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模式分析论文

2022-04-20

我国广播电视业的资本运营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媒体财政来源和管理体制的变化来看,国家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投入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1978年改革之前的全额拨款,至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差额拨款,再至90年代中期开始的自收自支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资本运营模式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资本运营模式分析论文 篇1:

民营资本运营的障碍及对策探讨

[摘要] 资本运营就是要通过对资本的运作,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增值和取得最大的收益。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日益发展壮大,民营资本的运营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民营资本的运营模式,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民营资本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民营资本运营障碍对策

我国民营经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壮大的,许多企业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已经发展成为大型的企业集团,已经从“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的地位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极大地丰富、繁荣了我国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活力。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资本必将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民营资本运营概述

1.资本运营概述

资本运营就是要通过对资本的运作,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增值和取得最大的收益。资本运营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涵盖整个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既包括证券、产权、金融,也包括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因此,我们可以将资本运营界定为一种通过对资本的使用价值的运用,在对资本作最有效的使用的基础上,包括直接对于资本的消费和利用资本的各种形态的变化,为着实现资本盈利的最大化而开展的活动。

2.民营资本运营的模式分析

民营资本运营模式主要分为金融资本运营和产权资本运营两大类:金融资本运营是指企业以金融资本(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本运营活动。它一般不涉及企业的厂房、原材料、设备等具体实物的运作,自身不参加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只是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或者期货合约来进行资本的运作。产权资本运营的对象是产权,其经营的方式是产权交易。通过产权交易,可以使企业资本得到集中或分散,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间接带来收益。产权资本运营强调企业的经营资源不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还应通过兼并、收购、租赁、托管等具体運营方式运作资本,使企业实现资本扩张,获得资本的最大增值。

二、民营资本运营存在的障碍分析

1.市场障碍分析

企业资本运营有赖于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资本市场是指一年期以上的各种资金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证券市场,也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非证券化的产权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使股权债权顺利交易成为可能。但是,作为体制转轨时期的新兴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功能发挥,同时也阻碍了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存在各种违规违法、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的活动,导致资本市场难以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也难以发挥市场力量对企业效益评价和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作用。同时,资本市场的风险更多地体现为系统风险,表现为股价齐涨齐跌,更多地受政策、消息左右,而能体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非系统风险则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资本无法向回报率高的公司流动。

2.体制障碍分析

当前,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说,资本运营的外部融资环境十分严峻: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增长阶段,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始终是各种社会资源(包括资金)的主要使用者,使得民营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难度较大。民营企业之所以很难从外部渠道筹措到并购所需资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倾斜以及证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排斥。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更具有隐瞒真实信息的偏好,民营企业资产规模普遍偏小,提出贷款申请时很难寻求到满足银行要求的抵押物或担保单位,以上原因导致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放贷采取消极推托态度,严重的制约了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行为。

3.自身障碍分析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内在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同时由于资本运营在我国刚刚起步,计划经济模式以及僵化的传统理论还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致使民营企业在资本运营的战略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些误区的广泛存在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障碍。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建立起科学的治理结构,使银行对其融资以扩大生产的能力表示怀疑。事实上,很多银行正是因为民营企业在管理上表现出的随意性而终止了与其继续合作。另外,许多民营企业忽视资本效益原则,片面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大,不注重企业内部的产业关联,盲目并购其他企业,热衷于建立巨型企业,而对整合中小企业,组成企业团队缺乏兴趣。结果企业的资本运营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相反却使企业步入困境。

三、改善民营资本运营的对策探讨

1.构建金融支持体系

构建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民营企业担保体系。我国民营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要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建立和完善一套高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其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要不断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担保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担保基金的管理、监督;要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使担保基金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能更有效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个方面,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在直接融资渠道上,要进一步放松管制,赋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平等市场主体资格进入股市融资,允许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其他融资凭证融资,以改变目前民营企业过度依赖银行的状况。但是民营企业一般而言知名度较低,其发行的债券很难得到踊跃的认购,可以通过民营企业基金为其提供担保来解决。为了增强民营企业债券和股票的流动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套柜台交易系统,以便债券和股票的转让、流通。

2.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政府应积极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的投资与退出机制,摸索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基金管理模式及运作方式,以提升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合理安排风险投资中政府投资与民营投资的功能定位,协调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关系,使政府投资对民营投资起到引导和补充作用,从而鼓励民营投资的积极性。从长远看,民营资本应该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政府资金可以通过某些行业风险投资的成功运营起到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市场的作用。

