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顺序,使教师对教学时间拥有了更多的支配方式,这对于需要更多实践操作的药物分析学课程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教改思路。本研究针对药物分析学实用性强的特点,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在实践中构建了一整套药物分析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1:

基于3P模式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特点出发,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归纳为输入(Preparation)、过程(Process)、产出(Product)三个环节(简称3P),以ISO9000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提出了“质量保障设计四项原则”,构建了基于3P的可持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订了相应的质量保障规章制度,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我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面迈上了新台阶,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ISO9000

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外高等学校已经提出了许多质量保障体系,例如,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保障体系;基于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基于结果的质量保障体系等。但是,这些质量保障体系在处理严格管理与创新机制、知识传授与能力评价、学习成绩与创新精神等关系方面存在不足。也有高校引入了ISO9000标准评价教学质量,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加拿、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有一些高等学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形成可操作的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没有将ISO9000标准体系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有机地转化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本文不仅将ISO9000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评价,而且在如何评价学生创新精神等教学质量方面研究了新的方法。

一、基于3P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原理及设计原则

教学质量不仅包括教师“教”的质量,还有学生“学”的质量。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教学的质量观,任何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要有质量观为先导。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应该根据各自的办学历史、条件、定位和服务面向来确定质量观,并决定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方向。

1.3P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原理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归纳为:输入、过程、产出三个环节。

输入(Preparation)包括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教学经费投入以及生源质量等教学情景因素和学生个体因素等。

过程(Process)指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增值过程,这种过程的不断循环构成了教学的连续运行。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等环节构建质量改进的质量环,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产出(Product)是指学生的培养结果,其衡量标准是各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输入、过程、产出三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相互制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使影响各个环节质量的全部因素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并有通畅的信息反馈,如图1所示。

基于3P模式的可持续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三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又有其各自的功能、内容及监控点。具体为:

(1)输入质量保障子系统

功能:根据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创新人才质量观为先导,优化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并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教师投入;录取高质量的优秀学生。

监控点:教学经费、教学条件(实验基础建设、教室、多媒体设备、师资等)、各类课程的遴选机制,以及人才选拔机制。

(2)教学过程质量保障子系统

功能:根据本科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机制,规范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各种渠道信息畅通,并持续改进。

内容:①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等。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考试、实验等。③教学管理:成绩、学籍、注册、教室分配等。④教学条件: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设施等。监控点:理、工、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秩序、教务管理等。

(3)输出质量保障子系统

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质量标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内容:①毕业要求:学习成绩、实践与创新能力等。②社会反馈:就业与创业教育、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

2.质量保障体系设计原则

在实施的层面上,提出了适合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四项原则”:

(1)坚守崇高使命、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关注焦点:大学的崇高使命就是缔造一流人才。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必须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考核。同时也要倾听和收集学生对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满足并力争超越学生的期望。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核心:保障教学质量要从教学过程各环节入手,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核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根据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求,确定教学质量观测点,进行系统管理和监控。

(3)构建多渠道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决策机制、以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为永恒主题: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应根据质量管理的需求,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多渠道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有效决策,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4)根据教学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契合度构建多样化质量标准,以熔铸特色风范为目标:由于研究型大学设有许多学科(专业),各自具有特殊培养的要求,不能用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价。要根据各学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制定多样化的质量标准,并熔铸自身的特色风范。

二、基于3P模式的可持续教学质量保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关注焦点、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实践表明,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往往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而促进个性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学校根据“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通过建立灵活的选专业与选课制度,给学生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的条件与机会,学生在学完一年级基础课后,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目前,各届约有12%的学生实现了转专业。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学校实行主辅修制,陆续开设了12个辅修专业,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

2.以过程管理为核心,建立教学运行秩序的监控体系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机制和自上而下循环反复、多渠道的质量监控机制。学校负责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制定制度和政策来规范教学工作。学院在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系(专业)是主要的力量。将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务管理和教学条件建设四个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再构建若干重要环节,并在每一环节上设置监控点,对监控点进行监控及信息反馈、分析与处理,由此构建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如图2所示。

