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论文

2022-04-22

[摘要]结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的物流专业建设,面临着诸如教学体系不成熟、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校企合作可行性低等众多困难;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丽江师专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方法,提出七条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论文 篇1: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缺陷与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经济已经成了现代实物运输的重要部分勒。物流可以有效的提高流通的效率并且使得成本大大减少,有助于人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物流行业在发达地区的网络覆盖与建设都更加的完善,而在欠发达地区往往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地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等因素而发展落后。在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的需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正是基于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的缺陷,去探讨其解决措施,希望探索出推进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物流经济 缺陷 解决措施

一、引言

物流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我国现在重点发展与推进的重点行业。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建设,也能有效德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地区的经济收入。发展物流产业已经属于各个地区的重大战略。现在,物流行业与此前的物流行业有了很大的区别,现在的物流行业较传统的物流行业更为规范,更为有效率,并且能实现网上的跟踪,实现了流程化的运输与操作,物流行业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安全送达,还包括了追求实效性,以及客户的满意度,以及整个流程的规范化。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缺陷分析

第一,物流企业规模小、分布不合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规模小,分布不合理,一般地区的小的物流企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无法实现组织化运作,无法保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从而会影响整体的物流行业的声誉,使得客户不信任感加强。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物流企业规模小,又有些地区覆盖不均匀,分布有些过于集中,有些根本就没有。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营运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合力,就使得越落后的地区,就没有物流企业,而发展快速的发达地区,就因为物流企业太多,使得竞争加大,而丧失了利润的空间。在小的地区同样存在因为企业太小,而没有形成规模化,使得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第二,欠发达地区物流行业的政策支持不完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行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一个专业人才的缺失。一方面如果在当地选择本地区的人进行物流管理,就很难选择专业化的人才进行管理,然而,如果选择调一些专业化人才到物流行业也会因为生活环境恶劣而很难有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是由于交通不便,人员分布太广。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有很多一些地区的交通情况很不方便,对于物流行业这种必须经过运输才能够实现实体转移的行业,如果交通不便,就会使得运输的时间以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很多时候,会照成延误,另外就是欠发达地区,整体的物流需求太少,没有集中化,各个需求方一般分布太广,无法实现集中运输来减少成本。因此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去投资物流。最后,政府对于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当地政府认为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很难会去做一些大投资在道路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上。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行业的思路

一是挖掘物流供应链的价值。现代物流企业不仅仅是提供单纯的运输式仓储服务,其可以挖掘的功能还有很多,尤其对于企业而言,目前很多的企业都是自身需要去建立自己的以俄国产品运输线,然而,对于物流行业而言,物流企业在运输这一块由于集约化的操作流程以及安全的保障方式,可以实现为企业进行产品的运输,这样有可以大大加大物流行业的需求。

二是要完善整个物流配送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国各地区的往来越来越密切频繁的现实,发展一个覆盖全国市场的物流配送网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全国市场的效率提升,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具有集散功能的辐射型物流,并进一步加快发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物流系统,从而最终实现物流设施在布局、功能、业务方向等环节上不断提升的这个目标。

三是引导向专业化物流发展。物流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每年中国与国际上的交流以及国内上的运输都在不断的增长,此外,我国的各个道路与铁路线也在不断的建设当中,交通更为便捷,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发展专业化物流是必经之路,必须规范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并且形成固定的运输轨道以及时间安排,实现整装,入库,填单等等流水化操作线,并要构建集约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四是实现信息化跟踪以及统计服务。物流行业的发展要以信息化平台为目标,只有实现了信息化,客户的体验感以及整个物流的管理才能疏而不漏,大大保障物流过程的安全,可以实现跟踪和安全管理,并且根据信息化的统计知识更好的调整企业的战略,对物流的需求市场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以信息平台为基础,构筑物流网络优势,指导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整合,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网络和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网络内资源,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使信息网络和实物配送网络两网合一。

四、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行业的解决措施

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策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对于政府而言,要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大物流行业的投入,提升整体服务的质量。

第一,政府方面,要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一是加快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对优质的物流企业进行资金扶植,税收政策等等。设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贷款贴息,采取有偿使用、滚动积累的方式

二是鼓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物流信息平台,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物流市场。

三是制订和完善反垄断,反倾销和价格管理的相关法规,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

四是制定合理以及适应地区发展的现代物流规划。创造物流产业大发展的市场环境,为繁荣市域经济吸纳更多的有效资源。

第二,企业方面,要加大物流企业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从而加大投资,尽快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二是信息整合。通过建立高效有序的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地统领分散的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系统的再造和集约化经营。

三是协作整合。按照物流业务内容和功能,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专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系统化组合,各尽所能,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物流业务合作。

参考文献

[1]林越.加快把建成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钱学任.我市打造川陕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N].巴中日报,2009-12-05.

