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量体系下软件工程论文

2022-04-22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当前国内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指导,她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该文结合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通过专业认证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养质量体系下软件工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培养质量体系下软件工程论文 篇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如何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各高校关注的话题之一。黄淮学院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质保体系,文章以省级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学生学习和毕业设计4个方面探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亟需大批高层次、国际化、工程型实用人才。作为地方高校,如何为本地区软件行业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专业首当其冲。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201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文章主要从培养方案质量保障、课程质量保障、学生学习质量保障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4个方面介绍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1 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反映生产现场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行业企业专家的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充分体现知识体系的深度论证、充分体现产学合作教育理念。

(1)转变观念,开展思想大讨论。软件工程专业全体教师(包括基础课教师)广泛深度参与,紧紧围绕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的要求,以《黄淮学院关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精神为指导,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中,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坚持创新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深入到企业,充分吸纳行业专家意见,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走访往届毕业生,了解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最需要学习什么,到兄弟院校借鉴学习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措施,制定适合黄淮学院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再聘请本专业的教育专家,邀请行业专家和往届优秀毕业生,共同参与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调研、论证、修订,形成具有黄淮学院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的“3+1”培养模式和“4+4”知识能力课程体系。

(3)学院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调整的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把人才培养方案提交学院教学与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验收会,评审专家从修订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及修订依据、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

2 课程质量保障

大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源于课程,提高课程质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制定理论教学工作规范和实践教学工作规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文件齐全,教学过程规范,开课有计划,授课有大纲,调整有程序,过程有监控,质量有保证。

(1)每门课程都组建有职称结构合理的课程组,并指定1~2名主讲教师,任课教师的培养和选用制定有相应的监控和保障措施和方法。明确每门课程在整体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选、提炼、充实和重组,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进而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和师资队伍与相应实验环境的建设及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使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院制定严格的教学任务分配管理方案,教学任务书下达流程如图1所示。专业带头人依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并提交学院学术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后,教研室主任把所管理的课程交由各课程组教师选报。最终通过教师公开试讲、说课等多种形式,由学术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分,择优选用,确保任课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3 学生学习过程保障

(1)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释疑解惑的课程资源最小化原则,时间资源最小化和信息量最大化是任何一个授课过程永恒追求的目标,用最少的时间资源去完成对每一种教学过程,每一项内容的释疑解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能力不同,对课程教学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课程组主讲教师负责组织成员集体备课,充分考虑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共同研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讲义、制作课件、建设网络课程等工作,其中讲义中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和技巧、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业思考题(检测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等,无论哪位教师授课,每节课都按统一标准要求,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是很好的质量保障,同时课程负责人要综合考虑信息技术企业的需求和核心知识模块的调整,知识体系的更新由课程负责人跟踪和修改。

(2)学生学习过程质量保障。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相应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学生作业管理条例及考试管理条例,保证学生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生活。在学生作业管理中要求任课教师每周至少布置一次理论作业,作业批改情况每次都要有记录,每次实验教师给出明确的任务,实验完成后及时验收并总结点评本次实验结果,学生必须提交实验报告和程序源代码。严肃课堂纪律。采用注重过程评价的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满分为100分,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出勤10%,作业10%,实验20%。对于实践课时比例较大的课程经讨论后可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比例。

(3)注重日常教学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学运行情况,初期检查教学安排是否合理,如教师、学生上课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准备情况等。中期检查采取多种形式从教师、学生、辅导员等不同层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包括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法、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实验教学是否规范,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期末检查的重点为考试管理,试卷要有试做和审批,考试结束要有总结。

4 毕业设计质量保障

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院领导结合工作需要,成立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主管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学术骨干、教学秘书等人员组成,组长由分管教学或毕业设计工作的院领导担任。

(1)把好选题开题第一关。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向学生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及毕业设计题目数据库(题目可自选)供学生进行选择,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学生的指导教师。第一轮选题结束,由负责毕业设计的教务员汇总,并提交学术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学生填写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并提交。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选题,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填写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任务书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初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严格监控毕业设计过程。要求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指导学生收集或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及时解答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毕业设计结果进行检查。根据中期检查结果,大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不好,鉴于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忙于找工作或实习,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开展毕业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外出学生必须回校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要求指导教师加强对回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院还努力为毕业生创造毕业设计所需要条件,对于少数没有电脑的学生,由学院集中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

