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财务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作为高校财务热点问题,近年来成果颇丰,但以往核算体系的设计多为了核算成本而去设计成本核算,没有考虑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本质。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概要设计了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以使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结果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层次间高校的对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林高校财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林高校财务论文 篇1:

高等院校财务网站建设

[摘 要] 本文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国内350家高校财务网站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高校财务网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网站面临风险和信息安全问题;网站管理有待改进;财务网站信息发布滞后、服务功能不完善;规章制度板块内容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师生及时获取、反饋财务信息和财务工作的开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如加强财务门户网站安全保障措施、积极推进“综合财务服务平台”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完善财务网站的相互沟通平台、完善财务制度板块等,以期为高校财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财务网站;高等院校;网站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24

0 引 言

近年来,各高校为有效推动财务信息公开化,实现无纸化办公,并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均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站,与校园网站衔接的二级网站——高校财务网站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财务网络系统开通,能简化财务工作流程,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科学、准确地核算和反映个人收入和完税情况,同时提供个人和项目的实时查询,方便广大教职工及时掌握收入、支出、完税等情况和学生相关费用的缴纳、奖助学金的发放、相关表格的下载打印(高鹤,2011;徐春芳,2012)。已有研究文献表明,较多的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财务门户网站,以期规避传统会计核算带来的弊端与障碍,更好地提高财务服务的工作效率,让高校财务工作能兼顾高效与便捷(刘省武,2009;郭莉,2014;盛其杰,2004)。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自己的财务网站;在建立了财务网站的高校中,它们的财务网站呈现出内容单一、功能不齐全、网络风险等问题,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网站的建立和完善(张琼瑜,2008;栗永锋,2004)。深入研究高校财务网站建设,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化、方便教职工和学生日常工作学习,无论是对于财务处工作人员抑或是全校师生都大有裨益。基于此,本文对350家高校财务网站进行了调查,对各高校财务网站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各高校财务网站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1.1 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颁布的大学排名情况和高校学科设置特点分类标准,按照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医药类、政法类、农林类、民族类、其他类等不同种类,从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除香港、澳门和台湾)排名前500强高校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抽取350家高校进行财务网站建设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设计调查表格,统计本文所需数据。

1.2 样本分析

在调查的样本中,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占据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5%和21%;其次是师范类大学和医药类大学,分别占据调查样本的12%和8%;而财经类、农林类、科技类和民族类大学占据调查样本比例较低,分别为5%、5%、5%和4%;由于语言类大学、艺术类大学、体育类大学和女子学院等高校占据比例很小,统一归于其他类高校。调查的主要板块包括有无网站,及时更新、规章制度、相互沟通平台、及时了解账户支出情况、工资来源及构成情况、有关表格下载等。

2 高等院校财务网站建设现状

2.1 总体情况

结合财务工作实际情况,本文以高校财务网站设置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全面和更新是否及时等衡量高校财务网站建设的优劣。根据调查样本分类统计表(表1)可知,理工类、科技类和农林类高校能及时更新信息的比例分别为50%、68.75%和55.56%,其余高校能及时更新的比例均不超过50%。最低比例的是其他类高校只占到16.63%,财务信息传递显示出滞后性。财务网站建设中,规章制度比其他板块建设得更好,除了医药类高校所占百分比为88.89%外,剩余类别高校均突破了90%。但财务网站的规章制度一般都是随网站建立之初而设立的,并未根据最新的方针政策进行修改和更新,且绝大多数高校财务网站的规章制度显得不正规与不全面,体现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或校内规章制度介绍不全面或更新不及时。在分类统计中,相互沟通平台建设水平最低,只有农林类学校占到50%,而医药类、其他类和财经类高校分别只占到11.11%、10.20%和10.53%。在所调查的高校财务网站中,高校的财务网站上设置相互沟通平台数量较少且以单纯的留言板为主。在及时了解账户支出情况上,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和科技类高校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2.81%、53.16%、59.72%和50%,其他类高校只占到18.37%。高校能够了解账户支出状况的板块较少。调查高校的信息查询板块一般分为工资查询、学费查询和经费查询三个部分。在分类样本统计中,没有一类高校在能及时了解工资来源及构成情况的板块中超过50%的比例,占最高比例的是科技类高校的43.75%,最低比例的是其他类院校的10.20%。在有关表格及时下载统计中,只有科技类、农林类高校所占比例超过50%,分别达到62.50%和50%。其他类高校所占比例最低,只占到20.41%。下载有关表格的类型十分有限。

