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课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现代化教育的新要求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就要更加注重对幼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身体素质是实现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对体育课程的实施。文章基于此点,探究和分析了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实施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提出了课程实施的策略,以此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幼儿园体育课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体育课研究论文 篇1:

幼儿园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研究

【摘要】体育在我国各学段的教学体系当中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该科目的教导不仅能够强化受教育者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受教育者坚韧的品质。但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身体尚处于发育的起步时段,他们无法承受强度过高的运动项目,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导时也应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的筛选与设计,既要达到运动锻炼的效果,还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而为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身心负担,进而帮助孩子们塑造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孩子;教师;教育方法

近年来,国家对于体育教育落实的关注程度愈发提高,对教师群体提出更高标准教育要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幼儿园体育课程教育的发展。幼儿时期作为孩子成长发育的起步时段,在此时,孩子们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不仅有助于身心的成长,还有助于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本文,将从幼儿园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简要探究幼儿园体育课程开展的有效途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一、巧设体育游戏,培养孩子运动兴趣

体育相较于传统科目而言,其本身就有着更为明显的趣味性,加以幼儿时段的孩子对于充满乐趣的活动有着极强的亲近感。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体育授课时,可以将锻炼活动与备受孩子们喜爱的游戏项目进行深度融合,让孩子们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运动,并在此一环节当中,不断强化孩子们对运动乐趣的感知,不断培养孩子们积极运动的兴趣与热情。

例如,幼儿园教师开展足球运动课程时,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趣味足球赛”的游戏。该游戏主要是指教师将孩子们划分为3-5人的小组,遵循三分淘汰交替制(两小组进行比拼,率先取得三分的小组留在场上继续比赛,失败小组则由其他小组代替进行)的规则进行比赛。人数相对较少,可以确保每一名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游戏環节当中;三分淘汰交替制则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求胜心理,让孩子们在进行比赛时可以更为进取,更具活力。教师以趣味比赛的方式开展游戏化教育,既有助于满足孩子们喜好玩乐的成长天性,还有助于活跃体育教育的课堂气氛,进而实现运动兴趣培养这一教育目的。

二、分层教育管理,强化孩子身体素质

不同的孩子由于成长环境、身体素质、天赋资质的不同,导致了幼儿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提高体育运动的整体效果,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教师则可以采取分层化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这一教育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标准,将园中的孩子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而后结合现阶段的教育任务安排,为各个层级分别布置相应的运动项目,并在这一更具针对性的训练中,逐步强化所有孩子的身体素质。

例如,幼儿园教师开展跑步运动课程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运动水平高低进行层级的划分。运动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带领所有的幼儿进行整体热身活动,避免孩子们在后续的运动环节中由于身体预热不足而发生意外事故。在运动时,教师则需要为各个层级的孩子们分别设置运动任务。如,运动水平较高的层级,进行2*200米的跑步训练;运动水平适中的层级,进行3*100的跑步训练;运动水平较低的层级,进行4*50的运动训练。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实际运动情况来设计运动任务,既尊重了孩子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又保障了体育运动的实际质量,进而实现了幼儿身体素质的整体增强。

三、家园联合活动,落实体育运动项目

体育教育与传统科目教育相比,其内容更加广泛性,也正因此,仅凭借幼儿园教师一方施力,难以达成理想化的教育效果。为了切实发展孩子们的运动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运动水平,幼儿园教师则可以采取家园联动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孩子们的家长可以切实参与到教育环节当中,并发挥家长们独有的优势,带领孩子进行运动。这一教育方法的使用不仅有利于拉近家园双方的距离,还有利于激活孩子们的主动运动意识。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庭亲子体育运动比赛”,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在设置比赛项目时,教师可以将之划分为三个板块,其一为家长VS家长、其二为孩子VS孩子、其三为家庭VS家庭;在选择比赛内容时,教师同样需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如,足球赛、接力跑、绑腿跑、亲子套圈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组,让各个家庭之间进行配合,从而提升亲子运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教师采取家园联动的方式落实体育运动项目,既可以增强幼儿家庭内部的凝聚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直面体育运动挑战的自信心,进而在家园联动比赛中,逐步塑造幼儿良好的运动心态。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师立足多元化视角,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辅助幼儿园体育运动课程的教导,既有助于优化孩子们从事体育运动的体验,还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相对专业的运动技巧,促进孩子们运动水平提高的同时,保障幼儿园体育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与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蕙兰.浅谈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J].好家长,2020(28):64-65.

[2]徐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185-185.