3.以持续改进为永恒主题,构建多渠道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决策机制

目前第三代“交互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受到高等学校的广泛关注。它认为教学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教学事实认识、体验和教学价值观的判断活动,进行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交往过程和双向建构过程。我们按照“交互一发展”的要求,建立了多渠道收集信息和“四维评价”(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信息分析决策机制,针对教学环节,设计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等质量评价指标。根据课程类型,分别设计了多媒体授课评价表和普通授课评价表。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分别设计了学生、教学督导专家、学校领导评价表。由此,以多渠道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决策为基础,以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针和评价指标为引导,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员参与的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

4.熔铸特色风范,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研究型大学拥有优质的科研资源和一批知名教授的优势,因材施教,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003年,我校提出“2+4+X”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在本科一、二年级按一级学科培养,主要进行以人文、社会、自然科学重要基础教育为主,同时加强思想、道德、行为、健康等方面的教育。“4”是指将本科三、四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和训练与硕士生两年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x”是指博士生培养阶段。实践证明,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比一般的普通大学生明显提高。

三、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促进输入、过程和产出质量稳步提升

1.输入(Preparation)质量保障效果

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布局。学校结合国家经济发展,依托力学学科基础,新办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与结构分析专业;结合药学学科和化学工程学科的优势条件,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针对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新办了材料物理等专业。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先后设置了哲学、法学、社会学和艺术设计等专业。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有利于学校专业布局和学科建设的需求。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学校坚持“基础厚”的办学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制订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形成了研究型大学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实践训练类课程相衔接的本科课程体系。学校投入数百万元专项经费建设精品课程,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拥有63门陕西省精品课程和26门国家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教学水平提高。

2.教学过程(Process)保障效果

(1)深入研究,完备典章,按章执法,规范过程

近五年来,新制定和修订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办法)60多项,规范了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调整、教师请假等审批手续,维护了教学的严肃性,稳定了教学秩序;制定了《课程考核办法》,坚持考题盲审制度,保证试题质量。强化教学过程控制,2003年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文件,2008年再次修订,坚持奖惩分明,几年来,教学事故明显减少,教学秩序更加规范。

(2)改革教学方式,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

①坚持开展授课竞赛。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教师授课竞赛,每次历时一年,内容包括普通授课、双语教学与多媒体授课等,并将授课竞赛作为年轻教师必须参加的培训环节。通过此活动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提升教学整体水平。

②规范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手段,但也同时带来许多问题,教务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多媒体教学规范》,对课件制做、课堂互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同时开展课件制作的技术辅导、多媒体讲座及示范课程,确保第一课堂教学质量。

③实施“差异课酬”。为了激励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与课酬标准实施办法》,教学质量的评价来自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管理人员评价,对不同教学质量的教师采用差异课时酬金,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3)完善和优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收集与分析决策效率

完善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了网上实验教学平台、论文指导平台。可以完成实验课程管理、实验内容编辑、实验仪器查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功能,也改进了学生评教手段和网上评教系统,具有时时评教的功能。

3.产出(Product)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化的概念,要从不同的角度、用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来衡量。用近年来的三组量大面广的数据反映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几年来,在保持课程考试要求相同的条件下,学生课程考试不及格率逐步降低。例如,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到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大学一年级学生不及格率分别是20.85%,18.35%,17.96%,15.15%,不及格率稳步下降。

(2)国家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提高。2006届、2007届、2008届学生四级通过率分别为96.93%,97.72%和98.48%。

(3)近年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始终占70%左右,全校90%左右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于导师课题,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工业设计专业03级学生全部结合企业项目进行毕业设计,19人的3项毕业设计结果被德国、荷兰、印度等国的企业直接采用,仅2006年就申请12项外观设计专利。

(4)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创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2008年我校有7支代表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中3个队获一等奖,3个队获二等奖,创历年参赛最好成绩。学生机器人队第三次代表中国参加在印度普纳举办的2008ROBOCON国际大赛,成功卫冕冠军。学生航模队在第五届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取得1kg电动组团体和个人两项冠军。在被称为“建筑专业学生奥林匹克”的第23届uLA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有1组参赛作品夺得第一名。

