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活动途径分析论文

2022-04-28

幼儿园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还能让幼儿释放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一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区域内,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地选择,以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水平和社会性水平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体育活动途径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幼儿园体育活动途径分析论文 篇1: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对策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具体化实践,是幼儿在园内开展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课程组织形式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学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特征方面,即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是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基本特性。[1]

为了解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后,幼儿园在组织体育活动方面的情况,我们采用教师随机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项目园中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实施计划和评价、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频率与活动内容,以及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和疑惑进行了调查访谈。

一、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片面理解体育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参加课程游戏化项目后,93%的教师认为体育活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户外自主游戏变多,46%的教师认为集中性的体育课变少,7%的教师觉得没有变化;有43%的教师知道体育活动中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及体育游戏课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0%的教师了解幼儿园早操活动创编的原则和步骤。访谈中,有些教师片面或错误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他们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到户外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化就是减少集中性的体育课,有的幼儿园甚至一度出现取消早操活动,让幼儿在户外自选器械、自主游戏的现象。过于“游戏化”,使得幼儿在运动时间效率低下、运动量不足,使体育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体育活动计划不规范、评价不科学

调查中,68%的教师会制订班级体育活动计划,65%的教师能够在每次课后及时评价。32%的教师偶尔制订活动计划,31%的教师集中评价一段时间的活动,4%的教师在上级检查时才评价,他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会处于盲目随意的状态,呈现无层次、无挑战、低效能的现象。活动前缺少科学的设计和安排,评价不及时或者流于形式,阻碍了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功能的发挥。

(三)轻视有计划性体育游戏的开展

调查中,68%的教师认为一周一节集中性的体育游戏课比较适宜,46%的班级能每天开展两次户外活动。在班级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方面,86%的教师选择自选器械活动。通过访谈多名来自不同幼儿园的教师,大家集中认为自主体育游戏时间比以前有所延长,这足够发展幼儿的体能,集中性的体育游戏课可以适当减少。调查中有29%的教师认为不用开展集中性的体育游戏课,这种活动形式仅排在体育活动的第五位。

(四)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

在“影响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调查中(见下表),专业体育教师的缺乏排在首位,其次是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缺乏、人数问题、安全问题以及课程设置。幼儿园教师基本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非常少。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素养的缺乏使得教师们更多关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安全问题,对组织程序、时间分配、幼儿的材料选择、动作发展、运动强度与密度等方面缺乏思考,这导致体育活动流于形式,未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二、强化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明晰概念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2016年度视导报告》中指出:“由于没有从整个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角度去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内涵和价值,很多项目园的课程改造还局限于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尚未形成整体的课程架构意识,课程的基本概念含混。”体育活动游戏化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游戏觀,正确理解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内涵。此外,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素养,这样才能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如早操、晨间锻炼、计划性集体体育游戏、户外自主活动、室内体育活动、运动会、远足等。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其活动的教育价值也不同。例如,晨间早操的内容是基本体操,形式有徒手操、器械操、基本动作练习、队列练习等,通常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全面锻炼身体,培养幼儿的习惯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2]优化户外体育活动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从幼儿、家长、教师等角度进行系统的探究和实践。

(二)科学规划,有效反思

幼儿园需要基于儿童立场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科学规划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环境。

首先,幼儿园要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打造富有梯度的环境,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体验成功感。如在设计大型运动组合器械时,吊板的高度、宽度都要有变化,让幼儿从不断挑战中产生快乐。其次,幼儿园要关注器械的实用价值,打造有效的环境。在创设户外环境时,除了要有挑战性,还要突出实用性,这特别体现在对传统自然景观的改造上。最后,幼儿园要关注游戏场地的合理规划,打造整合的环境。幼儿园需要反复研讨器械的分类、投放及使用,制订详细的场地规划图以及班级活动时间表,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幼儿园应在学期初期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制订适宜可行的活动目标。各年级教研组在此基础上研讨制订年级和班级层面的学期体育活动计划,要求每周各有侧重,以保证幼儿基本动作、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同时,要重视评价的作用。体育活动评价是衡量活动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方式,起着检验、反馈、调节的作用。体育活动评价分为即时评价与课后小结,前者一般针对个体,后者一般针对班集体,即课堂学习评价。

(三)正确理解,重视游戏

根据王洪耀(2013)的调查研究,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基本为每周一次,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次数较少,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达不到,这影响了幼儿的锻炼效果和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和幼儿园领导应重视体育游戏的开展,增加每周体育游戏的次数,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体育工作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称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等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幼儿园体育活动与体育游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逻辑上是包含关系。相比较而言,体育活动只有锻炼的属性,而体育游戏除了锻炼之外,还兼有趣味性和竞技性。体育游戏比一般体育活动更能发展幼儿的身心。[3]

