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大众文化传播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盘整与辨正:戏曲电视栏目研究

摘要: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传播的活动可以区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并非各种媒介依次取代,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戏曲的传播也契合着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口耳相传的亲身传播→→多种方式的单面传播→→一种方式兼容多面传播的三个阶段。电视的出现,使戏曲在同一平台上的多面传播成为可能。电视以其强大的传播和感召效应和无远弗届的影响力,极大拓展了戏曲的受众群体,顺应了观众由剧场到家庭的观演方式的变化。栏目化使戏曲电视节目的编排和播出告别了杂乱无章的局面,不仅是电视编排形式上的革新,也是戏曲电视节目在制作观念、管理模式、传播策略上对电视生态演进的主动适应,是戏曲电视持续深化发展最重要、最突出的标志。它集合了剧场型、知识型、综艺型和真人秀等形式于一身,熔戏曲欣赏、信息传播、知识普及、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炉”,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综合性、参与性,加之在固定的时间和频道播出,使观众的收视习惯得以养成,已然成为戏曲传播最好的平台之一。本文的研究按照“面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展开。在“面向问题”层面,主要以纵向、横向两种视角,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动态考察和分类观照。梳理戏曲与电视联姻的流变轨迹可见,二者的结缘以电视的主动示好为始,历经初创(1958-1965年)、停滞和复苏(1966-1978年)、迅速成长(1979-1995年)和持续深化(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二者结合更加自然,互动更加密切,合作走向深入。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戏曲电视栏目历经萌芽期(1978—1987年)、发展期(1988—1995年)、繁荣期(1996—2003年)、转型重塑期(2004年至今)四个时期。从“戏曲唱段,我播你看”的单一形式,到“多元共荣,采撷众华”的繁华景象,戏曲电视栏目完成了专题化→→板块化→→综艺化→→娱乐化→→竞技化过渡,分众化、品牌化理念愈加深化,参与性日渐凸显,栏目的形式及内容亦趋向多元。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戏曲电视栏目始终以极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断汲取其他艺术的养分,并尝试与新的栏目形式结合,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更使戏曲栏目成为中国生命力最长的电视文艺形式之一。当前,戏曲栏目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新办栏目数量锐减,老牌栏目停办取消,播出时间一改再改,戏曲电视栏目的主创人员在困难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多变的姿态迎难而上,使戏曲栏目进入了转型重塑的新时期。从“现实”层面,主要对当前开办的戏曲电视栏目进行分类观照。本文从电视类型化的意义出发,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类型应成为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共同遵守的“契约”,同类栏目应体现出相似的文化价值,满足观众特定的需要,引导观众选择。本乎此,戏曲电视栏目可分为剧场型、知识型、综艺型、真人秀四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栏目进行了概念释义,对每一类型所包含的具体栏目形态进行细分,从媒体、时间、地理三个方面考察其分布情况,并归纳出各自的局限和问题。在“分析问题”层面,本文力图紧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倾向,以发放问卷的形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04位观众进行了调查。对观众接触戏曲的渠道、收视行为、形式及内容倾向以及收视评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通过交叉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观众的收视差异。调查发现,总体上中年以上群体对戏曲的忠诚度更高,青少年群体则普遍远离。对于接触戏曲的渠道,不同类型的受众选择差异明显,而电视、广播构成各类型受众接触戏曲的主要渠道。在收视行为方面,尽管戏曲栏目的现实受众群体庞大,但忠实受众数量偏少,总体收视状况不容乐观,其中青少年、高学历者、城市居民的收视热度更低。在形式及内容倾向上,戏曲剧场、竞赛类栏目受众群稳定,但局限性较强;戏曲教学、访谈、新闻专题类栏目备受冷落,生存空间已十分有限;而戏曲真人秀异军突起,成为戏曲电视栏目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观众对现有戏曲栏目的评价上看,整体满意度不高,“众口难调”矛盾突出;老牌栏目中,有些已进入衰退期,而以《梨园春》为代表的若干栏目收视神话仍在延续;此外,有些新兴栏目受到肯定,说明创新求变,争取年轻观众和高学历观众是当前戏曲栏目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解决问题”层面,本文首先以受众调查的结论为依据,以当前此类栏目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问题为导向,在论述当前文化语境对戏曲电视栏目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力求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此类栏目的发展定位与走向进行观照,并以传播要素为基本线索,从观念、受众、内容等方面展开论析,试图解答戏曲电视栏目的定位问题。在认识上,戏曲栏目的主创人员应将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加强彼此的选择、介入、交流、融合,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站在大众的立场和角度,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栏目“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既要正视大众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积极意义,又要提防和抵制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消解和冲击,在承认大众文化合理的感性欲望基础上,唤醒人们对戏曲的审美自觉,最终实现审美超越。一方面,要使栏目具有共性特征,坚守本土化的品质、平民化的品位、人文化的品格;另一方面,要以目标观众为中心,进行受众细分,围绕“传统韵味”、“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娱乐本位”、“多元融合”等方面进行内容定位,满足不同观众的收视需求,从而巩固忠实受众,培养流动受众,挖掘潜在受众。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本文从策划、主持、包装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以为,戏曲栏目应在主题策划、特别策划和系列策划三个方面大做文章,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加以“动态与常态”的改版,不断调整板块、改进环节、增加元素,使栏目历久弥新、长盛不衰,时刻带给观众以强烈的新鲜感。同时,还应突破固有的传播模式,实现跨区域合作、跨文化传播、多媒体联袂,最大限度地拓展受众群体。主持人是电视栏目重要的品牌,应在形象气质、言语方式、文化内涵方面与栏目契合。戏曲栏目的主持人可分为表演型、平民型、专家型三种,媒体可拓展来源,广纳英才,并大胆启用跨界主持人,主持人则要不断完善素养,提升技能,以寻求延展与超越,延长其主持生涯。此外,戏曲栏目还必须在外在包装上多动心思,通过对栏目名称、形象标志、宣传口号,以及片头、片尾、片花等的设计和包装,使栏目达到特色鲜明、深入人心、内外兼修、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本文还对戏曲电视栏目与新媒体的整合与互动进行了展望。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内容的“海量”和形式的“多样”构成了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征和重要优势;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IPAD等“带体温的媒体”,弥合了戏曲欣赏特性和受众审美习惯之间的裂痕,极大地拓展了观众的收视时空;而欣赏方式的交互性更是打破了传受者之间的界限,带来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培养了观众超链阅读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理念,这一切都为戏曲栏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加强媒介融合,实现多屏联动,应是戏曲电视栏目与新媒体整合与互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戏曲;电视;栏目;戏曲传播;传统文化

