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电视传播管理论文

2022-04-18

中国城市电视台网站自2002年建立以来,突显了媒体网站在城市电视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与观众互动、节目特色、与其他电视网站的合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证了城市电视互联网站健康、有序的发展。21世纪,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网联合传播方式成为目前城市电视台传播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奥运电视传播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奥运电视传播管理论文 篇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研究

摘要: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这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对这起重大媒介事件,中国的电视媒体是如何报道的,有哪些经验与不足,是人们需要了解的。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前3届奥运会的电视传播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采用了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电视媒体在北京奥运会前期、期间和后期不同阶段的传播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形成了对我国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在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相对完整的印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在范围、总时长和质量上超过了往届,得到国内外观众的认可;促进了中国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本土传媒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打破只关注本国选手的固有模式,突出了国际化视野;在本届奥运会电视传播工作中秉承了“服务媒体、引导媒体”的管理理念,为中国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体现出人本化情怀,关注人与奥运会的关系,对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该看到,我国的奥运会电视传播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内容报道的创新性和深加工能力欠缺,节目形式雷同,媒介人士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

盛大而隆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给第29届奥运会以“无与伦比”的高度评价。北京奥组委出色的组织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场馆设施,都得到世界舆论的充分肯定。但是,对在中国首次举行的这届奥运会,中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传播是否经受住了考验,是人们想要了解的。本研究正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对电视传媒在奥运会前期、期间和后期不同阶段的传播状况,进行一次梳理与分析,并对中国电视传媒在对北京奥运会的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一次考量。

自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电视媒体首次加入到奥运传播行列以来。电视媒体与奥运的合作问题就一直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电视媒体对奥运报道的介入,人们逐渐将目光从传统媒体上移开转而投到电视上来。虽然奥运会作为全球最重大的体育赛事,为展示体育的本质与体育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但若是没有电视媒介的传播,奥运会的影响力恐怕没有现在这样太。在奥运会的电视传播方面,西方国家的电视媒体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媒体从1984年才开始全面报道奥运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结电视媒体奥运传播的经验,发现奥运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意见,就成为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发放问卷、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了大量一手素材与统计数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前提。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对奥运会的电视传播进行了阐述与分析:1)前3届奥运会电视传播的历史研究;2)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目的研究;3)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内容研究;4)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受众研究;5)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效果研究。通过以上5个层面的研究与分析,对我国电视媒体在北京奥运会的传播形成较为完整的印象。

1 对我国电视媒体奥运传播的历史性回顾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一项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当今全球最为成功的市场化运行的体育赛事。电视自1936年首次介入奥运报道,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奥林匹克与电视传媒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调查表明,奥运会的电视观众数量在最近40年中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在每届奥运会上几十万观众到现场欣赏比赛的同时,全球还有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比赛。可以说,正是电视媒体的介入使得奥运会成为全世界共享的一个盛会。

中国从1984年起派团参加奥运会,到目前为止,共参加了7届夏季奥运会。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平面媒体是报道的主流,我国的电视传媒尚未大规模介入奥运会的报道,因此历史性的回顾主要针对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共有2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电视转播,全世界观看电视报道的观众累计高达196亿人次,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增加30亿人次。中央电视台购买了在中国境内的电视转播权,共播放了204 h的奥运电视节目,累计观众人次43亿,相当于电视观众人口的5倍,是世界上观看奥运会节目人次最多的国家。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观看乒乓球决赛的电视观众人数达1.6亿,收视率为19%。

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力度明显加强,租用两颗卫星,搭建了包括悉尼港实景在内的4个演播室,实现CCTV-1、CCTV-2、CCTV-5全天播出奥运会节目。在传播方式上,做到了全方位、立体化,充分发挥奥运频道的整体优势,实现了专题节目的纵深报道。在技术方面,实验了新型的播报技术,获得经营与报道的双赢。从1999年9月15日第1期《直通悉尼》节目开播,到2000年10月13日《奥运健儿西部行》节目播出,中央电视台奥运会共播出了584 h17mm的节目,直播了160场比赛,录播了30场比赛,制作新闻826条(995 min)、专题节目210期(6 392 min)、播出晚会2场(170 min)。中央电视台互联网站体育频道、《悉尼2000奥运专辑》分别发布了67条音频、视频报道,图片新闻300余条。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我国电视媒体的一次重大练兵,CCTV派出160人的庞大阵容,租用6条卫星线路,通过7个频道播出了近1 500 h的节目。同时,还承担了羽毛球、乒乓球和现代5项3个项目的国际电视信号制作。在这次奥运会上,央视充分整合了频道资源,进行电视传播的整体包装,使用了新技术远程制作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雅典奥运会传播中,电视媒体努力寻找新的切入点,多维度地展示了奥运会的内涵,树立起平民角度这一电视传播的新观念。