(四)分众教研,分层研修

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他们的专业经验是在学习中获得的。园本研修是专业对话的主要表现方式,它的本质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本土资源,解决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达成教师的成长。[4]根据幼儿园现阶段的情况和教师的特点,我园成立了体育活动教研小组,利用分众教研、分层研修,开展专项体育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能力。

1.认真观察幼儿表现,做体育活动的观察者。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较大,且处于运动状态,这对教师观察和捕捉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活动前根据活动形式确定好具体的观察内容。如教师主导类的体育活动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性体育活动为主,可以重点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运动能力、运动品质以及情绪反应等;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偏重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玩耍等,需重点观察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要结合观察的重点内容,综合采用危险区域定点站位、整体巡视等多种观察站位。

2.细心解读幼儿行为,做体育活动的指导者。

幼儿的运动行为转瞬即逝,教师应该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活动情況,及时跟进调整教育行为,提供适宜、有效的指导。如,两位教师同时执教“玩椅子”活动,在最后的椅子组合环节,A班幼儿使用多种方法组合椅子,有效练习爬、跳、走、平衡等多种技能;B班幼儿的组合方法较为单一,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评课反思环节,A班教师说,在发现幼儿方法单一、相互模仿时,很有必要及时用语言加以提醒,从而打开幼儿的思路。

“理念向深度走,行动向宽处行”,这是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必须面对的命题。唯此,我们才能让教师感受到课程变革带来的不是繁重的任务,而是解放;才能让幼儿体验到课程变革不为外显的快乐,而为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4.

[2]张慧和,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0.

[3]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0.

[4]崔岚,黄丽萍.如何当好教研组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0.

作者:蒋小利

幼儿园体育活动途径分析论文 篇2:

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中 教师支持的路径探析

幼儿园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还能让幼儿释放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一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区域内,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地选择,以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水平和社会性水平的活动。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对于实现“育体”与“育心”的融合、幼儿互动与发展评价的多元化和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具有积极意义。[1]为了保障其科学性,教师的角色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当前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中的困境,结合教师支持的内在逻辑,探究该活动中教师支持的有效路径。

一、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的困境透视

1.活动推进的规则性需要加强

保障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开展的秩序性,活动规则的建立是重要前提。然而,面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规则的制定让教师们陷入窘境。如果无法树立一个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共同进行体育活动的框架性规则,则会导致活动欠缺可控性。当规则意识变得淡漠或者对冲时,不仅教师的指导变得愈发困难、无的放矢,幼儿之间的交际和互动也会产生混乱。长此以往,混龄体育活动或是在高压的规训下变成了教条式的集体“舞蹈”,或是在凌乱的操场上演变成一出“闹剧”。上述两种情况皆不能实现混龄体育活动的初衷,反而会诱发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解决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的规则性问题是幼儿教师应该省思的关键。

2.活动阶段的衔接性仍有不足

在一项关于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显示: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可分为适应期、探索期、稳定期、拓展期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及注意事项,需要实施不同的推进策略。[2]然而,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混龄体育活动的认知较为局限,往往停留在开展好当前活动的狭隘视野中。囿于认知和素养的局限,许多教师在维护活动时已经显得疲于奔命,更无从谈及衔接好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这使得当前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变得即兴化、流程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之间的呼应。这种对活动发展阶段有意无意的忽視会导致教师指导能力的弱化,使得该活动的开展效果难以为继。这种阶段间衔接性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活动质量。

3.活动过程的互动性亟待优化

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和其他幼儿园活动一样,存在着频繁的人际互动。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相仿、发展水平接近,这种人际互动往往不容易出现问题。然而,在混龄体育活动中,由于经常会产生肢体接触和竞赛性比拼,这就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倾向于组团合作。这种组团式的人际互动不仅会损害幼儿间的友谊建立,还会阻碍活动的顺利推进。在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完成自己的预设目标,许多教师忽视了幼幼互动、大带小的教育价值,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3]此外,当教师在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给予帮助和支持时,很难分出身来进行面向全体幼儿的互动。这种师幼互动的断层容易影响二者了解彼此的动态,从而使得混龄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支持的内在逻辑