[3]刘飞.欠发达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6,(4).

[4]陈矢宇.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方向研究[n.交通企业管理,20()9,(10)

[5]吴明.欠发达地区第三方物流的培有一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20).

作者:王科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论文 篇2: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 要]结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的物流专业建设,面临着诸如教学体系不成熟、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校企合作可行性低等众多困难;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丽江师专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方法,提出七条对策。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丽江

一个地区的物流发展程度往往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区位、交通状况密切相关,对于区位较为闭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建设,往往存在如下共性的问题:物流实验实训设备、基地资源匮乏,物流研究和教育培养滞后,理论教学比重严重偏高,学习内容与市场实际脱节,最终导致物流人才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物流人才供需错位,无法实现对口就业。

丽江市位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云南的西北,地处滇、川、藏三省交汇处,距云南省经济中心——昆明580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4000米,高原山地的地形导致交通运输业较为落后,严重阻碍了丽江物流业的发展,欠发达的经济同时制约了当地高校物流专业的设置和物流项目及科研的发展。丽江师专的物流管理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隶属物流与营销教研室,目前有在校生100人左右,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7人,物流实验室仍在筹备之中。

1 原因分析

综合看来,以上现状主要原因是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经济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开设物流专业不过是近两三年的事情,由此带来的办学经验不足,物流实训实验室设备简陋,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物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普遍存在理论性教学课程远远多于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情况,绝大多数学校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脱节。具体分析如下:

1.1 办学条件差

由于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务性,一般要求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50%,因此需要利用企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仿真教学,但目前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大都财政拮据,很难保证该方面有充裕的投入,以致教学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

1.2 教学体系不成熟

一是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物流发展与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尚未完善;二是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来自物流企业的真实案例,部分课程适用性较差,直接导致毕业生学无致用。

1.3 师资力量薄弱

业内人士众所周知,当前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的物流教师,包括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从相关或相近专业转型而来,鲜有科班出身的。师资匮乏严重制约着物流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规模和质量。

1.4 缺乏可用性强的教材

由于高职高专物流教育起步晚,而物流业发展迅猛,因而在较短的时间内,物流专业高水平教材少,不同出版社的物流类教材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内容上也侧重于理论,实践模块少,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实践性强的需求。

1.5 校企合作可行性低

校企合作可以发挥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发挥企业的实习设备场所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双方共赢,尤其是对学校而言,可以省去昂贵的实验室建设费用,节约资金,为师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通互动,为物流人才的成长提供摇篮。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很少能有大型的物流公司,大都是一些小型的快递公司或是运输、仓储公司,受企业规模、发展水平、校企利益共同点不同等的限制,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2 对策探讨

2.1 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培养物流人才

首先,在最初的学科设置上,就应从市场调研入手,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本地区经济特征与特色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课程开发上,要根据已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能力要求与核心课程,对物流相关课程的开设应有所取舍,培养学生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最后,还应及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技能要求的设置,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做到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丽江师专明确认识到,自己培养的物流人才应主要针对云南市场,将云南物流市场占比重较大的鲜花物流、果蔬物流、中草药物流、烟草物流、生物科技物流、矿产物流等作为主打方向,进行对口培养;同时可紧密与丽江市旅游业结合起来,着重研究旅游物流,培养旅游物流人才,依托旅游的发展带动物流人才的就业。

2.2 培养和引进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如上1.3所述,由于没有实践经验,高职高专的物流教师对于物流业务流程只能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理论层面,缺乏技能传授,且讲授的知识往往与企业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针对此情况,丽江师专出台了以下措施:①每学期坚持选送物流教师去昆明参加含金量较高的精品课程培训;②帮教师联系到上海、广州等物流较为发达的院校、企业、工厂、园区进修考察,并与一些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便于教师的学习、深造;③通过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编写专业教材和实训材料;④派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或寒暑假的时间深入校企合作的企业一线体验学习;⑤从云南财经大学等物流专业发展靠前的院校聘请从业经验丰富的人士做客座教师,定期邀请有一定成就的一线物流人士到校园开展讲座,甚至给学生授课。