雅典奥运会对于中国的电视体育传播意义重大。参与国际电视信号的制作使中国电视体育人经历了一次观念上的革命。这种工业化流水线操作的工作方式,分工细致、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使得编导有了更多的时间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节目,打破了长久以来中国体育电视转播制作的传统思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开始,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承担更多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央视1500 h的节目播出量占了雅典信号总量的30%以上,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电视台相比较,都是毫不逊色的,充分展现了央视的实力与大台风范。

2 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目的

对2008奥运会电视传播目的的研究,是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为基点的。作为东道主电视媒体,电视传播应该树立6个方面的目标:1)借举办奥运会之机,扩大中国在国际

上的话语权。2)通过北京奥运会的电视传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3)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人文奥运,构建和谐社会。4)开展跨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和效度。5)电视传播应以促进奥运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己任。6)高质量传播奥运会赛事。

4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一起重大的媒介事件,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奥运会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因此,奥运会也是充分体现话语权的极好时机。它可以帮助平时不被广泛关注,或者被世界主流媒体非客观报道的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提供被世界认同和理解的机会。“话语权”代表着某种“游戏规则”。这个规则的实质就是在社会上,谁有权说话,谁说的话能传达出去。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新闻传播在整个国际信息流通领域中不占有优势,要充分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时机,去争取符合中国地位的话语权。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通过自身的吸引力,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感染力,而不是强制力在国际事务中实现预想目标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软实力受到了中国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与重视,它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的展示和运用不足。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和魅力相比,相差甚远。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可能还有大熊猫,但这远远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中国的风景、文化遗产、音乐和风俗的文化短片都不乏上品,但出口到国外的则不多。即使文化产品走出了国门,在著名的国际影展中获了大奖,但内容多是描写旧中国的故事情节,外国人看到的是中国的落后与愚昧,而不是蒸蒸日上的现代中国。现实情况是,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出现严重赤字,这与跨文化的差异和障碍密切相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还不够强大。

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目的之一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人文奥运,构建和谐社会。人文奥运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奥运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有内在的契合性。正如我国前著名乒乓球选手邓亚萍所说的那样,通过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将更好地培养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生活方式。毕竟参加奥运竞技的人是极少数,但老百姓可以通过了解奥运会、观看比赛来增强意志,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也体现了“重要的在于参与”的奥林匹克宗。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在中国的大陆上形成人人都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这才是举办奥运会的意义所在。

开展跨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和效度是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冲破认识壁垒,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把举办奥运会看作是对外传播的新平台。奥运会的情境有利于传播者将信息最大程度地排除传播噪音的干扰传达给受众,有利于电视媒体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同时,电视传播应以促进奥运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己任。电视媒体拥有巨大的奥运观众数量,必然会为其自身带来丰厚的利益。各种赞助、广告和以奥运转播为载体的不同形式的商业开发,都会直接促进奥运经济的发展。最后,也是电视传播中最应该做好的事情,是高质量地报道奥运会的赛事,因为体育比赛是奥运会的主体,对奥运会赛事的报道无疑是电视传播中最主要的内容。

3 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内容

对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内容的研究,主要从3个维度进行,第一是奥运会电视传播的理念与视角,第二是以奥运会赛事为主的电视传播内容,第三是电视传播的形态与方式。

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在三大理念的指引下,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三大理念实质上也为中国电视媒体人的奥运报道提供了三大视角——绿色视角、科技视角和人文视角,它体现着我国奥运报道在传播理念上的突破和创新。1项关于国内新闻媒体对这三大理念宣传的调查显示,有关人文奥运的宣传占总量的42%,其次是科技奥运,占37%,宣传力度相对较小的是绿色奥运,占21%。

中央电视台作为2008年奥运会东道主转播者,成为中国电视观众收看奥运的最主要的平台。中央电视台以9+1+4的方式,即9个频道全程报道奥运赛事:6个开路频道(CCTV-1,CCTV-2,CCTV-3、CCTV-5、CCTV-7、CCTV-12)。1个高清频道(CCTV-HD)、2个付费频道(风云足球、高尔夫/网球)。另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作为奥运资讯频道,加上4个国际频道(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从各个侧面配合奥运的电视报道。此次中央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报道北京奥运会,无疑是历史上传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奥运会举行的十几天中,中央电视台直播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奥运赛事809场,录播1135场,覆盖了全部28个大项,直播了全部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赛事和颁奖仪式。有11亿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奥运转播频道收看了奥运赛事,收视份额为48.43个百分点,相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的平均收视份额提升了10.32个百分点,相比2008年上半年平均收视份额提升了12.74个百分点。

