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渔业功能生态链延伸论文

2022-04-29

摘要概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概念、内涵及意义,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五种发展模式:农业内部融合、农业纵向产业链延伸、新技术横向渗透、产城(镇)融合、农业多功能拓展,并对这五种融合发展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渔业功能生态链延伸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传统渔业功能生态链延伸论文 篇1: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链延伸研究

摘要:我國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目前主要以育苗、养殖、捕捞、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形式存在,文章在分析经营性海洋牧场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于海产品产业链的延伸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在苗种培育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出“参与式观光业”,在开展养殖业的同时兼并实施新产业“DIY养殖业”,产品收获后进行“精深加工业”的同时开展“观光旅游业”,销售行业采取线上线下与企业之间结合的“O2O+B2B”模式,面向客户方面鼓励新机构即“反馈机构”的建立与推广,拓展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新型休闲渔业。通过产业链延伸,旨在开拓海产品的市场空间,以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海洋牧场综合效益。

关键词: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链;延伸;市场空间;综合效益

The Extens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for-Profit Marine Ranching in China

HAO Younuan1,TIAN Tao1,YANG Jun1,WU Zhongxin1,CHEN Yong1,SHI Hang2

(1.Center for Marine Ranching Engineering Science Research of Liaoning,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

2.Liaoning Fishing Port and Aquatic Seedling Center,Dalian 116015,China

Key words: For-profit marine ranching,Industrial chain,Extension,Market space,Comprehensive benefits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发展迅猛,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渔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以海洋牧场为代表的新型渔业生产方式得到我国渔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海洋牧场以统筹推进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加工业、增殖业、休闲渔业五大产业协调发展和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日趋明确,以养殖、捕捞、加工、运输、销售等构建起的全产业链渔业生产模式代表了未来的渔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海洋牧场主要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建设管理模式,依托海洋牧场的相关产业发展尚处于完善阶段。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表现为海域确权明确的特征,多被民间企业承包,海洋牧场的建设管理多采取经营性模式,主要实施生物底播增殖生产,繁育海参、鲍鱼、扇贝等海珍品[1]。经营性海洋牧场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海产品的繁殖、育成、捕捞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销售等。对于海洋牧场产业链的管理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将海产品由生产推向市场的一条有效路径[3]。延伸海洋牧场的产业链,将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有效地连接为一个整体,不仅可以提高海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在完善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劳动者就业[4],提高海洋牧场建设的综合效益。

1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1.1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概况

据《中国海洋牧场发展战略研究》统计,截至 2015 年年底我国共建设经营性海洋牧场 97 个,其中黄渤海区89个东海区8个。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目前主要以育苗、养殖、捕捞、生产、加工的形式集中在我国黄渤海区的沿海城市[4],例如,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烟台市和青岛市等,这些沿海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较为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了以海洋牧场示范区为基础的产业体系。这种体系延伸了海洋牧场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以第三产业为主要业态的产业链[6]。

1949年以前,海水苗种产业尚未实施,主要以捕捞天然苗为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育苗技术后,出现了“养殖高于水产,海水超过淡水”的现象,中國成为世界第一的海水养殖大国。育苗产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育苗基地的建设更为水产品良种繁育和产品品质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7]。

底播增殖产业遵循将苗种投放于适宜的海域,按一定密度投放一定规格苗种任其在自然环境下不断繁殖[8]。此产业进行中因不涉及任何人工处理,不对种苗投放任何饵料,让其自然生长,所以获得海产品品质极佳。同时由于海底水温较低,日差较小,温度及盐度无跃层现象,且海水拥有自净功能,能有效避免海生物病害发生,因此底播增殖产业下自然生长的海产品更加健康,质量和安全性相对更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益处。目前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在开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开始关注生态性养殖产业的引入,多营养层次的养殖模式能够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养殖业。目前我国对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的开发处于领先地位,山东、辽宁的某些海域甚至已经达到产业化水平[9]。

水产加工业是我国优化渔业结构,促进水产品增殖的有效途径[10]。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逐步提升,一些水产品经过加工后经济附加值获得了显著提升。

1.2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建设、发展、运营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制约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海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率较低。海洋牧场的开发形式较为单一,沿海各地对于海洋牧场的开发形式千篇一律,导致海洋牧场所在海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率无法达到最优化。

