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深入剖析大学阶段影响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惯习的阻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有待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 篇1:

基于终身体育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偏失

【摘 要】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课程改革再次进入深化期,终身体育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现阶段,在对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想要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体育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在体育方面的发展方向,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仍然困境重重,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和进程。本文力求从终身体育的视角下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缺失做出分析与总结,为终身体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终身体育;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偏失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高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旨在强化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以及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而终身体育理念是指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心智,这一体育理念在教育改革中的落实有助于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落实终身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对于终身体育教学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近几年,“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标志,“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等教育新理念从课程与教学的不同层面促进和影响着高中体育的整体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也浮现出改革道路上不少根深蒂固的问题,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是构建、完善我国终身体育教育新体系所面临的挑战,是高中体育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答的现实课题。

2、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讲,是一种理念和一种想法。现代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体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在2012年就曾指出过,终身体育虽然在目前看来还并未普及,但终身体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是一个趋势。终身体育的教育观念指的并不只是体育教育学习,还包括体育教育思想方面的学习和指导。更加具象化就是终身体育教育不只是简单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我们应该从小参与到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中去,终身体育是不分时间、年龄和性别的。我们可以将终身体育看做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一辈子的体育奋斗目标。在高中时期为学生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对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会有很大的正面影响,而提升高中学生的体育目标和体育理想,对我们整个社会的体育事业也会产生很大的进步意义。

3、高中在实行终身体育教学改革时出现的偏失

3.1体育教学观念的片面化

在改变学生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体育学习实践性的传统思想,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中去,才能更好地贯彻终身体育的概念和思想。纵观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还是普遍存在比较注重体育技术的问题,并未认识到理论教学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无法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全面认知,更无法从根本上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在传统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及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却并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导致高中学生普遍缺乏終身体育意识。

3.2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缺失

体育教学在早期传入我国时,由于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所以早期的体育教学大多是以竞技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竞技和比赛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深远。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时代也在不断地变化,21世纪是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已经不再是单单的为了应付考试,终身体育锻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种传统的以考试和竞技为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高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有些体质较弱的学生没有能力完成体育教师安排的任务,从而会对体育学习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导致了体育学习和锻炼变成了一部分人的运动,这也与终身体育的理念相冲突。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达到人人参与、因人而异、共同进步的目的,也违背了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

3.3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当前高中学生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都比较差,高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普遍偏低。本世纪初期年选修体育的模式逐步走进了高中校园,成为高中体育学习的新模式。但从目前来看,仍旧有部分高中没有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仍旧采取过去的公共授课制,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提高,也不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并且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仍旧采用教师模拟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的机械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也不利于终身体育思想培养。

3.4体育教材与现实的脱离

无论我国在国际赛场上如何光彩夺目,但实际上,我国高中的体育教材仍是比较落后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与现实需求脱离严重。从教材的理论设置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学生体育理论。而从实践教学教材来说,基本内容仍旧在强调竞赛和竞技,缺乏运动技术的专门研究以及运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从教材的发展来看,很多仍旧和中学体育教材没有分别。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很多专项课程的学习时间过短,难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小结

总结近几年来终身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以及高中体育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瓶颈问题,我们发现,现阶段高中在实行终身体育教学改革时主要的偏失突显为:体育教学观念的片面化;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缺失;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体育教材与现实的脱离;体育设施与环境的缺陷。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和进程。终身体育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想要树立全民终身体育学习的理念,首先应该从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抓起,使高中体育教学不再是书本化和传统化教学,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祖文.终身体育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才智,2016,(29):81.

[2]舒钧.基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405+411.

[3]马宝发,武彦羽.浅谈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3,(02):143.

作者:张春良

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 篇2:

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深入剖析大学阶段影响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惯习的阻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有待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

关键词:终身体育;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上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思想,并且得到世界大多数体育学者的认可和重视,对各国的体育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对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终身体育即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人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客观规律,在不同发育时期,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预防疾病。

大学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影响阶段。大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左右,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成熟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与运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然而,近几年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差,沉迷于网络,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体育”状态,甚至是“无体育”状态。本文通过改变教育者的思想、教学方法,灌输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以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施中发展终身体育思想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数据资源,查阅关于终身体育思想、大学生体育运动等相关文献期刊、专著及学位论文,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方便抽样的原则选取黑了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市区内的在校大学生和高校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共编制两份问卷:学生问卷和体育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包括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的感受和意见,及个人业余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等;教师问卷包括该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项目等。共发放2000份学生问卷,回收1889份,回收率94.45%,有效问卷1827份,有效率91.35%;300份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一个月后,对教师问卷进行第二轮发放,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R=0.831,P<0.01,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容效度均符合统计学要求,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现状分析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过程的方向标,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教学目标的根本和依据,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学习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冲击现代的学校体育教育,然而在众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并没有一个能够完整地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导致现代的学校体育教育仍然在摸索中前进,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

