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目光投注到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通过对各级别新课程观摩课、精品设计课的分析,以及对优秀教学案例的研究,人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教学的确有其内在的共性,而这些共性正是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以致用,是同行们转变教学观念后的生动体现,更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所着力提倡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1:

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探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高中音乐教学,并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为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从课堂实践出发,不断为音乐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便更好地推进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本文中笔者就现今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体制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在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淡化音乐知识技能一度成了音乐课堂的主旋律,但我们要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必须结合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来认识。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并不是轻视音乐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作为对学生的一种能力教育,音乐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任,音乐审美能力是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只有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条件之一。因此,音乐教学要在注重学生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二、音乐欣赏课成了单纯的欣赏音乐,音乐欣赏课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如果单纯地借助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都让学生简单地欣赏音乐作品,然后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是现实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一个误区。单纯的音乐欣赏课对于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而且会使学生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参与地位,学生对音乐课就会逐渐地失去兴趣,不利于音乐课堂的教学。

单纯欣赏型音乐教学形式的产生,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不清楚,有些教师觉得音乐欣赏是对平时音乐沉重课程教学内容的调节,加之音乐欣赏课程需要更全面和广泛的音乐知识,由于自己的音乐素质欠佳,因此,就采取这种简单的欣赏音乐的课型,而这种课型在普通高中表现得很普遍,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深刻挖掘音乐欣赏课的内涵,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我们的欣赏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要听教学欣赏内容,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而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教师更要镇静,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

1.从乐曲本身着手

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2.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现在的教科书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學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四、对多媒体的运用产生依赖性,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具有信息资源丰富,教学效果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等特点,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已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但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作用的倾向,甚至有人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代替教师的工作,而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都无法代替的。

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音乐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消极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更多地停留在视觉欣赏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的歌唱能力以及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性,抑制学生音乐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避免这种依赖性的继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在音乐欣赏课中避免单一性,进一步挖掘欣赏课的丰富内涵,对多媒体的运用恰如其分,重视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在进行音乐学科综合中遵循以音乐为本的原则,不断完善音乐课传统的考评方式,走出音乐教学中的误区,使音乐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傅雷.傅雷谈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4

[3]赵素珍.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

作者:武红霞

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2:

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目光投注到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通过对各级别新课程观摩课、精品设计课的分析,以及对优秀教学案例的研究,人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教学的确有其内在的共性,而这些共性正是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以致用,是同行们转变教学观念后的生动体现,更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所着力提倡的。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音乐;新课程 ;实践与思考

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音乐新课程正以全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给了教学很大的挖掘,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师综合素质更是挑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学会积极认真审阅有关音乐教材、教参等资料,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备课,各模块相互交流本模块的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对整个教学教材进行分析,针对学校生源的优势特点以及任课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对每个章节的教学进行了补充和取舍,学会如何用教材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而努力,真正体现音乐课改所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创造”,“有效教学”等理念。笔者结合多年高中音乐教学经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进行实践和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有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与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各项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是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关键。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的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教学范围是那样的美妙和富有活力,师生配合默契的交流互动场景仿佛让人欣赏了一首感人的交响乐而令人难以忘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有亲和力,多民主,少强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动气。

二、创新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利用多种途径与方式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欣赏体验音乐时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迅速地感染上音乐作品的情绪色彩。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以简洁的主导动机开创了交响乐宏大的结构服从于一个中心思想的先河;贝多芬“九交”中史无前例的运用人声合唱“欢乐颂”来体现他“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鲍罗廷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通过力度的由弱渐强,由强渐弱来塑造俄罗斯军队与商队由远而近,由近及远的动态形象;《梁祝》中借用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来营造祝英台“哭灵”的场面;“涛声”中用钢琴来模拟晨钟(暗示鉴真每一次充满希望的远航)和暮鼓(失败后更加坚强的意志)。这些例子看似简单,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创意却凝聚了作曲家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情境,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创意,那么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注意力,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同时,也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相信音乐的创意一定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影响着他们的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

(2)凝神静听。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人们对音乐语言的感觉—与作品的情感形式共鸣—对音乐意境的把握—直到深层的审美体验,首先是从听开始的。离开了听,对音乐的体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欣赏音乐,培养学生聚静会神、精诚专一的赏乐习惯,使学生能静心地欣赏音乐艺术的美,真正去感悟、体验每首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意境。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情境中去,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期望,同时,欣赏完美作品后要交流体验,进行审美评价。

(3)参与实践。参与实践是指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唱、演奏、舞蹈、律动、视听、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直接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享受音乐表现与创作的乐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自由探究。它是指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音乐问题而进行的自发自觉的拓展学习,教师不作统一布置和详细指导,一切都在自由状态下进行。笔者在执教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后,有位同学被音乐深深感动,为了进一步品味这部宏篇巨著,课后他自己去搜集了该作品的五个不同的演奏版本:洛林·马泽尔于1960指挥柏林交响乐团;卡拉扬分别在1963、1977、1984指挥柏林交响乐团;穆蒂于1986指挥费城交响乐团。并且进行了反复欣赏、比较,记录了每个版本的演奏时间,在课堂上他谈了欣赏后的体会:“命运不愧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它是人类精神世界高级营养品,永远给人以动力,是一盏盏高悬的指路灯,放射着光茫,照亮奋进中的人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并把自己的审美体验、审美享受与大家一起共享,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及学生内心的世界。

