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线条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用线造型是人类观察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所以,在造型艺术中线条就蕴涵着极大的魅力,它包含着诸多的审美元素与审美功用,甚至还有极明显的时代特征,剖析线条在造型艺术中的分类、美感与功用,对艺术创作就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画的线条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画的线条艺术论文 篇1:

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审美

摘 要:线条是中国画中最为概括、简练的基本造型语言。中国画的展现手段主要是线条,其不仅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而且充满了韵律感与节奏感,十分注重线条的速度、情感以及力度的表达。在中国画艺术中,线条的功能远超越于塑造形体的标准与要求,是作者表达感情、思想与意念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拟从形式美、抽象美、气韵美、韵律美这四个方面,对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审美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艺术;审美;绘画

中国的绘画历史久远,是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骨架由墨笔线条构成,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注重画的神韵与意境,既悠远深邃,又简明大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线条可谓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是搭建物象结构的主要骨架,是情感胸怀与主观意识,更是精神、品德、人格等的表现手段,属于中国绘画艺术中最扼要、最简练、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所以,本文针对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审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1 形式美

线条勾勒出的形式美是中国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与要求。线条应用不但要直中有曲、简洁流畅,而且线条组织要错落有序、疏密有致。其实,观众在欣赏中国画的过程中,通过对线条的欣赏即可感受到作者的笔力所在,即常讲的力透纸背、力能扛鼎等。[1]

国画中具有形式美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如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壁画,绘画大师通过采用刚柔并济的绘画线条,将近300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在了墙壁上,且每个人物的风格与特色各不相同。其中,三清殿内的作品《朝元图》,其生动逼真地将诸神仙形象诠释了出来,众神仙的衣饰与面部线条不但圆润流畅且富于变化,作品绘制的精致美妙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以神仙的面部绘制为例,诸神头上佩戴的金冠虽然花纹反复,但却不凌乱,面部五官不仅圆润丰盈且端正。特别是对胡须的刻画,少的胡须有几十条,多的胡须则达百余条,尽管诸神的胡须如此繁多,但却毫无相交之处,而且刻画出的胡须还能表现出自然逼真的文理。永乐宫中的古典壁画,把国画中对线条的审美完全地展示了出来,线条自身所具有的流畅飘逸神韵,则又进一步诠释出了我国画家对线条执着的艺术审美追求。

2 抽象美

在中国画的前期发展阶段,“抽象美”并不存在。“抽象美”在中国画领域中受到关注,主要从唐朝时期开始。唐代之前的绘画艺术主要以“勾线填色”的手段为主,此阶段的线条还不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意义。发展至唐朝时期,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所使用的线条,其技法之圆熟、流畅、洗练等水准已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永泰公主等一些墓葬中的壁画,其线条勾勒如行云流水般优美自如。尽管目前还难以判定当时的人们是否已经关注到“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等变化具有节奏性,或者说是意识到绘画中“线条”所具有的独立性质等,但此时期的“线条”应用不但变化多端,而且用笔的轻与重、缓与急十分明了,且是毫无疑问的客观事实。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文人画”的诞生,其有效催生了中国画中“抽象美”艺术的出现与发展。

这种独特的“抽象美”因素,按照传统称谓是“笔墨”,在中国画的“文人画”中,每位画家的抽象美或者笔墨都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例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和黄公望的绘画风格之所以有差别,主要就在于其二者的抽象美或者笔墨不同,倪瓒的笔墨疏密且清秀,黄公望的笔墨豪放且凝重,不但为世人呈现出了风格不同的优秀作品,而且直接折射出了画家本人的思想秉性与精神气质。[2]正是由于“笔墨”本身的“抽象美”,使得画作的线条进一步摆脱了“模拟”的具象美,并为中国画的“抽象美”赢得了更多的“独立性”。

3 气韵美

谢赫在著作《古画品录》中所提及的绘画“六法”中的“气韵”,在“六法”当中位居首位,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与生命。人们常把“气韵”当作一个词,但其本质意思是由两个字本身独立的意思所组成,即“气”和“韵”,这两个词都与“神”有关联,因而有神韵、神气的说法。放置于绘画艺术作品之中,兼具“神”与“形”的作品,即为有“气韵”的佳作。