CCTV-1是反映北京奥运会全貌的频道。每天除保留《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联播》3档新闻外全部用来报道奥运会。在赛事选择上,CCTV-1安排关注度最高的比赛,以游泳、跳水等为主项,共有198枚金牌诞生于这个频道。CCTV-2以转播中国观众关注的国际赛事为主,取消原有编排,24小时转播奥运会比赛直播或实况录像,以马术、帆船为主项,辅之以柔道等。在这个平台上,大概有37枚金牌的直播记录。CCTV-5从2008年1月1日被定名为奥运频道,凸显奥运电视报道中的本土特点。中国人关注的优势项目都被分列在这个平台上,以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田径、游泳等为主。在奥林匹克公园玲珑塔设立的高清晰度外景演播室,成为奥运频道的主演播室。这个平台见证了69枚奥运金牌的诞生。CCTV-7取消了原有编排,以奥运经典赛事的重播为主,也包括少量直播赛事,满足了广大错过直播的观众收看的需要。CCTV-高清则是一个全赛事频道,充分利用高清国际信号精选每天的顶级赛事。2008年5月1日,高清频道正式开播,选择播出的赛事是那些具备高清画面特点的运动项目,例如:游泳、跳水、体操、田径等。央视风云足球和高尔夫/网球两个付费频道,以直播足球和网球赛事为主。

此外,赛场外的故事、赛后的新闻发布会、运动员背景资料介绍、城市风土人情等,都成为电视传播的重要内容。但是,这类深度报道仅仅依靠奥运赛事直播是难以完成的,中央电视台为此设置了3个专题栏目来承担此任。首先是《全景奥运》,它是CCTV-1每天22:30至24:00制作的一档90 min的新闻专题性质的资讯栏目,汇总全天奥运信息,进行适当深度报道,反映和营造奥运气氛。主持人是白岩松和欧阳夏丹,关键词是全景、资讯、细节、第一现场。节目中设

立了多个板块,包括我看奥运、连通赛场、奥运进行时、封面故事、我在现场、今日信息总汇以及服务类信息总汇等。

其次是《早安,奥林匹克》。这是CCTV-奥运频道每天早间6:30~8:00播出的一档资讯类新闻节目,对前一天比赛进行全面报道,对当天比赛进行预告和推介。关键词是大资讯、海量信息、服务性。设在玲珑塔的演播室以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场馆为背景,场面宏大而壮观。《早安,奥林匹克》分为3个段落,包括06:30~07:00时段,包括《金牌榜》、15 min的《简明新闻》等;7点开始播重点新闻和时长20min左右的《北京24小时》;8点为主打新闻,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面报道,包括《金牌榜》、《综合服务资讯》、《奥运村现场》。

最后是《荣誉殿堂》。这是CCTV-奥运频道在晚间22:30~24:00设立的一档全新原创大型演播室直播节目,拍摄地点在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搭建了一个1200 m2的大型演播室,邀请观众参与,延续全民奥运情绪,创造出奥运第二现场。邀请的嘉宾以中国运动员为主,特别是当天有优异表现和取得突出成绩的运动员,让他们走人现场与观众互动,营造出十足的“荣誉殿堂”的气氛。

除了奥运会赛事本身,有关奥运会的申办、举办城市的筹办活动、与奥运有关的商业营销以及奥运会前的热身赛等等,都因为奥运会产生的焦点效应为大众所关注,电视媒体也给予了极大关注,系统地展开了报道。同时,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塑造国家形象、进行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成为电视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传播形态和方式上,电视的奥运会报道采用高清信号转播、资讯实时播报、实时空中直播报道、设立单边综合制作和单边点等技术手段,并利用新媒体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实现了直播、点播和轮播,体现了网民广泛的互动和参与。纵观北京奥运会的电视传播,在形态和方式上呈现出四大特点:第一,本届奥运转播是我国有史以来转播时间最长的一次。电视媒体对奥运会和残奥会进行了历时41天的直播和转播。第二,转播频道和场次最多。奥运期间中央和地方的广播电视媒体参与报道和转播了奥运会37个场馆的赛事。第三,转播战线最长涉及面最广。北京奥运报道涉及6个奥运主办和协办城市的所有比赛场馆,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媒体都建立了规模和功能不等的转播报道中心,还有许多境外媒体也参与了报道。中央电视台及7家地方电视台承担了7项比赛的公共信号制作任务,这也是东道主国家参与制作公共信号最多的一次。第四,转播手段更加多样化,北京奥运转播在原有的无线、有线广播电视转播的基础上,增加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以及CMMB 3种途径。另外,互联网等新媒体也进行了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长时间、大规模的网上直播。

