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业返工现象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社会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一定冲击,文章通过样本企业分析了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对近期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与企业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制造业返工现象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小制造业返工现象研究论文 篇1:

为生存而逆行,制造企业谋复工

12个园区、1500家企业、近10万员工,总部在浙江温州的万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洋集团”)总裁吴建明,在春节期间就开始谋划如何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快实现旗下工业园区企业的安全复工。

吴建明向《财经》记者表示,按惯例,今年制造企业一般在农历腊月十五(1月9日)停工放假,正月十五(2月8日)复工,放假之前会储备一个月的生产物资。“眼看临近节点,如果迟迟停工不仅仅影响制造业本身,也影响基本的物资保障,一些外贸型企业的客户更会移单到其他国家。”

于是,待在家中的他通过微信会议群,启动了园区复工方案商讨,连续十几天与管理团队每天讨论、细化方案。

其中,“集中输送、集中防控”,被吴建明和团队认为是最为有效的工人返城方案。这可以减少企业用人风险和政府防控压力,吴建明坦言,该方案的落实还有待地方政府的支持。

近年来,以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在这个概念下,一些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或者同行业内的不同类型企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万洋集团的1500家企业的共性是均属制造业,且主要是中小企业。

1月27日,万洋集团陆续收到文件,园区复工时间从2月3日延迟至2月9日、2月17日。其中,广东园区在2月9日之后可复工,浙江园区则在2月17日可复工。以后者为例,万洋集团园区中60%的企业将在3月中旬才能正常运转。

延期开工对企业的杀伤力有多大?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牵头推出的《企业开工力调查·报告》显示,能够承受1个月以上延期开工的企业为7.1%,能够承受2个月以上延期的企业仅为1.7%。

《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显示,包括带有“智能制造”名称的所有产业园区,中国总共有537个,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超过958万家制造业企业,超过一半的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抵御风险能力偏弱。显然,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谋划复工大计。

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陈欢认为,随着天气回暖疫情可能在5月份消亡,制造业有望在3月-4月份正常运行。

安全稳妥的复工预期,必须与疫情防控进展相结合。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月14日0时-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641例,新增重症病例849例,新增死亡病例143例,新增疑似病例2277例。2月14日0时至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221例,连续第11日呈下降态势。

某疫情专家分析,除湖北省外,全国确诊病例数开始下降,如果这个势头可以保持,则说明湖北省外的省份输入性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也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各省也开始做出了企业有序复工的通知。但对疫情还比较严重的省份或者城市还是会有限制。

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也进入了一個新的阶段,就是要控制本地病例。所以,复工过程一定是分阶段、分步骤的。过程中会根据疫情的发展态势,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陈欢建议,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区域逐渐开工是比较合理的,可以选择受疫情影响比较小的城市优先投产,或者可以让本地区的人员优先到岗。

当前,确诊病例数的连日下降,让制造业企业看到了希望。

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分类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湖北省当前首要任务是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同时要保证疫情防控、城市运行等必需的相关企业正常运转,落实生活必需品供应。其他省份要根据实情分类精准防控,感染人数较少的大多数地市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复工大计:集中输送、封闭管理

园区的每一位制造企业主都在用心谋划如何安全稳妥地复工。万洋集团对其中一份园区调研的结果显示,全园中90%企业主有急于复工的意愿,同时,90%以上的企业有政策扶持、金融服务需求。

万洋集团的复工方案计划,让各园区工作小组组长积极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寻求政府帮助,努力促成工人输出地政府和输入地政府进行复工工人集中输送的工作对接,由输出地政府组织并完成工人的集中输出,由输入地政府做好工人集中防控工作。
2020年2月12日,北京某工厂执行单班制,已有约350人到岗上班。随着订单的变化,如果恢复双班制,该工将有100人左右的用工缺口,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用工困难,工厂正在对二线人员进行定岗培训。图/ 新华

如果工人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未形成有效对接,各园区工作小组尝试与地方客运公司联系合作,帮助企业完成工人集中输送集中防控,推动企业尽早恢复生产。

