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论文

2022-04-23

资产规模10年增长5倍,截至上半年的不良率仅有0.42%,作为全国农商银行的代表之一,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农商银行)稳健发展引来市场的关注。的确,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农商行均处于高速扩张期。2011—2015年的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37.6%。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论文 篇1:

基于深化改革背景下内部审计转型浅谈

【摘 要】内部审计要主动求变适应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分析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带来的审计环境变化,以及新的审计环境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提出的更高要求,揭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可行的改进建议,以提升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环境;农商银行

一、内部审计及审计环境变化概述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有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信贷业务风险加剧

农商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这类客户面临的经营风险陡增,间接影响农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同时,农商银行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上存在集中度较高的缺陷,信贷资金往往集中于某些重点行业,面临行业风险时很难全身而退。

2.新兴业务面临新的风险

随着银行业传统存贷业务和结算业务的日趋饱和,农商银行相继选择在新兴业务上发力。相比与传统的存贷业务和结算业务,新兴业务缺乏成熟内控制度的约束,存在内控盲点。随着业务量的进一步增大,内审部门在开展新兴业务专项审计时,既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也没有成熟的审计实践,难以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无法为新兴业务提供有意义的评价。

3.金融改革带来的挑战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金融行业正式步入卖方市场时代,农商银行必须在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上寻找最佳平衡点,在立足于有效风险管控的基础上,优化内控流程,抢占优质客户。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市场的全面放开,金融行业的“价格战”已悄然打响,这将进一步考量农商银行的定价策略,农商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由深化改革带来的审计环境变化,使农商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环境,也赋予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更高的使命,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和提升效益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二、内部审计薄弱环节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作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难以满足审计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1.内控制度建设尚欠健全

近年来,农商银行的内控规章制度基本上覆盖到了各业务岗位、核心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但是农商银行的制度建立和修订明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办新业务的现象也履见不鲜,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困境导致业务流程失去制度约束出现内控盲区,使农商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隐患,未结合本行社的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防范风险。面对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农商银行频繁通过“打补丁”修补缺陷的情况也履履发生,严重影响内控制度的约束力。

2.审计队伍建设缺乏重视

多数农商银行配备了较为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但是,并未真正从内控角度出发重视内审队伍的建设,导致现有农商银行的审计队伍建设无法应对审计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内部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审计队伍的人员大多没有接受過系统的审计技能培训,很难从审计视角深入识别风险。难以进行有力的监督和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当前农商银行内审队伍建设缺乏综合性。内审人员“偏科”现象严重,通常只擅长一种业务,对于其他业务了解甚少,难以对业务的全流程进行综合评价。

3.审计内容和方式不够丰富

纵观目前农商银行的内审项目,内部审计很少涉及风险管理和经营效益审计。而且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往往通过对照制度审视业务流程,没有从制度层面深究内控措施的合理性,内审工作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层面,难以为农商银行防控风险和提升效益带来创造性的建议,无法为管理层从战略层面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依据。与此同时,在审计业务量持续增大和风险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农商银行传统的现场审计方式暴露出明显的劣势,既占用大量审计资源又无法对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难以在事前防范风险。

4.审计整改难以有效落实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商银行部分主管对审计监督存在认识偏差,错误的认为审计只是挑毛病。仅仅对审计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整改,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导致同类问题履查履犯,影响审计效率。而且,在整改过程中,内部审计常常会碰到“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形,特别是在责任人已调离原机构时,内审部门难以有效调动继任者的整改积极性,即使整改措施不力,也无刚性手段进行约束,严重制约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影响审计成效。

三、改革背景下的内审转型建议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行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内审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农商银行难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无法为农商银行带来效益的提升。因此,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需要与时俱进完善薄弱环节,适应审计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1.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保障业务发展

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是业务开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农商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重视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将制度建设覆盖到每个业务流程,切实做到业务开展,制度先行的原则。要求业务管理部门在制度出台前进行充分调研,确保制度符合本行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制度“水本不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业务管理部门还需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梳理,确保制控制度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农商银行要引导全行员工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工作中,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与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反馈,确保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实际面临的风险隐患以及不必要的过度控制,促进内控制度的逐步完善,为业务的合理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打造高水平审计队伍,夯实审计基础

为适应改革背景下审计发展的需要,农商银行亟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保障全行业务的全面开展。首先,农商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审计人才储备库建设,为审计队伍的建设打牢基础。其次,农商银行管理层还需进一步拓宽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将业务能力出众、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吸引到内审工作中,以此来充实审计队伍。最后,农商银行要为审计人员提供宽阔的后续教育平台,定期将审计人员安排到各业务部室和经营机构跟学,熟悉全行的各类业务流程,将农商银行内审人员打造成知识复合型审计全才。