我校构建了基于输入—过程—产出的3P模式的全方位、立体化、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的指导思想下,将过程管理与创新人才质量观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构成监督—反馈—改进—发展—再监督的监控系统,实现了各教学环节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的全程控制。

[资助课题: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以学习教育过程为中心(LBC)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2]程光旭|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3]程光旭.知名高水平大学精英教育探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

[4]程光旭,李云.综合与集成——当代科学技术方法及教育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

[责任编辑:文和平]

作者:程光旭 邱 捷 张 萍 杨 鹏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2:

基于翻转课堂的药物分析学教学设计

摘 要: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顺序,使教师对教学时间拥有了更多的支配方式,这对于需要更多实践操作的药物分析学课程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教改思路。本研究针对药物分析学实用性强的特点,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在实践中构建了一整套药物分析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药物分析学;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概念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anm)和阿伦·萨姆斯(Aaron Sams)在2007年首次提出的[1],其理念及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2],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将传统学习过程进行翻转的新型教学方式[3],也有学者把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称为“流程的变革”[4],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是知识传授过程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深入。近年来,翻转课堂逐步受到了全球教育者的关注,被加拿大《The Globe and Mail》称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5]。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一以贯之的灌输相同的知识,再在课后做大量的练习。这样既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也不能保证课后大量练习所达到的知识内化的效果。而在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顺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学生被赋予了更大的选择权,在教室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与教育的传递,而知识的内化过程放在教室内与教师、同学们一起进行[6],因此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其强调以学为主,教学相长,而这正是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内涵所在。

二、药物分析学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药物分析学在药学专业中是一门实用性和普适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视理解和实际操作的学科。在对药学分析技能的掌握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书面内容的吸收,更要深入的探求知识的应用和对书面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应用时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理解吸收理论知识,并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应用。

而对药物分析学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仍然是灌输式教学。老师作为知识传播主体进行单方面授课,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只是按照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进行单向传授,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很少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测评也是重视学期期末评价,相对轻视过程评价。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层面,并没有对药物分析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工具性进行深刻的挖掘,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正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的新方式。通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顺序的翻转,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着重对知识内化及实验操作的培养。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翻转课堂更适用于对药物分析学这种应用型的学科的学习。所以,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研究生药物分析学选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对于改善药学专业研究生药物分析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培养药学专业的实用型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药物分析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一)药物分析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药物分析学是一门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学科,这类实验性的学科恰好可以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共享的优势,将学习资料、教学视频资源分享给学生,学生在课下学习这些资料,掌握药物分析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师则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强化,并带领他们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由于知识的学习过程已经在课前完成,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有了更多的支配方式,通过结合学科需要和学生课前学习的反馈情况,设计出贴合需要的课堂活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理念、学科思维、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药物分析的翻转课堂中,教学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环节。课前自主學习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课程基础和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如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等,当学生的学习遇到障碍时,可以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与同学老师交流等方式进行解决。第二部分是课堂互动环节,老师根据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有针对性的设计出贴合实际需要的课堂互动活动,如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然后将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汇报。通过这些活动,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动手能力和其他必要的科研素质。最后,教师根据整堂课的情况,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梳理整个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真正吸收。

(二)药物分析学科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关键问题

1. 如何保证课下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将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过程放到课下,那么如何保证学生深入学习的效果,而不仅仅是浅尝辄止的“预习”,这不仅是药物分析学科需要考虑的,也是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问题。Jonathan Bergamn,翻转课堂的创始人之一,曾经想过使用科技手段,如追踪URL地址等,后面他们采用了检查学生笔记等方式,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7]。我们知道,虽然课堂提问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办法,但是其技术手段的强制追踪,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为了避免产生“猫捉老鼠”的现象,其并不能作为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监督的主要方式。就教学模式本身而言,“诱导”永远比“约束”有效的多,要保证课前学习有所期望的效果产生,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兴趣将视频观看下去。因此,对视频录制的制作和形式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课件制作要流畅精美,播放渠道简便;(2)视频中的知识结构和要点要层次分明,简单直接,对于知识网络,要用表格图表的方式在视频中展现出来,时长控制在五分钟左右,易于接受;(3)提高课前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如测试题目的反馈,学生之间的监督和讨论,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手段。通过这些必要的举措,加深学生的参与感和求知意识,从而促进课前自主学习的效率。