同时,他们期望能寻求政府帮助,征用周边宾馆作为集中隔离点,确保隔离时间必须满足14天。

此外,寻找当地有能力在周边为园区提供劳动力输送的第三方劳务合作单位,为复工存在用人难问题的企业提供劳务支持。并对园区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商户给予租金优惠。

对于制造业来讲,人员全部到齐也需要一定的调试时间,因为制造业企业对于生产的物品非常谨慎,如果质量不合格,出现返工就会非常麻烦。吴建明坦言,“身在制造业之中,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如果一个园区停滞不会影响大局,但是如果普遍性停工,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产业集群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李郇则提醒,劳动力聚集是产业集群或园区最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劳动力高度流动和集聚程度高,疫情的影响会很大,如果一个人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大的系统问题。

在疫情出现的时候,制造业企业首先是要为疫情提供基本的物资生产保障,并要为工人提供身体健康的保障;企业的复工,需要充分量度疫情好转的情况下,在保障工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进行,并要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园区在复工前需要做好园区工人的系统化管理工作,包括工人返工前在家的管理、健康管理,开工后产业园的工人防护与卫生保障、活动管理等,还有各种的应急方案和系统。

有些企业的做法或许可供其他企业参考,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向《财经》记者表示,个别在全国多地拥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已经计划异地生产,将比较紧迫的订单从重灾区转移到非重灾区完成。当然,这样存在很大的制约性,一般企业都不具备异地布局的规模,不过,异地生产自救是目前唯一可能做到的办法。

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地采取封路、切断边界,缺乏全国性的统筹,从制造业运营的特点来看,切断一个站点,就意味着整个道路系统的交通网络被同步切断,即便企业复工,运输能否畅通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制造业复工,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制造业往往依靠外地务工人员,产业工人如何补充是地方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能让务工人员感觉这个地方拒绝外地人,如果不友好的感觉一旦形成,再想吸纳进来就比较困难;第二,企业必须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特别是在疫情之下组织生产,相比服务业,制造业的优势是有条件进行小区域封闭生产;第三,疫情之下,个人、企业都有受伤,企业的工资安排应该更多采用市场化机制决定,企业涨工资的前提是能够生存下来。“企业被要求几倍工资,短期来看是老百姓受益,但是长期来看,如果企业都不能存活了,失业的还是老百姓。”

根据万洋集团园区规定,复工之后,园区封闭生产,在保证生活物资及防控物资的前提下,杜绝企业工人随意进出园区,企业工人如遇紧急事项必须离开园区的,必须持有加盖企业公章的情况证明文件,经岗亭工作人员登记后方可放行。

没有经济正常的增长和运转是不可能抵御疫情的,这是基本的认识。唐大杰认为,重振经济,让延迟开工的企业能够好好地开起来,给与金融支持,增加企业主的信心。但是,我并不赞同强迫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服务,这是不可取的。企业主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自救,其中包括:行业协会(园区)做一些策略,同行业的企业达成共识,不搞价格竞争,成立纾困基金,大家共同度过行业艰难期。
外向型企业:假期不休,高成本复工

外向型制造企业拥有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位于杭州的葛文志,在这个春节留下200名员工在厂内加班,如今,他为自己当初所作的决定而感到一丝欣慰。

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员工600人,年产值约5亿元,日常业务以生产半导体零部件为主,产品主要出口日本。

据葛文志介绍,相比其他的制造企业,他企业员工每年享有的假期只有12天(7天春节假期+5天年假),“企业都是提前拿到订单之后生产,今年春节本来计划一部分订单节前赶完,另外一部分订单留在节后,便留下200位员工进行加班”。

1月20日,并未感觉事情(疫情)严重,葛文志按照最初的計划给其余400名员工放假,根据国家规定,支付200名加班员工三倍工资。

1月23日10时,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武汉封城的消息让葛文志感到不安,他从外地紧急返回杭州,对加班在岗的200人厂区实施封闭式管理,除物流相关人员外,进出全部停止,员工吃住均在厂内。

