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从当前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期这一大的社会背景,通过深入分析五年制高职生的发展特点,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探索能够适应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的运行机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生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1:

音乐助力高职生养成教育

摘要: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本文通过拓展内容、增设课程、创新形式等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的助力作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音乐教育之路。

关键词:高职生 音乐 养成教育

一、高职生养成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就叫养成教育。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有着显著的特点,它不仅与学科教学相联系,贴近学生实际,还融入到管理、思政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与德美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合为一体,成为学生的自我行为。由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少高职生在中小学阶段没能接受系统的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良好的习惯及应变能力,致使高职生虽然享有大学生的称呼,却不完全具有大学生的理想境界、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此,对高职生来说,养成教育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近年来,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采取了很多教育措施。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制定评价制度等。笔者认为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还有创新空间,比如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养成教育。

二、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高素质人才应当会做人、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它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的身心结构,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国内,各类大学纷纷设立音乐院系;在国外,德国的音乐课程已列为升学考试的科目。音乐的作用如下:

(一)塑造心灵。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感受、鉴赏及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化学生。音乐是用愉快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它能够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行为变得高雅。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人类已经将音乐开发人类智能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了。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造诣深厚的艺术活动实践者,如达芬奇既是美术家又是音乐家,爱因斯坦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小提琴演奏家。

(四)促进健康。高职院校学生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生活枯燥,容易消极悲观、情绪不稳定。我们可以以绚丽多彩的音乐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促其健康发展。

三、养成教育中音乐助力的发挥途径

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发挥它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

(一)明确地位,加大力度

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汇聚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是人类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它总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校教育紧密相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虽然高职院校很早就开设了音乐课,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如音乐课面向部分学生开设,授课形式单调,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等。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音乐的地位,摆正位置,坚持养成教育寓于其中,学生综合素质寓于其中的理念,采取积极措施,利用音乐丰富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拓宽视野,提升品位,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多层次多渠道地满足学生心灵的需要,淋漓尽致地发挥音乐的作用。

(二)拓展内容,深化内涵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内容的设定大多停留在音乐技能上,学生望而生畏,违背了音乐教育的普遍性规律。

在《全国学校高雅音乐发展规划2001-2010》中提到:“教学机构的优美音乐要充分以素养教学为宗旨,……让受教育者在接触音乐常规知识以及常规能力的时候,也重视养成热爱国家以及团体主义的意识,养成创造思想以及实际技能……”。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改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仅要重视教会学生音乐能力,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合作精神、勤俭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宽音乐内容,提高音乐层次,深化教育内涵。

(三)增设课程,拓宽途径

高职院校可以将音乐课程体系分成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中国音乐赏析”、“外国音乐赏析”、“影视音乐鉴赏”、“舞蹈音乐赏析”、“基本音乐常识”等课程;实践部分包括“合唱”、“舞蹈”、“器乐”,还可以再细分。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努力挖掘潜力,创设特色课程,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音乐教育工作持久开展,可以采用专业必修与公共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学分制,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

(四)创新形式,丰富方式

要使音乐教育之花常开,就要在音乐教育形式上创新,做到寓教于乐,采取高职生容易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广泛参与。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音乐视听觉感受,课堂上积极互动,让学生上讲台、上舞台,充分体验当主角的快乐,还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此外,还可以举办音乐讲座、下乡义演、文艺交流、校园歌手大赛、学年展演、迎新晚会等活动,邀请知名的音乐团队或知名音乐家来校开展音乐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真正收到实效。

总之,我们应继续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不断挖掘、探索,推陈出新,最大程度地发挥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的助力作用,彰显出高职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

参考文献:

[1]高云.论新形势下高职音乐教育的意义与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2]郝冰.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

[1]吴树燕: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2]严小琴: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作者:吴树燕 严小琴

高职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2:

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的主体性分析

摘要:本文从当前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期这一大的社会背景,通过深入分析五年制高职生的发展特点,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探索能够适应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养成教育;主体性

一、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概述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养成教育的模式、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同。然而养成教育的研究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养成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中又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就五年制高职生而言,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养成教育的适用性也与其他教育模式有所不同。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侧重于幼儿教育、中小学养成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生人数规模庞大,但是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方面的探索相对来讲却较为薄弱。

二、五年制高职生的群体特征

每个群体的成长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五年制高职生也不例外,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五年制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外在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贫富差距不断增大、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结构错综复杂等等,而五年制高职生一般年龄在15—19岁之间,作为向成年人的过渡期,缺乏自主性,容易受到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迷失自我,客观上也为五年制高职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五年制高职生正处于从童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生理上出现了迅速地发展、而他们的心理特征又被心理学界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

与同龄的普通高中生相比,五年制高职生生源来源、社会认知、文化水平、接受教育的方式等,又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因此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往往是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考大学无望的被动选择,因此目前,在五年制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动机缺失、成绩不佳、品行上表现落后、性格偏差等问题。因此,这一群体就往往表现出了多重性、复杂性的特征。

