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互动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键词:移动互联;多屏;互动设计互联网环境下充满了纷繁复杂的科技产品和数码设备,众多的屏幕资源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颠覆了传统的单屏交互方式,向多屏混合转变,也改变着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数码类电子产品盛行,传统的计算机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也不再是用户触网交流、娱乐及购物的唯一载体。

第一篇:互动设计论文范文

网页版式设计的互动性

网页版式设计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互动”为接入点,探讨了互动版式设计的特征、优势及互动版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认为在网络媒体时代,互动版式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传统版式的继承与发展。互动技术的发展为版式设计教学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使版式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页版式设计的概念与发展

版式设计(Layout)是指在版面有限的空间上,把不同的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运用视觉构成的方式来组合排列,进行表达的一种视觉传达方式。可以说,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我们不妨从平面设计的发展史中来了解版式设计在各时期中的表现形式。20世纪的艺术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及装饰主义为代表,表现为对版面构成的分析组合和对理性规律的探索。第二个时期以“一战”后兴起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这三个重要的设计运动为代表。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几何化及注重字体设计,简洁的编排风格是其特点。第三个时期是国际主义主导设计风格,时间为“二战”后50年代至70年代。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上的贡献是研究出了骨骼排版法,具有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特点。其反装饰的排版风格,简明的视觉形式,有利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功能。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以及电脑网络多元化媒体传达。其特点是在思想体系上全面否定与反讽传统的一切文明,主张强调自我感受,他们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

中国广告业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电脑技术、信息媒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平面设计从二维的表现形式发展到动态、互动的多元媒体形式。在版式设计方面,计算机逐渐成为版式设计的重要工具。现代版式设计不仅用于书刊、产品手册、包装、广告等的排版,还包括网页版式的设计制作。

网页版式设计是建立在计算机交互技术基础上的数字技术,是网页设计的核心。设计者在固定的空间里将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用户可以通过屏幕、按钮等对页面进行编辑和操作,从而产生人机互动,获取更多信息。因此,网页版式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是“互动”(又译为“交互”,Interaction)。我们可以称网页版式为互动版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动版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互动版式设计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是现代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互动版式设计的特征及优势

与传统印刷版式设计相比,网页版式设计除了包含静态的视觉元素外,还包括动态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因此,“互动”是互动版式最显著的特征。另外,时效性、形式丰富及统一的图文音像都是互动版式设计的特征。

1.互动性

传统版式往往是利用图形与文字的组合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以单向线性传播的方式提供信息,并不考虑读者是否愿意接受,读者接受信息往往是被动的。

在互动网页中,读者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的参与者。互动版式设计是通过版面中导航、按钮等把各个页面之间的内容结合、使页面内容有条理的呈现出来。读者往往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选取信息,信息的接受是主动的。另外,网页设计者还能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以及网站各个阶段的推广目标对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不断完善设计作品。

2.时效性

相比传统的传播媒介,时效性强是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一大优势。当书刊、报纸还在印刷时,网页版式设计完成后就可直接发布并可根据读者的需求随时更新页面内容。读者只要接入网络,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接收网页信息。

3.形式丰富

互动版式设计相比传统版式最大优势是加入了声、像,还可以即时发送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版式设计中各种元素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设计师在进行版式设计时可加入如游戏、Flash动画、声音等,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网络版式的生动、趣味和艺术性,使互动版式设计师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4.统一的图文音像

传统版式设计是指将文字、图片等元素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以此来引导人们的视觉注意。而网页版式设计则可通过图、文、声音、视频、FLASH动画等来表现网页版式设计内容,通过感官刺激和提供更多信息,使版式“动”了起来,读者能全方位亲身“体验”版式设计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到崭新的阅读乐趣的同时,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互动版式设计原则

互动版式设计虽然与传统版式设计有所区别,但仍有许多相近之处,如互动版式设计中也要遵循传统版式设计的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等的形式美法则为前提。设计者在网页设计时应运用各种媒体元素,在主题突出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互动性,使功能与艺术相结合,让受众既能接受信息,又能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加工、处理、传播中。

1.主题突出

互动版式设计要想吸引浏览者的注意,使信息广泛传播,在设计时应注意主题鲜明,要点明确,符合浏览者的阅读习惯,以简单明确的语言和画面体现主题。如:网站首页的设计,在版式设计上,应该把信息分门别类,突出主题,让用户能够快速浏览并在第一时间做出选择。另外,文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既要在符合网站主题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简洁清晰,才能吸引浏览者注意,达到述求目的。

