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沙化问题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2021年3月的沙尘暴无论从影响的地域范围上还是从烈度上来看,都是近十年之最,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整个北部地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就是沙化的土地,这个物质来源也就是我们需要治理的标的,所以说防沙治沙的路还有很长一段需要走。土地沙化按我国规定指主要因人为原因所引发的自然沙漠的扩大以及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過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沙化问题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土地沙化问题管理论文 篇1:

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 从我国土地沙化的现状及历史进程、土地沙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林业防沙治沙的主要举措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并对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进行了有效性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沙化;林业防沙治沙;有效性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我国的土地沙化面积正以每年4 000 km2的速度发展,已占我国总土地面积的36%左右。如果按此趋势继续发展,会给我国未来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等有所不同,因此,土地沙化的情况也有所差异。推行林业防沙治沙政策势在必行。如何基于各地区的差异化来实行最佳的林业防沙治沙工作已成为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1 我国土地沙化的现状以及历史进程分析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一直以来中国都将防沙治沙作为环保的重要工作方向。北方的土地沙化最严重,而南方则通过一些零碎的形式出现。土地沙漠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土地的植被破坏,土壤变得贫瘠,甚至出现寸草不生的情况,人们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地方生存,因此,纷纷选择迁徙,使得当地变得地广人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植被覆盖,土地沙漠化会变得极为严重,再加上春季冷空气向南方迁移,形成大量的沙尘暴,使得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侵染。

中国的土地沙漠化进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它的分布范围会在地表特征上存在不同差异。这种现象主要是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和中原农牧民族的相互影响和交错位置下形成的。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从秦朝时期开始,就有很多移民开垦河套与鄂尔多斯地区的草原。一开始,百废待兴,但随着王朝的不断兴衰,北方的游牧民族与中原的农耕人民交替主宰着耕地,如此便形成了土地不断废耕的情况。由于中原人民和游牧民族的文化差异性,使得地区内的土地沙漠化变化不断,清朝末年与民国初期实行的移民政策使得两个种族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这一时期以游牧为主的人们在内蒙古地区进行耕作,他们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可达70%左右。而在烂垦政策的推行下,我国西部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2 土地沙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1 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沙化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侧,季风性气候,年温差较大,而且水分的蒸发较高,相比于降雨来看,十分不均匀,导致局部地区时常出现干旱。尤其是在西部地区高、东部地区低的结构基础上,中部和西部经常有干旱出现。在厄尔诺频发的背景下,全国干旱问题出现的频率进一步提高。由于降水无法得到保障,有些地区常年无水分涵养,当地的土地逐渐开始龟裂,再加上受大风和温度的影响,使得土地沙化的情况更加严重。另外,在环境因素上,受外来物种、沙尘暴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国土面积范围内的一些环境逐渐恶化,地表植物和动物逐渐死亡,资源进一步枯竭。这样一来,导致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很容易使生态链崩溃,从而形成土地沙化[1]。

2.2 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沙化

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沙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一这时期,国家大力支持各地区的商业、工业、重工业以及农业等发展,却忽略了这些发展对国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建厂,排放大量污染物,不斷影响我国环境。虽然经济上得到了良性发展,但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各地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都出现了不合理现象,破坏了生态平衡。其中,植被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条件,一味地开荒使得很多树林被滥伐,久而久之导致当地的土壤变得贫瘠。以往土壤肥沃的林地,经过长时间的开荒以后又被搁置,最终形成沙化土地。再者是过度放牧,草原之前在我国国土面积占据很大比例,但是,如今放牧的数量比重已经超过了我国的草原总量,而过度的放牧让这些草场变得越来越少,从而破坏了草原的土壤结构,使裸露出来的地表面积不断加大,形成了沙化土地。除此之外,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少,需要大面积的灌溉才能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和各种资源矛盾出现,使河流下游的水资源逐渐缺乏,水位急剧下降,进而使附近的动植物衰亡,这也是导致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的原因[2]。