2.2 具体建设情况

2.2.1 财务网站设置情况

根据350家高校财务网站调查结果,36.3%的高校由于资金、技术、对于财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财务网站。除此之外,剩余63.7%的高校,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务网站,但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网站建设内容基础十分简单,仅能从网站中了解到财务新闻,查询到财务常用信息,进行一些相关财务文件的下载,方便师生的查询、搜索、自主服务等便捷功能较少涉及。

2.2.2 财务网站建设板块

在建立的财务网站中,它主要的板块包括新闻浏览版块、信息搜索和查询版块、自主服务版块和下载版块。这四大版块由机构设置、服务指南、规章制度查询、工作动态、信息公告、信息查询、资料下载和互动平台等小版块构成。其中信息公告、信息查询、资料下载和服务指南是目前高校财务网站的最常设置板块,信息公告主要指当前该高校相关的财务信息的发布;信息查询包括工资来源及构成查询、学费查询、经费查询、账户支出情况等内容;而资料下载主要是报账资料、缴费表格等财务内容;服务指南旨在介绍不同财务事项办理的手续流程以及注意内容,为广大师生提供办理财务事务的向导。另外少数网站添加了比如网上缴费系统、个人收入与支出查询、个人报账查询、公积金查询等自助服务版块,使得财务网站功能更为齐全,内容更加饱满。当然,绝大部分的财务网站具有查询功能、下载功能、通告功能,只有少数的财务网站完善了在线问答功能和服务功能。

2.2.3 财务网站建设形式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财务网站的形式 呈“同”字结构,即在高校财务网站顶端设置为该高校标志和财务网站站内导航版块,如机构设置、留言信箱、规章制度等内容;而在网站的左右两端设置搜索界面、登录窗口、自主服务等内容;中间为及时内容,包括滚动新闻、通知公告等实时信息。除此之外,少部分高等院校采取“回”字结构,即在“同”字结构的基础上在财务网站最下方设置超链接、WI-KI百科、导航界面等内容。总体来说,财务网站建设能融合了文字、图片、图表等要素,兼具美观与实用,字体、颜色、图片能较好呈现。

2.2.4 财务网站影响力

根据理想中的财务网站的建设标准,一个影响力强的财务网站应具有更新速度快、自助服务功能完善、财务内容丰富、用户量大且活跃度高的特征。但是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现有高校财务网站中财务内容较为缺乏且更新速度较慢,极少数高校财务网站建立了自助查询和缴费系统,而且根据财务网站访问量记载,一般高校财务累计访问量只有两万人次左右,访问量还达不到在校师生总人数,高校财务网站影响力远低于预期。

3 高等院校财务网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网站面临风险,信息安全受威胁

高校财务网站的建设有利有弊,一方面全校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快捷地查询和获取有用的财务信息,但另一方面在实现财务信息公开之际也面临着网络风险问题。原因在于大多数高校财务网站设计只考虑正常用户的稳定使用,忽视财务网站安全建设,防御措施过于落后,使得网络存在漏洞,导致财务内网服务器处于不安全的处境,造成财务信息泄露。