线条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不但有着独特的表现力,且拥有别具一格的气韵美。线条本身的气韵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单线条的韵律与节奏和整幅画中整体线条的韵律和节奏。因此,从一定视角去看,“气韵”是发于肺腑的精神气质,如果画家缺乏情趣与激情,其绘画出来的形物必然不会生动,更不会充满“气韵”,作品也自然毫无精神。只有蕴含“气韵”的画作才会彰显出作品的灵魂与生动,也只有丰富的“气韵”才能够密切艺术和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进而才能使得作品充满真挚的感情。总而言之,作品中的“气韵”是画家自身人品与精神气质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隐藏在作品中的“气韵”,在某种意义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即是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内在灵魂,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同时,中国画中的线条之所以要有弹性、变化、跳动、灵活,其目的就是要展现出线条所具有的“韵”。对于一幅优秀的画作而言,其整个画面中的线条要有轻有重、有疏有密、乱而不乱、齐而不齐,必须彰显出整体画面的内在韵味。因此,中国画在不断的变化与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气取韵”的绘画原则。

4 韵律美

韵律主要是指绘画中的线条跟随作者自身的感情变化而产生的起伏不平的笔运。线条在画家的笔下,根据提按、转折、行动、急徐、轻重等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并进而构成线条的韵律美与节奏美。线条的粗细长短、浓淡疏密、虚实繁简、连断交错等,共同构成了绘画作品的韻律美与节奏美。

中国画中的线条艺术与中国的书法艺术同源,书法艺术中的正楷、隶书、草书都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我国的绘画艺术中。凡是著名的画家都极为注重线条的表意性与书写性,强调线条在表现方面的气质、力度、情绪与速度。[3]同时,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还具有别具一格的美韵,在整体画面中十分讲究线条的和谐与个性,即通过应用个性手法与程式化手法将抽象的、模糊的物象具体化、条理化、规律化。所以,从宏观角度去看,中国画中的线条艺术美所表现出的是高度精炼、明确、概括的变化美。例如,黄宾虹在其作品中惯于运用轻重缓急、痛快流畅、干湿浓淡以及沉重飘逸的书写形式,以此表现出线条的泼辣与阴柔、凝重与飞舞,并向世人呈现出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还有伟大画家齐白石,其追求作品线条的博大古朴与凝练深沉,能够将狂草的自如不羁、石鼓文的浑厚圆转、隶书的稚拙有趣等,灵活地应用到绘画之中,并形成齐派绘画的独韵。

总而言之,自我国绘画艺术的早期阶段开始,发展至我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阶段,线条始终都在中国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尤其是线条在中国画中的意向化应用,使得线条拥有了生动传神的作用与特质。与此同时,线条在中国画中还可以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这一特征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画的重要区别。因此,从某种层面去讲,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做到对线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丽新.如何利用学生兴趣搞好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5(01).

[2]孟秀民.抽象绘画造型语言的探索与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3]陈伟.徐悲鸿艺术特点与分期[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8).

作者:魏建明

国画的线条艺术论文 篇2:

中国画线条的艺术情感表达

摘 要:用线造型是人类观察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所以,在造型艺术中线条就蕴涵着极大的魅力,它包含着诸多的审美元素与审美功用,甚至还有极明显的时代特征,剖析线条在造型艺术中的分类、美感与功用,对艺术创作就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形式美感;情感表现;艺术程式;审美功用

