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徒制启示高职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在对叙事教育与现代学徒制相关概念解读的基础上,探索叙事教育作为教育方法之一运用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中的研究。通过培养“师傅”与“学徒”的叙事意识与能力,改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方式,以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学徒制启示高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学徒制启示高职教育论文 篇1: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主流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是各类教育机构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古今中外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情况,从中借鉴、发现学徒制与人才培养的关联点,就如何构建该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学徒制    职业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方方面面都是教育资源,文化知识是教育,耕作手艺也是教育,不同阶段的重点有所不同。受到古代如家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旧观念,很多人在职业选择上轻视体力劳动。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工匠精神备受推崇,“工业2025”需要大量的建设者。然而,作为工业一线的职教学生似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与工业岗位需求差距较大,由此现代学徒制在职教领域再度兴起。

一、古今中外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借鉴

1.国外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德国现代学徒制成效显著,全德国有55.7%的适龄学生接受职教培训。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覆盖培训领域广泛,基本结构层次分明,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紧密结合,组织管理架构、教学培训框架健全完善。在澳大利亚,由国家统一制定规范的教学标准或培训标准,企业或行业增设特色内容,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新西兰用现代学徒制建设富裕社会,建立了完整的学徒制框架,国家对其宏观管理,多方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

2.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

一百多年前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影响深远。1917年,黄炎培发现教育不单独的体系,需要和全社会保持联系,职业教育尤其要和行业紧密合作。1918年,黄炎培等人创办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认为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他在办中华职业学校时,学生半日上课、半日工作,与今天的现代学徒制极为相似。

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

《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都提出“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办学主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向及路径具体化,旨在促进、规范、保障校企合作。

二、现代学徒制与创新人才培養的关联点

1.创新的前提是传承——学徒

传承是创新的前提,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现在或者未来的需要,对其进行改善或者重组,从而满足大众或者工业生产新的需求。随着各个行业发展的深化,学校的课时和浩瀚的知识之间形成了矛盾,无法在课堂上囊括所有专业知识。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学生跟着师傅一起学习,就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展开学习,了解工艺的变换和升级,明确工作中的困境和需求,才能让学生根据需要该进,最终完成创新。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车企跨界生产口罩,对生产线进行改革,就是传承技术后的创新。

2.创新的基础是实践——工作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虽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可以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可以找到创新思路,但是文献的速度总是滞后于实际生产工作。对于技术性工作来说,如果不参与工作,就不知道具体的生产工艺,所有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出去的,无法支撑创新设计。现代学徒制,学生跟着师傅一起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师傅言传身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作。工人对工艺的理解角度与设计人员不同,可以很好地补充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为学生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3.创新的基础是交叉——前沿

现代学徒制中,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下,学生被分配到企业的某个岗位开始和师傅学习。受制于企业资源和保密性等多种因素制约,一些学生实习的岗位并不与自己专业相同,可能相近,也可能看似无关。这种情况是学生用基础交叉思想学习的好时机。师傅传授的技术可以通过反复学习获得,还可以了解另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材料、技术、工艺没有飞跃的情况下,创新往往会遇到瓶颈,这时通过学科交叉可以开阔思路。

三、现代学徒制应用于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准

在职业教育改革中,针对现代学徒制的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国家相关文件已经指出,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也明确了企业的主体地位,学校应该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所得能够满足企业对岗位的需求。考虑到学生就业未必是实习的企业,教学目标可以就此扩展,但是绝对不可以出现忽略企业需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准确,与校企沟通、教研组能力等有直接关系。

2.教学内容不实用

现代学徒制中,学生的重心在企业工作,内容是学习师傅传授的技术。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加油站,要解决学生在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由于企业工人重实践,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无法回答或者指导深层次问题。学校要起到补充作用,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给学生准备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阶段性给学生答疑解惑。教学内容不实用,与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实践经历有直接关系,教师要与师傅沟通,明确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诉求。

3.课程学分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学分计算方法,职业院校大多沿用普通教育中的学分计算法,不能明确记录职业教育学生已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显著区别是重视实践,学生在职教学习时已经步入工作,评价学生的学分制必须进行改革。学分制与实际学情不符,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热情,学校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4.学校热企业冷