(2)分组探究。这种形式的探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对立的两组,各自研究准备,课堂上学生各持问题正反一面进行辩论。小组探究需要要教师的静心准备、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和全面总结,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张扬,对问题的思考变得深入、全面。

总之,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渗入完美的教学艺术,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教师能做到科学而富有创见性、愉快而富有艺术性地教学。只有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其在自己的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乐趣,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职业责任和终身追求。

参考文献:

[1]翟忠亮.对高中音乐教学工作转变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2年06期

[2]马跃.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3年05期

作者:曾继红

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3:

基于新时期下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摘要: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专业的基本功,在艺术院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视唱练耳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大多数从未接触过视唱练耳或从未专门学习过视唱练耳的中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科学、系统的学习和强化。基于此,文章对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的声调、节拍、识别和掌握频率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为今后音乐学校的考试学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阶段;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

在我国,综合音乐素质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以视唱练耳测试为载体。1998年,我国音乐教师协会首次出版了以音乐能力基本测试为最重要内容的音乐教材。2002年,各大音乐学校对视唱练耳和听觉训练学校的候选人进行了评估,并颁发了证书。事实证明,我们的社会非常重视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和听力训练。由于农村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即使学生希望参加音乐学校的入学考试,由于缺乏流动性,也会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展开分析,以促进高中音乐学校学生视唱练耳的提高。

一、视唱练耳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视唱练耳的内涵

视唱练耳是当今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当今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口吃和唱歌的培训。在听、唱、听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加深对歌曲的记忆、对歌唱的领悟,使音乐视听练耳训练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目前,视唱练耳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课程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各种音乐要素进行初步的理解,并能更好地把握其表现形式。音乐是一种现代的、能产生和声、激发情感的艺术,它的学习与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视唱练耳乐理课是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以缩短考试与测验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音乐意识,保证他们能够认出并唱歌,并且训练他们的能力。通过视唱练耳,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充分展现其音乐鉴赏能力。

二、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分析

(1)成效较慢。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不能在短期内完成。要完成这样的转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中艺考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些学生大多只接受了几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训练,同时还要进行声乐和器乐的练习和理解,各个学科都要均衡发展,不能有丝毫的瑕疵,以免耽误了学生的艺术学习。

(2)对视唱练耳的认识不够全面。当前,大部分的学生对视唱练耳、管弦乐队的培养都没有足够的重视,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从而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

(3)多聲部练习比较匮乏。目前,在音乐艺考中,单声部构成的比重很大。单声部缺乏丰富的表现形式,缺乏多个声部的训练,这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音乐听力和音乐思考能力的训练是不利的。

三、新时期下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思路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

艺考学生中只有少数的音乐特长,他们都是经过专业考试的,既有声乐,也有器乐。视唱练耳的能力高低不一,有的学生自幼就开始学音乐,拥有较好的音乐环境,具有基本的视唱练耳技能和初级专业知识。一些人曾经在音乐上进行了一次突袭,所以他们的能力肯定要差一些。部分学生在中学毕业后选择了音乐作为自己的测试目标,因为他们的音乐学习时间较短,视唱练耳听力的能力较差。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视唱练耳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音程、旋律等,需要专业教师通过不断的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一部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越来越娴熟。音乐教师要主动使用专业的教学软件,利用 Auraliao、 Solfeggio等为学生提供听力训练,并在网络上使用手机 APP,利用互联网进行语音识别,并利用吉他、琶音、录影等,使课堂中的交流与互动变得有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融合声乐学习,改良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与听觉的融合,是一个多学科深度融合的过程。音乐教师应适时进行内在教育观念的更新、基本训练的调整与完善,转变传统的机械解题与评审方式。利用新媒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可以丰富音乐文化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更加积极地鼓励音乐教育工作者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理解声乐的发音机理,并通过恰当的声乐技术来拓宽声乐的范围,这将极大地改善视唱与声乐的教学效果。

(四)举办活动,增加实践机会

举办舞台或音乐会的做法是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具体改进。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通过强化校园音乐的形式、增加文化活动的比例、举办一系列传统音乐节、现代音乐节等来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专业功能。掌握基本的电子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增强自信心。

通过不断的实践,使学生能够通过舞台展示和团队合作来提高自身的舞台设计水平,并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音乐创作。在今后的一系列教学实践中,应积极鼓励、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进行现代音乐创作,发掘其创造性潜力,认识其总体表现特征与缺陷,并对其进行分析,及时复制与补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艺考是高校招生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与培训要从实际出发,强化教学手段与能力,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从而优化视唱练耳水平标准化、精益求精,在艺术殿堂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张雅丽. 高中音乐艺考生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创新与探索[J]. 文存阅刊,2020(47):128.

[2] 郑春辉. 提高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发展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2020(55):155-156.

作者:徐晓昱

上一篇:高校信息化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