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下网络工程论文

2022-07-03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给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周口师范学院具体情况,提出五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其他地方本科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才培养下网络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人才培养下网络工程论文 篇1:

新工科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

[摘           要]  新工科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性强、适用范围广,需要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由于网络工程专业适应的范围广,既可以是计算机体系方面,也可以是网络工程设计和实施方面,还可以是软件算法方面,而且都要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作为广西地区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依托大湾区IT行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在新工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双证制”架构下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双证制”为核心进行教学模块设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培养符合新工科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新工科;双证制;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一、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工科要求人才专业知识全面,专业技能强,理论知识丰富,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无法顺应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信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IT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智能信息的网络传输设计和施工,需要大量网络工程方面的人才,因此,培养适应新工科形势的网络工程合格人才,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现状

(一)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偏向于计算机网络体系方面,理论知识太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与企业的需求相差较远。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内,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都还在不断摸索和探讨。因此,不同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变化,无法体现各自的培养特色和依托行业,从而导致培养出的网络工程方向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要求,造成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二)培养体系不合理

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环节,每个环节不能輕易变动,也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专业课程。然而,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时刻在变化,相关专业课程也需要随时调整变化,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是专业技术随着IT行业的知识经常更新替换,随着新工科不断发展,需要经常增加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替换老旧的专业课程,而且要和企业相结合,增加实践方面的验证和探索,但是传统的培养体系则无法适应这一特征,需要进行调整。

(三)实践环境和师资力量缺乏

网络工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实验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大多数高校依旧注重理论方面的培养,在实践能力培养上明显不足,建设的实验室也偏向传统的硬件或软件实验环境,缺乏网络综合性实训室,缺乏网络工程设计实验室,缺乏网络工程实施实验室,不能根据实际的网络场景和需求,来开展网络方面的工程实践和教学。

网络工程的实践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应用型高校的师资并不具备网络行业或企业的从业经历,缺乏实际的网络开发和实践经验,尤其是缺乏大型的网络设计和施工经验,因此培养的学生也就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同时网络工程的师资队伍培养也需要和企业紧密联系,进行双方的深入合作,共同进行项目开发和学生实践生产。

总的来说,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环境和师资力量要求高,需要投入较多,师资需要从头培养,或者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

三、“双证制”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以“双证制”为核心

“双证制”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本科毕业学历证书和网络方面的某一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获得网络专业的从业资格。

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将企业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加强所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设计

在“双证制”培养模式下,要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即对行业中一些认可度较高的网络工程职业证书考试所考的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然后对照传统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从而得到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将网络工程专业所有的课程均对照相应的职业证书进行内容改造、扩充和更新,并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率,得出一套初步的“双证制”课程体系。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要求、网络工程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标准及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调整,可最终形成一套与行业技术人员素质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的基于“双证制”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三)课程模块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在“双证制”模式下,对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概括为:懂网、建网、管网和用网能力四个方面,网络行业现有的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也基本可以按照考核懂网、建网、管网和用网四种能力将这些资格证书进行分类。因此,以培养这四个方面能力为目标,可以将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四个模块,组织对应的课程群,并在每个模块中推荐学生参加一到两门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图2所示。

(四)实践教学工程化

在构建基于“双证制”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引入本地网络工程行业内的企业。

从分析行业内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到总结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把课程内容的分解融合到课程群体系的建设中,让企业全程参与其中,通過主动将教学目标向企业感兴趣的方向倾斜,激发企业参与到办学中的积极性,进而从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培养和实践性科研合作两个方面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建设具有实效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五)毕业设计产品化

最后一年是在企业完成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工作,分成网络设计、网络实施、网络应用、算法设计等方向,让学生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岗位进行专业实习,结合工作岗位,选择实际产品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达到毕业设计产品化,体现网络工程专业“懂网、建网、管网、用网”四个特点,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六)师资队伍双师化

基于“双证制”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重要特色,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把行业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实用技术吸纳进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需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来共同完成,要进行校企双方的互相学习和不断探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验证实验和工程设计的融合等多个方面内容。

专业教师必须首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能解决实际工程中应用问题的状态。通过鼓励教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引进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网络工程经验的工程师,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团队中的比例,打造一支“双师型”特色的教学团队。

四、结论

网络工程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型专业,尤其是新工科的形势下,要突出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构建以“双证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网络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消化吸收到人才培养模式中,设计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块,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和毕业设计,将人才培养进行工程实践化,并从多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提出新工科形势下的一种适合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向。

参考文献:

[1]VaidyaNitin.ECE/CS438CommunicationNetworks[EB/OL].http://courses.engr.illinois.edu/cs438/index.html.2012-7-15.

