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从1933年第一部系统的农业法开始实行以来,美国先后出台了数十个有关农业补贴的法律,对农业进行了长期高强度的补贴,形成了有特色的补贴体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补贴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业补贴分析论文 篇1: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成效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仍然存在补贴力度不足、补贴结构不够细致等问题,仍需要继续完善和调整细化政策。文章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农业补贴政策的基本概念、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农业补贴政策;补贴力度;政策结构

农业补贴政策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由于我国国情、补贴水准、人口变动、耕地面积及环境等因素与他国相差甚远,所以我国应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合理的农业补助政策,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强农惠农富农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同时,在我國加入WTO以后,农业政策的制定面临各方面的调整,因为农业发展不仅需要解决自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让自身具备足够的能力面对来自国际的竞争力。因此,针对目前农业的发展问题,应该从如何改进目前已有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其更能符合我国国情,切实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保证农民增收和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估

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广大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是衡量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最核心指标。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农户对不同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但家庭劳动力总数、人均承包地面积和距县城交通距离对四项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均有着相同的显著影响。

农业补贴对农户增加农业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但对不同农业要素投入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农业补贴并未激励家庭成员增加自有劳动供给,但显著提高了农户雇佣劳动力的概率、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化肥、农药等要素(为主)的投入。当前农业补贴政策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虽然也具有促进农户消费的财富效应,但该效应低于激励效应。

(二)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及问题

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在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对东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农业补贴政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农业受到有限的可耕地、不合理的边界结构、低效率、和资金不足的阻碍。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侯石安(2013)指出农业补贴政策因为各地区域差异性以及政策配套设施的不同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黄汉权等人(2016)提出绿箱政策不足;补贴偏重普通农户,对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补贴不足;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会扭曲市场机制。周怡岑等人(2017)指出财政部门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支持力不足,使农民增收速度也十分缓慢。

二、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状

(一)补贴对象

农业补贴的对象主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或个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是今年补贴的重点对象。

(二)补贴形式

今年所采用的补贴形式主要有八种,分别为:直接补助、贴息、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担保补助、资产折股量化、设立基金。具体补贴形式和标准由省级财政部门商农业主管部门确定。

(三)明确规定不能领取农业补贴的情况

1. 将农田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2. 通过骗取套取、虚报冒领等方式来挤占挪用补贴;

3. 未经批准允许擅自更改农业基本农田用地用途(例如改作建设用地等);

4. 大范围弃耕,导致土地抛荒达到3年以上;

5. 耕种过程中造成地力丧失、环境严重污染。

(四)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成效

1. 农业扶贫补贴:扶贫效果良好

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的重要举措之一的农业扶贫工作,一直都是农业部工作的重点方面。在农业部积极调动国家农业主要力量推进扶贫工作的情况下,农业扶贫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如图1所示)。

2. 农业生产发展补贴:收入稳定上升

农村集体经济组的总收入持续增长,总支出基本稳定在4千万上下。总收入在2016年首次高于4000万;经营收入维持在1500万以下。经营收入和发包及上交收入的变化不大,补助收入近几年都有所增加,也就是说总收入的增加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的农业补贴,即国家补贴大部分直接变成了农民收入。

3. 农业生态保护补贴:农业绿色发展

以往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未曾过多关注农业资源的使用浪费以及面源、肥料污染等,导致环境污染加重,耕田可能已经遭到了一定污染和破坏。在目前的农业发展规划中,为了着重强调农业的绿色发展,增加了农业生态保护补贴。通过采取一定的补贴激励,大力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让农民了解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农业污染。

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分析

(一)农业补贴对于农业小户的积极性提升作用不大

2015年调整补贴,取消了过去农业补贴的普惠制,将农业补贴资源向种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一些规模经营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原先每户可得农业补贴之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农资综合补贴另外补贴给了土地规模经营者,也就是说对于小户来说农业补贴比原先少了,更加打击了农业小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二)农业补贴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存在不足

农民总收入的增加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的农业补贴,即国家补贴大部分直接变成了农民收入,但未能转化成促进农业生产的资金。农民的收入虽然在增长,但是大部分都与补贴相关,补贴调整会直接影响到收入的变化。因为补贴未能做到通过农业活动来促进持续增收,所以农民收入虽然在增长但是仍然与城镇收入相差甚远。

(三)培育农民补贴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缺失

由于农民收入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农民从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培育职业农民的补贴不足,无法提高农民参与农业活动的积极性,农民更多的愿意去外出务工,这就导致农村缺少参与农业的劳动力和相应的技术人才。由于农村现代化发展,急需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支持,但相关补贴资金不足,难以及时到位。职业农民的收入全来自于农业生产,农业又容易受到环境、氣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导致农民的收入变化较大,也会使农民对于职业农民的抵触之情增加。