1.以儿童为中心的指导原则

在混龄教育的生态中,教师应当回归学前教育“以儿童为中心”这个原点,重新发现幼儿教育的生态性和建构性,以高度的教育自觉和使命担当重新检视和促进幼儿教师角色转型。[4]在幼儿的家庭和社区生活中,混龄活动随着自然群落的游戏消弭而趋于衰落。[5]因此,幼儿园要以儿童为本位,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幼儿园这一场域中的自主性和群体性。在不同规则的调和下,首要的原则就是关爱每一个幼儿,尊重并接纳他们身上的差异。在体育活动中,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很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必须视幼儿为有自主活动能力的独立个体,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教师需要从内心真正接受幼儿对区域、器材和玩伴的选择,在活动中主要以协同作业的角色出现。当幼儿选择独立或结伴活动时,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干预幼儿的决定,而是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呵护幼儿的身心发展。

2.以混龄为媒介的指导方向

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既不能脱离混龄谈体育,亦不能脱离体育谈混龄。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混龄教育以“同龄为主、混龄为辅”,在分析课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实施课程、结果评价等环节来实现。[6]混龄教育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应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彰显,更应该以“组合拳”的形式破除该活动开展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以混龄为媒介,达成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的理想目标,教师应洞悉混龄教育的本质,即系统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当教师以幼儿的发展层次为指标,明晰各阶段幼儿的普适性特质时,凭此为依据来制定的教育目标便是合理科学的。为了保障活动的效果,教师在创设适宜混龄幼儿的环境时,不仅要细心观察幼儿,更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时,教师也要坚持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关于混龄教育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智慧,为日后开展丰富多样的混龄体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材料为抓手的指导要领

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多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因此活动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常规的思维中,教师要懂得为幼儿精心挑选甚至制作适宜的活动材料,及时投放并更新区域内的材料。但是体育活动的材料往往以户外的运动器材为主,此类材料迭代更新的成本较高、耐用性较好,因此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机智,以同样的材料变换出多样的玩法。实际上,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即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以材料为抓手是教师开展活动应有的专业素养,更是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实现更好成长的有效手段。这种基于材料的行动逻辑其实是建立在人际互动之外的“人—物”互动。相比于人际互动时的灵活沟通,许多教师认为材料是死板僵硬的,难以为幼儿提供新鲜及时的反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在活动支持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组合、拆分、多人与单人相结合”等形式来丰富材料的可玩性,从而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意义以推进幼儿的深入发展。

三、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支持的路径构想

1.突出体育元素,在顺应中支持幼儿

混龄体育活动有其独特性,体育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殊途同归的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需要教师顺应幼儿意愿、以幼儿为本位的幼儿园活动。但这种顺应绝不是放任,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包容。教师要包容幼儿在体育活动的“失败”,懂得换位思考,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帮助。因此,混龄体育活动的特质主要可以归结为规则性、创造性和挑战性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就活动规则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商,并在活动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敦促幼儿恪守规则。其次,教师要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并适时适度地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让他们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教师要学会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思维,为幼儿搭建“鹰架”,引导幼儿去挑战更具难度的目标。体育活动本身便具有灵活性,再加上混龄的特质,活动会变得更具层次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让顺应成为“渠间涌流”的自然之态。

2.关注混龄差异,在尊重中支持幼儿

当前,混龄教育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状态,相关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情绪、社会性等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公认,但在实践中存在理论研究薄弱、家长认识不足、课程资源匮乏等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在混龄教育模式下,教师对于知识和儿童发展的认识、对于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的理解均有别于传统的同龄教育模式,从而对传统的幼儿教师角色提出了挑战。[8]混龄教育要求幼儿教师放下权威者的姿态,成为一个虚心的学习者,努力捕捉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的差异。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差异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和教育的契机,教师应有意识地整合可利用的各类资源,在尊重幼儿差异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制宜地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由于混龄体育活动中不仅幼儿存在年龄的差异,同龄的个体之间也存在各种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善待和利用这种差异,让混龄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教学相长、师幼共进的渠道。

3.巧用开放性材料,在引导中支持幼儿

开放性材料是指幼儿在活动时可以移动、操作、控制和改变的物件和材料。开放性材料因其具有开放性,而更适合具有不确定性、充滿学习渴望的幼儿来使用。因此,在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开放性材料,帮助他们更投入、更灵活地进行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使其认知、思维和身体技能都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幼儿园的材料用途单一,限制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有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投入看似丰富的材料,但其实材料层次性不明显,反而让幼儿无所适从。为了激励幼儿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大胆探索更多玩法,应当充分利用开放性材料的丰富价值,为幼儿创造性地操作留出一定的空间,从而支持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时,教师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衔接性和互动性,推进混龄与体育这两项元素在统一化活动中相得益彰。为了保障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教师要仔细观察,提供适宜的材料,审时度势地予以幼儿必要的鼓励与支持,从而促进良性师幼互动的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加健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大琴.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04):67-69.