4 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受众

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受众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的电视观众,研究阶段以奥运赛时期间为主。数据来源是CTR市场研究、CSM(央视索福瑞)研究中心和本课题的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

研究发现,在各种媒体中,电视不仅是受众获取奥运相关信息的首选媒体,并且在奥运赛事受众媒体接触率前3名中位居榜首。2008年7月9日,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30 d之际,CSM在北京发布了《媒介与奥运传播研究报告》。报告指出,88%的受众对从媒体中获得有关北京奥运的消息感兴趣,电视将成为奥运期间大众了解奥运赛程的主要媒体,有92.6%的受众希望从固定电视获得奥运信息。又据CTR市场研究2008年8月在全国128个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电视在奥运赛事各大众媒体受众接触率中当仁不让地排在第1位。在我国各类媒体中,电视的受众群最大。

在北京奥运会电视受众的年龄构成上,在以往的体育节目受众构成的调查中,观众集中度高的年龄段往往是中青年观众,高年龄段和低年龄段的观众对体育节目的收视兴趣往往属于波动状态。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人们第1次在家门口欣赏这个世界盛宴,关注程度自然比一般的体育节目要高。根据CSM的调查,北京奥运会的观众构成累计有90%的2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94%的25~55岁的中青年观众以及89%的55岁以上的老年观众。这些数字说明,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在不同年龄受众的收视中呈现基本平衡的状态,差异不大。

在受众的性别、地区城乡构成及受教育程度上,奥运会的电视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CSM的调查,在2008年上半年,男性观众日平均收看体育节目的时间是女性观众的2倍。进入奥运会赛时阶段,即从8月8日至8月24日,有92%的男性观众和91%的女性观众观看了电视转播,选择电视媒介接触奥运会的观众在性别上已经没有差异。在受众的地区构成上,平时城市观众比农村观众多出1倍,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城市观众为93%,农村观众为91%,收视差异已经微乎其微。受教育程度平时是影响体育节目收视的一个因素,但在奥运会期间,几乎所有观众群都超过了90%的收视规模。调查还发现,受众对奥运会电视传播的需求中,想了解最高水平体育赛事信息的人高达99%,而最希望从电视报道中获得的信息是比赛过程。

综合各种调查结果,本研究归纳出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受众的六大特点:第一,受众对我国优势项目和三大球项目关注程度高。第二,体育明星对收视行为的影响较大。第三,在奥运期间的整体收视时间,观众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地域的差异非常微小。第四,在对金牌的认识上,受众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心态,表现在为外国人喝彩、理智对待失败。第五,受众对奥运明星的评判标准发生变化,心目中的奥运明星不再限于夺得冠军的运动员。第六,奥运会有许多精彩镜头和动人瞬间,受众在收视中获得温暖的情感体验。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各类奥运电视节目中,受众最感到满意的是赛事转播,达到82%。

5 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效果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效果的研究,是相对而言比较难把握的一项内容,它涉及的范围广,操作程序复杂。本研究从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来考察奥运电视传播的意义,考察其在社会政治、文化架构中的运作和表征,电视台与受众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电视传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奥运会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全球注意力资源,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其传播效果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现场直播的层面,因此,对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效果的分析,可以建立在奥运电视传播的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2个层面上。

从显性效果看,考察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效果的基础仍然是收视率。受众的收视规模、数量,对北京奥运会的认知、态度、行为以及对奥运信息传播的评价等,共同构成了北京奥运传播的直接的显性效果。从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考量,北京奥运会的全球收视情况创历史之最,根据尼尔森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所收集的数据表明,从8月8日至8月24日收看北京2008奥运会的观众达到了47亿人,比雅

典奥运会的39亿观众人数增加了21%;比悉尼奥运会的36亿观众多出了11亿人,观众人数增加了31%。尼尔森的调查显示,收看北京奥运会的观众约占世界人口的70%。

中央电视台依靠其独家转播权,在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中占据着绝对主流位置。根据CSM的收视调查,奥运会期间央视的收视份额高达52.19%(全天平均收视率为6.86%),占据全国荧屏的半壁江山。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24日闭幕,17 d内收看央视奥运转播及相关体育报道的累计观众人数达11.2亿,占全国电视总人口的92%。收视率最高的奥运会开幕式有8.42亿观众,闭幕式的收视人数达到6.58亿人,其中有5.01亿观众通过央视转播频道收看了闭幕式。特别是奥运直播频道(CCTV-1、CCTV-2、CCTV-5、CCTV-7和新闻频道),观众对这5个频道的收看比重占央视整体的71.4%。与上半年平均水平相比,CCTV-1的收视率翻了一番,新闻频道收视率提高了1.36倍,CCTV-2收视率增长了近3倍,CCTV-5收视率飙升446%,连重播比赛的CCTV-7的收视率也比上半年水平提高了3倍。CSM调查表明,奥运会期间,全国电视观众人均每日收看电视节目189.4 min,比2008年上半年多投入38.1 mm。而观众对央视的收看时间从上半年的每天54.0 mm猛增到98.8 min,净增44.8 mm。

