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知识经济论文

2022-04-17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出版业融合式发展【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7.013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版业知识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出版业知识经济论文 篇1:

浅析编辑出版和知识经济产业之间的相互发展

[摘 要]现如今在知识经济研究中最不受重视的产业便是编辑出版业,文章以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为基础对知识经济进行论述,并指出了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产业的基础。阐明了编辑出版业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文章分别从编辑出版业的存储、导向、优化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最终阐明了编辑出版与知识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共进步,同进退。

[关键词]知识经济 编辑出版 优化

各国专家都对已有的知识经济产业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可以说知识经济的研究是既有成效的。然而,在知识经济被注视的情况下渐渐出现一个被大家忽视的产业———编辑出版业,特别是忽略了知识经济与编辑出版业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李京文先生是国内较早提出知识经济问题的。他首先提出了知识经济中知识的“传播”与“扩散”等问题,却没能提出如何“传播”、“扩散”。再后来,他便对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知识的“传播形式关键是书籍、刊物和报纸”,但最终编辑出版业一直没有被提出。随后国内发行的几本知识经济方面的文献也都没有提及编辑出版业;譬如《知识经济时代》一书在描述“知识产业群体”时联系到了“传播娱乐产业群”,并定义了“娱乐产业,可是并未阐明“传播”业,更不用说编辑的出版业了。另一本专著《知识经济浪潮》一书在对“知识产业”进行描述时,讲到“知识产业由五部分组成”其传播方法主要是通过印刷、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戏剧、电影、广播、电视等等,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由此证明,编辑出版产业在目前知识经济研究中处于被遗忘的地位。文章针对编辑出版业和知识经济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编辑出版业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性,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编辑出版业存储方面。所谓存储作用是指将其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创新”的成果储存并积累下来的社会功能。出版的内容及其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成果,在一开始还只是科学家、工程师个人的成果,如果不加以传播,还不能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作用;而这种没有存储的创新成果的传播,只能是身传口授,传播范围极其有限,传播效率极差,时间一长便会失传,不可能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据有关人士透露,我国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成百万、上千万元地投入,可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得以应用的不到30%,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得到发表、出版和传播。这些成果很多都没有成为商品,没能为发展经济服务。知识创新成果只有通过编辑出版,才能使之存储下来。存储之后,一方面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存储下来的成果获得积累,可以为后人的知识创新提供基础。我们今天的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是在前人创新的基础上才获得的。没有前人的积累,就没有今天的创新。可见,编辑出版产业的工作既可促进知识创新,又可以扩大知识创新成果的应用范围,使知识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从而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也许有人认为,如今网络出版在国外已有实例,未来个人在网上出版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了,还需要什么编辑出版业呢。此言非也。由于成果的社会认可问题、著作权保护问题、个人写作和编辑出版技术有限,以及对水平低下、内容重复“成果”的限制问题等,个人和社会都不可能让网上个人出版成为主体。真正的创新成果,其创新者会主动寻找编辑出版部门要求出版的,无论是纸质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都是如此。也许还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与企业紧密联系,创新成果只在企业内传播,而且需要高度保密,并不一定要发表和出版。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竞争肯定是十分激烈的。但是,越是激烈的竞争,越要尽早地公开发表,那就是通过专利形式发表。因为知识成果可以不经其主人的许可而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自行“溢出”,即:或是你的成果被窃取了,或是别人也研究出同样成果而先于你申请了专利,那样你自己先研究出的成果反而保不住。由于专利公报本身就是出版物,通过专利形式发表,也就是通过编辑出版产业使其得以传播。

2.编辑出版业向导方面。所谓向导作用是指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可凭借本身的出版物对“知识创新”者的思想行为、科研方向,以及社会舆论进行引导。由于正式出版物是作为“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其著作权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创新者为了获得出版、发表的机会和保护自身的权益,总是十分关心出版动态。编辑出版部门优先发什么作品,不发什么作品;支持什么观点,反对什么观点,都会直接给知识创新者一种引导。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中发表的新闻类作品如此,在发表和出版知识创新成果的各种书刊中也是如此。一个时期内学术性书刊内容的实际方向,很容易把知识创新者的科学研究引向那个方向。1986年一篇关于《金属氧化物中可能有高温超导体》的论文,就引发了全世界的高温超导体研究热潮,被称作“高温超导赛”,至今不衰。编辑出版业虽然不可能主观臆测地确定出版选题,并且一定是从知识创新成果中选题,但是这种导向作用可以使创新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新的开拓,以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