其次,要以风险投资的市场需要为导向,探索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从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看,应该探索实行有限合伙公司制和风险投资基金制度;从风险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看,应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投资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投资家的独特才能是风险投资运营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不能囿于传统产业经营的思路,应该实行股票期权等新的收益分配方式。

例如,在温州兴盛多年的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风险投资的雏形状态。由于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角度,不愿意向创业初期的企业发放贷款,民间借贷则自发性地承担了支持创业投资的职能。而国家十部委2006年11月联手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无疑在温州创业投资者们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随着风险投资机制的逐步健全,温州很多企业目前已经从房地产、煤炭行业中撤出了资本。由于风险投资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因此很多温州企业通过建立基金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方式开始从事风险投资活动。

3.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1)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发展的规模和发挥的作用己经显现,股票市场发展速度迅猛,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国进一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其他票据市场并突破所有制界限,放宽限制,支持民营企业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借壳上市与捆绑上市。

(2)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壁垒,放宽对民营资本的产业准入。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给予同等待遇,逐步取消某些产业的国有垄断。一些产业、领域国有垄断的存在,妨碍了民营资本的进入,应该对一些贏利水平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尽快放开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包括基础设施及一些公共事业,如通讯、交通和金融等领域,也要减少对民营资本投资的限制。

(3)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我国目前产权单一落后,民营企业不论大小,大多数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企业难以上规模。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全国规模的企业购并市场,产权交易信息不畅,交易成本上升,市场效率下降。我们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培养、建立产权交易中介机构,促进多种所有制性质的资本有序、合理地流动。

四、结束语

资本运营这个己被西方广泛采用的企业运作模式,愈来愈受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关注。因为它将造就的是经济巨人、企业王国和亿万富翁。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己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而且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另外,加大经济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将会为民营企业提供资本运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邓波: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 2004, (02)

[2]惠一哲刘存绪:民营企业资本经营的风险防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3]张敏陈会芳: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 (02)

[4]陈慧义张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04)

[5]陈群平: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作者:蓝叶瑾

资本运营模式分析论文 篇2:

我国广播电视业资本运营的核心问题与优化策略

我国广播电视业的资本运营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媒体财政来源和管理体制的变化来看,国家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投入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1978年改革之前的全额拨款,至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差额拨款,再至90 年代中期开始的自收自支的过程。这一阶段也揭示了从把广播电视视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到将市场机制引入广播电视运营领域的进程。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资本运营能力,在融资渠道上,原先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早已经被打破,银企合作、吸收业外资本以及迂回进入高端资本市场的资本运营方式都已经出现,多渠道融资给广播电视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投资方向上,除了传媒业传统的业务经营外,多元产业经营已经成为广播电视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WTO带来了国际传媒业的竞争,在这新的变革和压力下,广播电视业通过资本运营迅速增强壮大,显得愈加迫切和必要。

孙正一等在《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中,认为“所谓资本运营,是一种经营手段。从宏观的角度讲,经济体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都可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具有体制培育、资金融通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而体制落后、资金缺乏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正是我国广播电视业面临的问题。借助资本市场, 通过资本运营, 可以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为传媒产业化提供支持。但由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起步晚,市场尚不完善等原因,还存在着体制、政策、观念、区域、利益和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障碍。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资本运营的核心问题

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以块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开始实行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方针,实行上级广播电视部门和同级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以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为主的体制,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所谓条块,“条”是纵向管理,即中央、省、市、县的电视机构归对应的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管理,强调的是“归口管理”;“块”是横向管理,指的是省级以及省级以下各级政府对同级所属广播电视机构实施直接领导,强调的是横向的“属地管理”。同时,就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而言,从国家层面讲,党的中央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内容和舆论导向,广电总局负责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管理,外宣办负责对外宣传和网络宣传管理,文化部负责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互联网、电信等通信网络的建立和行政管理。各省、市、县也大致参照上述模式按行政区划多头管理,分别在各自区域内办台。

“四级办电视”的方针一改之前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把“广开财源、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广播电视工作改革的方针之一,使中国电视业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21世纪的10年,这种传统的“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地方级广播电视台形成限定在特定区域内发展的运营思路,只想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与市场接轨的资本运营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地域市场容量的限制会导致当地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至一定阶段后无法继续扩张;此外,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同一地区内的不同省市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乃至综合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等,会为了争夺有限的广告市场打价格战,造成严重的行业内耗。