(四)农民对于补贴政策了解不深,难以提高积极性

近年来,农业部以协同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为主线,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但是,信息化虽然是必然趋势,但是一般农户,特别是对于农业收入并不是自身收入的主体部分的农户来说,就不会花费太多精力经常去网络上关注农业信息。

四、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对策

(一)加大补贴力度,注重小户发展

将农业小户联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联耕联种;参与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可帮助农民脱离农业种植上时间等方面的束缚,可以放心选择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或者其他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小户也能享受大户的待遇,增强农业竞争力。

(二)优化补贴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优化农业补贴的侧重点,由原先广而散的情况,调整到侧重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上面,在确定了主导、特色产业的情况下,再来发展多方面农业生产,例如扩大林牧渔生产比重。农业补贴侧重主导产业,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引导农民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扩大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产区,保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产量;侧重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产业的生产水平,制定优势产区建设规划,重点培育相应区域产区。

(三)加大培育农民方面的补贴力度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完善公共服务等,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热情。近几年农民工总量仍在增长,也就是大部分农村人口仍更乐意从事非农业活动。所以先要将农民工吸引回村,参与建设。完善农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将创业补贴政策覆盖到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创业农民,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家致富。在农民就业创业补贴之中,加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培训补贴。

(四)加大对“互联网+”农村的投入

农村互联网发展前景较大。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平台的占比不高,在50%以下。要做到互联网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需要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保证互联网下乡的技术支持;增加科学技术推广的补贴,促进相关推广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指导农村居民学习接触更多的科技产品,了解相关网络平台;可通过初期降低相关费用吸引农村居民参与互联网;需要拓宽互联网用途。

参考文献:

[1]孙伟艳,翟印礼.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意愿的影响探析——以辽宁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6(12).

[2]侯石安,和楠.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J].贵州社会科学,2016(01).

[3]黄汉权,蓝海涛,王为农,涂圣伟,张义博,卞靖.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思路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8).

[4]周怡岑,陈晓亮,彭文武.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农业经济,2017(03).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史立刚 陈妍

农业补贴分析论文 篇2: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趋势分析

摘 要:从1933年第一部系统的农业法开始实行以来,美国先后出台了数十个有关农业补贴的法律,对农业进行了长期高强度的补贴,形成了有特色的补贴体系。

关键词: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趋势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hanging trends of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YIN Feng-mei

(International Commerce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062, China)

Key words:the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changing trends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基本采取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政策,但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自3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正式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大多是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1933年大危机期间,为拯救农业,美国出台了第一部系统的农业法。此后,随着农业发展要求、市场行情、甚至政治因素的变动,美国又对农业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可以说,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在不断调整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以后,经过70多年的调整和充实,发展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又复杂的政策体系。

不同的农业法中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一部新农业法的出台都意味着美国的农业补贴在作相应的调整。专家认为,总体看来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33~1995年,可以称为价格补贴政策阶段。农业补贴政策以限制农产品播种面积、政府建立农产品储备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扩大农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农业补贴直接与市场价格相挂钩;

第二个阶段是1996~2001年,可以称为收入补贴政策阶段。补贴与当年市场价格脱钩,直接计入农民收入;

第三阶段是2002年以后,可以称为收入价格补贴政策阶段。既保留了收入补贴,又保留和创造了一些价格补贴手段。

一.1933~1995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类型

(一)直接补贴

1.灾害补贴。灾害补贴,是联邦政府向遭受干旱、洪水、冰雹或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财政援助,即对农业灾害给予直接的补贴和成本补贴。

2.目标价格与价格差额补贴。目标价格,是美国政府实施农产品价格干预时采取的一种支持性价格,它的高低由生产成本和生产者利润来决定。它与市场平均价格之差乘以销售量的积,即是差额补贴。差额补贴主要提供给与政府签订休耕计划和销售合同的农场主,在合同面积之内生产的农产品可以获得价格支持。享受差额补贴的农产品,主要是占收获面积绝大部分的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及乳制品等基本商品。这是政府对生产者实行的目标价格保护,当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或规定价格)时,生产者可以得到差价补贴。

