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与心理教育资源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用人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我国的教育领域进行全新的改革和创新,旨在培养新时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综合性发展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课程与心理教育资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音乐课程与心理教育资源论文 篇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研究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作为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自主发展空间,以提高学生音乐课程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以此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音乐课程教育的原则,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最近几年中,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该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更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目前家长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关键作用。伴随高校现阶段的教育扩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因此在音乐课程教育中存在些许问题有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技能是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要以儿歌演唱、基础乐器演奏、音乐主题班会为主,开设这类课程都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所以只有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尽早接触和学习音乐课程,才能在步入岗位后尽快胜任工作,音乐技能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而音乐课程则是学前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另外,音乐可以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拉近师幼距离,因为幼儿的思维发育还未成熟,在与教师沟通时有时会存在语言的阻碍,所以需要教师应用肢体语言、音乐等辅助手段与幼儿进行交流,使幼儿可以快速与教师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这也需要教师在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将音乐课程融入其中。

最后,音乐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人格魅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增进个人的亲和力和艺术表现力,在岗位工作中也会让幼儿感受到亲切感,从而使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

二、针对学前教学专业开展音乐课程教育的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高校教师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音乐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综合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目的,确保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掌握到幼师岗位的工作技能。教师在设计音乐课程内容时,要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现实需求,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点,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掌握到充足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教育技能,使其在未来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2]。

(二)个性化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遵循个性化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音乐基础合理化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其难易程度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学生群体学习经历的不同,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也会表现出差异性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可以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也是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师要根据高校内部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资源范围内不断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做出调整,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感受、学习体验,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感受力,未来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音乐课程模块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实施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计的细节之处,利用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音乐课程体系加以改进。以“音乐基础”课程举例,教师可以将这门课程细化为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两个模块。第一,先修课程模块[3]。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歌唱技巧,虽然歌唱属于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能掌握到正确的发声方式,极易影响歌唱效果,甚至于导致声带受损,所以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要通过训练促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声方式,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声带,也能在日后工作中提高质量和效率。视唱练耳课程也属于先修课程的部分,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幼儿群体,所以只有掌握到一定的教学技巧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唱歌和音乐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技巧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这也是实施音乐教学的关键点和教育目标。第二,后续课程模块。这部分模块主要包含儿歌演唱和声乐演唱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需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声乐训练,学会采取儿歌和音乐的形式与幼儿展开深度沟通,与幼儿群体建立情感联系。经过细化分解“音乐基础”课程,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会更加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使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二)明确课程目标

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主要以“以生为本”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但同时教师也要从微观角度对音乐课程进行创新性改进[4]。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包含多个分支学科,音乐课程作为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在优化教学之前需要深入认识到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从整体角度来分析,音乐课程的教育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感知音乐旋律、掌握音乐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以音乐作为媒介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在明确课程教育目标之后,教师对于课程内容优化的方向也会更加明确。教师首先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做出改进,因为目前高校主要采用“以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知识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所占据的课堂比例大致相同,学生在习惯接受此种方式之后,也会不自觉的将此迁移至与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但是幼儿与成人之间存在极大不同,不仅注意力时间有限,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较弱,所以此种方式特别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局面混乱。基于此教师需要应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开展音乐课程教学,也就是说要模糊掉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分界线,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与幼儿平等沟通、和谐相处。最后音乐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要加以优化,增加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态,锻炼学生的教学应变能力,增加教学实践经验。

(三)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之前,要围绕具有讨论意义的课题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一系列活动顺利完成任务。在此讨论课题的设置起到关键作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设置音乐课程相关课题时需要重视下列几项问题。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学习水平灵活设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条件,避免因追求教学多样化而偏离教学实际[5]。第二,讨论课题要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群体充分参与到课题探究的各个环节中,使其学会从多个视角分析和理解问题,深化对问题的体验与感悟。第三,讨论课题要突出其价值,要让学生通过课题探究实现某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说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就要尽量围绕而儿童歌曲或者幼儿音乐教育技巧等方面,让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提高探究能力的同时,逐渐强化专业技能,扩充专业知识储备。

(四)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科学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是实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点。高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立足于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目标进行合理化设计[6]。完善教学体制需要紧紧把握住两项核心点。第一,满足音乐教学的特殊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不同于普通音乐课程,需要加强对学生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根据幼儿的课堂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节奏,而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人具备深厚的音乐基本功以及较高的观察能力,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够实现的。第二,理论与实践的均衡比例。教师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两者在音乐课程教育中各自的重要意义,要让理论与实践协同进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此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學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基于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探究改进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的方法,促进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育责任,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6,36(11):81-85.