作者:代婕

幼儿园体育课研究论文 篇2:

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实施对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摘  要:现代化教育的新要求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就要更加注重对幼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身体素质是实现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对体育课程的实施。文章基于此点,探究和分析了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实施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提出了课程实施的策略,以此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身体素质;研究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注重幼儿的体育运动是很重要的。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安全而且很有锻炼意义的运动,因此对幼儿展开篮球特色体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形式,而是使得幼儿的体育活动更加地规范,进而激发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对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实施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

1、身体素质的影响

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包含了幼儿园体育运动中的走、跑、跳等动作,并且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性,还增加了“投”这一个基本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人身体需要运动的各个部分,所以篮球运动能够锻炼幼儿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使得他们的肌肉变得更加的结实有力。此外,高能耗的运动还能促进幼儿的呼吸加深,进而增加幼儿的肺活量,促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增进幼儿的食欲,由此还能有效地改变幼儿“挑食”的毛病。

2、心理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对幼儿的心理行为方面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开展篮球运动的时候,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幼儿深刻地感知合作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以后区域游戏活动的有序展开。此外,篮球运动还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规则意识,在活动中也能够让他们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識,进而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篮球特色体育课程是以展开特色活动为主,因此对于结果以及手法等方面并没有多大的讲究。对于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在结合美国SPARK学前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将课程实践分为了三大阶段:

1、热身运动阶段:

因为每一个幼儿的身体素质状况不一,所以教师不能贸然地让幼儿开始运动,而是要在运动前充分地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坚持幼儿的身体是否适合参加篮球体育运动,在检查得宜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做一些与篮球运动相关的热身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篮球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幼儿的身体在短暂的时间里兴奋起来,这样也能够降低幼儿在运动时造成的身体伤害。此外,教师还应该借助多媒体,在幼儿运动的时候,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沉浸在充满着动感的环境氛围中。而对于歌曲的选取,教师也应该有所注意,可以选择美国SPARK的ASAP音乐,这首歌十分的适合在热身运动阶段播放,以此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2、球类教学阶段

在热身阶段结束后,幼儿的肌肉群也得到了拉伸,也十分地适合运动了,因此教师就可以开始球类教学的阶段了。在这一阶段里,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教给幼儿篮球的基本技能。为了能够让幼儿快速地上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将篮球的基本技能设计在游戏里面,这样便能高效地教给幼儿相关的篮球技能。在游戏内容的设计这块,教师可以让幼儿站在原地以不同的姿势进行球性练习,由此便能让幼儿轻松地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借此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社会集体荣誉感。在这一个阶段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全场,注意协调布置,避免幼儿因为多度的游戏造成受伤的局面。并且教师还要注意幼儿之间的情绪变化,很多幼儿会因为争抢篮球发生争执,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制止,以此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不断地深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3、放松整理阶段

在运动结束之后,教师不能立马让幼儿回教室,而是应该集合让幼儿进行放松整理。在这一个阶段,教师要让幼儿调控呼吸,慢慢地让紧凑地呼吸缓慢下来,为了避免肌肉因为过度运动造成酸痛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幼儿做一些比较轻柔的动作,这个适合就可以参照“太极”的相关动作,以此使得幼儿的肌肉做到最大程度的拉伸和整合,进而有效地降低幼儿身体的温度,提高幼儿的柔软度,由此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特色体育课程的实施能够丰富幼儿体育课程的多样性,也能够促使幼儿与伙伴积极地投身于球类活动中,也能够培养的规则意识,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使得幼儿在发展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体育运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幼儿积累与篮球运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经验,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素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明蕊,李恩琦. 幼儿园“集体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指标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3678-3679.

[2]  刘野.美国SPARK学前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球类特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的研究[J].才智,2019(04):118.

作者:陈蓉

幼儿园体育课研究论文 篇3:

幼儿园体育课运动量的调查分析

[摘要]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幼儿园体育课运动量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否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和健康,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5所城市幼儿园共15个样本班中选取了90名幼儿,通过测查法对样本班体育课的时间和样本幼儿的运动密度、运动强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园各年龄班体育课的总时间安排和运动密度基本合理;体育课各部分的时间分配不尽合理,基本部分时间太少;体育课的强度不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量;幼儿园健康教育

一、问题提出

体育课是教育机构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运动量是衡量幼儿体育课实施效果最为关键的指标,闭它直接关系着幼儿身体的发育和健康,影响着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体育课的运动量取决于课程的时间、密度和强度。时间指标包括体育课的总时间和各部分时间的分配;密度是指幼儿运动时间与总时间之比;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运动量。为了有助于教育者更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园体育课的运动量,保障体育课在增进幼儿体质和健康方面的效果,本研究从以上方面对重庆市城市幼儿园体育课的运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市主城区5所城市幼儿园抽取大、中、小班各1个,共15个班作为样本班。在样本班中按幼儿体能和运动技能好、中、差三个层次分层抽取2名幼儿,共90名幼儿作为样本幼儿,其中男童48名,女童42名。