(2)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海产品产业链较短,致使在海洋牧场经营的各个过程无法充分利用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优势。

(3)海洋牧场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海洋牧场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加工等过程没有达到产品质量安全公开透明化的程度。

(4)海洋牧场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较低,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总体来说较为滞后,经营类型较为传统,缺失增添新型商业业态的变通性,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综合效益处于低下水平。

(5)海洋牧场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缺乏技术上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还可以节约海产品生产成本。海洋牧场精深加工的从业者一般都是转产转业的传统渔民,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缺少专业化的技术能力。因此精深加工业欠缺拥有高新技术水平的专业渔业从业者。

(6)缺乏资金的持续投入,海洋牧场的发展与海产品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但目前经营性海洋牧场多为一次性投入,且由于多为个人和企业投入,投入资金有限,因此难以形成一定规模。

2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链延伸

我国传统农业产业链较短,种类比较单一,主要是从播种、生长、收获到销售,最后面向客户的“一条龙”模式[3]。我国传统海产品产业链是在传统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依据自身产业特点进行的适应性改变。传统海产品产业链是从海产品的苗种培育开始进而生产养殖,然后进行海产品的收获,最后面向客户进行销售[11] 。

海洋牧场作为现代渔业的重点方向之一,其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于海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在苗种培育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出“参与式观光业”;在开展养殖业的同时实施新产业“DIY养殖业”;产品收获后进行“精深加工业”的同时开展“观光旅游业”;销售行业采取线上线下与企业之间结合的“O2O+B2B”模式;面向客户方面鼓励新机构即“反馈机构”的建立与推广(图1)。这样不仅有效地推进了新兴企业的发展,还扩大了市场空间的占有率,避免了产业链种类的单一,加大了企业间的整合经营力度。

2.1种苗培育环节可以衍生新型观光旅游业——参与式观光业

沿海城市的专业渔业、休闲渔业与海洋旅游业三者之间的界定还存在着划分明显的特点。休闲渔业仅包含观赏、垂钓、科普、饮食四大形态[10]。专业渔业、休闲渔业与海洋旅游业三者的有效连接会使三大行业相互汲取优势,促进产业的经济利益与可持续发展[13]。育苗环节是由水产养殖基地的技术人员进行的苗种培育,非技术人员一般不会接触到海产品的培育过程。因此可以对感兴趣的客户开展消费性的苗种培育简单环节的参与式观光。在让客户进行观光了解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培育的过程中。从而加深消费者对海产品育苗环节的体验,提升消费者的兴趣与参与度。进而增添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企业劳务费用支出。

2.2海产品养殖环节可以衍生新型产业——“DIY 养殖业”

“DIY养殖业”以认养认管模式为机制开展。以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个人或家庭、企事业单位、团体等组织机构为对象开展。以爱护生物为前提,遵循生态共享的原则自愿参与“DIY 养殖”。首先,消费者对想要认养认管的水生生物进行自主选择。然后,自愿认养认管的单位或个人到海洋牧场进行报名登记。同时需要缴纳水产生物养护费和其他所需费用。

“DIY养殖业”水生生物认养认管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可为已认领的水生生物冠名。消费者可亲自为已办理认领手续的水生生物冠以喜爱独有的昵称。

②可在养殖区域悬挂标志牌。消费者在认养基地拥有专属的养殖区域,在养殖区域内认养者可依据自身喜好悬挂信息标志牌。

③认养人有权了解认养水生物的生长情况,并在海洋牧场部门技术人员指导下可以进行换水、喂养、陪伴、疾病监测、处理等管理活动。

④认养人应爱护认养的水生物,不得危害水产生物,对危害水产生物造成死亡的,需给予一定赔偿。

2.3收获环节在衍生精深加工业的同时继续衍生观光旅游业

围绕市场需求趋势,大力发展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大、资源利用充分的水产加工业[14]。推行中上层鱼类、贝类、藻类等低值海产品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在提高水产品加工精深化程度的同时也需要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海洋牧场产品加工业可以从水产食品类、海洋药品类、海洋化工品类三大类开展精深加工,加工调理食品、调味食品、保健食品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低值海洋牧场产品精深加工的过程可以开展观光旅游业,如低值鱼货制成鲜美鱼丸、鱼排、鱼條等产品的精深加工过程作为开放观光旅游环节,提升消费者兴趣,使消费者对海洋牧场产品制作过程及产品质量予以了解。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对海洋牧场产品质量的信任度,还扩展了海洋牧场产品的品牌效益。

