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途径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粮食作为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其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吃飽问题上,而是更多关注吃得是否健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可极大地满足人们对绿色粮食作物的需求,对于提高人们日常饮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针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积极推广绿色作物种植的基础上,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绿色农业途径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绿色农业途径分析论文 篇1:

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机制和对策

摘 要:“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难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困难。绿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最新模式和最高层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深刻剖析绿色农业内涵和发展绿色农业动力机制,提出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绿色农业;动力机制;对策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长期性。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结构转换问题,也是一个制度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农民自己的问题,更是中国政府的问题。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绿色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机制和对策进行研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新模式和最高层次

人类农业发展的过程,可按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比传统农业更发达的一种农业发展形态。现代农业模式形态各异,但其根本特征在于高投入、高产出,即依赖大量的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投入,获取产出最大化、劳动生产率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生产了大量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数量的迫切需要,另方面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产品质量的低劣。为了解决现代农业的负效应,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寻求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等。有机农业强调回归自然,凭借着大自然的恩惠,追求产品的安全性,拒绝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品、激素、转基因技术等,对生产过程有某些严格规定。但有机农业的生产规模偏小,产量较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有机农业的产量水平比现代农业的产量水平一般低30%,因此很难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生态农业、持续农业是从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注意保持区域内物质、能量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生态农业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没有具体的指标和标准规定。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挑战和矛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已有价值观念和社会经济行为方式,探索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在对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之后,提出了“绿色农业”的新概念。

所谓绿色农业,一般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核心,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农业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它刷新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含义,是生态化与集约化内在统一的农业增长方式。

绿色农业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是现代农业的最新模式和最高层次。(1)绿色农业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绿色农业在考虑自然时,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索取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绿色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绿色农业倡导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加强农业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优化农业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业的良性互动。(3)绿色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安全观。绿色农业倡导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科技成果,依靠科技创新和物质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率,保证农产品数量的安全。同时,绿色农业强调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的生产资料,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了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4)绿色农业是一种全新的效益观。绿色农业在追求农产品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同时积极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机制

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机制是指绿色农业系统运行演进过程中的动力获取及其作用方式。换言之,是指绿色农业各相关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促进系统发展前进动力的过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绿色消费需求、国际绿色标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1.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

从20世纪末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困难,包括资源和生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双重约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和谐发展的双重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并且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势必会推动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2.绿色消费需求的拉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大大增强,崇尚自然、关注环保、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思想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渐渐成为世界消费主流。人们需要更多的卫生、营养、无污染的农产品。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及农产品的要求不单是数量上的要求,而且是高质量、优品种的绿色产品。据调查显示,75%以上发达国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愿意考虑绿色食品。我国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90%以上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绿色食品,79%-84%的消费者希望很快能购买到各类绿色食品。绿色消费呼唤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商品生产的尽快实现。

3.国际绿色标准的压力

在WTO环境下,农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主要屏障已非关税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而是来自于进口国的绿色检测标准。环境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要素。目前,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比重日益增加;二是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化,进口国纷纷制定苛刻的卫生检疫标准和强制性的环保标准,如果出口国在农产品及其加工生产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并提高产品的安全水平,产品出口将受阻。面对国际绿色标准的压力,对现有农业进行革新势在必行,走绿色农业之路,提高农产品中的绿色科技含量,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壁垒”的免疫力,是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4.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

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所限,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这些行为虽然取得了短期的粮食增产和暂时的经济利益,但却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一些农户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还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违禁投入品,蔬菜中残留有机磷农药,畜禽饲养过程中滥用禁用药物等现象依然存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污染也呈现加剧趋势。在一些畜禽养殖集中的农村地区,因没有配套的畜禽粪尿治理设施,还出现了大量畜禽粪尿污水随意流失,污染郊区河道的情况,这些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对渔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使贝类所含毒素和鱼体内重金属残毒增加,并且通过灌溉,使致癌物质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迁移到人体内,造成人群多种疾病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损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因此,必须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绿色农业之路,协调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对策

绿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最新模式,其目标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农民增收,对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应该在发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纳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议程,重点推动和发展。

1.加强宣传引导

在绿色农业理论、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市场准入尚未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应将绿色农业模式作为一项准国策,加大理论研究与实践,丰富绿色农业理论基础,树立成功典型。同时,要大力宣传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意义,取得全社会的认同,使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和参与绿色农业,关心和爱护绿色农业的发展。