3 林业工作中对于防沙治沙的主要举措

3.1 建立林业防沙治沙的基本工作原则

要想提高林业工作对防沙治沙的有效性,就要以标准的工作原则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涉及各方面细节,保证防沙治沙的效率。第一个原则是竞技性原则。防沙治沙并不是一件轻松且短时间内就可完成的工作,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设备与制度等。而且一般出现大面积土地沙化的地区经济并不发达,再加上当地的林业资源相对薄弱,因此,在工作上必须要考虑竞技性原则,用有限的资金使防沙治沙的效率最大化。同时,需要让林业工作的防治土地沙化有科研效益,让当地呈现出良性的经济体制。第二个原则是科学性。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林业防治土地沙化的重要性,也明白防沙治沙工作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秉承着循环、科学以及系统等特性,以正确的思维见解来完成防沙治沙工作,防止出现大跃进思想,避免环境再度进入不良循环中。遵循正确的工作原则完成防沙治沙工作,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3.2 加强对土地沙漠化区域的植被保护

林业防治土地沙化主要通过加强植被覆盖来实现保护效果。其中,沙化土地上的植被相当于载体,采取保护措施和林业种植是防治土地沙化工作的重心。这样一来,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土地沙化工作的有效性,并防止其持续恶化。在一些土地沙化区域,应建立相应的保护区,对其中的水源、湿地等部分加强防护,并且从政策上提高监管力度,防止乱砍滥伐的出现,建设红外线监控系统,最大化地保证当地植被不被破坏。对于沙化土地的边缘地区也要进行综合性治理,对附近的居民加大宣传,让他们知道土地沙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宣传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责任意识。同时,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建筑和供暖等实际问题,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有所保障。

3.3 完善对防风固沙林地的各方面建设

林业防治土地沙化需要将防风固沙与植树造林都融入其中,并将其规划为重要工程范畴。需要从综合系统性的防治土地沙化角度去分析,结合我国各地区防护工程的优化措施,健全各方面的建设质量,保证我国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性。例如,将植树造林、保护措施以及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体化的工程系统,能更有效地发挥出生态环境效益[3]。

3.4 强化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等工作

退耕还草与退耕还林目前是我国林业防沙治沙的基本政策。随着国家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愈加短缺,只有人们都参与防沙治沙工作,才能发挥出最大化作用,从而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各地区需要呼吁人们实施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使他们在发展牧业和果业的基础上优化当地的环境,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4 结语

现今,我国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尤其是局部地区的土地沙化现象,不仅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也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林业治理土地沙化已成为国家乃至每一个公民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林业的防治土地沙化工作已经有了进展。因此,要在重视土地沙化治理的基础上明确这一问题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严重制约性,应掌握治理各方面的关键步骤,发挥林业在技术和专业上的优势,遵循环境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抑制土地沙化的进一步扩大,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环境治理措施,从而确保我国的绿色发展,并为人们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翔.新疆地区基于防沙治沙的林业生态建设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20(4): 123-124.

[2] 崔書丹.长春市土地沙化问题与林业防沙治沙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9(19): 114-115.

[3] 李海超,王玉国,杨娟.土地沙漠化原因及林业防沙治沙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5):192.

责任编辑:黄艳飞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Forestry Sand Control

TAO Ji-hong (State Owned Sanjiaocheng Machinery Forest Farm in Minqin County, Minqin, Gansu 733399)

Key words Land Desertification; Forestr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Effectiveness

作者:陶积红

土地沙化问题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我国防沙治沙及国外经验的借鉴

摘要:2021年3月的沙尘暴无论从影响的地域范围上还是从烈度上来看,都是近十年之最,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整个北部地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就是沙化的土地,这个物质来源也就是我们需要治理的标的,所以说防沙治沙的路还有很长一段需要走。土地沙化按我国规定指主要因人为原因所引发的自然沙漠的扩大以及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過程。虽然我国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沙治沙体系,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这样建立在沙漠上的国家的治沙经验也有可取之处,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国际经验来助力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

关键词:防沙治沙 土地沙化 沙尘暴

一、防沙治沙的理论与现实原因

(一)概念辨析

在谈防沙治沙之前必然需要明确一些相关的概念。在此先辨析几个词,包括“土地沙化”、“荒漠化”、“土地退化”以及“沙漠化”。“土地沙化”在我国《防沙治沙法》有解释,指主要因人为原因使得原有的沙漠扩张或者正常土地植被破坏,最终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此为狭义解释,该法中还提到了广义的土地沙化,即除了人为原因以外还包含气候变化原因,我们在此采用狭义解释,接下来看四者的区别。首先,从发生区域上看,土地沙化可以发生于任何自然地带;荒漠化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而沙漠化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其次从形成原因上看,土地沙化源于人类不合理活动;荒漠化源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沙漠化源于风力作用,它仅是荒漠化的主要内容或类型之一。而以上三者均属于土地退化。