2.4销售环节可以采取新模式——“O2O+B2B”

海洋牧场产品销售行业采用“O2O+B2B”模式。客户可从网上进行网络订单的交易,交易信息会反馈给企业的核心仓库。若订单所在地与核心仓库在同一城市则由核心仓库运输产品到消费者指定的餐厅或超市,最后以消费者所需的商品呈现给消费者。若订单所在地与核心仓库不在同一城市则由核心仓库下发指令给订单所在城市的微仓库。由微仓库运输产品到消费者指定的餐厅或超市,最后以消费者所需的商品面向消费者。

这种将O2O和B2B的线上线下和企业间的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资金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生成的有效抵押物也消除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缺乏信任的问题。

2.5面向客户环节可以增添反馈机构

海洋牧场产品需建立可追溯产业,如增添可追溯数据库、条形码、HACCP管理体系,作为获得和留住客户的有效渠道。企业需要建立一种追溯、反馈、改进型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如建立可追溯条形码和数据库,或者引进HACCP管理系统,进行海洋牧场产品产业链的完整追溯,进而委托第三方——反馈机构开展监督反馈活动。客户不仅可以追溯了解产品生产过程还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产品或企业的口碑反馈,反馈机构将搜集到的反馈信息通过汇总反馈给相应企业。

这种可追溯产业的建立在方便客户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的同时使海洋牧场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可控性,并且,反馈机构对新产品的开发起到统计性的评价的作用。企业可以全面了解自身产品的存在缺陷并予以完善,从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不仅可以增强自身产业的竞争力,还有利于保持企业长期业务来源。

2.6拓展休闲渔业产业

我国现代休闲渔业主要包含水产养殖、观赏鱼养殖、垂钓、海钓、渔具生产销售、休闲旅游、体验式捕捞、船只租赁、农家乐、渔家乐、水上运动、当地渔文化展示等。休闲渔业经营者由农户、集体组织、专业经营者、投资机构组成。

我国海洋牧场对于休闲渔业商业模式的选择,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全面掌握中国水产品市场动态;②准确获取和分析建设海洋牧场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③了解我国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的开发战略和规划,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情况制作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商标或品牌。对于海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的选择,应本着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尽量选择当地的供应商。同时还要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休闲渔业是渔民就业增收及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休闲渔业的发展对落实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现休闲渔业产业增质增效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拓展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新型休闲渔业变得十分必要。要实现休闲渔业产业的拓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政府部门和企业相互协作;

②着重发展本土化地域特色的休闲渔业;

③以发展停驻型观光为重点;

④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

⑤全面开展各种类型休闲娱乐活动。

美国作为现代休闲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规模的休闲渔业产业以及数以万计的观光者,美国极为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在开发管理休闲渔业时,为确保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应用了高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科研成果。同时为了使休闲渔业产业良性发展,美国休闲渔业建立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合作互动,实现了休闲渔业协同发展[15]。2014 年 4 月在休闲渔业经营管理方面予以变通,美国政府不仅出台了相应保护政策,还投资建立了大规模的管理和科研机构,为休闲渔业制定专门的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16]。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国外及我国公益性海洋牧场休闲渔业较为发达地区的经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把企业经济利润提高到更大限度,具体如下:

①开展特色主题休闲渔业活动,创建海洋牧场主题餐厅及海洋类主题宾馆。建立有关介绍企业休闲渔业新产品的app,进行线下活动推广,让更多年轻客户了解新型休闲渔业产品的优势,从而吸引更多年轻顾客。

②推出适合儿童的垂钓及水上娱乐项目,创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模具等相关海洋牧场手工制作讲堂,不仅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亲子互动机会提升彼此情感。

③开设“餐厅式私人图书馆”,餐厅内放置有关海洋牧场介绍的各类书刊、杂志、报纸等,供顾客自行取阅。在这里用餐不仅可以欣赏海边风光还可以惬意地读书看报,畅游在海洋牧场相关知识的海洋里。“餐厅式私人图书馆”还专门为老人配备老花镜,特殊座椅,免费纪念品等物品。

