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决策科学化论文

2022-04-17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地方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建设关系到党中央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的部署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影响中国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乃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当前中国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无论是内设还是外请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管理与决策科学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管理与决策科学化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决策科学化探析

摘 要:在信息时代,网络、手机等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决策科学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决策科学化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专家咨询,需要民主参与以及有效的反馈和监督机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决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 键 词:新媒体;网络;决策科学化

收稿日期:2014-04-12

作者简介:李巍(1982—),女,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新媒体视阈下山东省社会管理科学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RKA06005。

21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快速增加,搜索引擎、新闻网站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博客、论坛成为自媒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手机移动终端的发展,使网络更深层次地渗透到人们的当生活中。各种新媒体形态的发展和普及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新媒体与决策科学化的内涵

⒈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 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连接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传递信息和提供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电子信箱、个人主页、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社区网站、网络电视、网络报纸等均属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虚拟性、超时空、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等特征,它能够以多种媒体融合的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引起了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大量增加,使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自由、匿名地表达意见,拓展了民意表达的空间。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网络作为自己利益表达的工具,网络也因此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⒉决策科学化的内涵。决策科学化是决策者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决策事项具有透彻的了解和把握,遵循科学的原则和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的最优化决策。科学决策的主要标志是在决策过程中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成分、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增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政府能否做到科学决策,直接关系到政府行为的成效。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降低决策失误概率的前提。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的内在要求。

二、实现决策科学化的条件

在现代社会,决策问题复杂多样、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因此,科学决策的难度也比较大,是决策者一拍脑袋就可以做的简单事情。要保证决策科学化,就要把科学方法和民主程序引入到决策过程中,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有科学依据的过程。

⒈决策科学化需要大量的信息。现代决策理论的首创者西蒙认为,信息活动是决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整个决策工作几乎一半的时间应该花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信息是决策的灵魂,是科学决策的生命线。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决策问题的发现、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制订、评估与选择以及决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都依赖于决策者掌握信息量的多少。要做到科学决策,首要的是掌握真实、准确、全面、有效的信息。信息虚假、信息不足或信息滞后,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⒉决策科学化需要向专家进行咨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决策者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单靠决策者个人的智慧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这就需要重视专家在决策中作用的发挥。当决策者面对一些自己不熟悉的情况和问题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时,就必须向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和技术优势,对决策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分析和论证,确定科学合理的决策目标,设计决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可以说,决策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决策者是否有效利用咨询系统以及专家是否充分发挥作用有关。

⒊决策科学化需要民主参与。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是民主化,只有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是决策为群众所认同和接受并付诸实践的重要前提。在决策过程中,一方面,决策者要充分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民情、民意,集中民智;另一方面,决策者要为群众参与决策提供各种渠道,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决策,才能做到群策群力,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⒋决策科学化需要有效的反馈和监督机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各种客观环境的变化和意外情况的出现,常常会使决策偏离人们原先设想的结果。为了防止因决策失误产生不良后果和错误决策的出现,确保决策正确地实施,必须建立民主、开放、有效的决策反馈和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地把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信息传递给决策者,使决策者掌握决策执行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必要的修正。特别是当发现原有决策失误或原有决策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而无法继续下去时,就要进行追踪决策。决策监督机制就是要对决策主体进行民主监督,使决策能够充分地代表民意并且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

三、新媒体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决策者能否做到科学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与决策技术的现代化程度有关。在信息社会,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为决策者在了解民意、获取信息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⒈新媒体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决策科学化要求决策信息全面、丰富、准确和及时,尤其要防止信息失真。过去,决策信息的沟通渠道比较单一,信息主要是在上下级之间逐级传递,横向信息联系和沟通比较少,并且信息的获取与掌握呈“倒金字塔”形态,层次越高,掌握的信息就越多;层次越低,掌握的信息就越少。此外,信息传递渠道和时间比较长。我国是科层制的社会结构,信息传递是按层级进行的,来自基层的信息传递到决策层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并跨越一定的空间,这些情况容易导致信息滞后和信息失真,从而造成决策失误。此外,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解决政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决策者在决策时闭门造车,或仅凭经验,或对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实际情况不了解,其做出的决策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