2.做好产区规划

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和农业经济状况,确定绿色农业的适宜发展区域、次适宜发展区域、不适宜发展区域及范围,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要在综合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各地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产业、优势特色,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打好基础。要在完善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行政规范、组织原则、技术标准,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强化科技开发

绿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体系,科技开发和创新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此应紧紧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关键点开展科技攻关,目前主要是加强高产、质优、安全、高抗逆性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新型肥料、新型农药、新型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研发;加大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做好对基地农民的统一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技术服务,使农民能够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种植、养殖、收获、贮藏、加工。

4.完善标准体系

绿色农业的基础是标准化。要充分吸收一切先进科技成果,借鉴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先进模式及世界农业标准化的经验,将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规范化为绿色农业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后加工与包装标准等,从而提高科技成果对绿色农业的贡献率,提高绿色农业的产量水平,并确保绿色农业体系的产品质量安全。要根据绿色农业的标准及特点,建立绿色农业技术体系。

5.建设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具有塑造品牌、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此,必须大力实施龙头战略。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和壮大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进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深度开发高档产品、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体化的格局,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6.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绿色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不足且获益能力有待加强,增加政府投入是绿色农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向绿色农业流动,以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要坚持以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充分发挥财政、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扩大绿色农业发展贷款的比重,不断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力度,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技术推广、扶贫贷款等资金向绿色农业建设上倾斜。□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关于绿色农业发展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3).

[2]徐柏园.发展绿色农业的宏观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

责任编辑:浩 宇

作者:张太海

绿色农业途径分析论文 篇2: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摘 要 粮食作为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其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吃飽问题上,而是更多关注吃得是否健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可极大地满足人们对绿色粮食作物的需求,对于提高人们日常饮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针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积极推广绿色作物种植的基础上,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 种植技术;绿色农业;推广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转变,促使人们对食品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农作物种植技术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可为我国食品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1 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经济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传统的农产品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需求,就需要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空间较广泛,可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1.2 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

传统农业种植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明显增加了我国农产品被污染的可能性,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而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解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问题,能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系数,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1]。

1.3 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源问题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保护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重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能合理分配农业种植中的人力和物力,对于缓解我国农业种植资源紧张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大力推广的过程中,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其中,对于提高绿色农业种植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品牌问题

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相比,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会明显减少,能进一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农产品的安全性在得到保障的同时,可以被广大群众认可,促使我国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也越来越广阔。这对于塑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不利于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2)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业种植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绿色农业生产理念的有效落实。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局面较为被动。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所推广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需要结合我国农业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将先进的绿色种植技术纳入到农业生产中。因此,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人员需要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确保农民可以熟练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目前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制度还有待完善,政府对该环节的扶持力度有待提升,难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阻碍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4)在政府扶持力度不强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不能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详细介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导致推广工作落实不到位。农业种植户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缺少必要的了解,难以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纳入到实际农业生产中来,反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促使我国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5)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缺少足够资金的支持。足够的资金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由于目前我国资金分配制度的限制,在农业技术的推广环节上资金投入量不足。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缺少资金的支持下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广。

3 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

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是在种植技术水平上还是在管理经验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作物食品的安全性,就需要加大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在大力宣传的过程中促使更多的农民加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同时,农业种植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可以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加强对重点领域人才的培养,促使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推广。除此之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要向广大群众普及绿色农业产品的重要性,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2]。

3.2 提高政府和企业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扶持力度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提高政府和企业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支持力度。在种植生产中,一些农民不能熟练运用自身掌握的种植知识,因自身种植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上都存在较大程度的落后性,从而不利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针对该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可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推广绿色农业种植的农民一定的经济补贴和技术扶持,调动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积极性。同样也只有加大政府和企业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才能促使研究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

3.3 构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可以拉近农民与绿色种植农业技术之间的距离,农民在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平台中可以全面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便于为今后的农业种植提供有效的种植经验。此外,农民可以在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中随时随地学习,这对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农业生产基地还可以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促使高端人才和设备投入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中,促使技术推广人员之间展开交流,对于扩大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3-4]。