3.2 网站建设技术有限,管理有待改进

一般情况下,网站建设和维护需要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协作。但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各高校财务网站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非常有限,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都是财务处一个部门完成。一般情况下,由财务部门提出网站建设与管理设想后委托相应人员或机构进行调整,通知、文件上传等由财务部门完成。同时由于受网站建设与管理经费的限制,以及对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问题,网站管理通常都是兼职人员,通常对网站专业技术管理也不熟悉,而技术人员又不属于本单位管理,因而造成网站管理不及时、调整时间滞后、更新落后等问题。

3.3 信息发布滞后,服务功能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不注重财务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理工类、科技类和农林类能及时更新信息的比例分别为50%、68.75%和55.56%,剩下的类别的高校能及时更新的比例均不超过50%。最低比例的是其他类高校只占到16.63%,财务信息传递显示出滞后性。导致财务信息常常落后于外部的变化,降低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不利于高校的科学管理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高校财务网站服务功能不完善,缺乏检索帮助系统、财务信息查询、财务工作流程指南等实用功能。在及时了解账户支出情况上,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和科技类高校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2.81%、53.16%、59.72%和50%,其他类高校只占到18.37%。高校能够了解账户支出状况的板块较少。调查高校的信息查询板块一般分为工资查询、学费查询和经费查询三個部分。在分类样本统计中,超过50%的高校都不能及时了解工资来源及构成情况,占比最高的是科技类高校(43.75%的高校能了解),最低比例的为其他类院校,仅10.20%的高校能了解。在有关表格及时下载统计中,只有科技类、农林类高校所占比例超过50%,分别达到62.50%和50%。其他类高校所占比例最低,只占到20.41%,下载有关表格的类型十分有限。服务功能的缺失导致师生不能第一时间查询财务信息和办理相关财务业务,如科研立项资金、差旅报账等日常财务业务。

3.4 规章制度板块设置率高,但内容不够完善

财务网站的规章制度一般是随网站建立之初而设立的,高校规章制度的设置率较高,除了医药类高校所占百分比为88.89%外,剩余类别高校均突破了90%,但很多高校却忽略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未根据最新的方针政策进行修改和更新,且绝大多数高校财务网站的规章制度显得不正规与不全面,甚至有敷衍之态。完整的规章制度应该分为两部分,分别由国家政策法规和校内规章制度组成,这样建立的结果有利于相关人员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办事。

3.5 沟通平台建设水平低,相互沟通环节缺失

在所调查的高校财务网站中,相互沟通平台建设水平最低,只有农林类学校占到50%,而医药类、其他类和财经类高校分别只占到11.11%、10.20%和10.53%。在所调查的高校财务网站中,高校的财务网站上设置相互沟通平台数量较少且以单纯的留言板为主,没有在线即时沟通交流的效果。此等情况直观地反映出了高校财务网站中问答板块建立的稀缺性,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沟通平台,不利于财务信息存疑的及时解决,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没有体现高校为师生服务的理念,从而封闭了改善财务网站建设的一些真实建议的渠道。

4 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财务网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所调查高校财务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建议,以便满足师生财务信息获取要求,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促进无纸化办公的实现。

4.1 加强财务门户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校财务网站置身于网络这个大环境中,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加强财务门户网站安全保障措施,维护财务网站安全有序运行则势在必行。具体来讲,高校财务网站应设置网络安全防火墙,做好安全策略。在网站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防止有害信息对财务网站的干预和破坏。高校的财务网站还应对用户身份进行安全确认,只有鉴定是学校合法的IP地址方可登录网站,避免非本校用户非法进入。高校财务网站还应做好访问页面留存、备份机制、集中管理权限、加密防护机制等安全保障措施。

4.2 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加强两方协作

现阶段高校网站建设和维护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和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网络建设和维护经费,通过培养一批优秀的网络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给予其再学习的机会,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把他们吸纳到网站建设和维护中来,从而加强网管中心力量,解决网站建设、管理、维护等问题。同时,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应当与财务工作人员及时沟通、合作,力求把最及时、最准确的财务信息传送到网络上,方便广大师生了解最新财务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