葛文志说,最重要的出口订单保住了,留岗的200人身体状况全部正常。

不过,他依然面临比较艰难的开工抉择,如果让返乡员工回来而没有采取万无一失的隔离管控,那厂内原有的200人也有被传染的风险,让人更为担心的是,一部分员工来自疫情高发区,其中,湖北省员工占比达10%。但是,如果不让外地员工回来,未来仅有三分之一人员投产,也非常影响业务订单。

葛文志不敢冒险。经过几番挣扎之后,他决定让湖北等疫情高发区的员工暂时在家等待公司通知复工,并且统计其他地区受疫情影响很小、有意愿返杭(回公司)复工的员工,之后与当地一家酒店达成封闭协议,返杭员工先到公司指定酒店,每人一间隔离14天,公司安排专有人员送饭,如果隔离14天都没有问题的员工,由专车接回公司返岗复工。

按照葛文志的计划,2月5日开始,已经有员工返杭在酒店进行自我隔离,2月20日就可以陆续有员工返岗复工,但他坦言,在疫情彻底结束前,返杭(回公司)复工的员工也仅有100人左右。

葛文志算了一笔费用,不能回来的员工享受每月2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公平起见,正常复工的员工,在其每月工资基础上再额外加2000元,隔离员工每人15天住宿2700元,仅酒店住宿费支出约需30万元。

葛文志心里明白,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尽快恢复生产,及时完成客户订单进而不影响到客户的经营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外向型企业的客户很容易被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抢走。
预期复工时间底线:4月

从吴建明到葛文志,以及更多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制造企业主都明白,尽管备战复工,但是企业距离正常运转还有一段时间。

唐大杰向《财经》记者表示,制造业与服务业不同,制造业有一个物流和资金流的周期问题,从正常开工到备货、生产再到现金回流,一般企业是两个月为周期,所以即便开工,对资金困难的企业,也有难熬的两个月;第二,制造业需要通畅的物流,所以目前各地封路也进一步影响制造业的正常运转;第三,制造业依赖熟练工种,重灾区人员流动受限也会进一步影响企业正常开工。

鉴于目前疫情难以预测,葛文志做保守预期,认为他的企业最快也要在3月底才能全面复工(开工)。他说,企业复工(开工)越往后,丢失国外业务、丢掉国外客户的风险就越大!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则会导致制造业复工时间进一步延缓,吴建明将极限的时间点定位4月份,“如果4月份才能正常复工,我们园区30%的中小企业会受到重创甚至倒闭”。与大型企业不同,这些企业因获得比较少的金融服务,并没有过高的负债率,所以信贷压力不大,而且进入园区平台的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金融服务,他们最大的压力来自因停工导致的产业工人迁移。

吴建明算了一笔细账:以2月17日复工为例,企业员工一般会在2月18日、19日两天陆续返回,之后隔离14天,制造业还有一个特点,务工人员多是陆续到岗,时间持续10天左右。这样算来,他目前60%的园区(浙江园区)要至少到3月中旬才能运转。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制造业企业主预测,至少要在3月下旬能够正常运转。唐大杰表示,说实在的,我根本看不到制造业正常运转的时间点,湖北省肯定要比全国其他地方恢复慢一些;再者,湖北处于中国的心脏地带,它的人口、物流牵扯到整个全国的业务结构,这会影响全國制造业以及阻碍整个经济的恢复。其次,企业主对经济一旦有下行预期,就会缩减业务规模。

窝在家里的制造业企业主们没有沉浸在疫情的阴霾之下,据吴建明介绍,他每天都会与几个企业主沟通,一旦开工如何尽快投产,如何做到效率最大化,经济冲击最小化。

但是,这些想法都有待于复工的到来。即便能够复工,他们依然面临招工和原材料供应的保障问题。据《财经》记者了解,相比于其他行业,制造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特点的,以服装生产为例,服装企业当前应该准备秋冬服装,相关原材料也同步匹配供应,如果时间点过了就没有办法安排生产。