在现代社会,信息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及时、快速,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参与便捷等特点。首先,新媒体提供了浩如烟海的信息。决策者可以通过网络扩大信息空间,增加知识总量和信息存量,广泛、高效地获取、筛选并利用有关信息,弥补过去信息量不足的缺陷。当然,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要注意去伪存真,保证所采用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新媒体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信息传播速度以“秒”为计量单位,便于决策者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避免错过最佳的决策时机。再次,新媒体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个计算机中心和许多计算机终端相连接的网络系统,通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计算机信息中心能够对复杂的信息进行高效的加工和处理。计算机信息中心建立有严格、科学的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把决策过程存储在信息中心。各个相连的计算机终端把所需信息输入后,通过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加工、处理,很快就会得出决策结果。依靠计算机来进行的定量的、动态的分析,使决策者能够从动态发展中掌握决策客体的本质、结构和运动规律,从而实现决策科学化。最后,网络所特有的交互式和广场式的讨论模式,为决策者直接获得基层信息提供了渠道,为决策者和社情民意搭建了桥梁。利用新媒体开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和民意征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重大政策的讨论和制定,可以及时地将大量潜在、分散、合理的公众利益诉求提升为明确、集中、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网络民意、民智成为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撑。

⒉新媒体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开放性机制。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解决公众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公众对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形成公众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会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认同以及对决策形成有效监督,影响决策的质量,进而影响决策的执行和实施。列宁说: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其中“群众知道一切”强调的是公众的知情权,“能判断一切,并自觉从事一切”强调的是公众的参与权。

在传统决策中,公众对于决策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不高。政府部门确定决策问题之后,再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比如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在此基础上由领导做出决策、下发文件给相关部门执行。这种传统的决策方式受人力、地域、调查对象数量和被调查者个人偏好等客观条件的局限,影响决策的科学性。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极大地满足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的需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快速传播,避免了公众与政府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对有关的决策方案展开充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同意见之间互攻其短,使决策方案的利弊得以充分显现。这样的决策活动可以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最佳的决策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新媒体能够促成公众意见的自由表达,使决策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此外,决策科学化绝对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做到的,科学决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求决策者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设计并选择决策方案的能力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等等,决策科学化需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而新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快速联系各地区、各领域的专家对决策进行综合论证,从而保证其科学性。

⒊新媒体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利益平衡依据。政府决策既要体现大多数公众的意志,保障大多数公众的利益,同时又要尊重少数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决策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并通过正确决策的执行和实施,推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由于传统媒体受到行政权力的制约,主要担负“上情下达”的任务,因而不能及时准确地把“下面”的声音反应给上级。而在新媒体时代,舆论主体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一种真实的、原生态的民意,能够使决策者了解和掌握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此外,在社会分层、利益多元化的转型时期,政府决策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利益诉求,必然要对利益诉求进行取舍。新媒体具有的自由、开放的特性,公众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互动,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成为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一些局部群体的利益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形成舆论压力,从而得到决策者的关注。当然,在这些利益诉求当中,有的是合理、合法的,有的是不合理、合法甚至是某些利益集团操纵的结果,需要决策者进行甄别,对其中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予以重视和回应。

⒋新媒体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有效性保证。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和权力要在组织内部实现立体传递和共享,就要求组织的内部结构形态逐渐从金字塔型向网络化转型。在这种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中,上下垂直的等级关系被弱化,水平层面的合作和沟通交流得到加强,权力和信息不再集中于组织的上层,而是分散在整个组织网络的各个结点,从而增强了组织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保证了决策的有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的决策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再通过以往的管理框架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逐级进行传递,基层组织可以直接与高层进行信息互通,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节约了信息传递的成本,使决策更有效率,更加科学。此外,组织层级越少越扁平,管理幅度就越小,时间减少和空间的延迟使决策方案可以快速得到执行,。当发现决策方案存在问题时,能够把问题快速反馈给决策中心,以便决策中心对原有决策进行修正或者追踪决策,从而提高了决策科学化水平。