政策风险在广播电视资本运营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两重性,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与其相适应,传播媒介具有两种功能,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由此决定了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媒体的政治属性一直被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这就使得一直以来,传媒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行业政策壁垒更为严密。同时,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为了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播电视业的经营管理改革比其他行业单纯的经营管理改革更为复杂。因此,对于广播电视资本运营这一特殊领域来说,对国家现有相关政策及其未来走向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复杂性,且政策通常对广播电视哪些资源能够拿出来跟资本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合作没有明确的界定,一旦政策有所反复、或在执行过程中权威部门的解释有所不同,将给已经先行的广播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的损失。政策的连贯性与贯彻性能否得到保证,这个问题值得思量。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播分离改革”、《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新政策的不断出台,给广播电视业带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指明了发展方向和道理。在此情况下,广播电视媒体能否利用政策规则的变动效应与变动机会,及时、快速、抢先一步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自身发展,将成为决定该媒体未来数年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此外,业外资本投资广播电视领域,同样面临着政策风险。由于政策上对业外资本进入广播电视领域设置了较多门槛,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诸多业外资本进入媒体的成本和风险,许多业外资本在投资过程中小心谨慎,担心政策发生变化,不敢全力以赴,这容易使投资者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追求短期效应,急于收回投资,不利于形成资本市场与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互动。

关联交易造成的市场风险。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的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可以说是广播电视媒体上市融资的基石。制播分离的资本运营意义为:将广播电视媒体中适合市场化经营的部分从广播电视台中分离出来,真正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成为适合资本运营的市场主体;而属于事业部分的频道频率资源以及新闻采编制作部分依然采取事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方式。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上市融资通常采取剥离可经营性资产重组上市的做法。上市模式通常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强势广播电视媒体集团,上市公司是由控股股东剥离其部分经营性业务重组而来,主要从事节目制作业务,而播出权、播出渠道仍保留在控股股东手里,上市公司高度受制于控股股东。这样上市公司的业务将与控股股东产生持续的重大关联交易,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与关联媒体的交易。节目制作公司上市后,节目的播出权依然掌握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手中,且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行政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市场上其他买方的进入,播出机构在节目是否能播出、在哪个频道播出、播出时间长短等问题上,享有更大的话语权。因此,节目制作公司与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之间容易形成一种依附性关系。这种依赖关联交易的资本运营方式使从事节目制作的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与关联媒体的经营情况紧密相关,上市公司很难建立起一个完全独立的企业治理机制,缺乏足够的业务独立性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对广播电视资本运营优化的策略建议

分类管理策略:让媒体真正成为企业。广播电视媒体的性质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法人,已经成为制约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事业单位的框架下,诸多广播电视媒体日益表现出盈利渠道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挤压严重、收入增长困难等问题,而媒体在转变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财产权的企业后,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吸收外部资本等资本运营行为,找到最适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

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对广播电视行业来说,不仅使节目制作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明确了企业法人的主体地位,扫清了事业单位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为广播电视媒体进入资本市场打通了一条“制播分离改制——面向市场——吸纳社会资本——上市融资”的资本融通之路。同时,对于业外资本来讲,也为业外资本指明了一条进入广播电视业的资本之路。今后节目制作公司无论是增资扩股、抵押担保还是上市融资或是发行债券等,都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有效的支持。可见,政府近年来推行的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政策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意义重大,企业只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才是资本运营合适的运作平台。同时,广播电视企业也要积极关注自身角色的变化,在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彻底转变成企业化的思路,树立起经营意识、利润导向意识、创新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合作策略:以战略联盟突破“条块分割”障碍。广播电视行业多年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可以说是束缚媒体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诸多地级市县广播电视媒体规模小、实力弱、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重。突破“条块分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媒体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来筹集资本,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增强实力,跨地区、跨媒体、跨产业开拓业务,建立大型媒体集团。例如,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可以采取“强强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共同积极开拓市场。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第一财经电视频道2004年与广州日报社、北京青年报社合作开办《第一财经日报》,发行面覆盖全国,2009年与宁夏卫视合作,运用卫视平台向全国播出第一财经电视节目,通过合作联盟成功突破地域和行业限制。同时,通过实施跨媒体的合作战略,形成不同媒体互补的多渠道传播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的内在价值。目前,第一财经旗下已经形成了第一财经电视频道、第一财经广播频率、《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以及第一财经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等具有一定影响力、品种完整的财经媒体群,成功完成了跨产业、跨地域、跨媒体的多元产业经营布局。

