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环境艺术是以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的学科门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体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加重。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的环境艺术的视野下,讨论环保材料在环境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文章介绍环境包装设计的概念,并结合实例来进行分析,以期令绿色包装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论文 篇1:

现代包装设计的交互性探究

摘要:交互式包装设计是指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基于人本主义的包装设计,强调的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直观交互流程,注重情感化、人性化的设计。交互式包装设计通过对商品的消费人群、使用情境、现阶段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出人性化的包装,以提高商品销量。

关键词:人本主义;交互性;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消费主义的盛行促使商品需要通过包装来进一步加强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包装设计由此产生。电子科技的发展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方式的改变,产品的销售形式由线下的陈列展示逐渐转移到线上,这就表示消费者的产品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视觉传达带来的主观印象,包装对产品的意义极为重大。

经过长期发展,包装设计的概念在几十年的学术沉淀下逐渐形成,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包装的基本思路是提供信息和起美化作用,而包装设计逐渐转变成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感官体验的设计性活动。交互式包装让包装与消费者产生互动,这意味着消费者不再只扮演着接受或者挑选产品的角色,也是包装设计的参与者。互动式包装设计的实践体现为对一切可能的符码体系进行符号化处理,使其成为消费者选择消费的“场”。包装设计中的互动实际上是对包装本身的文本语境和场合语境意义的再造。因此,交互式包装设计往往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发挥更强的符号意义,带来更高的效益。

1 现代包装设计的交互性优势

包装的实质是一种劝服消费的形式塑造,而交互式包装设计是指借助交互形式开展的综合性包装消费性生产实践。交互式包装设计的核心命题是“包装如何以交互的形式作用于消费者”。现代包装设计的交互性是产品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包装设计的交互性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凸显品牌形象,提升竞争优势

品牌在设计自己的产品包装时采用交互式包装,往往能凸显自己的品牌形象,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如乐事薯片包装的一端绘有下半张脸的表情,不同的口味搭配不同的表情,消费者在吃薯片时就可以与它产生互动,将包装放在自己的脸前面,让自己的脸与包装的下半张脸重合,这会使消费者产生放松、愉悦的感受,提升消费体验。

1.2 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利用

交互式包装设计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也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包装在完成了保护商品、提供信息的使命之后,往往会失去其主要价值,如果包装有延伸用途,实现可持续利用,即可有效减少包装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就像一些儿童食品包装盒可以用于种植简易的植物,商家还在产品中附赠了种子,这样既增强了儿童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包装的附加值。

1.3 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产品信息

运用技术手段的包装是较为新颖的包装设计,如在药品包装上运用科技手段定时提醒人们服用药物;在肉类食品包装上附着能表明食品新鲜程度的标签,让消费者直观地得到本不能直观获得的信息。除此之外,防伪信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化妆品包装上都带有防伪信息,这种防伪功能既能保护生产商和用户的利益,还能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信任。运用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包装实际上也属于人本主义的交互式包装设计。

1.4 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

如今的社會工业化生产已经逐渐满足人们对质和量的要求,人们开始对产品产生情感上的需求,交互式包装设计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儿童食品包装背面经常印有互动小游戏,可以让儿童边吃边玩。设计师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富有情趣的交互式包装,给消费者带来积极有益的互动体验,进而使消费者更加认可产品,增加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意愿。

2 包装设计的交互原则

交互式包装设计更关注人们的情绪和心理需求,交互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包装的体验设计实现的。通过交互设计将包装与人连接起来,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的行为模式、希望被满足的需求都是交互式包装需要考虑的内容。

2.1 可用性

交互式包装设计应该是流畅的、自然的、直观的、功能性的。为了使商品更易被销售出去,交互式包装要具有强大的社会劝服功能,产品要根据包装的形式与结构信息形成劝服式的传达。交互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产品有让人想购买的欲望,而后才能产生交互行为,所以交互式包装应该符合消费者对商品的定义,不能突兀,并且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满足需求的心理感受[1]。

2.2 易用性

产品被包装赋予了意义,这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通过包装,产品从一个非符号转变成符号。在这个过程中,包装不仅赋予了产品的识别性和选择行为,还赋予其符号化的精神内涵。交互式包装形式与功能上的表达使互动流程更为直观。