3.创新审计内容和方式,提高审计成效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要“物尽其用”,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向风险管理审计倾斜,大力筑牢新兴业务风险的“防火墙”。内部审计需要顺应管理层追求价值的经营需求,通过开展经营效益审计充分保障单位效益最大化。另外,从制度层面探究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管理层和业务管理部门,促进单位效益的提升。

4.建设审计成果转化平台,助推成效运用

审计成效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价值所在,如何构建审计成果转化的平台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农商银行要通过开办审计讲堂和编僎案例汇编等形式营销审计理念,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层要支持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动,建立有效的整改约束机制,将整改落实情况与责任人的考核、晋升进行挂钩,严格控制整改质量,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四、结语

新形势下的审计环境既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要顺应改革的趋势,主动求变牢牢把握“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内审工作转型方向,早日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参考文献:

[1]尹春玲.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 2016(2).

[2]黄辉.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选择分析[J],经贸实践, 2016(9).

[3]康淑萍.论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7.

[4]张健欣.审計处理处罚力度对处理处罚效果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6.P27.

[5]姬燕燕.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作者:庄依娜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论文 篇2:

北京农商银行 不惟大小只惟优劣

资产规模10年增长5倍,截至上半年的不良率仅有0.42%,作为全国农商银行的代表之一,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农商银行)稳健发展引来市场的关注。

的确,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农商行均处于高速扩张期。2011—2015年的 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37.6%。截至2017年6月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和达32.2万亿元,占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3.2%

实际上,总体规模上,农商行总资产已经超过城市商业银行;而在许多地区,省级农商行、省联社通常是省内的最大金融机构。

农商行也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领跑者,对农村金融機构的发展有着极强代表性,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组建农商行1222家,机构数量、资产、资本分别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55.3%、70.7%、 73.8%。

相比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乃至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与在各地区的规模并不相符。银监会2016年报中指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紧紧围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推进”,然而,在提升“三农”服务的基础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中找准自身定位、不断提升市场化程度,也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要面对的命题。“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民、农村、农业对金融需求是巨大的。”北京农商银行董事长王金山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作为北京市的农商银行,立足城乡经济发展、服务首都实体经济是北京农商银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简单地追逐利润最大化。”

股份制改革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其市场化道路并非一番风顺,而北京农商银行作为全国首家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说见证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改革历史。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和经营制度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1996年,农信社的管理权几度上收至农业银行,受农业银行的管理;第二阶段自1996—2003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业务改由县联社管理,人行履行监管职责,各地开始探索组建市、省联社,这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民办化的试点阶段。

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发布,开启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多级法人社变为一级法人。县级联社和乡镇信用社的两级法人改组为县级统一法人社,少数农信社直接改组为农商行,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省政府,后者通过省联社进行管理。

最后一个阶段是2010年以后,农信社纷纷改制为股份制的农商行。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也已日趋明朗,自2011年起,农商行的资产规模在农村金融机构占比持续提高,自2011年的25%提高至2016年底的70.7%。

银监会2016年报谈及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时指出,积极稳妥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按照“成熟一家、组建一家”的原则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鼓励各类社会投资者特别是优质企业参与投资入股,增强资本实力,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管理纵向到底

到今年6月底,北京农商银行的资产达7765.16亿元,是2006年改制之初的5倍,在农商行全国范围内的高增速下,或许不难理解;但北京农商银行去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9%,截至今年6月底的不良率仅为0.42%,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农商行平均不良率2.49%的水平,甚至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1.74%的不良率。

在增长方面,北京农商银行并不“急于求成”,自2005年以来,其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5—2009年,是改制的探索时期。

2009—2012年,则是积极化解历史问题、推动业务发展的时期。过去几年的稳健发展,正是建立在处理好历史问题,重新建立符合银行发展规律的制度、机制的基础之上。化解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是所有农商行改制后都要面临的问题。相比于国有、股份制银行,农商行的前身信用社的风控机制、风控意识都有较大差距,因而其不良资产率也相对前两者高。北京农商银行大部分的不良资产,还是靠自身通过清收、利润积累去化解。

在成功完成“历史问题化解期”的各项任务后,北京农商银行正向“调整、巩固、优化期”深度推进。

据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在“调整、巩固、优化”经营主题下,北京农商银行的转型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推动经营模式与服务模式转型,综合服务、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坚持科技引领,建成应用系统155个,集约化运营能力达到同业先进水平;三是稳步推动内部改革,基本搭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架构,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王金山

