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按劳分配原则解析——浅析新时期农民收入分配方式

2022-09-11

习题一:下岗职工张某承包集体荒山200亩植树造林, 一年收入1200元, 这1200元属于_____所得

习题二:兄弟二人各承包了本村的10亩菜地, 哥哥按老办法种菜, 弟弟则用精耕细作, 采用了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 结果弟弟的收入是哥哥的两倍还多。兄弟二人的收入属于_____所得。

由此题引发了我对承包后农民的收入到底属何种分配的思考, 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 我认为承包后, 农民的收入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承包后农民的收入有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阐述“设想一个自由人联合体, 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劳动, 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 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 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产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们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根据以上阐述, 我们可以理解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是,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这里的“社会”是指国家或集体。第三, 依据的尺度是“劳动”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 剩下的那部分, 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标准进行分配,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第四, 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只限于个人消费品, 生产资料只能用于生产, 不能分配给个人。也不包括用于社会公共消费部分, 如, 国家行政管理、国防、文教等, 只有消费品的一部分才按劳分配。用这四个特征我们可以分析农民承包后的收入。

首先, 家庭承包后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 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 实行承包后土地、集体产业、农田水利工程、大型生产设施等生产资料仍旧集体所有, 农户所承包的耕地只有使用权。

其次, 承包后农村集体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制定了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比如, 国家几次提高了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水产品、林产品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与此同时, 又适当降低了农机械、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农产品实行国家保护价收购政策既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再次, 这种分配是以劳动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为标准的, 打破了承包前农民吃集体的大锅饭, 搞平均主义, 正向农民所说, 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最后, 在农民的劳动成果中既有生产资料的价值又有消费资料的价值。家庭承包后农民使用的是集体的土地等生产资料, 加之自己投入的生产资料, 所以计算他们的收入必须做出各种扣除, 最终剩下的是个人消费品, 农民付出的劳动多、质量好, 获得的产品多, 尤其费改税之后, 国家对农民免除农业税, 极大增加农民个人消费品数量。

从以上四方面分析我们可以肯定, 张某承包荒山或兄弟二人承包菜地的收入都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 承包后的农民收入有按生产要素分配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 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投入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决定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最终影响经济效益。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 农民分得了由自己支配使用的集体的土地。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的收入不能完全体现按劳分配。生产要素使用对于农民的收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相同的土地上进行着相同的劳动, 但收入并不一定相同。如习题二, 兄弟二人承包相同的菜地, 结果弟弟收入多, 哥哥收入少, 主要原因是弟弟投入的科技含量高、资本多、获得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信息, 进行的科学管理。而哥哥的“老办法”传统种地缺乏科学技术, 不重视市场信息, 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种菜。生产要素的配置程度不同这是兄弟二人收入差别的最主要原因。一般说来, 生产要素越充足, 素质越高, 配置越合理, 创造出来的农产品的使用价值越好, 成本越低, 收入越高。反之, 农产品的使用价值越差, 成本越高, 则收入越少。生产要素配置中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及市场信息表现最为重要。

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具有多层次性。既有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也有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 发达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 把千千万万个农户与市场结合起来, 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企业与农户结合, 农户耕地成了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 农民成了农业车间的工人, 通过企业来组织生产, 原来单个的农民现在连合起来, 大大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既解决了卖难的问题, 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这里突出强调的不是农民劳动的多少的重要性, 而是企业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科学技术的指导及投入资本情况。再次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收入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由此可见, 农民的收入受市场的影响很大, 在现代农业中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诸要素中人的因素固然重要,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但最终显示的是人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管理、市场信息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

3 承包后的农民收入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这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家庭承包责任制, 将集体大片的土地分割成小块分配给农民经营, 农户经营规模小, 平均0.5亩, 传统的手工劳动工具, 大部分是个体小农结构, 处于一种自由职业状态, 是一种以个人和家庭为主导的生产机制, 农民种什么品种、种植多少、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情况, 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传统习惯和家庭的负担能力来确定, 生产出的农产品直接归农户自己占有 (取消农业税后) 。这些劳动成果既是他们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来源, 也是生活福利保障、伤病养老的保障所以, 家庭承包后, 除土地集体所有外, 从经营的过程来看具有个体经营的特征, 从劳动成果的占有上来说具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特点。

综上所述, 我认为家庭承包后农民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原则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及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原则相结合。

摘要:人教社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三框题是: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一节课学习后巩固练习中有这样两题。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按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