政策优化策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广播电视业走向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市场化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走向市场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媒体可能会弱化自身新闻宣传的职能。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舆论的阵地,决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利益。资本运营作为媒体发展的一种手段,最终目的不是获得经济效益,而是更好地为社会效益服务,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此,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从制度上保障舆论导向正确十分重要。

首先,制播分离改革就是一种通过控制采编,保证广播电视媒体政治立场的良好办法,应继续深化制播分离改革,理顺节目制作公司与关联媒体的关系,规范关联交易。

其次,也可以通过股权设置等资本运营手段,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如可以结合《公司法》,对广播电视股东持股比例进行规定,可规定在媒体企业中个人或外资持股不得高于一定比例,超过限制要自动减持;可设置发行有投票权的A类股票和无投票权的B类股票,使政府牢牢掌握对媒体的控股权等。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报章与印务馆法令》、美国纽约时报股权设置方式等都可以借鉴。

再次,从管理方式上,建议政府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统一的新闻传播管理部门,调整目前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条块分割管理方式,将多个不同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纳入新的管理部门,以实现对媒体管理的统一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新闻记者》,2001(4)。

2、汤懿芬、肖红梅、罗云峰:《传媒产业化及其资本运作模式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2)。

3.李岚:《制播分离政策解读及产业模式解析》,《当代电视》,2010(3)。

4.严克勤:《城市广电传媒的经营管理与创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5.《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做客人民网:从数字看广电60年发展成就》,《广电总局网站》,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9/09/09/20090910172053981003.html。

6.谢耘耕:《传媒资本运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上海广播电视台资产管理部主任助理)

编校:赵亮

作者:吴凌玲

资本运营模式分析论文 篇3: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不仅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居民就业等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民营企业的融资仍然面临着多方因素制约,需要从融资方式的创新加以解决。因此,本文以融资案例为出发点,对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模式 创新 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渐进性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就业等领域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金融机构也随之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分别从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但由于受制于内部及外部等因素制约,民营企业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现有的体制下,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模式,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引言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民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基本上维持在3%左右,在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等领域充分发挥出了支撑作用。但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较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外资企业既可以获得我国政府给与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从我国以外获取资源;一方面,国有企业获得国家资助及银行贷款较为容易。但是民营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难以从国内金融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因此,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窄和融资门槛高。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营企业缺乏信用、缺乏担保物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金融体系、融资机制不健全等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偏见障碍、市场障碍、服务障碍等障碍因素的存在以及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而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要从完善金融体系、落实金融支持政策、降低融资门槛以有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加以入手解决,更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从融资方式的创新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保山市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保山市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整体规模呈现逐年发展壮大趋势,全市民营经济不论从经济总量、行业种类及产品的科技含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出了较好的作用。截上2017年上半年,保山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4.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7.5%;民营企业户数已达到了107339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2.67%;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1.1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2.97%;全市民营经济上缴税金90763万元,同比增长21.08%。

(一)银行贷款在民营企业融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来源渠道看,民营企业初始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业主投入所占比重大,但企业业主的投入只适用于对于处在初创阶段的民营企业,而对于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业主投入和企业的自有资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为拓宽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需要从外部进行融资。从外部资金来源的情况看,银行贷款在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所占比重较大。截止2017年8月末,保山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116.37亿元,占企业贷款的比重达31.52%,从民营企业结构看,私人控股类企业贷款占比较大,贷款余额达92.04亿元,占民营企业贷款的比重达79.09%,集体控股类企业贷款余额达24.33亿元,占比达20.91%。