目前,北京农商银行下辖694家网点,是唯一金融服务覆盖全市所有182个乡镇的金融机构。在改制之初,原北京农村信用合作社旗下共有127家独立法人单位,这127家单位几乎都是“各自为战”的状态,127个机构甚至有127套管理系统和财务部门,距离真正市场化的银行管理有较大差距。

为此,北京农商银行内部对各项工作都做了较大的梳理和调整,首先是缩短管理链条:由原来的四级管理转变为三级管理——总行、管辖支行、网点支行。在此基础上,将各业务条线进行划分,建立前、中、后台的管理体系,并不断深化准分行、准事业部改革,积极推进流程银行建设,逐步搭建起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架构。

“在一级法人体制下,管理能纵向到底。”王金山说,“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集约化控制见到了成效。”

反哺农村

做“流程银行、精品银行、特色银行”是北京农商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利润和规模并非北京农商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唯一目标,王金山认为,做精规模,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口碑,打造涉农特色领先的精品银行是北京农商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三农”金融服务为例,农民和市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有着较大差别,即便是在北京周边的乡镇农村,农民对于线下银行网点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线上渠道。因此,北京农商银行在全市所有鄉镇布局了营业网点,以及700多家金融便利店和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十渡、喇叭沟门等偏远山区也都有布局。

然而,网点布局下沉得越深入,也意味着运营的成本更高。因此,王金山认为,农商行的运营成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于在城市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为此,农商行也必须通过城市金融和资产结构调整赚取相对的利润来反哺农村金融。

北京地区第一产业占经济比重仅为0.5%左右,这也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需要顺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开拓创新。

国泰君安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农商行的核心特点是与地方经济高度绑定,农商行的经营状况,高度取决于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

因此,北京农商银行始终以服务首都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机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着力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助推首都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协调稳健发展。具体体现为:

一是坚持市场定位,紧密围绕首都城市定位和战略发展目标,紧抓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过程中蕴含的新机遇,每年为首都重点工程及重大民生项目提供信贷资金均在1000亿元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民生金融,实现北京市代理公用事业费和社保资金代发的全覆盖,为全市350万老人打造专属养老金融服务平台,成为政府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金融纽带。

三是强力推动普惠金融,积极把握农村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新契机,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和农村金融创新领头羊作用,涉农贷款余额历年保持在全市近四分之一。

风险“硬控制”

经营金融,就是经营风险。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风控永远都是最核心的命题。在行业平均不良率达1.74%的情况下,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农商银行不良率仅为0.42%。拨备覆盖率保持在400%以上。

对此,王金山对《英才》记者表示,在不良率管理上,一方面是要控制好新的“出血点”、在开拓新业务中保持高质量;同时,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始终将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严治行、从严治贷,坚守风险底线,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采取“稳健”的风险偏好策略,努力平衡资本、风险与收益,持续保持优良的资产质量,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和风险偏好体系,强化全口径、全流程风险管理,实现了对关键风险环节的系统“硬控制”。确立了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搭建压力测试管理体系,推进主要业务条线风险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业务事前评估、事中监测和事后监督,加大系统硬控制,坚决杜绝任何业务游离于系统控制之外。

“我们很多业务都是将风险识别的第一道防线下沉到支行;而信贷审批则实行专业化、系统化的集中管理。”王金山说道。

二是坚持“不惟大小、只惟优劣”的信贷策略,突出“从严治贷”,资产质量大幅改善并持续保持优良水平。认真贯彻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要求,优化授信审批模式,实施分层授权,严把授信准入关,持续强化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化解,加强贷后精细化管理,加大不良清收处置力度,不断提高信贷全流程管理的实效性。建立信用风险投资限额管理体系,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全面覆盖传统业务和创新型资管业务、理财业务。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过去一年,多地农商行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增长迅速,常熟银行的同业资产过去一年同比增长达59.6%。据王金山介绍称,北京农商银行这些年来在同业业务上控制得比较严格,“一是认真贯彻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始终坚守风险底线,注重效益、规模、质量协调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质量管理深化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建立内部控制评估管理机制,完善全行内控组织架构,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流程、系统”的“三位一体”建设,实现持续稳健合规经营。

作者:孟德阳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论文 篇3:

大数据背景下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优化探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农商银行的外部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庞大的数据信息给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农商银行需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并提高其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以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体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农商银行开展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优化内部审计体系的方法,以促进内部审计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