⒌新媒体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反馈和监督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决策反馈和监督机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决策的信息反馈比较慢,从下到上需要一层层进行信息传递,问题和情况反馈到决策中心之后,现实情况又可能发生了改变,不利于决策科学化的实现。传统的社会监督是一种间接监督,它依赖于一定的中介组织和渠道来完成,在这种间接的监督过程中,时间的拖延和信息量的损耗不可避免,加之中间环节可能产生的许多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就会减弱社会监督的效力。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决策信息反馈单向传播、时间拖延的弊端,通过新闻跟帖、论坛等空间无阻隔的互动交流形式,保证了公众对决策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意见得到尽情表达、及时反馈,使得决策者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特别是当决策执行之后出现问题时,公众作为决策的最直接的感受者可以将决策出现的问题通过网络快速反馈回来,引起政府决策者的关注,从而改进决策,减少失误和损失。在决策监督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方面公开、迅速、广泛的独特作用,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跟踪监督。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决策监督不力的弊端,公众可以自由、平等地进行匿名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从而保证监督的高效率和信息的真实性,排除了监督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决策监督更加深入。这样,既有利于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衡量决策的实施效果,保证决策的程序正义和成效;也有利于决策者及时总结经验,落实责任,改进决策。

新媒体为决策提供了信息和公共讨论的平台与渠道,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匿名性、低成本等特征为公众实现决策参与拓宽了渠道。网络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能够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公众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诉求,参与决策过程,从而有效地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此外,在决策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人员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信息管理等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左右和干扰,使决策活动更加健康、高效、科学、有序地运行。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新媒体对决策科学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我国网民的地区结构存在很大差距,网络的使用在较发达地区比较普遍,但在欠发达地区,公众对网络的使用并不多,这样就会影响到网络民意的代表性。此外,公众的学历、年龄结构不同也会影响到民意的代表性。比如人们通过新媒体表达意见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这就使得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虚假信息,甚至有人在背后操纵虚假信息的传播,给决策科学化带来不利影响。另外,一旦计算机系统或者网络出现故障或停止运行,就会引起信息数据丢失和沟通交流功能瘫痪,也会对决策科学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决策过程中,要理性地看待和运用新媒体,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并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用好新媒体,使决策科学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尹建国.政府与网络新媒体相互关系的反思与重构[J].科技与法律.2013,(03).

3]于燕.新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2,(02).

[4]吕品.善用新媒体促进党的民主科学决策[J].先锋队,2012,(14).

[5]王升华.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关系[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04).

[6]林爱郡.在信息公开中建构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J].现代传播,2009,(02).

[7]张梦涛.决策科学化的内涵、问题及其实践取向[J].天府新论,2011,(04).

[8]赵艳华,袁为海.论新媒体对政党政治的影响与对策[J].研究与探索,2013,(05).

[9]郭正怀.论新时期政府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条件[J].南华大学学报,2002,(02).

(责任编辑:牟春野)

Key words:new media;internet;scientification of decision-making

作者:李巍

管理与决策科学化论文 篇2:

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的现状及建议

[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地方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建设关系到党中央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的部署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影响中国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乃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当前中国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无论是内设还是外请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健全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应从加强制度化建设、优化结构配置、精选操作模式和方法、构建民意网络平台以及培育决策咨询产业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专家咨询体系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强调在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地方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中央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的部署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影响中国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度乃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公共决策专家咨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制度保障,是现代政权组织成熟的重要标志。国外决策咨询理论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人手。有些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影响决策咨询的宏观背景因素之上,主要以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和哈罗得·拉斯维尔的功能过程论为代表;有些学者则把研究重点集中于实际制定政策的具体决策人的行为上,主要以组织过程模式(Organizational process model)、政府政治模式(Governmental politics model)和感知模式(Cognitive model)为代表。

从决策咨询的实践看,现代专家决策咨询系统首创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普及于西欧和日本。英国在1913年就成立了咨询工程师协会,可以看作是现代咨询系统的雏形。美国在1918年创立的布鲁金斯学会,1919年创建的胡佛研究所是现代领导决策咨询系统的先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一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在内的综合性咨询机构。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研究,这就促使综合性咨洵机构日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中最负盛名的决策智囊机构有美国兰德公司、罗马俱乐部和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等。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既有政府部门内部设立的各种官办咨询机构,也有许多半依附于政府的半官办咨询机构,还有大量独立于政府的民办咨询机构,它们共同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决策咨询系统。这些机构往往被称为“思想库”、“智囊团”。在西方国家,决策咨询机构已深入社会政治的各个领域,成为政府决策不可缺少的有力助手。它们的任何一项重大公共决策,都离不开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参与。