3.4 构建健全的预警机制

綠色农业种植技术在积极推广的过程中,离不开健全的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可以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起到相应的监督和保护作用,能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不重视预警机制的构建,从而不利于发挥预警机制的监督保护作用。基于此,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动向,结合市场动态调整绿色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此外,在预警机制的保障下,可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绿色农业种植人员进行相应指导,能减少农民盲目种植产生的经济损失,实现绿色农业种植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3.5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我国在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时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种植经验。以日本为例,该国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环节上采取立法形式,借助法律的约束作用积极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深入推广,不断发展绿色农业。同时,日本将农业种植中化学农业的使用情况纳入相关法律中,借助立法的形式约束农业种植人员不要随意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农作物产品的安全性。农技推广人员在立足我国农业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经验,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总结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种植方案,促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向更广的方向推广[5-6]。

4 结语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绿色农产品凭借无污染、健康、绿色的特点被广大群众喜爱。我国在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提高农民参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潘光群.如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J].农家科技,2019(1):261.

[2] 张本刚.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9.

[3] 王辉.浅谈如何有效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8):27.

[4] 钟凤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探讨[J].农技服务,2018,35(8):123-124.

[5] 吴雪莲.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及政策激励研究——以湖北水稻生产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6] 牟克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19(11):32,36.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玉兰

绿色农业途径分析论文 篇3:

新疆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情况,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应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该地区9个县市2007—2018年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并且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县市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值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生产要素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技术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阿克苏地区整体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对3个分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农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等均对低效率区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绿色农业技术效率;Tobit回归模型;影响因素

Key words Superefficient SBM model;Green agricultural technical efficiency;Tobit regression model;Influencing factors

基金項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6304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QN10)。

作者简介 丁为艮(1986—),男,安徽肥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色产业经济。*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1-29;修回日期 2021-01-04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长期以来,农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2018年,新疆农业总产值占全疆总产值的13.9%,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少雨,林草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属于典型的“绿洲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绿色农业是解决新疆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必由之路,绿色农业的根本理念是倡导生态环境友好、资源利用合理、农业可持续发展,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新疆地域辽阔,南北疆气候、经济结构差异巨大,而南疆地区农业经济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绿色农业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南疆4地州是全疆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区域,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阿克苏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在南疆4地州中具有代表性。因此,笔者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区域,对绿色农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新疆地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一定参考。

经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学者Farrell等[1-10]对技术效率理论和农业技术效率的测算研究比较成熟,且已经发展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对现在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国内学者杨旭等[11-18]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的绿色生产效率、环境技术效率和生态技术效率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随着对绿色生态农业的认识逐渐深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发展,但是现有关于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研究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对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概念没有统一。学者在测算农业技术效率时将“非期望”产出纳入核算体系,运用的模型方法相同,一部分学者称之为“环境技术效率”,另一部分学者称之为“生态技术效率”,学术界没用明确界定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农业环境技术的效率、农业生态技术效率3个概念的区别,或是将三者的概念等同。②研究对象没有明确是广义农业还是狭义农业。有的在测算农业技术效率时,将农业总产出作为产出指标,并没用明确指出是狭义的种植业总产值还是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的广义农业总产值,从而与投入指标不对应,导致测算的农业技术效率出现偏差。③指标选取上存有一定争议。比如一些将耕地面积作为土地投入,而另一些将土地播种面积作为投入指标。在计算非期望产出时,选取的污染指标不全面或是与研究的对象不对应,比如在测算农业碳排放时没有将农用柴油使用量计算在内,却又将本不属于农业污染本身的生活污染计算到非期望产出指标当中。

综上,笔者在总结前人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推进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并使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给出提高新疆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1 研究方法和模型

1.1 超效率SBM模型 该研究考虑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假设有 n个 决策单元(DMU),各个DMU都有 m 个投入指标, X∈Rm,h个期望产出,ye∈Rh,k个非期望产出yu∈Rk,矩阵X、Ye、Yu分别被定义为X=(x1,x2,…,xn)∈Rm×n,Ye=(ye1,ye2,…, yen)∈Rh×n, Yu=(yu1 ,yu2,…, yun)∈R k×n,并假定X、Ye、Yu都是大于0的。 其生产可能集在不变规模报酬(CRS)下被定义为: P={(x,ye,yu):x≥λ X,ye≤λYe, yu≥λYu,λ≥0},λ表 示为权重向量。则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为:

式中,S、Se、Su 均为松弛变量,S表示投入冗余,Se表示期望产出不足,Su表示非期望产出冗余;ρ*表示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值,ρ是关于S、Se、Su的单调递减函数,即当ρ=1 时,即S、Se、Su 均为0,决策单元完全有效,反之若ρ≤1 则说明存在无效率,投入与产出需要相应的改进。可以进一步基于松弛变量S、Se、Su  对农业绿色生产无效率进行分解,分别得到投入要素的冗余率、期望产出的不足率以及非期望产出的冗余率。