④增添传统捕捞渔业体验,例如,体验传统设计和制造的捕鱼器、矛、鱼叉、沉降片、浮子、鱼钩等渔具开展休闲捕捞活动,一方面提高了休闲垂钓的新鲜感;另一方面避免了多年来传播的捕捞知识逐渐失传的困境。

3结论

为使我国海洋牧场产业得以延伸并持续高效地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链的延伸:

①在种苗培育环节衍生参与式观光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海产品养殖环节可以衍生“DIY 养殖业” 提升客户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③收获环节在衍生精深加工业的同时继续衍生观光旅游业,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提高。

④销售环节可以采取“O2O+B2B”模式,有效解决传统融资问题。

⑤面向客户环节可以增添反馈机构,使产品质量存在可控性与可视性。

⑥拓展休闲渔业产业,实现增质增效的发展目标。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的拓展和经营模式的策略调整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广阔市场为导向进行延伸或转变。支持企业在海洋牧场产品原产地直接投资建厂,利用原生态海产品和人力、物力等资源,发展海洋牧场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渔业产业化链条。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海洋牧场产品精深加工业与参与式观光业相结合,提倡企业市场化重组和资源整合,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大整合经营力度,引导企业抱团发展,使民间资本向新兴产业集聚。

参考文献

[1]阙华勇,陈勇,张秀梅,等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 79-84.

[2]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产业化、产业体系的区别与联系[J].农村经济,2004(6): 44-45.

[3]王凯,韩纪琴.农业产业链管理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9-12.

[4]张国胜,陈勇,张沛东,等.中国海域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及可行性[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18(2): 141-144.

[5]杜靖.产业发展理论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2): 59-60.

[6]潘澎.海洋牧场:承载中国渔业转型新希望[J].中国水产,2016 (1): 47-49.

[7]都晓岩,吴晓青,高猛,等.我国海洋牧场开发的相关问题探讨[J].河北渔业,2015(2): 53-57.

[8]胡红浪.我国水产苗种发展战略研究连载(一)[J].中国水产,2005(11): 6-8.

[9]马雪健,刘大海,胡国斌,等.多營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发展及其管理应用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4): 74-78.

[10]韩增林,胡伟,李彬,等.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6,36 (1): 89-96.

[11]王艺,王耀球.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链[J].中国储运,2004(5): 30-31.

[12]马仁锋,李加林,赵建吉,等.中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研究展望[J].地理研究,2013,32(5): 902-914.

[13]童兰,胡求光.海洋产业的评估分析及其发展路径研究:以宁波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 (1):92-98.

[14]刘小锋,李建平,李晶.价值链视角下福建渔业产业升级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2013(1): 143-147.

[15]凌申.美国休闲渔业发展经验对长三角的启示[J].世界渔业,2012(6): 46-48.

[16]李花.美国休闲渔业发展模式经验及借鉴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2): 93-94.

作者:郝有暖 田涛 杨军 吴忠鑫 陈勇 史航

传统渔业功能生态链延伸论文 篇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摘   要   概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概念、内涵及意义,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五种发展模式:农业内部融合、农业纵向产业链延伸、新技术横向渗透、产城(镇)融合、农业多功能拓展,并对这五种融合发展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探讨。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合模式;理论分析;实践应用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以农业为基础和核心,主要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融合方式,实现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产业范围和农业产业功能转型,扩大了农业产业体系横向和纵向的辐射范围,丰富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了产业创新,改变了传统农业狭窄的发展领域,推动了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经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2017年12月农业部办公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要求,发布了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让农民合理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增值收益。2018年 6月15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举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融合的重点产业是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融合的强大动能是创业创新。因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融合主体带动力弱,处于融合初级阶段。国内外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农村产业融合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广泛研究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发生机制、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路径等,而针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较为宽泛,因此本文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业内部融合、农业纵向产业链延伸、新技术横向渗透、产城(镇)融合、农业多功能拓展五大方面进行系统探讨。

1 农业内部融合

农业内部融合模式是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发展模式。农业内部融合指種植业、畜禽养殖业、渔业、林业等各类农业子产业之间、或各子产业内部不同品种、不同生产过程之间以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生态优先原则进行融合发展,进而形成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农业融合状态。这种融合方式是整合农业内部产业间资源使各子产业可持续性产出的系统性融合,其融合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融合模式。