2.3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无法改变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条件的现实状况下,丽江师专教师积极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传授、案例分析、专题探讨、资料学习、情景教学、小组讨论、参观考察,视频观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2.4 选择实用性教材

以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物流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参照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按照物流管理专业群相关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的要求,选用实践性强、重实务、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教材。

2.5 开发成本较低的网络模拟仿真物流遨游系统软件

庞大的物流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和较弱的资金力量对比,明显使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昂贵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可行性较差。在此情况下,一线教师设法采用开发成本较为低廉的网络模拟仿真物流遨游系统软件作为替代方案,比如按照物流业务流程设计出订单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出库管理、出库分拣、配送决策、配送作业、货物跟踪以及客户管理、绩效管理资源管理等操作内容,使学生能够不用亲临现场,就可以真实生动地体验和学习物流知识与能力操作,但此方法需与IT行业联合开发。

2.6 兄弟院校资源共享

丽江师专已经与云南财经大学达成协议,双方互认对方为兄弟合作院校,在物流实验室、软件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助理物流师的培训与资格证的考核等多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其中,物流实验室及设备和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具有投资大、利用率低、建设难度大的特点,在此方面也可考虑与丽江云南旅游文化学院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方式进行操作,可以大大降低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比例。

2.7 与发达地区院校合作办学

发达地区物流专业起步较早,教育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并且发达地区有着经济、区位的优势,在实践环节上更加充分。两地合作办学,既可以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更早接触到更为先进的物流理念和设备,提前适应各工种需要,又可解决物流发达地区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举双赢。

丽江师专已拟定通过与发达地区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送到上海某院校,通过该院校与当地企业单位的关系,将毕业生送入各类货运公司、港口、生产企业物流部门、专业储运公司、货物集散中心等进行实习,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对口就业,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李红梅,罗生芳.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5):98-99.

[2]赵世同.安徽省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新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6-58.

[3]兰必近.广西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1):74.

[基金项目]2011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2011CSLKT203)。

[作者简介]白海霞,女,汉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

作者:白海霞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论文 篇3:

产业集群化与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摘 要]缩小县域地区发展差距,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园区;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快市场化进程;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发挥政府服务功能优势,建立多层次的帮扶体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化;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产业园区

一、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本身可以带来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1];产业集群还能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作用以及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产业集群使企业相互靠近,可以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安排[2]。

目前,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明显,最典型的是“第三意大利”现象,[3]如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量都是在近200个产业集群地完成的。国内最典型的有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产业集群发展较快,这些地区大多数县域形成产业集群,2011年发布的“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江苏、山东、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数量为29、26和24个,分别占其县域总数的55.8%、28.6%和40.6%。

因此,在我国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呈现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1.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化的过程,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要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空间集聚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特别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继而扩展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使聚集在一起的相关企业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形成良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4]。

2.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要借助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劲动力,走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县域地区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县域经济与农村建设共同发展的机制。农村实现城镇化必须依靠产业作为支撑,以产业化推动农村工业化[5],以农村工业化推动县域地区城镇化,而实现农村工业化重要的途径就是营造创业的氛围,给农民就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发展小作坊、家庭手工业,甚至创办小企业,这种小企业的聚集会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反过来由于技术溢出和衍生企业的便利性,又能够促使小企业发展,有效地弥补农村企业的先天不足,从而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6]。

二、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劣势与优势

县域经济是一省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县域。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包括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服务、改进建设用地管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县扶持力度等10项政策;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2009年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县(市)30个,超百亿元工业产业集群9个,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0年5月26日辽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省委、省政府明确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肯定过去较落后的开原市发展县域经济取得的成绩,为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示范作用;2011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县域经济重点任务是“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与2005年比较,全省44个县(市)生产总值由2579.8亿元增加到8483.2亿元,接近全省半壁江山。2011年8月发布的《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辽宁省有10个,占辽宁省县域总数的22.73%,,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列位次大幅前移,发展较快,被称为“辽宁现象”。

但是,阻碍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县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工业集约化程度仍然很低,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县域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园区建设中招商力度不够大,对大项目和大资金的吸引力不足;政府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辽宁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更明显的劣势。一是辽宁欠发达县域产业集聚低,整合效用、规模效应、专业化程度和工艺水平等较差。二是发展规划雷同、缺乏比较优势、公共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专业招商能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三是地域文化的局限性对辽宁欠发达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制约。四是辽宁欠发达县域一些由地方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由于疏于管理和引导,导致产业布局零乱,企业间低成本竞争,或是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园区建设,由于缺乏清晰的產业定位,往往成为缺少关联企业的“扎堆”之地。