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情况的双重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生源非常多。学校相应国家号召,努力开展现代学徒制,但是企业对此开始比较热情,后来比较冷淡。一方面,企业配合教育享受的国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支付劳动报酬,学生的工作能力却无法胜任岗位需要。对于学生能力提高,学校没有成果,师徒制中师傅要求苛刻或者严厉学生负面反应强烈。这就反映出职教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师傅育人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提高。

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任务的模块教育

为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教育内容改革入手。既然职业教育侧重实践,与普通文化教育有显著差别,那么职教内容和教学套路必须有改变。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理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理论强调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发原理、逻辑、培养目标都一反传统学,值得借鉴。

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任务包式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在企业工作就是完成一项任务。学生从接到任务、学习如何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反思学习就是岗位能力获得和提升的过程。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岗位特征给予相应的专业教育,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不仅让学生习得技能,还掌握自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执行中,学校要与企业做好沟通,确定目标岗位和每个岗位的人数。学校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企业拥有最佳的师资配比,对此学生可能会被分到多个企业,工作岗位存在差异,给老师带来麻烦。早起工学结合时,为了降低学校负担,大批学生进入同一企业实习,效果不好,为此要提高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能力。教师可以应用自媒体与学生进行沟通,定期给学生上課,并到学生工作单位进行检查和观察,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三年时间,根据校企合作资源和学生的个人意向,完成一项任务可以选择下一项任务,逐个攻克难关提高自我工作和学习能力。

2.基于任务的评价体系

职业学校既有的学分制需要改革,评价体系可以与任务模块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评价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果。这是对学生实际工作和实际学习的客观评价,该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基于任务的评价,要结合学校教师和工作单位师傅的综合意见。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接受能力等进行评价,师傅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求学态度、行为礼貌、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由于该评价是结合某个企业的某个岗位开展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到其他企业未必认可,因此,还要开发工学结合模式下现代学徒制的通用评价方式。在这方面,英国的评价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3.基于专业的敬业乐群思想教育

宪法规定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对职校还有一定的偏见。职教学生毕业后多在一线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由于收入相对较低,以及大众对高学历的追求,职教学生的工作荣誉感和自信心略有不足。对此,学校要对其进行敬业乐群的思想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办学的宗旨,意在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自我价值。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可见高等教育对机械类学生的要求与工匠精神高度一致,这是行业的特点和追求。职教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学、思想教育,端正其工作态度、矫正其职业认知,使其在工作中充满自信。还要让学生了解工作和社会,让学生与师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到更多的本领。另外,实现“工业2015”职教学生是主力军,要增加工作使命感。

4.基于专业的探索发现创新教育

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将职业技能进行分级,学生18岁后可以对职业规划进行选择,既可以在职业技能方面进行深化,又可以选择深层次的理论学习。这样的学生,不论做出何种选择都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并且凭借自己扎实的技术功底在工作中实现创新发展。我国现代学徒制职教工作中,学校教育要指导学生培养探索发现的创新能力。职业岗位技能学习的最大弊端是具有时效性,企业发生变革或者学生面对就业,能力资本有限。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避免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固化自己。

5.终身学习

职教学院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过早步入职场,职业发生变革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入学,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里经济窘迫而入学。学校要对每个孩子的成长负责,要教育孩子终身学习。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但是他们有未来,老师要告诉他们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学习资源、学历升级的途径。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的职教经验说明学徒制有利于职教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构建适合现代社会的学徒制教学模式,要从教育模块、教学评价、工作思想、创新教育、终身学习、教学相长等多角度思考教学模式。将职业观念、素养、规划纳入职业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教研工作者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以现代学徒制为中心,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辅助工作,兼顾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能力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俊生,朱德全.公平与秩序: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33):5-7.

[2]马树超.产教融合:从示范到优质院校建设的主线[J].职教论坛,2017,0(1):32-35.

[3]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18-23.

[4]和震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5]周建松.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与路径研究——基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到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演进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7(12):5-11.

[6]姜妍.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270-271.

[7]逯铮.论现代学徒制中“现代”新型师徒关系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7-19.