1.1 种养融合

种养融合之一是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有机结合,种植业产生的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排泄物经过生物发酵成为高效肥料,作为种植业的肥料进行循环利用。这样的融合模式形成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1)经过生物降解的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粗蛋白,施肥效果比有机肥高,因此不仅可以用于蔬菜水果的种植,而且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并有效改良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2)经过生物降解的肥料含有比例适宜的氮磷钾以及不含杂菌,可以作为理想的食用菌培养基,有利于人工菌种植的产业发展。3)生物发酵产生的能量还能转化为清洁能源,用于发电或取暖等。这样的循环发展促使营养素被充分利用且在动植物之间良性循环,既解决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污染,保护了环境,降低了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又提升了各类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种养融合之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种植业与养鱼业有机结合,建立相互促进利用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低耗。目前我国大部分生态渔业一般采用桑基鱼塘系统,运行由规模化种植桑树开始,桑叶养蚕,蚕沙和蚕蛹进而用于养鱼,鱼塘定期挖出塘泥再用于蔬菜水果的种植。这个循环系统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充分,每个环节联系紧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食物链系统,而且各个部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良性循环模式。

1.2 林养融合

林养融合模式在林区和山区比较适宜。在山区种植果树、杨树或其他经济林,在林下种植香菇、木耳等人工菌,同时放养家禽等其他畜禽品种,投入少量的农业生产资料如饲料,就能达到输出木材、水果、人工菌,畜、禽、蛋等一系列产品,资源得以充分循环利用。在这种模式下,养殖的动物如鸡鸭等,部分以林下的野生植物和昆虫为食,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也保证了畜禽产品的优良品质。同时,畜禽排泄物可以为林地提供有机肥料,通过这样的循环利用,生产经营者收益显著提高,林下经济加速发展。因此林养融合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农业纵向产业链延伸

农业纵向产业链延伸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重要发展模式。我国农业长期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滞后,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后容易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季节性滞销。通过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农资农具制造、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储藏流通等,形成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串联与整合来实现农业产业链体系的增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不但拓展农业产业空间、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提高农业产业利润,还增强了农业产业体系竞争力。因此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须途径,是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纵向产业链延伸融合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2.1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通过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合,围绕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整合农业产业链的物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组织。企业、基地和农户都是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他们之间以合同契约作为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或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规定双方的权责,企业对基地和农户提供全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产品,具有明确的扶持导向。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工并出售成品。在这样整合方式下,农业产业链能够通过实现市场价格机制和非市场的组织机制相结合进行延伸,同时利益分配比较灵活,有利于通过龙头企业向农业引入资金和现代技术等资源。

2.2 中介组织发展模式

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如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起到关键作用:1)中介组织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为农户提供专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之间是通过组织章程及合同联结起来,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益主要是按合作组织成员入社的股金进行分红。这种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保护农户的利益,使广大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益。2)通过合同等联结方式,加工营销企业或龙头提供收购、粗加工等服务,企业委托中介组织收购农产品,并支付给其一定佣金,有效降低了农户和企业的交易费用。3)通過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形式,中介组织带领农户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将一、二、三产业有机充分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使农业真正分享到平均的产业利润,并且整合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链条,整个产业链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3 专业市场发展模式

专业市场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根据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发展传统产业,形成区域性主导产品,建立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产销沟通联系的“市场基地农户”型产业发展模式。我国农业产业链构建处于发展阶段初期,专业市场发展模式没有成为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发展方式能够使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真正通过市场化的交易量来随时调整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引导的主体作用实现资源在农户和企业之间配置最优化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体制和市场设施的完善,专业市场发展模式将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3 新技术横向渗透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等不断向传统农业渗透融合,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成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决定性力量,甚至渗透到农业相关产业中,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农业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具有典型的技术结合创新性质,与技术集成创新相比,这种扩散、渗透和结合是产业融合中最为重要、效果最为突出的技术创新活动。现代农业科技的本质是全新的先进技术,其创新性技术超常规地改变了农业生产效益、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融合,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在这种模式条件下传统农业技术发展成为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现代农业科技,如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互联网农业等。

3.1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等。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挑战性的领域是农业,因此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3.2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农业信息技术克服传统农业的行业弱势,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及农业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3.3 农业工程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是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的基本建设与工程设施,如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农业动力和农业机械工程及农业环境保护工程等。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是农业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又一大闪光点。

3.4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精准农业。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农场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这样的发展方式通过互联网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打开更大的农资产品销售空间,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打通传统农业一、二、三产业的隔离,纵向延伸了农业产业体系。