3.休耕补贴。休耕补贴是美国农业限产计划的重要内容。限产计划始于1933年(包括播种面积配额和销售限额)。根据1956年农业法制订的土地银行计划,确立了耕地面积储备和土壤保护储备。前者是允许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短期停耕土地的计划;后者是农场把一部分土地长期退出耕种,用于植树和保护土地的目的,而每年都可以获得补贴。实施土地银行计划初期,尚未达到削减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的目的。1960年又转向一种新的自愿生产控制计划,在1961年的紧急饲料谷物计划中,明确规定农场主应停耕至少20%的耕地,且必须将这些耕地用于土壤保护目的的情况下,农场主才可获得停耕土地正常产量50%的现金或实物补偿。以后陆续通过的一些农业法对休耕计划作了一些修订,但基本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把耕地面积减少的额度和结构,同某种或某几种重要农产品的期末库存与消费量之比的高低联系起来,以达到即控制农产品供应,又保护农产品价格的目的。

尹凤梅: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趋势分析4.储藏补贴。美国农业的问题在于农产品过剩。为了减少收获季节农产品的上市量,美国政府建立了农产品储备计划。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由政府向农场主支付一定的储存费,使农场主暂时把农产品储存起来,等待有利的销售价格。凡参加自我储藏项目的生产者,可以得到长期贷款,同时可以就其储存的产品得到一定比率的补贴。

5.土地转产的实物补贴,这是对参加土地转产项目的农场发放的实物补贴。

6.奶制品转产补贴,1984~1985年美国政府对于放弃出售牛奶的生产者给予补贴。补贴按生产者往年出售牛奶数量的5%~10%发放,每50公斤补贴10美元。

(二)投入品补贴

1.农场储藏设施补贴。对于农场储藏设施建设,政府给予低息贷款作为支持,利率与商品信贷银行贷款利率相同。这种补贴主要给予作物生产者。

2.农场贷款补贴。农场主家庭管理机构提供生产者低息贷款,包括农场经营、防灾和救灾、处理经济危机、保持所有权、放牧、土地改良、水资源保护和灌溉设施建设所需贷款。

3.作物保险补贴。为了减轻因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美国联邦自己对农业或农牧场主提供作物保险。1938年,美国国会授权拨款1亿美元,建立了联邦作物保险公司,为农场主提供全风险作物保险。联邦作物保险公司对由于气候和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供保险,农场主支付保险费。目前,美国的作物保险补贴分为三类:一是全风险保险补贴,对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而减产的作物提供政策性保险。二是“区域—单产”保险补贴,即向单位面积产量接近的地区提供作物保险,保险费和赔偿费都按统一的标准支付。三是“气候—作物”保险补贴,这是一种对具有某些特殊气候因素地区提供的保险补贴。从1980年起,政府对这部分保险费给予补贴,补贴额占保险费的40%~60%。

4.燃料税补贴。1983年前,政府对农业生产者在所有非高速公路上消耗的柴油和汽油免收联邦税;1983年后,政策有所改动,农业用油完全免税,其它用油则部分免税。

5.紧急饲料补贴。在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牲畜饲料损失的情况下,一定比例的外购饲料的费用可由商品信贷银行支付,最高可达50%。

6.放牧费补贴。林业管理机构和土地管理局对西部16个州在公共草场上放牧收取的放牧费低于一般市场价,这一补贴主要用于牛肉生产。

(三)市场价格支持

1.不归还贷款收益。当商品信贷公司(CCC)提供的无追索权贷款到期后,生产者可选择不归还贷款和利息,而以抵押作物偿还。若贷款的本息高于当时作物的市场价值时,这相当于政府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收购农产品。

1.商品补贴。商品补贴也叫农业补贴,是美国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农业补贴。依据《2002年农业法》,今后10年的年均补贴将主要通过直接补贴、销售贷款差额补贴、反周期波动补贴3种形式进行。

(1)直接补贴。直接补贴是一种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固定补贴。农民可以自愿参加,政府以农民预先确定的作物面积和产量为基础对具体商品提供一个固定的补贴。《2002年农业法》将大豆、花生和其他油籽纳入了补贴范围,扩大了对农民收入的支持范围。同时,还将羊毛、水果、蔬菜等纳入补贴范围,这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扩大了补贴的范围。

(2)销售贷款差额补贴。销售贷款差额补贴是政府保证农民顺利出售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即政府预定一个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以此价格贷款给农民。农民收获后如能在市场卖到这个价格,政府就不给予补贴。如农民卖的价格低于预定价格,二者之差就是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2002年农业法》将花生、羊毛、蜂蜜、杂豆等品种纳入了销售贷款差额补贴范围。