中国决策咨询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华英姿论述了耗散结构理论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2)肖四如指出省级决策咨询体系应包括核心咨询层、紧密咨询层、松散咨询层和外围咨询层四个层次;(3)朱军珍等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决策咨询研究,拓展了决策咨询研究层次;(4)赵战军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行政决策民主化的路途选择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已普遍建立了政策研究机构,其职能定位是为决策层提供信息资料、咨询建议、研究方案,以辅助决策。这些官办咨询机构是中国决策咨询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庞大体系。此外,也有大量半官办的决策咨询机构,资金来源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其决策咨询作用逐渐增大,在某些领域已发展成为与官办决策咨询机构并驾齐驱的研究力量。还有一类是民办决策咨询机构,以其市场化的灵活运作机制,在个别研究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已成为中国各级党委、政府极为重要的决策、信息、智力支持系统。

公共决策专家咨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表明,公共决策专家咨询既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实行途径,也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说它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实行途径,是因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通过有效吸纳广大专家群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建议,可大大提升涉及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质量,使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以及社会发展之规律和趋势,并取得更佳的公共效益。说它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因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通过专家的参与性行为,使政府原本“封闭的灯塔型”决策逐渐地对外开放,逐渐地提升了公众的参与度。原本由政府独断的公共决策实行向公共参与的转变,实质上就是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过程,也是公共决策民主进步的体现。公共决策专家咨询既是政府公共管理实现绩效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政府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工作围绕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中不断得到加强,“外脑”智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当然,目前公共决策咨询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包括外在决策咨询机构与内在决策咨询机构两种组织架构。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在实践中尚处于雏形阶段,因此无论是外在决策专家咨询体系还是内在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在实际操作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内设决策咨询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论证化倾向比较严重。一些行政上隶属党委、政府或其部门的决策咨询机构,往往服从、屈从于长官意志,丧失了决策咨询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而沦落为地方公共决策论证的工具。

第二,表面化倾向比较突出。内部决策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往往自愿或非自愿地承担着大量的秘书工作,而且被授权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成为决策机构的“代言人”或是政策宣传机构。这种利益关系的存在,常常使决策咨询丧失独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往往造成决策咨询名存实亡。此外,作决策的不研究、做研究的不决策的现象还很突出,内部决策咨询机构往往带有很深的“务虚”烙印,所做的研究往往和党委政府的决策管理“不贴肉”,缺乏针对性,更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不少决策咨询成了一种肤浅、表面的东西。

第三,形式化、摆设化倾向比较明显。一些省、市特别是县(市)级层面的党委和政府,虽然意识到了决策咨询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把决策咨询当作一种“时尚”和“装饰”,没有形成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很多地方政府只是在决策前匆匆忙忙召开一个咨询会,“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与会专家事前对所要咨询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咨询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过场”。

这样的决策咨询过程,无法真正落实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无法保证决策的效益。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一般都有一些内设的决策咨询机构,如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及部门的研究所、调研室等等。这些机构主要服从服务于地方公共决策的需要,接受最高行政长官的领导。内设公共决策咨询机构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一而已。由于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民主政治建设起步较早,民主管理氛围较浓,因此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这些问题相对没有那么严重。

(二)外在决策咨询体系存在的问题

外在决策咨询体系的问题集中在外请专家身上。

第一,外请专家群体结构不合理。所谓的专家群体结构,意指“专家群体内部不同类型人员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区域和年龄结构”。不同的专家,由于个人知识面、知识深度、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在提供决策咨询之时,往往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和经验体会出发,立场和观点难免带有片面性,但不少地方往往对专家个体素质关注较多,而对群体结构比较忽视,结果对个体的“最优”选择导致了整体的较差组合,这与公共决策所要求的综合性必然存在矛盾,最后必然影响决策咨询的科学化。专家决策群体结构的弊端表现主要有:(1)互补性差。专家结构的相对单一性往往不利于问题的全面探究与有效解决。(2)效率低下。专家群体人数配备的不合理,经常导致决策效果不佳、效率低下。(3)调整功能欠缺。往往缺乏对专家群体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经常是专家班子一经形成,人员就稳定下来,伴随决策的全过程,使咨询工作显得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弹性与回应能力。