(3)严格毕业设计答辩程序。指导教师按任务书要求,验收学生的设计成果,包括审阅设计文档,应用系统的测试运行。教师给出修改意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修改,指导教师审查修改后的设计成果,填写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审阅评价表,并提交答辩组(不能提交到其本人所在的答辩组)参加答辩。

答辩组秘书收集并提交本组的毕业设计成果,评审教师对其评审的毕业论文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评阅教师审阅评价表,评审通过后学生即可参加答辩。答辩组负责填写本科毕业设计答辩记录表和本科毕业设计答辩评分表。若学生的答辩不能通过则由学院组织二次答辩,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由于措施得力,监控保障到位,2013年的应届毕业设计无论是设计的软件成果,还是提交的各类文档资料,从格式到内容都进行认真审查,可以说2013届毕业生完成的设计成果在整体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其中由2013届毕业生设计的“星软安全中心”是以最小的系统资源开销,带来全面、实用的安全防护,其毕业设计成果受到金山毒霸公司欣赏,已被该公司安排于产品研发部工作。另一位学生设计的“基于Android平台飞行器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成果,被香港某玩具公司以8.5万元的价格买走。

5 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几年来,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点。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指导下,通过扎实地建设工作,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青青·宁波大红鹰学院应用性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2012(4):141.

[2]段银田。大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应源于课程[J].计算机教育,2006(8):32-34.

[3]陈卫东.高校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2-24.

(编辑:赵廓)

作者:汪洋 张飞

培养质量体系下软件工程论文 篇2:

工程认证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究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当前国内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指导,她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该文结合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通过专业认证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with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ZHANG Hong, ZHANG Zhi-qiang, CHENG Fu-chao

(School of Infr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 China )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 工程認证背景

《华盛顿协议》于1989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的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年初接受了转正考察。燕山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代表国家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考察的观摩单位。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

2 工程认证的核心思想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三个核心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是我国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准绳,是不断提升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1]。

2.1 产出为导向

工程认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学到能够找到好工作的本领。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时候就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办学特色:该培养什么的学生;学生毕业能够找什么样的工作;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是先定位这两点产出,然后才根据这两个产出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国以前是传统的学科为导向,通过学科整体体系来制定课程体系,这样的结果就是全国相同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出来,这些学生都没有核心竞争力,与企业需求脱节[2]。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注重需求,该需求包括国家、社会、行业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只有符合这样的目标才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2.2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型中,教师教学、学生听讲,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通常整堂课程都是教师在台上卖力的讲解、使劲灌输,学生在台下按照自己的意识学习,其结果是学生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完后觉得费了很大周折,学生还是不懂,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基于工程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处处考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强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学习,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引入工程认证,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性,这样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内驱力,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参与者,引导者。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密切结合,师生以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要深入互动,以达到互进的程度。另外,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与课外的紧密结合[3]。

2.3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健全“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其中,评价是指按照相关手段和标准,及时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检验达成度的完成情况,在判断学生毕业要求达成标准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具有相应的权重,如果在计算达成度的过程中,某个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那该环节评价为不合格。基于此项判断,及时反馈到该课程的授课老师,了解教学过程,及时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到和掌握知识。

3 软件工程专业改革措施

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软件企业发展需要的,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及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

3.1 突出应用型为产出的培养理念

本专业以面向产业的工程化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科研、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元立体式创新人才生态培养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学生通过大一暑假两周概念实训,强化C语言编程能力;大二暑假两周技能实训,提升每个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大三暑假三周综合实训,巩固软件开发能力,为即将开始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专业实施“1+2+3”校企深度融合课程改革,即在专业课程中遴选8-10门课程,每一门课程至少两位教师(在校教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协作完成教学,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考核方式(项目答辩、小组讨论、期末测试、实验报告等)。通过三种实训、多种课程改革、院级“春蕾计划”立项等,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水平。

3.2 积极探索课程与培养目标关系

为了实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实践,力争让课程最接近培养学生应用型技能。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充分调研企业需求、学长反馈、在读学生调研等,积极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第七学期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系统开发实战水平,我们在课程安排中,通过“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等四个环节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完整软件工程开发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实际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开发能力,同时对于提升学生文献查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极大地满足了人才培养要求和符合学生毕业要求。