线条作为这样一种原始的艺术语言,它本身就包含着多重审美因素。在艺术表现的历史演进中,线条已经具备了强弱、精细、穿插、节奏变化等形式美感,并且也具有了高度的概括力和深刻的表现力。对线条的审美认识不仅在于绘画训练中体味出它的形式美感,而且还需要依靠多方面的修养,以及在研究艺术技巧的规律中利用线条创造出形式鲜明、强烈有力、爽劲简练的画风。线条永远是塑造形体、表现体积空间,以及传达情感的最主要的明确有力的手段。这种最直接的造型语言,既能表现物象的实体结构,又能完成图形自身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一、线条的情感表达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是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的一句名言,也就是说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相反,一个画家如能驾奴线条,那么画家个人的才情、气质乃至心境都有了依托的主线。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历代绘画大师在作品中所运用的线,就可以发现,通过线条的韵味、节奏我们完全可以把握大师们的性格、气质、情绪。达·芬奇运用的线畅和明快、凝练生动,表现了对物象认识的精辟与透彻,呈感觉与理解的高度统一、自觉与自信的高度一致;伦勃朗的线条给人一种奇幻的魔力,在那沉着、凝重、飘逸、豪放的线条里,我们看到了艺术家豪迈与真情;罗丹的线可谓流畅、洗炼、极尽飞舞之妙,如轻风拂面,令人畅快;凡高的作品运用的是火一般的线条语言,狂放无羁的表达出他对周遭世界的观察与感受,他的线条如火似荼,使个性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看呀,那是一根美丽的线条!”这已往往成为公众对艺术家作品的第一反应,对一位艺术家的赞美也许莫过如此了。线条已往往被看做某一特定个人的风格与形式的等同物。线条是毫不含糊的,是从属于个人的,是真诚的,在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以及他的灵感之间,在艺术作品的初稿与成品之间,有着直接的和最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受某种艺术运动、风气,或者客户协议的干涉或影响,这种联系完全属于艺术家自己的。

用线条表达情感除了速度外,线的自身形象、体积的粗细、明度的深浅、质地的光滑与粗糙、线的长度及线组织规律的刚柔、自由与规矩,这些线条会自然地与生活中某种形象感觉相吻合,又会与人的某种情感相一致,从而表现出情感物质。如直线线强性、明晰、单纯、男性性格,几何曲线给人以充实、饱满之感觉,规则的抛物线具有速度感,水平线呈平静之感,垂直线呈高耸、严峻之感,波浪线呈动荡不安之感,“屋漏痕”、“折钗股”则是含蓄、晦涩、内在之力度。长短、曲直、粗细、疏密不等的线的不同组合,其感受又能不同。不同的线条组合就回产生不同的形式美感,从而也就显现出特定的情感功效,所以线条就是造型艺术中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二、线条的美感与时代美学特征

线条既是造型艺术中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艺术种源,渐渐形成既能表现物体的结构,又能完成图形自身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它已经在不同艺术类型中抽象出了一种固定的表现程式。而线条的艺术美感就蕴藏在这种程式的背后,如何挖掘线条的美感一直是众多艺术家探寻的目标。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提出了“合目的”原则,即在艺术作品中,“任何局部与其总的意图的适应,因为它对整体的美具有最大的意义”,“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一些很美的形式,如果运用不当也往往会显得令人厌恶”,换言之,线条在艺术作品中不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它从属于整个作品的表现目的,作品具有了整體的审美意义,局部的线条才有了相对的美学价值。一般而言,这种论述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艺术种类和艺术派别中线条就可以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以中国画为例,以线立骨,一线界破虚空,流万象之美于笔墨之间,在抒情与写意的过程中,线始终受到形式法则的约束。中国画的线必须是以笔墨来体现的,它体现的是一种东方艺术的境界,是在历史的积淀中,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笔墨表现程式,这种程式中的用线,与意象化的造型,平面化的构图,交融相映的墨彩共同构成了东方艺术的程式之美。其魅力就在于线条虽不能如实地表现明暗、色彩的丰富变化,却能表现这些变幻不定的表象背后所隐蔽的本质性东西———“骨”。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最主要特征。唐代王维曾说线是“肇自然之性”,也就是不用五色丹青,而直接用线和留白把握“自然之性”的本体。另一方面,线条也是中国画落实意象的最佳造型手段,如果离开了线,造型就无法成立。