2. 如何有效的对课堂时间进行安排

翻转课堂之所以被广大教育研究者接受,是由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翻转而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效率的提升。如果说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学习基础,那么课堂上的知识内化环节则是翻转课堂真正的核心[8]。对于药物分析这门应用型学科来说,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这是需要考虑的重点,而学生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老师的引导和协助。翻转课堂把知识学习放到前面,课上加强师生交流和学生互助,同时加强实验操作部分和实验设计部分等实际应用,让教师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可以通过采取各种必要的策略来完成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内化。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需要注意两点内容:第一就是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对很多新鲜事物已经没有年幼时的好奇心,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个群体的所思所想。我们从这一点入手,着重讲述知识的职业应用和社会应用,并在课堂设计时,多加入实践因素,比如科研案例分析、分组设计实验等,先调动学生的兴趣,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再去进一步的完成知识内化。第二,要关注对集体活动不适应的群体。在我们的翻转课堂实践中,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在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忽略这个群体的话,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不能够得到保障。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积极鼓励他们战胜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在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也要从旁指导,给予意见和建议,并实时的对发现的问题予以解答。

四、药物分析学科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具体实现

(一)课下部分——教学资源分享与管理平台的建设

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得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国外已经有TED公开课、可汗学院等多个优秀的线上教育平台,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线上教育平台及资源很少见,对药物分析学的在线教育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能够找到零星的资源,也不能完全符合每个教师各自的教学思路。因此,按照自己的思路,结合学科特点,自制教学视频是药物分析学教学翻转课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教育者而言,操作视频编辑软件并不是其擅长的事情。因此如何简便高效的录制视频,是限制翻转课堂在教育者中推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上文提到,由于课下自主学习是没有被约束的,所以视频的趣味性是保证学生课下学习的动力之一。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可以从动画、背景音乐、旁白语言的设计等方面入手,可是过多的增加这些元素,势必会增加视频的制作难度。我们对现有视频制作的形式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了录屏类视频制作,即教师利用熟悉的PPT进行讲解,视频一边播放PPT,一边用旁白的声音把要点进行分析。这种视频制作形式的好处是:(1)几乎每个大学学科教研室都有现成的教学用PPT,这些PPT不仅是教研室多年教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教师最熟悉的教学工具,讲解PPT并录屏,对教师们来说,熟悉度高,难度小;(2)PowerPoint本身也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制作软件,可以直接通过更换背景图片、增加色彩和动画等形式,使视频具有趣味性;(3)录屏类视频的制作中,有很多简便易行的软件可以利用,比如PowerCam、Adobepresenter,这类软件是以教师习惯应用的PPT为基础,安在软件界面上生成功能菜单,教师可以在自己熟悉的PPT界面上录制解说,添加动画和字幕,生成导航,制作测试题等,从而完成教学视频的编辑制作,十分方便[9]。

视频完成后,需要把它们上传到一个特定的网络空间里面,方便学生下载和观看。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发了自己的视频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观看视频后,应配套习题进行所学知识的练习,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其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督促他们更高效的进行学习。而为了更好的达到督促学习的效果,习题应是开放性的,因为开放性习题,更能诱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学视频。

(二)课堂部分——知识的升华和深化

药物分析学在大学的药学教学中是一門实用性和普适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视理解和实际操作的科学。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情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从而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上、日常科研中常发现的问题。同时,翻转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协作性学习,在沟通、解决问题的气氛下,形成学习小组,结成学习伙伴,共同学习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个体变成以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研究小组的一份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思考能力,还可以强调小组间的团结互助,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科研素质。