3.编辑出版业优化方面。所谓优化作用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可以对被录用的稿件,从思想内容、作品构造、语言应用到表达形式作全方位的鉴别及加工的社会功能。知识创新者由于受到写作水平的限制,加之对编辑常识和技术的不熟悉,使得其撰写的稿件,不能很好地、准确地表述他的创新成果,不能完全符合出版的要求,因而必须经过编辑加工,才能正式出版。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创新成果是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才最后获得圆满表述而问世的。驰名世界的美国期刊《科学》,在科学成果刚刚诞生于实验室的时候,他们的编辑闻讯后就立即进入实验室,介入该成果论文的写作,帮助科学工作者,直至论文发表。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出版环节是知识创新的最后一环。在这一环,知识创新成果是在编辑出版人员的参与下双方共同完成。所以,编辑出版业由于其优化作用,等于直接参与了知识经济的创立和发展。编辑出版的优化作用,不论是纸质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都是如此。现在有不少电子出版物的编辑质量很差,就是因为他们在生产时,只注意到如何解决电子出版技术方面的问题,而缺少解决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版式设计等编辑技术方面问题的能力。

4.编辑出版业组织方面。所谓组织作用是指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对社会经济基础知识体系的构想所存在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力的社会功能。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决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必然有一种知识自身的结构体系。问题是这种体系是由谁来建立的。这种体系不是由国家通过发布行政文件来建立的,也不是由知识创新者个人建立的,因为单个的知识创新者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只能创造一个一个具体的新知识。他们能够对这种体系的建立作出贡献,不过也只有在将他们的看法通过出版发表出来成为出版物才能得以实现。知识经济社会的这种知识体系只能是根据社会上已有的、得到社会认可的出版物来建立。出版物是由编辑出版业生产出来的,所以这种知识体系就是由编辑出版业建立的了。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在实际编辑出版工作中,并不是知识创新者写了什么,就发什么,就出什么,而是由编者进行编辑构思,确定选题计划,决定发什么、出什么。这实质上是编者代表社会和读者(包括知识创新者)在设计这个“知识体系”。然后,还是编者去选择作者、审阅稿件、加工出版,具体组织实施去建立这个“知识体系”。在编辑的过程中,某些选题的重复、某些选题的缺门、某些稿件质量的不足等等,也都是由编者来协调解决的。综上所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编辑出版业,编辑出版业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要发展知识经济,必须率先发展编辑出版产业。知识经济研究应该注重编辑出版业的研究。

二、编辑出版业是知识经济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知识经济理论出发,组成知识经济的三大因素主要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当中,知识传播包括知识直接传播和知识间接传播。知识间接传播包括通过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及其他媒体来传播。很明显,图书、期刊、报纸和电子出版物都是出版产业生产的商品,而这一切,不仅图书、期刊、报纸和电子出版物离不开编辑,广播和电视同样也离不开编辑。今天,编辑劳动是在出版产业中发生的,所以我们权且称作“编辑出版产业”。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编辑将会变成独立的产业。此外,知识创新的目的是应用,而从创新到应用,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实现。传播就包括出版,传播就离不开编辑,纸质出版物如是,电子出版物亦然。所以,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传播,包括离不开编辑、出版。编辑出版业是知识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三、在知识经济形态下对知识产权的维护