(二)防沙治沙的必要性

1.土地沙化的危害

导致可利用土地减少。我国土地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正在不断变成流动的沙地。与之相反的是,我国人口一直呈现上升的态势,耕草地数量与人口的一减一增之下,农牧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

影响交通。流沙会侵蚀陆路交通,公路被侵蚀后通行宽度会变窄,铁路如被沙侵蚀更会致使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外沙尘天气造成的能见度降低也会增加行车风险。

危及人体健康。以沙化土地为物理基础的沙尘暴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大气。颗粒物进入人体以后,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且可能随强风进入眼睛、鼻腔等器官,对健康造成危害。

2.沙化后沙子的难以利用性

富含碱性且有害物质较多。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而蒸发量大,使得沙漠表层的沙子累积大量盐分,导致这些沙具有了盐碱特性,并且由于缺乏水流的冲刷而杂质较多。如果将这样的沙子用于建筑,容易腐蚀其他的建筑材料,影响建筑的坚固性。

沙粒小,表层过于光滑。沙漠地区的沙粒在风化作用和摩擦作用之下,颗粒越来越小,表面越来越光滑。沙漠沙做成的砂浆凝固性很差,容易造出豆腐渣工程,相比而言,河沙就显得粗糙很多,适合建筑行业使用。

运输成本高。沙漠一般都在我国偏远地区,交通极其不便,而且一般周边城市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对沙的需求量低。真正对沙有大量需求的是我国的发达城市,然而这些地方距离沙漠距离较远,故成本过高。

3.迫切性

我国上世纪沙化土地的扩张速度在70年代为1560km2/年,80年代2100km2/年,90年代3436km2/年。可以看出我国沙化土地的扩张是非常迅速的,且越来越快,所以防沙治沙的任务具有其迫切性。

(三)我国土地沙化状况

我国从1994年到2014年,共组织了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监测工作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另外,第六次监测正在进行中。根据最近一次也就是2013至2014年的第五次监测的数据,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2.12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17.93%,可见我国的沙化面积之大。

(四)我国土地沙化原因

根据2005-2010 年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来看,我国土地沙化有五大原因,即滥垦、滥牧、滥伐、滥采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并且其中还有经济原因的影响,因为一些地区经济水平不高,生活来源单一,对耕地、草场和森林不节制地利用,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植被退化,最终成为沙地。

除了社会公众的原因以外,行政机关的监管不足也是一个问题,甚至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破坏现有的防沙体系。如阳关林场于2021年被中央调查组调查出存在毁防护林建葡萄园的行为,且现存的防护林也因缺水问题,部分枯损严重。可见防沙需要政府的严格、依法管理才可成事。

二、我国沙漠化防治政策

我国大规模的防沙治沙活动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国务院在1991-1993年间两次召开全国防沙治沙工作会议,这段时期我国启动了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随后由国家林业局开展了第一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

从2000 到2010年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首先,对相关法律体系进行了完善,2001年通过了《防沙治沙法》,并在各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也做出了相关规定。第二,政策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税收、信贷等方面。

2011到2015年主要对世纪初的政策进一步完善。首先,巩固了生态工程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推进退牧还草工程等重点防沙治沙工程。其次,重视技术的使用,将防沙治沙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并出台了相关的防沙治沙技术国家标准。

2016年以来国家提出不仅要防沙治沙,还要让沙区的农牧民增收,即适度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如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2021年7月习总书记又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系统化治理,体现了中央对于防沙治沙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加强了。

三、中外防沙治沙法律规定

(一)中国

2001 年通过、2018年修正的《防沙治沙法》是我国首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土地沙化防治的专门法律。这部法规定了地方政府责任制,并规定了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与协调、其他相关部门与机构配合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理论上能够使防沙治沙工作能够各负其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想让其他部门如农业、水利部門听同级的林业部门的指导,显然不太现实。结果仍然是各自为政。此外,《防沙治沙法》所规定的封禁保护区严格保护制度、及时报告及处理制度、开发禁限制度等制度都从不同的方面助力于防沙治沙。