(二)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低于国有企业

近几年来,受經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金融机构收紧信贷,全市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有所放缓,呈现逐步回落的趋势。从贷款变动情况看,全市小微企业贷款无论从贷款规模上还是贷款增速上均呈现逐步回落的趋势。截止2017年8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减少12.17亿元,下降9.43%,同比减少8.4亿元,下降6.73%。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保山市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逐步偏向于国有企业,全市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低于国有企业贷款增速。截止8月末,全市国有企业贷款余额171.23亿元,高于民营企业54.86亿元,占企业贷款的比重达57.67%,高于民营企业26.15个百分点,贷款较年初增加17.85亿元,增长11.64%,高于民营企业21.07个百分点,同比增加45.95亿元,增长36.68%,高于民营企业43.41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目前,保山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一是优化企业贷款流程。各金融机构将信贷评级、授信、贷款审查与贷款发放等环节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业务运作的专业化和集约化,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贷款获得率。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积极探索符合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有效满足民营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如:工行不断推出企业融资产品,融资品种已从过去单一的流动资金贷款一个品种发展到了包括小企业周转贷款、小企业网络循环贷款(网贷通)、小企业经营型物业贷款、小企业标准厂房按揭贷款、小企业商用房按揭贷款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农信社创新了小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贷免扶补”贷示、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产品。

三、保山市“51+49”融资模式分析

(一)基本情况

目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大多数流向资产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的背景下,一般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依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保山市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51+49”投融资工作举措,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方面,首先在全国推出新的股权融资模式—“51+49”股权结构融资模式。此融资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使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提高国有控股在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比重,从而有效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缓解了其融资难题。

在“51+49”股权融资模式中,从股权结构看,政府入股占51%,企业入股占49%,从运作的流程看,保山市委、市政府通过土地和厂房来入股,其股份占51%,而企业则以设备入股,占49%的股份,政府和企业共同成立以政府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国有控股公司,公司向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支持,政府则不参与直接经营、管理及分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则是委托中介公司(资本运营公司)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待企业有了资金以后按照本加息再加一个点的成本,把政府51%的股权回购。

“51+49”股权模式改变了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使国有控股在民营企业的所占比重较大,使民营企业能够有效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解决了在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在全国属于首创。目前,全市通过“51+49”股权融资模式入股企业已有12户。其中:“产业基金入股型”的企业共有7户,投入1.3亿元,重点扶持“十个万亩”规模农业;“自筹资金入股型”的企业共3户,均来自腾冲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国有公司入股型”的企业共2户,分别为昌宁县蔗庶有机糖料发展有限公司和龙陵县龙康糖料发展有限公司。

(二)基本模式

目前,保山市“51+49”股权融资模式通过一段时间地运作,已发展成了四种类型:产业基金入股型、自筹资金入股型、国有公司入股型、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型。

1.产业基金入股型。由各级政府分别与社会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共同成立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简称“资本运营公司”),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责任。资本运营公司与民营企业共同成立一个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运营公司控股51%,民营企业参股49%。资本运营公司参与企业决策和日常财务监督,产业基金的使用成本通过资本运营公司以咨询服务费名义收回。对使用产业基金实施“51+49”股权模式的企业,市财政给予两个百分点的贴息补助。国有资本收益及营利分红全额上缴同级财政,同级财政提取10%用于弥补资本运营公司成本后,剩余部分全额安排给企业使用。产业基金到期时,由企业负责回购国有股份。

2.自筹资金入股型。此模式是由园区管委会通过自筹资金的形式注资企业。如:在该模式下,腾冲边合区管委会以“腾合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出资人,与企业共同成立一家公司,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并以股权方式投入资金510万,持有股份51%,企业投入490万,持股49%。公司的经营管理由公司自身负责,腾冲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及腾冲市腾合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均不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和管理,但要求该公司设立一个资金监管账户,用于存放并监管投入的扶持资金,腾冲市腾合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拥有公司的资金监督权。

3.国有公司入股型。此模式是由各級地方政府通过国有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对支持的企业注入资金来实施。目前,全市采取此模式融资的企业共有2户,一户是昌宁县蔗庶有机糖料发展有限公司,另一户是龙陵县龙康糖料发展有限公司。其投资主体分别为昌宁县旅游投资公司和龙陵县扶贫投资公司。作为投资方,昌宁县旅游投资公司和龙陵县扶贫投资公司分别以510万元注资给昌宁县蔗庶有机糖料发展有限公司和龙陵县龙康糖料发展有限公司,所占股份为51%,而地方政府则委派董事长、财务总监、监事会主席及两名董事,待合作期满后,公司负责回购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为龙陵县扶贫投资公司。

4.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型。主要是通过利用大企业的品牌、管理、资质、技术等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如:保山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保山市永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合作,三方共同成立云南京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保山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保山市永昌投资公司占股51%,北京建工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占股49%。