2.合理利用互动性

互动版式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是“互动”。设计者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设计技巧外,还需要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利用互动性。

如构建清新、合理的页面组织结构;将动画、视频、游戏等运用在网页的排版中,读者可以参与其中,增强网页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对网页导航快捷而完善的设计,包括站点索引、链接、查询功能等,以便让浏览者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浏览者对页面阅读兴趣。

3.艺术性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相结合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用户不再像网络发展初期那样盲目点击页面,而是有目的地去点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互动版式设计不仅仅考虑页面的布局、色彩等这几个最基本的视觉构成元素,还应注重艺术性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版式设计,以用户为中心,把页面内容与各元素有条理的分配,引导用户更快、更方便地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艺术性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更能唤起读者对版面的兴趣,实现双向交互。

综上所述,互动版式设计虽然与传统版式设计有所区别,但仍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传统版式设计的继承和优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互动技术的发展为版式设计教学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使版式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促使设计者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来进行设计。设计师在进行网页版式设计时,应重视传统版式设计与网页版式设计的差异性,研究除了文字、图像以外的新媒体艺术,发挥网页版式的互动性,接受新观念并创造性的对待数字媒体设计,将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发挥网页版式设计的互动性优势,创造出优秀的版式作品。做到艺术为设计服务,设计为大众服务。

(作者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婧

第二篇:多屏互动设计研究

关键词:移动互联;多屏;互动设计

互联网环境下充满了纷繁复杂的科技产品和数码设备,众多的屏幕资源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颠覆了传统的单屏交互方式,向多屏混合转变,也改变着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数码类电子产品盛行,传统的计算机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也不再是用户触网交流、娱乐及购物的唯一载体。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网络电视、平板电脑等众多数字化电子产品已经变成大眾消费者的日常用品。通常,大部分的用户会拥有多台终端智能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这些智能设备间变得越来越普遍。为了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工作,我们会在这些设备上安装着相同的应用,通过使用同一账号,便捷的跨终端使用相同功能,在不同的系统和屏幕间无缝对接操作同一个事件,来保证任务的连续性[1]。

1 多屏互动概述

多屏互动产品是多网融合发展下的产物,随着智能化的兴起,互动性的建立成为多屏界面设计的重点。多屏互动指的是运用闪联协议、Miracast 协议等,通过Wi-Fi 网络连接,实现在不同多媒体的终端上,进行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将要展示的内容在各种设备上共享,让用户的多媒体体验更加丰富。简单的说,就是运用专门的连接设备使多种设备的屏幕间可以互相连接转换[2]。不难看出,从单屏到多屏的转变是人们对互动性发展的需求,希望通过更优化和简单地交互方式,带来新媒体领域积极变化,通过后台对用户偏好精确的计算和统计,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多屏交互方式将越来越普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将让人们实现在不同设备之间,无缝的传递信息(如图1)

2 多屏互动设计的意义

多屏互动设计实现了在不同场景传播的兼容性,给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与互动体验。充分发挥多屏交互的传播优势,通过更加直观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来搭建场景,构造出一种让用户能够主动参与到场景中的全新体验方式。除了单一的图文传播方式之外,多屏时代下的交互设计还可以借助平板或者手机来丰富传播的文字层次,用影像来传播和再现场景发生的真实情境。这种代入的体验方式能够提升用户认知。同时,借助多屏互动可以让原本枯燥的传播更加丰富立体和多维,使用户更有代入感[2]。这种多屏交互的体验型设计可以使用户亲身感受到多屏互动带来的真实效果,也使传播变得更具温度、更具人性化,让用户与设备间的互动更加自然,既能激发用户兴趣,还能满足用户更高的精神需求。