因为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繁荣关键不再依赖于物质资源和硬件资本外延的扩展,而是决定于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及应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因此,知识信息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将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信息的产权保护问题,就愈来愈显得突出和重要。由于知识信息本身的特点和输运传播的特殊性,使得知识信息的产权保护更复杂和困难。其原因是知识信息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与物质资源相比,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损耗性。一般物资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损耗,例如,制造机器要消耗钢材,制造家俱要消耗木材。但知识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损耗,不仅不会损耗,而且经过在生产或科学实验中使用而得到验证和补充完善。⑵同时使用性。物质材料只能用于一处,同一块钢材不能同时用于制造甲、乙两台机器。知识信息不一样,一篇科学论文,一个科学定理或一件历史资料,可以同时用于多项生产或多个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证明,这种同时使用的性能是无限的,牛顿力学定律可在无限多个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中同时使用;一个历史事件可同时写成小说、戏剧、电视剧等。(3)重复应用性。同时使用性是从空间角度而言,重复应用性则是从时间的先后角度而说。物质原料具有被消耗的性质而只能用一次,知识信息不会被消耗而可先后多次使用。可见,知识经济要繁荣发展知识产权的维护是极为重要的。

四、知识经济是编辑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1.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知识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切产业都不可能回避。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行业都会得到发展,一切回避或阻碍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行业都将被时代所抛弃。编辑出版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才可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2.从行业性质看,编辑出版业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它的全部生产活动就是为了编辑出版他人的作品。它的诞生,其社会使命就是为了保存和传播信息。回溯它的全部历史,它的每一次发展,也都是为了保存和传播信息,尤其是为了能在新的历史时代里更好地保存和传播信息。所以,从行业的性质来说,编辑出版业应该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而发展自己。

3.知识经济时代为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为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供使用的高科技成果。目前已经看到的就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排版、印刷技术和系统,崭露头角的电子出版技术和系统,各种各样的声、光、电、磁的信息载体技术等等。在知识经济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在知识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的编辑出版业倒显得反映迟缓、行为被动。应该说,是知识经济的浪潮在推动编辑出版业前进。编辑出版业的继续发展,只有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才有可能获得自身提高。

五、结语

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编辑出版业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编辑出版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与进步一定要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编辑出版研究应该以知识经济理论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对其发展做出指引。由此可知,知识经济与编辑出版产业的关系是互动发展,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于洲.《市场经济与编辑出版》出版[J].出版参考,1995,(1)

[2]彭莹莹,刘友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编辑出版事业与国家文化安全[J].知识经济,2010,(12)

[3]提高编辑出版学教育水平迎接知识经济新世纪到来[J].出版发行研究,1999,(2)

作者:毛璐瑶

出版业知识经济论文 篇2: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出版业发展态势研究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  出版业  融合式发展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7.013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1]出版行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承载着巩固舆论阵地、传播中华文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必须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坚持以顺应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为指导,用足够的创新动力促使出版业焕发勃勃生机。

自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以来,创新驱动发展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然而目前理论界却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内在构造尚未形成共识。[2]因此,研究出版业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的发展态势,需对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第一,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关键目标。从逻辑上而言,一项理念或是战略提出的背后必然饱含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也不例外,而其目标导向的引领又是各行各业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前提和意义所在。探究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目标导向,需与当下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一现实背景相结合。传统的以资本、劳动力和资源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3]已处于瓶颈阶段,所以亟需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便应运而生。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核心是知识生产,本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知识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力是人力资本和技术支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技术的革新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指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4]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引导下,社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改变,商业资本模式也大胆地推陈出新,这一切都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可以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特定于新经济而言的,所谓新经济,一般是指“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必然是为了促进与其相匹配的知识经济发展而提出的。鉴于此,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为目标导向的。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是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关键抓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目标导向是其存在和实践的前提和依据,从应然视角探析,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应当能够体现促进知识经济发展这一目标导向的内在属性,具体而言是指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國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5]旧的动力机制造就了以传统低端产业为主、依靠较低的人力成本和高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的确在相当长时期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当下旧动能显然已经不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必须以“创新”为主的新动能来驱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型高端产业成为贯彻落实经济发展动力转变的主战场,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益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向增量拓展和存量优化上转型。另外,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断深入,经济消费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化、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发展必须由投资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让社会创新成为新的发展动力,从多方面拓宽经济发展动力支撑结构的渠道。同时,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需要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与路径进一步总结与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要求以高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来形成经济发展动力机制转变的核心驱动力量。