奥运会期间,CTR市场研究以电话访问的形式对全国15个主要城市的1500个样本进行了调查,发现开幕式直播的收视率最高。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电视和移动电视等各类直播媒体收听、收看开幕式的我国受众高达98.1%,其中电视以其强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凝聚了97.7%的收看群体。而收看开幕式直播的观众规模占到全国电视总人口的68.8%,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的纪录。

奥运会赛事的收视情况是,央视共直播奥运赛事809场,时长超过1208 h;录播赛事1135场,时长超过1506 h。据CSM的收视监测数据显示,排球、篮球、乒乓球、跳水、体操、羽毛球、举重、足球、田径等主要比赛项目的观众规模超过7亿,其中排球、篮球、乒乓球的观众规模超过8亿,依次为9.85亿、8.94亿和8.63亿,分别占全国电视总人口的80.5%、73.1%和70.5%。在单场比赛收视率方面,女排比赛收视表现突出,有4场比赛进入赛事收视前20位,其中3场进入赛事收视前5位。

在对不同媒体关于奥运会报道的满意度统计中,网络和电视一起被受众认为满意度较高。2008年8月28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的一项2008奥运网络受众问卷调查显示:奥运期间互联网“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65.0%,电视“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62.3%,两大媒体的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分别达到92.4%和91.8%,成为奥运期间所有媒介中满意度最高的2类媒介。

传播学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相对长期的传播效果,是基于传播效果第1层级进而到达第2和第3层级的衡量表征。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的效果实现是一个历时较长的动态呈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对奥运认知逐渐明晰,支持度逐渐提升,并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奥运中。根据“中国体育及体育赞助调查”的研究,在受众对北京奥运的认知和态度的考察中发现,民众对奥运的兴趣度不断提升,并以多种方式参与奥运,一个重要表现即积极参与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奥运会期间,北京总共有近170万的志愿者参与到奥运工作中。

从隐性效果看,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的影响将是广泛和深远的,这是媒介事件的一个长期传播效果。根据奥美中国的调查结果,1/4的受访者认为,奥运会的最大遗产是中国将得益于西方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虽然目前还没有显示奥运会加强国际友谊的表象,但毋庸置疑,东西方的相互理解得到了加深,成功举办奥运会为增加世界友谊、和平、进步贡献了力量。23%的受访者认为,奥运会所带来的主要变化将以经济发展形式呈现出来,最大的变化将在于广泛的态度和心理的转变,中国人会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理解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国外媒体在奥运前后对中国的关注及其报道取向也可以作为考量“国家形象塑造”效果的一个参考指标。2008年8月22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自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世界主流报纸半数以上的奥运新闻为正面报道。研究发现,每天世界各地46.2%的主流报纸在头版至少刊登1条以上的奥运新闻,其中正面报道超过53.8%,负面报道仅为11.3%。世界主流报纸头版在奥运涉华报道中,负面报道仅为7.5%,正面报道为24.5%,其余多为中性或平衡性报道。较之奥运会前,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在取向方面也更为客观,报道领域宽泛,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电视的奥运传播,努力塑造了真实、客观的国家形象,更重要的是,普及了体育运动,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开展。由CSM和TNS Sport在2008年7月底进行的一轮“TNSSport China晴雨表”的调查显示,85%的中国城市人口定期开展至少一项体育运动。自TNS Sport 2003年起开始调查中国居民的体育运动情况以来,这个比例一直持续升高。

另一方面,2008奥运会的电视传播,促进了人们对奥林匹克价值观的认识,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的理解,注入了中国电视人对奥林匹克精神新的解读,这就是更真、更善、更美。在电视传播中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放大并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

6 结论

2008北京奥运会的电视传播不仅对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和体育电视媒介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1)本届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在范围、总时长和质量上超过了往届,得到国内外观众的认可,扩大了奥林匹克运动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播。

2)本届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促进了中国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本土传媒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奥运会电视传播的专业性制作和国际化合作,奥运报道中专业的人才、先进的装备、现代的理念和灵活的机制为中国媒介特别是体育媒介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本届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突出了国际化视野,打破以往国际赛事报道中只关注本国选手的固有模式,为中国体育传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开展学习和沟通的平台。