作者:方嘉媛 邓志军

古代学徒制启示高职教育论文 篇2:

叙事教育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在对叙事教育与现代学徒制相关概念解读的基础上,探索叙事教育作为教育方法之一运用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中的研究。通过培养“师傅”与“学徒”的叙事意识与能力,改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方式,以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关键词: 叙事教育    现代学徒制    应用

通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使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系统协调配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从学校到岗位的过渡。随着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行业企业人才现代学徒制的育人目标。而叙事教育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到现代学徒制教学中被高职院校作为新的研究对象。

一、对叙事教育的解读

叙事教育的使用源远流长,古代叙事以集体讲同一个故事的形式存在,通过故事传递实践和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叙事教育是集体经验的汇聚,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使接受者在故事中受益成长,在故事中选择人生方向。但是叙事教育在古代并没有形成系统概念、相关理论或体系,甚至发展至今,相对于教育叙事研究而言,与叙事教育相关的文章还是比较少的。

(一)叙事教育的概念

任丹凤认为:“叙事教育就是通过叙事达到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警示自己也警示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邱胜军等人认为:“叙事教育是通过叙述、解释和重构教育者和学生的故事、经验,达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

我们以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进行描述和总结,叙事教育的指导者是人(如教师),通过对科学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和重构,把其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主体经历的故事中,让主体(如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实现对概念或技能掌握的理解式学习;或者叙述、解释科学知识本身如果产生或形成的故事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

(二)叙事教育的功能解析

“叙事教育是一种注重价值观的教育,尽管为了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表达价值观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总体而言,叙事教育既是教育方法,又是教育理念,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注重在做中学。就课程而言,只有那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和需要实践的课程才适合开展叙事教育”。

布鲁纳提出科学知识的叙事教学法,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叙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针对科学知识的教学也应该是叙事的,即运用叙事教学法传播科学知识。”

可见,叙事教育具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在做中学、可用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功能。

二、对现代学徒制的解读

学徒制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学徒制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有了初级形态,我们所熟知的就是“父亲教授儿子”和“师傅教授徒弟”这两种。随着时代变迁,学校正规教育的形成使得学徒制被职业教育所取代,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吸收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逐渐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胡秀锦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在继承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技能传授方式的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其本质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经验积累和职业精神培养,从而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王振洪等人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邱胜军等人认为:“现代学徒制是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联合管理(招生、就业等),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真正做到实岗育人、工学交替,培养出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以企业和学校为主要培养主体,特别重视知识在工作场所应用、注重学徒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学徒毕业时可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

(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现状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成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校企合作部分困境、自身运作具有社会效益与成本效率,能够兼顾企业经济利益与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双重目的的、极具优势的人才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通过真实的职业实践(顶岗实习),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发生并促进学习,但是职业实践意义不局限于学习,兼顾更多的其他目标和意义。正因为如此,现代学徒制可以兼顾企业的生产目的、员工需求与为高职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三个方面。学校运作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学习和发展,而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使得学习者投入实际,让学习成为社会实践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叙事教育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中的应用探索

据文献了解,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技术、信息素养、团队合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复杂任务解决能力等能力培养。同时,现代学徒制非常重视“学生”将学会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场所,在高度自主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与知识积累,并能在未来无法完全预计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将教育和未来工作相适应。尽管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基于能力培养目标对于学生的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在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顶岗学习质量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对于以上提及的能力培养似乎没有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实施。

因此,将叙事教育引入现代学徒制中,如1.叙述师徒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学习和教学的共同经历达到教育目的;2.通过倾听、分析学徒的故事培养学徒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学徒提供个体化关怀照顾;3.组织学徒倾听他人的实践经验,并一起分析与讨论等,成为笔者新的研究尝试。

(一)培养教师与师傅的叙事意识

教师、师傅“会”叙事教育和“能”叙事教育是不同的,叙事教育是将教育意义放在特定故事环境之中,揭示教育意义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是无法通过概念、事实介绍简易阐述的。比如,师傅对于“那颗传奇的苹果掉到了牛顿的头上”这样的故事可以描述得绘声绘色,但是对于“牛顿”脑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这个故事在特定环境中阐述所具有的意义,是师傅要“能够”把握的。

培养教师与师傅的叙事意识,让他们善于对叙说的事件进行安排,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在叙事过程中有意识地评估、选择和排列事件应遵循的逻辑;使用可接受性的叙事知识,保证叙事的似真性或逼真性,让叙事功能指向教育目的。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叙事意识

教育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基本不培养学生的叙事思维能力,很多时候,学生仅仅是利用教师的叙事打发上课时间或者增加学习娱乐,不会窥见叙事背后的意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叙事意识,让学生认识教师课堂穿插叙事的目的,通过叙事为自己的人生体验提供解释和辩护,或通过叙事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个体的发展是个体内在知识的改组和改造,通过理解叙事,自我得以转化,眼界和实践认知得以转化,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长期浸润在知识的成果里。