超效率SBM投入-产出冗余率计算公式如下:

投入冗余率=投入冗余量实际投入量×100%(2)

期望产出冗余率=期望产出余量期望产出实际产出量×100%(3)

非期望产出冗余率=非期望产出余量非期望产出实际产出量×100%(4)

1.2 Tobit模型 该研究测算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值为0~2,屬于受限因变量,Tobit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处理受限因变量或截断性问题,该研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基础表达式如下:

式中,y*i为潜在的被解释变量片;yi为实际观察的被解释变量;Xi为解释变量;随机扰动项εi 服从正态分布。

2 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选取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7县2市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应年份的《阿克苏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该研究中农业是指广义农业。以县市作为决策单元,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在变量选取过程中,考虑投入、产出指标的实际可获得性,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阿克苏地区农业发展特征,具体确定如下指标。

2.1.1 投入指标。

(1)资源投入。主要包括土地投入,土地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直接载体,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而言至关重要。由于土地复耕情况不一样,加上农业生产中的弃耕、休耕的现象,使用耕地面积则土地的真实投入无法得到体现,且该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农林牧副渔业为研究对象,还应考虑林果业、草地面积,因此采用第一产业种植业、林果业、草地的土地总面积来表示土地投入。

(2)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投入要素,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农业从业人数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农业的劳动力投入。该研究用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表示。

(3)资本投入。是农业生产中各种物质投入的资金来源,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资本投入参考张军等的永续盘存法[19-20];农用机械的使用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研究用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示。

2.1.2 农业产出指标。农业产出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农业生产中的期望产出主要是经济产出,该研究用农业总产值作为农业期望产出指标,为剔除价格变化的影响,统一将农业总产值折算为以2007 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该研究结合研究区的生产实际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全面考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选取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包括种植业碳排放和禽畜养殖碳排放。

关于碳排放,主要包含CO2、CH4、N2O 3种气体,根据该研究需要,参照已有研究,分别对这3种气体进行测算。参照李波等[21-24]研究构建的农业碳排放核算公式计算阿克苏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

各投入产出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2.2 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基于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9个县市农业生产各投入产出要素数据,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CRS模型测算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得出2007—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9个县市的农业绿色技术效率(表2),分别对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整体以及区域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展开分析。

由表2可知,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整体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呈现为下降趋势。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平均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为0.791,总体属于中上水平,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从2007年的 0.855下降到了2018年的0.671,下降了21.52%,说明绿色农业的发展遇到一定的阻碍,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可能跟阿克苏地区各县市之间的绿色农业发展不平衡有一定关系。

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9个县市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有一定的下降,其中,阿克苏市、温宿县、阿瓦提县3个县市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效率有效的前沿,但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乌什县、柯坪县等 6 个县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阿克苏地区9个县市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也因此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绿色农业技术效率高的县市基本都达到了效率相对有效的前沿,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低的县市则长期未达到效率相对有效的前沿,导致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2.3 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区域分析 基于阿克苏地区效率测算数据,对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进行了分区,如表3所示,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超效率区为阿克苏市、温宿县、阿瓦提县,中高效率区为新和县、库车县、沙雅县,低效率区为拜城县、乌什县、柯坪县。

从表4可以得出,超效率、中高效率、低效率区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平均值分别为1.212、0.728和0.432。2007—2018年,绿色农业技术效率超效率区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中高效率区和低效率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处于下降趋势,因此,改进农业增长方式,采用高效绿色农业是阿克苏地区缓解低效率区及中高效率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值下降的主要方法。

2.4 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无效率分析 由表5可知,从生产过程来看,2007—2018年阿克苏地区各县市在投入要素方面和非期望产出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说明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和农业生产中碳排放过多是农业绿色技术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碳排放和农业资本投入冗余占据前3位。

3 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绿色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并结合前文对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测算及阿克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分别从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区域经济、财政支农和、农田水利设施水平6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另外,预判了这些影响因素对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表6)。

该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的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其取值范围在0~2,属于受限变量,因此选择Tobit模型进行分析农业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该研究最终构建Tobit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Yi=Ci+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2)