第三,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是以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为关键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为关键抓手的先进理念。如果单纯论及理念本身,忽视理念的实践层面则很容易走向“空想主义”的极端,理念便也成了口号。因此,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和根本在于理念的实践,而促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关键举措在于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现阶段,科技在驱动经济发展的动能中所占有的比重较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导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然而,科技的进步对于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科技发展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用知识贸易替代原先的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科技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也朝着高端化的方向调整。另一方面,科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装备与设计程序,开发并推广出新的工艺,从而提高资本效率。有鉴于此,促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转为现实的路径选择便是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形成以科学技术为主的“创新动能”,以驱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首先,建设出版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出版业发展的价值诉求。依上文所述,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在于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毋庸置疑,以此理念为指导的出版业的发展必然也应该以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为其价值追寻,具体表现应为:建设出版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强国的建设是知识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呈现形式,而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出版强国,因为“出版活动和出版产业是教育、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基础”,[6]在文化强国战略中起着关键作用: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又是先进文化传播的关键利器,同时也是普及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7]另外还是增强文化创造活动、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建设新时代出版强国的过程当中,应充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国际视野,将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化解为有利因素,并且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出版经验,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出版业发展的价值诉求。

其次,转变动力发展机制、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新型出版业的转化是出版业发展的战略导向。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更深刻的要求与影响,尤其在创新驱动理念的影响下,社会公众对文化需求的形式和内容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就出版业来看,其发展本质也悄然发生了改变,现代出版业必须要有深层的动力发展机制,使其能够在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宏观方面来看,新型出版业强调“守正出新”。现代社会对于图书的需求与传统社会相比具有许多新特点,尤其对“新内容”“新信息”“新方式”的竞相追逐,导致出版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这时就需要出版商持续关注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社会生产方式,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总结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历程,汲取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探索新的发展趋势,用新思路引领出版业的新发展。从微观方面来看,新型出版业要将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动力机制。为了顺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打造新型出版业态,出版业需要将工业设计、创意内容和数字技术产业相结合,形成多维度的信息视角,优化读者的阅读环境和拓宽信息获取的途径。总之,当下出版业的发展正积极地向着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方式靠拢,努力达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由过去平面式的思维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立体式思维发展模式转变。

最后,融合新媒体、实施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是出版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据上文所述,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的出版业以建设出版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为价值追求,以转变动力发展机制、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新型出版业转化为战略导向。当下传统出版业存在供需不匹配、结构性失调、产品同质化等产业结构性问题以及产业创新不足等问题,亟需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融合新媒体,进行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的升华和转型。这是转变动力发展机制、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新型出版社转化的落脚点和根本所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此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探讨。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8]具体到出版业而言,则是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结合新媒体为改革的方法,促使出版行业实现供需平衡,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能,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其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出版技术,实现按需供给。探讨供给侧离不开对需求侧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出版业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并且传统出版业的供需模式发展滞后,供给方难以及时了解到需求方的具体需求,导致的结果便是供求双方的衔接效果差,产品滞后、滞销,产生大量的库存、压仓。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传统出版业可以与新媒体相融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倾向进行收集,供给方在对大数据收集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后作出决策,确定提供产品的内容与方向,即所谓的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模式(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PUGC),有效提高出版产品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字出版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实现出版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出版产品的质量,降低传统出版产业链的高投资成本,改变产品滞销、大量库存的现状,实现出版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出版业的高效发展。

其二,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出版资源。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的出版业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创新”这一主题。“熊彼特将创新视为对现有均衡的打破与扰乱,是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9]具体到出版行业同样如此,在创新驱动理念的指导下,出版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出版资源,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出版行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出版业可“集聚中国出版业的人才、内容、渠道、资金等优质资源,建立中国最大的出版数据云平台”。[10]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出版资源,实际上是出版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主要举措,其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目前市场上出版资源良莠不齐的现状,改变出版业产品供给现状,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出版业的有效供给,减少出版行业的无效和低端供给,推动出版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化,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新型出版业的转化。
结语