在我们设计的药物分析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课堂活动有三种: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即教师给一个实验课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思路及具体步骤,然后课堂汇报;案例分析即教师准备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案例,组织大家一起进行学习,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最后汇报;实验操作即教师给出一个成熟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锻炼其具体的实验操作能力。

对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考核,经典的方式是采用闭卷考试加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这两种考试方式相互结合,总体评判学生在药物分析学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但是,由于试卷承载的知识量有限,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判难以全面,在现在的大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着考前突击、考后忘却的现象。我们在此次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将药物分析学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小组综合汇报的形式为考核的主要形式,由教师给出科研题目,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给出实验方案,然后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结束后,再集中对于整个实验的成果进行汇报,教师根据整个过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第二部分,即平时表现,如学生课下视频观看后的提出问题的数量,提出问题的深度、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表現的活跃程度等,通过这两方面的打分进行比例加权,得出学生考试总得分,这样既能保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和激励,也能更大程度上模拟药物分析学在科研中的应用场景,直接考核学生的学以致用、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能力。

五、结束语

翻转课堂之所以有优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地方,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对课堂活动具有更多的支配时间和更多的支配方式。而作为授课者,教师根据自己对这门科学的理解,结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易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翻转课堂"的探索者,把参加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也纳入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范畴,由于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如何选择和开展最有效的课堂活动,成了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3]。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不应该有一个既定的教育模式,而是随着课程要求、科目特点,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参照其他翻转课堂的实践者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的课程安排。同时,翻转课堂也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去解决每个实践者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怎样提升学生课前学习效率,怎样最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怎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实践、思考。

翻转课堂本身,被称作“破坏式创新”,所以作为一名药物分析学课程教师,翻转课堂在药物分析学应用中的模式创新上要大胆去想,敢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出发点,去探索未来教学的新方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和分享渠道增多。不得不说,翻转课堂,在21世纪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中,给予了教育工作者正确的思考方向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论翻转课堂的价值[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4(11):7-7.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4]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5]Wilson S G. The Flipped Class A Metho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an Undergraduate Statistics Course[J].Teaching of Psychology,2013,40(3):193-199.

[6]张萍,DING Lin,张文硕.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1):46-55.

[7]李洪芹,刘海珊,吴健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33-34.

[8]Graham R. Parslow. Commentary: The Khan academy and the day-night flipped classroom[J].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2012,40(5):337-8.

[9]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J].图书馆杂志,2013(4):87-90.

作者:余鹏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3:

从职业发展角度谈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从各专业的职业发展角度看,英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而熟知专业英语词汇和语句的意义却成了当务之急。由于高职学校特点及现有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英语能力相对不足,急需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识别能力。

【关键词】职业发展 高职英语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 2015年教学质量工程之教学研究项目:以服务于药学类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高职应用英语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编号:2015jyxm534。

一、突出情感化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增强高职生的自信心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及叛逆倾向,更渴望情感上的认同和理解。英语课堂除了学习语言知识外,还能培养责任心,学会交际技巧,具备自我评价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了解自己。所以,忽略了情感教育的课堂,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信心不足,消极的焦虑都会阻止语言信息的输入,影响语言的习得,阻碍学生的职业发展。Brown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教育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消极的情感妨碍语言学习,而积极的情感促进语言学习。从情感上赢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而且有助于师生间良好的关系。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老师,才可能从行动上主动配合,增强他们学习的意愿。

如何关注教育对象的情感或心理状态成为文化课堂的必然思考。首先,鼓励学生倾诉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让他们了解每个外语学习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坦然接受外语学习焦虑的事实。并且经常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降低英语课堂的焦虑;其次,减少学生个体间的过度竞争,推行合作性学习。高职生在过去的学业竞争中已经被烙上“不成功者”的印记,如果仍用竞争的手段激发其斗志,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教师需尽可能地推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利用语言的工具性特征,促使其内在动机转化。大多数的高职生认为,没有英语等级证书,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说明工具性动机在英语学习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过多地烙上了功利的色彩,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学生展示学好英语的诸多好处,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外语环境,使学生不断体验和感受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让英语学习融合到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效结合。