[2]JudithC.OpenandFlexibleLearninginVocationalEducationand

Training[J].Routledge,2012.

[3]高守平,张雯雰,陆武魁.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1).

[4]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5]陈丽芳,王云,樊秋红.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改革[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102-105.

[6]赵成,陈通.“双证制”的含义与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编辑 郭小琴

作者:朱昌洪 柯捷

人才培养下网络工程论文 篇2: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给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周口师范学院具体情况,提出五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其他地方本科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实践能力;人才培养;差异化教育

近日教育部宣布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这表明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好考,但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残酷。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经费不是很充分,博士引进越来越困难,高层次人才短缺[1],学生资源素质不是很好,各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这种“内忧外患”情况下,如何在大学四年培养好学生,使得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出路,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工科专业,目前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是作为地方本科高校,该专业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不健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笔者以周口师范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如何在各种资源比较紧张情况下进行人才模式的改革创新[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1 存在的问题

周口师范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高校,201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学校也一直积极为技术型人才培养而努力,做了各种改革规划设计。网络工程专业是2007年获批的工科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逐步上升,就业率稳步提高,但是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共性的问题。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一所省属地方二本高校,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别比较大。虽然入学成绩不代表四年后学生的成就,但是在课程讲授、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教师需要差异化对待,因材施教,照顾各个方面。

(2)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作为一个新工科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由于受条件限制,缺乏相应的实践环境,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一些课程例如Linux、组网技术、路由技术等学生可以在模拟软件[3]上进行,但亲自到企业实习锻炼的情况不多。

(3)双师型教师较少

随着学校转型发展,学科梯队建设,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博士和硕士。这些人才在申请国家级项目和发表高水平论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经验欠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这些人才多是研究型教师,重理论,实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这些人才也没有做过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网络软件,不了解社会需求和工程项目的开发执行过程,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应用不大。

(4)就业市场需求多变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就业市场需求也变化多端。2015年最热最好就业的是UI技术,2016年是IOS,2017年是大数据开发,2018年是Python开发+人工智能。而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网络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比较小,一般1个企事业单位招聘也就是1-2个人,进行网络设计和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编程开发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执行一般以四年为1个周期,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高校也不可能把最新最受欢迎的技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所以一个客观现实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社会需求有差距,而且也无法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格进行师资力量配置。

2 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1)网络工程专业就业存在地域差异

网络工程专业自从2001年首次被教育部批准以来,在全国400多所高校都有开设。从北上广的一些985、211高校到像周口师范学院这样的地方高校每年都有毕业生。地方本科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在学校名气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

(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具有多样性

地方高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对专业的认可度以及兴趣也不一样,就业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根据对周口师范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多年的观察,大致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本专业内就业,这些学生去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计算机相关工作。这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具有创新精神,不怕吃苦。这部分占到全体学生的60%左右。第二类是考取研究生,这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愿望,知识掌握较好,愿意研究生毕业后再就业。这部分学生占到15%左右。第三类考取教师资格证,从事中学数学、物理的教学工作。这部分学生女生较多,占到20%左右。第四类是考取公务员或者一些高校的辅导员,这部分学生占到5%左右。还有个别的学生出国留学,或者自谋职业等。就业需求的多样性,对学生教育和培养也需采用多种模式进行。

(3)网络工程专业对口较窄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在就业市场上应用面比较窄,不如软件开发类的人才需要量大。每年都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4万人左右进入就业市场,地方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大法,应该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及时修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笔者认为要加强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例如C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些都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应该加大学时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夯实就业基础。因为每年的就业市场人才需要变化不定,而网络工程专业就业对口窄,满足不了大量人才,这些毕业生不能紧紧盯住专业对口,只要是計算机类工作,工作待遇合适都要积极应聘,扩大就业面。在大中城市中,计算机类工作需求量最大的是各级各类程序员,所以在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大编程基础的学习。

(2)强化动手能力,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与985、211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但是基本专业素养要加强,扎实做好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加大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差异化培养人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生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以及就业选择的多样性,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要体现多样化,在教育教学上要因材施教,在实践实训、动手能力培养上要体现差异性。

(4)加强校外实习,提高就业能力

信息技术就业市场变化多样,每年人才需求都不一样。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校外实习工作,了解市场需要,强化能力训练,提高就业能力。在做好打牢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与一些实训公司结合,增加综合素质,积极应聘,提高就业率。