消费者打开包装的过程受阻,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在使用时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应避免在消费者与包装的互动过程中由于操作困难而导致消费者兴趣的丧失,要通过直观的交互流程进一步传达产品包装为人着想的人文关怀,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因交互产生的愉悦体验[1]。

2.3 宜人性

包装的交互设计重视情感化元素,从用户的情感需求下手,应该考虑消费者使用产品时的环境、情感,这涉及产品的目标人群。产品的包装设计要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需求,设计更为宜人的产品包装[2]。包装越人性化,越能激发消费者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增加销售量。除此之外,人机工程学也是交互式包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部分。人机工程学建立了包装与消费者之间的表意关系,可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实践方法修饰包装的外形。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通过交互式包装的宜人性得到满足,包装也通过交互形式展现了情感关怀[3]。

3 包装设计的互动创新应用

3.1 包装结构上的互动设计

包装结构是包装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经典的结构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人习以为常,而新颖巧妙的包装结构会在表现商品的同时,给人一种心理上的良好感受,使产品的特征更鲜明,更具有人情味[4]。

视觉元素呈现的形式风格多种多样,在包装结构上的创新更能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五粮液京酒包装设计的灵感源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设计者将这些脸谱转化为了一种优雅的视觉符号[5]。这个包装(见图1)中共有四瓶酒,呈扇形打开的盒子里是黑色瓶盖白色瓶身的酒瓶,与包装的整体风格一致。包装的独特结构和开启过程令人印象深刻,交互形式与产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融入了京剧元素,扇形打开的方式也与中国的折扇有相似之处,打开包装的过程就像戏曲艺术中的变脸,独特的开启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强烈的精神愉悦感。

3.2 形式上的互动设计

包装的图案形式是包装设计的主要部分,这里提到的形式是指装饰的艺术特征和风格,是一种对自主美学、象征性价值的独立研究,但又与整体的包装结构保持统一。包装的形式设计直接作用于视觉,视觉优先于五感中的其他感官,给人更直接的刺激[6]。

图2是一套儿童洗护产品的包装设计。从视觉修辞的角度看,呈日本传统风格,通过简洁的色块勾勒出具有民族特征的人物形象,并且借由瓶身的大小和规格区分了图案的人物关系,如图所示,这套儿童洗护产品呈现出一家三口的形象。形象上的视觉设计可以有效区分不同产品的内容物,同时可以向儿童传输家庭和民族文化的概念。包装也对产品进行了可视化的呈现与表达,在视觉上提高了人们对产品的感知度。同时,在图形的排列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这些视觉符号的有机组合让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体验更为直观,这种视觉上的交互模式更强调的是图形符号在既定情景中给人带来的心理和情感影响。这套儿童洗护产品通过包装颜色的对比传递了活泼、轻松的感觉。

3.3 人性化的互动设计

包装的用途决定了它天然需要互动。人性化的互动设计要求包装设计考虑用户体验[7]。

图3为ADDA品牌的一款街头休闲鞋的包装,在视觉图景中,该包装采用了集装箱的元素,竖条纹在视觉上给人结实、坚固的感受,在盒面上印有品牌名称。这种抽屉式结构在鞋盒的包装中并不常见,这也是考虑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状况,抽屉式的包装结构让鞋盒在堆叠的状态下方便拿取,相对于翻盖的包装来说更为便捷。

在设计过程中,产品包装在零售空间里的功能性也是考虑的重点,这一包装最为精妙的部分在于盒边的插槽,其可以使鞋盒叠放在一起时更方便地锁在一起,存放时相互叠加,自成一体,会让消费者产生不丢弃盒子甚至收集盒子的欲望,无形中提高了商品的销量。除了具备保护产品的作用之外,这个包装还可以用来储存其他东西,提升了包装的附加价值[8]。

由此可见,基于人本主义的交互式包装设计强调的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直观交互流程,注重情感化、人性化的设计。交互式包装设计通过对商品的消费人群、使用情境、现阶段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出人性化的包装,以提高商品销量。正是在人群需求的针对性上大做文章,交互式包装才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使消费者重构自身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包装的功能识别与再生产[9]。

