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综述

2022-09-11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 是一种将传统社会工作师徒教学模式实践与现代高职教育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讲, 依然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延展, 是将社会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科学方式。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将高职教育进一步深化, 将学生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进而普遍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效果, 如今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高职院校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然而, 在实践的道路上, 依然存在着多样化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与解决。

一、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

作为当下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学者的普遍认知, 我们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定义为一种将企业传统师傅与学徒间培养模式与现代高职院校理论教育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创新教育制度。这样一种全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依然以校企合作作为前提, 依然要求将社会工作实践与校园教育作为实践根本。其拥有着校园和企业共同担负教学责任, 学生身兼学习者和实践者两种身份的特点。当下,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校企合作的固有模式相比, 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企业和校园、学生多样身份的现状。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的探索框架下, 不仅仅是在企业进行实习, 同时真正的作为企业的员工, 转化为企业的一员, 与企业社会员工享受同等待遇。而企业, 更是承担着育人的使命, 并且这份使命在制度上得到约束和固定。进入二十世纪初期, 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将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院校的核心,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发展, 还尚处初级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高职院校对教育成果的新的要求, 国内高职院校积极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极具原创性的多样化实践尝试。这样的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虽然这一新的探索模式得到教育部门以及高职院校的重视, 但是相关法律政策、制度约束还不够全面, 对其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而校园和企业的真正结合, 还需要在各自核心利益的契合上, 进一步挖掘与探索, 还需要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热情。

二、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问题困境

(一) 发展过程中缺少评判标准

作为一项涉及到高职院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的新的教学探索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成果的评定, 既要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 又要兼顾学生实践成长过程中的发展习得, 同时企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 发挥怎样的作用, 收获怎样的利益, 也是这一模式考评的维度之一。最为关键的是, 高职院校作为探索实践的核心主体, 需要以学生为本, 不仅仅考量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经济收益, 更要从模式可持续角度, 要求企业与学生合作过程中, 形成更多理论延展, 支持现代学体制模式持续发展。

然而企业作为纯粹的社会组织, 很难对高职院校的这一诉求引起重视。企业在生产与运营过程中, 主要关注学生作为其员工, 在为学生提供同等员工待遇的同时, 是否能够收获其与其他员工同样的价值体现。这也就导致, 现代学徒制不可避免的, 经济效益要求大于了教育成长要求。所以, 当下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完成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拓展, 急于收获“形式上、规模上”的成功, 过于迁就企业需要, 与企业共同压低学生学徒期工资待遇, 延长学徒期时间。因此, 规模和效果并不应该成为现代学徒制成果的唯一考量, 更多的考量唯独亟需建立与完善。

(二) 企业教学设计参与薄弱

作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维度, 校园和企业都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设计和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和企业, 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机构, 其在本质上又存在着显著差异, 甚至在部分目标和利益点上, 存在着一定矛盾。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离不开校园和企业间, 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师资力量的设置上, 进行紧密合作和协同规划。只有二者达成共识, 在磨合中形成默契, 才能最大化保证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框架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同时,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 为促进和达成这种合作模式, 就必然要通过反复的磨合以及研讨, 这也导致了合作成本的增加, 导致以教学为使命的校园, 在师资、教学成本上的投入增加, 导致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在人才储备方面, 付出更大的精力和物质投入。

这也就导致了,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过程中, 二者达成了某种消极默契。即高职院校单方面主导现代学徒制在课程设计、师资投入等方面的规划, 而企业也不再在类似方面投入更多支持和精力, 企业的参与越发薄弱。类似的现状, 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始终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徘徊, 甚至退回到简单校企合作的原始阶段。实际上, 类似的问题和矛盾点, 在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探索阶段, 也有先例。最佳的解决办法, 就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以中间人的身份, 加入到高职院校以及企业间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当中。通过政府教育部门设立课程标准、合作制度等相关标准, 从而对合作双方进行指引和帮助。这样, 既节省二者的合作、沟通成本, 同时又为二者利益冲突提供了调和的平台。

三、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发展探索

(一)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 借助自身力量和职责权限, 参与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推动工作中来。通过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予, 以政府职责部门为核心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方案, 同时给予更为实际的政策经费支持, 对相关企业给予利益相关的激励与支持, 如税收优惠以及激励政策等奖励, 进一步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深度和广度。

(二) 强化企业维度作用

同时, 也应该通过更为有利的政策法规以及激励手段, 进一步明确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职责和作用, 进一步丰富企业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中的参与维度, 充分体现企业在高职院校中, 作为重要一维, 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规划、方案设置中来, 才能是学生培养, 真正的对企业拥有意义, 才能为企业床在更多价值。也在这一点上, 保证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

(三) 强化评价标准的建立

虽然在全国各高职院校中,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已经为我们提供大量可供研究的素材和先例, 但是评估标准的缺失, 导致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千姿百态, 不够规范, 难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 更多可供参考和执行的标准化模式。因此, 建议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相关评价标准的建立, 从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三个维度, 在教学、课程、人才、师资、企业利益等多个方向上, 建立标准。

综上, 我们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 作为传统师徒关系的延续, 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已经在实践阶段得到了印证。并且, 在西方发达国家成型方案的借鉴意义方面, 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积极探索所形成的研究素材方面, 都为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国内高校更应该借此便利, 进一步在加大力度, 加强校园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和模式探索, 早日形成科学、可持续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一模式, 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 依然需要校园和企业更为密切的合作, 以及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相关职责部门的积极参与, 发挥其领导和规范作用。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探索的不断深入,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实践成功, 并且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当中获得深度试点的校企合作模式, 当下正成为一种有望收获实际成效并且得到普及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 尚处探索阶段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亟需我们去研究解决, 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

参考文献

[1] 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 2015 (1) .

[2] 吴晶.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 .

[3]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2) .

上一篇:石油化工过程中的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下一篇:妇科腹腔内出血10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