4 产城(镇)融合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空间、功能等多方面的融合,也是“产、城、人、文”四个维度深度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且产生新的空间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之产城(镇)融合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农村新型城镇化为基础,驱动城镇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镇、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小城镇中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小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村转移人口,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因此产城(镇)融合的关键把农业产业化和人口的迁移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使农业产业与城镇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农产品贸易特色小镇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指在农业产业带或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吸引加工企業聚集,形成生产与加工、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农业上下游产业小镇,并且功能完善、分工优化、特色突出。农产品贸易特色小镇指依靠某一特色农业产业和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农业产业定位、农产品贸易特征、文化内涵、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创新了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是一种新的产业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

5 农业多功能拓展

农业多功能拓展主要指将农业的自然资源、生产经营活动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发挥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传承民族文化功能、健康养老等功能,增加农业增值环节,拓展农业横向发展空间,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农业与旅游业交叉融合产生了观光农业。观光农业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把农村自然风光、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农业科技运用等原本属于农业范畴的经济资源、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的观光、娱乐、购物、餐饮等旅游服务融为一体,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的多重功能,使农业发展在体现农业传统产品生产功能的同时融入了知识性、观赏性和参与性功能,使游客在观光休闲的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技术,参与农业活动,从而发挥了普及农业知识、传承农业文明功能。与此同时,游客在农业旅游景区住宿、餐饮和购物等行为使农业经营主体收入来源从单一的农业领域延伸到了服务业,横向上增加了农业增值环节。

农业与创意文化产业交叉融合产生了农村创意文化产业。农村创意文化产业是指将农业完整产业链条与农村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及营销过程中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形成独特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资源配置优化。这样的融合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由外延性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农业转变。农产品与文化艺术的创意结合,促进了农产品由使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满足了人类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带动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

农业与健康养老产业相结合,建设休闲农业与生态养老全方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型”新农村是2018年农业提质增效的新趋势增长点。在这种田园养生养老结合的模式中,通过田园景观的打造和田园体验活动设计,给老年全体提供一种生态养生、回归自然、绿色健康的田园养生养老的生活方式,创新了新型养老体验模式,延伸了农业价值链和效益链,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和全面开发放大了系统性效益能量。

6 小结

综上所述,农业内部融合和新技术横向渗透的模式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和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农业纵向产业链延伸有利于吸引现代生产要素,构建产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城(镇)融合和农业多功能拓展模式有利于激活城乡闲置资源、闲暇时间和闲散劳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实在在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作者:刘艳丽

传统渔业功能生态链延伸论文 篇3:

农家乐五种靠谱的运营模式

乡村酒店

乡村酒店是介十农家乐和商务酒店之间的一种新型酒店,既沿袭了农家乐的农家特色,又在酒店建设、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上融入了商务酒店服务的规范和标准,使得广大的游客到乡村寻求乡土文化的同时,又可以享受到城市商务酒店的服务。

乡村酒店兼具了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等设施进行结合,为游客们提供高端的乡村休闲体验。其类型主要有温泉康复疗养型、特色餐饮型、體验农事型、餐饮会议型、采摘休闲型、田园风格型、拓展登山型、特殊风格建筑型等。

采摘篱园

采摘篱园是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及其他特色农作物等休闲活动的高新农业实验基地或种植基地,具有观赏、游览、采摘、学习和科普等综合功能。在通过蔬果采摘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具生产销售等多方位获得土地经济效益的功能。

生态渔村

生态渔村是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乡村旅游接待场所。集养殖、游钓、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渔业特色餐饮等十一体,同时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协调的目标,是传统渔业功能和生态链延伸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渔业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与渔业知识文化的传授等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休闲农庄

休闲农庄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作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们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休闲农庄的开发要注重挖掘当地的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规划文化内涵在农庄中的分量,要与农庄所具有的吸引力成正比,主题要与地域的文化密切相连,以文化支撑旅游发展。

山水人家

山水人家指具有一定规模,足以自然的山水景观为资源实质、以游山玩水为代表的活动,可以为游客提供集观光、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多功能十一体的山水环境度假场所。山水人家是依托山水自然风光,着重十“人家”的乡村文明体验,强调安静幽美的自然环境与良好的乡风文明的结合,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

上一篇: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论文下一篇: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