(三)叙事教育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应用形式

现代学徒制是教师和师傅对在校学生进行共同教育的培养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师傅在企业岗位上传授专业技能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微电影、纪录片、微小说等多媒体传播的形式创设企业师傅在岗位上工作的相关情境,激发学生解读、分析、讨论、引导性提问,领悟岗位情境带来的深刻内涵。

教师和师傅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生产环境、人类经验的形成,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我反思,反过来鼓励学生对故事意义进行更好地阐述。

师傅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形式反思自己工作的过程,并在案例讨论分析会上每位学生叙述自己的工作故事,由学生、教师、师傅一同讨论,分析岗位经验对知识的反作用及日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叙事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徒制培养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看微电影、纪录片、微小说、讲故事和写反思日记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教学者的经验体会,不断分析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教学者与学习者都应该提高叙事教育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相互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中叙事教育研究还很少,希望借此探索推动研究进一步推广,提升现代学徒制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俊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12.

[2]赵有生.姜惠民.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3]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4]向眉.布鲁纳叙事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4.

[5]任丹凤.对教育叙事和叙事教育的功能及意义的解读[J].教育探索,2009.

[6]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

[7]邱胜军.蒋卫东.朱大全.叙事教育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应用——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园地,2015.

作者:李宇

古代学徒制启示高职教育论文 篇3: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证研究

[摘 要] 从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意义及背景入手,综述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成果,通过现有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分析实施的困境和制约的因素,结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经验,总结学院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与保障机制,为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证研究

高职教育是指以完成高中教育为基础,通过相应的岗位需求来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以能够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是具有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形式。《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一、现代学徒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现代学徒制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政府为主导;一类是以企业为主导;第三类是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导。通过比较西方现代学徒制,发现有三大共同特征:学徒制重新回归国家法制管理范畴;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功能得到了回归和彰显;学徒制的相关利益者增加,并开始形成新的、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匡瑛通过中国古代艺徒制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比较,得出了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启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完善的内部发展标准。徐国庆博士、董秀华博士等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情况进行探讨,但并没有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进行实证研究。

二、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及分析

(一)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2012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三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互渗交互培养方式(与高新企业合作);在岗交互培养方式(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行业通用性交互培养方式。2014年9月,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了“首届奇瑞捷豹路虎中英现代学徒班试点班”。

(二)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分析

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中多以中职学校为主,或以培养企业员工为主,高职院校参与度不够,目前所暴露出的问题:1.政府和学校层面缺乏政策、具体措施和制度;2.企业和学生是现代学徒制的两个重要主体,企业和学生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热情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学生不能胜任高技术岗位,影响企业的生产;②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体现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的中心位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实施没有满足企业的愿望;③保障问题。现代学徒制培养周期至少三年,企业在三年后能否得到所需的人力资源,没有保障;④利益问题。学生是企业的学徒,大部分企业不愿意给学生(学徒)一定的报酬,而学生对合作企业不满意或不愿意过早失去就业选择权等,也不太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制约因素:1.制度、法规保障不完善;2.企业因利益不主动;3.高职院校管理和服务不到位;4.学生职业前景不明朗。

三、我校现代学徒的实践策略及保障机制

(一)供给引导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

通过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来吸引和争取企业与我校合作,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构建供给引导型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如捷豹路虎长沙培训项目、上海三菱电梯等项目的引进与合作,提升了企业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精英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根据专业与企业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在学校内部选择少量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进行试点;根据学生在主观上是否渴望到合作企业培训和就业,在试点专业内部选拔少量学生参与试点。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两点: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必须全程参与,全程合作;2.由企业主导选拔学生。

(三)制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制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确保“工”的比重在40%以上;其次,校企双方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重建课程体系与教学项目,合理配置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除满足学生拿到学历外,还需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

(四)改变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由行企专家、企业导师(师傅)、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考核评价。

(五)构建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签订“三赢”(学生、企业、学校三方获益)的长期合作协议,不加收学生的学费,整合、共享校企双方资源,用企业资源为学生培训和实习实践提供平台;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咨询等服务,确保三方利益。

参考文献:

陈英丽.高职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

作者:吴正乾

上一篇:传媒发展视域下舞蹈艺术论文下一篇:小型水利工程与工程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