当前,由于片面发展观的长期影响,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寻找的专家,往往以经济学家居多,而对人文社会学者重视得不够,决策咨询建议,往往突出政府经济发展的职能,而忽略了政府社会发展以及保障社会公正的职能。当前中国不少社会矛盾的产生,都和这个问题不无关系。

第二,外请专家价值偏好的局限性。如果说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话,那么专家的价值偏好就是个人的主观倾向。众所周知,价值、效用是主观的,许多价值具有不同的特性而不能被客观量度和比较。自政策科学创立以来,众多政策学工作者都以公共决策理性化、科学化为绝对追求。然而,实际上,无论理性如何纯粹,在实际过程中,专家常常下意识地按照自己的价值偏好进行主观的量度和比较,在提供个人的咨询意见时总是夹带有个人的价值偏好。经济学家偏重自由竞争,甚至放任的自由竞争,但忽视公平,即是个人价值偏好的反映。

更为可怕的是,某些专家不但有价值偏好,有的甚至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2006年银行卡跨行咨询收费,闹的沸沸扬扬,银行单方面宣布收费,行径霸道,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反对,“网上调查显示九成网民持反对态度”。然而,某中国银行卡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却称,“跨行查询每笔3毛钱是‘收少了’,本来成本是1.2元”。所谓的“专家”,在这里显示出了为利益集团代言的强烈色彩。现实中,很多公共决策,由于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博弈,总是免不了利益团体的介入。专家由于受利益团体的影响,也常常作出主观的价值判断,成为某些特定利益团体的代言人。这对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基础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第三,外请专家在信息方面的有限性。政府外请的决策咨询专家,往往不是本地的。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现象。而这些从外地请来的专家所持有的经验和教训也往往是非本地的。在实际的决策咨询过程中,由于咨询的临时性等因素,外请专家,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调研、论证,其收集的当地决策信息比较有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亦是专家决策咨询和论证的基础。信息的有限性,消弱了决策咨询的科学性。因此,外请的专家尤其是外地专家,除非对当地的情况和各方面的信息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否则,限于有限的信息,作出来的决策建议往往针对性不强,或可操作性太差。

第四,外请专家品格的消极性。专家品格的消极性亦会影响专家决策咨询的科学性和决策建议的质量。在决策咨询过程中,外请专家只是提供服务的角色,与内设咨询机构的专家相比,咨询项目的实际效果如何和他们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外请专家更容易缺乏责任心,常常表现出明显的附和性和论证性,成为决策论证的工具。而更为糟糕的是,某些专家还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揣摩地方领导用意与偏好,以迎合决策者,提出比较极端的观点与方案。此外,某些专家由于头衔多、名气大,经常受到各地的邀请,在利益驱使下,即便是一些自己并不擅长或陌生领域的决策咨询,亦会应邀出席。没有客观、公正的调研论证,当然只能是敷衍了事了。所有这些消极性,不仅对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无益,甚至还有害。

三、完善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的建议

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必须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完善公众参与与专家论证相结合的决策互动机制,加快理顺各方面关系,既努力促使政府外在决策咨询机制的发展,如高校、科研院所、民营决策咨询机构的发展,也要解决政府内在决策咨询机制如何更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使整个决策咨询体系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实现最优、最佳发展,从而为优化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一)推进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化建设

专家决策咨询制度流于形式,其关键因素就在于专家决策咨询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沦落为地方公共决策论证的工具。表面化、形式化,决策之前召集些专家开个咨询会就算了事,这样的操作程序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决策科学化。要实现决策真正的科学化,就必须使决策咨询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常规化。目前,国内少数城市已经从决策咨询的无序化走向了有序化和制度化,甚至法制化,这一点值得各地借鉴。如成都市通过法规的形式规定:重要的政府规章草案、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大型项目和关系社会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提交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前,原则上应先经过专家咨询论证。根据这一规定,成都市政府设立了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该机构根据政府决策的需要,组织咨询专家,围绕成都市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提供科学的咨询论证意见。

(二)优化公共决策咨询专家的群体结构配置

针对专家决策咨询群体结构搭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的弊端,必须实现专家决策咨询主体、途径、结构的多元化。首先,咨询主体的多元化。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既应该向专门的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