在当前特殊时期,制造业企业急于开工的必要性有多大?某疫情专家向《财经》记者表示,这个要分行业,越是与民生联系密切的企业,必要性越大,就越需要早开工。当然也要根据当前的库存情况等因素来综合确定。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旦开工务必要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措施,明确负责人,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发生病毒传播的环境,如食堂、卫生间等。

该疫情专家指出,从目前看不同地区的情况可能不会同步,而可能是逐渐恢复的,第一个时间节点是2月10日左右,因为是很多地区原定放假结束的时间,会有一些地区和企业尝试复工;第二个时间节点是2月20日左右,也就是从现在起,再增加一个潜伏期(两周),完全恢复正常生产,可能需要3个月左右,等新冠病毒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不过,具体情况很可能因为疫情发展和国家管控措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陈欢认为,从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还是很强的,国家希望尽快将疫情控制住,比较鼓励与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要抓紧复工,以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会根据疫情的情况,逐步明确复工的条件。“从近段时间来看,政府对企业复工的管控十分严格,其中包括制造业企业,什么时间能够真正开工还未明确。其实,这需要国家层面来客观评估这次疫情的控制情况。”

“核心问题是大家对疫情的预期不明朗,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开工,什么时候员工能回来,开工之后有没有订单。”唐大杰说,判断宏观经济有一个信心指标,如果信心不足,制造业企业老板也可能将出空制造业资产,而代之以持币观望或者转移资产。
预防产业链转移,危中求机

某外贸制造业企业主向《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不仅存在产业链向其他国家转移的现象,对他们而言,更担心境外客户都将推迟复工定位不可抗拒因素而要求索赔。

2月2日上午,中国贸促会向浙江湖州某汽配制造企业出具全国首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之后,全国各地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的相关报道。

据了解,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属于商事证明领域中的事实性证明行为,是指由中国贸促会及其授权的分、支会应申请人的申请,对与不可抗力有关的事实进行证明,出具后当事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和迟延履行合同的责任。

唐大杰认为,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外向型制造业从2018年起就已经非常难,大批企业订单缩减,个别以美国为主要出口的企业已经很难接到订单。到了2018年-2019年,外向型制造业更为困难,一是不得不向东南亚转移工厂;二是面临结构性升级。

葛文志在写给当地商会的建议上写道,“疫情对于出口型的工业品制造企业,影响、损失可是长远的,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因为现在的产业链都是全球供应,也就是说客户的供应商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而这次的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其他国家(地区)的供应商基本不受影响,势必造成客户将主要订单甚至全部转向中国以外国家(地区)的供应商,即使疫情消失后,中国企业能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也很难把订单抢回来。

中国制造(智造)企业自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好不容易积累起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造’已经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保护‘中国造’及‘中国经济’也应该是这场防疫战的组成部分,政府各级部门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基础上,让企业(特别是出口型制造企业)尽快正常复工。”

“企业不能完全靠国家救助,而是应该尽快自救,恢复正常生产。”葛文志向《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制造业占GDP总量约30%,尽管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退居第二,但是依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市场主要分析认为,制造业因受疫情影响会变得异常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主和投资人的信心备受打击。

相比于“我国基础消费还在,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还在”的观点,唐大杰的观点并不乐观:时过境迁,经济发展的基础与2003年不同,近几年处于下行通道;2019年,中国制造业急剧下坡。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际地理联合会经济空间动态委员会指导委员王缉慈持有不一样的角度,她认为制造业艰难转型遇到了严重疫情,停工、缺工、物流不足、现金流短缺等困难正在考验着企业和产业集群。我相信,特殊疫情在某种程度可以转变为发展的机遇,例如在2003年非典之年,马云、刘强东就抓住了危机下的发展机遇。我相信在这次疫情中,有一批企业是有信心的,是憋足了劲儿要干一番事业的,疫情结束时这批企业会脱颖而出,呈现勃勃生机。

王缉慈认为,“制造业即便停工也非无事可做,例如有些工厂技术工人短缺,搭建网络平台,提供线上培训就是很好的选择,而不是坐以待毙。”

