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传播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需要结合全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转变以往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全媒体时代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口语传播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语口语传播学论文 篇1:

北京城市学院“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

北京城市学院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07年毕业生共44人,目前即可以上岗实习,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试用。

毕业生已具备能力:

1.具备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网络设计、网页制作能力;

2.具有电脑平面设计、电脑动画设计、多媒体界面设计的能力;

3.具备使用、管理和维护现代电子设备的能力;

4.掌握数字音频处理、视频编辑技术;

5.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方法、能独立编制电视短片。

毕业生已修主干课程:

photoshop、illustrater、3DS(MAX)、dreamwave、flash、fireworks、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音视频设备新技术、非线性编辑、艺术基础(美术)、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asp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网络技术、网页策划与创意、传播学、媒体概论、写作、摄影技术等。

毕业生小学期实习内容:

与人沟通能力综合培养(包括礼仪讲座、演讲训练);局域网建设;

培训中文能力(培训学生如何分析素材、撰写读书笔记、常用公文写作、综述文章);计算机考证实训;英语口语训练;电视节目制作实训;岗位实习。

毕业生适合的就业方向:

网络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广告公司、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宣传部门、咨询公司、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文化公司、传播公司及各企业的市场部和销售部等。

毕业生适合从事的工作:设计制作,销售,文秘,助理等。

北京城市学院联系方式:010-62474669沈老师;010-82475170张老师。

英语口语传播学论文 篇2:

全媒体时代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需要结合全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转变以往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全媒体时代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从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创新培养意义方面出发,结合相关意义,提出行之有效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培养策略,推动国际传播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培养

一、引言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有很重要的意义和教育价值,有利于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相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端和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就必须加大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二、全媒体时代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意义

第一,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符合当前全媒体时代和社会对传播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以往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人才的外语、新闻业务、研判、国际问题观察等相关能力,未结合媒体业界共同需求来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进而导致以往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更好地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进行创新培养,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新闻专业教育教学与时俱进发展,结合媒体技术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情况,不断扩大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学习知识面,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1]第二,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有助于充分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位,坚守“坚定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原则,提高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形成新闻院校和主流媒体联手办学的模式,可以促进人才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认识,进而有效推动国际新闻专业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第三,在全媒体时代下,打破媒介之间的界限,实现多方信息的有效互动和融合。加强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能够掌握跨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知识结构,能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下,了解不同媒介采编、拍摄、制作的各项技能,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创新发展,并且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有能力辨别错误信息以及不良信息。[1]

三、全媒体时代下国际新聞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最关键的环节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人才专业素养、人文底蕴、全球视野能力的全面培养。首先,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结合国际新闻报道的任务需求和当前国际新闻的发展趋势,明确国情世情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在“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加强与各个媒介之间的有效结合,合理开设“国情教育”课程模块,全面将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位。其次,为更好地满足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未来工作和新闻报道的专业基础需求,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明确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深刻思维能力和挖掘信息能力的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不同媒介新闻产品的优势,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2]比如开设“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模块,全面培养人才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国际新闻传播能力以及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新闻的能力。最后,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可以采用与媒体合作的方式,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形势,共同制定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国际新闻报道的语言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并且还要让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精通各种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进而有效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能力,拓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渠道。

(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在新时期背景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抓住全媒体传播的机遇,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2]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国际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新闻人才培养的模式,吸取精华,进而有效实现对当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同时,国际新闻传播学院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合作,采用构建创新型人才网络培养平台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将新闻采访活动与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相结合,不断锻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挖掘全媒体新闻资源以及结合全媒体新闻资源联系社会实时事件的能力。[3]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国际新闻传播学院可以与媒体业界合作,共同开设针对新闻专业的外语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英语知识,比如新闻英语、英语新闻写作、英语口语等课程,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的国际视野。