学科专业:戏剧与影视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与界定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戏曲电视栏目的流变及特征

第一节 戏曲与电视的联姻与互动

一、初创阶段(1958-1965年)

二、停滞和复苏阶段(1966-1978年)

三、迅速成长阶段(1979-1995年)

四、持续深化阶段(1996年至今)

第二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发展历程及观念衍变

一、萌芽期(1978—1987年):摸索、尝试,形式单一

二、发展期(1988—1995年):灵活、分众,注重参与

三、繁荣期(1996—2003年):娱乐、竞技,打造品牌

四、转型重塑期(2004年至今):创新、求变,期待突围

第三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特征

一、固定性

二、综合性

三、参与性

第二章 戏曲电视栏目的分类及问题

第一节 戏曲剧场型

一、戏曲剧场型栏目的定义

二、戏曲剧场型栏目的分布情况

三、戏曲剧场型栏目的构成元素

四、戏曲剧场型栏目的局限与问题

第二节 戏曲知识型

一、戏曲知识型栏目的定义

二、戏曲知识型栏目的分类

三、戏曲知识型栏目的局限与问题

第三节 戏曲综艺型

一、戏曲综艺型栏目的定义

二、戏曲综艺型栏目的元素

三、综艺型栏目的局限与问题

第四节 戏曲电视栏目新类型——真人秀

一、戏曲真人秀栏目概述

二、戏曲真人秀栏目的构成元素

三、戏曲真人秀的文化坚守与传播效应

四、戏曲真人秀栏目的局限与问题

第三章 戏曲电视栏目的受众调查与收视分析

第一节 调查过程及样本情况

第二节 受众接触戏曲的渠道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及拟解决的问题

二、总体情况分析

三、不同年龄受众接触戏曲渠道的差异分析

四、不同文化程度受众接触戏曲渠道的差异分析

五、不同居住地受众接触戏曲渠道的差异分析

六、结论及启示

第三节 戏曲电视栏目观众的收视行为分析

一、问卷设计及拟解决的问题

二、戏曲电视栏目的到达率

三、观众对戏曲电视栏目的收视热度分析

四、观众收看戏曲电视栏目的动机分析

五、观众收看戏曲电视栏目的时段分析

六、结论及启示

第四节 观众收看戏曲电视栏目的形式及内容倾向分析

一、问题设计及拟解决的问题

二、总体情况分析

三、不同年龄观众收看戏曲电视栏目的形式及内容差异

四、不同文化程度观众收看戏曲电视栏目的形式及内容差异

五、不同居住地观众收看戏曲电视栏目的形式及内容差异

六、结论及启示

第五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收视评价分析

一、问题设计及拟解决的问题

二、观众对戏曲电视栏目的总体评价

三、当前戏曲电视栏目所存在的问题

四、观众对中央电视台戏曲电视栏目的评价

五、观众对省级电视台戏曲电视栏目的评价

六、观众对戏曲电视栏目主持人素质的要求

七、观众对戏曲电视栏目主持人的评价

八、结论及启示

第四章 戏曲电视栏目的定位

第一节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戏曲电视栏目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释义

二、大众文化对戏曲电视栏目的冲击

三、大众文化对戏曲电视栏目的启示

四、大众与精英的审美互动

第二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观念定位

一、品质本土化

二、品位平民化

三、品格人文化

第三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受众定位

一、巩固忠实受众

二、培养流动受众,挖掘潜在受众

第四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内容定位

一、传统韵味

二、时代特征

三、地方特色

四、娱乐本位

五、多元融合

第五章 戏曲电视栏目的制作与包装

第一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策划与改版

一、策划手段

二、改版创新

三、传播与合作模式

第二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主持艺术

一、戏曲电视栏目主持人的类型

二、戏曲电视栏目主持人的选择

三、戏曲电视栏目主持人的形象定位

四、主持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第三节 戏曲电视栏目的外在包装

一、栏目名称

二、栏目形象标志

三、栏目宣传口号

四、栏目片头、片花、片尾

余论戏曲电视栏目与新媒体的整合与互动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学生就业师德论文提纲下一篇:绿色施工建筑工程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