由于制造型企业复工的主要难题是来自各个省市的产业工人,技术、管理人员的返岗,疫情之下,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亦引发行业思考。

李郇認为,本次疫情对制造业生产模式也许会产生影响,传统的人工雇佣形式值得制造业企业思考,相信未来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将会替代更多的劳动力,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工厂,更弹性的生产组织模式将会出现,我们不仅要看到疫情之下的冲击,还要看到它可能改变什么,更多的要看到对未来的生产组织模式的变化。

一份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人才为本”是其五大基本方针之一。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制造业要想由大变强,其中一大制约因素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稀缺。

展望2020年,亿欧智库仍然坚定看好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机会,自主可控的工业母机和机器人、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进的工业互联网、深入制造腹地的人工智能,中国智能制造将在新的历史时代里跑步前进。

日前,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均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措施和意见。2月6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进一步加大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优化政府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了5方面共20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和推动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按照国务院会议最新决定,增加贴息资金规模,改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2月8日凌晨,人民银行网站发布《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银行 审计署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强调规范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管理,除与防控疫情直接相关的医疗企业,还包括生产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企业等。并再次强调通过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在金融信贷方面,当前园区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据吴建明介绍,园区与银行保持密切沟通,平台本身也会为企业进行调剂,缓冲资金压力。而分散性制造业则还面临信贷压力。另外,平台企业多是厂房按揭贷款,本身就有抵押物。

王缉慈表示,创新集群是由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创新主体构成的地方合作网络,是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地方环境。在中国,曾经为世界制造了大量出口商品的低端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分离、孤立,以及合作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在行业协会和技术创新平台的多年努力下,这些产业集群正在向创新集群升级,在产业转型中起了很大作用。

那么,在疫情之下,临时停工或暂时关闭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大门,可能会使得中小企业陷入更严重的分离和孤立困境,王缉慈认为,“此时行业协会、商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制定技术标准的机构等都需要发挥作用,促进集群内的企业共克时艰。尤其是在疫情影响最大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部门,中小企业应该也能够抱团取暖。”

(实习生张琳宜、王雨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张威

中小制造业返工现象研究论文 篇2:

论我国中小企业在突发事件中所遭困境及相关应对措施

[摘 要]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社会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一定冲击,文章通过样本企业分析了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对近期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与企业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突发事件;中小企业;国家政策

许多全球性的公共事件,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业分工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的外贸、消费和生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突发事件冲击,研究中小企业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困境,评价我国各项扶持政策的效果对于丰富学术界关于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为解决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订单不足、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紧张、偿债压力较大、长期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提供分析参考和政策建议。

一、中小微企业现状

笔者依托中小板中十家中小企业(分别是盈趣科技、泰永长征、宏川智慧、锋龙股份、新兴装备、明德生物、天奥电子、新乳业、小熊电器、德赛西威)的财务报表,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四个方向判断中小企业现状。具体情况见表1。

(一)盈利能力

根据表1,我们可以得到营业利润上升的企业为50%,而利润下降的同样也有50%,这个数据说明中小企业基本面较差,整体盈利状况不理想,同时也有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实现逆势回升,发展潜力较大。而利润下降超过20%的企业为50%,利润上升超过20%只有20%的企业,这说明部分企业受突发事件冲击很大,盈利能力恶化很明显,能够实现盈利的部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仍然较窄,营业利润额较小。

(二)运营能力

根据表1,我们可以得到大概20%的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上升,而80%的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则是下降。这一数据说明了大部分的企业在突发事件期间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率不理想,主营业务收入多呈现下降趋势。而总资产周转率下降超过20%的为70%的企业,仅有一家总资产周转率上升超过20%。所以,突发事件期间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实际运营能力大幅下降。

(三)债偿能力

根据表1,我们可以得到有关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的情况,同时我们利用流动比率指标来观察企业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的安全值为45%~65%,而流动比率的安全值为2。而在此次调查中,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主要呈现上升趋势,考虑到突发事件期间中小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以及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计算方法,这两项指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存货的增加或者企业负债的减少,也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短期内偿债能力较强。