3 具体实施措施

周口师范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建设,更加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风建设为基础、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开放实验室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率。具体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1)采取学历文凭+专业认证+工程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与思科网院、华为网院联合进行,在课程上进行置换。例如在ITE、路由技术、组网技术、网络综合实训等课程采用思科的原版中英文双语教材。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考取思科、华为资格认证证书以及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取网络工程师。目前有多名学生考取CCNA、CCNP证书。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学历文凭,还拥有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因材施教,差异化培育人才

推行“3+1”人才分类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树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个性化。根据专业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根据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在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开设了“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机”两个方向,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创造条件。

(3)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4],坚持四个不断线。一是程序设计不断线。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基本功,加强程序设计类课程使学生具有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能力;二是实践教学不断线。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了对实践条件的建设。三是数学不断线。在前四个学期中,每学期均安排一定量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四是外语不断线。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通过专业外语和双语教学课程继续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4))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企事业单位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大一学生专业感知、大二学生专业考察、大三学生专业见习、大四学生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新路径。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采取学校投入、企业捐赠、校企共建等多种途径,与郑州智游、云和数据、西普教育等企业合作,建成了IOS开发校企共建实训室、UI/PHP开发校企共建实训室、“实验吧”在线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周口师范学院云路课堂,完善和拓展了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同培养,是学生在专业内就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这些基地对就业市场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需求很熟悉,知道哪些技术需求量大而且能够获得高薪。这对地方本科高校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5)强化学科竞赛,提高竞争力

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采取导师制,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竞争力。目前,周口师范学院参与的学科竞赛有ACM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等。通过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已经在一些比赛中获得了重要奖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能力发展,培养了知识兴趣,增加了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本文主要对地方本科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周口师范学院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议,这对其他地方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作聪,曲明鑫.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4-7.

[2]张光亚.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5):175-176.

[3]胡罡,逄德明,彭立宏,蔡志平,徐明. Net Magic平台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8(6):24-28.

[4]潘梅森.網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90-191.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王迤冉 陈闯闯

人才培养下网络工程论文 篇3: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围绕百色学院网络工程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新工程人才培养为导向,主动对接网络工程人才需求,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新工科;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工程实践

自2017年2月以来,国家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全力探索工程教育的中国特色模式,全力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新工科下人才培养要求对地方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百色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新工科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措施。

一、目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还未满足新工科建设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专业前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定位、建设目标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如何结合新工科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定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规格设计、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尚未很好的开展。

(2)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度有待提高。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已建立了若干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机制,但在具体落实工作上还需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需更进一步加强。

(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偏少。很多专任教师都是毕业就进入高校做老师,缺乏行业背景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不足。虽然我校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面,但校外教师数量还不够多,参与度还不够高。教师的能力不能满足新工程的培养要求,与企业脱钩,最终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在就业导向的压力下,学校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导致总学时减少,但通识课程学时增加,专业课程学时被大大压缩。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不够显著,指导学生或学生自主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践的能力还偏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效性有待加强。学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弱的问题。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随着高校扩招、高考改革后,我校录取到的新生质量相对比以前,存在基础较差,学习方式不适应,自控能力弱,心理素质差,上课精力不够集中,作业、实验不能按时完成,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创新平台选修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专业资格认证获取学分,但效果不理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学习中来才能体现教学改革、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价值。

二、新工科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

新工科要求课程体系建设应在系统性、交叉性及应用型等方面有所突破。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应深化和校外企业的合作,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员参与,充分了解企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需求,优化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结构。其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施深度校企的机制。实践性强的课程、前沿技术的课程可以交由企业工程师授课,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

(二)转变教育理念,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执行者,针对我校专业教师存在的问题,可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等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2)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产业化项目研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实际参与网络工程相关企业的项目,解决教师能力和企业需求脱轨的问题。(3)鼓励教师参加华为、微软等行业认证考试,鼓励教师参加企业课程的培训,通过行业认证考试和培训提高的实践能力。(4)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充实网络工程教师队伍。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新工程人才培养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落实专业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实驗、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合理、规范有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互补充,各类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有序合理开展,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四)深化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针对我校目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可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的纪律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学生出勤考核和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并作为程考核的重要依据。(2)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围绕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创建优良学风为核心,逐步积淀本专业优良的学风基础,建立较为健全的学风建设制度。(3)引导新生从进校起爱学习、会学习、学有成效,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4)完善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奖励制度,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生科技竞赛,做到以赛促学。

三、总结

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百色学院为例,总结了目前网络工程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学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

[2]张婕,陈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16.

[3]徐巧枝.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1):8487.

[4]胡元闯,张波,王凤领,陈冠萍.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7):148149.

作者简介:谭军(1979),男,汉族,广西合浦人,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作者:谭军

上一篇:DSP设备通信管理论文下一篇: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