(三)革新教育教学内容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从国际角度出发,着眼世界发展传播多元题材。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效率。其一,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结合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主要特点,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内容。[3]从整体上来说,教学内容要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和文化等方面。要有步骤地改革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教育内容,结合全媒体时代下的相关新闻事件和各国不同的社会生活细节,丰富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的教育内容。其二,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国际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坚持国家立场教育,在此前提下,结合各类平台消息互通和信息相融的特点,创新教育内容,从而不断开阔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具备更好的国际眼光,进而才能在未来工作和国际新闻潮头中站稳。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加强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准确发现和敏锐观察国际新闻变化规律的能力。同时,通过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升人才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例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新鲜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新闻传播活动,要求学生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提升学生在传播理念、内容、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力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相符,进而全面优化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效果。[4]

四、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结合当今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变化时局,全面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和理念,加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全媒体时代和媒介资源的整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积极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在敏锐观察国际新闻变化规律方面的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更好地提升全媒体时代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恒军.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J].传媒,2017(11):76-78.

[2] 陈博菲.全媒体时代基于第二课堂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7):21-22.

[3] 章彦,张恒军.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J].传媒,2019(20):80-82.

[4] 王庆福,刘洁韵.全媒体业务视角下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媒体融合实验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5,38(06):68-71.

作者简介:王利霞(1979—),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作者:王利霞

英语口语传播学论文 篇3:

新文科背景下中医药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

〔摘要〕 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新文科建设全面展开,对中医药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以2018年版《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中医药特色鲜明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立足实际、合理规划;在培养规格上,紧扣核心、着眼特色;在课程体系上,整体设计、守正创新。精准打造英语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新文科;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医药高校

新时代的外语学科和专业必须主动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方案的世界共享做好高素质人才准备,而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是培育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要基础。目前,外语教育界已对“质量引领、多元培养、分类卓越”的人才培养方针达成共识[1]。作为医药类专业性院校,中医药高校应制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力争新突破,实现新发展[2]。以下将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探讨基于2018年版《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1 新文科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背景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部明确指出,必须“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思想、理念、理论、技术、评价、方法、标准、体系、文化改革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3]。

新文科建设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的时代性、融合化、中国化、国际化,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服务人的现代化新目标,是当前高校文科专业建设的“风向标”,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背景[4]。首先,新文科建设具有崭新的历史站位。新文科建设是教育领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物,遵循着时代演进的逻辑[5]。新时代文科教育的振兴和发展,必须立足中国,从自身的历史、文化、精神出发,做出有别于西方的路径选择。其次,新文科建设具有更高的目标追求。新文科建设不但着眼于改变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6],更致力于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7]。最后,新文科建设方略具有更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新文科建设以继承与创新、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鼓励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從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8]。

2 《国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根本依据

《国标》高度契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重要规范[9]。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国标》为根本依据,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方案制定应紧扣《国标》框架。各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应完整体现并满足《国标》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共性要求,重点应设置好《国标》中列明的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妥善设置其他课程和环节,做到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其次,培养方案制定应强化人文属性。《国标》明确了外语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强调具备“中国情怀”“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人文素养”“跨文化能力”等要求。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自觉的实现。再次,培养方案制定应注意学科协同。《国标》指出:外语类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学科特点,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建构涵盖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乃至跨学科知识领域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10]。最后,培养方案制定应符合学校定位。立足各校办学基础和优势资源,结合所处行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方案符合学校定位。

3 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具体思路

结合《国标》,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三方面,讨论新文科背景下中医药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一些思路。

3.1  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实际,合理规划

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教育应提高站位,外语人才培养应“支撑国家顶层需要,深度参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提高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等国家战略任务”[11]。当前,中医药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医药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医药背景的外语人才培养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有利的发展阶段。中医药高校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实际,合理规划,一是不脱离《国标》结合外语人才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总体基本要求,守好人才培养的本位;二是深入分析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现已存在的语言服务需求领域,如中医药国际贸易、中医药翻译、中医药对外传播、外语教育等,结合各校办学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从而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广博的社会人文知识和必要的中医药素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新时期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2  人才培养规格:紧扣核心,着眼特色