(四)发展能力

按照表1,总资产增长率上升的为40%,而下降的则为60%。样本中所有中小企业的總资产增长率变化都达到了20%上升或者下降,这说明了突发事件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极端的,其中最高的上升值为402%,最低的下降值则达到了-221%。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下降了。但是90%的中小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为正,所以从长期来看,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二、中小企业面对突发事件所遇困境

笔者根据公开资料从现金流短缺、现金回流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四个方面来对中小企业目前所遭受的困境进行具体分析。

(一)现金流短缺、现金回流难

近年来,中小企业本来就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企业的订单数量普遍减少,资金回笼规模较小,周期较长,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消费信心不足、当期消费能力和购买欲望下降。春节前夕出现的大量“囤货”现象,仅短期存在于少数行业中,对于社会需求的改善效果不大。另一方面,外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许多外贸型企业面临着技术制裁和贸易壁垒,企业外贸订单骤减,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使得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和盈利压力更大。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91%[1],随着中小企业逐渐复工复产,现金流的紧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贷款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受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影响,金融机构放贷规模和放贷力度日趋收紧。对金融机构来说,中小企业资质判断困难,选择优质企业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往往为了避免坏账率较高而采取减少放贷、严格审核的方式。从需求方来看,由于突发事件的冲击,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还债能力大大下降,这就导致可获得的贷款额减少。如果市场基本面无法改善,那企业的融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在市场分工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会受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单个企业复工是难以完成完整的社会生产,受上下游企业的复工情况和供给状况影响,这是“分工合作”的弊端。以汽车行业为例,突发事件期间国际市场铁矿石供应量的减少会导致供给成本上升,进而推高了零部件价格和汽车价格,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则会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哪怕像以往一样继续进行常规经营,中小企业也会因为利润不足而依然面临倒闭的风险。

三、政府已出台的政策与成效分析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基石,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因此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笔者将会根据工信部资料,对这些政策的成效进行具体分析。

(一)加大财税力度

这一方面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给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加快结算与中小企业的欠账还有推动减免房租。根据税务总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已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对于减弱企业经营负担有较为明显的效果,2020年我国GDP第一季度增长率为-6.8%,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相比第一季度提升了10%[2]。因此我们可以从GDP推算出市场主体经营活力显现,对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的效果较好,总的来说,第一项政策的成效对于中小企业是到位的。

(二)提升金融可获性

提升金融可获性主要从加大信贷支持、优化融资服务以及强化直接融资支持三个方面体现。根据2020年银保监会公开资料,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元,同比增加25%[3]。这说明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增加,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更为充裕。六月末不良贷款率为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这说明了企業的的债务管理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这项政策的力度不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效不明显。

(三)畅通市场要素

政策中主要从保障防控物资需求、减轻企业用水用电负担、保障企业网络通信畅通以及保障企业运输需求来体现。由于第二项和第三项属于直接性的政策,已经直接体现在GDP中,第一项属于临时性的政策,因此重点分析第四项。资料显示全国重载货车日开行率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5.2%,而全国重载货车周开行率则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8.2%,这两个数据皆接近100%[4]。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运输需求确实是被保障了,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第二项政策的成效是不错的。

(四)支持企业复工稳岗

支持企业复工稳岗通过畅通企业用工供需机制对接、促进返工人员及时到岗、支持企业展开员工岗位培训以及减轻企业用工负担四个方面来体现。由于交通行业属于枢纽行业,几乎和大部分的企业都有联系,因此文章以交通行业的复工率会基准进行判断。根据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的资料,交通行业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9.84%,复工落实情况成效较好。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5],失业率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准,因此整体的就业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企业用工负减少情况不甚明了,第四项政策对于中小企业也是有效果的。