当然,辽宁县域经济仍然存在比较优势。一是发达县域地区已有的成功经验。例如,法库县的陶瓷、辽中县的装备制造、瓦房店的轴承、海城市和大石桥市的镁质材料、辽阳县的钢铁精深加工、铁岭县的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发展,带动本地区经济快速提升。二是欠发达县域地区近几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例如,义县的工业园区、开原市产业集群等发展模式,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三是承接国际产业结构演变格局和国内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抓住世界资本流动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将经济波动期变成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基于产业集群化实现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辽宁欠发达县域地区要赶上全省或者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就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是绝大多数欠发达县域地区必须走的路子。工业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对于欠发达县域地区而言,产业集群化可以把外来资本、政府调控等外力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内力,通过社会资本与区域纽带有效地启动工业化,并借助集群内在的自调节、技术创新等优势,不断推进集群自身及区域经济的组织优化与产业升级,进而成功地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7]。

1.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园区,使相同或相关企业集聚。我国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工业园区是基于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的降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被优惠政策吸引所产生的企业的地域集中,而产业集群是指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企业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以结网和根植性为特征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的综合体[8]。二者虽然存在着不同,但二者又有共同之处即产业集聚效应。欠发达县域地区政府要科学规划产业园区,为形成产业集群准备资源、知识、技术共享的企业生存空间,通过与大型企业配套承接产业转移和扩散,实现与市场对接。辽宁省要借鉴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一些省市的经验,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物流、科研等生产性服务功能,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以项目集聚为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嫁接外商企业生产链,成为跨国企业某一产品的生产基地,通过以外引外,吸引多个配套企业在本地集群发展。二是嫁接国内企业生产链,欠发达县域可与周边发达地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从产业链角度发展关联互补性合作项目,成为大企业的零配件供应者,或是独立生产者,增加业务关联性,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2.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快市场化进程,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成为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区域发展政策的重点,通过中小企业刺激区域发展的区域政策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通过大企业和投资的策略。从国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也是产业集聚的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成为县域地区重要经济发展力量。江苏、浙江等地区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借助集群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劣势,通过生产、销售、物流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获得外部经济和规模效益,同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合力,抗风险能力强。

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充满经济活力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欠发达县域地区要立足本地劳动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业,培育本地企业家和相关人才。辽宁省欠发达县域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的条件和环境已具备:一是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地区的主角。改革开放30多年,中央“抓大放小”、公司制改造等经济体制改革,使辽宁省县域地区的国有资本及国有企业基本退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发展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县域地区发展实际相适应。辽宁欠发达县域地区当前受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市场等限制,很难创办大型企业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投资少、技术低、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在县域地区可以满足本地需求,还可以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废除农业税,县域地区政府收入只能是农产品加工等企业的收入,发展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增加县域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

3.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施农业进园工程,通过产业链基础上的企业衍生,深度开发,形成产业集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目前,辽宁省欠发达县域地区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前、中期水平,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根据地区要素资源禀赋结构,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和增值加工,建立农产品加工体系,实现农业与工业的链接与融合。要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确立现代化农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和着力点,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的协调作用,将分散的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之中,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户分户经营的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领域,培育和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发挥政府服务功能的优势,建立多层次的帮扶体系。辽宁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关注县域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县域地区发展,制定相关政策,逐步缩小与经济强县的差距,使欠发达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省级财政加大对欠发达县域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区域内县域经济的合作。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具体政策包括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服务、改进建设用地管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县扶持力度等。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县域地区财政收入低,其他因素导致的财政收入瓶颈抑制了对产业集群的投资,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信水平不高,发展需要的基础条件差,因此,对欠发达县域地区要实行适度的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执笔人:宫秀芬)

参考文献:

[1]王辑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工业经济,2001,(11).

[2]鲁莹,聂鸣,胡小莉.集群与中小企业的技术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3,(11).

[3]耿君.常州家具產业及品牌的现状及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3).

[4]赵彦龙.培植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例探讨[J].商业时代,2010,(24).

[5]郭延兵.培植产业集群促进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

[6]蒋秧生.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熏2007,(5).

[7]杨雪萍.以产业集群推进欠发达县域跨越式发展[J].商业时代,2006,(6).

[8]杨勇.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园区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

责任编辑 魏亚男

作者:课题组

上一篇:语文创造问题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