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效率与监管模式理论分析

2022-12-29

1 问题提出

中国国有企业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始于1978年的国有企业放权让利, 其后经历了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形成等过程。国有企业的存在形态也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形成传统国有企业与公司制国有企业、股份制国有企业并存, 国有独资企业与外商合资企业并存的局面。《中国统计年鉴》 (2014) 的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值为342689.2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40.3%;利润总额为15194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的24.2%, 国有企业在逐步改革的过程中虽然企业数量趋于下降, 逐渐集中为关系国家安全以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两大行业中, 但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依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历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国有企业在运行机制、社会定位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然而, 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既得利益的阻碍与陈旧意识束缚资产管理体制、垄断企业改革、如何分类监管以及提升创新能力等诸多问题。由于历史原因, 国有企业的责权利界定并不清晰。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低、包袱重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一样, 都存在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以及激励不相容等委托代理问题, 而且还背负非国有企业不存在的政策性负担。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面临的委托代理问题与西方国家相同, 而西方国家在外部治理及内部治理机制方面, 已存在一些先进经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 既包括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外部治理机制, 又包括针对责任不对等与激励不相容的内部治理机制。其中外部治理机制是由竞争性股票市场、竞争性经理市场以及竞争性产品和要素市场构成的。内部治理则是按照外部市场竞争提供的充分信息, 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实施有效的激励计划等。对于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 可以发展产权及投资主体多元化, 优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股权结构, 加强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 使其成为管理层选聘激励以及企业经营决策的权责主体, 扩大监事会权利, 建立高效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进而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2 博弈分析

众所周知, 只有在纳什均衡的条件下, 制度的安排才会发生效力, 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假设对弈者追求自身目标函数最大化, 二是决策者能够理性估计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做出理性决策。公司治理是社会集合利益的共同治理, 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契约制定的共同治理 (张国有, 2014) , 利用博弈论来推理非上市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 能够帮助人们寻求问题的均衡结果, 以及制度的激励方向。按照博弈论的基本假设, 监管部门与非上市国有企业之间的对弈双方为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监管部门) 以及非上市国有企业自身。与证监会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纯粹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不同, 监管部门采取的策略为监督或者不监督, 非上市国有企业采取的策略为披露或者不披露, 在此基础上, 人们进行进一步假设, 非上市国有企业不进行信息披露的收益设定为r (r>0) , 如果非上市国有企业不进行信息披露, 监管部门会对其处罚的话, 设处罚为p (p>0) , 假设监管部门监管成本为c (c>0) , 如果监管部门不对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进行监管, 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被监管企业不出现问题, 另一种是被监管企业出现问题, 则监管部门也会面临处罚, 设为f (f>0) , 监督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假设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概率为m, 则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概率为 (1-m) ;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的概率为n, 不进行监督的概率为 (1-n) ;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时非上市国有企业出现问题的概率为s, 监督时未出现问题的概率为 (1-s) ;监管部门不进行监督时非上市国有企业出现问题的概率为t, 不监督时未出现问题的概率为 (1-t) 。此时企业的预期收益可以表示为:K1=m×﹛n[s (r-p) + (1-s) r]+ (1-n) ×[t× (r-p) + (1-t) r]﹜+ (1-m) ×﹛n[s (-r) + (1-s) (-r) ]+ (1-n) ×[t× (-r) + (1-t) × (-r) ]﹜

监管部门的预期收益可以表示为:K2=n×﹛s[m (p-c) + (1-m) (-c) ]+ (1-s) ×[m (-c) + (1-m) (-c) ]﹜+ (1-n) ×﹛t[m (c-f) + (1-m) c]+ (1-t) ×[m×c+ (1-m) ×c]﹜