(五)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通过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支持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发展以及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来体现。根据工信部资料,1—5月份,全行业研发费用为236.7亿元,同比增长10%,较1—4月回升4.7个百分点[6]。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可以看出企业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说明了新兴产业动能加强,同样意味着更多资金进入了新兴产业市场,扶持行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第五项政策对于中小企业也是有效的。

(六)推动国际市场

推动国际市场通过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恢复出口订单、加快出口审批、加快验放进口设备与原材料以及降低出口环节通关成本这四个方面来体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进出口总额来看,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2379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二季度贸易顺差11889亿元,尽管同比下降3.2%,但并未完全恢复[7]。从数据上来看仅能说是成效一般。受到国际政治不利情况的影响,并未完全体现政策成效。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减少中小企业经营负担

第一,国家可以扩大税收优惠范围,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建议将500万元的标准提升至1000万元。第二,根据不同企业规模采取不同比率的税收标准。第三,对符合条件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天使投资人予以税前扣除优惠,就社会个人或公司以后从中小企业获得的股息红利或股权转让所得予以三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二)扩大金融支持力度

建议调整LPR利率,比如对中小企业的一年期LPR和五年期LPR酌情进行调整,为中小企业能够注入更多活力,尽快回归正常的金融秩序。向受影响严重的区域金融机构定向降息,提振投资者信心,让投资数量最小化的减少。由于中央政府财政稳健,有一定的降准空间,因此建议对中小企业定向降准1~1.5个百分点。

(三)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减轻企业压力

首先,建议适度延长公积金缴纳期限,减轻企业压力。其次,进行定期住房公积金缴纳减免,可以暂时将中小企业的住房公积金缴纳减免3.5%。最后,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可以推广至全国,但是对于经济秩序恢复快的地区可以酌情提早结束。

(四)企业应当提升技术实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第一,鼓励企业转型,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对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第二,建立更高效的运输方式,创建中小企业联盟,与两到三家快递公司进行密切合作,研发新型“工用”动车可以在不影响到交通秩序的情况下,极大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率;第三,推进供给侧改革,企业自身要从内部挖掘潜力,适度减产,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和数个短期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改进企业运营制度,聘请专业人士实现高效管理[8]。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中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91% 呈现三特点[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202330807049329&wfr=spider&for=pc.2020.5.20

[2]工信部.支持中小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策指引(更新至7月10日)[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27/n3057538/c7856661/content.html.2020.7.10

[3]银保监会.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EB/OL]. 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15531&itemId=915&generaltype=0.2020.7.11

[4]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公路货运行业复工复产周报(3.16-3.22)[EB/OL].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zq/202003/24/496467.shtml,2020-03-24.

[5]国家统计局.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 上半年国民经济逐步复苏[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7/t20200716_1776194.html.2020.7.16

[6]工信部.2020年1-5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55/c7989239/content.html.2020.6.30

[7]韦倩,张彧.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02):96-104.

[8]刘震.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途径及对策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34-38.

作者:蔡蓝宇

中小制造业返工现象研究论文 篇3:

浅谈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措施

摘 要 摘要:对制造业财务成本进行全面地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只根据制造成本法的要求来计算生产成本,经常对管理成本的计算不重视,而这种计算模式过于单一,只能将财务成本计算出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计算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市场经济高速地发展,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此种情况下,制造业首先应该熟悉当代管理成本计算的理论,将实际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对会计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其他的行业相比,制造业的财务成本管理较为复杂。我国目前是制造业的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管理上的强国,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加深改革中,对财务成本的控制好坏是决定能否将企业的财务推到全新高度的标准。而不同的制造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模式均不相同,这导致了制造业在财务成本管理上难以形成精细化、固定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财务成本管理的优化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可以对企业进行精细化地管理、精细化地控制和精细化地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财务决策和实施信息。对制造业的财务成本进行精细化地管理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制造业财务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制造业财务成本管理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会计财务成本管理水平处于边缘化,企业也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并且对成本的管理系统没有进行有效完善,企业领导者的管理观念也比较落后。