[2]郭晓会.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

[3]赵映霞.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研究[J].戏剧之家,2019,301(1):190.

[4]宋健.论述以实践为导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北方音乐,2020(5).

[5]顾慧雯.职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改革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94(1):110-111.

[6]张元圆.浅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开展思路[J].商情,2020(5):212.

作者:张杨

音乐课程与心理教育资源论文 篇2: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思路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用人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我国的教育领域进行全新的改革和创新,旨在培养新时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综合性发展人才。高中阶段是学生完善思维、健全思想观念的主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生涯和人生旅程的重要岔路口,相较之下,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但是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被大多数的高中学校所忽视,新课程改革形势的推动下,如何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成为了新时期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思路进行探索和分析,希望对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教学;音乐课程;创新思路

音乐是一种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作为声音艺术,音乐是意象的塑造,通过对不同音符、节奏、调式等元素的规律组合,形成或激情、或温柔、或悲伤的乐曲,给人们以听觉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体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式和乐器被学生所熟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中生的心理需要,但是传统音乐中也有很多精髓,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在改革创新的时候要结合高中生的个性特性,将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有效的融合,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美好,进而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程中,实现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推行至今已经很多年,但是很多高中还是执念于学生的升学率,所以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上,希望学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这也使得艺术课程被选择性的忽视掉,如此不仅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给素质教育的普及带来了阻碍[1]。

(二)音乐课程教学没有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是一项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现实社会中音乐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音乐是一种听觉的享受,一种美的体验。现阶段大部分的高中音乐课程开设的都较为敷衍,学生上音乐课大多数就是学一首歌,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欣赏和品鉴,所以大多数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学到的准确知识较少。这样没有准确教学目标的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充分发挥音乐课程价值

已开设的高中音乐课程中,多数都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教师对基础音乐知识,音乐发展史,所学歌曲的时代背景等知识讲授的较少,对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使用的也很少,学生都是以较为消极的态度去对待音乐课程,这也使得音乐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出其自身该有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是反应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写照,但是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较为片面,并不科学也不够完善,以学生书面考试分数为评价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完全映射整个的教学过程,也不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的音乐素养。

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思路创新的目的

(一)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提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但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进展缓慢,高中学校和教师加强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对音乐教学思路进行创新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最核心的教育理念问题,这样就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有效的落实实施,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整体进程。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音乐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需要教师强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音乐鉴赏环节、实践体验环节和理论知识讲解环节。学生在对音乐发展历史了解的过程中、在对不同音乐种类的品鉴欣赏过程中、在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体验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这门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不同韵律的美,与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产生灵魂共鸣,进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机械性的记忆学习,减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依赖性,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这也是希望学生可以成长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帮助高中生缓解学习压力,实现劳逸结合

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即将参加高考,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和转变,这是每个高中生都必须经历和面对的,但是一味的不停学习,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高中生虽然心理发育趋于成熟,但是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生活,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师和亲人可能都对其寄予厚望,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事实上对高中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创新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思路,开展优质的音乐课程,可以让学生有效舒缓紧张的心情,在喧闹的读书声中找到片刻的宁静,缓解高强度的学习带来的压力,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高中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进文化课程的学习中。

三、新课程改革形式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對高中音乐课堂导入进行创新

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营造出适宜的课堂氛围,也可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设计,为有限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保证接下来的音乐教学可以高效、顺利的进行[2]。比如:在学习《沂蒙山小调》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这首民歌的背景故事为导入,教师可以将背景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声情并茂,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抗战群众的激情,以及这首调子对鼓舞军队斗志,瓦解日寇实力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将这首歌当做背景音乐,以此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这首歌进行欣赏和品鉴。