[2]张莹,陈若阳.幼儿园混龄体育游戏发展阶段及推进策略[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版),2021,(04):39-43.

[3]马洁.幼儿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指导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05):93-96.

[4][8]郑淮,罗伟.混龄教育模式下的幼儿教师角色期望与角色转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85-90+190.

[5]袁婷婷.重建幼儿混龄游戏的理论基础及现实途径[J].教育探索,2016,(03):75-78.

[6]葛晓英.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组织形态与课程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01):64-66.

[7]张蕊.混龄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9,(08):89-92.

作者:王倩

幼儿园体育活动途径分析论文 篇3:

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对黄山市十五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的面积及设施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维护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得出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基本充足,少数幼儿园相对缺乏;设施分布基本合理,设施质量有待进一步;场地设施使用率不高,维护周期相对较长,针對得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适当增加幼儿园场地面积、提升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分布的合理性、多种方式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缩短场地设施的维护周期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黄山市 幼儿园 体育活动 场地设施

一、前言

当今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良好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是保证幼儿能安全有效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对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研究,对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使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基本情况分析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是幼儿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活动场所。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研究包括幼儿园的场地面积的大小,幼儿园的设施使用情况,设施分布情况,设施的维护情况等。

(一)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场地面积分析

在抽查的15所幼儿园中有4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情况超过了1000平方米,人均占有的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大于2平方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幼儿园属于公办幼儿园,其政府的重视和投资力度比较大,因此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面积相对比较多,相应的人均场地面积也比较多;另外有3所幼儿园的人均场地面积是小于2平方米的,这三所幼儿园属于民办幼儿园,可能在园区建设和投资上不足。

(二)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分布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在抽查的黄山市15所幼儿园中有10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分布是合理,孩子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安全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证不会发生场地设施问题上的意外,有3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分布情况一样,没有很明显的不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2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分布是不合理的,在学生使用这些体育设施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三)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黄山市的15所幼儿园中有7所幼儿园的每周使用次数达到了5次或5次以上,有5所幼儿园的每周使用次数在3到4次,有3所幼儿园的使用次数在2次或2次以下。

(四)黄山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维护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在抽取的15所幼儿园中维护周期在3个月及以下的有8所幼儿园占样本数量的53.0%;维护周期在3到6个月的幼儿园有4所占样本数量的27.0%;维护周期在6个月以上的幼儿园有3所占样本数量的20.0%。维护周期较短幼儿园说明幼儿园场地设施的利用率会比较高,幼儿在使用时安全性也得到较好的保障,而维护周期较长的幼儿园场地设施的利用率会比较低,幼儿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会有所降低,通过抽取的样本幼儿园场地设施的基本现状可以反映出黄山市幼儿园场地设施维护的基本现状,因此对于一些维修周期相对较长的应该确定规章制度去重视场地设施的检查维修,在学校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提高维修检查的次数和质量。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场地面积基本充足,少数幼儿园相对缺乏

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大多的幼儿园的场地面积比较合理甚至超出标准很多,大多集中在公办学校,有一些民办学校的场地面积比较少,低于了规定标准,相对来说可能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锻炼活动需求。

2.设施分布基本合理,设施质量有待提升

在研究的幼儿园中有大部分的学校的设施分布是比较合理的,有两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分布是比较不合理的,在学生使用这些体育设施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在设施的质量上无论是研究的到的事实数据所反映的情况还是家长们的满意度都比较好,可能存在少许的设施质量问题。

3.场地设施使用率不高,维护周期相对较长

在抽取的15所幼儿园中维护周期在3个月及以下的有8所幼儿园占我们样本数量的53%;维护周期在3到6个月的幼儿园有4所占样本数量的27%;维护周期在6个月以上的幼儿园有3所占样本数量的20%。反映出场地设施维护周期较长的事实。

(二)建议

1.适当增加场地面积

通过幼儿园领导决策给予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相应的资金,寻求政府的帮助和社会人士的投资,增建一定的体育活动场地。

2.多种方式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针对黄山市幼儿园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问题应该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老师应该积极有效组织学生去利用这些场地设施。如可以增加每周上课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次数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在教师指导下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安全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缩短维护周期、提高维护频率

针对场地设施维护不及时等现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园区场地设施的监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作者:汪浩

上一篇:基于节能设计的建筑设计论文下一篇:体育游戏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