4)本届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为中国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届奥运会的电视传播工作中所秉承的“服务媒体、引导媒体”的管理理念不仅很好地完成了面向媒体的服务工作,更主要的是在服务过程中对媒体报道的引导,使得全国各级、各地媒体在奥运会报道的不同阶段和重大事件中及时、有效地传达了主流的声音,很好地引导了媒体。

5)本届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体现出人本化情怀,从人文奥运的视角出发,关注普通人与奥运会的关系,关注奥运对普通人的影响,对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看到本届奥运会电视传播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内容报道的创新性和深加工能力的欠缺,虽然已经脱离了“金牌宣传报道的模式”,但电视媒体的节目形式还有雷同现象。同时,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仍然需要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媒介对外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深入,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总结的。

作者:刘 斌 姚治兰 兰 馨

奥运电视传播管理论文 篇2:

融媒时代城市电视台网站的定位发展

中国城市电视台网站自2002年建立以来,突显了媒体网站在城市电视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与观众互动、节目特色、与其他电视网站的合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证了城市电视互联网站健康、有序的发展。21世纪,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网联合传播方式成为目前城市电视台传播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城市电视台互联网站具有媒体所有应有的属性,承担着告知、教育、娱乐等功能。电视互联网站作为一种最具有现代性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为本地与外地观众提供了大量的在线节目。河南省18个城市电视台网站(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商丘、焦作、平顶山、濮阳、三门峡、周口、安阳、许昌、南阳、驻马店、漯河、信阳、鹤壁、济源)在传播过程中整体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从调查的结果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电视台网站的建设与电视台节目传播不同步;②电视台网站的传播功能不健全;③电视台网站存在巨大的内容空洞;④电视台网站的建设缺乏扶持力度。笔者认为,河南省城市电视台网站要得到发展,克服城市电视台网站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必须要有媒介融合大环境下的发展策略、网站发展准确的定位、科学的管理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才能谋求多元化的优势生存空间快速前行。

依托电视母体,明确定位,实现电视与网络的双向互动

电视台网站与电视台是“子与母”的关系。城市电视台网站要得到发展,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服务母体,实现台网之间有益的双向互动。

网络媒体的最大特征为交互性,城市电视台网站的最佳途径体现在交互环节,尤其是论坛、博客和网上评论板块。各城市电视台的网络主持人要定期邀请专家及百姓在线与网站采编人员和网友一起探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分析当地电视节目的影响及改进方式,使网站依托当地电视能够健康地发展。在电视台网站与网民观众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当地电视节目在观众中产生的影响,了解观众对某种节目的期待,了解本地市民的特殊需要,以便电视台科学地调整本地电视节目的播出内容与播出时间,为观众提供适时、适量、适心的电视节目。河南省各地每年都有体现本地特色文化的大型活动,像开封的菊花花会、洛阳的牡丹花会、省会郑州的大型祭奠活动、登封的少林武术节、焦作的云台山风光和陈家沟武林大会等,电视台对各地特色文化的实况转播,成为老百姓持续关注的电视节目。老百姓希望这些特色文化越办越好,希望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友人关注自己的家乡,同时也期望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心声。电视台网站主持人要适时开通地方特色文化网络论坛,让网民观众对电视节目中当地的特色文化内容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探讨,在高点击率下网络主持人要善于总结网民观众讨论的话题精华,把交流内容及网民中意见领袖的言论做成精华版在网上发布,并及时把信息反馈到电视台有关节目组,节目组快速制作出与网络热点话题相关的、贴近百姓生活的电视节目,增强老百姓对当地特色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加自觉地维护本地特色文化的发展。要依托城市电视台、服务城市电视台,通过网络为电视台提供的充足的民意信息资源,为本地电视节目的优化提供大量的电视节目先期方案。深层次、多样化的网台互动将促进电视台互联网站的基本建设,实现台网之间的互动、互补与拓展。

用民生电视新闻打造先进文化传播平台,提升电视互联网站的品牌价值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开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民生电视新闻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是城市电视台主要的电视新闻题材,同时也是城市电视台利用网络传播本地民生新闻的一个主要通道。民生电视新闻立足于关注人民生计,锁定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是电视台记者通过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电视台网站必须以通达网络民生、民意、民情作为深化电视新闻的突破口,实行网络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道路,使电视民生新闻能够在城市电视网络传播中以特有的方式顺利发展。例如,开封电视台的民生栏目《关注》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采用电视深度报道的形式,对本市重大的新闻事件,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报道。《关注》栏目突出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并且通过电视台网站上的视频持续传播每期的内容,像开封城的建设、郑开大道的开通、开封汴绣的发展、开封古城墙的修复、开封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社会上普遍关心的医疗保险、房产、子女上学等,都可以通过电视台网站详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另外,商丘电视台的《商视直通车》,南阳电视台的《直播南阳》、《新生活》,驻马店电视新闻网的《民生关注》等,都融新闻性、实用性、服务性于一体,在网络传播中以新颖的编排方式为网民提供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报道平常人生、演绎至爱亲情,主要内容涉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安全生产等热点话题。通过揭开事件真相,组织强势报道,承担社会责任,电视台网站努力把民生电视新闻通过网络做出新意、做出权威、做出公信,充分展现网络媒体的特征优势;功能齐全的操作平台、专门设置的互动社区及网络链接功能、为结构层次多样的网民开展的各项服务,促进了电视网站核心竞争力的突破,提升了电视台网站自身的品牌价值。