(二)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教学内容是高中音乐课堂开展的基础,所以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创新就必须先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在创新的同时不能脱离教学大纲,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与文学艺术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民族管弦乐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乐诗《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来烘托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民族管弦乐悠扬的韵律,同时也能感受春江花月夜中静谧、迷人的景色。其次,教师可以将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与美学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学习《辽阔的草原》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些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画作、或者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将听觉、视觉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感受草原的辽阔,从而实现心态的提升。最后,教师也可以将形体教学融入音乐教学,音乐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新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节奏感较强、民族特色感较强的章节,将内容与舞蹈进行融合教学,舞蹈是跟着音乐的节奏而完成的,所以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教师在丰富创新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可以结合现实社会中流行的音乐或者艺术潮流来给高中音乐课堂增添不一样的活力,这也符合高中的心理需要,可以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将这些音乐中的音乐知识普及给学生,实现寓教于乐。

(三)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随着教育新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要,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涌现出很多新型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很多科目中都是通用的,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创新的时候,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或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在网络教育资源中搜集一些适合音乐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对现阶段的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和创新。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时候要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3]。比如:情景教学法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创设出符合学习内容的浓郁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游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更加全面的教学方案,以满足每个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并形成思维合力,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并给予每个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鉴赏音乐之美。

(四)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創新

新课程体系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主要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指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等综合素质。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音乐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情世界。”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各个方面的真实体现。所以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单单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纸成绩来概括所有。因此在教师进行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时候,也要将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不止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放进评价体系中,还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等一系列的核心素养内容都放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如此才能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课程虽然是艺术课程,不包含在高考文化课程的考核中,但是其拥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高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给予音乐课程足够的重视,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从课堂导入开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优质的音乐课程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让高中生在较大的学习压力环境中的得到放松,以实现高中生整体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莹.浅析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读天下(综合),2019,(1):1-1.

[2]程丹.浅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3):126-127.

[3]木萨别克·乌克依.新课改形式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J].神州(上旬刊),2020,(10):130-130.

[4]辛宏宇.基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J].北方音乐,2020(1):225-225.

作者:张煜晗

音乐课程与心理教育资源论文 篇3:

影视音乐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措施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影视音乐已经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本文主要分析影视音乐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措施,从而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奠定夯实的集刺虎。

关键词:影视音乐;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措施

音乐课程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优化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大有裨益。因此老师们在开展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结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断深化影视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们在感知文化和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

一、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优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其课堂教学气氛并不是十分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桎梏,使得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比如,某小学老师在开展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影视音乐的背景文化向学生们呈现出来,并使学生们根据影视音乐的内在特征进行剧情编创,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对音乐课程中的影视音乐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1]。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源动力。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合理运用,使得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内在魅力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某老师在开展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就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对《西游记》的主题曲进行了深入解析,并通过播放《西游记》的影视片段来切实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感,并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了坚强不屈以及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

二、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也是开展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相关部门必须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音乐老师的培训和进修工作,使老师能够对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对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运用价值和运用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影视音乐,为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某中学就组织音乐老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其培训主要包括奥尔夫、柯达伊以及达尔克罗兹国际三大音乐体系,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各个感觉器官的充分调动,使得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音乐课堂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2]。

(二)积累优秀的影视音乐教学资源

影视音乐是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当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并不是十分理想,因而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同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条件和价值观念都处于萌芽阶段,对周围事物的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选择影视音乐的具体实践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音乐课程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中小学阶段学生长期发展的影视音乐教育资源,切实优化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此同时,老师在选择影视音乐教学资源的具体实践中,要对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影视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影视音乐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在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老师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网络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优化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老师们必须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环境,将影视音乐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现出来,使得音乐课程由传统的听觉艺术,向视听结合的方向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某老师在讲授《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教學实践中,就让学生们自行观看《英雄小八路的》的电影情节,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观看电影之后的心理感受,并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然后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英雄小八路》电影插曲的无声片段,紧接着又播放了《英雄小八路》电影插曲的有声片段,使学生通过对这两个片段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体会音乐的内在魅力[3]。与此同时,该老师还让学生们以朗诵的形式体会歌词中蕴含的内在情感,然后让学生们结合电影中的视频画面以及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歌曲演唱,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

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影视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相关部门要结合影视音乐的内在特征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实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累优秀的影视音乐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体验。

参考文献

[1]胡筠.影视音乐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20(20):179-180.

[2]王林强.影视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21):71-72.

[3]杨晨.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功能研究[J].科普童话,2015(35):83.

(武汉市吴家山第四中学 430201)

作者:沈艳萍

上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工商管理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带动职教跨越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