因此,根据专家的指导制定了5个比较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

通过表2可以看出,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陈旧,仍然认为体质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思想。诚然,体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最直观的反映,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能或者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可以为老师提供最直接的反馈,也是教师成果的最直观体现。社会在认可体育教师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的同时,更加需求的是能够让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仅占40.3%,在5项内容中排名倒数第一,这些大学体育的一线工作者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终身体育的教育,通过教育者的模范作用,为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2.2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更直观的体现教学指导思想的执行程度。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两者相互配合,教师是加工生产线,而学生是待加工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教学目标的好与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加工的程序,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映。因此,研究根据专家的指导制定了5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目标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

如表2所示,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主观上比较认同直观的教学目标,即能够用量化指标所反映的教学目标,认为“学习、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这一教学目标比较重要,而且也是现如今所有大学体育达标测试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同时也与教师的评职息息相关,所以,有34.6%的教师会认为这一教学目标比较重要。相比之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也是在教师教案中体现最多的教学目标,几乎出,现在每篇教案之中,教育家曾经说过,学校是学生竞争最激烈的场所,每天的学习成绩都会通过成绩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优劣,无形中,每个学生都是单兵作战,与身边的同学竞争。那么要想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感和合作精神,体育活动是唯一和最后的方法。只有参加群体体育活动时,例如运动会、篮球赛和足球赛等,运动员在赛场拼搏,同学在场边加油助威,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与此同时,集体性项目,还需要场上所有的运动员相互信赖和配合,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这一目标的支持率也高达30%,排在第二位。相比以上两个目标,剩余的3个教学目标,就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从目标上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培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提高个人对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三个目标,不能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而且养成体育习惯也是伴随学生终身,教师不可能在学生毕业之后进行跟踪调查,这三项教学目标的衡量,给教师和专家造成巨大的困难。但是,从《全面健身计划纲要》中可以看出,这三项教学目标才是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伴随学生的一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表3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几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2.3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组织的采用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体育教学过程完全按照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进行计划和实施。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一贯采用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保证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调查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大学体育教师都是师范类体育毕业生担任,能够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案和授课中正确使用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比赛法、游戏法和重复练习法,甚至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能够正确地传授各种项目的技能。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能够运用个别指导、班级教学和分层次教学。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虽然能够正确地采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却没有得到提高,归结原因就在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虽然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实施板块,但是同时也是学生兴趣的主观因素。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学内容都由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制定的,虽然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征得学生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就可以反映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直接的冲突(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开设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的感兴趣,男同学参与人数较多,而女同学参与率较低。个别项目例如排球和田径受欢迎率非常低。而女同学希望参加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中开设的这类课程寥寥可数。同时由于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开设。调查发现,黑龙江省所有的大学并没有采用男女生分开授课,导致在体育课堂中,大多数女生持围观态度,甚至有逃课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男同学都能参与到练习和比赛中。

综述所述,由于场地的客观原因和学生参与的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在课堂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女学生持观望态度的居多,老师在关注课堂安全的同时,并不能面面俱到兼顾每名同学,导致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偷懒现象,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2.4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锻炼现状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最主要途径,是学生能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养成体育习惯的最直接反映。如表4所示,黑龙江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

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是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体育习惯的最主要的途径。然而通过数据显示,每天参加30min体育锻炼的只有5.3%,每周3次以上的只有15.7%,两类学生总数刚刚21%,仅仅是调查人数的1/5,由此可见,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的成果显然不是成功的。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之下,体育锻炼应该是缓解压力的最后方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之后,不是选择体育运动,而是选择上网和游戏。在一生中,最关键的运动时期,没有选择运动,而是选择休息和娱乐,导致学生大学毕业时,身体素质就比较让人担忧的地步,怎么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体育教师的终身体育思想需要进一步加强,不能够仅凭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和达标作为评价其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

(2)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符合教学规律,但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仍需要改善和创新。

(4)大学生的终身习惯没有养成,参加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2 建议

(1)大学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加深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地灌输给现代的大学生。

(2)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需要重新完善,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扩建相应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资金的投入,为学生的体育活动营造更好的氛围和环境。

(3)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可以大胆地创新,以最大能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

(4)大学生的终身习惯同样也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不能把过多的补习当做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部分。

作者:魏晓峰 查显峰 王伟 高金库 王月芝

终身体育视角下体育教学论文 篇3:

论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和造就终身体育者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步入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为使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本文试图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方案,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前言

所谓的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的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其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要让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终身体育不仅是个体增强体质的需要,也是改善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的今天,这种思想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高校体育教育,而且日渐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主要指导思想的趋势。