4 结语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包装设计,交互式包装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式。就人本主义的设计形式而言,交互式包装不仅强调交互的适用性,而且强调互动行为带来的精神和心理的满足。一方面,交互式包装的关键是赋予产品售賣行为一个信息框架,以此建立包装与产品之间的勾连关系。由于包装的生产需从产品那里寻求意义,相应的,有关人本主义的形式、功能便成了交互式包装设计中常见的修辞策略。另一方面,当一个包装具有了互动性,它便从原来的意义场域中挣脱出来,构建了一个新的话语性场域。交互式包装设计为包装赋予了一种新的建构角度,具体到实践中,交互式包装强调的意义生成过程更多指向对人的一系列构造。

当代设计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消费者不再满足只在一个产品上获得某种功能,还期待产品可以连接起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品位和水平。包装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保护商品、展示信息,包装的趣味性、功能性、互动性成了包装设计的重心。交互式包装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去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包装设计。

参考文献:

[1] 杨大蓉,陈福明.消费心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32.

[2] 孙韵涵,朱天阳.基于健康饮食理念的交互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16):120-122.

[3] 张雅莉.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互动体验实践应用[J].质量探索,2016,13(3):111-112.

[4] 张驰.交互理念下的包装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2):58.

[5] 周雅琴,穆政臣.基于互动型设计的食品包装创新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6):66-69.

[6] 徐倩.基于交互式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互动研究[J].包装世界,2017(1):95-96.

[7] 廖亮.基于互动理念的包装再利用设计案例分析[J].包装工程,2017,38(12):73-77.

[8] 王思茹,王嘉楠.互动体验式包装设计的研究[J].才智,2018(4):239.

[9] 郑芳蕾.互动理念下包装形态设计的思考[J].西北美术,2018(3):114-116.

作者简介:陈晗(1997—),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周杨静(1977—),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包装系统设计、广告创意与媒介推广。

作者:陈晗 周杨静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论文 篇2:

环保材料在环境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环境艺术是以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的学科门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体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加重。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的环境艺术的视野下,讨论环保材料在环境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文章介绍环境包装设计的概念,并结合实例来进行分析,以期令绿色包装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环保材料;环境包装设计;绿色低碳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Packaging Design

ZHANG Dan(School of Ar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引言

人類使用包装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过去人们以金属、树木和皮毛等等自然界产物作为包装材料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轻便牢固的化学纤维和复合材料被大量运用在包装设计领域,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从环境美学的角度来看,包装材料的丰富使得更多环艺设计师的构思能够得以实现,设计师有了更多可供发挥的空间。然而,在包装产业繁荣的同时,产生的化工垃圾对于环境保护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需要人们进行持续关注的问题。

1 环境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2020年末,我国政府对社会公开《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在可预见的未来,节能环保依然是助力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据统计,包装废弃物在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占比一般超过三分之一,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1]。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绿色低碳有必要成为环艺设计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而环境包装设计是随着环保精神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环艺设计中,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程度低,能够进行重复回收利用的包装形式,比如在公共场所中设置由环保材料制作而成的垃圾桶与垃圾袋。

从设计目的来看,环境包装设计应能够满足两项基本要求,其一是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主题。第二,设计所需要的材料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应产生相对低的能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环保和节能是不可分割的,其中环保是最终目的。环境包装设计概念的产生是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人们不能仅仅关注眼下的发展,应重视环保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制约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2 环境包装设计中应用环保材料的原则

2.1追求简约设计 避免资源浪费

冗余设计的现象在市场上十分常见,很多环艺设计中出现的包装材料会对应过度的装饰观念而增加物资材料的层数和覆盖面,进而造成大量的浪费。从环保的角度出发,环境包装设计在满足基本装饰功能的前提下不宜过于繁杂。在应用环保材料时,影响人们的是一种贴近自然、科学理性的思想,在视觉上采用简洁的造型,应减少不必要的冗余部分,采用简约化设计的策略。

2.2凸显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绿色环保,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得环境更加宜居,不仅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是为了避免快速的经济发展透支未来人类的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绿色环保的理念在目的上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在环境包装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意味着一切新材料的研发都要强调人的重要性。不仅应采用对人体无害的环保材料,还应该使得这些环保材料可以满足人们在质感审美上的需求,凸显出足够的人文关怀。

2.3降解可再生 回收再利用

绿色包装设计的理念最早出现在距今约五十年以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塑料在市场上的大量应用,一些同塑料回收的学术文章也随之出现,这些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环境包装设计的发展。我国在1996年颁布了《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表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以“白色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理论发展, 目前的环保材料要具备可再生、可降解、易于回收和无毒害等特点。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废弃的固体物质对于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3 应用环保材料的主要形式