式中,Yi代表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i=1,2,…,6);Ci为各因素变量常数;X1表示农业产业结构;X2表示城镇化发展水平;X3表示工业化水平;X4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X5表示财政支农;X6表示农田水利设施水平;β1~β6 表示回归参数。

由表7可以看出,阿克苏地区整体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 X1)和城镇化水(X2)平对阿克苏地区整体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工业化水平(X3)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区域经济(X4)、财政支农力度(X5)、农田水利设施水平(X6)对阿克苏地 区整体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均未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分区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各分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①农田水利设施水平对3个分区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产生负向影响,说明阿克苏地区应进一步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农业灌溉设施。②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超效率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中高效率区产生负向影响,对低效率区却产生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低效率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中高效率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化虽然有利于劳动力转移,但城镇化的过程也加快了农业用地的减少及环境的污染的增加,从而弊大于利,导致城镇化对中高效率区产生负向作用。③财政支

农政策对超效率地区产生正向影响,对低效率地区却产生负向影响,可能是超效率区相关县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较好,政府的财政投入被持续应用到绿色农业生产中,而低效率区财政投入多偏向于农机补贴,并未投入到农业新技术改进方面。④工业化水平对超效率区和低效率区产生负向影响,对中高效率区却产生正向影响,可能是由于低效率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工业化发展。同时,超效率区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已处于生产前沿面,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达到相对有效,工业化的发展将使土地和劳动力供给向工业部门转移,因此在低效率和超效率地区,工业化的正向作用小于负向作用。中高效率地区,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优势来说,工业化更能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发展,从而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⑤区域經济因素对超效率和低效率区产生正向影响,但对中高效率区产生了负向影响。可能是对于超效率和低效率区来说,农业收入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更能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从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意愿强烈,而中高效率区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不高,家庭收入来源较多,农民持续增加农业投入的意愿不强烈,只愿维持现有生产规模和方式,获得可预期的收入。

4 结论与启示

该研究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考虑农业非期望产出的新疆阿克苏地区9县市的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并且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考察期内,阿克苏地区各县市的平均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生产资料的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农业绿色技术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碳排放和农业资本的冗余占据前3位。②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阿克苏地区整体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正向影响。③各影响因素对3个分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农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等均对低效率区产生负向影响。

基于以上结果,得出如下启示:①阿克苏地区应积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转变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加大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将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放在低效率的县市。②阿克苏地区应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大地膜回收力度,减少种植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③超效率和低效率地区应加快第二产业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同时,及时调整低效率地区的财政补贴结构,将支农补贴向绿色可持续农业项目转移;加大对中高效率区农户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改变思想观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大绿色农业技术生产投入。

参考文献

[1] 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 253-281.

[2] LEIBENSTEIN H.Allocative efficiency vs,"Xefficienc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3):392-415.

[3] GREENE W.Reconsidering  heterogeneity in panel data estimators of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5,126(2):269-303.

[4] AIGNER D,LOVELL C A K,SCHMIDT P.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7,6(1):21-37.

[5]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429-444.

[6] BANKER R D,CHARNES A, COOPER W 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7] CHAMBERS R G,CHUNG Y,CHUNG FRE R.Benefit and distance funct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6,70(2):407-419.

[8] TONE K.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0(3):498-509.

[9] ANDERSEN P,PETERSEN N C.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93,39(10):1261-1264.

[10] TONE K.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43(1):32-41.

[11] 杨旭.DEA方法在测定农业技术效率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1994,7(4):54-58.

[12] 崔晓,张屹山.中国农业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8):4-16.

[13] 李谷成.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J].经济学,2014,13(2):537-558.

[14] 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國农村经济,2009(9):36-47.

[15] 匡远凤.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SFA 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9(1):3-18.

[16] 肖锐.财政支农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17] 吕娜,朱立志.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9(4):95-103.

[18] 孟祥海,周海川,杜丽永,等.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再考察[J].农业经济问题,2019,46(6):9-22.

[1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20] 靖学青.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计:1952~2010[J].广东社会科学, 2013(2):46-55.

[21]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1,21(8):80-86.

[22] 闵继胜,胡浩.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7):21-27.

[23] 张俊飚,程琳琳,何可.中国农业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碳投入”视角[J].环境经济研究,2017,2(2):36-51.

[24] 田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23-41.

作者:丁为艮 霍瑜

上一篇:发展管理设施农业论文下一篇:文化支撑知识共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