4.3 完善财务制度板块,促进高校财务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

高校应注重规整财务网站的规章制度板块,保证高校财务网站规章制度趋于正规与全面。强化规章制度建设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内容,其内容应由国家政策法规和校内规章制度两部分组成,为高校财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高校还应对财务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财务信息反馈到高校财务网站上能否做到及时公开和更新,能否做到准确反映财务现状和制度政策。明确财务信息公开的监督执行单位以及个人,将其执行情况与绩效挂钩,以问责制为基础督促其提高执行力度,切实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及时更新公开。

4.4 积极推进“综合财务服务平台”网络系统建设

各高校应大力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支持财务处建立“综合财务服务平台”网络系统。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规范、有序和效益好的工作原则做好服务平台。网络系统申报,在经过系统实时计税,以及经费审批、财务审核后,最后实现领款前的实时扣税;同时,有关项目和个人财务查询工作,也将由网络系统提供和完成。“综合财务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网上报账以及流程指南,方便师生进行财务报账。同时提供个人和项目的实时查询,方便广大教职工及时掌握收入、支出和完税情况,有利于增强纳税意识和个人理财意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综合财务服务平台”设置了检索窗口,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特点提供简单检索、复杂检索、分类检索等不同方式,更好地帮助使用者第一时间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财务信息。

4.5 建立完善财务网站的相互沟通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在高校财务网站上建立相互沟通平台,实现问答在线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建立你问我答的板块,搭建起广大师生与财务处的沟通桥梁,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广大师生存疑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督促高校完善财务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推动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同时也删减了繁复的财务工作程序和工作量,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广大师生更好地掌控财务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鹤,佟怡伶,刁春荣.浅谈高校财务网络安全及防范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55-457.

[2]徐春芳,李文勤.试探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化[J].会计之友,2012(32):41-42.

[3]谢小红.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研究[J].消费导刊,2009(16):94-95.

[4]邓立华.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的辩证统一[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158-160.

[5]孔玉生,王敏.从环保角度分析传统会计的理论缺陷[J].财会月刊,2011(27):95-96.

[6]陶珍良,邓启雄.会计网络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和存在的缺陷及其对策[J].交通财会,2005(12):35-39.

[7]王姝.浅析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异同[J].中国证券期货,2012(4):132.

[8]赵长明.互联网非法集资犯罪的界定与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20):198-199.

[9]林文清.高校财务网络安全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77-178.

[10]熊长江,王丽琳.探析高校财务网络自助服务模式[J].电子世界,2012(19):159-160.

[11]张琼瑜.建立财务网络环境,推进高校财务公开[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4):226.

[12]栗永锋.基于校园网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化研究[J].财会通讯,2004(12):84-86.

[13]郭莉.完善高校财务制度的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32-133.

[14]盛其杰.e時代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索——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15]张海兰.网络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29.

作者:吴虹

农林高校财务论文 篇2:

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摘 要】 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作为高校财务热点问题,近年来成果颇丰,但以往核算体系的设计多为了核算成本而去设计成本核算,没有考虑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本质。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概要设计了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以使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结果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层次间高校的对比。

【关键词】 高校; 办学成本; 对比

一、高校办学成本研究回顾

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作为高教经济学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理论著作颇丰,代表性成果有厉以宁的《教育经济学》、王善迈的《教育投资与财务改革》、靳希斌的《教育经济学》等,内容涉及到教育成本的概念、分类、核算或计量、教育成本分析、教育成本预测与计划、教育成本控制等等。应该说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讨,目前学界对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已经比较清晰: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专门人才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即具体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一直没有建立。面对社会对高校收费过高等方面的质疑,2006年教育部曾表示要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但时至今日该办法也未能出台。

由于高等教育办学成本涉及到高校学费、生均拨款等高校实际问题,因此很多高校财务人员在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甚至已经提出了比较完善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架构。但这些体系的构建无一不是建立在对企业会计制度摹拟、迁移之上的,将学校视为一个企业,仿照企业费用归集、成本核算的套路,构建了学校成本核算方法,而这似乎又走进了另一条弯路。