员会提出,也应该向非专门的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提出;既可以向政府内在的决策咨询机构提出,也可以向外在的决策咨询机构提出,实现内设结构和外设结构的多元搭配。其次,专家结构的多元化。实现专家知识、专业、领域、地域的合理配置,决策咨询专家既应该包括经济学家、规划设计专家,也应该包括社会学家、人文学者。不同知识、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各自的决策建议。然后从不同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方案之中,进行优化抉择。再次,咨询途径的多元化。这是跟主体多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通过专项课题招标、项目咨询论证、课题评审论证、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发挥大专院校、学术机构的决策咨询论证作用。

(三)选择适用的操作模式和方法

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操作模式和方法。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且取得较好成效的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署名小组法(德比克法)。头脑风暴法采用专家会议决策方式,在各级各地用得比较多。要让头脑风暴法产生最佳效果,地方政府在召开专家决策咨询会之前,最好把相关决策信息详尽地告知各位专家,唯有如此才能使专家的咨询建议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取得理想效果。头脑风暴法的突出弱点是,成员之间直接接触,容易在决策方案讨论和表决中出现“随大流”或者“叛逆”等心理反应。德尔菲法则克服了这方面的问题。它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询意见的形式进行,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而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而被征询意见的专家在事前与事后均不接触。署名小组法则综合考虑头脑风暴法事前接触和德尔菲法事后也不接触的弊端,采用函询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这样一来,被征求意见的人事前不接触而事后接触,较好地避免了专家从众现象和权威的合法化效应。

(四)建立公共决策咨询论证制度

专家决策建议毕竟是一家之言,限于个人专业、智能、知识、所处地位等原因,很难统合其他领域或者阶层的利益要求,甚至也未必完全科学,更何况决策咨询专家本身亦有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的弱点。因此,公共决策咨询还应该建立论证制度。其实,德尔菲法和署名小组法本身就是_个方案复核论证的过程,通过匿名方式请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既能防止决策专家的利益倾向或者偏好,也能防止决策专家的专业偏好,从而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使决策咨询提供的方案客观、公正,促进整个社会的均衡、公平、和谐发展。民意复核则可确保决策咨询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论证。浙江省宁波市每年的实事工程先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候选名单,然后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征集市民意见,确定最终的实事项目。民意的复核使该市的公共决策真正从“封闭的灯塔型”向“开放的网络型”转变。公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落实,对保障专家建议的科学性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凡是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各地在听取专家论证建议后,都应该听取民声、体察民情、汇聚民智,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公示、公布和反馈制度,最广泛地吸取民意。

(五)加快构建民意网络平台

据最新统计,中国网民数已达2.21亿人,居全球首位。互联网正以其便利性和互动性,日益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民意通道。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表达政治见解、实现政治诉求、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的个性化平台。在公共决策专家咨询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使民意搭上直通车便捷地进入专家决策咨询的每一个环节。民意网络平台对于完善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的意义,至少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有利于专家沟通民意,获取决策信息。网络的出现特别是博客为公民自由地发表意见、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可实施的载体,从而可以更广泛和及时地释放、传播、凝聚民意。网民自由言说,发表见解,同时可以通过博客之间的链接跟贴评论,讨论决策议题,影响公共决策的议程设置。由此,一种原子式的参政议政方式不断改善原有的决策生态。二是有利于群众监督专家决策,实现公民权利。由于网民可以通过注册博客形式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表决策言论,或者自主更新编辑出版官方网站所遗漏的内容,因此,传播主体从单一的媒介向普通公众扩散,“市民记者”纷纷涌现,他们更有可能从更宽广的范围内监督决策专家的意见和行为。这种监督显然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当然,“每一种技术或是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网络技术也不例外。由于贫富、年龄、文化程度差异等因素,网络人群的局限性往往造成网络意见的代表性不足,无法反映各个阶层的政策诉求,而且,网络意见有时还会因为过于分散、无序辩驳及网络舆论澄清机制的缺失,对专家决策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为确保网络平台在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对网络言论必须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一是制定可行的并有一定预见性的网络言论法规;二是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三是加强科学的网络管理,形成以软性对话关系和对策关系为主的控制管理模式。