在新文科背景下,中医药高校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方面应坚定中国立场,强化价值引领,在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方面紧扣《国标》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可结合中医药的人文和科学双重属性,突出“传播中医药的情怀”“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等要求。具体要求:一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国家认同、价值观认同、中医药文化认同,践行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具备传播中医药的历史责任感;二是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中医药学、国际贸易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三是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需具备在中医药领域展开研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3.3  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守正创新

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否。在新文科背景下,中医药高校需认真梳理各自既有的学科资源,积极探索外语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尤其是与中医药学科交叉融合的空间、手段及模式,回应“新文科、大外语”[12]的新要求。中医药高校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好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一是按照《国标》要求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性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等五大版块,理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性课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二是紧扣《国标》以及师资、平台、生源等实际情况,审慎确定专业方向性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科学评估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避免方向性课程不当挤占核心课程课时,导致专业内涵偏离《国标》要求;三是增设专业认知/专业导论作为必修课,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沿革和特色,及早进行学术和职业发展规划;四是做好学分制政策支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方案获得路径。

其次,守正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作为保持专业“共性”的关键,中医药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应守正。一是应按《国标》的规定开设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笔译、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并应占专业总课时的50%~85%,坚守“语言”和“文化”的英语专业底色。二是进一步调整核心课程中技能性课程与知识性课程的比例,压缩听、说、读、写等技能性课程,增加如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通论、英汉语言对比等知识性课程,逐步将知识习得、语言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训练融为一体[13],推动人才培养从以往的“工具主义”转向新文科倡导的“人文主义”。

再次,创新专业方向性课程设置。作为凸显专业“个性”的关键,中医药高校英语专业的方向性课程设置可积极创新,更好地匹配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以新文科学科交叉理念为指引,将专业方向性课程模块化,构建课程群。例如,可构建“中医药课程模块”,设置中医学概论、中医英语、中医文化学、世界传统医学概况等课程;又如,可构建“传播学课程模块”,设置传播学概论、新媒体传播、跨文化传播、传播心理学等课程;再如,可构建“国际商务课程模块”,设置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等课程。以“中医药课程模块”为基础复合其他课程模块,有助于构建中医药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是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持续创新的可行手段。

最后,优化其余课程版块设置。除专业方向性课程之外,还可配套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等3个版块的设置,系统性增强培养方案的中医药特色。着重可考虑如下几点:一是积极发掘公共基础课,尤其是公共选修课的潜力,可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医经典选读、国学概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西方思想经典、医学伦理等课程,夯实学生的人文基础。二是在实践环节,除可设置语音实训、听说实训、演讲实训、口译/笔译实训等一般项目之外,还可设置中医药口译/笔译实训、中医药跨文化交流实训、中医药素养实践、中医药新媒体平台实践、国际医药交易展会实践等特别项目,多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可结合英语专业办学实际和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采用包括学术论文写作、作品(包括中医药文献)翻译、创新创业报告等多种手段和形式,深入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 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医药高校应切实增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制定中医药特色鲜明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着力点,做好学科协同,革新培养模式,不断强化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查明建.英语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外语研究,2018(6):10-15.

[2] 王俊菊,冯光武.《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与路径[J].中国外语,2018,15(4):4-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0-2-20)[2020-12-18].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2002/t20200220_422612.html.

[4] 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5] 张俊宗.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5):13-17.

[6] 马世年.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5):18-21.

[7] 吴  岩.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8] 王铭玉.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21(4).

[9] 蒋洪新,简功友.全人教育与个性学习:英语专业《国标》课程体系的研制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6):871-879.

[10] 王希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蘊及其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8,6(2):3-5.

[11] 叶兴国.英语教育:国家需求和学校使命[J].当代外语研究,2015(12):1-4,76.

[12] 郭英剑.对“新文科、大外语”时代外语教育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17(1):4-12.

[13]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3):49-58.

作者:谢粤湘 肖平

上一篇:出版业知识经济论文下一篇:A公司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