3.3健全评价体系和方法

为保障教学质量管理有序开展,学校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构建了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对各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监控与保障。该体系包括质量目标、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评价反馈、条件保障五大组成系统。

(1)质量目标系统:该系统由教育教学计划、方案、规范、守则等组成,体现学校水平及定位。本系统质量目标明确,标准具体完备,做到原则标准、规范标准、量化标准相统一。

(2)教学组织系统:该系统实行职能部处与院系相结合的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模式,组织健全,运转有力。其中:教学运行机构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转。按照学校规定,校、院系的第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专设“质量与评估办公室”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工作,保证评价反馈系统正常运行。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系)两级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有效监督作用。

(3)管理制度系統:该系统为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我校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流程规范,执行严格。

(4)评价反馈系统:该系统构建多层次评价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做到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相统一,评价判断的客观公正性和有效性相统一,为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5)条件保障系统:该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经费管理、设施装备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等,是本科教学的基本资源保障,能够根据监控系统反馈的信息,合理调剂配置资源,保障教学质量体系有效运转。在本体系中,以目标系统为方向,评价反馈系统为核心,管理系统为指导,组织系统保运转,保障系统提供全面资源配置,五大子系统形成闭环,做到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监督得力、有效运行,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本体系充分发挥了“质量监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作用,最终落脚在建设上,通过体系的良性循环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该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通过五大系统的运转形成学校整体层面上质量保证框架,把质量保证落到实处。

3.4 结果反馈

学校建立了由书记、校长→分管校长→职能部处→院系的分级管理组织架构,实行三级管理(校、院、系)、两级督导(校、院),学校、院系、教师三级保障的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严格执行结果反馈度提供了保证。

在每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课程达成毕业要求评价过程中,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根据评价依据,如实统计分析并填写“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和“课程达成度评价表”,上述文件资料作为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和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记录存档。同时,通过发放份数不低于毕业生总人数20%的企业问卷调查表、毕业5年学生调查表,联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专业发展成效

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在课程改革步履不停,先后开展“1+2+3”教学课程改革、C语言翻转课堂、《C语言综合项目开发实战》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 目立项等工作,相关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申报并立项校级教改课题10余项。专业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编著教材教参总计14部,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2项。

得益于扎实的工程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软件服务外包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57项,省级竞赛奖励74项。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先后有数十名学生就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国内知名IT企业,数名学生考取西南交通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日本县立广岛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

5 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分之一为工科专业,工科专业建设水平直接代表和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坚持贯彻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按照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培养出具有创新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 谢玲,陆坤,迟宗正.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 实验室科学, 2017,20(4):232-235.

[3] 谢承旺, 胡庆辉. 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7.38(6):26-28.

作者:张洪 张志强 程付超

培养质量体系下软件工程论文 篇3:

软件工程专业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摘要: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定位决定了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必须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文章分析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拓展建设途径,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对双师队伍建设可借鉴的思路。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近年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跃居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产业的发展对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作为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的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近年来紧紧围绕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紧扣产业办专业,牵手企业促学业,强化职业促就业,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更好地发展软件工程专业,总结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特色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软件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应用型本科专业办学定位,黄淮学院提出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则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基础的条件是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即“双师型”教师队伍。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建设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领域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为实现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软件产业是国家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发展的7大支柱产业之一。由于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既懂软件工程技术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必备条件。

2 软件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系统工程,黄淮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学科国际视野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软件专业的特点、发展和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1 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通过在教师节等重要时间或场合表彰“双师型”优秀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宣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办法,促进全校重视专业技能、尊重技能型人才良好氛围的形成,鼓励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并在福利待遇、晋升晋级等涉及其切实利益的工作中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学校文件明确规定,在职称评审、骨干教师选拔等方面,“双师型”‘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各院系要优先安排“双师型”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发、教材编写等工作。

2.2 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2.2.1 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近年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采取系列措施,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是立足校内,在学院领导的协调、组织下,通过为青年教师设立“导师”,让名优教师和专业教师、实训教师结成互助小组,利用传、帮、带、导等手段,促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二是根据软件工程的专业和学科特点,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目前已先后选派36位教师到苏州国际科技园、IBM无锡公司、万商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北京中锐咨华科技有限公司、Oracle公司等单位挂职锻炼或实岗培训。不仅如此,为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学术前沿,学院先后遴选8位教师到英国、德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进行课程进修或访问。三是创造实践条件,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双师型”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操作,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学院不仅建立和完善了模拟室、实验室,还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科技一条街等硬件环境将企业引进校园、把项目引进校园,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在校内实现对接,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2.2.2 创设条件,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