(3)反周期波动补贴。反周期波动补贴是《2002年农业法》新设计的一种补贴制度,即农民在收获后的10月份可得到上限为35%的计划支付,待翌年2月份可再得35%的支付,到12个月的市场运销结束后结账。当农产品的实际有效价格低于政府确定的目标价格时,政府向农民提供反周期补贴。该补贴与市场价格成反向运动。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补贴增加,反之则减少。反周期波动补贴保证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意味着政府为农民分担了生产风险,刺激农产品出口。《2002年农业法》将大豆、其他小品种油籽、花生纳入了反周期波动补贴的范围。

2.资源保育补贴。根据《2002年农业法》,美国计划在2002~2007年再投资220亿美元用于农业资源保育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田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草地保育、农田与牧场环境激励项目等。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提供自然灾害救济补贴,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的非保护农作物灾害援助计划、农作物灾害支付计划、紧急饲料计划、青饲料援助计划、牲畜赔偿计划及树木援助计划;提供用于生产结构调整的投资补贴,以优惠利息给农民提供短期或长期贷款,给各州拨款,帮助偿还贷款有困难的农民。

3.农产品贸易补贴。根据《2002年农业法》,美国计划在2002~2007年,投资8. 75亿美元用于提高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机会和拓宽国际市场;每年投资4. 78亿美元用于援助那些因国外有关农产品实施出口补贴而受到损失的美国出口商;每年对新增生物技术项目投资6的万美元,用于商签双边动植物和转基因议定书及快速对付非关税措施对出口造成的影响。此外,美国农业部还将向美国出口商免费提供国际农产品综合信息服务。

除直接的出口补贴外,美国还实施了规避出口补贴的间接出口补贴,即出口信贷。美国每年提供的额度约为30亿美元。依据《2002年农业法》,美国在2002~2007年将继续提供出口信贷,以促进加工品和高价值的农产品出口,同时还将还款期由180天延长为360天。

由此可以看出2002年美国农业法规定的主要农业补贴政策呈现出大幅度提高农业补贴水平、调整补贴方式、扩大补贴范围、补贴分配相对集中等特点。

(二)美国《2003年农业援助法案》规定的农业补贴政策

2003年2月20日,美国总统签署了《2003年农业援助法案》,向遭受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损失的生产者提供补贴,包括作物灾害计划、牲畜补偿计划和牲畜援助计划三种农业补贴政策。该法案再次扩大了农产品补贴范围,及时修补了《2002年农业法》执行中的一些漏洞,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2002年因气候反常等原因导致美国受补贴农产品减产,价格上扬,使许多农产品的贷款差价补贴和反周期补贴悬空,资金节余,而遭受产量损失的生产者却不能尽享高价的收益,于是美国通过该法案把节余的资金用于救灾补贴,以保证美国农民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农业补贴。这样会使美国农民形成“农业收入稳定”的预期,从而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为了做到与WTO规则相一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更是朝着WTO规则所规定的方向调整,从总体趋势来看,其调整呈现出了主张取消一切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补贴方式逐渐由价格支持向收入支持转移,逐步削减农业流通补贴额度,把流通领域和中间环节的补贴改为农民的直接补贴,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等。

参考文献:

[1]张桂林,宋宝辉,Michael Reed.美国联邦政府农业补贴上[J].世界农业,2003(11).

[2]李平.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支持力度[J].中国农村经济,2002(6).

[3]张时霖.美国农业保险制度[J].世界农业,1999(11).

[4]周建华,胡跃红.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J].求索,2006(2).

[5]陈亚东.美国农业补贴立法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农村经济,2005(7).

[6]陈锡文,程国强.美国新农业法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建议[J].WTO经济导刊,2003(3).

[7]蓝海涛.美国《2003年农业援助法案》及农业补贴新动态[J].农业经济问题,2004(2).

(责任编辑:弘 流;责任校对:段文娟)

作者:尹凤梅

农业补贴分析论文 篇3: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摘要:农业补贴政策是关系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我国农业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有利的政策工具,是农业领域的直接性需求,是农业健康、稳固发展的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宏觀调控政策,农业补贴政策没有能得到很多的实施,相反,部分剩余农业资源转移到其他产业领域,农业生产步伐受阻。本文从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存背景出发,分析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农业补贴支持体系的建议,以期能对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中国农业补贴政策

1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背景分析

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东西差距逐渐 改革初期,为了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国先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运用先进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通过固定的销售渠道,保证农产品时产时销,转变农产品特色,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行多分产业格局,改变农民收入结构等,这样的一些改革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就东西部农村来看,差距却还在继续拉大。由于农民收入增产缓慢,由此带来的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国粮食总量显著上升,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三个下降”:一是粮食总产量下降;二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三是粮食人均产量下降。此外粮食生产费用不断提高,所有这些因素都让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危机。