高校之所以在一开始就没有采用企业核算体系,而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公益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从这一角度来说,高校的办学成本应该越高越好,各方面的投入应该越大越好,投入越大,成本越高,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以外语学习为例,单纯“书本+老师”模式,成本最低,效果也一般;如果配以“多媒体语音设备+外教指导”,学生学习无疑会提高一个台阶;而将学生派遣出国,到语源地直接学习交流,效果当然与直接读书有天壤之别。因此,高校成本核算与企业严格控制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核算理念存在着根本上的分歧,高校成本核算体系的落脚点在于如何在不断加大的投入中,实现资源最有效的利用。

以往高校成本的研究由于没有明确的使用目的,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只是为了核算成本而去设计成本核算,得出的核算方法也是见仁见智,可能适合个别高校成本的核算,因此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并且以往的研究成果对成本的核算设计方面过多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引进了一些诸如“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概念;又由于高校不同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根本分歧,因此在如科研支出等类成本的归并上,出现了诸多问题。

以任何具体高校为对象设计的核算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成本,只能是一个孤立的数字,除了同本校往年情况作纵向方面的对比外,实际应用的价值不大。

二、以“应用”为目标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

虽然高校日常运行不以成本控制、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在特定时期内,高校的投入总是一定的,如何在全校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离不开各类成本的核算测量;同时高校学费标准、政府生均拨款的确定等都需要对高校办学成本进行精确核算。

完美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应以“应用”为目标,即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应服务于资源分配、生均成本计量等目标。具体体系的设计以“对比”为导向,这是因为高校办学不以成本最低为目标,因此很难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成本,高校办学成本的高低只有同标准(必要)成本或者与不同的高校之间对比,才能判断出具体高校办学成本指标的高低,进而为具体的管理改进提出建议。

以对比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标准(必要)成本的确立

标准(必要)成本是指高校为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而需投入的最低成本。它的确立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原因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高等教育成本没有最高限。为简化问题,笔者参考了2004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指标”),该指标对普通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包括生师比、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通过对指标规定条件的折算、倒推,笔者可以得出高校办学的必要成本。虽然“办学条件指标”这一文件仅是一个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一刀切的做法引发了诸多议论,但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该指标体系还是最为客观和权威的。

根据“办学条件指标”计算出来的高校办学成本,还缺少高校“日常公用支出”这一重要内容。对于此项笔者采取大家普遍的做法,参照“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事业性经费栏”中公用部分,并去除设备购置费一项(因为设备费最终形成资产,资产在本体系设计中要做折旧处理)。

(二)体系的设计要注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对比

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的办学成本是不相同的,2003 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对全国158所高等学校进行了生均教育成本调查,结果如下:医学类8 703元,农林类8 833元,文科类9 559元,师范类10 296元,理科类13 312元,艺术类23 069元,综合类13 224元,可见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成本上有巨大差别,同时不同层次的高校也存在着根本差异。根据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课题组对2002年高等师范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研究的结果,全国师范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为11 181元,其中部属院校平均成本15 972元,而地方院校平均成本仅为9 765元。以上两组数据不难看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具体办学成本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简单地将两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数字成本进行对比,实际意义不大,必须选取合适的成本核算对象,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才能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之间高校的横向对比。

(三)体系的设计要注意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类型之间的对比

一个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成本差异是很大的,文科类专业图书、资料类的投入要多一些,理工科专业设备、耗材的投入要大一些,而医科类学生实习、实践的成本要高一些,因此高校成本核算的对象必须以学科为基础,分门别类归纳;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成本也是呈阶梯状跃升的,因此办学成本的核算对象必须按学生类型归集。

三、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概要

按照目前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高校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含学生资助)、资本支出(固定资产购置)、基建支出等。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将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合理折算,建立方便于不同高校之间对比的成本核算指标体系。