3.1纸质材料

纸张是最为普遍的环保材料之一,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在现代化工业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分低廉的价格。纸张易于获取,可由木材、稻草杆和甘蔗渣等植物纤维经加工制造而来,其中木材是最为主要的材料来源。这些木材大多数来自人工林,因此纸质材料在环境包装设计中的大量应用可以刺激林业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应。此外,纸墨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纸张适用东方式美学的设计。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看,纸质材料在使用之后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为对环境无害的产物,随之进入到碳循环之中。尽管纸質材料有着种种好处,但纸张的大量制造需要人们去砍伐一定数量的天然林,此外纸张在制造过程中也会产生污水排放,这些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不利的。从整体上看,纸张仍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环保材料,在未来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发挥纸张材质优势的同时降低它们对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利用纸模技术,可以对废弃的纸张材料进行回收,通过粉碎和重塑等步骤,使它们成为合成的固体结构,用来替代环艺设计中难以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污染”的危害。

3.2可食用材料

可食用材料一般是指那些做成包装以后仍然可供人们进行食用的环保材料,其中的大多数是将淀粉、蛋白质、多糖和脂肪等天然有机物作为基本的物质来源,经过加工以后生成具备一定强度的薄膜状结构。这种可食用的环保材料一般用于垃圾袋的设计,剩余废弃的部分同纸类材料一样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被降解,造成的污染较少。此外,可食用包装材料特别适合用于环艺空间内的互动设计环节,还具有重量轻、安全、无毒等优点,在接触的环节中对人们不会造成危害。从应用范围的角度来看,目前可供它进行发挥的领域还比较小,但是它在环境保护设计的范畴中依然是一类重要的环保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部分高等植物富含甲壳素,由该物质作为原料制备而来的壳聚糖材料在厚度仅仅为0.2毫米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很好的强度,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区域中的垃圾袋的原材料,使得游客的体验得到保障[2]。

3.3 PVA材料

PVA指聚乙烯醇,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关研究表明该物质是唯一可被微生物降解的乙烯基聚合物,属于优质的环保材料。聚乙烯醇有着良好的空气阻隔性能,可以用于清洁防毒的用途。自吹塑法和流延法诞生以后,制取PVA薄膜的难度大大降低,但是目前将PVA做成复杂的结构形状还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难度,这一点限制了PVA材料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经过处理的PVA材料对人体没有毒性,能够满足部分生活场景的需要。在工业领域中,PVA材料良好的抗油性也使它可以用于农业产品、化工产品和医疗产品的包装,因而在环艺设计领域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应用范围宽广。比如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中,武汉市在部分街区的公共场所中设置了废弃物容纳点,利用PVA材料来分离可能被病毒沾染到的生活用品,通过集中包装的方式进行消毒,以减少由环境到人的传播风险,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4 结语

我国经济水平的稳定提高在促进环艺设计行业发展的同时,每一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其中不可被环境降解的废弃物会为城市的垃圾处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难题,从而降低人们的生活品质,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对此,绿色低碳视野下的环境包装设计首先应追求简约设计,尽量减少资源浪费。此外在坚持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同时,还要采用可降解再生的环保材料,重视回收利用的环节。结合纸类材料、可食用材料和PVA薄膜材料的表现来看,环保材料在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有着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在环境包装设计的范畴中,应以绿色低碳作为核心目标来继续发展环保材料,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为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资料:

[1] 赵友文.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271.

[2] 薛琼,邓靖,陈沪沪.微孔壳聚糖保鲜膜的制备及保鲜效果研究[J]. 包装学报,2019(04):1-9.

作者:张丹

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论文 篇3:

关于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各方日益重视儿童教育,儿童图书及其图画读物在市场上的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儿童的童年是其快速成长的阶段,只有短短几年,而儿童读物在这一时期理所当然地担负着艺术审美和启蒙的作用。如今,国内外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国外优秀的读物字体层出不穷,而国内的儿童读物中的字体依旧停留在枯燥、毫无创新的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儿童读物里的字体设计提出新的设计要求,通过分析儿童读物的特点及其现状,深入探讨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对读物字体设计的影响,进而提具体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儿童读物;字体设计;图形;儿童心理