非上市国有企业的实际所有者社会公众有获得信息的需求, 监管部门存在监督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义务。根据博弈分析结果, 人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非上市国有企业选择进行信息披露的概率m*, 监管部门选择进行监督的概率为n*。因此, 对于非上市国有企业而言, 如果监管部门对其不披露的处罚力度p越高, 则非上市国有企业不披露的概率m则会降低, 当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水平时, 则非上市国有企业不披露的概率m也会降低。反之, 非上市国有企业不进行信息披露的概率就会上升。当监管部门不进行监督时, 此时, 如果社会公众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即t增大时, 非上市国有企业不进行信息披露的概率也会降低。如果监督管理部门不进行有效监督, 则其监管企业出现问题后, 加大对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 也会有效地降低非上市国有企业不进行信息披露的概率m。此外, 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成本c增大时, 非上市国有企业不进行信息披露的概率m也会随之增大。对监管部门来说, 如果对不进行信息披露的非上市国有企业进行处罚, 不监督的概率会增大, 进而出现搭便车现象, 而当监管部门的水平与方法提高时, 非上市国有企业不进行信息披露的概率则会降低。

3 建议

山东省的先进做法。山东省推动股权多元化, 从而在决策层面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是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形成了多个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山东省18家省管企业30%的国有资本180亿已划转至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针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层面缺乏监督导致信息不公开问题, 山东省也参照上市公司模式, 要求省管企业必须按照上市公司标准披露重大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 接受社会监督。避免成本虚高, 非正常关联交易和利益链输送问题。山东省提出2020年, 力争省属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完成,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机制, 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山东省部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为社保基金后, 国资监管模式变为以股东身份管资本为主, 出资人职责由省国资委和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共同履行。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披露是分类监管的基础, 也是社会监督有效实行的前提。例如新加坡的国有企业资料, 公众只需付出较低的成本便可以通过注册查阅的形式获取。法国的国家审计院也定期向公众公布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国家出资人的职能范围应该明确, 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完善。国外政府监管国有企业的重要工具包括董事会及监事会, 大多国有企业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经理负责制, 董事会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当然, 各国有不同的国情, 人们在借鉴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国情, 构建适合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国资委出资人监管职责与行政监管职责在理论基础、权力来源、主体地位、行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行政性监管的核心是公平, 出发点和目标是公众利益, 出资人监管核心是效率, 出发点和目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功能的定位, 实现社会保障, 履行战略规划, 带动共同发展。按照竞争与垄断, 利润导向与公益导向, 国有企业分为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国有企业评价标准是社会公共绩效, 重点应是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提高质量的高低。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 该类企业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通过收支平衡, 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评价标准应公共绩效为主, 成本控制绩效为辅。稀缺资源垄断性国有企业, 防止资源过度消耗, 市场定价同时国家财政收取高额资源税回馈公众。竞争性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存在功能调控经济及优化产业结构, 评价重点财务绩效为主, 社会责任为辅,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较多的建立在此类企业中。结合目前山东省的先进做法, 结合上文的分析, 提出如下思考:推动机制创新, 提高监督效率, 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与资本收益、利润分配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有效的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考核评价, 降低监督成本, 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有效的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考核评价。200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各级国资委应以本地实际为出发点, 以《公司法》《预算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指导, 制定地方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细则。多元投资者可以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促进机制与体制的转变。国家出资人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应实行有效分离, 使国资委监管政策及国有企业经营情况, 信息公开更加透明, 有关法律法规应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对国有资产法制化, 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完善配套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出资人签订经济效益、战略规划等计划合同, 并根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奖惩。此外, 还需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 重视人才选择培养, 进一步拓展市场机制选人的范围与层次。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 推进除涉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国有企业多元化股份制改造。

摘要:目前国有企业存在行业分布面过宽、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主业趋同以及同业过度竞争, 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性和公益性矛盾未能解决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提升资本运营水平,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既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国有资本,运作效率,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国资委成立后的国有经济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 2003 (7) .

[2] 郭复初.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 .

[3] 田茂永.国资改革的法律困境[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 (5) .

上一篇:空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下一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