(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该公约是由联合国制定,于1994年通过的一个防治荒漠化公约,截至2005年有191个国家及地区加入。公约的目标主要是采取措施以帮助非洲这样深受荒漠化和干旱困扰的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公约确认了一些经典的法律原则,譬如公众参与原则、有区别责任原则等。公约将缔约国的义务分为共同义务、受影响国家义务以及发达国家的独特义务三类,以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点是该公约的亮点之一。

(三)以色列

以色列地处干旱地区,降水量极少,其75%的国土都是荒漠化土地。可以说防沙治沙关乎这个国家的生存,因此它不得不为此殚精竭虑,随之也出先了很多先进成果。

在防沙治沙立法方面有《植被保护法》、《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法》等法律。在技术层面,以色列通过运用前沿技术如:利用电脑微灌、太阳能以及径流集水等科技手段预防和治理荒漠化。另外,对于一个建立在沙漠上的国家,水资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且从上文我们也看到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土地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以色列通出台了《水法》、《水井控制法》等法律,并辅以废水回收和咸水淡化技术,来维护水资源。

四、国外经验的可借鉴之处

(一)防沙治沙与保护水资源相结合

防沙治沙并不是仅仅增加植被就可以的,保护水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也符合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理念。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五大原因之一,可见以色列保护水资源的举措对于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的水法也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在废水回收以及咸水淡化等节水技术上还有待发展。

(二)合理分配各方责任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将缔约方共同责任、发达国家责任与受沙化影响国家的责任进行了区分,这其中体现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沙化主要存在于西北地区,首先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在治理资金上缺乏;其次,防沙治沙是一个大家都受益的重要工程。所以,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欠发达的沙化地区可以主要出人力、政策等,受益的发达地区可以支援技术与资金。当然,在各种合作的具体方面,就是各方的共同责任了。

(三)调动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既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也被联合国荒漠化公约中所提倡。环境保护并不是政府一方的任务,社会公众广泛而积极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国,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活动就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公众通过乘坐交通工具、行走、消费等方式获得“能量”,并降低了碳排放,再通过虚拟世界的“能量”兑换现实世界的树木,为防沙治沙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颖,杨秀春,徐斌,金云翔.我国防沙治沙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1):123-131.

[2]生态环境部.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发布 [EB/OL].http://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1512/t20151230_320714.shtml,2021-3-6 .

[3]吕忠梅.环境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4]汪劲.环境法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5]王文革.灾害防治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8.

[6]董瑞杰,董治宝,曹晓仪.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主体功能分区[J].中国沙漠,2014,34(02):582-589.

[7]彭继平.《防沙治沙法》贯彻实施情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03):1-5.

[8]中央气象台.全国沙尘天气预报 [EB/OL]. http://www.nmc.cn/,2021-3-15.

[9]彭云霄,魏威.土壤沙化的成因及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0):98-99.

[1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防沙治沙规划[EB/OL]. http://www.forestry.gov.cn/uploadfile/main/2010-11/file/2010-11-26-b7a0a5ae5c5449428308187aa3866b6b.pdf, 2021-4-21.

[11] 董玉祥.“荒漠化”与“沙漠化”[J].科技术语研究,2000(04):18-21.

[12]宋丽弘,刘大炜.浅析国外治沙法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3):113-118.

作者:韩聪明

土地沙化问题管理论文 篇3:

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急剧增加,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的压力。我国是一个土地大国,但耕地、林地所占比重较小,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大,且当前我国滥用土地、占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基于此,分析我国土地沙化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的现状,并提出防治策略,以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土地沙化;防治防沙;现状;解决方案

随着人口增多和城镇化发展,城市用水量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就当下形势而言,极大程度上导致了河流的断流。此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土地荒漠化进程日益加快,必将引发沙尘暴等灾害天气,严重危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 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的现状

调查表明,我国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同时,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中,风蚀荒漠化的面积最大,这也从侧面告诉人们治理土地沙化的关键在于治理大风对土地侵蚀的影响[1]。“十三五”计划期间,我国明确提出需要完成10万km2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此外,我国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导致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贫瘠,很多地区受沙尘暴影响。

2 土地沙化的原因

2.1 自然原因

我国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较为干旱的西北地区,该地区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是全国乃至全球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的地带。加之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多,导致水的需求量增加以及降水量减少,加速了土地荒漠化。此外,气候变暖导致该地区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湖泊干涸,灌溉水源减少,导致大面积植被因干旱而死,失去了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的基本功能,加速了沙化土地的扩张。

