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与普及高中的思考

2022-09-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为中国的发展绘制了一幅人民和谐生活的蓝图。实现这一蓝图最根本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这一道路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论述把人定为本, 科学地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切都离不开人。因此怎样提高人的素质, 实现构建理想的和谐社会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是笔者粗浅的想法。

1 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与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生源变化

十七大报告在第八部分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论断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科学地指明了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结束了历史上因教育资源短缺, 国家不得不让受教育者每上升一个教育档次都必须经过考试筛选方能得到高一层次的教育 (将许多应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挡在了高中门外) 的历史。若将这种层层选拔优等生进行培养的教育称为“择优教育”。十七大前的高中教育就属于这种教育, 主要任务是为高等院校培养高才生。十七大后这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教育的任务不仅要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的高材生, 还要对高中不设门槛后进入高中的很多基础薄弱, 学习困难的学生 (这些人虽不能上大学, 但经过良好的教育后, 他们可能成为优秀的商人、能工巧匠, 甚至是了不起的企业家……) 进行良好的教育,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后者的任务更艰巨, 工作难度会更大。这是因为择优教育时期教师面临的受教育对象是基础比较扎实, 智商相对较高的少数学生。这些学生各方面相对来讲都是比较优秀的。他们志存高远, 学习目的明确。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和引导, 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成材的。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以下简称普高) 的学生是全中国的适龄青年。这无疑是教育公平的初级表现, 是中国共产党继“减免农业税”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是振兴中华民族的英明决策。也正是这一决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学生的群体数量和整体基础水平。换句话讲就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将面临的是因地域、环境、家庭等因素造成的很多基础薄弱, 学习困难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择优教育”时期是被挡在了高中和中职教育校门外的人。) 这对从事普高和中职教育的全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书本知识, 而且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否则那些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很难完成高中学业的。只要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学业, 国家普高的宏伟目标就不能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也就成了口号, 那么对普高和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2 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据本人二十多年和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处的教学经验看,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2.1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改革开放30年来, 很多人的思想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人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向钱看的思想在不少老师的头脑中左右着他们的行为, 下海经商者、择名校、追逐名师的名和利者很是常见。在党和人民要求普高的情况下, 若教师不能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面对一群基础薄弱, 学习困难的学生是绝对不能安心工作的。因此在新时期,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2 一颗爱心

英语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品格, 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者自由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春期, 加之独生子女的自私性和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处事行为, 往往会把学习放在一边, 做一些过头的事, 如恋爱或整夜上网, 第二天无精打采。久而久之就会发展到无法读书的状态。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诱导他们改变思想, 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来。教师面临的是来自不同地域, 不同家庭, 不同遗传, 不同民族, 不同环境的子弟。每个人都个性鲜明, 聪明好动, 而又世界观尚未定型。很多情况需要老师用爱心和人格魅力去感化才会生效。这一工作是长期而艰辛的, 需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如果没有充满爱心和乐于奉献精神的老师, 就难免适龄高中生流失社会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

2.3 相当的人格魅力

所谓的人格魅力实际上是指教师的学术水平与道德情趣的完美统一。当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学术水平使学生折服并产生钦佩的时候, 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时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当一个学生喜欢老师时, 就处处表现出一种向师性, 即使是其本身的观点与老师有很大的分歧时, 也会采纳老师的观点, 想与老师保持一致。这种亲其师的思想行为是教师塑造学生最强的力量。在普高和职业教育的进程中, 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非常可贵的吧!

2.4 不可缺少的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表现, 同时也是学生兴趣乐学的要求。也是给学生减负的方法。有些学科的知识零碎、难记, 需要老师在传导、授业、解惑的基础上高度地概括和总结需要熟记的概念、定律、公式等, 以帮助学生记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化学》为例, 它是一门知识点多而广、比较零碎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通过总结出一些合辙、押韵的语句或顺口溜, 可让学生记忆起来方便快捷、永久。如让学生记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些名词, 概念间的关系, 用“升失氧化还原剂, 降得还原氧化剂”;记酸、碱、盐溶解性表, 用“钠、钾、硝、胺溶;钠、钾、胺的碳酸盐;盐、硫二酸盐中银钡除;钠、钾、钙、钡是溶碱”等,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永久记忆。

3 结语

综上所述, 新时期的普高和职业教育的对象与民族振兴息息相关, 而且已不再是择优教育时期的综合素质较高, 只要教师点拨, 授业即能成材分配工作的群体。而是面对全部适龄青年。需要从事这一阶段教育工作的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基点来调整教学方法。将不同志向、不同基础、不同爱好的学生培养成为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构成民族振兴这块基石的“分子”。教师必须具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还必须刻苦教研, 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技巧, 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现民族振兴。让我们共同努力, 不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吧!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构成这一基石的“分子”, 应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技能, 从而当好教师,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教师,淡泊名利,人格魅力,教学技巧,择优教育

上一篇:大数据下内部审计的风险点下一篇:水利施工机械管理水平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