3 多屏互动设计的思路

3.1 建立一致的设计标准

首先,要确保设计的界面在多屏幕下的一致性。可以及时的呈现一致、完整的信息,实现可见、可预防、可操作及可识别的操作等。所谓的一致性就是多个智能设备在多屏下的交互界面保持统一。建立一致性的设计标准可以让交互界面间的切换更流畅,简约的设计也能有效的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其次,合理运用色彩设计系统。色彩符号作为设计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对信息的辨识度。通过运用合理的色彩设计,能够在多屏互动中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使交互界面的色彩和设计风格符合用户需求。在多屏幕的互动设计上,受不同屏幕显示和尺寸的限制,在色彩运用的过程中,要协调色彩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色彩过于丰富,很容易导致整体的页面出现颜色失调的问题,通过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突出展示交互界面的特点。例如,针对不同的视频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能让观众能够体会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重视交互界面色彩的统一包装,避免色彩转场过程中发生强烈的颜色变化。在色彩搭配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充分考虑色彩的符号功能,更要重视色彩运用的规则,避免颜色过于混乱。

最后,设计通用的图形符号。图像符号的设计可以促进操作界面更加简洁,而且也能够让用户一目了然。在运用图像符号设计的过程中,要具有普遍性。通过对一些通用图形符号的设计可以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让用户更简单直观的进行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符号化设计的基础就是用户的使用经验,人们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大都来源于对大量经验的抽象化提炼。在设计时就可以根据这种使用经验设计具备通用性的界面视觉元素,基于已经形成的交互操作经验,减少设计成本和用户可使用时的适应成本,提高产品易用性,优化用户体验。

3.2 设计丰富的故事化场景

当针对同一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屏互动的设计方式来处理表达,根据需要表达的内容,找到内容中的特点和场景,选择不同的设备进行故事化的陈述。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划分,传送到不同的设备中,营造不同的场景[3]。例如戏剧类型的电影,在呈现时,运用多屏幕的处理,将普通的故事呈现设计成一种有参与感的真实体验。比如,在故事开始前,将设计的重点放在手机、平板等可触摸屏幕设备上,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操作来选择故事场景中的人物角色,完成设定配置,这个阶段要注重用户的操作体验。通过信息反馈设计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获得交互反馈信息,帮助用户判断相应的操作以及功能, 使用户能够方便理解交互功能。待故事开始之后,再将画面投射到大型的电影屏幕上,用户以自己开始前设定的人物视角,进行观察并体验,穿越到剧情的情景中,观看故事,并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中,这时用户更加注重页面的呈现效果和视听体验,设计的重点应该更关注屏幕的显示与色彩的运用。通过设计的可见性,在交互界面的条件下通过适当的信息提示将内容展现给用户,提升用户的参与感。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随时选择与情境中的其它用户进行实时交互,这时设计师应该关注交互的流畅性和交互设计带来的体验感。注重预防错误的界面设计,对于发出的错误指令,能够第一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指导,以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在操作屏幕上进行提示,避免用户的观看体验受到影响,帮助用户全面了解数字电视[4]。

3.3 融合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也将我们从单纯的基础体验带入到深度沉浸的感知。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不断为用户诠释着未来互动体验的多元化。对于用户来说,增强现实技术倾向于真实与虚拟世界相结合来服务感知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更倾向于营造出完整的虚拟世界。交互方式应当尽可能的利用语音、手势等人类的行为,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用户对产品体验度的不断升级,多屏交互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更深度的沉浸式体验。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有着惊人的细节体验处理,在交互中能为用户带来更有场景化、丰富、真实的感官体验。交互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选用更加自然的人机多屏交互方式呈现作品,塑造出更具沉浸感的艺术环境和现实情况下不能实现的梦想,并赋予创造的过程以新的含义。具有虚拟现实技术性质的交互装置系统设计可以借助软硬件的配合来促进用户和作品间的沟通与反馈,创造较好的体感。通过多屏交互视频界面捕捉用户动作,记录用户的行为,用同步放映来增强效果,同时重新塑造处理影像。还可以通过增强现实等形式,将真实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以多屏交互设计连接在一起,使用户通过自身动作掌握投射的内容,赋予用户参与设计创造的机会[6]。

4 结语

多屏交互设计的意义在于更好的传达,通过多屏互动的方式将用户体验推向了一种新的高度,我相信随着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信息传达的方式将会越来越丰富和立体,用户的体验和传达的效率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对多屏交互体验的理解也会随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让互联网用户的生活变得更简单和愉悦,对于多屏时代下的交互设计来说,这也意味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潘佳

第三篇:基于互动设计理念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移动互联网、交互技术的全面发展,人们对儿童玩具产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易于儿童互动体验、协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玩具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互动设计理念,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从互动设计的概述、元素、原则三方面对互动设计理念做一个全面的阐述,并从儿童玩具设计的互动、安全、技术、审美这几个要素来探究基于互动设计理念的儿童玩具的设计要素。