二、启用个性化教育,尊重个体差异,推动职业发展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对每个人而言,作用方式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就是“个性发展”。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丰富的环境与指导,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能力将所有的智能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课堂能以最大程度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首先就承认不同的人之间其才能不是相同的而是有差异的和多种多样的,而教育结果的差异性不是由于教育对象的智商高低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对教学对象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这种引导与启发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芬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他们职业教育主要采用个性化课表、选修制,学分制,走班制等方式实践个性化教育模式促进其职业发展。学校根据学生选课设置课程,学校根据课程需求聘请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学校学生课表个性化,人手一张。教师固定,学生走班,除了每天早上15 分钟与导师见面,学生始终是在流动,每个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生动活泼地学习。在班级人数设定上,一般不超过25 人,语言类课程严格控制在18 人以下,还可以根据需要按程度编班,分成好班和普通班,程度特别低的学生10 人编成小班,对残疾学生则实施个别教育。针对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情况,各专业的最后一学年在专业英语学习上可以采取类似西方国家的形式,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个性特点以及入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个性化课堂是现代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兴趣、潜能、发展进度、学习方式等都有重大差异,所以倡导实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高职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确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可增加课堂教学的柔性和灵活性,采用“对症下药”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个性化课堂要求我们在确切了解学生特长和爱好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课程,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的需求。同一堂课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按基本能力、研究能力、发展能力进行教学。基本能力面向全体教学对象,强调操作能力或实践能力;研究能力面向大部分教学对象,强调对实例进行有效地分析与研究;发展能力则坚持“讨论式”的授课方法,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实现技能与学生发展的双赢目标,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渗透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国际视野,拓展职业眼光

中西文化的交融加剧了中国的文化多元格局,更凸显了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多元文化教育是以教育中存在多元文化为出发点,依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帮助其形成对待自身文化及多元文化的能力。多元文化渗透的课堂不仅仅是强调知识的掌握,更是对课堂文化的诠释,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就多元文化的根源来讲,源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将学生个体融入学生群体就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课堂理应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建构过程、平等的教学,以及社会机构的认可。这四个方面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氛围、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阐明整个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科概念、原则和原理融入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学科隐性文化观对知识建构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把不同的学习风格看成一种优势,利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把因文化差异发生的冲突转化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的良机,鼓励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建构一个欣赏文化差异、合作的学习共同体。

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过于强调理论与技能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各类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渗透,使得课堂本身所特有的文化魅力未能从不同纬度被发掘。课堂教学既需要传递显性知识,挖掘隐含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也很必要,能从不同纬度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高职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普遍不高,一方面,与学生缺乏外语环境的接触机会有关,另一方面,与教育培养目标的导向也有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积淀着该语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领悟语言文化的内涵,接受语言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文化追求。一直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侧重于教考试内容,很难兼顾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少涉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了解甚少, 形成了交流障碍。所以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点的同时, 向学生展示语言文化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迎合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心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比如,你可以给学生提供语音纯正的语言输入,包括名人演讲,VOA、BBC 新闻,欣赏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原汁原味的原版电影,使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魅力和无穷的美感。你也可以时常向学生介绍些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俗语、习语、俚语等的学习来了解英语国家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你在让学生阅读文章同时,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课外阅读。比如一些经典的短篇小说、剧本等,通过生动丰富的材料了解外国文化。还可以通过创造类似的模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摆脱母语的干扰,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眼界。

总之,就造成学生职业发展问题的原因而言,内部因素主要源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学生从一踏进校园开始就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根本无暇发展个性只能疲于应付共性的培养,可以说现行的教育体制类似于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每个学生作为一个产品被毫无差异地放在这一生产流水线上进行加工。显然,这种“生产”模式所造就的学生非常机械的。所以,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有效的课堂文化,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雷蒙德.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

作者:岳婧

上一篇:人才培养下网络工程论文下一篇:基于基因工程的水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