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时期应以每年8月1日到次年的7月31日为一个周期,与学校教学保持一致。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中涉及到的学生人数,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规定的要求均折合为标准人数。高校办学成本核算指标应包括基础成本、优势成本、发展成本和相关成本四个主要体系。

(一)基础成本

基础成本是指为培养合格的高校毕业生而发生的必要费用开支。包括:1.人员支出,在职人员的工资、课时以及各类津贴等;2.教学、实验等耗材支出;3.公用支出,学校开支的水电暖、物业、部门办公经费等支出;4.学生补助支出,学校发放的各类奖助学金;5.固定资产折旧。

基础成本是高校为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反映了一个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必要开支。基础成本的核定应按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学生分别归类。其中教辅、管理人员支出及公用类支出按(标准)学生人数予以均摊。

折算得到的基础成本数据可以和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明确差异。基础成本数据可用于不同地域高校之间办学成本的对比,明确各地对高校投入资金的差距等。

基础成本数据可以由会计账目“教育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助学金(学校补助)”等科目的发生额折算。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可依据“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科目发生额,并参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采用分类折旧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折旧率可定为:土地50年,折旧率为2%,房屋建筑物40年,折旧率为2.5%,其他设备10年,折旧率为10%。

(二)优势成本

优势成本是指高校在满足基础办学成本基础上,另外投入到教学、实验室、学科方面的支出。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拨付或学校自筹的各类专项资金,包括学科、实验室以及人才引进等直接投入到学校教学科研方面的专项资金。近年来,财政资金拨付以专项形式渐成趋势,各类专项资金到位的差异对学校办学成本的构成影响很大。2.科研支出。科研类支出虽然和学生培养不直接相关,但科研支出大小是一个学校学术实力的集中体现,而且很多科研项目也需要学生参与其中。

优势成本应按不同学科门类进行归集。

优势成本可用于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办学成本差异的对比,通过对比,学校可以明确与先进高校的差距。

优势成本数据可以依据“教育事业支出—项目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等科目的发生额折算。

(三)发展成本

发展成本是指不直接计入教学业务成本的,主要为学校长远发展而在当期支付的支出。具体包括1.学校基建、维修类方面的支出;2.仪器设备购置;由于计提折旧关系,以上两类支出要减除已计提的折旧数;3.银行贷款利息支出。

发展成本体现了学校用于长远发展而作的投资,金额的大小反映了学校发展的潜力。

发展支出数据可以依据“教育事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数据”,“教育事业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科目的发生额折算。

(四)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学校教学不直接相关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三类:1.国家发放的各类奖助学金(对于学校而言,属于代发性质);2.学校离退休人员的各类支出;3.校办产业、支付的罚款等各类支出。

相关成本主要考察它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如其过高,学校应提起足够重视。相关成本数据可以依据“教育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助学金(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科目中的“离休费”、“退休费”等科目发生额折算。

基于对比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可以为高校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最合理地分配学校的办学资源,控制成本,进而实现学校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教育发展政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课题组.高等师范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5(4):3-21.

[2] 任婷,石芬芳.高校成本管理研究综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9-32.

[3] 林峰.从基本办学指标体系谈高校成本确定和收费标准[J].辽宁教育研究,2007(7):21-24.

[4] 李国俊,等.高校分学科生均培养成本计量研究[J].北京教育,2011(2):4-6.

作者:卢海滨

农林高校财务论文 篇3:

地方农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现状调查

摘 要:通过对某农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2012-2015年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数据显示,近四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4.4%,高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但低于该专业全国平均就业率,本文对农业高校该专业毕业生存在的自信心不足、创业比例较低及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校;财务管理;就业

一、引言

伴随着人们对生产的管理逐渐精细和深入,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提高资金效益管理类学科,其中所包括的财务预算、决策、分析、考核、监管的方法方式是此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地方农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较大,不仅面临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竞争,还要面对与财经类院校此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本文在分析往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分别从学生个人、学校、社会环境等角度试图找出优化该专业就业现状的政策建议。