因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在财务成本上管理观念的落后、陈旧,导致财务成本的管理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甚至有的达到了缺失的程度,财务成本在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眼中是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的,管理者更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和销售上,使得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占有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会计岗位在企业中也只起到了财务的作用,并未发挥其成本管理的职能。这是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处于边缘化甚至缺失的主要原因。

在实行了财务成本管理的企业中,成本管理也只局限于企业内的会计部门,对于其他员工来说,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参与意识。企业员工入职的时候,没有将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概念作为其基本的入职要求。所以需要向其灌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对成本管理的认同感。

成本管理系统的不健全同时也导致了成本信息的残缺,无法满足成本管理的需求。根据调查得知,先进的中小企业对财务信息的管理是依靠财务软件进行的,但这些软件在进行成本的预测、核算、分析和控制时常表现为处理能力不够,由此导致了成本管理系统的不健全,对于成本管理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指示,这将导致成本管理失去信息支撑。

二、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进步表现,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中心。在制造企业中,对财务企业管理建立有效的运行系统是能够实现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成本的运行起了有效控制的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占有优势,当企业建立了有效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时,就能在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上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环节一一规范化,加强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对成本管理工作展开控制。完善的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收入和支出更有计划性,在成本核算和控制上实现简易化,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了有效的、详细的、真实的、高效的财务数据,为企业的决策者在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时候提供有力依据。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时,对企业财务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极大优势。

三、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影响因素

(一)制造业的生产周期过长

导致企业管理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造业的生产周期过长,例如大型的机械设备挖掘机的生产周期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有的大型设备生产周期则在半年以上,生产周期过长也给其他部门带来了很多复杂的问题,经常出现返工的现象,生产中的责任不明现象导致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无法实现。

(二)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机制薄弱

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探索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技术在本质上实现了飞跃,但在管理机制上还存在较为薄弱的部分。重大装备制造业是现今新兴的行业,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在专业水平方面还需要提高。在财务管理机制的方面,各部门之间无法处于平衡的状态,导致管理不能很好地实施,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

(三)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能力亟待提高

制造企业的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需要专业财务人员来执行,但前文中提到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是新兴企业,企业内的会计人员在大型配备制造业上的工作经验缺乏,且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于精细化管理技能未能全部掌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力量。部分的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显示出能力不够的问题,对金融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够重视,导致财会信息的真实度降低。

四、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精细化需要企业各部门合作完成,单单靠企业的财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企业可以在原管理信息的平台上进行优化,构建企业的综合信息库,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利用自己的权限,通过数据库提交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数据库可以让大家在财务信息上实现有效地沟通,为之后的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财务成本管理精细化需要建设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需要企业内所有的员工参与。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这样可以将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一处,形成强大的企业竞争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制度也需要加强,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以此增加员工财务成本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员工财务成本管理意识偏低的问题,为实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精细化的目标打下基础。

(3)对成本进行精细化控制的前提是对财务成本管理预算体系进行完善,合理的、科学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会使企业管理者所提供的财务成本数据的合理筛选和分析汇总得到升华。在对财务成本管理预算进行完善后会发现,成本管理精细化实现的关键点在于让企业的每个参与者都能担任控制成本预算的职责。

(4)企业在建立财务成本管理精细化体系时需要使企业自身的制造流程符合企业各个部门的需求,在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营销等费用上予以标准化,将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作为成本费用的统计者,并对每一笔的成本费用通过企业平台向财务管理部门申报,由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从而最大程度实现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本目的。

(5)对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要事先制定,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实现对目标成本的控制。通过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来满足技术的要求,优化设计。同时要做好对成本的预算工作,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五、结束语

制造业在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时,要对组织机构进行全面完善,在企业内部加强领导,并广泛地宣传,争取做到企业内部全面参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而制造业在成本管理上更不能马虎,必须创新管理观念,从实践工作中开始管理,全面地实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参考文献:

[1]郑珠英.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1)

[2]林祥.我国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浅论[J].中国总会计师,2013,(9)

[3]袁立荣.制造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2,(14)

作者:郑宝军

上一篇:西医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法论文下一篇: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