2,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体育实践与终身体育脱节,导致学生厌学。

以现在人才观和终身体育观的高度,审视高校以往体育教学,就会发现有很多方面与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相脱离,比如,教学内容单调而重复、偏重竞技项目的设置、缺少休闲娱乐具有长期健身效应的项目,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接受从小学到大学重复性体育教育,没有创新并远离生活实践,忽略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间接运动经验的积累;管理模式传统而呆板、程式化、兵操化;在教学方法上,延用以运动技术结构为主线的灌输知识,采用“一刀切”的应试教育,不仅扼杀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束缚教师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2,2体育课考核评价标准“传统单一”。

传统的体育课评价以体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评价为主,过于强调动作的“规范”和“标准”,用统一的“高度、远度、时间”指标去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并重视达标与考试的分数,过多地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近期效益,忽视了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体育锻炼功能与价值。这种单一的体育课考核标准,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

2,3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还没有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终身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仍采用“我教你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没有在课前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互动等没有明确认识,不思教改研究,知识陈旧、缺少创新、教学中情感投入甚微、没有激情,随着年龄增长运动素质下降,精湛技艺已成过去;教师本身健康保健意识匮乏,信息传递没有新的理论支撑,致使学生得不到运动快感的体验,更谈不上锻炼习惯的形成了。

3,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3,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很多学者对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十分活跃,其观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概括为“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使得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呈多元化特征,在上述6种提法中,笔者认为,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确定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比较符合我国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因为,国家教育部在(2001)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又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然而,终身体育思想也是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根本目的,让体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要素,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此,高校体育要把握好健康与体育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行为,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增强、技术提高、保持健康身体的近期效应的短期目标,更重要的在指导思想上应立足于由学校教育过渡到社会教育,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观并保持终身健康。

3,2重構课程结构。

要大胆改革创新,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赢造终身体育的实践环境。以学校一学生一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取向重新构建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辅导课、俱乐部活动课等多种类型,以利于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

(1)必修课:(选项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按学生的体育基础、爱好自主选项,培养兴趣,学会锻炼,初步体验运动快感。

(2)选修课:(任选课)在1—4年级开设。为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提供继续提高的机会,巩固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各专项体育骨干,创造和谐校园与体育文化氛围,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辅导课:(课外活动)。为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必修课和选修课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学生自练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课内外一体化,形成自觉的锻炼意识。

(4)俱乐部活动课:(协会活动)。为满足大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发挥专长,彰显个性,锻炼能力,组织各项体育比赛,参与裁判,践行自我体育行为,为社会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3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线,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以适应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可以采用分类优化组合。竞技项目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娱乐健身类:健美操、形体、街舞、体育舞蹈、瑜伽、搏击操等。民族与休闲类:武术、珍珠球、三门球、高尔夫球、台球、攀岩、滑雪、定向运动等。课程设置以选项或选修课形式出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竞技性项目要降低难度,向趣味性和游戏性转化;对娱乐健身类项目在突出主项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穿插,如形体课可增加健美操内容、体育舞蹈可增加形体和瑜伽内容等,用辅助内容来促进主要内容的提高并调节运动负荷。对民族传统项目要附加一些乐趣的因素。

3,4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第一由过去封闭式的身心健康目标和技能掌握目标转向开放式的多元性发展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传授“三基”和运用网络教学增加体育保健和科学营养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第二由学会技术、增强体质转化为“会学知识、会学技术、自觉锻炼、善于交往、谦虚做人”,努力实现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重、课程多样与素质领先结合、体育氛围与校园文化共建,使高校体育成为辐射社区生活的实践。第三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彻底改变让所有学生被动接受相同的“一刀切”教育,这种教育,会导致多数学生对体育产生有苦无乐或苦多乐少的畏惧心理,采用分层教学、分级教学、互动教学,给予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其感兴趣的项目上向纵深发展,要留给学生自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打破紧张的师生关系,在相对自由的活动中体验运动之快乐,从而为终身体育做好铺垫。

3,5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

以终身体育为视角,改革传统单一的生物学评价或运动技术评价,向多元化综合性评价转变,从学校的“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考核评价体系,要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人原有水平及个体差异,既考“结果”,又考“过程”。从技能和运动素质、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兴趣与态度、进步幅度、创造性等各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使评价结果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3,6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感染、启迪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亟待提升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保持知识、技术结构的先进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此外,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根本上转变,注重体育文化和前沿信息的传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素质,从而实现在终身体育理念下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由传授“技术型”向“学习研究”转变,提升对高校体育教学价值观的认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策划之中,为终身体育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一个与价值取向符合的蓝图。

作者:姜淑华 李明智 杨桂云

上一篇:中小制造业返工现象研究论文下一篇:时尚元素和平面广告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