(三)取得成效

1.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在产业基金入股模式下,保山市政府通过安排产业基金入股企业,对全市规模农业范围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基金扶持,由入股企业对每户企业扶持2000万元产业基金,在2000万元的产业基金名,510万元为股权投资,1490万元为债权投资。通过实施产业基金扶持,为企业提供了资金,使企业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较好满足了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如:昌宁红茶业集团公司在2000万元产业基金入股模式下,昌宁鑫荣资本运营公司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政府性融资公司以注资的形式,为昌宁红集团下的子公司昌宁稳隆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投入了510万元,在增资后,昌宁稳隆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昌宁鑫荣资本运营公司所占股权的比重达51%,昌宁红集团则占49%,在5年到期后,由昌宁红集团回购昌宁鑫荣资本运营公司51%的股权,而另外的1490万元债权相当于贷款给昌宁稳隆茶叶公司,5年内按季付息,到期还本,这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2.提高了企业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通过运用“51+49”股权模式融资,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使企业能够运用注入的资金发展生产。同时,通过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使企业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份,有效提升了企业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提高了企业贷款的授信额度。如:昌宁红集团下的昌宁稳隆公司股权结构变更后,公司的融资能力有所增强,农信社的贷款授信额度由原来的1000万元增加到了2500万元。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情况看,农发行已对国有公司入股型昌宁县蔗庶有机糖料发展有限公司和龙陵县龙康糖料发展有限公司2户企业进行了信贷支持,其贷款授信额度达到了6.98亿元,已发放贷款3.2亿元。

3.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升级。在“51+49”股权融资模式下,企业要想获取产业基金的支持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审批,这就要求企业在申请产业基金支持的同时必须对企业生产技术进行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如:在申请产业基金期间,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3.5万亩茶园的雨林联盟认证;保山市凤溪茶业有限公司完成土地流转1.1万亩和4000亩的低产茶园改造,这一系列措施对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夯实发展基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保山市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对融资形成了一定限制

目前,保山市大部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抵押担保物缺乏等情况,且从贷款情况看,大多数民营企业贷款数额较小,贷款期限短,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也使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报表不完整等现象,导致资金提供方很难根据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真实有效的贷款调查报告,导致对贷款进行决策时,会更加审慎。同时,民营企业资金有限,生产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难以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这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形成了制约。

(二)民营企业融资易受外部因素制约

近几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保山市部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等呈现低速增长趋势,销售和利润增长出现较多困难,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不良贷款问题逐步暴露,银行机构出于对风险的控制管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呈现收缩的态势。而小贷公司借款、民间融资等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较高,企业只有在短期内资金紧缺或者需要搭桥资金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这些高成本的融资渠道。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看,大多数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强,财务体制不健全,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一定风险隐患。一方面,民营企业资产实力不强,产品属于初级产品且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如果市场出现波动,企业经营很可能陷入困境。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经营,企业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导致资金提供方很难对其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使融资决策面临着较大风险。

五、政策建议

(一)提升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及融资能力

一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要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强化企业的信用意识,自觉接受金融、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自觉缴纳各项税费,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二是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民营企业要选择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先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积极开展技改扩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企业实力,为银行授信增额和拓宽融资渠道夯实基础。

(二)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担保机制

一是政府部门要建立补偿机制,联合融资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设立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和资金提供方要按照规定的比例对企业不良贷款进行风险共担。二是设立担保机构或基金。分散金融风险。大力推广运用动产抵押担保,逐步扩大担保范围,探索开展以应收账款和存货为担保物的融资方式,通过为普通债权进行担保,利用浮动担保制度,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从而分散融资风险。可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引导相应的贷款担保机构或基金,采取全额担保、部分担保、反担保等方式为担保或抵押物缺失的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各类商业性担保公司,推动保险公司介入,要求其设立信用保险险种,逐步建立一套信用担保体系,分散融资风险,从面形成种类齐全的、服务能力强的商业性担保体系。

(三)完善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变民营企业贷款难的服务机制。金融机构要在合理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与了解,不断发掘信贷资源,增加优良信用等级企业数,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积极发挥信贷资金的最大效应。同时,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大力拓展新的信贷业务种类,积极探索开发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多样化的融资信贷产品,建立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银行信贷融资体系。

参考文献

[1]保山:“51+49”股权模式全国首创.保山日报,2017.7.

[2]徐宇颖.民营企业融资问題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2.3.

[3]王俊.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对策.时代金融,2016.8.

作者:范应胜

上一篇:合同欺诈防范研究论文下一篇:科学的客观性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