组建电视网络联盟,开展跨媒体、多介质传播

信息传播的极速化、世界化,使得城市电视台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一个共识:联合起来,共谋发展,共同打造新网络媒体航母,争取电视网络更快、更好地发展。2008年12月,我国多家电视台进入了联盟的行列,在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播报中,电视联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例如,西藏“3·14”事件、汶川“5·12”地震、日全食景观报道、奥运会报道、各地春运情况报道等。而对于城市电视台网站的发展来说,电视网络媒体联盟的集体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利用多家电视台网站资源,确立城市电视台网站之间的网状合作模式,推动联盟电视网络产品的跨媒体、多介质传播是电视网络媒体今后的努力方向。在未来的电视网络联盟平台上,各城市电视台网站提供各台节目优势资源,进行内容生产的融合、信息传播技术的融合、电视网络媒体经营理念、市场手段和盈利模式的融合、电视网络新媒体组织架构和媒体集团的融合,电视网络媒体语音、数据、图像、传输信号实现网上自由传输与转换的融合等。电视网络新媒介不但要有内容、使传播渠道畅通,还要将其“触角”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圈”、“消费圈”的环境终端,为网民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同时,电视网络新媒体联盟将共同承担起电视网站频道专业化联盟平台的作用,以频道专业化带动电视网络联盟的发展和壮大,这些都是河南省城市电视台网站建设今后发展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电视网络的跨媒体、多介质传播还需要城市电视网站之间有关网络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沟通,特别是需要召开定期的集体会议对电视网络如何建网、用网、管网、兴网等问题进行探讨,电视网站联盟要建立起一个常规化的交流程序,确定交流的内容和交流的方法。目前电视网络联盟比较成功的经验主要有:①分期分批地组织电视网站宣讲团,宣讲与参观网站建设相结合;②培训网站业务骨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关于电视网站的有关政策、主要网站业务、网站良性管理和网站广告营销等。以解决电视网站发展中人才匮乏和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是一个奇迹。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网络技术还将会得到飞跃式发展。对于河南省城市电视台互联网站来说,不仅要利用电视互联网站创造新的价值,满足广大观众和网民的需要,适应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建设电视台网站的过程中与同类电视门户网站联合行动,相互取长补短,运用高超的网络技术延伸、扩展电视台互联网站的网络信息功能与社会功能,真正起到为老百姓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敢峰:《从文化产业角度看广电新媒体发展》,《现代传播》,2008(3)。

2.崔保国、张晓群:《新媒体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影响分析》,《现代传播》,2008(1)。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传媒研究所)

编校:董方晓

作者:段汴霞

奥运电视传播管理论文 篇3:

电视体育赛事传播的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从电视传播和体育赛事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电视体育赛事的传播新趋势,提出了发展我国电视体育赛事传播市场的对策,旨在为我国电视体育赛事传播市场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电视体育赛事 传播 发展趋势

一、引言

我国体育电视的发展,与我国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商业体育并肩前行,是中国国力日渐崛起、不断强盛的体现。国运兴,体育兴,我国体育电视自然随之兴盛发达。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突飞猛进,其中电视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随着电视体育节目收视率的日益攀升,许多电视台都增加了体育节目播出时间,有的新增设了体育频道,甚至开辟了专门的足球频道。体育赛事已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电视媒体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体育赛事传播的特点

1.注重影像的视觉表现力

现代竞技体育赛事直播不仅仅注重项目本身的表现力和竞争的刺激性,随着转播硬件设备技术的日趋完善,对影像表达的追求也逐步超越仅满足于信息传递层次,强调画面艺术感染力成为一种趋势,这一特点在北京奥运会的转播中较为突出。