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作为指引,是出版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由传统向新型转化的关键,亦与建设出版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追求一脉相承。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新媒体及相关技术,进行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是促进出版行业产业升级与转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对于出版行业而言,加快与新媒体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势研究兼具理论与现实的急迫性与重要性。

(本文系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张謇经济法律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YCX18_0335)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97页。

[2][9]王海燕、郑秀梅:《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与评价》,《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1期,第41~49頁。

[3]王玉民、刘海波、靳宗振、梁立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4期,第1~12页。

[4]习近平:《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页。

[6]于殿利:《文化自信与出版强国》,《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1期,第13~21页。

[7]周蔚华:《出版:文化自信的拱心石——一个出版史的视角》,《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1期,第5~12页。

[8]陈二厚、齐中熙、韩洁:《中国供给侧改革》,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第62页。

[10]陈波:《“互联网+”时代出版业发展新思路》,《企业经济》,2015年第12期,第103~107页。

责 编∕刁 娜

作者:周典典

出版业知识经济论文 篇3:

出版,拥抱文化创意产业

国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出版业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取得发展,需要在充分利用利好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以满足多样性文化需求为基点,以出版创意化为核心,以积极采用最新高科技为契机,以重视版权保护为落脚点,实现出版业的转型与升级。

文化产业发展到“创意”时代,必然会产生一种新型产业业态,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今,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6年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积极主动地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及要求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出版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从而获得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出版物的制作当然离不开创意的支撑。在文化创意产业视阈下寻求出版业发展之路,是当下出版人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权威的观点,不同国家和地区依据都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表1):

分析表1中各种不同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表述,可以发现虽然每种提法在侧重点上有差异,但在几个核心点上却有共通之处。这几个点分别为:创造性、文化性、科技性、版权性、融合性。

笔者总结上述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多样性审美文化需求刺激、高新技术推动、产业不断融合的冲击下,简单复制的文化工业向新兴产业形态转变的结果,它突出创意与创新,以原创性的知识产权为价值取向的核心,为受众提供丰富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体验,是一个财富附加值高,就业潜力巨大的产业集群。

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

1. 从文化创意产业外延看与出版业的关系

早在1998年,英国就最对创业产业进行了最早的定义,该定义认定的创意产业包括广告、电影、出版等行业。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则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9大类。我国台湾地区则认为出版业、视觉艺术业等13个行业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基本上都把出版业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从这些不同地区对于文化创业产业的外延来看,出版业都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新闻出版,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播电视电影,设计服务等四大行业取了较大的发展。

2. 出版业集中体现的文化创意产业特性

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出的行业特性契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性。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以下五个突出特性,出版业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体现。

(1)重文化性,具备一定审美文化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指的是心灵、精神、观念上的满足。其产品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形式、感觉与体验方面。出版业打造的出版物,对于提高审美情趣,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作用。

文化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明显属性,文化、艺术及其精神的驱动是整个产业不竭的动力,这与出版业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2)创意是整个产业的核心

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特定的内涵,与一般经济要素不同,它作为一种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属于非物质经济要素,当其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要素后,就能转变现在出版业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出版业的友好式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出版业需要十足的创意和无限的灵感,其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就是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创意一般情况下以人的满意度为价值逻辑,通过满足个体关于幸福快乐、感情愉悦的需求,进而实现生命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出版业正是在这一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内在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和出版业都十分重视以人为本及人的“创造性”,强调个体人的智慧、才能在产业中的推动作用,认为人的创造力是产业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

出版行业是文化内容的提供者,担负着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创新是维持其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个出版企业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因循守旧,亦步亦趋,终究会被历史淘汰。

(3) 重视高科技在其中的运用

文化创意领域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将高新科技纳入与行业结合,促使创意产业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当下,很多人的投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文化创意领域,转移到了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这一领域上来,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高科技特性。