关键词:互动设计理念;儿童玩具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整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8C1842。

Research on Children’s Toy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e Design

ZENG Wen-bo(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00, China)

引言

我國“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1400多万人,二孩占50%以上,加之我国“6+1”的家庭模式普遍,家长在儿童方面消费比重大,这意味着儿童玩具市场将迎来一次巨大的财富浪潮。此外传统的玩具产品无论外观设计、玩乐体验及科技含量上已经难以适应家长、幼教机构等对提升孩子智力、情商的高标准需求。此外,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的运用推动玩具设计产品向互动化、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科技等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儿童玩具设计中。基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本论文紧扣时代主题,试图探索新的儿童玩具设计模式,为新时代下儿童教育提供积极正面的影响。

1 互动设计理念

1.1互动设计的概述

“互动”是指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在生理、心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社会学中对于互动一词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J.Thibaut)提出互动是个体或群体间社交的本质,即通过语言交流、眼神传递、肢体行为以及不同载体去传递个人意识的行为。

本文所提到的互动设计理念是指儿童玩具设计在满足互动设计理念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多感官通道(听觉、视觉、触觉、手势、动作等)激发儿童的体验认知,以此设计出符合儿童习惯的自然互动方式的儿童玩具。

1.2互动设计的元素

在互动设计的理念中,“人”、“环境”和“产品”是互动设计理念的基本元素,若是将其细分就是人和产品、产品和产品以及产品和环境之间的互动。

互动设计的产品主要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其主体元素是“人”,因此在互动设计理念中需要分析“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儿童玩具设计中,儿童是互动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因此儿童玩具设计应该将儿童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此外,由于儿童的心理和智力等发育不够成熟,一般情况不具备购买能力,也无独立经济能力,儿童玩具的购买主要还是家长来承担,家长在购买儿童玩具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功能的选择、安全的要求、对成长的期望等等方面。因此,在儿童玩具互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主要使用对象儿童,也应当考虑间接用户,即玩具的购买者——父母。

此外,儿童与玩具的互动主要表现在玩具的信息传递和儿童的感知接受,因此互动设计元素也体现在儿童与玩具之间的信息表达和接收方式的互动,在儿童玩具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隐喻、功能的多样性、把玩性等原则,创造出儿童与玩具之间新的互动方式。

1.3互动设计的原则

基于互动设计理论的儿童玩具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进行互动设计时,需要相应的设计原则作为指导。

1.3.1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产品互动设计能够满足所有儿童自行使用该玩具,儿童玩具对充满探索精神的儿童来说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玩玩具的过程也可以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超出儿童认知水平的使用功能会导致儿童在探索的过程产生挫败感,而符合易用性原则的儿童玩具则可以让儿童与玩具顺利的进行互动,从心里上获得愉悦感和自信。

1.3.2可用性原则

可用性原则要求产品简洁实用,由于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底下,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内心容易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儿童玩具设计时应考虑玩具界面布局清晰明了,操作功能安全合理,从而保证儿童可以真正在玩具营造的环境中体验角色互动,进而启发智力。

1.3.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体验品质的好坏,主要强调人和人、人和人造物之间的交互性,强调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例如有趣、好用、具有成就感等。在儿童玩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群体心理的特殊性,通过研究分析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设计语言进行应用,保证儿童在玩玩具过程中可以真正从精神上感知玩具的乐趣。

2 基于互动设计理念的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基于互动设计理论的儿童玩具设计要素主要从互动性、安全性、技术性和审美性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2.1互动性设计要素

儿童玩具的互动性体验主要表现在儿童玩玩具的体验过程、儿童通过玩具与他人建立起来的互动、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产生的互动,这三个方面的互动主要是运用多感官通道(听觉、视觉、触觉、手势、动作等)的方式来凸显出儿童体验的重要性。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处在认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多种感官的体验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注意力的集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互动体验的感受。

首先,互动式玩具要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师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不同种类的玩具。其次,互动式儿童玩具应重视儿童的体验和感受, 互动式儿童玩具设计要求结合多感官通道达到感官更高层次的情感互动。此外,趣味性也是儿童玩具设计的一个重要互动性设计要素,趣味性一方面表现在玩具外在视觉具备趣味性效果,主要表现在造型和颜色搭配幽默有趣,另一方面表现在情感上的趣味性效果,主要是通過感官、表情、语音、形体动作等方式的互动传递出的情感趣味。