首先是突出运动造型的韵味。以往的比赛转播多是设置固定机位利用变焦镜头配合推、拉、摇、升降进行跟踪拍摄,而北京奥运会则利用了摄影机的多重运动方式展示运动员的比赛情形,大量使用了移动机位的移动来改变视点,形成了运动节奏,提高了观赏性,颁奖仪式的运动镜头设计独具匠心。其次,利用光线来表现赛场的气氛。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室外比赛中(如田径、足球、棒球等)转播时常常利用低角度逆光在人物身上勾勒出漂亮的轮廓形态,使很多比赛场景中的人物呈现出唯美的肖像光效,与场地环境和背景的色彩基调交相辉映,使电视观众在欣赏紧张比赛的同时感受到较强的视觉美感。最后,在剪接节奏中表现出鲜明流畅的特点。画面景别、角度、运动节奏的合理衔接是体育赛事转播过程中的视觉关注中心转移过程所必须考虑的。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繁多,静动变化、远近变化、高低变化、大小变化都不同程度影响着画面之间的衔接,这就要求转播的导播切出的画面必须非常注重镜头节奏构成的流畅感。在同一项目的场景回放遵循视觉流畅的规律,强调分、切、跳、拍的变化性组合。这些充分体现了现代电视直播节目的精细化制作趋势。

2.注重专业策划能力

当代体育电视媒体大战中,由于信息网络的出现,独家垄断新闻源越来越困难,要吸引受众的眼球,报道策划就要做到独具匠心,因此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央视最成功的策划是推出了熊倪、刘璇、王涛等8位前奥运冠军在新闻一线充任转播顾问。这些前奥运冠军知名度高,对运动项目及运动员特点熟悉,他们的参与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大批球迷、粉丝因为这些冠军而了解并喜爱上了他们所主持节目的运动项目。

CCTV体育频道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体育电视媒介,占有全国80%以上的体育电视赛事资源,“统治”着权威信息发布、体育评选、体育晚会等几乎全部的体育活动。其他电视媒体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无法与其相抗衡,因而必须在策划、深度、包装等方面狠下功夫。如东方卫视和广东卫视,这些电视台突破了以往较为严肃的传统报道风格,在赛事报道中增加了大量的娱乐元素,着重介绍了冠军背后的故事和夺冠历程中的艰辛。另外,为了弥补无法与中央台时效性特点的不足,各地市电视台也着力在本省运动员的包装和策划上下功夫,强化特写、评论、图片及娱乐色彩,增强了报道的娱乐性。

3.电视深度报道理念的成功应用

以往的赛事转播,影像主要集中于运动员及其比赛对象,基本上属于“封闭式”报道理念。如今,体育赛事转播中的影像突出关注主体的多样化。特别强调对观众群、记者席、选手亲属团、退役明星等非比赛群落的扫描,通过大量的观众反应镜头来营造比赛气氛,制造悬念。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中男子一百一十米栏比赛开始之际,导播多次给出刘翔的教练和家人的特写镜头,透过其紧张、关注的表情与刘翔的表情动作交叉剪辑,赛场的观众之间遥相呼应,把决战前奏的剑拔弩张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通过细节来拓展兴奋点也是电视体育赛事传播中的新亮点。在剧情类影视作品中细节是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而在竞技比赛中,选手们不经意流露出的看似“闲笔”的细微情态会大大提升观众的观赏趣味,拓展比赛观看的兴奋点,而又耐人寻味。比如,在柏林田径世锦赛女子200米半决赛的热身场内镜头敏锐地抓拍到了几个女黑人运动员悄悄化妆的细节,让观众从另一角度窥见到女飞人们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内心情愫。

北京奥运会上评论员的解说评论基本上采取口语化、说故事的形式,解说员和以专家身份出现的前世界冠军、教练分别从观察员和评论员的角度进行全面评说,这也体现出立体化信息传递与背景透视、深度评论的结合。比如对比赛项目的起源、发展的介绍,该项目前冠军的成长经历,竞争对手之间的口水战,等等。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事件、体育产业化、体育竞技道德、体育与政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评论;将演播室与现场记者访谈进行连线互动,体现出立体综合报道的实时性、现场感、大信息量的特点。

三、我国体育赛事电视传播前景展望及发展对策

一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规范运作;二是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运作机制,提高运作能力;三是设计优化的营销方式,理性确定赛事转播权价格;四是打造品牌赛事,重视包装和服务是成功的关键;五是吸引媒体直接介入转播,引进竞争机制;六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电视体育产业发展;七是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搞好市场定位。

四、结语

中国体育电视正在冲上世界传播巅峰,需要一大批既有传播学背景,又有体育专业知识的多学科综合人才共同努力。同时,随着传统电视媒介与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车载电视及星空电视等“大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媒介对外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深入,这些新情况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清玲.NBA电视转播权销售权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

[2]王晓东.全球性重大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开发状况的解析与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6,(10).

[3]柯惠新,王兰柱.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央电视台.奥运赛事收视率排名[J].CSM收视调查,2008, 23:34-35.

作者:王季

上一篇:公共绿化建设应用论文下一篇:消防设计智能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