(六)积极培育决策咨询产业

竞争是实现公共决策咨询优化的重要途径。在英、美、德、法、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公共决策咨询主要是通过决策咨询产业化实行的。美国的决策咨询产业发展得最好,咨询公司数以万计。其中具有“智囊团”综合性机构500余家,这些机构往往非常庞大、人才集中、经费充足、咨询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市场高度发达、市场管理规范,能担负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方位的决策支持体系,成为美国科技、经济、军事、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如从事军事研究咨询的兰德公司;以政府、企业、团体为服务对象的斯坦福研究所;以经济、外交政策和政府活动为主的布鲁金斯研究所;以发展经济和国内问题的政策研究为中心的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等等。德、英、法、日等国在决策咨询产业方面也有令人瞩目的业绩,尤其是德国,其咨询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稳定的现代产业部门。中国各地特别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近几年来已经有了一些咨询顾问公司,但是规模小、数量少、层次低的问题非常突出,距离决策咨询产业化还非常大。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决策咨询产业发展缓慢,竞争不足,缺乏后续动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决策咨询产业存在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的问题是,各省、市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扶持来加速培育、催生决策咨询产业。谁先抢占先机,谁就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参照国外和上海、武汉等市近年来的做法,可采取以下政策促进决策咨询产业的成长。一是扩大采购制度的范围,采取实际行动促使决策咨询业的发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通过课题外包等灵活方式,允许和鼓励各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积极竞争,参与政府决策方案的提供,政府则直接花钱购买。二是适当降低公共决策咨询企业的注册资金金额和采用减免税费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创办决策咨询企业。三是实行政府决策研究与决策方案制定的外包制度,逐步扩大外包的比重,由完全由政府自己制定决策方案转向主要由社会独立的政府咨询机构制定决策方案。

总之,健全、完善地方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推进,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提高决策效益,确保各地的公共决策“赢在起点”上,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杨馥源 陈剩勇

管理与决策科学化论文 篇3:

浅析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

摘要: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行,决策科学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以此作为检验企业领导水平的一种标志。现代的生产经营型企业要做到决策科学化,应该是在对社会无害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算和技术合理的方案,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同时,企业决策要以社会系统化为前提,企业内部的决策要以企业经济系统的优化为前提。现代企业需要决策科学化作为经营决策正确性的保证。

关键词:企业决策科学化

1 企业经营决策的发展及特点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决策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的长期发展过程。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单靠个人经验、智慧远远不够,满足不了客观形势的要求,而需要決策科学化作为经营决策正确性的保证。因此,决策科学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以次作为检验企业领导水平的一种标志。领导者是按照科学的思想进行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的生产经营型企业要做到决策科学化,应该是在对社会无害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算且技术合理的方案,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系统,管理决策信息系统是指能生产并向用户提供有用信息的整体。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决策层,要充分理解电脑操作管理的信息系统。同时,企业决策要以社会系统化为前提,企业内部的决策要以企业经济系统的优化为前提。

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从早期的凭习惯和个人经验到现在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第一,所谓决策的“硬”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即数字化、模型化、计算机化,同时建立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这样的组织来保证决策的高效率。第二,注意发挥人的智慧的所谓的“软”技术,即专家创造力方法。它通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及广泛的管理实践,已经初步总结出较成功的经验。这两大特点使企业经营决策越来越科学化,成为现代企业决策的发展趋向。

2 企业的各种不同经营决策及其对策

决策在管理工作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管理者从事工作的基础,管理者在从事各项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但它们都需要解决,都需要管理者在若干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做出选择。决策是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作为管理者有目的的活动,它的存在是全方位的,一切管理活动都伴随着决策活动,它的作用是全过程的,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很多管理者和学者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本质、核心和内容,它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决定组织的兴衰成败,所以说决策是科学也是经验的运用,它既要要求决策者按科学的程序,依据科学的理论,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决策,又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判断能力和经验。

对一个组织来说,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有决策问题。决策的目的是组织如何使未来的发展更符合决策者的意愿和要求,由于决策涉及到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目的,不同后果,于是有不同的决策类型及划分标准。科学划分决策类型,了解不同决策类型的个性特点及相互间的渗透连接,有利于管理者合理决策。