一、儿童读物及字体设计的理论分析

(一)儿童读物的概念及特点

儿童读物是儿童文学作品、知识类书籍、漫画书、游戏类书籍等的总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的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然,儿童教育和学习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儿童读物作为帮助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儿童与社会的桥梁,是启蒙儿童审美的重要媒介,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它还是儿童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一本有趣的儿童读物可以引导儿童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儿童书籍的字数比成人书籍的字数少得多,但这并不意味其作用微小。而一个好的字体设计,再加上适当的图像排版,对于读物来说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儿童书籍中的文字虽然简洁,但设计难度确实很大,需要设计者对儿童的阅读心理和习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国虽然一直重视未成年人的阅读,也严格要求读物的版式、内容、色彩等,但是对于具体的书籍字体要求、分级阅读的规范还没有及时推陈出新。而发达国家对于儿童读物的创新研究已经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所以如今大部分家长更愿意购买国外更具创意的儿童读物,它们对儿童的吸引力也更强。作为设计师有义务将更新颖的设计理念带给家长和儿童,其中,儿童读物的字体设计应当受到较大关注。

(二)字体设计的概念及其发展

文字是语言注册的符号,语言和文本实际上是一个集成系统,大多数语言都有相应的文本。字体设计的精髓在于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通过各种造型、美观实用的现代汉字体现中国文化,并不断发展。字体设计主要有两种类型:基础字体设计(即基于汉字的平面设计)和创意字体设计(即风格化的创意字体)。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字体设计在书籍中的应用越来越丰富,这取决于书籍的不同类型、图形场景和表达意图,基于不同的形式,鲜活的设计活跃在儿童读物中。

我国字体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清晰的发展脉络,从最开始的美术字体、装饰字体等变成了视觉传达的重要设计组成部分之一。可见,字体设计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但在此之前,我国字体设计的概念长期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直到西方的三大构成理论以及现代设计思维的融入,我国的字体设计才得以“百花齐放”。这股思潮将我国从黑底白字的美术字体中解放出来,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纵观之,千姿百态的字体设计更多地被运用于一些设计类读物以及成人书籍,而儿童书籍中图片多于文字,设计字体也都千差万别,毫无考究[1]。

(三)字体设计在儿童读物中的重要性

孩童时期是儿童一生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书本以及积极向上的故事对儿童来说很重要。儿童处在了解世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儿童读物字体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儿童读物字体的设计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从长远来看,它对社会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当今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儿童读物也实现多元化,这就导致儿童书籍的管理过于烦琐和庞大,我们更应该关注专门为儿童提供的阅读书籍类印刷品。与普通成人阅读书籍不同,儿童读物中的字体更应该是专门为儿童而设计的,所以书籍中的字体设计应该通俗易懂,以便儿童更清晰地进行事物的认知和分析,培养正确的审美和人生价值观。家长在选择儿童读物的时不能只看图片和色彩,更应关注字体给儿童带来的直观感受。设计师也更应该遵循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性,在设计字体的时候,理应提高设计技巧,强调创意、创新的重要性,让少年儿童能够在儿童读物中感受更多,应用更独特、更具工匠精神的字体设计为儿童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优秀的字体设计应用在儿童读物中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一)优秀的字体设计丰富了儿童的情感

之前,由于设计理念的匮乏,大部分儿童书籍中最多的是毫无表现形式的白底黑字,儿童书籍和成人书籍仅有插图和故事方面的不同,字体大部分运用的是最基本的电脑字体,字体无法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愉悦感。笔者研究了大量国外儿童读物,发现创意字体比普通的文字论述能容易理解也更有记忆点,优秀的字体设计也会更加注重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设计字体渲染和字体色彩的时候会更关注儿童的情感抒发。优秀的字体设计对儿童的认知和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儿童更轻松地了解童真故事、传统文化和优良行为,不仅扩大了儿童的视野和知识,而且丰富了儿童的情感。儿童情感的表达形式并不局限于文字,当语言不能表达时,图形文字也是一种表达形式。

(二)优秀的字体设计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關系状态,人的审美追求从孩童时代就有了一定的雏形,所以我们在这一时期要努力提高审美追求,提高精神境界,以促进与实现自身的发展。优秀的字体设计可以在外在形式和个体内化两个方面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外在形式上,各种形式的艺术符号带给儿童们美的感受和体验;从内化情感上培养儿童的内在情感,影响儿童早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优秀的字体设计能够将成人社会中的现实形象进行柔性的创作转化,并形成富有童真和童趣的作品,吸引儿童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扩宽他们的视野,让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优秀的字体设计注重每个字的形式美感,将视觉美感通过文字的不同表达传递给儿童,提升儿童对于美感的认知,丰富审美的多样性。