形是被具有形式规定的线来界定,只有在线准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形准,线型相渗才能传达意味。在中国画中线条的抒情性这种主观性表现功能最为淋漓畅快。画家们已经逐步可以通过笔的轻重、缓急、顿挫等固定程式以及节奏和韵律细腻地传达出自身的情感、意趣、韵味等。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由于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线条具有独特的抽象意味,甚至可以完全脱离画面中的内容,而对线本身进行独立的欣赏,它所传达的已不单是一种造型手段,更多的是隐藏在线背后的独特时代气息和人文情怀。人类最初的洞窟艺术,开始时画的是轮廓线,以后才填入简单的线条和纹彩。十九世纪,线条的在造型艺术中开始走向多元,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追寻的是线条的表现特质;二十世纪以后西方的艺术家开始更多的利用直线造型,从毕加索到康定斯基;从米罗到蒙德里安,艺术家们开始大量利用直线来解构对象世界,这种爱好的原因,有着一个从寻找对于对象世界的稳定的视觉反映到对于对象的视觉分解,再到直接用色块表现一种音乐性抽象的变化过程。诸如时装的线条、流线型的线条、产品的线条,这些线条都表现了变化着的速度,跨越的距离,这些特征都可以通过我们在生活随处可见的线条来一一解读,因为线条就是中国画的命脉!

参考文献:

[1]早期中国画线条的造象倾向,吉文明,林洪,成功(教育) ,2007-08-15

[2]浅论中国画“线”的表现性,李丹,大舞台(双月号) ,2009-08-20

[3]绘画语言中线的应用,戴艳萍,文艺研究 2008-09-10

作者简介:崔国男(1961-11-20),朝鲜族,工作单位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崔国男

国画的线条艺术论文 篇3:

浅谈中国画中的线条艺术

【摘    要】线条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元素和灵魂,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骨骼,用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干湿浓淡等手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形象,它不仅表现对事物的形、质、空间,同时还是画家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觉、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国画  线条艺术  线条作用

许久以来,画家们不断努力改善创新体悟和实践,不断认识线与造型的关系,到现在线条形式已经变得极为成熟,蕴含了形色、气韵、神情的强大表现力和浓厚的生命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殊的审美价值。

一、线条的演变及其重要性

(一)线条的历史

在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最原始的绘画形式都是以线的方式存在的,就像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用粗壮而简单的线条勾画出野马、野牛、鹿等原始动物。石器时代是中国艺术的起源与萌芽时期,后来先秦的时候,人物肖像画成了主流,战国时期留下了《人物御龙图》,秦汉时期又出现了宫殿壁画、工艺装饰画等;南北朝不仅继承了汉代绘画的优点,而且在这基础上更加成熟。从而美术作品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创造形式,在这个时期,中国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出现了,他们是第一批以绘画才能著称的画家;其中顾恺之是最著名的。再后来是隋唐五代,他们的绘画主流是道释人物画和人物画,是成就辉煌的时刻。宋代则是百家争鸣,各个画派开创出来。线条在绘画的历史中可谓逐渐走向成熟。

(二)中国画线条的发展

1.传统绘画中的线条。早期的中国画,最典型的用线造型的《人物御龙图》和《龙凤人物图》是现存最古老的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流畅挺拔的线条为主要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画以线造型的基础。

①传统中国画的线条特征。传统中国画中,基本手段就是线条造型,画家们用线条的千变万化来表现事物的差异,然而心境的不同则能表现出一个事物的不同形象。《画史清载》中说:“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而形似时或有失,细观之,六法兼备,有不可言语文字形容者”。画家们利用对线条的各种调整,使其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产生具有个性的画面语言。就是通过不一样的手法、笔法,画出顿挫有致、轻重缓急、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等不同感觉的线条,来表现事物和抒发感情。

②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中国画中的线条艺术和书法中的线条艺术紧密相连。其中谢赫的“骨法用笔”就是中国画对线条的基本要求。“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齐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这就可以看出中国画和书法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画的用笔和書法是一样的,都是用的毛笔。西方画中则是不同的,书法中的笔、墨、纸、砚在中国画中是通用的。

中国画和书法中的线条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明清以来的画家们大多数主张“先言笔法,再论墨气”。比如元代赵孟頫在《枯木竹石画卷》中说到过:“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是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说的是“书画同源”。以前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记录,只是后来逐渐演变成汉字,但是两者始终是相互影响的。

③线条的装饰性。西方绘画艺术的线条主要是塑造形体,而中国画中的线条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投入。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好多都是用线条作为陶器上面的装饰纹样。还有中国壁画的成就,画家们用简练流畅的线条刻画了很多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