2.2 安全性设计要素

玩具安全性设计要素主要体现在玩具本身及玩玩具的过程能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玩具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儿童选择玩具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一直以来,由于儿童玩具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玩具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安全性设计要素主要体现在儿童玩具安全可靠的材料、合理的使用功能和结构零件和宜人的玩具外观界面这三个方面。

首先,不同质感的材料对儿童多感官体验具有重要影响,在选择材料时需考虑到儿童该年龄阶段对不同材料的接受程度。此外,儿童玩具的材料必须是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范的安全无毒材料,在满足玩具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符合国家安全规范的材料,即可回收、耐用、可降解的材料,比如在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上,采用棉麻等可降解的布料,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做到了健康环保。其次,结构功能的科学性也是安全性设计的主要要素,儿童玩具在使用功能上应该做好明确的设计说明,结构布局尽量简化,不必要的零件尽量去除,活动零件尺寸符合儿童安全的尺寸范围,尽量避免尖锐锋利的零部件外漏,内部零件需要做到加固处理,防止脱落导致儿童误食现象发生。比如儿童玩具包装可以设计成可折叠、裁剪、拼接等结构,一方面增加了把玩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也坚持了环保的理念。此外,宜人的人机界面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儿童玩具都喜欢运用明快活泼的颜色,不同色彩的混合搭配,同时避免颜色饱和度过高而引发儿童焦虑心理和审美疲劳。

2.3技术性设计要素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玩具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设计师开发新玩具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儿童带来了丰富的玩乐体验,玩具厂商为开拓市场也不断引入高新技术的智能玩具。目前支持玩具与儿童互动的最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语音识别技术是目前儿童玩具在人机交互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相当成熟。在玩具上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利用发光发声的按钮来进行互动,内置语音识别系统与用户简单的交流互动。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语音识别在玩具上将实现更自然真实的互动体验。另外,感知型交互技术是目前儿童玩具在人机交互领域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主要方式包括人脸识别、表情识别、嘴型检测、人体定位和手势识别等,具体表现在儿童在真实体验玩具过程中通过感官、表情、语音、形体动作等互动方式传递出的真实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在任何环境中用更自然的方式与玩具互动,也能更准确的感受儿童的心理体验,从而使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化,更贴近于生活。

2.4审美性设计要素

审美性设计要素主要表现在外观造型上,产品通过外观造型传达出造型语义,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通道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感受。儿童玩具的审美性设计要素主要体现在儿童玩具形态设计上,玩具的形态在儿童大脑里以直观的印象存储,并逐渐形成儿童的审美观。

在儿童玩具的设计过程中,玩具的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形式,具象形态主要是真实还原参考物,易于识别。市面上大多数儿童玩具的外观形态喜欢应用典型的卡通形象,主要是通过直接印刷或者用仿生的造型手法来表现,这些卡通形象最初是由电视媒体以动画片的形式进行传播,再延续应用到儿童玩具上去刺激消费者购买,这些典型的卡通形象更容易激发儿童大脑中对电视媒体动画的记忆,从而将对卡通形象的热爱转移到对玩具的兴趣上。抽象形态则是在具象形态的基础上,在仿真人物、动物或者其他事物上选取其典型特征进行创新设计,抽象形态能不断拓展人大脑的联想与创造,产生多样化元素,儿童玩具形态偏向简洁几何化的抽象形态有利于激发儿童内心的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结语

基于互动设计理念的儿童玩具强调儿童玩玩具的体验过程、儿童通过玩具与他人建立起来的互动、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产生的互动,儿童玩具设计的个性化体验、可参与性互动、情感共鸣都将给儿童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体验带来更多的舒适感与满足感,激发儿童对生活不断探索和思考,促进儿童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互动设计本身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移动电子设备上,在玩具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因为技术上的实现还有限制。但创意无处不在,科技也在随时发展,相信互动性的儿童玩具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帆,宋玮.新媒体技术在儿童互动玩具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6(22).

[2]张祖耀,张紫然.基于认知过程的儿童智能交互玩具设计研究[J].设计, 2019(13).

[3]姜英杰,金雪莲,龙翼婷.儿童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研究范式 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2).

[4]张倩.基于互动设计理念的亲子玩具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20(05).

作者:曾文博

上一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质量监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