2.2 人为原因

2.2.1 过度垦荒 过度垦荒是人为影响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干旱西北地区在古代有大量的草地和林地被开垦为耕地。由于人们不珍惜森林、树木等资源,导致植被大量流失。农闲时,土壤失去了植被保护,加之当时技术与社会经济条件限制,耕地逐渐沙化,一旦耕地沙漠化,人们会再次开垦荒地,直至沙化土地侵蚀所有土地[2]。

2.2.2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也是西北地区植被被大肆破坏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人口的提高使这一问题尤其突出,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导致牧区超载率不断上升,其中新疆、广西、宁夏、内蒙古的超载率尤为突出。内蒙古自治区自20世纪50年代起,每只羊所拥有的草场面积不断减少,从原来的3.3 hm2减少到目前的0.42 hm2。此外,过度放牧也会破坏原有的植被,由于动物践踏草地,土壤结构受损。经过风沙的侵蚀,地表植被较为稀疏的部分土地就会隐没于风沙之中。

2.2.3 自然资源开采不合理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掠夺式开采也成当下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此类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加之人类大规模开采西北地区野生中药材,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根据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于1996年11月—1997年3月的调查,这一阶段每年进入内蒙古开采发菜的农民达20万次。自1987年以来,有关省区进入内蒙古开采发菜累计人次高达190万,涉足的草场面积约为0.15亿 hm2,遍及5个盟市,使0.13亿 hm2草场面积遭到严重破坏。在土地沙漠化进程中,有的牧民被迫转移到其他草场放牧,加剧了荒漠化的扩张。

2.2.4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人们对水资源的不珍惜及不合理利用是土地沙化的另一大因素。由于西北地区农业比重大,农业、林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且当地降水量较少,人们主要使用地下水,导致西北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近年来,陕西省关中地区水位年下降速率达2 m,导致地表植被死亡,极大程度地加快了土地的荒漠化。有关研究表明,若地下水位过低,将无法满足天然植物的正常用水,导致植被大量减少,土地沙化日益严重。

3 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的关系及相关策略

3.1 树立環保意识

在土地沙化现象中,人为原因占主导因素。为了防止土地沙化的不断发生,国家必须从根本上注重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民环保生活、健康生活、绿色生活,树立环保意识,推进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环保意识扎根于群众的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相关部门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严厉打击非法开垦、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对不恰当的行为及时予以警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注重培养就业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素养,使物尽所用、人尽其才,杜绝“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3.2 退耕还林(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国家应积极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教授人们必要的环保知识,大力植树造林,尽可能多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植树造林、植树种草方面投入资金 、人才和技术等,大力推进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同时,国家应鼓励相关环保企业和个人与政府密切配合,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植树造林是解决防风固沙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既能阻挡大风对土地的侵害,又能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极大程度地解决土地沙化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3 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

为了解决林地偷猎、乱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等问题,各地应在必要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置围栏或防护带,明确某一地区、某一地段禁止放牧与开采,减少人为对自然地区的破坏,为植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逐步恢复生机,保证该地区长久、持续地发展。

3.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

国家应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乱砍滥伐的行为及时予以追究与处罚,以政府为中心,推行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制定符合实际的行动计划,加强对治理地区的计划指导,提高管理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依法治沙工作,严厉打击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在治理成果显著的地区发展旅游业,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群众深切地感受到环保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舆论氛围。

3.5 積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科技带动时代发展,引领当今时代潮流,防沙治沙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中,应积极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科技方面探寻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例如,国家可以采用先进技术检测土壤酸碱度等情况,预测沙尘暴天气来临的时间,有效预防灾害天气造成的不必要危害,采取更灵活的手段,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治理不同程度的土壤沙化[3]。因此,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相关技能培训,提高防沙治沙工作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防沙治沙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4]。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环境问题将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经济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但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无论何时,我国应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明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理念,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 解云虎.荒漠-绿洲过渡带防护体系构建及其防风阻沙效益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2] 杨志花.土壤内力作用对黄土母质发育土壤水力学性质的影响及模拟[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

[3] 窦超银,孟维忠,孙宁.不同生态修复技术长期应用对风沙土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58-62, 71.

[4] 杨逵.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的保水性能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08.

责任编辑:黄艳飞

Key words L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of spinning; Present situation; Solution

作者:黄俊英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论文下一篇:住宅设计施工电气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