(三)优秀的字体设计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存在于他们纯粹干净的世界,需要触发与开启。儿童读物中的优秀的字体设能计让儿童自由阅读、自由欣赏文字游戏,它们能将儿童引领到艺术里,触动其想象的神经元,进而培养其优秀的创造力。优秀的字体设计也是连接现实与想象的载体,是触发儿童群体表现与表达的纽带,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美的事物时,也会受到书籍的影响而尝试进行创意的表达。教育家说过“孩子拥有最天真、最敏感、最真实的绘画感,这些都是创造性的产物。这种创造力是我们生活中固有的,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自然流露”。毕加索说:“我花了一两年时间学习如何像大师一样绘画,但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学习像个孩子一样画画。”优秀的字体以情动人、以美动感,让儿童通过优秀的读物字体学习字体之美,从而创造生活中的美。对于儿童来说,在整个孩童时代,在领略人文学科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艺术创作的快乐[2]。

三、儿童读物中字体设计现状分析

(一)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缺乏匠心和创意

当前,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水平普遍参差不齐。我国虽然有500多家出版社参与少儿读物的设计与印刷,但是儿童书籍设计没有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字体设计形式丰富、活泼、大胆。同时,在我国市场上受到家长和儿童喜欢的少儿读物大多来自其他国家。我国的儿童书籍的字体,无论是设计理念、表现形式,还是字体形状,都太过程式化、太過统一。市面上出现的大面积的白底黑字电脑字体印刷成册的儿童读物数不胜数,图文版式与成人书籍毫无差别。并且书籍设计师群体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注重通过儿童读物版式和封面的设计吸引消费者,忽略了读物中的字体设计对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影响更大。此外,我国部分儿童读物字体设计师抄袭国外优秀的字体作品,对我国的文字传统文化鲜有深刻的研究,缺失设计师的基本职业准则。因此,近年来少儿读物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3]。

(二)儿童读物中字体设计表现形式混乱

字体设计主要有形象化、意象化、装饰化等表现形式。国内出版的大量儿童读物表现形式过于烦琐,统一程度不高,虽然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然而现在儿童读物大多数字体设计师在设计时不遵循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及其读物群体的特殊性。例如,在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字体设计的装饰性功能,在书中加入了精致活泼的字体,但这些字体并不适用于正文字体,往往会影响儿童的正常阅读,造成整本书的文字混乱。还有甚者过于夸张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表现形式,读物封面和内容形式不够统一。字体设计是一本儿童读物最基础、最直接的图书印象,但大部分儿童读物中的字体的设计表现形式并未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性选择,也并未根据实际配置图文关系。此外,字体设计给儿童和家长带来的感受决定其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因此,对于各个年龄层儿童读物的字体设计应该有更严谨的考量。应严格将字体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切割并分类,装饰图形也应该和主题、意象符号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儿童读物中字体设计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儿童读物中大部分字体未按照阅读进行分级设计

研究表明,在欧美发达国家,图书排版和字体分级制度由来已久,书籍会根据年龄组别或读者的需求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例如,在英国,三级儿童书籍只能由10岁以上的儿童阅读。其中,书籍中的字体设计也是严格把控,遵循各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规律。然而在我国,虽然有专家指出阅读分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趋势,在书籍的排版、字体、封面、插图等方面都应该讲究阅读分级原则,但是字体设计师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忽视儿童的成长发展趋势,导致各个年龄段的字体设计过于一致。例如,婴儿期和学龄期的文字设计过于雷同。婴儿期是一个儿童语言、认识能力以及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字体设计应该多用一些图像符号的文字刺激视觉感受;学龄期则是儿童进入学校后,集体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字体设计应该由具象的字体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字体。在这一方面设计师忽视了两个年龄阶段儿童对于儿童读物中字体认知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书籍针对性不强、销量不高。因此,字体读物中的字体应该按照儿童阅读进行分级设计[4]。

四、改进儿童读物字体设计的建议

本文在对国内外儿童图书市场营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儿童读物字体设计上,以育儿理论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了儿童读物的差异性和儿童心理差异性,提出了几点新的建议。