1.3 中国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农业是对生态环境依赖和资源禀赋较强的产业,也是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所采取的粗放的经营模式,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已严重威胁到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遭受无止境的挖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①开荒种粮,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退林变耕在我国依然存在。通过开垦土地来提高粮食的生产量,使大量的土地遭受破坏,大量毁林造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剧了江河湖道淤积,江河蓄水调洪能力减弱,由此带来了不断地水涝洪灾。②土地和水资源日益不足且污染严重。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的31%,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农田灌溉供水不足,而且80%的工业废水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直接排入江河,导致江河湖泊受污染严重,也因此使灌溉的农田受到严重破坏。

1.4 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不足 作为我国公共性投资主体的政府,在农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主要是用于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资金补贴。政府的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决定了农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虽然,在投资力度上面,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距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国家对于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更是严重匮乏。

1.5 乡镇企业可能走向二次失业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乡镇企业便已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门,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尽管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相关的其他产权制度尚不明晰,政企不分,归属不明,乡镇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被看作是政府的附属产物。现存的诸多限制,乡镇企业只能固步自封,在固有的、传统的发展道路上前行,无自主创新、无主权自由,这一体态严重滞缓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脚步,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长此以往,乡镇企业将会走向衰竭倒闭。

2 中国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仍然相对不足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农业问题,告诉我们,农业不发展,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和政府,在政策上加强了引导和支持,在保护措施上采取了强投入、强管理、强规范的有力举措,使我国农业发展焕然一新。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力度,我国的扶持力度仍然显得极为单薄和不足。

2.2 农业补贴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措施配置不合理;其次是间接支持多,直接补贴少;第三,农业支出结构无法适应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由于中国农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加强农业补贴主要是用于提升农产品产量。当前的农业支出结构,无法从根本上适应新时期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农民收入增加的需要。

2.3 中国农业补贴的法律不健全 为了保障农业的稳固发展,近年来,有关农业的立法也是逐年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了农业生产的各种保障条例,其余10余部法律也基本围绕农林牧渔的各个领域作出了相应的条文规定,在诸多的法律条例当中,对于农业补贴这方面的政策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政策不明、法令不明。农业补贴的字眼虽然在政府的相关文件中也有所体现,并未作为一项独立的政策制度写进相关的农业法律条例中,因此不能从体制上保障农业补贴的实施与落实。

2.4 农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中国的农业管理体制是伴随着我国产品经济条件而产生的,在管理体制下的各个农业生产环节是相互独立的,生产归属农业生产部门,流通销售属于商业管理部门,贸易交换是属于外贸部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生产、交换、消费相互独立,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降低,市场竞争力减弱。

2.5 缺乏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政策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六项政策。如收入稳定计划、生产者收入保险、资源闲置补贴、农产品价格调整政策、农业投资补贴等,因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补贴手段,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根源于我国长期处于各项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资金不足,财力急缺的国情,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农业补贴制度建设上面的不完善。

3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农业补贴支持体系

由于我国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时间短,經验和财力不足,我国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方式选择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要实现农业补贴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原则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绿箱支撑力度 所谓的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般农业服务,如农业科研、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测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退休或专业补贴,农业资源储备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等等。具体措施有:一是有选择地引入“绿箱”中的收入补贴政策。一方面减免受冲击严重的农产品主产区、贫困地区以及受灾地区有关农产品的税收,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解决。一方面建立农业保险补贴制度。二是直接向低收入农业生产者发放收入补贴。通过对各项补贴的集中使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的农业补贴量有限,因此在掌握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出农业补贴的效用,特别是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实行生产、流通、销售一条龙,整合现有的产业结构规模,强化农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力度。

3.3 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投入力度,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政策及资金的扶持,进一步扩大乡镇企业的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实际就业问题。同时,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变生产观念,实现技术更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

4 结语

农业补贴是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不仅能够保持农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更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竞争力,提升社会总体经济效益的有力途径。因此,通过国家和政府的不断重视,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持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期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肖琴.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及改革建议[J].当代经济,2011.

[2]赵启轩.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

[3]左腾云,邵辉.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J].市场论坛,2009.

[4]高一鹏.WTO框架下中国农业补贴制度重构[J].中国财政,2005.

[5]郭伟.农业补贴的政策转型与具体操作[J].中国农村经济,2003.

作者简介:刘微微(1986-),女,广西桂林人,现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王丹(1982-),女,河北泊头人,现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管理。

作者:刘微微 王丹

上一篇:艺术体操教学论文下一篇:纯美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