高等学校引进教师一般有较高的门槛限制,如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这些限制条件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利,因为软件工程人才看中的是动手能力而不是学历学位。因此,学院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招聘了一些虽然学历职称不达标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还丰富了专业教学案例与实训项目,取得较好效果。此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聘请校内外经验丰富的知名教师、教授担任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聘请资深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工程实用性课程的教学;聘请国外专家教授讲授专业课程。现已聘请外籍教师3名,聘请企业教师12名,建设了一支“专职、兼职、企业、外教”多元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

2.2.3 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

软件工程相关企业是新技术应用的先驱践行者,具有实践优势,同时它也是软件人才的最终使用者,最清楚软件人才需求规格,学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双师培育机制。

(1)通过项目合作提升双师教师的实践能力。根据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开发的需要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选择部分教师与软件企业人员共同开发项目,在合作中感受企业工作环境、管理模式以及项目运作流程,掌握新的工程技术和方法,积累实践经验。

(2)通过互相置换促进校企双方人员的优势互补。为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的稳定性,让教师能够深度嵌入项目设计与开发,通过校企双方人员互相顶岗,让企业员工担任部分教学工作,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形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此外,通过和国内知名的IT技术培训企业,如蓝桥、IBM、Oracle合作,采用课程置换的方式引进其先进的教学和课程体系,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促进“双师型”教师快速成长。

(3)通过订单式联合培养锻炼“双师型”教师队伍。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很好锻炼。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训项目、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训练流程、考核方式,共同参与教学指导等人才培养过程,教师可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和变化,企业人员则能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这对“双师型”教师而言是很好的锻炼过程。

2.3 健全“双师型”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软件行业具有技术进步快、产品更新快、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特点,随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开发平台在生产一线不断涌现,软件专业教师也必须加快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培养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职后培养,才能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所以,学院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职后培训体系,规定“双师型”教师每3年内必须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至少3~6个月,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积极开展形式各样的培训工作,将短期实习培训和长期学习相结合,持续提升双师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

2.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为更好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管理,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学院为创设良好的用人环境,努力提高“双师型”师资的校内地位,使“双师型”教师具有聘任优先权,并在评选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时,注意向具备“双师”素质的人员倾斜。其次,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双师教师的激励,如规定教师在外参加“双师型”资格培训期间享受在校工作教师同等的津贴待遇;教师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后,学校给予奖励,对从企业聘请的工程师给予课时报酬等。再次,为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学院还对其进行激励考核,如院系每学期都要不定期进行学生评教和教师评课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解决,同时学院还以此为基础对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根据考核等级建立奖惩制度,规定优秀人员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中具有优先权并上浮20%的课时酬金,对考核不合格或连续2次考核基本合格的人员给予警告甚至转岗淘汰的处罚,并减发课时费。

3 对下一步软件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继续加大高层次双师人才的引进力度

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地理区位的影响,办学经费、工资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再加上学校编制紧缺、高水平学科专业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和软件行业薪资水平较高等综合影响,软件工程专业高层次的双师人才还比较欠缺。目前,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还需要加强,因此下一步软件工程专业应进一步争取学校和政府的支持,不仅要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福利待遇,还要积极改善专业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广纳贤才,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3.2 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最近几年,学院采取获证奖励、下企业补贴等激励方式,迅速培养了一批具有“双师”资计成果受到金山毒霸公司欣赏,已被该公司安排于产品研发部工作。另一位学生设计的“基于Android平台飞行器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成果,被香港某玩具公司以8.5万元的价格买走。

5 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几年来,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点。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指导下,通过扎实地建设工作,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青青·宁波大红鹰学院应用性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2012(4):141.

[2]段银田。大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应源于课程[J].计算机教育,2006(8):32-34.

[3]陈卫东.高校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2-24.

(编辑:赵廓)

作者:姚汝贤

上一篇: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管理论文下一篇:少年刑事诉讼制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