关键词:大数据;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优化

2020年,广东农信正式启动全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优化,以期以审计信息系统等平台为依托,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对以往难以发现的典型性、倾向性、普遍性等违规问题初步实现常态化监测,真实还原各机构的资产质量,挖掘员工异常行为线索,推动全省农商银行合规稳健经营。

一、大数据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大数据时代,农商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倍增,数据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开展内部审计所涉及的数据量也变得更加庞大。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必须相应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学习如何更好地适应数据化管理模式,并结合大数据技术快捷高效地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更加精准高效。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持续性。应用大数据技术,农商银行能够对经营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通过云计算还能帮助农商银行实现在线审计及实时监测,及时了解自身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潜在风险采取有效的风控措施。再者,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统计分析还能及时发现农商银行各项业务活动中出现不同风险的规律,通过分析归纳各类风险特征,便于后期农商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持续性审计。

(三)提升内部审计的延展性和实效性。随着农商银行的转型发展,其内部审计工作会越来越强化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结合大数据技术帮助农商银行深入分析不同数据之间存在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使内部审计更具延展性。此外,传统内部审计需要农商银行各部门共同协调配合才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而借助大数据技术,内部审计部门可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通过技术手段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内部审计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二、农商银行开展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大数据审计机制不完善。当前,在省联社的大力推进下,辖内大部分农商银行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尝试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审计仍占据主导地位。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性文件主要以传统的手工作业审计为依据,跟不上大数据审计业务的需求,未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线上金融产品审计。一些农商银行的大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仍是通过实地翻查纸质凭证、审核报表资料等方式实现问题的发现及相关证据的收集,未能以大数据技术手段对业务数据进行深挖、整理和分析。

(二)数据综合整合能力不足。目前,大部分农商银行的数据化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审计信息系统等平台的综合数据整合功能较差。一方面,审计人员缺乏数据化审计思维,习惯于从传统的业务操作系统获取审计数据,未能充分利用审计信息系统等平台获取所需数据并整合利用。另一方面,审计信息系统的部分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审计人员获取的数据时效性滞后,未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准确地掌握实时的业务发展情况和风险状况,无法发挥其动态监测风险的作用。

(三)大数据审计专才匮乏。现阶段,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所需要的精通审计业务且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相当匮乏。实施审计过程中,要从海量数据中根据特定条件提取所需数据,要求审计人员能够高效地使用大數据及云计算技术,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数据筛选技能开展数据分析和处理。但现有的内部审计团队当中,部分审计人员年龄偏大,数据化审计思维尚未形成,数据利用意识薄弱,缺乏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的能力,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人员又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未能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需要。

三、大数据背景下优化内部审计体系的方法

(一)健全数据化审计机制,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农商银行要以数据化审计思维为导向,加强对数据化审计制度的建设以及对数据信息的安全管控,制定并持续完善与数据化审计程序、质量控制、信息安全、考核与问责等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梳理并总结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瓶颈与难题,结合大数据下审计环境的转变,细化规范大数据审计的各个环节及流程,以数据化思维对现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作进一步优化,统一各项标准,规范全流程作业,并在流程中融入高标准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不断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

(二)加大数据整合力度,提升数据信息质量。农商银行要探索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审计信息数据库,持续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力度,维护好数据基础资源,提升数据信息质量。首先,要实行全面数据治理,打造能兼顾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差异的标准化数据治理模式,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的统一。其次,要实行科学化的数据管理,对数据中心的软硬件配置、数据分类、数据采集使用、数据安全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最后,要对数据信息储存平台运用隐私保护、防泄漏、风险管理等安全技术,并及时更新平台的防火墙以及安全防护软件等,并对审计信息数据库实行常态化监督和管理。

(三)培养大数据审计专才,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大数据背景下,农商银行要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化内部审计体系,必须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应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招募政策,有意识地引进具备数据挖掘、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专才,为内部审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效解决大数据审计当中的专业性问题。另一方面,应根据现有内部审计队伍的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应覆盖农商银行各项业务、大数据审计、信息化建设等,以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四、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农商银行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更好地应对其带来的挑战,通过完善农商银行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实现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的紧密结合,进而优化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及价值层级,为农商银行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婷.农商银行应依托大数据加强内部审计[N].农村金融时报,2021-12-06(B07).DOI:10.28590/n.cnki.nncfb.2021.002254.

[2]刘建民,曾真.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优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1(07):4-7.

[3]黎兆基.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投资与创业,2021,32(01):74-76.

作者:关江森

上一篇:思维导引教学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保险合同被保险人权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