高知识性以及高附加值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特点,其飞速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撑。随着高科技的渗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形势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提高需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做有力支撑,文化与科技的相互支持,双向交流地彼此促进,能很好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双赢发展。

出版产业与高新技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

(4)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就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和走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知识产权保护,同样,版权保护对出版业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中受版权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图书、音乐、电影、艺术品、工艺品、动漫、网游、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我国早已加入《伯尔尼公约》,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等十三项财产性权利,同时还享有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四项人身权利。

(5)重视跨界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就要做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要将文化、技术、商贸结合起来,将其融合,从而形成具有新型属性的产业形态。

出版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两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意策划、技术制作等多个生态系统的共同写作,这样才能形成完整、有机的产业链,因而本行业的发展都能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从而辐射到社会的多个方面。

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特性。为了迎合当下的发展趋势,出版业的发展之道就应契合以上特性,实现产业升级,真正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在文化创意产业视阈下探讨出版业发展之道

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的飞速发展,促发了国家给予了多种利好条件,出版业想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应契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在发展过程中寻求突破,主动去契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提高出版业审美文化价值

出版物阅读作为个性化文化需求与情感体验,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所以为了满足不同种类的需求,出版业从业者应注意用户的心理状态,照顾个体差异,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出版业的任务包括满足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多样性审美文化需求以及进行正确的审美文化消费引导,只要出版者从这几方面寻找商机,就能实现审美文化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 重视创意与出版融合

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其发展的核心为“创意为王”,这是出版业的灵魂所在。随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规模较小的限制,而是内在品质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问题。原创太少,跟风以及重复出版等行业通病严重,同质化竞争激烈,这些都刺激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创意出版。创意出版其核心就是创意,没有创意的出版,就如同失去了灵魂,无任何价值可言。

作为出版人,需要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未来的出版人,他的工作不再停留于单一层面,他应该具有综合、整体、全方位的能力。

把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就要在内容出版的模式上有所突破,转变内容出版这一单一模式,将其发展为内容制作。出版者的身份也从原先单一内容出版商,演变为多元任务的内容制作商、内容提供商。出版业要通过完整产业链的积极打造,建成以内容创意为核心,不断向相关领域辐射的发展模式,形成创意形象和创意理念的多级、多角度开发,从而获取多次利润。

3. 加强科技与出版的融合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出版产业当前要在与数字技术等科技融合的基础上,催生和创新业态,提高“三化”水平,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出版业在数字浪潮的冲击下,已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技术提供商和新媒体的挑战让出版业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

4. 加强版权保护,拓展版权输出

版权保护对于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版权保护,市场秩序以及经济规律才会得到保证,市场才能保证持久繁荣。

和其他版权输出大国相比,我国的版权输出积累还远远不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实力弱、规模小、语言阻碍、国际化程度低等。对此,出版单位要有长远规划,对部分拟输出出版物做一个整体策划和定位,在组稿阶段就狠抓版权输出的意识和概念,重视内容的选择和表述方式,进一步突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障碍,加快出版“走出去”的步伐。

5. 增强多种产业的融合,寻求多远发展

在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版形式、产品类型多元化成为可能和趋势。出版业要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这一发展目标,通过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来延长出版物的生命周期。

以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多媒体经营战略是当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企业应积极带入新型媒体,促发媒介融合,促进形成新型产业链,使出版业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向现代的创意经济发展模式,完成出版业的顺利转型。

此外,国内的出版媒介在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跨行业等方面的融合均已有一定发展,但某些环节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一些关系还待理顺。出版媒介的融合若要寻求更深层次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政策、技术和市场三方力量的推动以及整个媒介产业的发展。作为媒介的一支,出版媒介的融合必将对整个媒介融合产生借鉴或促进作用,而媒介融合也将会成为未来媒介发展的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战略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国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出版业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取得发展,需要在充分利用利好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以满足多样性文化需求为基点,以出版创意化为核心,以积极采用最新高科技为契机,以重视版权保护为落脚点,实现出版业的转型与升级。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作者:王上嘉

上一篇:农业和农村发展论文下一篇:英语口语传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