(一)儿童读物中引用汉字图形化

众所周知,汉字图形化是对汉字象形形式的还原,通过减少笔画、重组同构和意象构成将文字转化为图形表达形式,从而将原本复杂的意义简单化,增强文字对读者的视线吸引。儿童读物的汉字图形化一方面是为了使书本更具有可视性、趣味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利用设计给读者带来审美上的愉悦体验。汉字的形体具有独特的情感表现作用,优秀汉字图形化设计能让人过目不忘,甚至自成一派,成为一种文化体系,不仅起到了汉字的传递信息作用,也实现了培养视觉审美能力的目的,不仅能让儿童看到字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文化性,还能帮助儿童树立审美个性[5]。

我们应该开放思想,大胆思考,勇于尝试儿童书籍中新颖的字体设计,以满足现代儿童的审美和创新需求,努力拓展和不断提高儿童们感受儿童书籍的乐趣,享受书籍字体的设计。

(二)重视儿童读物字体设计的色彩搭配

字体表达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颜色。虽然最基本的视觉关系是由文本的形状决定的,但字体的颜色会影响字体的识别和情感。儿童书籍的色彩在如今丰富多变的色彩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精炼性和简洁性,在为儿童书籍设计字体时,需要考虑字体的颜色是否能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例如,暖色字体整体视觉效果突出、向前,冷色字体能让人感到收缩和压抑。同时,色彩构图也要夸张、简单、概括,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查阅儿童心理学文献发现,艳丽的文字颜色会给儿童带来愉悦心情,同时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6]。

色彩与儿童的心理和情绪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接触文字色彩绚丽的读物,可以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力。因此,字体应该选用与儿童纯真、烂漫的天性相符合的色彩,不能选择过于灰暗的色调,一般选择色调比较鲜艳为好,更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此外,儿童书籍的字体颜色要有创意。儿童书籍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理解事物,给儿童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告知儿童冷暖配色和互补配色,要让他们知道色彩搭配可以有无数种新的尝试。字体颜色的使用也应加强表现,重要的是引导儿童熟悉颜色,在注重儿童对自然色彩认识的同时,让儿童涉及主观色彩的运用,培养儿童“个人主见”的观念[7]。

(三)将多样化的交互体验设计应用于儿童读物字体设计中

儿童最开始是通过他们的感觉接触认知世界的。人类的五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多感官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官的结合,不仅依靠视觉,大多数字体设计师在字体设计的信息传递上已经能够将听觉、嗅觉、触觉、心理感知等结合起来完成传递,最终呈现在读者脑海中的是多种感官刺激的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多元化互动设计也让当代字体设计更具创意,在原有视觉的基础上,容纳了新的感觉体验,同时,调动了儿童的多种感官,更准确地以艺术形式模拟现实场景,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体验,进而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其阅读印象。将多元化互动体验运用于儿童读物的字体设计中,最主要的是要结合“交互设计”,让儿童能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进一步融入、沉浸在字体带来的乐趣中。尤其现在很多新兴技术运用于儿童读物中,如VR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带给儿童动态字体设计的可视化,让儿童能够短时间内看懂作品并产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书籍中感官的互动体验[8]。

五、结语

对于儿童这一特定的读者群体,根据其阅读心理和需求特征,运用合理的汉字图形化设计能更好地吸引儿童。同时,和谐的色彩搭配能给儿童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字体的多元化互动设计体验能给她们带来不同的阅讀体验,加深其阅读印象。在五彩斑斓的儿童世界中,儿童读物的绚丽效果不是靠无创意的文字,而是取决于字体设计艺术的巧妙运用,对于儿童读者和设计师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 怀特.字体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9-27.

[2] 李小琦.儿童读物装帧设计与儿童审美心理相关性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76-78.

[3] 马光复.不可忽视的少儿图书状况[J].早期教育,1998(02):8-11.

[4] 李海平.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J].包装工程,2015(08):34-45.

[5]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23.

[6] 龙建才.色彩的感知与理性分析[M].南京:艺术教育出版社,2005:28-32.

[7] 赵勤图.色彩形式语言[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26-35.

[8] 宋方昊.交互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23-24.

作者简介:贺敏(199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作者:贺敏

上一篇:旅游专业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浆砌石工程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