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途径

2022-09-11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在推进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政策指导与管理措施, 结合比较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理论, 充分的分析理解什么样的参与指导及管理, 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并且是有益于我国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及意见, 来实现合理化推动我国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1]。

一、落实的公共参与

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公众参与为依托, 而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 人口的教育程度差异大, 在公众参与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长期被动的公众参与是我们不能将公众参与很好落实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 结合市民参与阶梯理论及我国国情, 将我国的公众参与的落实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分别是第一阶段政府主导阶段, 在这一阶段公民有提建议意见的权利, 但决定权在政府。第二阶段公民参与主导, 但决定权依旧在政府。第三阶段公民参与主导, 政府只给与一定的限制, 来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构来保证其公正和透明。第三阶段的决定权将落实在公民手中。通过落实公众参与, 来实现推动我国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2]。

(一) 公共参与的阶段性

我国实现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的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基于我国的不同的土地性质, 在发展农业景观时存在的矛盾也不同, 而公众参与就是为了通过公众的参与来尽量的统一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所以我国的公众参与也需要参考这么一个阶梯式的过程。引导, 就是政府以公众参与的形式达到让公众支持自己的目的。告知, 是政府把信息告知公众, 让公众能够了解情况。咨询, 是政府主动提供相关信息, 公开听取公众的意见。劝解, 是一种妥协, 是公众参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合作、授权、公众控制, 是深度公众参与类型, 参与者在知情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 全程参与规划及建设, 发表自己的看法, 就参与的内容与政府共同做出决策。

(二) 公共参与的中国特色适应

结合我国国情, 将我国的公众参与的落实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分别是第一阶段政府主导阶段, 在这一阶段公民有提建议意见的权利, 但决定权在政府。这一阶段我们已经落实, 大多数政策法规也是这样制定并实施的。第二阶段公民参与主导, 但决定权依旧在政府。我们在建设这一阶段时, 信息要求高度的公开, 并实时更新公示,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 媒体公告等形式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3]。第三阶段公民参与主导, 政府只给与一定的限制, 来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构来保证其公正和透明。第三阶段的决定权将落实在公民手中。在实现第二阶段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一个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也要接受社会各界的实时监督考核, 来保证公民参与决策的公开, 平等, 广泛和便利原则。

二、因地制宜的政策引导

在实现我国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时必须同时满足因地制宜和政策引导两个方面, 一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国情, 人口, 资源, 城乡差异等问题, 在发展时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并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二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 其政策都是引导类型的, 给定既定的方向, 而由实践不断地调整, 适应。同时政策引导也适应了我国城乡差异, 区域差异大这个客观因素, 让其有充分的自主, 同时又有一定的限制, 使其在可控的范围内。我国的城乡差异, 区域差异大又主要体现在地区的经济差异大, 中心城市经济水平高, 而边缘地带的经济水平则较低。正因为经济的差异, 在政策上也就有所不同。

(一) 政策干预的政策引导

政策干预, 是国家或地方出台政策来实现我国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是运用政策手段来对我国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控制和调节。政策引导, 是为了弥补我国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引导其向正确和既定的方向发展。指由政府权威机构, 常常是城市政府, 从整体利益出发, 把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以实现资源宏观配置的效益最大化。是相对稳定、事前、宏观的。在我国, 可以以局部带动整体, 以地方的发展带动全国。通过政策干预来发展试点的农业景观, 给出总体的要求。在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中就给出了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及合理确定整治重点的分类指导, 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再通过政策引导, 鼓励发展, 给出发展的重点, 又不过多干预发展的方式, 使发展更适合各个区域的情况。

三、制度化的管理措施

要实现我国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制度化的管理措施做保障。农业景观, 作为在城市边缘的, 具有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制度化的管理要既有统一的标准, 又给不同地区以弹性的变化。首先要转变当前的管理模式, 即从粗放型转为精细化, 从单点式转为系统化, 从经济型转为生态化。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来体现对农业景观的保育原则。经营和管理分开, 体现效益和纪律原则。在监督考核体制上, 科学的构建社会监督体系, 科学谨慎的量化考核。同时配合实施细则和奖惩制度。

(一) 管理的效率及策略

基于我国农业景观的现状, 它处于城市边缘, 同时处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具有复杂性以及特殊性。在管理上体制不明, 投入资金, 人力不足, 和制度的缺陷。农业景观的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而科学的管理模式又是实现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必须有一个有效并且高效的管理体系。一个决定发展的方式, 必须要管理和经营分开, 明确景观资源和经营资源, 引入民间资本, 才能扩大景观的发展方向, 使其在生态上可持续的同时, 追求到经济上的可持续。一个长效的监督机制, 即下表中的监督考核体系。

农业景观需要健康的发展, 就需要社会的监督,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并定期考核才能促进其不断的发展。在管理策略上, 分为经济, 文化, 教育, 政策四个方面。

经济上改变资源的开发方式, 策划产品组合;文化上深化文化内涵;教育上树立资源保护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科教宣传;政策上体制机制创新。

(二) 人约束或制度约束

在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上, 不论是人约束还是制度约束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制度约束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约束管理的方式, 例如通过建立一个监督考核体制来约束管理的机构, 这样做一能保证农业景观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是有保障的, 是在制度上有规范的, 符合社会环境的发展需要和农业景观可持续的。二是有了制度的规范, 才能建立起一个统一有序的长效管理机构, 来充分协调和发挥农业景观的经济和生态功能。三是在后期的维护监管上是有依据的, 才能保证它始终是我国大地园林化进程中的前进动力。

而人的约束则是在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 自觉自发形成的, 它比制度约束的力度低, 但是更加灵活多变, 可是依照实践在制度约束的前提下开展, 是制度约束的补充。通过人的约束才能使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活力和生机。

四、结语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 在21世纪, 生态环保可持续将会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而实现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有赖于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尽快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 加强公众的参与。

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 提高人们的科教文化水平,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于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以及制定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不仅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 同时构建一个长效的监督考核系统。

这对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有着重大而深远意义。

摘要:当今中国, 城市化进程高度发展, 乡村面积不断缩小, 发展农业景观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来说, 农业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以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景观在乡村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找出一种合适的发展方式, 并试图从理论角度, 结合实际提出应用措施, 从而使农业景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农业景观,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孙九霞.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J].地理学报, 2014, (10) :13.

[2] 龙花楼.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J].地理学报, 2014, (8) :69.

[3] 马学广著.城市边缘区空间生产与土地利用冲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4.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临床护理观察下一篇:探索校本研训文化创建品牌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