④线条与情感。西方国家的线条更大作用与塑造形体,而中国画的线条它不仅仅作用于形体,更重要的作用是它能表达画家的思想语言。一条运行的线条,可以通过粗细、虚实、顿挫等来表现画家的喜怒哀乐。《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这本书中,宗白华说道“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美妙的形式秘密。”“通过结构的疏密,点面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2.近现绘画线条的情况。中国画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就线条而说,唐宋以后的差别比较明显,然而文人画的兴起对中国画线条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到了近代,创新更是源源不断,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中国画线条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当代画家吴冠中的作品,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莹润含蓄的墨色通过平面分割的西方现代构成主义表现出画面的美感。然而创新固然是好的,但是还是要先把传统的学透彻,才能够去创新。不然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线条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

中国画的种类很多,形式风格有很多,有人物、山水、花鸟之分;从表现形式来分,有写意、工笔、没骨之分;从技法上又有水墨、线描、淡彩、泼墨、青绿等。而且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皴、勾、点、染等形式来表现黑白灰、干湿、浓淡、疏密等。

单从工笔人物画上来看,工笔人物首先就是用线塑造形体;利用线与线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表达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古代画家在人物的衣纹的刻画方向上发明了线描十八法,对以后人物画的发展影响极大,吴道子因其在用线上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吴带当风”。线条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家精神思想的载体。能够看出来,线条不仅是人物画的基本元素,而且还是拥有灵魂性的元素。

二、线条理论的研究简述

“六法论”是中国古代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最早出现在南朝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有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自南朝起,到现在六法一直被运用,而且自己不断充实发展,成为了中国绘画理论最具稳定性、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六法论”的观点依次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指的是画家塑造的形象和一幅画整体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骨法用笔”其实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人内在的性格,和画面上人物的骨相表现出来的气质。“应物象形”就是说的画家描绘在纸上的要与所表达的对象形似。“随类赋彩”说的是颜色,就是事物颜色的相似度。“经营位置”就是画面的构图。“传移模写”指的是临摹作品。可见,六法在最早提出了审美标准。

三、中国画线条的作用与体现

(一)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线是最古老的造型语言,线条艺术最基本的表现特征是其表现手法、组织形式、结构美感。线条既是最简单而且也最具有难度的手法,它对形体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既简单概括了事物。又不失其神态。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和水墨,所以线条艺术与笔和水墨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国画家利用毛笔的特性,画出顿挫有致、轻重缓急、富有感染力的线条。线条就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和西方画线条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都是靠线塑造、传达等,但西方画家更讲究物质的真实性,侧重于物质的质感、空间感。而中国画更讲究用线条体现出画家再画这一条线的意境,表现出不一样的质感,往往都出了对物质最真实的心灵感觉。以意用笔,笔到意到,笔落形出神现。作为中国画的基本元素,线条本身具有一种审美趣味,一种美感。

(二)线条是中国画表达思想、意念、情感的重要手段

中国画的线条能表达画家思想、情感、意念。画家们往往将线作为心灵感觉的律动和精神意蕴的表征。画家通过对线的特殊画法来进行陈述感悟自然书写和心灵幻想。其精髓在于“以形寫神”、“形神兼备”,所以中国画家通过笔墨线条来表现事物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的高度统一、融合为一体的画面。郑板桥画竹的时候做到了心中有竹,在画的时候用线条的长短粗细、强弱轻重、曲直虚实塑造出来心中对于竹子的感觉,发挥出其自己对物象的感受和理解,去表现出竹子的质感、神态;使画出来的线条融合了自身当时感受竹子的意境、情感。然而,中国画的线成了画家“写胸中逸气”、袒露情感、倾诉心灵、表达画家才气和修养的独特形式。

四、结论

中国画以自身独特的艺术,在整个世界美术史中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画讲究笔墨情趣,追求诗情画意,而线条变幻的独特表现力则是中国画的精髓,是画面的骨架和支柱,同时也是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伴随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不断变化的审美观;中国画线条靠着每个画家不同的思想、意境、手法、个性特点和吸收各个时代的有益的营养,从而形成了富有民族性的线条之美。

作者:刘俊梅

上一篇:剖析网络价值观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