三、当前养成教育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养成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大致来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意、行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五年制高职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还严重依赖于教师、家长的管理。而五年制高职生学习方式相对于初中阶段来讲,又存在很大的自由空间,需要学生自身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填补。这就导致前期养成教育缺失的负面影响充分地显现出来。因此,从事五年制高职生的教育管理自身往往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学生缺乏对社会规范的认可,言行举止极易出现偏差,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带来了重重障碍。

长期以来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境地,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标准,学生对于条条框框的约束、制约,往往会出现两种后果,一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服从学校、老师的教育管理,很少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判断、自我认知的能力,严重依赖老师、家长,表现出了缺乏自主性、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的言行举止。

四、培养五年制高职生主体性的途径

有学者指出,主体性教育的实质即发展教育过程中每个人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2]p14倡导主体性养成教育,就是认为学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循来自于学生个人的主动参与,只有依靠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自身切实参与、体悟的过程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和独立的人格。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杜威也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力量和人格的形成。

结合五年制高职生学生的身心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注重、强化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主体性导向。当然,提倡五年制高职生在养成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并非是反对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而是认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是缺位的。中职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和支持,仅仅依靠学校、家庭两个层面也是很难实现的,因此社会上的企业、教育机构等不同主体都应该参与进来。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三方共同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空间。这三方发挥的作用是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形成的合力与学生这一主体反复、持续的互动中,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五年制高职生主体性的形成并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来完成,需要渗透进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注重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主体性的塑造,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独立地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反省,学会自我审视,可以让学生以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不同方式地自我判断;当个人的方式不妥当,只要是预期到的惩罚、挫折、失败、困难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就可以让学生自身去体会,甚至是切身体验犯错误、偏离行为的“苦果”。家长和老师则发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妥善地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各种事情,逐渐提升其调控自身行为的能力,将其行为引导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上来,学会遵循社会规范。引导学生摆脱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世界观,注重从学生自身的内在层面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能够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个体,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发展过程,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自身在切身地实践中参与、反思、领悟是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五年制高职生囿于自身的身心特点、教育水平,这个环节并非是直线式的过程,而是迂回、曲折,甚至不断是反复的过程,但是总体的趋势仍然能够使逐渐提升的。

参考文献:

[1]崔景贵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8年。

[2]卢正芝: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陈萍、迟立忠编著:发展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作者:孙红梅

高职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3:

浅谈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教育发展也呈现良好态势。然而,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很值得研究,对高职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迫在眉捷的课题。必须通过思想引导、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提出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 养成教育 习惯

一、养成教育对高职生具有特殊意义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他还说:“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可见,养成教育不仅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乃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这一切致使高职生虽然享有大学生的称呼,却不完全具有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境界、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没有打好基础就得从头开始,没有好的习惯就得重新养成。因此,对高职生来说,养成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对当代高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代高职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当代高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成“小皇帝”,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致使其缺乏生活能力、自理能力。

2.社会转型时期对高职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出现了重实惠,轻道德;拜金主义,为谋取钱财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败堕落、醉生梦死、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唯一目的的问题和现象。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要让高职生懂得这些现象决不代表社会主流。

3.当代高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4.当代高职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

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狭隘,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常言道,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芬,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客观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对高职生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只有在正确分析当代高职生成长的客观环境之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养成教育,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养成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当代高职院校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这些缺陷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即使他们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要使高职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

1.上好入学第一课“军训”。军事训练对养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近年来的军训工作的实践表明,军训独特的育人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养成教育工作的活动空间,有效地推动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组织养成教育讲座。在新生“军训”之后,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少从中学向高职院校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为高职院校生活确立奋斗方向。

3.通过教育创新提高实施养成教育的成效。创新教育应该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教育体制,而是教育的一项改革,这项改革同时还需要创造适合与教育创新的环境,建立学校创新教育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系统配套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育创新落到实处。只有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给高职院校养成教育带来巨大的适应性,才能给学生养成教育以生机,才能造就一代具有创新行为和创新能力的新人。

4.运用典型带动的方式,使养成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可以每个学期在学生中民主评出讲道德典型、尊师守纪典型、勤奋学习典型、文明礼貌典型等,并在学习这些学生德育标兵的活动中,组织这些先进典型与相应的落后学生开展“手拉手”帮扶结对活动,从而更好地营造出学先进、看先进、帮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同时,要切实重视道德舆论导向的作用。为了保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可以通过宣传板报、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方式正确引导、教育学生。

5.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必须有组织的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总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良好习惯是现代教育的归宿,我们的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继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把学生的素质演化为习惯,才能成为他们终生受用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连淑芳.试论高校道德教育的过程 [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3.

[2]余丽珍.试论高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4.

[3]陈廷斌.养成教育: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2004.

[4]张继栋.今天怎样上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陈红梅.大学生养成教育刍议.2007.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景四新

上一篇:云计算风险控制论文下一篇:银行信贷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