二、 概念界定与数据来源

在对已就业与未就业的界定上,本文将升学、参加工作和自主创业三类划归为已就业的范畴,其余情况划归为未就业范畴。其中,升学是指学生毕业后到海内外高校攻读高一级学位;参加工作是指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自主创业是指毕业后独立或与他人合伙成立公司、个体工商户等。

在明确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本文对某农业高校2012-2015年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三、 就业现状及变化趋势

综合来看,本专业四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4.4%,按照麦可思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2014年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是91.5%、91.8%、92.6%,在2015年大学生就业比率较高的前十个专业中,财务管理专业居榜首为95.3%[1]。这一结果说明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高。该校本专业的就业率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稍低于全国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

表1的数据显示本专业的就业比例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一直保持在91%以上,在2014年出现最高值,为98.2%,这应当与外界环境的需求变化有关系,也受到生源条件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综合这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9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工作,这反映出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比较受欢迎,由于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方面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较高。同时,在2012-2015年间每年都有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总人数不多,一方面,这得利于当前政府颁布的各类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该专业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信心不充足,就业观比较单一。

四、 就业单位类型

基于参加工作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本文将以此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此类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类型进行分析。综合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特点,将就业单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机关及事业单位(包括村官和“三支一扶”)、国有企业及三资企业(包括国有及国家控股银行)、民营企业(包括各类农业和非农业企业)。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总人数的67.87%,其次是国有企业及三资企业,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此类单位普遍薪资福利较好,因此在毕业生中比较受欢迎,但是随着银行机构近年来的招考要求不断提高,进入银行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也有所下降。毕业生中也有11.89%会选择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近年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的竞争异常激烈,招考比例屡创新高,本专业学生能进入这类工作单位说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此类考试中竞争力较强。尽管该校为农业院校,但本专业进入农业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却不多,一方面是由于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进入门槛较高而规模较小的农业企业福利待遇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仍有许多人对农业院校抱有偏见,认为农业院校的综合水平较其他综合类院校较低,这造成了农业院校的非农专业毕业生承受的舆论压力较大,从而不愿进入农业企业。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某农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2012-2015年毕业生为例分析了地方农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首先,此专业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比例占大多数,其次是国有及三资企业,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相比之下升学和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通常有较高学历追求和创业追求者会选择这两种途径,近四年来该专业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4.4%,超过全国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但低于财务管理专业全国毕业生就业率,说明该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地方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该专业的建设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信心。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涉及方方面面,包括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随着企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在招聘人才时越发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89%的企业表示希望大学毕业生能提高自身的修养[2]。因此,地方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想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从自身做起,抛弃农业高校综合实力低于綜合类高校的想法并树立自信心,在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精度基础上,积极参与相关的课程培训及实训活动,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多参与学生会、社团及社会公益活动,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突出特色,塑造农经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地方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打破农学和管理学之间的壁垒,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加入农业科学的成分。规定学生必须研修12分的农业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前沿与特色课程、组专家讲座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成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同时对农业活动和相关的技术也有一定了解,使得该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型农业企业就业的竞争力更强,并突出农业院校经管专业的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

(三)开拓就业视野,增强创业意识。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存在单项就业的思想,就业途径比较单一。该专业学生应该扩宽视野,意识到就业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选择读研、参加“三支一扶”、进入中小型企业锻炼,相比盲目选择一个工作快速就业,这些途径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加有利。同时,学校应适当增加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普及创业知识,使其打破传统的“稳定才是最好”的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实现毕业生的多途径就业。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QYC201426)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公司.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 王伟,孙瑜.农业院校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v.4;No.2305:77-79.

[3] 唐梅,王平祥,包晓岚.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财会通讯,2010,No.50731:32-34.

[4] 谢勇,李放,周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No.11202:72-75.

作者:李琳 李亚俊 吕正辉 于英

上一篇:乳业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学院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