(二)研究方法

用秒表记录体育课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部分的时间,然后计算体育课的总时间和各部分时间所占比例;密度是用幼儿实际练习时间占总时间的比来衡量的,即幼儿实际练习时间/总时间×%;强度是通过测查幼儿在安静时、体育课各部分结束之后和课后10分钟的脉率情况以及脉博指数(平均脉搏/课前安静时脉博)来反映的。最后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体育课总时间安排基本合理

体育课的总时间是保证体育课运动量能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如体育课总时间太短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运动量,对幼儿身体就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反之,运动量太大则有可能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调查显示:重庆市城区幼儿园各年龄班体育课的总时间为:大班27.1分钟,中班20.7分钟,小班10.3分钟。按照已有的相关要求,幼儿园体育课的总时间应为大班25--30分钟,中班20-25分钟,小班10--15分钟。可见,重庆市城区幼儿,园各年龄班体育课的总时间都在要求规定范围之内,基本合理(见表1)。

(二)幼儿园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不合理

除了总时间以外,体育课各部分时间的分配也是影响体育课运动量的重要因素。节体育课应该包括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开始部分约1--2分钟,主要用于组织排队、交代要求;准备部分约3--6分钟,主要用于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游戏、活动,其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幼儿兴奋性,为其身体机能进入运动状态做准备;基本部分约10--22分钟,主要用于主要内容的学习,即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在此时间段内完成;结束部分约2--3分钟,主要用于放松运动,其目的是降低幼儿大脑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将运动时的兴奋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调查显示:重庆市城区幼儿园各年龄班体育课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时间过长,基本部分时间太少,且年龄班越小基本部分时间越少。其中大班只达到要求低限的90.5%,中班只达到要求低限的72.5%,小班只达到要求低限的62%;大班和中班开始部分的时间较长,分别超过规定高限的50%和30%;小班结束部分时间太短,只达到规定低限的55%(见表1)。

(三)幼儿园体育课密度基本合理

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幼儿练习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比例,标志着单位时间内运动练习的重复次数。阿体育课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最大限度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我国,一般认为体育课的密度在30--50%为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城区幼儿园各年龄班体育课的密度基本合理,都在30--50%左右之间,其中大班为43.4%,中班为46.9%,小班为50.5%,且呈现出随年龄班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见表1)。

(四)幼儿园体育课强度不够

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是决定体育课运动量大小的核心要素。一般通过脉率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和运动后的恢复情况(生理负担曲线)以及体育课各部分的平均脉率与安静时的脉率之比来判断体育课的强度。对幼儿来说,生理负担曲线高峰应出现在基本部分后,高峰值在130--150次份,课后10分钟应恢复到安静时的脉率,脉搏指数应在1.4--1.8之间。

调查显示:重庆市城区幼儿园大、中、小班体育课中幼儿生理负担曲线的高峰都出现在基本部分后(见图1),其脉率分别为112次,分、113.8次/分、108次,分(见表2),均低于130次份钟;各年龄班的脉博指数分别为1.2、1.2、1.1(见表2),均低于1.4。可见,重庆市幼儿园各年龄班体育课的强度均达不到要求,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的目的。

四、讨论与建议

从总的调查结果看,目前重庆市幼儿园体育课的运动量总体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不太合理等,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首先,大部分幼儿园体育教师学科专业化程度不高,对体育课结构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有的教师甚至不知道体育课要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个部分。即使知道的教师,对每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也不十分清楚,只是凭着感觉和习惯在组织教学活动,所以导致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用时较多,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时间不够。

其次,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都仅使用观察法,凭借对儿童的面部表情、汗液分泌、运动情绪等的观察来判断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尽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也是评价体育课运动量的指标之一,但这种评价方式难免失准。如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凭经验认为体育课运动量适当,但测查的结果却不然。

为此,我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定期采用生理测定法来统一评价幼儿园体育课的运动量,以此督促幼儿园逐步完善体育课的开展;第二,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尽可能聘用有体育专业背景的幼儿园体育教师,因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专业体育教师的幼儿园在体育课的时间安排和运动强度上都明显好于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的幼儿园,运动量基本上都符合幼儿园体育课的卫生要求;第三,幼儿园应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在园所教学管理方面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以规范本园体育课的开展。

作者:李 静 任娜娜 黄琴林

上一篇:海峡两岸体育管理论文下一篇:体育局科学发展观论文