班规班法;第三,必须依靠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第四,要注意突出班级目标、思想观念、素质培养、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要素;第五,班级制度必须实施多元化评价,凸显过程的动态性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沉淀班级精神。

建设班级思想文化和行为文化,师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科学健全的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保障,丰富多彩纷的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

精心组织主题班会。比如感恩父母,就可以做成一个系列。三八节“夸夸我的妈妈”,父亲节“夸夸我的爸爸”,期末“爸爸妈妈你为我骄傲吧”。比如班级寻访“美德少年”。第一次班级推选,第二次宣传,第三次“学习榜样,争做美德少年”。比如有些班主任喜欢让学生看电影和视频资料,他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育人途径,可是提前不做精心筛选,导致学生时间被浪费了,教育效果不佳。再比如“读书活动”,有些班搞一次“读书演讲比赛”,就算完成教育任务了。其实根本没有,好比刚把水加热,水还是生水,无法饮用一个道理。要想水开,必须持续加温。后续“我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落实检查”“班级读书之星评选表彰”。只有通过一个系列,活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还可以开展班主任寄语、名人名言介绍、学生励志演讲,邀请往届学生、家长、社会名人来班里给学生做报告,挖掘身边的榜样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勇前进。采用每日同伴互助互帮互学,每周小组评比,每月学法交流等策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快乐成长。初三学生升学压力大,诱惑大,思想工作便成了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为了让他们抵制诱惑,树立信心。我开展了每日每生演讲活动,把精彩的句子摘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齐诵。这样做既鼓舞了信心又振奋了士气,达到了同伴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

活动育人的好处很多: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是学生释放过剩精力的途径,能增强班级荣誉感。活动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催化劑,使学生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认可,增强自信心,对班集体充满热爱。班级活动的成功开展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内动力。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了班主任在学生中的正面形象。

4.注重评价。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仅靠教化和活动,更离不开评价引导。所以,打造班级精神,班主任必须有及时评价的意识,特别是管理表扬要多于批评职责。班主任的评价是班级最重要的舆论。学生是在激励中进步的,他们优秀的品质是在一次一次优秀的思想行为得到肯定后不断强化的。建设强大的班级精神,离不开完善及时全面的评价,特别是过程评价。

5.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做好的领导者,教师要拥有爱心和童心,他们是科学民主教育的情感基础,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班主任要俯下身来,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目标计划。班主任要支持班级活动,并尽可能参与其中。在学生茫然时,班主任要指点迷津。多鼓励少打击,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是设计师,而不是“保姆”,更不是“消防队员”。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种育心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有爱的情怀,有教育的智慧。只要我们不断尝试、总结,一定能收获文化育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建生.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J].读与写杂志,2016(01).

[2]任素芳.班级文化的德育渗透[J].成功(教育),2009(4).

作者:董玉梅

第三篇: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之魂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居灵魂地位。浓郁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品质,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本文首先确定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论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班级文化 灵魂 制度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反映了这个班级在社会组织中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班级成长的标杆。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班级的风向标,影响着班级同学的行为方式,慢慢融入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班级文化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属于班级管理中的“软件”,处于班级管理的核心地位,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

导向就像路标一样,为人们引导正确的方向。班级文化是全班学生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的与反对的、鼓励的与限制的、喜欢的与讨厌的都应方向正确并且明确,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2.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凝聚作用

凝聚就是积聚、聚合,将东西聚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能使同学们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就如这次运动会中的拔河项目,有的同学手已经红肿,但是从不喊苦、喊疼,坚持到比赛结束,这就是班级文化中的凝聚作用,这都得益于班级文化的魅力。有了班级文化,一个班级就不再是一盘散沙;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就有了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级内部的凝聚力是由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的,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我们知道,约束功能是通过制度和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尽管制度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但它的约束作用是硬性的且不全面的,而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

4.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激励作用

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班级及自己的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这往往比金钱物质激励更有效果,如理想激励,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样艰苦的岁月,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好,觉都睡不了,但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干劲和激情是空前的。这就是文化激励,一个班级文化形成了,同样也能起到这么大的激励作用。

二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1.建設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最具有持久力。一个班级要有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班级精神文化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形成,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了学生的才能,提高了交往的品质和活动的能力,培养了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风向标,班主任需要挖掘典型和榜样并加以推广,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建设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教室布置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班级文化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电视、投影等教学设施,张贴在四周墙壁上的标语,学习园地、用于评比竞赛的各种图表、班级公约和班务栏等,以及班级集体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等。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

3.建设班级目标文化

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可以让学生充满活力,有正确的方向,在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行为科学的激励理念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学生在心理上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要求,他们的这种需要若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由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在行动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所以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制订班级其他规章制度,同样也要有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4.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当代教育强调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与培养。但是,教育者如何利用、营造、调控、强化某种环境,以促使学生逐步自觉地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满,这并没有一条人人皆走得通的大道。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发展情况,构建适合自己操作样式并形成某种类型的班级建设模式。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实施者和组织者。

5.建设具有爱心的班级文化

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

6.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和要求。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一般来讲,正规制度是由学校制定的,是一种“预设性”的制度,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制约,如作息制度、考试制度、一日常规等。非正规制度根据正规制度来制定,经过师生共同针对实际思考并創造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协商性、约定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往往比学校正规制度更具有约束力和教育功能,内容也比正规制度更广泛、更丰富。这种非正规的制度,更能渗透出文化的育人功能,折射出学校文化育人的理念。各班可根据学校制度民主制定本班“班级公约”,逐步创设有自己班级特色的班训、班风、学风、评比激励、学习制度、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非正规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会使班级在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等方面都能有章可循,久而久之,就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刘仲康、司岩.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范可〕

作者:丁怡

上一篇:仪器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低俗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