2.1 战略决策:它是所有决策问题中最重要的,涉及到组织大政方针,战略目标等重大事项进行的决策活动,是有关组织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关系到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决策。它可以是一国的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也可以是一企业的经营方略如若干年后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整体布局、结构调整、竞争重点等,它的时限在3-5年或更长,所以说战略决策一般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看出决策后果,所需解决的问题复杂,主要是协调组织与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这类决策的关键在于着重考虑组织环境的变化,并不过分依赖复杂的数学模式及技术,应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并重,决策者应充分发挥其洞察力,判断力。

2.2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涉及组织中的一般管理和工作的具体决策活动,直接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它往往和具体的业务、技术、数字、日程相联结,以具体的信息作为基础,绝大多数着眼于短期效益,并容易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如设备维修、货物入库、造表登记等,有琐碎性、操作性、短期化的特点,基层组织经常做出的是日常业务决策。它是组织所有决策中范围最小、影响最小的具体决策,是组织中所有决策的基础,也是组织运行的基础,企业职能部门和基层领导常常为此种决策的担当者。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业务决策已转由有一定工作自由度的作业人员作出,这种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和常识,决策者应具备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且要深入领会战略的意图和内容,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分解并落实之。

2.3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组织在内部范围内贯彻执行的决策,属于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它是介于战略决策和日常业务决策之间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和战略决策的规划属性相比,它属于中期性、局部性的决策;和日常业务的短期性、日常性相比,它又有影响面宽广时效更长的特点。因此,战术决策是战略决策展开和细化的支持环节,对日常业务决策有指导作用。这类决策依赖于主管人员的经验和综合研究方法,也可使用电脑和数学模型辅助决策。

3 对企业经营决策和国际经营决策科学化的思考

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更多更深地进入国际贸易领域,而且企业本身也日益走向国际化,表现在企业产品生产的国际化、产品流通的国际化、企业资本的国际化、企业信息和流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国际化等。总之,国际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国际经营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走向,主要表现在产销一体化的外贸经营企业成为一种普遍形式,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范围内加强对国际贸易控制和垄断的一种重要的经营实体,另外,伴随着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小型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综上所述,这种变化的国际趋势以及这种变化给国际经营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外贸易企业要搞好国际经营决策,就要把重点放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3.1 决策的信息系统。国际经营决策展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国际经营企业与外部环境不断交换信息、物质和能量的过程,如果关闭了信息交流的通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不可能实现,决策就失去了意义。在决策的过程中,信息的流入和流出体现了决策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建立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就在于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决策系统提供综合、可靠的信息,并把大量原始信息不断转化为决策信息,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物质基础。

3.2 决策的环境分析。一般地讲,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是产生和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一种客观决定因素,国际经营决策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具体的物质条件,又有各种抽象的精神因素,同时还包括了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等,这些环境条件不可控因素多、变化快,难以预测,它的决策难度较之国内企业大的多,如果决策失误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3.3 决策的智囊系统。国际经营企业面对国际经营中的激烈角逐、新的领域不断扩大、信息量与日俱增,任何一个企业决策者的经验和知识都无法适应现代决策的需要。因而,必须组织各方面的专家,把决策中的各种专门问题交给他们研究,决策者只负责最后决策的决定权。这样就使经营决策中的决策人与研究决策的人分开,各自向自己的专业目标发展,进而形成决策过程中的智囊系统。智囊系统是构成国际经营决策系统不可缺少的子系统,是保证科学决策运行的重要因素。

3.4 决策的组织系统。国际经营企业的决策活动,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由于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垄断性日益增强,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发展的规模就越来越大,企业设置的职位越来越不协调、信息沟通就越困难,决策的复杂性及难度就越大。为了保证决策的顺利进行,必须实行分权的决策体制,建立有效的决策组织系统。

总之,决策是企业管理主要的职能之一。作为管理者有目的的活动,它的存在是全方位的,一切企业管理活动都伴随着决策活动;它的作用是全过程的,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始终;它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所以,决策是筹谋,是行动的魂魄,作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来说都应重视它在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伍爱.现代企业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建华.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2DVD:企业管理创新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张建华.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海惕.企业赢在把控和执行.北京东方影音出版社,2012.

作者:颉丽娜

上一篇:企业职工培训管理论文下一篇:奥运品牌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